宁波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19-2025年)

发表时间:2019-04-24    文章来源:远博志城

前言

生物医药产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我国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以及建设“健康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老龄化趋势加快,居民健康需求提升,全民医保水平持续提高,为生物医药产业带来庞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国际创新药品专利集中到期为我国企业抢抓市场、做大做强提供机遇;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融合推动生物医药领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靶向治疗、基因检测等精准医疗技术日臻成熟,移动医疗、远程医疗,智慧医疗的发展,以巨大的势能推动产业日新月异。

“十三五”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一系列战略部署将生物医药产业纳入重点方向,“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培育的重点领域,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等科技计划加大支持力度。《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关于印发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等一系列监管改革政策先后发布,着力探索为创新“松绑”,为产业发展助力。

培育壮大生物医药产业对宁波市培育新经济增长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实施“健康宁波”战略具有突出意义。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行动部署,依据国家、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浙江省医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精神,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中的“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包括医药制造(包括生物技术药、化学药、中药等)、高性能医疗器械(医学影像设备、体内植介入器械、体外诊断试剂、高值医用耗材、生物医药材料)等核心制造领域,以及医药合同研发服务和精准诊疗服务等核心生产性服务业。


宁波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2019-2025年)

一、基础现状

(一)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根据本规划涵盖的核心产业,2018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过130亿元;其中,76家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02.8亿元,研发服务外包及相关检验检测等核心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30亿元。从医药制造领域看,全市拥有规上企业35家,实现产值51.3亿元,常年正常生产的品种135个(有药品文号)。已形成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及饮片,以及医用氧、药用胶囊产业体系,化学药、生物疫苗领域优势突出;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看,我市拥有企业总数286家(有生产许可证的归类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制造企业34家,完成产值42.2亿元;在体外诊断试剂、磁共振医学影像设备、光学仪器和医用高分子材料等领域实力较强。

(二)涌现一批单项冠军企业。我市生物医药制造企业大多起步较早,深耕细分市场多年,涌现了以宁波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宁波戴维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宁波荣安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和单项冠军产品。美康生物自2000年成立以来,长期专注于体外诊断试剂领域,是我市首家销售超10亿元的企业,目前年销售超过20亿元;戴维医疗作为最早上市的医疗器械企业,深耕婴儿保育设备多年,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75%;荣安集团生产的狂犬疫苗年产值6.3亿元,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宁波健信核磁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永磁磁体(磁共振装备核心硬件)占据国内市场的40%,出口十多个国家;宁波美诺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我市化药领域的龙头企业,年产值近7亿,是国内出口欧洲特色原料药品种最多的企业之一。

(三)产业集聚发展格局明显。经过多年发展,全市生物医药企业已形成较为明显的空间格局。围绕鄞州、江北等中心城区,集聚了美康生物、海尔施、瑞源生物等体外诊断试剂企业,以及天益医疗等医用耗材企业;在余姚慈溪片区,集中了鑫高益、健信核磁等数字诊疗装备企业,以及广慈医疗等骨科植介入器械企业;在镇海北仑片区,集中了天衡制药、人健化学、大红鹰药业、美诺华药业等一批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企业。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杭州湾新区聚焦医疗器械和创新化药、梅山聚焦高端诊疗装备和高值医用材料、宁海聚焦生物技术药和创新研发平台,已提前规划布局谋划百亿级产业集群。

12.png

宁波市生物医药产业地图(2018年底)

(四)重点项目形成增长潜力。杭州湾新区生命健康产业园,目前已招引康龙化成、双成药业、麟沣医疗科技等重点企业落地,总投资约100亿元,预计2025年产值目标200亿元。梅山保税港区已招引康达洲际,主要生产磁共振成像、超声、CT等高端医疗设备,建设13个生产车间,总投资25亿元,预计2022年整体达产后新增年产值100亿元。宁海的宁波生物产业园,规划布局了生物产业创新中心、临床前研究中心,建设五大临床前研发平台,已招引紫园药业等一批药品和器械企业落户园区。

但是,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短板也较为明显,主要有:一是产业规模较小。全市生物医药规上企业户均规模仅1.25亿元,缺乏领军企业。二是尚未形成产业链条。大多数企业专注于单个细分产品和细分市场,处于产业链上某个环节,产业间尚未形成分工协作、协同发展的产业链条。三是创新能力不足。化学药以原料药和仿制药生产为主,医疗器械三类产品比重不高,生物技术药创新研发困难。创新平台缺乏。全市目前仅宁波生物产业园(依托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建设生物药开发等五大研发平台)、慈溪医工所等(宁波材料所下属二级机构)两大创新研发平台;且目前仍在建设推进中,对产业创新的支撑作用有待释放。从临床资源看,仅部分医院具有部分领域的临床试验研究资质,且只能开展后期临床。四是专业人才匮乏。仅宁波大学医学院、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设置了相关专业,产业基础人才供给不足。五是发展合力亟待加强。目前三大产业园均存在集群配套设施不完善,平台和人才不足,产学研医协同程度不够,融资渠道单一、缺乏风险资金介入等多重制约。

总体上看,宁波生物医药产业起步较晚,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不能匹配。作为未来必抓的战略新兴产业,必须抢抓机遇,集聚资源、突出重点,优化创新发展路径,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握全球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发展新趋势,抢抓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历史性机遇,按照市委、市政府“六争攻坚”和培育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决策部署,以千亿级产业集群为目标,以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引进和培育相结合的发展路径,坚持制造与研发并重,聚焦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找准突破口和发力点,推动宁波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跨越式发展。至2025年,力争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生产制造高地、研发转化高地。

(二)基本原则

突出重点,特色发展。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方向,立足现有基础和优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高性能医疗器械、生物技术药、创新化学药等若干细分领域,强化龙头企业和产业化项目引进,打造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集群。

创新引领,高端发展。发挥科技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完善产业创新平台和支撑体系,推动政产学研医用的协同创新。通过关键技术、重大产品的创新突破,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统筹资源,集聚发展。统筹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资源,多维度聚合发展动力,以产业园区集聚发展为抓手,统筹布局项目招引落地,合力推动产业链关键环节的贯通和延伸,形成分工协作、集聚发展的产业集群。

开放合作,借势发展。树立开放合作发展理念,加强全球链接及国际合作,主动融入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一体化”格局,坚持“内培”与“外引”并重,强化企业、园区、区域间合作交流,加快形成资源互补、产业协同的发展局面。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取得突破,优势特色领域不断拓宽,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创新创业主体活跃,服务体系日趋完善,集聚发展格局形成,产业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

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新增经济体量显著,到2025年,生物医药核心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000亿元,其中制造业产值达到600亿元,研发服务外包、体外诊断、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0亿元。涌现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形成2家年销售额超100亿元企业,5家销售额超50亿元企业,上市企业5家。

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集聚一批创新研发机构、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力争新增生物医药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2家,省级及以上10家;新增5种新药证书或生产批件,药物临床试验批件10种;新增三类医疗器械证书100个以上,并实现产业化及规模应用。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投入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5%以上。

要素资源加速集聚。高层次人才、高端科研院所、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团队)不断集聚,新引进和培育生物医药领域国家、省重点人才计划专家10名以上,各类高端科研院所机构5个以上。基本形成以产业园区为依托、龙头骨干企业为重点、科技企业孵化器(或众创空间)为支撑的生物医药产业空间布局。

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构建涵盖研发、临床、中试、产业化等各个环节,涉及仪器设备共享、技术转移转化、申报审评、检测监测等各个领域,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建成一批与国际接轨的专业技术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临床试验机构、认证服务机构等,更好地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三、发展重点

(一)全力培育生物制药

1.生物技术药物。积极引进培育免疫原性低、稳定性好、靶向性强、生物利用度高的长效重组蛋白及多肽类药物项目;加快引进布局市场需求大、临床急需的单抗药物和基因工程药物项目。重点开发治疗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及其它重大疾病药物,培育开发干细胞器官再生药物,双特异性抗体药物、抗体耦联药物等新型单抗药物品种。

产值目标:100亿元

依托园区:杭州湾新区生命健康产业园、宁波生物产业园。

2.生物疫苗。依托我市生物疫苗领域的特色优势,提升人用狂犬病疫苗、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及联合疫苗的生产及供应能力。鼓励开发重组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新型疫苗产品,以及市场需求量大的高端常规疫苗、多联多价疫苗等。积极引进流行性呼吸系统疾病、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预防性疫苗及肿瘤、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治疗性疫苗项目。

产值目标:100亿元

依托园区:杭州湾新区生命健康产业园、宁波生物产业园、保税区

重点企业:默沙东集团(浙江正力安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宁波荣安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艾美卫信生物药业(浙江)有限公司等。

3.体外诊断试剂。依托我市体外诊断试剂领域的产业基础,围绕打造“诊断原辅料—诊断试剂—诊断仪器/POCT—检测服务”的产业链条,加大针对感染性疾病、常见慢性病、心血管、癌症等重大疾病快速检测诊断试剂、血液检测配套试剂、诊断仪器设备等重大产品的开发。支持发展化学发光技术、高通量流式荧光技术等免疫诊断技术,以及基因测序等分子诊断技术。鼓励企业向上游原料发展,攻克原料抗体、酶等关键开发制备技术,打破国外企业原料垄断。

产值目标:100亿元

依托园区:鄞州区、高新区

重点企业:宁波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宁波海尔施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等。

(二)提升突破化学制药

立足我市基础化工和精细化工优势,坚持高端原料药和制剂并行突破发展。抓住全球专利药密集到期机遇,鼓励企业储备市场需求大的特色原料药产品,支持CMO生产和欧美高端原料药产业承接;鼓励企业通过化学或生物合成技术,发展用于抗癌药物、激素药物等的高效原料药。支持企业根据国外原研创新药,进行二次仿制创新,聚焦新机制和新靶点技术方向,重点开发治疗恶性肿瘤、心脑血管、耐药性病原体感染、病毒感染等重大常见多发疾病的新药、重大仿制药以及大品种化学合成创新药物等。

化药生产价值链条:基础化工原料→医药中间体→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

产值目标:100亿元

依托园区:镇海、北仑片区(化学原料药及制剂),杭州湾新区生命健康产业园、宁波生物产业园(化学合成创新药)

重点企业:宁波美诺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宁波人健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安药业集团宁波天衡制药有限公司、宁波大红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康龙化成(宁波)新药技术有限公司、宁波双成药业有限公司等。

(三)做强生物医学工程

1.医学诊疗影像设备。重点发展新型磁共振成像装备(MR)、高端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设备(CT)、全数字化彩色三维超声影像诊断系统、X线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PET/CT)和PET-MRI等高品质医学成像设备,不断丰富研制影像导航辅助治疗系统以及激光治疗设备等先进医疗装备。提高核心部件生产水平,包括CT球管、磁共振超导磁体和射频线圈、PET晶体探测器、超声单晶探头和内窥镜三晶片摄像系统。

产值目标:150亿元

依托园区:梅山国际健康产业园、余慈片区

重点企业:康达洲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鑫高益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健信核磁技术有限公司、宁波江丰生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

2.植介入器械和高值医用耗材。围绕骨科、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微创手术器械,重点发展人工关节与骨科植入物、种植牙与口腔植入设备、植入式人工心脏瓣膜、冠心病与可降解血管支架、血管及造影导管等各类植介入人工器械。围绕高性能生物医用材料、药用辅料及包装材料,以组织替代、功能修复、智能调控为方向,改进和提高传统材料生物学性能,重点发展表面改性材料、可生物降解和吸收的生物医用材料,积极发展可再生材料、纳米生物医用材料。

产值目标:100亿元

依托园区:杭州湾生命健康产业园、余慈片区、鄞州江北中心城区

重点企业:浙江广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宁波蓝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宁波麟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植介入器械企业,宁波天益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宁波圣宇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宁波菲拉尔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等高值医用耗材企业。

3.健康监测和智能化医疗设备。依托戴维医疗在婴儿保育设备制造领域的优势,支持企业拓展针对新生儿市场的医疗监测设备等系列产品,提升产品链条。重点支持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用智能传感器、生物芯片与植入式芯片,以及集生命信息采集、计算、分析等功能的可穿戴设备与健康监测产品,大力发展手术机器人、影像引导放射治疗设备、血液透析设备、医用激光治疗设备等,发展可长时间连续监测的心电检测仪、动态血压、血糖血氧监测仪,以及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移动健康终端交互设备与产品等。

产值目标:50亿元

重点企业:宁波戴维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宁波禾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宁波神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

(四)促进发展现代中药和兽药

1.现代中药。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妇科疾病等中医优势病种,加大推动疗效确切、临床价值高的创新药研制。支持高效节能的提取分离、饮片炮制,制剂加工,积极开展中成药多组分技术、微粒给药技术等新技术研发应用。针对已上市品种,明确优势治疗领域,运行现代科学技术,开发新适应症和新制剂,深挖临床价值,结合质量标准、临床循证等进行二次开发。

重点企业:宁波立华制药有限公司、宁波中药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明贝中药业有限公司、宁波绿之健药业有限公司、宁波大昌药业有限公司等。

2.兽药。把握畜牧业发展需求,依托我市老牌兽药企业基础,支持企业加强自主创新,积极研制防止传染病的生化免疫药、以及特殊寄生虫病药和促生长繁殖药。把握国家对兽药使用限制越来越严格的趋势,支持传统兽药产品向高效、安全、绿色方向发展,支持企业结合中医药基础,开发研制中兽药产品。

重点企业:宁波市三生药业有限公司、宁波科瑞特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宁波第二激素厂。

(五)积极发展生物医药核心服务业

1.研发生产服务外包。针对当前CRO和CMO发展机遇,大力发展与生物医药制造业密切相关的研发生产外包服务。依托宁波生物产业园临床前研究中心以及康龙化成的研发优势,积极培育各类生物医药研发和服务机构,重点开展先导化合物合成、新药筛选、新药制备、安全性评价、动物实验、创新医疗器械等临床前研发服务。鼓励发展委托制造、产品注册、生产和包装、市场和推广等第三方服务,健全研发外包与生产服务产业链条。

产值目标:100亿元

依托园区:杭州湾生命健康产业园、宁波生物产业园

重点企业:康龙化成(宁波)新药技术有限公司等

2.精准医疗与智慧医疗服务。针对肿瘤癌症、遗传疾病、慢性疾病等重大疾病,聚焦基因测序、肿瘤免疫治疗、肝细胞与再生医学等技术,积极培育精准医疗、个性化治疗以及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诊断治疗等新兴业态和高端服务模式。支持康达洲际等重点企业联合医疗服务资源,积极发展临床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诊断等独立的第三方检查检验和医疗服务机构。鼓励企业积极依托实体医院,搭建互联网医院和在线诊断平台,开展远程影像诊断、远程会诊等为主要内容的远程医疗;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提供个性化、精准化医疗方案。

产值目标:300亿元。

依托园区:梅山生命健康产业园、鄞州江北中心城区等

重点企业:康龙化成(宁波)新药技术有限公司、宁波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康达洲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

四、空间布局

坚持市与区县(市)联动,生产制造和研发服务并重,结合各地产业基础、发展定位和区域规划,建设形成“三园区引领、三片区支撑”,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格局。

(一)三园区引领

1.杭州湾新区生命健康产业园。以建设生物医药创新集群和创新研发链为目标,聚焦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领域,以康龙化成高端研发服务龙头企业和双成药业国内知名药企为依托,继续引进重点生物医药企业、高端研发中心和产业技术研发平台落地,大力培育本土新药和研发服务业。以麟沣医疗器械为依托,积极孵化培育一批创新型高端医疗器械、植介入材料和高值医用耗材企业,促进生物工程医学领域的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打造成为宁波市乃至浙江省医疗器械创新示范中心。

2.宁波生物产业园(宁海)。依托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共建的生物产业创新中心、临床前研究中心,以及正在建设推进的生物药开发平台、药物制剂平台、药物研发平台、天然产物提取平台、实验动物平台等五大硬件研发平台,致力于打造成为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公共技术研发高地,重点开展新药制备、药物安全性评价、动物实验等创新化药和生物药临床前服务,主动招引并承接全市生物技术药物、生物疫苗、创新化药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二)三片区支撑梅山生命健康产业园。以国内大型医疗装备制造企业康达洲际为依托,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着力打造汇集尖端医疗设备制造、研发服务、精准医疗为一体的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链条。全力推进康达洲际产业园建设,发展医用成像设备、微创手术器械、社区/家用医疗保健设备等高端医疗器械组装及加工产业,构建我市高端医疗装备创新示范基地和研发培训基地,依托专业医疗机构资源,以精准医疗为特色,建设“互联网+”医疗医药康体产业基地。

1.鄞州、高新、江北中心城区。结合中心城区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体外诊断试剂、血液净化装置、口腔设备及材料等高值医用耗材,加快打造产业细分领域的特色基地。以美康生物、海尔施基因检测等重点企业为依托,打造生化临检、体外诊断试剂产业基地;以天益医疗、蓝野医疗等重点企业为依托,打造血液透析耗材、口腔设备及材料基地;积极搭建专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依托中心区域医疗机构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临床医学研究试验中心建设,打造基于互联网、健康大数据的精准医疗、智慧医疗、移动医疗等新兴业态和模式。

2.镇海、北仑片区。结合镇海、北仑片区的基础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领域优势,依托其环保配套基础设施,提升发展医药化工园。着力提升发展特色化学原料药和制剂、高端植物提取物、优质新型辅料等化学药产业链条。聚焦新机制和新靶点化药领域,招引一批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化学合成创新药项目,带动宁波生物医药产业实现集聚突破发展。

3.余姚、慈溪片区。结合余慈地区现有产业基础,围绕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重点发展医学影像技术及设备、微创介入器械机材料、医疗分析仪器及耗材、治疗康复器材和病房护理设备等,以及医疗机器人、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等新兴医疗设备。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坚持智能技术产业化和传统医疗器械产业智能化改造协同推进,加快打造形成我市新型医疗器械特色制造基地。

五、重点任务

(一)聚焦功能平台,推进产业集聚

1.完善生物医药产业空间功能布局。聚焦空间和产业,加快推动杭州湾新区、宁海县、梅山等地产业园区的功能区块建设。作为我市生物医药新引进项目的主要承载园区,加快完善规划布局,积极推进标准化厂房、三废处理公共设施平台等相关基础配套及管理,为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提供区域空间支撑。推动鄞州区、江北区、海曙区、高新区等中心城区,镇海区、北仑区等化工基地,余姚市、慈溪市等医疗器械集聚基地,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区域内企业的规划集中、项目扩建以及配套完善。充分发挥基层积极性,支持鼓励各区、各园区在实际建设中,通过园中园、特色小镇等多种建设方式探索实现园区开发运作管理,满足发展需求。

2.完善专业服务体系做强产业基地。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加强与上海、杭州、苏州等生物医药先发城市的资源对接与产业合作,打造若干个生物医药领域的产业服务综合体,培育做强一批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研发基地。推动各类国家级、省级专业支撑平台在宁波布局设点,围绕药械临床试验和生产两大申报环节,积极搭建与省食药监系统“点对点”新药直接申报与审批服务窗口,争取在宁波设立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分院或分中心,为企业提供注册检验、分类界定、申请及审批等服务。积极引进从事新药申报、注册检验、专利申请、技术交易等于一体的生物医药领域专业服务机构,提升产业基地服务能力。

3.搭建产业集聚孵化基地。整合产业创新创业资源,发挥民营资本优势,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投资的形式建设运营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孵化基地,重点推进蓝野医疗的国际牙科产业园、麟沣生物的医疗科技产业园、康龙化成产业园项目建设,加大对产业园及在孵项目支持和就地产业化。发挥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创新资源优势,强化对高端医疗器械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支持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初创园、加速器等各类孵化平台。发挥宁波生物产业创新中心技术优势,引进和培养一批海内外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聚集孵化一批高科技小微企业,建设集“产品研发、中试转化、生产制造、制剂服务”于一体的生物医药集聚孵化基地。

专栏1:产业园区集聚工程

加强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统筹规划和空间布局,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市区联动,推进各产业园和集聚区明确产业导向和发展规划,引导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夯实园区内药品检测和动物试验实验室等公共技术平台及相关基础配套建设,为入驻企业提供支撑;有效延伸政府职能,做好园区开发运营、集成服务和科技投资工作,提高园区管理效率;搭建政策咨询、知识产权保护、药品报批等服务体系,完善生物医药创新创业平台。

到2025年,杭州湾新区、梅山、宁海等三地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将形成经济规模分别超过200亿元、100亿元、100亿元的产业集群,占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的比例达到50%。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加速集聚,新增经济体量显著,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心血管医疗器械、微创外科医疗机械、3D个性化骨骼打印、抗肿瘤药物等一系列医疗器械、医药项目快速发展。

(二)聚焦项目人才,强化招商引智

1.全力招引重大项目。抓住国内外知名企业寻求战略布点和发达国家产业环节转移的机遇,聚焦国内外知名药械企业和处于生物医药产业高端环节的研发机构,聚焦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节点,明确重点招商领域和方向,加强对重点招商对象投资动向的跟踪和定向对接,集中资源和力量招引一批显示度高、带动性强、经济效益优的重大创新药品和器械的产业化项目,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药企和高端医疗器械企业来宁波设立总部、研发中心、建设生产基地。探索产业集群招商模式。积极推动以政府和国内外知名产业新城运营机构等社会资本开展合作,利用社会机构的专业资源优势,聚焦上下游产业链条,推进产业集群招商新模式,并进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管理、项目落地服务等全方位运营管理。挖掘发挥本地企业产业链信息、资源优势,协同开展产业链招商;支持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等资本市场方式引入优质新增产能布局。

专栏2:重大项目推进工程

统筹全市力量,创新招商模式,着力引进重大创新药械的产业化项目和国内外知名药械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落户。依托三大产业园区,聚焦特色领域招引一批重大新建项目落地,推进一批药械制造先进工艺和技术水平改造项目。

1.依托杭州湾新区,加快推进康龙化成产业园项目、双成药业等生物医药企业项目,以及麟沣生物的微创医疗器械项目、圣宇瑞、台湾介明医疗器械企业建设项目,加快推进世界500强企业默沙东集团并购项目以及动物疫苗项目落地。到2025年,园区预计新增重大项目投资规模超150亿元。

2.依托梅山保税港区,加快推进康达医疗产业园项目建设。首期计划投资25亿元,新建厂房、设备购置、产品产线,进行高性能医学诊疗设备—DR/MRI/CT等产品的自主规模化制造。后期拟打造涵医疗产品研发、智能化生产、临床培训、医疗服务等众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园区。到2025年,预计新建重大项目投资规模50亿元。

3.依托宁波生物产业园,加快推进园区公共研发平台、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快紫园药业、健博生物等一批落地项目的建设进度,继续招引一批重大研发创新技术以及产业化项目,打造涵盖研发、中试、产业化的产业园区体系。到2025年,预计新建重大项目投资规模50亿元。

4.加快推进一批重点企业生产扩建、技改项目,主要有海尔施药品制剂新建生产项目、荣安生物的生物疫苗新建扩产项目、美康生物的先进诊断试剂生产线技改项目等。到2025年,预计新增重大项目投资规模50亿元。

2.强化创新人才引培。面向产业发展需求,落实人才生态建设“1+X”系列举措,深入实施“3315系列计划”等重点引才计划,大力集聚生物医药领域高层次科技人才、高水平管理人才、高素质技能人才。依托我市名校名院名所引进工程,积极对接国内一流科研机构来宁波建立研究院、实验室等分支机构,开展前瞻性和关键技术研发以及产业化;大力引进北京、南京、上海、武汉、杭州等地国内知名院校的医药学院在宁波设立分院或开展联合办学,培养基础研究、产业技术、资本投资、园区运营等各类专业人才,为产业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和创新基础。着力加强高等院校生物医药学科建设,引导宁波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浙大宁波研究院、浙江高等医药专科学校聚焦我市生物医药领域的基础优势和领域,建立起与生物医药制造业人才需求相匹配的招生培养机制。围绕企业现实需求,按需定制培养一批专业技能过硬、有创新活力与能力的人才队伍。

专栏3:创新人才引培工程

落实人才生态建设“1+X”系列举措,深入实施“3315系列计划”等重点引才计划,大力集聚生物医药领域高层次科技人才、高水平管理人才、高素质技能人才。依托本市名校名院名所引进工程,引进一流科研机构和知名院校。引导宁波市高校围绕企业现实需求,按需定制培养一支专业技能过硬、有创新活力与能力的人才队伍。

到2025年,新引进和培育生物医药领域国家、省重点人才计划专家10名以上,各类高端科研院所机构5个以上,高层次人才、高端科研院所、创业创新人才(团队)不断集聚,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生物医药人才队伍。

(三)聚焦平台载体,提升行业创新能力

1.建设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引进国家、部省级科研平台和国际合作科研平台,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形成以宁波大学新药技术研究院、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大连理工生物材料学院等为主体的高校平台。依托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的创新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宁波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搭建生物药开发、药物制剂、药物分析、天然物提取、实验动物等临床前公共研发平台,为创新药品研发提供支撑。加快推进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创新平台建设,注重发挥浙江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宁波分院)的优势,力争打造成为我市高性能创新医疗器械的公共服务平台。

2.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依托我市产业基础优势,支持龙头企业建立各类创新研发平台,在体外诊断、高端影像设备、生物制药等领域设立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在检测认证、生物材料及生物技术等领域建设市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壮大宁波市体外诊断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宁波市天然产物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新型产业组织;依托宁波大学新药技术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平台、临床机构等,推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医协同创新的产业共性技术平台,联合开展技术研发与转化,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检验检测和技术服务等。支持宁波美诺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医药创新研究院,通过搭建医药应用技术研发、公共技术服务、高层次人才引进、高端项目孵化等四大平台,打造集化学原料药、中间体、制剂、创新合成药等全产业链条的化药创新平台。

专栏4:创新平台建设与能力提升工程

推动园区和集聚区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引进和培育高校院所平台,完善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在重点细分行业推动建设一批企业技术创新平台,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和临床机构等加强合作,开展共性技术、前瞻性技术开发及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产业协同创新。支持企业实施新版GMP认证,争取各种医药国际认证,加快药械质量标准和体系接轨国际。着力提升本市医疗机构临床研究能力,支撑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创新。

到2025年,新增生物医药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2家,省级10家;新增5种新药证书或生产批件,药物临床试验批件10种;新增三类医疗器械证书(首次注册)100个以上。全市产业基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投入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5%以上。

3.提升临床研究创新支撑能力。推动我市三级医疗机构获取临床试验资质,并开展临床试验、共享医疗资源。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在生物医药产品创新研发中的重要作用,探索推动我市生物医药企业与本地临床试验机构的联动合作,优先保障本市药品生产企业的临床试验研究,促进临床资源更好地为本地企业研发服务。指导临床试验机构引导医务人员积极参与药物临床研究,将承担临床研究项目情况作为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考核及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四)聚焦主体培育,提升企业竞争力

1.培育一批重点骨干企业。结合行业骨干企业、单项冠军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培育等行动,从承接国家重大专项、研发投入、生产扩建、技术改造、新产品产业化等方面,聚焦优势资源,全力培育扶持一批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主业优势明显、带动性强的重点骨干企业。鼓励企业通过联合、兼并、参股和控股等手段实现资源整合和扩张,全力打造以骨干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带动上下游相关环节配套企业协同发展。支持企业完成技术改造和推进新产品产业化,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优先列入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年度计划。

2.促进质量标准提升。支持制药企业按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医疗器械企业按《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并以实施新版GMP认证为契机,鼓励企业通过欧盟、美国及各种医药国际认证,推动一大批企业实现药械质量标准和体系与国际接轨,加快国产药械的国际化进程。加快推进企业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以一致性评价为抓手,着力提升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着力推进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等新技术应用,提升本市原料药质量水平与竞争力。

3.实施品牌培育提升工程。推进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品牌建设”工作,建设有利于品牌发展的长效机制和良好环境,以创建知名品牌提升企业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引导美诺华药业、双成药业等优势企业增强质量品牌意识,加强质量管理,加大智能制造软硬件投入,提高创新水平,培育重大产品,开发具有重大临床价值的创新药物和生物新产品,创造高价值专利,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品牌效应。鼓励立华、大红鹰等大企业对优势品种进行二次开发,开展资金、技术等资源整合和产品结构调整,不断提升市场营销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戴维”、“健信”等现有驰名商标的品牌建设,进行产品线延伸,以品牌为纽带开展产业合作,延伸产业链。

(五)聚焦前沿领域,培育新兴模式

1.推动第三方研发和生产服务。作为全球知名药企临床前研发服务提供商,充分发挥杭州湾新区康龙化成(CRO)研发服务外包优势,加快企业园区建设进度,积极吸引和培育各种生物医药研发和服务机构,鼓励研发外包企业与国际标准的全面接轨。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鼓励发展临床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诊断等独立的第三方医疗机构。支持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单位的生物医药第三方研发链和产业链,打造具有知名影响力的研发、生产外包与服务高地。

2.积极发展精准医疗。加快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在新靶点验证、临床试验、生产监管等方面的精准应用。围绕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出生缺陷疾病等,发展疾病精准干预和治疗的关键技术。鼓励与市级医疗机构合作建设重大疾病样本库、基因数据库,探索产、学、研、医协同创新新模式,推动精准医疗规模化发展。支持我市重点骨干企业建设基因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开展出生缺陷基因筛查、肿瘤早期筛查及用药指导、传染病与病原微生物检测等技术和产品的应用示范,支持企业建立相关市级行业标准。

专栏5:新模式新业态培育工程

着力引进和培育生物医药研发生产服务机构和第三方医疗机构,发展产学研协同的生物医药第三方研发链和产业链。加快基因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发展疾病精准干预和治疗的关键技术,鼓励与市级医疗机构合作建设重大疾病样本库、基因数据库。推进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在个体健康诊断及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培育和发展远程诊疗设备和互联网医疗服务等新业态。

到2025年,将本市打造为具有知名影响力的生物医药研发、生产外包与服务高地,精准诊疗规模化发展,药物研发生产和健康诊疗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

3.培育智慧医疗服务产业。积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个体健康诊断以及药物研发(包括新靶点验证、临床试验、生产监管)等方面的医疗大数据应用。围绕健康管理和疾病预警监测、监控、筛查、诊疗、康复等应用领域,开发一批基于移动网络、具备智能感知和远程通讯功能的远程诊疗设备和相关软件,研制一批高性能的医用可穿戴设备和体外诊断设备,积极培育互联网医疗等新型服务项目。

(六)聚焦产业痛点,创新体制机制

1.探索创新产品推广应用机制。支持我市药品和医疗器械产品创新,对于企业生产的拥有专利技术的新药和医疗器械或经国家和本市认定的新产品,优先列入《宁波市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完善招标采购制度,鼓励医疗机构优先采购本地自主创新目录产品,简化创新药品和高端医疗器械进入医院的招投标流程。深入推进医疗机构配置使用国产大型医用设备试点工作,结合国家及省级相关政策要求,引导合理配置需求;探索创建由企业和医疗机构共建的临床试验基地和品牌应用推广示范基地。完善相关机制措施,支持本市创新药、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及创新医疗器械优先纳入宁波市医保报销范围,及时将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品种纳入带量采购遴选范围。

2.探索优化行业监管制度。落实国家关于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等一系列改革精神,进一步优化药品和医疗器械在产品研发、临床试验、注册上市过程中的各类审评审批事项,缩短注册审评周期和流程,争取部分优秀产品开设“绿色通道”。积极向省里争取在我市设立药械审评审批中心,争取全国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药品和医疗器械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改革等国家相关改革措施在我市先行先试。创新风险保障资金政策,支持本市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的企业成为上市许可持有人,鼓励科研机构积极进行成果转化,获取药品持有人资格或医疗器械注册人资格。携手共建江浙沪药品监管区域协作体系,在药品监管政策及标准统一、检查员资格和检查结果互认、监管信息与资源共享方面加强协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在市工业强市建设领导小组下,成立由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县(市)和重点工业平台为成员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工作推进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培育工作,统筹规划、项目、土地、园区、招商和政策资源,协调解决集群发展重大问题,推进落实重大项目和重点平台建设,组织开展任务分工和督促检查工作,指导集群发展促进机构规范运作,形成纵向联动、横向协同推进合力。建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统计监测体系和差异化考核制度。成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专家小组和支撑机构,持续提供高质量决策建议。

(二)加大政策支持

落实国家、省和市关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围绕集群发展目标,整合优化现有各项政策扶持渠道和方式,在资源要素、技术改造、关键技术攻关、创新载体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企业梯队培育、质量品牌培育以及集群促进机构运营管理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研究完善鼓励生物医药企业研发创新的支持政策。加强产业政策与药监、物价、医保、采购、临床等政策衔接和协调配合。

(三)加强要素保障

全面统筹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用地和能耗指标,对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布局的重大项目和符合宁波生物医药产业链发展需求的企业优先给予指标倾斜。强化我市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创投基金的引导作用,完善基金决策机制,加大对生物医药领域创新型企业、技术含量高且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医药类科创项目的支持引导。支持符合条件的生物医药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开展股权交易、境内外上市等多渠道登陆资本市场。

(四)优化发展环境

全面落实营商环境“80条”,民营经济“25条”、降本减负稳增长“10条”等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进一步优化企业营商环境。支持相关行业协会等机构加大对甬产优质生物医药创新产品的推广及、举办供需对接会。加强对外宣传,通过举办专业论坛、博览会、主流媒体、新兴媒体、产业平台等多渠道营造全社会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

附件:宁波市生物医药产业重点项目及平台

项目名称(投资方)

建设地

建设期

计划总投资

健康智谷产业园项目(上海天亿投资集团)

慈溪市

新引进

50亿

康龙化成生命科学创新基地(产业园二期)

杭州湾新区

--

40亿

康达洲际医疗产业园

梅山保税港区

2016-2021

25亿

生物医药孵化器项目(宁波康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杭州湾新区

新引进

8亿

天衡制药搬迁改造项目

镇海区

2019-2022

7亿

荣安生物生物疫苗扩产项目

保税区

2018-2022

5亿

海尔施药品制剂生产项目

北仑区

2017-2019

4亿

新跃医疗新建产品生产线

慈溪市

2018-2022

3亿

宁波大学新药技术研究院

镇海区

新引进

--

上一篇: 数字宁波建设规划(2018-2022年)
下一篇: 宁波市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19-2025年)
返回列表

相关内容

  •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
  • 苏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0年市政府领导重点督办建议提案目录的通知
  •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石家庄市2020年国土绿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 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设立镇标准》《县乡人民政府驻地迁移申报审核工作办法》的通知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贯彻实施修订后的证券法有关工作的通知
  •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实施意见

联系我们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梅园路228号企业广场

电话:86-21-23560428

E-mail: honsulting@hconsulting.com.cn

Copyright © 2019 远博志城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17029468号-2 design by Mfweb

PHP网站源码光明优秀网站设计松岗网络推广光明营销型网站建设福永外贸网站建设布吉seo网站推广木棉湾网站优化按天计费南联百度标王罗湖高端网站设计大运seo优化松岗企业网站建设木棉湾设计网站同乐网站优化软件塘坑企业网站改版松岗网站改版福永企业网站制作木棉湾seo排名沙井网站优化软件横岗SEO按天计费盐田推广网站福田seo排名双龙百度竞价包年推广爱联百度竞价包年推广大鹏模板推广罗湖建设网站光明网站推广方案坂田模板制作大浪关键词排名包年推广布吉SEO按效果付费罗湖网站制作民治百度seo歼20紧急升空逼退外机英媒称团队夜以继日筹划王妃复出草木蔓发 春山在望成都发生巨响 当地回应60岁老人炒菠菜未焯水致肾病恶化男子涉嫌走私被判11年却一天牢没坐劳斯莱斯右转逼停直行车网传落水者说“没让你救”系谣言广东通报13岁男孩性侵女童不予立案贵州小伙回应在美国卖三蹦子火了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近3万元金手镯仅含足金十克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新基金只募集到26元还是员工自购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中国投资客涌入日本东京买房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新加坡主帅:唯一目标击败中国队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开封王婆为何火了主播靠辱骂母亲走红被批捕封号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库克现身上海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殡仪馆花卉高于市场价3倍还重复用网友称在豆瓣酱里吃出老鼠头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湖南一县政协主席疑涉刑案被控制茶百道就改标签日期致歉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杨倩无缘巴黎奥运

PHP网站源码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