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观点/
  • 40年来GDP首次负增长,二季度会复苏吗?

40年来GDP首次负增长,二季度会复苏吗?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苏宁金融研究院(ID:SIF-2015)原创,作者为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陶金,首图来自壹图网。

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季度的重要经济数据。其中,一季度实际GDP同比下降6.8%,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中国GDP的上一次负增长,还要追溯到44年前的1976年。

一季度GDP分析:是什么导致了-6.8%?

GDP尽管是一个滞后性指标,其对于预测经济和资产价格走势的作用并不大,但GDP能够说明经济最完整、最全面的运行情况。

一季度GDP体现了疫情对中国经济的打击之深远。1月下旬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爆发,持续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对此中国采取了强有力的防控措施,疫情在中国持续的时间比经典的流行病学所预估的时间要短得多,但同时也付出了很大的经济代价。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又反过来通过恶化外部环境来影响中国。

1、负增长的结构分化

一季度-6.8%的GDP降幅,基本符合预期,已经被市场所充分消化。3月份的各项经济数据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降幅开始收窄,但负增长背后的结构分化值得关注。例如,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1-2月为降13.5%。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6.1%,1-2月为降24.5%。但内需恢复速度仍然较慢,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5.8%,1-2月为降20.5%,降幅收窄幅度相对更小。因此总体来看,3月较2月的中国经济恢复情况符合宏观经济学的运行规律,即投资和生产端的调整能力更强,而消费复苏的速度就会慢一些。

2、3月复工复产情况仍不乐观

3月份较为艰难的复工复产情况直接影响了一季度GDP数据。一般而言,一季度中,3月份经济总量所占比重接近四成,1、2月份总计超过六成。例如2012年以来,每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一季度总计的比重稳定在68%。

但尽管3月为52.7,重回荣枯线,这却仅仅意味着3月较2月好转。利用PMI环比推同比,大致估算3月生产活动与去年同期相比的恢复情况,可知3月复工复产速度缓慢(仅约为去年的70%,参见下图),也从侧面反映了复工不复产现象的存在。

二季度GDP展望:明显复苏?

二季度GDP增速如何?能否由负转正?这取决于两大因素:全球疫情形势和国内逆周期调节力度。从这两个因素看,二季度明显复苏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1、全球疫情形势

毫无疑问,当前国内外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是全球疫情的演化形势。从2020年2月20日开始,全球多个国家疫情陆续爆发,到了4月16日,全球新冠确诊病例数量超过210万,主要经济体均深陷疫情。而且每日新增的确诊病例数量仍然维持在高水平,4月16日当天全球新增病例接近10万个。还会更严重吗?

有可能。当前疫情正向第三批国家蔓延,包括俄罗斯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这些国家的医疗体系相对脆弱,疫情在这些国家是否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不确定性较大。

但无论疫情如何演化,疫情带来的主要经济体衰退,是比较确定的。这将对中国的外需造成巨大冲击。据统计,全球经济增速下滑1个百分点,中国出口增速便会下滑6-8个百分点。

2、逆周期调节力度

与全球疫情这一负面因素相反的是,中国的逆周期调节政策积极有为,能够有效支撑二季度复苏。一季度的GDP负增长,不仅没有浇灭市场对于经济前景的信心,反而使得市场对于基建等逆周期调节政策的期待更甚。从3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至今,以提高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扩容专项债为核心,新一轮的积极财政政策呼之欲出。

对于货币政策,国务院金融委在4月15日召开的第二十六次会议上指出,根据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关键在于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从总量和结构同时入手,在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把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因此,未来货币政策仍然需要关注如何救助企业部门,这需要更大程度地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作用,包括贴息、专项贷款、放宽发行债券等措施。

今年GDP增速还要定目标吗?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对经济进行持续的规划,目的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1953年,中国开始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十一五”后改为“五年规划”)。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最后一年。

同时,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将主要的发展目标由国民生产总值改为国内生产总值(GDP),并开始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制定当年的GDP增长预期目标。

2020年1月,全国各地方政府的两会已经密集召开,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制定了2020年GDP增长的预期目标。但显然,各地在制定GDP目标时疫情还没有爆发,这些目标也显然不符合今年的实际情况了。目前全国两会的日期尚未确定,GDP增长的预期目标也尚未确定。同时,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年,要达到这一目标,当年实际GDP增速需要至少超过5%。但受到疫情的侵扰,一季度GDP大幅负增长,将明显拖累全年增长。

那么今年GDP增速目标是否还要有一个明确的数字?

是否要制定精确的增长目标,其实还对应了以下问题:

目前学界和市场对中国到底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取向产生了一些争议,有的认为目前的情况应“特事特办”,要加大刺激力度,有的则认为应警惕2008年的教训(刺激后遗症)重演,不能强刺激。应该走哪条路?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认为既不能完全依靠刺激需求,也不能放弃逆周期的对冲政策。而是在短期内注重救助,避免企业大规模破产和大规模失业,再配合以适当的消费和投资刺激政策。

首先,中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仍然拥有足够筹码。货币政策方面,存准率和利率水平相较于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偏低,政策空间较大。财政政策方面,中央政府债务占GDP比重仍然较低,特别国债等手段的使用空间也较大。

其次,中国政府大概率不会重搞大水漫灌和强刺激,而是针对性地应用救助和刺激相结合的政策组合。同时利用基建等投资加强前期的补短板工作。

根据关于刺激手段和力度的回答,我们可以回答关于经济增长目标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以设定增长目标,但不宜过高。

首先,为什么要设定增长目标?

中国经济中,1个百分点的GDP大致对应了200万人的就业。2020年,中国大约新增870万大学毕业生,除了继续深造的学生分流外,中国经济至少要为这些大学生准备600万个新增就业岗位。

由此看来,全年3个百分点的增长,可能是满足就业所要求的增长底线。决策层也强调,经济增长慢一点无所谓,关键是稳就业。

其次,为什么不能过高?

是为了避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造成地方政府实施强刺激或重走地产财政老路。同时合理的目标也会避免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进而保护复工复产的真实性。

当前更应该做什么?

最近中央出台的《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回答了这个问题,越是在疫情蔓延这样的紧要关头,就越需要强调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正确道路是什么。

在中国人口红利消退、投资作用减弱的背景下,长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这不仅涉及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涉及制度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事实上,中央近期出台的文件内容在2019年也都多次被提到,尤其是健全统一开放市场、土地和户籍制度改革等。其中,统一开放市场能够释放额外的市场需求,并减少交易成本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土地和户籍制度改革则从土地要素和劳动力要素两个方面改善结构,延长人口红利窗口。

特别提示:近日,苏宁金融研究院发布了《2020互金一季报》《男性消费报告》,读者可在“苏宁金融研究院”公众号后台分别回复“2020互金一季报”、“男性消费”,一键获取网盘链接和提取码。

热门
  • 高层点名!新一轮泼天富贵,要来了

    军工产业正在迎来全新机遇。不久前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用较大篇幅阐述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相关内容,并特别提到,要“全面加强练兵备战,统筹推进军事斗争准备,抓好实战化军事训练,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优化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和布局,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消息一出,军工板块应声大涨,也吸引了无数投资者的目光。不过相比于某一天的亮眼,人们可能更关心的是军工板块能否具有上涨的持续性。其实说到军工,市场对其印象似乎一直都不太好,很多时候都是依靠事件驱动,典型的“只讲故事,不看业绩”,而且波动幅度较大,是投资者眼里出了名的“渣男板块”。究其原因,军工行业本身属性较为特殊,上市军工企业在信息披露上与其他上市公司差别较大,致使很多投资者对于军工行业的了解有限,从而习惯于将军工当成是依靠重大军事事件驱动的短期题材,比如国庆阅兵、火箭发射成功、航母下水等等,而“跑步进场、迅速撤退”的短期投机行为也难买难造成整个板块的剧烈波动与持续性不足。不过,这样的局面似乎正在发生改变,而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防军工行业增长的确定性日益加强。众所周知,强大的国防军工实力是一切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是国家安全战略、地缘战略和军事战略的基本保障,也是所有科技战的最高阵地,更是大国博弈的主战场。放眼全球,近几年国际形势愈发复杂多变,不确定性逐步抬升,世界上的主要国家都不约而同地将国防摆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官方数据显示,近年来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国防预算年度增幅都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其中日本2024年防卫预算同比增长16.5%,连续11年增长,而美国2024财年国防经费达8860亿美元,已经超过了排在其后面9个国家军费的总和,约占全球军费总额的40%,足以见得,新一轮的大国军备竞赛正愈演愈烈。就我国而言,虽然近些年国防预算开支也在稳步增长,但增速连续9年保持在个位数,反映出我国国防开支增长的相对克制。而从国防开支占本国GDP比例来看,我国多年来都维持在1.5%以内,反观美国则达到3%以上,2024年北约成员中有近20个在2%左右。从这个角度看,我国国防预算开支同我国经济体量、国土面积以及国防需求显然是不匹配的。进一步分析,尽管我国军工行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一些细分领域,我们仍与其他大国有着明显差距。以军用飞机为例,根据Flight International发布的《World Air Forces 2023》相关数据,截至2022年末,美军拥有各型现役军用飞机共计13300架,而我国军用飞机保有量只有3284架,仅为美军的1/4左右;另外,我国战斗机总量为美国的54.3%,运输机保有量的为美国的30%,同时我国三代半及四代战机占总量比例极低,目前四代机仅有19架,占比不足2%,同“以四代装备为骨干、三代装备为主体”的武器装备体系还有较大差距。综上所述,面对世界不稳定因素的增多、国际形势的愈发复杂多变、周边局势趋于紧张等现实,以及我国军工产业补短板的客观需求,再叠加捍卫国家利益、实现祖国统一的历史使命,我国大力发展国防军工建设已是刻不容缓。正因如此,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中,针对国防军工的发展制定了多项计划,包括确保2027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的基本纲领、确保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的大力投入、对军队的要求为加快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等等。而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论述,再度确立了后续我国国防军工产业的发展基调。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国防预算的确是在加速增长。数据显示,2020-2023年我国国防预算增速分别为6.6%、6.8%、7.1%、7.2%,幅度逐年抬升,这自然有助于打消此前市场对于我国军费增速放缓的疑虑,并且还以确凿的数据告诉人们,国家对于“强军强国”与大力推动国防军工发展壮大的言出必行。政策层面的有力下达与实践层面的稳扎稳打,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军工行业的黄金发展期已然到来,而“强军梦、新征程”也将支撑军工行业的持续高景气,而这些也赋予了军工赛道更大的投资价值。从板块估值层面看,目前国防军工(申万)的市盈率分位数仅处在近10年的0.98%位置,可谓绝对的底部区间,性价比已然凸显。配置思路方面,参考国金证券的研究思路,从军事强国战略发展路径以及俄乌冲突、巴以冲突中涌现出来的各种新型作战方式、新型武器装备作战效果当中可以预见到,高精尖的战略力量建设(如电子对抗、高超声速导弹、卫星互联网、水下等)以及高效费比的武器装备(如无人装备、远程火箭弹等)加速列装可能会成为接下来我国国防建设的主要方向,而新质领域相关配套企业业绩也有望加速增长。建议重点关注以下方向:其一,军用飞机制造。军用飞机已经成为现代战争决胜因素。在多样化作战需求牵引、颠覆性科学技术推动以及经济投入的支撑下,世界主要军事强国正加快对空军武器装备的探索与发展,加大对现役装备的升级改进,推动以作战飞机、支援保障飞机、无人机、机载武器等为重点的现代化建设,使空军装备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尽管我国军用飞机发展成就斐然,但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未来军用飞机将有望迎来高速增长的新阶段。另外,在新型飞机加速落地、国产化替代及全军加强实战演练的前提下,与军机相关的航空发动机、机载系统等也将踏上增长的快车道。其二,卫星互联网。卫星互联网是以卫星为接入手段的互联网宽带服务模式,相比地面网络靠基站进行通信,卫星互联网是将基站搬到了外太空,每一颗卫星就是一个移动的基站。目前卫星互联网多指利用地球低轨道卫星实现的低轨宽带卫星互联网,相比中高轨卫星,它具有全域无缝覆盖、传输时延小、链路损耗低、发射灵活等特点,发展前景极其广阔。卫星互联网是大国竞争的新高地,军民领域都有巨大的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尤其是在军用领域,卫星互联网在发现、定位、跟踪、瞄准、交战、评估等杀伤链环节有着巨大潜力,典型如俄乌战场上,星链(Starlink)的应用可谓大放异彩,让世人认清了卫星互联网的重要性,这也是新阶段我国军工产业发展过程中不能错过的赛道。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和支持卫星互联网发展。2018年11月,国家统计局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中明确卫星互联网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地位;2020年4月,我国首度将卫星互联网作为重要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纳入“新基建”政策重点支持方向;2021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强调加快布局卫星通信网络,支持推动卫星互联网建设。2023年2月,工信部放开卫星互联网设备进网许可管理,天地一体化立体通信网络部署建设得以进一步推进。接下来,我国国卫星互联网建设将全面提速,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其三,军工电子。军工电子是国防科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链集中于军工产业链中上游环节,其中上游环节涉及到电子元器件、特种集成电路、PCB、嵌入式计算机模块、微波器件、连接器及线缆等,是武器装备信息化发展的基石;中游环节则涵盖通信设备、雷达、红外热成像、光学制导等,是军工电子整机的重要子系统。相比于军机、导弹、卫星等总体装备,军工电子不仅独立作为一个产业集群存在,同时也服务于航空、航天、兵器和船舶等其他产业集群,为军用飞机、卫星、舰船和车辆由机械化向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持,被誉为军工武器装备的兵力“倍增器”。按照市场机构预测,“十四五”期间,军工电子领域需求端在享受军工全行业基础增速的前提下,还将额外享受信息化、现代化、智能化三重“加速度”,同时军品自主可控、国产替代天然诉求,武器装备中军工电子元器件有望国产化率提升,助推军工电子领域获取远超军工行业的高增速。而其中的投资机会自然值得关注。【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专门备注外,本文研究数据由同花顺iFinD提供支持】本文由“星图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

  • 又见2800点

    周一三大指数集体低开,期间有所反复,最终均加速下行。上证指数报收2887点,再度跌回2900点下方,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均再创新低。两市超过4700只个股下跌,上涨个股不足400只。分行业来看,工程咨询服务一枝独秀,半导体、非金属材料、软件开发等跌幅靠前。宏观上,深圳发文拟出新规推进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正在加速落地,央行会议强调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准、降息可能正在加大。总得来看,财政、货币政策有望在年初冲刺,实现24年开门红,有效扭转市场对于经济复苏和宏观政策力度的预期。本文逻辑一、投资展望二、近期市场回顾三、市场资金动向四、市场温度一、投资展望策略前瞻:市场情绪已经演绎到极致水平,大A或迎来黎明前最后的黑暗。投资者已经极度悲观,以至于群体涌入煤炭、银行、公用事业等红利低波板块避险,相关主线已经非常拥挤。在缺乏增量资金,市场存量博弈特征明显的情况下,以科创板为代表的成长风格受到极度的压制,市场交易生态和风格分化正在向极致演绎。1月不确定性极有可能阶段性下降,主要是地缘扰动料定、经济数据兑现、政策加码落地,考虑到基本面在逐渐好转,企业盈利也在持续改善,市场情绪迎来修复,资金配置风向大概率会向成长风格偏转,建议优先布局以科创板为代表的超跌成长,博弈市场情绪在钟摆效应下的反转。技术角度:A股下杀严重,重要指数全线下跌。上证指数再度失守2900点,0104跌破5日均线,此后便沿着5日均线一路走低,目前呈现出加速下行的势头。从日度MACD指标来看,已经非常临近线下死叉,一旦出现是极为危险的下跌信号,要保持高度警惕。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都在加速下滑,死叉已经出现,且双双跌破前低,尚未看到止跌信号,仍有可能继续下跌。总的来说,此时还宜多看少做,在出现明显的止跌信号之前,还是应把控制风险放在第一位。市场方向:深圳拟出新规推进城中村改造,占全市建筑总量比重超过40%,居住人口占全市实有人口约60%。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大学和谷歌DeepMind团队合作推出一款家用机器人,几乎能承担所有家务,测试视频引发热议。OpenAI将上线“自定义GPT商店”,用户无需任何代码,全程支持可视化点击操作。具体来看以下三条线可以持续关注:(1)政策大力支持、估值跌至低点,有望反弹的房地产产业链:深圳已在征求城中村改造意见,从地产政策推出顺序来看,广州、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可能会相继跟进。考虑到今年经济增长压力较大,三大工程中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预计很快也会有相应政策落地。三大工程预计会成为驱动房地产产业链业绩反转的强大动力,考虑估值很低,房地产产业链的相关公司很有可能享受到戴维斯双击的红利。(2)海外巨头技术突破、软硬件开源、有望扩散的机器人产业链: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大学和谷歌DeepMind团队合作推出一款家用机器人,该机器人在控制成本的情况下,取得了优良的性能,几乎可以自主识别、承担所有类型的家务。目前,团队已经将所有的软硬件开源,国内技术储备十分充足,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推出同种类型的产品,家用机器人产品有望正式落地。(3)OpenAI将上线“自定义GPT商店”,有望再度崛起的人工智能板块:作为人工智能的领军应用,OpenAI一直是全球科技行业的重点关注方向,23年一度成为引领股市上涨的重要力量。目前OpenAI再度上线“自定义GPT商店”,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标志着人工智能应用正在加速扩散,未来有望拉动人工智能板块再度成为领涨力量。二、近期市场回顾(一)A股市场上周A股震荡下行,8大指数全线下跌。从市场风格上来看,大盘股表现最好,小盘股表现最差,国证2000下跌3.30%,同期上证50仅仅下跌2.48%。价值表现远好于成长,科创50、创业板指单周大幅回撤超过5%。北上资金再度转为净卖出,单周流出55.25亿元,持续压制市场情绪和估值。板块来看,上周7个一级板块上涨,亏钱效应较为显著。涨幅靠前的聚集在煤炭、公用事业、石油石化等领域。主要是风险偏好下行,资金集中涌入红利股避险。跌幅较大的则包括电子、计算机、通信、电力设备等,主要是经济数据下行,市场对于未来的增长预期更为悲观。更少数板块当周表现都要强于前周,3个板块续涨或者跌幅收窄。整体来看,当周行情很差。(二)基金市场上周各大基金指数表现较差,主要受资本市场下跌影响。除去货币型基金和债券型小幅收红之外,其余基金指数全部下跌。由于美国经济数据超预期,市场对于降息担忧加深,外围股市表现较差,故QDII型基金也在下跌。由于深系股指表现更差,故深市基指跌幅靠前,上市表现优于深市。上周基金收益率中枢表现分化,FOF型表现最好,周收益率中枢为0.55%,商品型、货币型、债券型基金同样表现不错,周收益率中枢也在0%以上。股票型、混合型、QDII型基金周收益率中枢表现较差,环比下行都在3pct以上。从年收益率中枢来看,绝大部分基金类型收益率中枢都在下行,尤其是股票型、混合型下调近5pct,商品型下调则超过3 pct,仅有FOF型小幅收红。三、A股、基金市场资金动向(一)A股市场主力资金当周净流入。从申万一级行业来看,流入行业19个,近一周净流入128.77亿元,随着市场连续下跌,资金抄底热情逐渐低迷。其中银行净流入超过65亿元,煤炭、公用事业净流入额将近40亿元;净流出上,食品饮料超过60亿元,通信、汽车、电子接近30亿元。北向资金当周净卖出55.25亿元,再度转为净卖出。主要买入绿色电力、光伏、煤炭等,净流入超10亿元,新能源汽车、证金持股、人工智能净流出超过10亿元 。南向资金当周净买入144.27亿港元,连续3周净买入。其中沪港通净买入95.30亿港元,深港通净买入48.97亿港元。(二)基金市场上周开放申购基金51只,涉及大成、易方达、广发、富国、南方、华夏、银华、泉果、泰康等23家基金公司。合计448亿元,减少约457亿元。当周申购基金包括17只主动权益型基金、9只指数型基金、14只债券型基金、6只固收+型基金、4只QDII型基金、1只FOF型基金。整体来看申购数量和规模在市场下行底部区域持续收缩。四、市场温度从近5年以来分位值来看,上周6大指数估值全部大幅下跌。由于成长风格受到压制,科创50受创最为严重,环比大幅下行7.54pct,创业板指下行至0.08%分位数,基本跌无可跌。价值风格相对抗跌,上证50、沪深300跌幅在2pct左右。总体上看,A股当前性价比再度大幅上行,可以缓缓图之。从上市以来板块分位值来看,截至1月8日收盘,共有23个板块估值下修,估值分位数大幅下降1.31pct,市场表现非常不好。计算机下降幅度最大,环比-9.59pct,机械设备也大幅下降8.26pct,主要是北向大幅净流出、经济增长预期转弱等原因。板块估值中位数为纺织服饰(18.26%),平均估值已经跌至历史低位。从三年股债性价比来看,截至1月8日,万得全A市盈率倒数与十年期国债(2.52%)的比值为1.93,环比上升0.06,而历史均值为1.93,处于近3年的绝对高位,历史分位值位置处于100%(即性价比高于100%的时间),环比+0.14pct。中证800、沪深300、中证500和中证1000的股债性价比历史分位值分别处于100%(环比维持不变)、100%(环比+0.14pct)、90.01%(环比+4.02ct)和73.30%(环比+6.26pct)。较上期来看,整体上A股价格已经跌至地板价,性价比已经上行至极致水平;现买入持有3年盈利概率为100%,维持不变;10Y国债利率大幅下行7.35BP股债跷跷板效应明显;大盘股性价比下挫幅度最大,性价比也上升至历史最高水平,具备很高的投资价值,中盘股、小盘股性价比继续上升,且上升幅度很大。【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专门备注外,本文研究数据由同花顺iFinD提供支持】本文由“星图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武泽伟

  • 这些潜力无限的科技巨头,一键买入!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海外市场资产的配置,如2020年曾引起市场很高关注的天弘越南指数基金、2023年上半年的纳斯达克指数基金等。作为配置海外资产的重要产品,QDII基金也因此受到更多的关注和热捧,从2021年至2023年10月末,QDII基金已经从160只增长至260多只,规模也从1200亿增长至3300多亿。同时,泛东南亚作为当下全球第五次产业转移的地区,其投资前景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通过QDII基金布局泛东南亚的市场,就成为了一个非常合适的选择。即将发行成立的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ETF为国内的投资者提供了布局东南亚科技板块的机会。为何要关注泛东南亚的投资机会?即将成立的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ETF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地方?从投资的角度去看,无论是曾经红极一时的天弘越南指数基金,还是今年上半年备受关注的纳斯达克指数基金或日经指数基金,都是近两年国内股市表现不佳下,投资者更加关注全球资产配置的一种选择。资产配置讲求“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而通过QDII基金的配置,能进一步实现“所有篮子不在一辆车上”,进一步分散资产配置中的国别风险。而泛东南亚市场正是当前最具投资前景的国外地区之一。从经济增长的角度去看,泛东南亚地区是近些年来增长最强劲的地区之一。以产业专业的视角去看,当前正是从中国转向泛东南亚地区的第五次全球产业转移,这种产业转移的趋势带来了巨大经济增长红利。根据IMF数据,2012-2022年间,东盟五国(包括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印度总GDP增速高达61.24%,预计2022-2028年增速可达64.28%。除了GDP的视角外,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衡量其增长潜力另外一种重要的指标则是FDI(外商直接投资金额),泛东南亚地区就是近年来外商投资的重要地区,特别是疫情之后,全球供应链的重构让更多发达国家将东南亚作为供应链的备选。根据东盟委员会的统计数据,2021年东盟FDI增长42%至1740亿美元,与疫情发生之前持平,在全球中接受FDI投资的规模仅次于中国。到2022年,东盟的FDI再创新高达到了2242亿美元,仍然是拉动东盟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经济的强劲表现是配置泛东南亚市场的重要原因。在产业层面,泛东南亚地区年轻且低成本的人力资本,吸引了全球众多的制造业产业。受到中国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压力,众多国际巨头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将泛东南亚地区作为产能的备选地,而是正在逐渐将主要产能从中国转移至东南亚国家。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已经超过1000美元/月,相比之下,越南约为280美元/月,墨西哥约为400美元/月,泰国约为470美元/月,马来西亚约为640美元/月。印度、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成为了目前从中国转移出去的制造业产能移转的承接主体。消费电子龙头三星、苹果等公司,以及相关的供应链企业,近年均加大东南亚和印度的产业链布局。如马来西亚成为半导体封测重地,泰国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具备高度竞争力,越南也正加速成为“世界工厂”,这些产业吸引了庞大的外资流入。经济表现强劲之外,美元周期的下行周期,对泛东南亚这些新兴市场经济体同样有更强的带动作用。从历史上的美元周期看,美国在加息周期时,新兴市场经济体往往面临资本外流的压力,对依靠出口的经济体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反之同样,美元在进入下行周期时,新兴市场经济体同样受益,其资产收益率能够显著跑赢发达经济体。这一点对中国同样适用,但是从弹性上看,泛东南亚经济体的经济体量更小,增速也更快,相对来说也能够带来更高的投资收益率。对比之外,经济增长潜力更大的经济地区,其投资性价比更高。因此,泛东南亚地区就成为全球资产配置选择的一个非常好的去处。即将成立的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ETF(以下简称为东南亚科技ETF)就是国内目前全面投资泛东南亚地区的唯一一只QDII基金。该只基金标的指数为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指数,由新加坡交易所编制并于2022年11月18日发布,主要追踪东南亚和新兴亚洲市场中最大的30家科技公司的表现,其中包括印度、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和马来西亚共六个国家的上市公司。此外,印度公司必须在美国交易所上市才具备纳入资格。泰国上市公司可通过其无投票权存托凭证 (NVDR) 获得纳入资格。同时,由于印度相对其它经济地区的GDP差距过大,为了更好的体现为整个泛东南亚地区的科技上市企业的表现,指数中印度的上市公司合计最高权重为50%,所有个股最高权重为10%。指数涵盖的行业主要聚焦于地区内的各类新兴科技企业,包括:商业服务、消费者零售、消费类汽车和零部件、电子元器件和制造业、食物和日用品零售、硬件、产业服务等。而能源、医疗保健、部分公共服务、部分移动通信等相对传统的行业则不被纳入其中。个股层面,东南亚科技指数中涵盖了众多知名的东南亚科技公司。如消费互联网巨头SEA(冬海集团),旗下知名品牌包括“东南亚第一游戏发行公司”的Garena,“东南亚第一电商平台”Shopee和数字金融业务Sea-Money。印度IT软件服务巨头WIPRO-ADR(威普罗)和Infosys(印孚瑟斯技术),并列为“印度硅谷双雄”,为全球的通信、银行和保险、零售商业、制造业提供咨询与设计软件服务,在国内的众多银行供应商中,都能看见他们的身影。东南亚超级应用霸主GRAB,以共享出行、外卖配送业务闻名,其出行、外卖、金融三大业务在东南亚市占率均位列第一。其它还有印尼最大的汽车出产和经销商Astra,马来西亚最大的半导体公司INARIAMERTRON(益纳利美昌)等众多新兴互联网、科技企业等。基本涵盖了泛东南亚地区最新兴的产业。由于该指数发布时间不长,还没有相应的指数基金,但从回溯指数的收益率来看,受益表现非常亮眼。指数在近十年的年化区间回报率达9.72%,显著优于A股主要的宽基市场指数。在近五年年化区间回报率则达到了15.50%。不过,较高的收益率下,东南亚科技指数的回撤同样不小,根据回测,在近十年的区间内,指数最大回撤为-47.77%。同时,对于QDII基金而言,以人民币申赎基金、以外币购买资产,当人民币升值时,基金持有的外币资产兑换成人民币时可能会遭受汇率损失。【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专门备注外,本文研究数据由同花顺iFinD提供支持】本文由“星图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

  • 这一次,美国可能扛不了太久

    今年以来,美国经济的韧性屡屡超出市场预期,致使美联储投鼠忌器,不敢轻言结束加息;10年期美债利率和美元指数也是一路震荡上行,压制全球风险资产表现。对国内投资者而言,美债利率上行成为人民币贬值的主要推手,制约国内货币政策宽松幅度,加速北向资金外流,A股和港股表现远远不及年初预期。若盘点年初各大研究机构的年度投资展望,大多错的离谱,关键点之一就是误判了美国经济的韧性,继而在大类资产比较上犯了方向性错误。进入4季度,市场开始为2024年投资做规划安排,再一次面临全球大类资产配置的方向性选择。就目前的市场共识看,中国经济逐步复苏向好,美国经济大概率随财政支出削减而陷入衰退(共识仍是软着陆),叠加人民币资产估值较低,美股估值仍在相对高位,配置人民币资产正成为越来越多机构的共识。只是这一次,市场共识还会犯方向性错误吗?国内经济复苏向好的基础比较扎实,关键看美国经济的韧性还能维持多久,在高息环境下,美国经济还能扛多久?被数据屡屡“打脸”后,下半年市场终于就美国经济韧性形成了共识。美联储在2023年9月召开的议息会议中,全面上调了美国经济预测值,相比6月,将2023年GDP增速1%上调至2.1%,将2024年的经济增速预测值从1.1%上调至1.5%;同时,对失业率预测值做了下调,将今年失业率预期由6月的4.1%下调至3.8%,明年失业率预期由4.5%下调至4.1%。失业率更低、GDP增速更高,在美联储看来,美国经济实现软着陆是大概率事件。更高的经济增速,自然对应更高的利率水平,美债利率“higher for longer”成为市场共识。关于美国经济的韧性,根源是美国财政加杠杆行为。政府部门加杠杆,既对冲了美联储紧货币的紧缩效应,又优化了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表。结果上看,再工业化推动的固定资产投资逆势扩张,超额储蓄支撑的个人消费持续强劲,铸就了美国经济的韧性。美国是消费型经济体,个人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常年稳定在70%左右。2020年新冠疫情之后,当时的特朗普政府就开启了大放水模式。当年财政赤字率飙升至14.9%,较疫情前3.6%的中枢水平数倍增长。财政赤字中,一部分用于支撑再工业化,推动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还有相当一部分直接给到了美国民众,以至于很多人不工作比工作的收入还要高。居民有钱了,自然敢于消费,对GDP产生支撑。2021年,美国财政赤字率继续维持在12.3%的高位。与此同时,在美联储和财政大放水的背景下,美国股市表现相对强劲,很快就弥补了疫情初期的下跌,再创新高。养老金账户是美国居民家庭财富的重要载体,而养老金账户里持有大量的美股。所以,美股走牛,在财富效应刺激下,会进一步刺激美国民众的消费热情。消费保持韧性,美国经济就能保持韧性。后面因消费持续强于供给,美国出现了几十年一遇的高通胀,美联储激进加息,既便如此,美国财政依然保持宽松状态,宽财政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紧货币的效果。同时,高通胀环境下,劳动力工资不断上涨,也对美国居民购买力产生了支撑效果。从美国政府部门杠杆率看,疫情前基本在100%以内,疫情以来,最高飙升至122%,当前位置在110%-120%之间波动。相比之下,居民部门杠杆率不仅没升,相比疫情前还有下降,资产负债表相当健康。且受益于杠杆率的下降,美国居民部门受高息的影响有限,也是消费力保持韧性的一个原因。站在当前看美国经济前景,主要面临两大不确定性:一是宽松财政政策难以为继;二是居民部门超额储蓄耗尽,消费力受损。就财政支出来看,压降是大概率事件。从历史上看,总统和国会分属不同党派时,大选之年收缩财政支出是大概率事件。当前,围绕2024财年财政支出预算,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博弈陷入白热化。本来,2023年10月1日前,若两党无法就预算达成一致,相关政府职能是要关门停摆的;最后时刻,共和党籍众议院议长麦卡锡做了妥协,通过了为期45天的短期融资法案,把问题拖到了11月17日。这一行为,被共和党内保守派视作“彻底投降”,遂投票罢免了麦卡锡。麦卡锡被罢免,标志着美国两党围绕财政支出的博弈更加激烈,最终,除非削减财政支出,否则共和党不会妥协。而随着财政支出被大幅削减,于美国经济无疑釜底抽薪。届时,美联储激进加息的威力也将充分显现,美国经济难以避免一场衰退。就居民部门超额储蓄看,据旧金山联储测算,美国超额储蓄已于2023Q3消耗完毕。如果该测算符合真实情况,意味着美国高通胀、高利率对消费的抑制作用将很快显现出来。结构上看,低收入群体的超额储蓄于2022年末耗尽。为应对通胀带来的涨价压力,越来越多的低收入群体进入劳动市场,推动美国就业参与率触底回升,工资涨幅也出现回落迹象。截至2023年9月末,美国劳动力参与率62.8%,非农企业员工工资总额指数同比涨幅5.57%,均开始向疫情前常态水平回归。2023年以来,美国消费韧性源于中等收入群体。受益于通胀环境下的工资上涨,以及较低的杠杆率对高息环境免疫,中等收入群体消费依然强劲。但随着超额储蓄耗尽,以及工资涨幅回落,中等收入人群的消费韧性也已是强弩之末,大概率于Q4拖累美国经济表现。综上可知,2024年美国经济转入衰退是大概率事件,届时,美元指数下行、美债收益率下降,将利好全球非美元资产表现,尤其是估值处于底部位置的A股和港股。不过,考虑到2024年为美国大选年,在大选结束之前(2024年11月),全球地缘局势将面临较大不确定性。此外,国内经济复苏趋势仍是决定A股和港股走势的核心因素,目前看,我国消费大概率稳步复苏,基建和固定资产投资仍能保持韧性,出口触底回升,关键点看地产。现阶段,国内地产销售仍是双位数下行,仍需政策进一步发力。展望2024年,在低基数效应下,地产销售有望同比回正,对市场风险偏好至少不再是个拖累因素。2024年,中美资产大概率将呈现“中强美弱”表现。基于此,当前无疑是提前布局A股和港股的最佳时点。【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专门备注外,本文研究数据由同花顺iFinD提供支持】本文由“星图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

PHP网站源码沙井设计公司网站东莞网站优化排名塘坑百搜标王双龙如何制作网站福永外贸网站设计吉祥品牌网站设计松岗百度关键词包年推广南联英文网站建设龙岗网页设计南山网站建设设计荷坳网络营销南联百度标王吉祥SEO按效果付费西乡网站优化推广南澳网站制作坑梓网站建设大浪网站优化按天收费龙华至尊标王盐田网站推广工具龙岗推广网站深圳网站优化按天计费永湖百度网站优化排名塘坑网站优化按天计费坑梓seo大芬seo优化双龙seo优化南山网站改版石岩企业网站建设大浪网站制作吉祥关键词排名包年推广歼20紧急升空逼退外机英媒称团队夜以继日筹划王妃复出草木蔓发 春山在望成都发生巨响 当地回应60岁老人炒菠菜未焯水致肾病恶化男子涉嫌走私被判11年却一天牢没坐劳斯莱斯右转逼停直行车网传落水者说“没让你救”系谣言广东通报13岁男孩性侵女童不予立案贵州小伙回应在美国卖三蹦子火了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近3万元金手镯仅含足金十克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新基金只募集到26元还是员工自购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中国投资客涌入日本东京买房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新加坡主帅:唯一目标击败中国队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开封王婆为何火了主播靠辱骂母亲走红被批捕封号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库克现身上海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殡仪馆花卉高于市场价3倍还重复用网友称在豆瓣酱里吃出老鼠头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湖南一县政协主席疑涉刑案被控制茶百道就改标签日期致歉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杨倩无缘巴黎奥运

PHP网站源码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