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重型机器厂,61年,再见!

天津重型机器厂,61年,再见!
2019年09月05日 20:28 新浪网 作者 天津人不知道的天津事儿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天津重型机器厂,61年,再见!

  天津人最熟悉的相声,莫过于马志明的《纠纷》,这段作品历经30多年,至今依旧脍炙人口。

  在这段相声中,家住南市的丁文元得意洋洋的说出了“我天拖的!保全儿!”这句话,在逗笑观众的同时,也看出了天津拖拉机厂当年在天津人心中的地位。

  天津重型机器厂,61年,再见!

  然而当年天津的牛X工厂远不止天拖一家,与天拖齐名的企业,还有天津重型机器厂、天津机械厂以及天津动力机厂,它们生产的重型矿山机械(天重)、铁牛55拖拉机(天拖)、液压件(天机)、柴油机(天动)蜚声遐迩,风靡全国。而这四家企业,也被天津人称为“四大天”。

  天津重型机器厂,61年,再见!

  天津拖拉机厂丨摄影@伙夫818

  “四大天”中的老大——天津重型机器厂(江天重工),这是天津最大的企业,最多时曾有上万名职工,固定资产总值也排在天津第一。

  天重经历过辉煌,也经历过没落,但无论怎样,提到它的名字时,总是会牵动一群人情愫。

  天津重型机器厂,61年,再见!

  金工一车间丨摄影@半路

  天津重型机器厂,61年,再见!

  厂办大楼丨摄影@半路

  天津重型机器厂,61年,再见!

  摄影@半路

  天津重型机器厂的前身,是天津铸锻中心厂。

  解放前,中国几乎没有能力生产大中型的机械,1949年刚解放时,全国也只有一些小型锻造设备,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中国的锻压业一直处于创业阶段。

  天津重型机器厂,61年,再见!

  天重内部丨摄影@bright4510

  1958年之后,国民经济进入大跃进时期,主管全国机械设备生产的第一机械工业部(今工信部的前身),除在其部属的企业增加自由锻水压机之外,还在北京、天津、武汉、合肥、陕西建设了五个铸锻中心,目的是搞地区性大型铸锻件专业化协作基地。

  天津重型机器厂,61年,再见!

  天重内部丨摄影@bright4510

  为了让各省都有能够自行配套的工业体系,后来又在其他地区安排了自由锻水压机的建设,后来这些铸锻中心发展成具有制造机械产品综合功能的重型机器厂,也就是被人熟知的八大重机和十小重机。

  天津重型机器厂,61年,再见!

  八大重机和十小重机

  八大重机之一的天重,位于北辰区马庄,成立于1958年8月,初名天津铸锻中心厂,次年改为天津铸锻件厂,1970年才改为天津重型机器厂,隶属天津市机电工业总公司。

  天津重型机器厂,61年,再见!

  天重工作现场

  天重第一任厂长叫冯文彬,曾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毛主席曾亲笔给他提过字。他先后任天津工业部部长、天津造纸厂副厂长,1958年被委派筹建天重。

  天津重型机器厂,61年,再见!

  这个旗杆是毛主席逝世那晚连夜修建的

  摄影@半路

  据说冯文彬做大报告时从不用讲稿,手心写上记几个数字就能上台,一讲两三个小时不停。台下绝对没有聊天、织毛衣、嗑瓜子、接下茬、进进出出的情况,都觉得听他讲话比看电影还过瘾。

  天津重型机器厂,61年,再见!

  天重内部丨摄影@bright4510

  当时距离市中心18公里的北郊工地,杂草丛生,坟茔遍地,冯文彬就与机电安装公司、天津五建、第五安装公司等施工企业上万计的施工大军在艰苦环境中工作,工棚不够、水电不通、交通不便,用风餐露宿来形容当年的艰苦生活毫不夸张。

  天津重型机器厂,61年,再见!

  1年多后,天重的“三站、两锻(即煤气站、变电站、氧气站,2500吨锻水压机车间、锻工车间)”建成。

  那个年代的人不比今天,跟“傻子”一样,什么艰苦、危险全不顾,发扬的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不信你问问当年的老师傅们,绝对没有说后悔的。

  没办法,赶上那年代了。

  天津重型机器厂,61年,再见!

  天重内部丨摄影@bright4510

  1970年,天津重型机器厂进行扩建,占地127万平方米,并制造出6000吨水压机,这台水压机高22米,长43米,宽10米,本机重1400吨,操纵系统重300吨,共有1.7万个零件,可以锻造75吨重的大钢锭,由原天津市焊接协会名誉会长杨学增牵头,带着一群员工用手焊接起来的,从设计到投产用了13个月。

  天津重型机器厂,61年,再见!

  6000吨水压机

  也是这时,工厂才正式定名天津重型机器厂。

  当时6000吨水压机进入安装调试阶段后,技术人员认为至少需要十天,冯文彬说必须三天拿下。他搬把椅子往现场一放,坐下后不说话,也不跟着干,也不干扰工人干活,整整三天三夜,没见他打过盹,只是在工人吃饭前半小时,他会到食堂转一圈,嘱咐食堂把饭菜弄好了。

  天津重型机器厂,61年,再见!

  因为他坐在现场,工程师们和各有关科室的头头全都来到现场,跟着工人连轴转。果真只用了三天,就把设备调试好了。冯文彬当即宣布,都回家好好睡上两天两夜。这台水压机后来归江天所有,升级到了9000吨。

  天津重型机器厂,61年,再见!

  天重老照片

  1979年,天重为国家援助罗马尼亚,还研制出了6000吨的自由锻造水压机,以长达49米、高达27米、总重2500吨的大型装备,是我国出口的最大的机械设备,罗马尼亚总统亲自为这台水压机剪彩。

  天津重型机器厂,61年,再见!

  天重老照片

  天重的另一位名人,是著名作家蒋子龙,曾是冯文彬的秘书。他1958年初中毕业进厂当学徒,60年参军,65年复员回原厂。

  天津重型机器厂,61年,再见!

  1979年7月,《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了天津重型机器厂工人作家蒋子龙的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这篇开“改革文学”先河的小说,主角原型就是冯文彬。

  “欢迎乔厂长上任”“希望乔厂长从作品中走出来”成为当时人民的呼声。

  天津重型机器厂,61年,再见!

  所以说,天重出能人。

  不要说冯厂长和蒋子龙这样的名人,就连保健站的魏其良大夫,都是治荨麻疹的专家。而一般的中层领导也都不是等闲之辈,在天重很不起眼的人,一离开天重调到别的厂,立刻就显露出在大厂见过大世面的优势,很快就成为厂领导,或尖子式的人物。

  天津重型机器厂,61年,再见!

  天重道

  所以当时在天重上班的人,可以说是其他企业工人最羡慕的一群人。据当年天重的员工说,天重里就跟个大迷宫一样,如果徒步溜达,三天也转不过来。厂区里布满铁道,无论是往厂里进原料,还是向外运产品,没有火车就拉不动。

  天津重型机器厂,61年,再见!

  1976年:天津重型机器厂

  “了解工人家中生活情况”介绍信

  我家有亲戚就是天重的工人,他说当年谁要能进天重,都会被别人高看一眼,对象都比别的厂好找,当年他朋友有个无缝双面焊接的本子,据说全天津市也找不出几个。

  80年代初,那时候伊拉克焊石油管子,就在天津找这一批会双面焊的人,一天一百美元,那时候工资一个月才多少钱,各位可能心里也有点数吧。

  天津重型机器厂,61年,再见!

  天重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工资统计表

  我问了几个已经60岁左右的老工人,当时你们听说有人在天重上班,第一反应是什么?

  不论他们文化程度如何,几乎所有人都说两个字:“牛B!”

  天津重型机器厂,61年,再见!

  之后随着社会的变化,天重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正规工厂逐渐走下坡路,机器设备开始闲置。而根本不懂技术的农民,搞起了次等工厂,却能赚到大钱。当时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

  “不吃吃喝喝、请客送礼,怎么拉生意?”

  天津重型机器厂,61年,再见!

  天重内部荒废的机器

  于是,当时工厂里只有招待所的生意最红火。

  到上世纪末,天重产品的市场逐年萎缩,经营状况日益恶化,到2000年底累积亏损4亿多元,资不抵债,生存无望,于2001年1月20日宣告破产,在成彻底改制重组后,成立了天重江天重工有限公司,开始了艰难的重生之路。

  天津重型机器厂,61年,再见!

  2019年5月,为控制污染,包括江天重工在内的四家钢厂宣布搬迁,北辰区这座60年辉煌历史的老厂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天重的最后一点痕迹,即将消失殆尽。

  天津重型机器厂,61年,再见!

  但回顾天重的这几十年,虽然国家给予过资金支持,但更离不开天津人的努力拼搏,它是天津工业的骄傲,也是几代天津人的心血的凝聚。

  它曾经是宠儿,也成为过弃儿 ,它被无数人追逐过,如今也即将被放逐,它将离开,但却永远也不会离开 。

  记住,它叫天重 。

  天津重型机器厂,61年,再见!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工人 机械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