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服务平台

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 | |

政务动态

技术鼎新 整体智治 统筹布局 金华开发区持续深化“无废城市”建设

近年来,金华开发区聚焦工业固废、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医疗废物、农业废弃物等“五大固废”领域,在制度上补充完善,技术上创新借鉴,市场上补齐短板,监管上整体智治,持续推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环境影响降至最低,力求实现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处置安全的目标。



精密智控:工业固废规范管理全覆盖


“目前我们废乳化液产生量减少了50%以上。”11月26日,金华开发区浙江巴奥米特医药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该公司的生产流程中乳化液有润滑冷却的作用,但最终会变为废水而污染环境,去年该公司投入100多万元,购置乳化液分离装置,利用物理离心和膜过滤工艺,实现油水分离,进而提高乳化液循环使用率。金华市明宇五金工具有限公司同样投入100多万元,对废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由原先一级絮凝沉淀投放石灰,改为四级絮凝沉淀投放片碱和双氧水,使废水处理污泥产生量减少40%以上。


这是金华开发区鼓励辖区企业实施固废减量技改的两个生动实例。今年以来,金华开发区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对固废产废源头精密智控,促进跨部门协作机制建立,不断推进工业固废规范管理全覆盖。部分产废单位不仅主动进行固废减量技改,还对现有监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小微企业的指导帮扶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统一收运体系逐步建立完善。目前,浙江建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全区小微企业危废统一收运工作,并提供固废管理方面的环保咨询服务,指导小微企业完成管理计划、管理台账、转移联单的编制,以及指导市工业固废一件事系统平台的规范使用。截至目前,开发区生态环境分局会同小微收运单位主动上门服务小微企业105家,协调解决困难问题79个,累计为小微企业节省危险废物处置成本约146万元,小微企业对该项工作满意率保持在98%以上。


工作人员检查产废单位危险废物管理情况

闭环管理:部门联动全过程协同共治

“现在‘固废随意倾倒’等生态环境问题已纳入‘金开通’‘智慧金开’网格巡查事项。”11月29日,网格员打开金开通智慧管理平台已能在页面上找到相关通道。日常巡查中,村(社区)网格员若发现固废污染问题能够第一时间上报,由相关职能部门联合踏勘,合力解决。


部门联合执法拆除苏孟乡石门村废塑料加工点

“协同治理,就是坚持广泛参与、协调联动,凝聚开发区固废综合整治的强大合力。”生态环境分局局长孙永河表示,强化协同治理,是促进开发区固废治理工作的重要举措。协同共治,需要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优势,集中资源,共同发力,围绕“控源—截废—整治—复查”的治理环节,构建“部门多跨、协同共治”的工作机制。


针对危废监管,公安部门利用“雪亮工程”系统联网,对危废运输车辆进行轨迹监控,并危险转移运输环节进行分析与风险研判,实现业务层面数据互联互通,通过汇聚业务过程运行数据、综合评价数据和指标达成等多维数据,确保问题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


第三方产废单位巡查机构给小微企业做危险废物管理相关业务培训


此外,开发区还引入专业技术机构开展产废单位第三方巡查,重点是协助产废单位开展危废规范化环境管理方面的自查评估,提供健康风险评估服务,重点关注危废管理混乱或逾期未能有效整改的单位,并全程跟踪责任单位整改情况,及时提供必要的技术咨询与帮扶指导。今年9月下旬,开发区第三方巡查单位(浙江科海检测有限公司)到浙江月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检查指导,除了书面提出整改意见或建议外,还及时指导该公司积极开展固废技术核查,采取源头减量的改善措施,并进一步完善环保审批许可手续。后续第三方巡查单位还会提供技术咨询与跟踪服务,对存在突出问题或逾期未能有效整改的产废单位,及时梳理有关信息上报生态环境部门。今年8月以来,已检查企业155家,发现问题595个,均已责令责任单位限期完成整改。


创新机制:全要素完善回收体系建设

从最初的四分类垃圾桶布设1.0模式,到智能可回收箱辅助2.0模式,再到‘撤桶并点、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的标准化、可控化3.0模式,开发区只用了2年时间。目前,开发区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回收网点已实现8个乡镇(街道)全覆盖,建立完备的可利用垃圾“兜底回收”体系,废塑料类、纸板类、玻璃类、金属类等可回收垃圾应收尽收。


与此同时,开发区还进一步加快推动“肥药两制”改革,制定《金华开发区废旧农膜回收处理工作实施方案》,构建回收处理体系,明确回收范围、回收责任,推进回收处理专业化。统筹抓好定额制分配与实名制购买等工作,大力实施肥药减量工程。对农药废弃包装物由网点收集暂存,由专业单位统一上门收运并集中贮存,确保全流程规范与无害化处置。对具有二次利用价值的废旧农膜,由使用者归集、市场主体回收后实现二次利用;对无利用价值的废旧农膜,纳入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2021年1-10月完成回收处置72.1吨,比去年同期明显增长。


开发区有5家二级及以上医院和9家乡镇(街道)医疗机构(不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分别与金华市莱逸园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嘉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联系人)签订医疗废物、一般固废处置协议,处置协议签约率达100%。2021年1-10月,处理感染性医疗废物342.145吨,损伤性医疗废物113.925吨,废塑料5.185吨,玻璃瓶4.6吨。以“小箱进大箱”“统收统管”为医疗废物闭环管理工作要点,在疫情防控期间,加强对集中隔离场所、大规模核酸检测点的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杜绝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外流现象的发生。



统筹布局:全链条破解垃圾再生利用

在浙江金农化纤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个个废旧塑料瓶经过脱标、破碎、清洗、包装等环节,成为化纤用再生聚酯专用料,制出的产品是可用于制衣的化纤丝,可以用于服装鞋帽、家居家纺等领域。实现从废塑料到成品化纤,从“白色污染”到“绿色财富”的华丽转身。以此为基点,开发区打通垃圾回收、分拣、加工、利用的全产业链,将可回收垃圾送往一段段变身“旅程”,从而实现固废的高效全利用。


“目前,全区生活垃圾已实现‘零填埋’和‘负增长’。”生态环境分局分管负责人胡振波介绍,2019年开发区生活垃圾产生量约23.45万吨,2021年1-9月开发区生活垃圾产生量约15.48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27%。


据了解,金华市区十八里垃圾填埋场目前已关停,借助去年底全市新增的4座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和6座易腐垃圾处理设施,开发区已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