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史研究 > 西电往事 > 正文

校史研究

  • 西电往事
  • 西电大事记
  • 西电荣誉
  • 研究成果
  • 学术活动

西电前身西北军委通信学校志丹办学旧址寻访记,59名学员从这里学成毕业

发布时间:2022-02-22 来源: 作者: 浏览数:

1

▲志丹县

八十五年前一群无线电学员身背电台,跟随红军一起经历长征来到陕北志丹县,当时没有营房,他们借住在百姓的窑洞里学习无线电知识,用石头当桌椅,木板当黑板,毕业后紧紧跟随党中央从事无线电通信工作,将红色电波从陕北的窑洞传向大江南北……

这些学员就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中央军委无线电通信学校(简称“延安通校”)的学员。

在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西电建校90周年之际,10月14日办学旧址寻访组来到延安市志丹县,在志丹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寻访我校办学旧址——志丹县武家沟。

10月的志丹已有阵阵寒意,回想1936年,延安通校的学员曾在此度过一个冬天,一群年轻人凭借对革命的热忱,对胜利的期盼在寒冷的天气里,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学习无线电技术。

志丹县原名保安县,1936年6月,为纪念“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刘志丹将军而更名为志丹县。

1936年7月,中华苏维埃中央人民政府定都志丹,党中央、毛主席在此战斗生活了6个多月,被誉为中国革命的“红都”。

我校在志丹县的旧址位于武家沟,2018年9月,志丹县人民政府在此处设立纪念碑“红军总参谋部旧址”,纪念曾在此处战斗、学习、生活过的战士和学员。

2.webp3.webp

▲红军总参谋部旧址

离碑石不远处有几个窑洞为当时学校旧址,但因年久失修目前已处于坍塌状态,窑洞在半山腰,沿着山前一个居民家走到二楼才能从树木间看到一个破损的洞口。

这曾是当地村民自己住的窑洞,为了让战士们、学员们有地方居住和学习,村民纷纷让出自家窑洞,并竭尽所能在生活上提供帮助。

4.webp

▲武家沟红军通校旧址

长征途中的红军通校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伟大的长征,中国工农红军通信学校改编为通信教导大队(代号“红星第三大队”)跟随党中央长征,学员们在长征路上一边行军,一边学习无线电技术。

长征途中,通信教导大队(后改为“红军总司令部通信学校”,简称“红军通校”)人员缩减,由1200余人缩至425人,其中无线电科仅余18人,其余人员提前毕业,分配到各部队。

长征途中,通校建制不变,改称通信教导大队,编入红军通信团,代号为“红星第三大队”,大队长刘光甫,政委曾三。

通校毕业学员和他们的战友们一起,担负起党中央、中革军委对红军实施战略指挥的通信保障任务,他们犹如红军的“耳目”,对夺取长征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5.webp

▲报务员在收发电报

在行军中,对同学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行军中背诵英语、默读电路图,精力比平时集中。

旗语、司号专业的学员到连队实习,白天用旗语传达命令,晚上用手电筒以摩尔斯电码发送信号。深受连队首长的欢迎。首长不让同学返校,留在部队就算毕业分配了。

行军途中,大家休息时,学员集中在大树下,听老师讲课。

1934年12月红军在向五岭的最后一座山老山界前,学员们在树下上课,看见朱德、周恩来骑马过来,站立起来敬礼。

周恩来问:“你们是通校学无线电的?”大家回答:“是!”

周恩来转身向朱德总司令说:“这些战士利用休息时间,在敌人围追堵截下学习电台技术,真不简单啊!”

朱德总司令说:“好啊,有这股学劲就好办,什么技术也能攻下来!”

周恩来说:“长征路上办学,这是件新鲜事,将来革命成功了,要告诉后代,这是相当宝贵的教材啊!”

在志丹的西北军委通信学校

1935年5月,由谢子长、刘志丹领导的红27军攻下延长,缴获了陕北红军的第一部电台,延长石油矿电报局长吴泽光加入红军,在延川县永平镇开办了陕北红军的第1期无线电训练班。

1935年12月底,跟随红军长征抵达陕北的“通信教导大队”部分人员与陕北红军无线电训练班合并成立西北军委通信学校,其后在瓦窑堡韭台沟连续举办三、四、五期训练班。

1936年5月,第5期训练班中途迁移至保安县武家沟办学,学员总计17人。

1936年5月30日,招收第六期学员,总计25人。校长吴泽光,政委曾三,第六期根据学员水平的不同,分为甲、乙、丙3个班,甲班于1936年10月毕业,乙班于11月毕业,丙班于12月毕业。

1936年9月上旬招收第七期甲班,10月乙班入学,总计17人。开学时校址在保安武家沟门,校长吴泽光,指导员杨毓卿,教务主任沈毅力。甲班于1937年2月毕业,乙班于6月毕业。

长征胜利后,1936年10月,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央军委决定将红军总司令部通信学校与西北军委通信学校合并,继续举办中央军委无线电通信学校(简称“延安通校”),校长吴泽光,政委曾三。

6.webp

吴泽光(1911~1946)广东省潮阳县人

7.webp

曾三(1906~1990)湖南省益阳县人

武家沟——红军通校旧址

到达志丹县后红军通校的学员跟随红军总参谋部无线电通讯三局在武家沟进行学习。

保安革命旧址纪念馆工作人员曾于1977年9月23日,在北京万寿路组织部招待所采访曾三同志。

他谈到:“无线电通讯学校在武家沟门,二三十人,是36年搬到那里的,从瓦窑堡搬去。校长吴泽光,原延长无线电台的台长,我是政委,主要学打无线电。”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李侠是我的学生,是龙岗大战后第二期学生。到保安后是第六期。”西安事变“后我离开了。无线电讯局一局在保安,三局在武家沟门。”

8.webp

▲访问曾三同志记录

从志丹县文物管理所的一本《志丹县革命遗址图览》中我们找到了当年红军总参谋部以及通校学员在此处使用电台进行收发报的相关记载。

“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奠都志丹后,县乡干部来到东武家沟村,动员群众腾出一些窑洞,给红军总参谋部办公和住宿使用。”

“战士大多是面带书生气的青年人,搬来好多电台、电线,村子里好几处院子就响起滴滴答答的电报声。有的战士把电报纸装在牛皮包里,骑上大马,向县城方向一会来、一会去,急而有序,忙而不乱。”

“村里的群众就按县乡干部的吩咐,在生活上给总参谋部的红军提供方便,无论是吃水还是烧火,甚至取暖吃饭上,都尽力援助红军。总参谋部的红军也有纪律,自己动手担水做饭,一般不打扰群众。”

9.webp

▲《志丹县革命遗址图览》

在武家沟我们还遇到一位老人,他听说我们来寻访红军通校旧址,很热情的讲述了他了解的情况。

老人听他爷爷说过“当年毛主席的队伍来了,老百姓把自己住的窑洞腾出来给部队住,以前这里有三面窑洞就是部队当时住过的,但是现在看不到全貌,已经倒塌了。”

保安革命旧址

此次志丹之行寻访组还参观了保安革命旧址,该旧址位于陕西省志丹县城北炮楼山麓,1936年7月3日至1937年1月13日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中央机关及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领导人在此居住,接待了第一次踏进红区采访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和医生马海德,使《西行漫记》公之于众,打破了国民党对红军的造谣诬蔑和新闻封锁。

毛主席旧居内右侧悬挂着毛主席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合影,左侧墙壁上悬挂着陕甘宁边区地图和斯诺为主席拍的两张照片,拍摄地点就在窑洞外的石墙旁。屋内还摆放着一个木桌和被褥。

10.webp11.webp

▲毛泽东旧居

保安革命旧址机要室陈列着一部电台,讲解员介绍该电台征集自延安清凉山。电台背部有垫子、背带,便于行军时运输,附有俄文说明,整体保存较好。

12.webp

▲机要室

13.webp

▲机要室陈列电台

长征期间,敌我力量对比极其悬殊,在险象环生的辗转万里征战中,通信战士以娴熟的通信业务技术和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参与建立了顺畅的通信联络,为保障党中央对红军的重大战略指挥,夺取长征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如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指出:没有通信联络,就谈不上军队指挥。

半部电台起家,中央苏区诞生,长征路上办学,延安精神滋养。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作为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有着深厚的红色基因和艰苦卓绝的精神,我们应当铭记辉煌历史,传承优良作风,从革命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

参考:《中国红色通信史》《往事话西电》。

上一页: 29年前借给延安革命纪念馆的8件文物回归记,西电校史馆再添珍贵文物

下一页: 探秘西电办学旧址大李庄,华北电专一大队驻所,回忆在获鹿办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