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台儿庄古城能看哪些景点

2018-11-30 09:40 阅读 1,205 views 次 评论关闭

到台儿庄古城能看哪些景点

国家AAAAA级景区

■     台儿庄古城概况

台儿庄古城,是一座二战遗存多的抗战名城,被世人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是古运河畔唯一一座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文化名城,八大建筑风格融为一体,七十二座庙宇汇于一城;是京杭大运河上唯一一座古码头、古驳岸等水工遗存完整的运河古城,城内留存有3公里明清时期的古运河,被世界旅游专家称为“活着的古运河”;是中国唯一一座东方古水城,拥有15公里古水街水巷,可以舟楫摇曳、遍游全城。

台儿庄,形成于汉,发展于元,繁荣于明清。据《峄县志》记载:“台(儿)庄跨漕渠,当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国朝高宗赐为‘天下第一庄’”,呈现出“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荣景象。1938年春发生的台儿庄大战,使这座古城化为废墟。2008年,中共枣庄市委、市政府决定重建台儿庄古城。

台儿庄古城,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按照“大战故地、运河古城、江北水乡、时尚生活”的定位,遵循“留古、复古、扬古、用古”的理念,将保存下来的大战遗址、古城墙、古码头、古民居、古街巷、古商埠、古庙宇、古会馆等历史遗产科学地进行修复。台儿庄古城集“运河文化”和“大战文化”为一城,融“齐鲁豪情”和“江南韵致”为一域,是极具人文魅力的旅游目的地,是沿运独有、世界知名的旅游休闲度假区。

自2010年开放以来,接待中外游客700多万人次,荣膺“齐鲁文化新地标”榜首、中国旅游创新奖等称号,成为全国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首个国家文化遗产公园、首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国家版权贸易基地,2012年11月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3年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评为“中国美水乡”。

台儿庄古城视频】

 

 

台儿庄古城西门

台儿庄古城西门

古城西门

台儿庄大战期间,曾经是第二集团军司令孙连仲的临时指挥部。

台儿庄在元代就已经筑城,但那时候仅仅是一座土城,俗称“土围子”。明朝万历三十二年,泇运河开通,台儿庄成为运河重镇。明清两代,在朝廷命官的主持下,多次修筑台儿庄城。康乾盛世时期,台儿庄城的面积达到3.5平方公里。咸丰七年,黄河决口,殃及到台儿庄,城墙受损。咸丰七年重筑城墙时,缩小了城区规模,其中西城墙向东后退1公里。这座城门楼,是在咸丰年间的旧址上重建的。

 

 

台儿庄古城步云廊桥

台儿庄古城步云廊桥

步云廊桥

这座桥是古运河上的景观桥,名叫“步云廊桥”,取“平步青云”之意。

在泇运河之前,这里并不是运河航道,只有一条季节河。当地居民在宽度有限的河上建了一座小石桥,供平时通行。泇运河开通之后,河面变宽,限于当时的条件,没有能力建造下面可以过船的跨河大桥,而这里作为船只装卸货物的繁忙地段,又不允许私人渡船提供摆渡服务,运河因此成为一道“天堑”。

 

 

台儿庄古城日昇昌记

台儿庄古城日昇昌记

日昇昌记

大门两边的楹联:“谋利以天下为计,聚财乃义中所求。”这幅楹联,隐含着台儿庄日升昌票号的由来和经营理念。

票号是现代银行的前身,日升昌票号为山西平遥县达蒲村李氏创建。自1824年正式办理面向全国的汇兑业务,到1914年倒闭,在将近一个世纪的岁月里,为中国的现代金融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文献记载,日升昌在全国几十个城市设有分号,而台儿庄分号没有列入其中。但是,在台儿庄古城里,又确实有一家“日升昌记”钱庄。

这不是为了增加古城内涵而有意造假,而是尊重事实,对这处确实存在的钱庄进行复建。

 

台儿庄古城船形街

台儿庄古城船形街

船形街

船形街,长110米,中间宽60米,四周环水,形似扬帆起航的巨船,寓意“大河行舟,一帆风顺”。设计为大运河非物质文化博览园。

非物质文化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园内所展示的,既有大运河沿岸所特有的非物质文化展示,也有其他地区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大运河的包容胸怀。

船形街的二楼,为书画和摄影艺术家提供作品陈展服务。

 

台儿庄古城月河街

台儿庄古城月河街

月河街

月河街,全长280米,是台儿庄繁荣的古街之一。因为处在月河北岸,故名月河街。在长达30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发挥着为过往

船只提供服务的功能。清末民初,月河街有商铺四五十家。建筑以二层为主,局部三层,抱柱出厦,店面临街,住宅临水,北雄南秀的两种风格,在这里实现了统一。

虽然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原汁原味的明清建筑所剩无几,但是,古运河北岸的顺河街、月河街、丁字街等街巷地基,仍然得以保存。在重建这些古商铺、古民居的时候,有着历史依据,使得重建的古城几乎是历史的重现。

 

台儿庄古城保寿堂

台儿庄古城保寿堂

保寿堂

保寿堂始建于清朝咸丰六年(1856年),由地方药学家王仲芳先生开设,以出售中药为主,同时坐堂接诊。

王仲芳为书圣王羲之的第53世孙。台儿庄王氏始祖为王羲之,其后裔主要分布在浙江绍兴、山东临沂和台儿庄三地。据考证,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王羲之的50世孙王炳先生,别离浙江蛏浦,到山东琅琊寻根,后来到台儿庄定居,成为台儿庄王氏的始祖。王炳先生在台儿庄开仁寿堂,出售中药。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王炳的长子王邦增开设荣寿堂,传至王仲芳,更名为保寿堂。

 

台儿庄古城关帝庙

台儿庄古城关帝庙

关帝庙

关帝庙,初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2010年,进行了修复性重建。

来台儿庄做生意的,有许多山西商人,他们崇拜故乡的圣贤关公,集资修建了这座关帝庙,作为议事的会馆。关帝庙占地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多平方米。几经修缮,成为台儿庄大的庙宇之一。农历五月十三的关帝庙会,被当地人称作“关老爷磨刀日”。如果下雨,不能打伞,要任凭关老爷的“磨刀水”浇淋,以获得好运。这一天,四方商贾,八方香客,汇聚关帝庙前,上香祭拜,祈求平安,气氛肃穆而不失热闹。至今,台儿庄还保留这一习俗。

台儿庄大战期间,关帝庙是第31师师长池峰城的前沿指挥所。因为是国军重点坚守的地段,部分建筑得以保存,为大战重要遗址之一。

 

台儿庄古城道升酒坊

台儿庄古城道升酒坊

道升酒坊

道升酒坊始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2010年在原址重建,规划设计为运河酒文化体验馆。通过再现酿酒作坊与酿酒流程,介绍酒的成因与发展、酒的习俗与信仰,展现异彩纷呈的运河酒文化。

 

台儿庄古城兰婷书寓

台儿庄古城兰婷书寓

兰婷书寓

历史上的台儿庄,有几千家商铺,十几万流动人口。应运而生的青楼,一度达到 37家。在重建台儿庄古城时,本着复现运河古城原真风貌的原则,谨慎地恢复了一座名为“兰婷书寓”的青楼。

书寓是古代的高级艺妓,也是高级妓院的代名词。兰婷书寓是一个名叫兰婷的老年名妓在台儿庄开设的高级妓院,专门接待达官贵人,是清朝时期的“天上人间”。

 

台儿庄古城翠屏学馆

台儿庄古城翠屏学馆

翠屏学馆

翠屏学馆为座庙堂式建筑,古城的一所私塾学校,始建于清朝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是尤家办的义学,对外收徒。该私塾1938年毁于战火,现在原址重建。

私塾产生于春秋时期,除秦朝曾短暂停废外,一直是官办学校的重要补充。私塾在漫长的传统社会绵延不衰,与官学并驾齐驱,共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培养人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台儿庄的私塾学校,光绪年间有32处,培养出许多文化名人。辛亥革命志士尤民,抗日运河支队创始人孙伯英、赵静波,诗人贺敬之,戏剧导演郑亦秋,历史学家胡绳武、张玉法,军旅作家贺茂之,台湾美术教育家金哲夫,儿童文学作家郁化清,江苏画家贺成等知名人士,都是台儿庄私塾教育体系的受益者

 

台儿庄古城安澜门

台儿庄古城安澜门

安澜门

台儿庄在战国时为楚国的田庄,汉代发展为集镇。台儿庄城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当时的规模是,东西长5华里,南北宽3华里。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加固城墙时,建有城门六座,水门一座。这座水门,取名为安澜门,有祝愿“水波平静,天下太平”之意。是进入古城的水上通道,有了这一通道,城内的水街水巷,与京杭大运河的主航道实现了连通。

 

台儿庄古城参将署

台儿庄古城参将署

参将署

这座官式建筑是参将署,俗称大衙门,门口的这条古街,被称作大衙门街。大衙门街全长1000多米,贯穿古城东西。

参将署始建于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为清朝正三品参将行署。参将统领600兵马,负责管辖220华里运河河道的工程防护和漕运治安。1937年1月,国民政府在此设立山东峄县警察局台儿庄分局。1938年初,成为第3集团军副司令沈鸿烈的军火库,在台儿庄大战中,这批军火发挥了作用。现为“台儿庄古城重建博物馆”。

 

台儿庄古城丁字街

台儿庄古城丁字街

丁字街

丁字街始建于明朝万历末年,清朝咸丰七年重建。这条街刚建成时没有名称,后来,在这里经营或居住的商人、士绅,为了保护财产安全,出资在东、西、南修筑三座哨门,使东西走向的大衙门街与这条南北街呈丁字形分布,故名丁字街,俨然一个“内城”模样。

丁字街地面有青石板铺路,街道两侧店铺林立。前为门市,后为作坊和住宅。丁字街的建筑大多建于民国时期,受中兴公司台儿庄办事处的建筑风格影响,整体构架中西合璧,屋顶及内部装饰为鲁南民居特征,高低错落,天际线丰富。大战之前,丁字街商铺多达45家,其繁华程度为当时台儿庄之。

这是一座集古码头、古驳岸等水工遗存完整的运河文化代表城市;这是一段追溯历史,探寻故事的运河寻踪之旅;沧桑运河续历史,斑驳码头贯时空,这是一段“活着的运河”,是京航大运河仅存的明清水工文化遗产,是台儿庄历史的见证。就让我们随着运河水的碧波,深深感受这座千年古城的脉动!

 

台儿庄古城泰和楼

台儿庄古城泰和楼

泰和楼

1938年春,中国军队众志成城,共同对敌,我们以三万将士的牺牲为代价,取得了大战的胜利,台儿庄成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这场战役的胜利,震惊中外,在世界反法西斯历史上,具有扭转战局的地位。经此一战,中国抗战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声援,增强了中国必胜的信心。这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

泰和楼位于台儿庄古城中央,是古城的标志性建筑,规划总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七层,总高度45米,楼体高38米。“七”是中华民族的幸运符号,“38”代表1938年的台儿庄大捷,“45”代表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在泰和楼西北侧,建有交流桥,寓意两岸的交流与沟通。

 

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

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

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

1938年的台儿庄大战,中国军队誓死抵抗,双方轮番肉搏拼杀,血战16天,使这座美丽的运河古城,成为一片废墟。参加台儿庄战场清扫的第27师兵站少尉别志南,在《清扫战场》一诗中写道:“三千人家十里街,连日烽火化尘埃。伤心几株红芍药,犹傍瓦砾惨淡开。” 这里所说的“三千人家十里街”不是实际数字,而是形容古城的繁荣。战前的台儿庄,有6000户人家,东西长度只有5华里。

外国记者对台儿庄大战的意义,给了高屋建瓴的评价。著名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写到:“历史上作为转折点的小城的名字有很多——滑铁卢、葛底斯堡、凡尔登,今天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名字——台儿庄。”

 

台儿庄古城天后宫

台儿庄古城天后宫

天后宫

这座天后宫,是大陆同类建筑中规格高的一座。清朝初年,由福建商行集资兴建,建成后成为福建会馆。在整个清代,天后宫香火旺盛,不仅是福建商人的精神家园,也是过往船家朝拜妈祖的圣地。不幸的是,这座神圣的庙宇,毁于1938年的战火。今天重建的天后宫,建筑面积1508平方米,为二进庭院格局。有正殿、配殿、前后厢房、戏楼、钟鼓楼及附属建筑80余间,是一处具有鲜明闽南特色的建筑群。抱厦屋面,琉璃瓦盖顶,屋脊上有二龙戏珠,线条舒展流畅,雕梁画栋,彩绘点染,肃穆中透出金碧辉煌。

 

台儿庄古城广汇桥

台儿庄古城广汇桥

广汇桥

广汇桥于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由赵家出资兴建,桥长11.5米,宽2.96米,高3米,跨度5.7米。1938年毁于战火,后搭建为简易石板桥供人行走,现在原址复建。这座“广汇桥”,取“汇八方商贾”之意。

 

台儿庄古城扶风堂

台儿庄古城扶风堂

扶风堂

这处宅院为晋派建筑,为祖籍扶风的万家所建,名为“扶风堂”,俗称万家大院。

万家于清朝康熙年间由山西迁至江西,不久又来到台儿庄,因漕运发迹,鼎盛时期有店铺商号20余家,官银40万两,被称作“四十万”。古代1斤为16两,1块银元为7钱重,按今天的市价,一块银元折合人民币200元。40万两官银,折合1.8亿人民币。这在当时,算得上是巨富了。这座建筑,以四合院为基本结构,采用青砖青瓦的梁柱式砖木体式,楼高院深,墙厚基宽,设计精巧,雕刻考究。有四合院、过庭院、偏正套院,60多间房屋,其豪华程度为台儿庄之。台儿庄大战期间,一度成为我军掩体,战役打到第四天,遭到日军轰炸。现在我们看到的扶风堂,是在原有的地基上重建的,被称为“文化基因复活的成功范例”。

 

台儿庄古城谢裕大茶行

台儿庄古城谢裕大茶行

谢裕大茶行

这座木雕茶楼,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由浙江茶商沈绮建造,名为苏杭茶楼。沈绮有茶园百亩,就到这里销售茶叶,兼开茶馆。咸丰七年(1857年),徽州茶商谢正安收购了苏杭茶楼,改名谢裕大茶行。原建筑毁于1938年的战火,因为是全木质结构,大火三天不灭。现在原址复建,为茶艺文化展示区。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不同品种的茶叶,陪伴着中华民族走过五千年的风风雨雨。这里所展示的茶艺文化,独具台儿庄特色。清代中叶,台儿庄的饮茶习俗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仅茶叶品种,就有绿茶、青茶、白茶、黄茶、红茶、黑茶。由于品种不同,饮法不同,季节不同,饮者的境界不同,对茶的要求不同,派生出来的艺术表现不同,于是产生了台儿庄特色的茶文化,成为东方艺术宝库中的奇葩。

相关阅读:【 台儿庄古城景点】、【 台儿庄古城旅游攻略】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谢谢支持!
转载请注明: 到台儿庄古城能看哪些景点 | 台儿庄古城旅游攻略
分类: 台儿庄古城景点 标签: 台儿庄古城景点简介, 台儿庄古城看点
台儿庄古城旅游古城内有住的地方吗 台儿庄古城旅游古城内有住的地方
台儿庄BRT晚和早的车是几点 台儿庄BRT晚和早的车是几点
2019台儿庄古城旅游 摄影爱好者不可错过的地方 2019台儿庄古城旅游 摄影爱好者不
台儿庄古城门票多少钱?有没有什么优惠政策? 台儿庄古城门票多少钱?有没有什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