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 适老版 适老版 | 支持IPV6
政府信息公开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规划信息

政策文件

行政规范性文件 其他文件
  • 市政府令
  • 昭政发
  • 昭政办发
  • 部门文件
  • 其他文件
  • 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 已废止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政府信息
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
公开制度

  • · 国家相关文件
  • · 云南省相关文件
  • · 昭通市相关文件

法定主动
公开内容

  • · 组织机构
  • · 统计信息
    统计数据
    统计分析
    统计公报
  • · 行政许可及其他管理事项
    行政许可
    行政处罚和强制
  • · 财政预算决算
    预算
    决算
  • · 重大决策预公开
    市级重大行政决策目录标准
    县级重大行政决策目录标准
    决策意见征集
  • · 行政事业性收费
  • · 重大建设项目
    批准服务
    招标投标
    征地
    施工
    重大设计变更
    质量安全监督
    竣工
    批准结果
  • · 政府采购
  • · 重大民生信息
    乡村振兴
    养老服务
    稳岗就业
    应急预案
    生态环境
    义务教育
    食品监管
    疫情防控
    医疗卫生
    安全生产
    药品监管
    产品质量
    社会救助
  • · 规划信息
  • · 重大决策听证
  • · 重大会议
  • · 公务员招录
  • · 财政公开
  • · 财政资金直达基层
  • · 办事指南
  •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 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
  • · 城市综合执法
  • · 户籍服务
    户口登记类
    证件办理类
  • · 保障性住房
  • · 公共文化服务
  • · 市政基础设施服务
  • · 公共法律服务
  • · 涉农补贴
  • · 建议提案
    政协提案
    人大建议
  • · 政府网站监管年度报表(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监管)
  • · 其他法定信息

政府信息
公开年报

  • · 2016年
  • · 2017年
  • · 2018年
  • · 2019年
  • · 2020年
  • · 2021年
  • · 2022年
  • · 2023年

依申请公开

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昭通市“十四五” 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3-02-13
来源: 昭通市文化和旅游局


  

 

 

 

 

 


 

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昭通市“十四五”

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现将《昭通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2年12月6日    

(此件公开发布 )  

 

 

 

 

昭通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

发展规划

 

 

 

 

 

 

 

 

 

 

 

 

 

 


目  录

第一章  凝心聚力,建设“大美昭通”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一、发展基础逐步夯实

二、面临发展机遇和存在问题

三、总体要求

第二章  优化布局,构建“一心三带四线”新格局

一、做强昭鲁文化旅游中心

二、打造金沙江文化旅游与生态休闲带

三、打造镇彝威红色文化与生态旅游带

四、打造南方丝绸之路历史文化旅游带

五、培育打造四条旅游线路

六、县市区发展引导

第三章  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一、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加大文物保护与利用力度

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

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五、推出更多文化艺术精品

六、弘扬传承长征文化红色精神

七、推进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第四章  跨界融合,推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丰富高品质文旅产品供给

二、打造文旅深度融合新业态

第五章  创新驱动,增强文化和旅游发展新动能

一、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

二、加强文旅数字化建设

三、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

四、提升智慧旅游服务管理水平

五、增强行业科技应用能力

第六章  塑造品牌,加强市场开拓和区域合作

一、塑造品牌形象

二、加强宣传推广

三、拓展客源市场

第七章  筑巢引凤,完善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

一、营造市场活力新生态

二、推进监管能力现代化

三、构建文明安全新环境

第八章  统揽全局,夯实规划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加强政策引导

三、加强队伍建设

四、加强监督考核

附图:昭通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总体布局图



为推动全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根据《“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文旅政法发〔2021〕40号)《云南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云政发〔2022〕31号)《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昭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昭政发〔2021〕15号)要求,结合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凝心聚力,建设“大美昭通”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十四五”时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正确方向、人民中心、文旅融合、改革创新等为基本原则,锚定建成面向滇川黔渝的“大美昭通”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发展定位,全面推进全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一、发展基础逐步夯实

“十三五”期间,全市文化和旅游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决策部署,完成了文化和旅游职责整合与机构改革,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较好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文化建设成效明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有序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建设,开展县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全市有公共图书馆12个、文化馆12个、博物馆(纪念馆)3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46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358个。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昭通市深度贫困地区基层文化能人培养项目入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序开展。出台了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等实施意见,印发实施了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任务分工方案,建立了市级文物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持续开展全市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抢救及保护传承工作,有效推进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稳步提升。全市“送文化百千万工程”合计演出达66156场次,观众总人数达3361万人次。持续举办全市新节目展演、戏剧小品展演等文艺赛事。传统文化产业基础不断稳固,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2016—202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69.16亿元,年均增长10.23%。文艺创作和演艺节事日益繁荣,荣获100余个重要文艺奖项。“金、木、土、石、布”等民族民间工艺品受到市场和消费者青睐。

(二)旅游产业迅速发展

旅游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初期。全市有A级景区14家,五年间增加了11家。彝良县小草坝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磅礴乌蒙,大美昭通”旅游形象初步确立。完成旅游市场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市场监管进一步规范。2016—2020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6694.09万人次,年均增长5.65%,实现旅游总收入1263.37亿元,年均增长12.64%。

文化和旅游对外营销不断加大。积极组织参加重庆都市旅游节暨城际旅游交易会、南亚东南亚国家商品展暨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大美红土地•文化彩云南”惠民书市展等大型旅游展会,持续推介宣传昭通特色文化和旅游产品。

(三)区位优势日益凸显

“十三五”期间全市规划的12条高速公路全部落地,打通了11个“出滇入川进黔”大通道。成贵高铁建成通车,镇雄和威信迈入“高铁时代”,渝昆高铁开工建设。昭通机场航线增至11条,新机场迁建项目启动建设。水富港扩能改造成效明显,中嘴作业区开港试运行。昭通市水、陆、空组成的旅游交通线和铁、公、机构筑的高速交通体系大大改善了昭通可进入性。“滇川黔渝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昭通文化旅游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 面临发展机遇和存在问题

(一)发展机遇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机遇。“十四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方针原则和发展路径,指明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正确方向,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文化和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机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十四五”期间的重要任务之一。丰富乡村经济业态将持续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乡村富民产业,推动种养加结合和产业链再造,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特色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将成为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的重要支撑。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机遇。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工程。市内扎西会议旧址等系列红色资源丰富,红色文化积淀深厚,红色基因丰富多彩,是推进新时代昭通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市内长江文化资源丰富,辖区范围金沙江长439.2公里,建有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三座巨型水电站,发电量接近2个三峡电站,拥有壮美的“高峡平湖”景观。通过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昭通段)建设,将更好地保护、传承、弘扬好长江文化,推动全市文化繁荣发展,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更加主动地融入和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

文化和旅游“双强省”建设机遇。“十四五”期间,省委、省政府确定全面建设文化和旅游“双强省”,瞄准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发展方向,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着力打造新产品新业态,丰富优质产品供给、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滇东北开发开放新高地建设机遇。省委、省政府昭通现场办公会要求,昭通市要融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文章,构建“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迭代产业体系,为文旅产业发展带来难得机遇和巨大潜力。

(二)存在问题

从纵向比,昭通“十三五”期间文化和旅游发展迅速,但与省内各州市横向比较,文化和旅游产业规模在全省相对靠后。

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欠账较大。昭通是文化遗产大市,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但文化遗产家底不清,申报工作力度、保护资金配套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部分文物建筑存在年久失修、濒临倒塌等情况;传统音乐“金江号子”、民间文学“苗族古歌”、曲艺“昭通唱书”、传统戏剧“巧家滇剧”等部分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亡。

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短板突出。全市部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仍存在建设资金缺口大、标准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依然存在,全市公共图书馆藏书量、艺术表演团体数、博物馆数、艺术表演场所数等排名相对靠后,这与昭通作为云南人口第3大州(市)的地位不匹配。全市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新建和改建总计数量全省排名第11,全市通景公路提升打造滞后,旅游交通标识也不够完善。

龙头企业和优秀人才缺乏。昭通市具有数量丰富的优质文化旅游资源,但文旅产业整体规模总量较小,缺乏引领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带动和重点项目支撑,特别是缺乏国家级文旅品牌,省级文旅品牌较少。基层文旅产业从业人员缺少专业技能长效培训机制,亟需提升专业人才的内部培训和外部引进力度。

机制体制有待健全完善。全市文旅发展配套政策、项目扶持力度、文化和旅游营商环境有待提升。文化和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还需持续完善,行业协会对产业带动能力未有效发挥。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党的二十大精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动融入国家和省级重大战略,以补短板、强弱项、铸产品、塑品牌为重点,着力推动昭通文化旅游资源高效利用,努力实现文化事业改革取得新突破,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观光旅游区、红色文化体验区、康养休闲度假区,初步建成面向滇川黔渝的“大美昭通”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二)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文化和旅游发展各领域各环节,铸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好满足大众特色化、多层次文旅需求,发挥文化和旅游业综合带动作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文旅融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旅游与其他领域融合互促,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坚持改革创新。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体制机制,广泛应用先进科技,推动文旅业态、服务方式、消费模式和管理手段创新提升,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三)发展目标

锚定建成面向滇川黔渝的“大美昭通”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发展定位,全面推进文化和旅游建设发展,使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更加坚实有力。力争通过5年努力,全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明显提升。高品质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品牌文化旅游线路打造成型,高端化、智慧化文化旅游设施与要素体系更加完善,“磅礴乌蒙,大美昭通”文化旅游品牌吸引力显著增强。

到2025年,全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增加值增长到80亿元,年均增长17%左右,其中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5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达55亿元;全市接待游客总量增长到5000万人次,年均增长13%左右;全市旅游综合收入增长到480亿元,年均增长19%左右。文化和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支撑带动作用更加凸显。初步建成面向滇川黔渝的“大美昭通”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文化和旅游发展主要指标表

类别

计算基期

“十四五”预期

2020年基数

“十三五”年均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年均增长

接待国内外游客量(万人次)

2718.93

5.65%

3258.16

3626.33

4036.11

4492.19

4999.80

13%

旅游综合收入(亿元)

205.48

12.64%

263.77

306.37

355.85

413.32

480.07

19%

文化和旅游产业增加值(亿元)

-

-

42.18

49.71

58.79

69.53

82.61

18%

旅游产业增加值(亿元)

-

-

26.38

32.17

39.14

47.53

57.61

22%

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

15.12

-

15.80

17.54

19.64

22.00

25.00

11%

注释:1)本规划主要指标,根据原有文化和旅游统计制度口径测算;

2)考虑到疫情影响的不确定性,2022年至2025年文化和旅游增长指标较2021年有所下浮;

3)2020年旅游产业增加值无统计数据,参照云南省“十四五”期间文化和旅游统计口径占总收入10%-15%进行数据测算,逐年递增。

展望2035年,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艺术事业兴旺,文化产业繁荣,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精神力量的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效能显著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取得成效,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充分保障,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文化和旅游实现深度融合,初步建成具备国内先进水平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和服务体系,城市文化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明显提升,“大美昭通”文旅品牌形象塑造成型,初步建成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第二章  优化布局,构建“一心三带四线”新格局

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省发展战略,按照“产业集聚、绿色发展、核心引领、以点带面”原则,进一步优化发展布局,构建“一心、三带、四线”的旅游高质量发展格局。

一、做强昭鲁文化旅游中心

立足昭阳区和鲁甸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气候、产业等综合优势,按照全域旅游发展引导,依托不断完善的综合交通设施,完善文化旅游基础和服务设施配套,形成“大美昭通”品牌聚合效应,以文旅产业为引擎,将昭阳、鲁甸片区打造成为全市全域文化旅游中心、滇东北文化旅游重要节点,发挥中心城市文化旅游的核心与引擎作用,引领全市文旅产业发展。

二、 打造金沙江文化旅游与生态休闲带

发挥昭通金沙江沿线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壮阔的高峡平湖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等资源环境优势和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客源市场优势,深入挖掘整合流域沿线水富、绥江、永善、巧家等县市长江文化旅游资源,加强沿江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大生态功能区建设保护力度,推进一批文化和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培育打造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康养旅游、户外运动等新产品新业态,推进公共文化和旅游设施建设,增强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能力,将其打造成为独特的金沙江文化旅游与生态休闲带。

三、打造镇彝威 红色文化与生态旅游带

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昭通段)建设为抓手,以中央红军长征过昭通红色文化为主线,整合利用沿线镇雄、彝良、威信、大关等县市区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文化资源和天坑溶洞群、小草坝、罗汉坝、黄连河等自然资源,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运用高新技术,创新红色文化体验,打造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场景,构建以红色旅游为主线,生态旅游、康养旅游、户外运动等为补充的红色文化与生态旅游带。

四、打造南方丝绸之路 历史文化旅游带

发挥昭阳、鲁甸、大关、盐津、水富等县市区古城古镇、古今五道并行、摩崖石刻等南方丝绸之路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盘活沿线乡村旅游资源及名人文化、商道文化、民族文化资源,强化沿线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力度,补齐文化旅游基础和服务设施,培育文化体验、红色旅游、康养旅游、科普研学、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新产品,构建以南方丝绸之路体验为主导,融文化体验、科普研学、生态观光、乡村体验、休闲度假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历史文化旅游带,打造南方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带。

五、培育打造四条旅游线路

立足昭通文化和旅游资源分布实际,以“避暑休闲、金沙江高峡平湖、红色文化、南方丝绸之路”四大主题旅游线路为轴,串联中心城市和重点景区,完善标识标牌、游客中心、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带动乡村旅游,形成昭通旅游强市的基本“骨架”。

(一)培育避暑休闲旅游线

利用昭鲁坝区气候优势,结合自然生态、中医保健、乡村田园等优势条件,面向川渝避暑休闲度假市场,大力发展避暑休闲旅游。打造大山包环线旅游基地、小草坝天麻康养镇、洒渔烟柳避暑长廊、黄连河度假区、大山包凤凰文旅服务基地等避暑休闲项目。

(二)培育金沙江高峡平湖旅游线

抓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昭通段)建设,提升改造水富至巧家滨江美丽公路,并依托水绥二级公路、G213、S301、S101等线路,开发特色滨江与水上游线。依托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三大水电站的建设,面向旅游休闲市场,开发高峡平湖文化旅游与休闲度假产品。建设“金沙人家”、“云上马楠”、白鹤滩和巧家避寒康养等旅游休闲区,培育高美誉度特色金沙旅游品牌。

(三)培育红色文化旅游线

以中央红军长征昭通段为主线,整合利用昭通市域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资源,沿鲁巧高速、昭大线、昭彝二级路、昭泸高速、凤威路、镇凤公路等线路,串联昭阳区、彝良县、镇雄县、威信县和巧家县等文化旅游资源,重点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昭通段)等项目,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研学旅行、文化体验等旅游产品。

(四)培育南方丝绸之路旅游线

串联水富市、盐津县、大关县、昭阳区、鲁甸县等南方丝路昭通沿线文化和旅游资源,深入挖掘“南方丝绸之路”文化内涵,突出历史文化展示、场景故事,通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开发文旅融合场景性文化产品、沉浸式体验产品和叙事式研学产品;依托沿线文旅小镇和村落,打造一批夜间文旅产品和休闲消费场所。

六、县市区发展引导

(一)昭阳区

以昭通古城为中心,以大山包环线旅游基地为引爆点,重点培育文化体验、生态旅游和避暑康养旅游等业态,推动昭鲁一体化发展,推进谋划建设大山包环线、龙氏家祠片区、昭通古城、水塘坝新近纪古生物遗址公园、洒渔烟柳避暑长廊等一批旅游项目,打造符合引领省际区域发展的滇川黔省际中心城市文旅业态及接待服务设施。

(二)鲁甸县

以资源整合为主线,做精朱提银系列文旅产品,强化“朱提之源,千年银都”文化特色,以康养旅游、生态休闲为补充,把鲁甸建设成为滇东北地区乡村旅游目的地、昭通城市旅游重要会客厅、滇川黔渝省际区域新兴旅游目的地和体验式旅游目的地。

(三)巧家县

大力发展湖滨生态旅游,突出县城为重点、以滨江为关键的康养旅游,打造县城湖滨生态旅游城市,构建“一城三镇”为核心,沿金沙江、昭巧线为两轴,药山山麓、牛栏江峡谷为两区的“一核、两轴、两区”的总体旅游发展空间布局,统筹规划医疗、体育、文化、旅游、养生养老等内容,全力把巧家打造成“湖滨旅游康养目的地”。

(四)镇雄县

深入挖掘“赤水之源,大雄古邦”文化内涵,积极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镇雄段)建设,以“鸡鸣三省”风情大峡谷景区和五德天坑群等文化旅游重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构建以红色旅游为亮点,康养旅游、研学旅行、探险旅游为补充的文旅产品体系,将镇雄建成云南连通滇川黔渝旅游的东大门、滇东北的生态文化健康旅游目的地。

(五)彝良县

围绕“世界天麻原产地、罗炳辉将军故里、牛街千年古镇”三大品牌,重点以小草坝生态旅游开发为龙头,融入镇彝威红色文化旅游建设,整合县域“自然环境”、“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四大旅游资源,将彝良县建设成全国知名康养旅游目的地、全省红色文化旅游先行示范基地和昭通市新兴旅游增长极。

(六)威信县

深入挖掘威信文化旅游特色,依托不可复制的红色文化、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迤逦秀美的自然景观、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重点打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昭通段)重要支撑,培育观光游览、科普探险、主题度假、休闲娱乐、生态养生、文化体验等业态,打造“红色扎西、胜利起点、秘境威信”文旅品牌,将威信县建设成为文旅康养基地。

(七)盐津县

依托南方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底蕴和生态资源特色优势,突出雄关古道、山水峡谷、美食小吃和乡村特色,强化“峡谷岩城,水墨盐津”品牌,重点发展豆沙关文化旅游,将盐津县建设成为滇东北文化旅游高地。

(八)大关县

统筹大关县“山、水、云、竹、茶、瀑、关”资源开发,彰显中国瀑布之乡、古道驿站、云海竹洋、民俗原乡等资源优势,站在全域旅游发展的高度,力争建设云南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中心城市后花园、面向川渝避暑康养旅游重要目的地。

(九)永善县

重点开发溪洛渡水库滨水旅游,建设云上马楠重点景区,开发生态度假体验、民族文化体验旅游,进一步提升“壮美永善·欢乐金江”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建设金沙江溪洛渡库区永善文化旅游新高地。

(十)绥江县

深入挖掘金沙江文化资源,以新县城、长江东转景区、金沙人家为龙头,重点开发金沙江文化旅游、生态旅游、水陆风景游赏,培育滨江与山地两大产品体系,打造“水上运动天堂·彩云之北绥江”文旅品牌,以长江文化、地域文化、移民精神和生态产业发展为产品内涵,把绥江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生态旅游度假目的地。

(十一)水富市

重点培育温泉度假、山水生态旅游业态,建设滇川黔渝结合部旅游集散中心和山水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塑造“万里长江第一港,七彩云南北大门”旅游品牌。

第三章  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创新创作文艺精品,打造红色文化精品,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一、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服务、文艺作品创作、文化产品和旅游产品供给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推进文化铸魂、文化赋能,强化教育引导、文化熏陶、宣传展示、制度保障,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世界。

(二)强化优秀历史文化发掘研究与阐释

对昭通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名人文化等进行深入挖掘、研究和阐释,重点推进昭通长征文化、金沙江文化、南方丝绸之路文化研究,把每一种文化形态元素、物质要素、精神要素、语言和象征符号要素等进行系统归纳梳理成册,用活用好用足文化、文物资源,打造一批优质文化产品,以舞台演艺、作品展陈、文创产品、文化旅游等多种形式展示。完善革命文物保护传承体系,传承好红色文化基因,讲好红色故事,打造红色文化传承新高地。

(三)提高人民群众文明素养和审美水平

充分利用文化艺术、文博展示,开展送文化下乡、惠民演出、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活跃社会文化生活,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丰富的精神食粮。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创建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积极推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评选“昭通好家风家庭”,以好家风、好家训促进好乡风、好民风。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移风易俗。举办昭通“道德讲堂”和“文化讲堂”,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长征精神。传播“平民英雄”和“凡人善举”,宣传时代楷模和道德模范。提高全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建设思想道德模范市。完善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人民群众参与文化体验、公共文化服务等,培育文明新风,加强文明实践、弘扬诚信文化。大力推进文明旅游、优质服务,引导游客和旅游从业人员成为中华文明的实践者和传播者。健全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体系,弘扬志愿精神。

专栏1:精神文明创建工程

1.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对标《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云南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等相关要求,深入挖掘保护昭通长征文化、金沙江文化、南方丝绸之路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昭通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

2.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广泛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入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创建,持续开展文明礼仪、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上网等系列行动,引导广大群众争做文明市民。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深化诚信宣传教育,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联动机制。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昭通好家风家庭”评选活动和“道德讲堂”“文化讲堂”等项目,大力发展乡贤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3.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围绕云南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要求,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不断向基层延伸,加快推进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区、乡镇、村(社区)建设,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宗教活动场所、进窗口行业,支持各县市区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村(社区)、单位和基地,积极融入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十百千万”示范工程。

二、加大文物保护与利用力度

(一)加强重点文物保护和管理

贯彻落实国家、省级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的政策和要求,加强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持续厘清家底,夯实管理基础,建立健全文物安全长效机制。严格执行文物管理要求,加快文物资源登记入账,完善文物登录制度,加强文物信息化建设,完善昭通市文物数据库。持续做好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推荐申报工作。坚持文物修缮原则,分批次做好全市重点文物的修缮。加强文物资源研究阐释、文物知识普及,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落实好文物安全法人主体责任,做好文物安全排查工作,加强重点文物保护,推进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工程,健全文物日常巡查制度。开展文物执法督察,打击文物违法犯罪活动。加强社会文物管理,构建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物保护利用格局,争创“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二)探索考古遗址保护和活化利用

完善基本建设考古制度,推动全市土地储备考古前置政策落实。强化考古项目监管,开展考古出土文物移交专项行动。健全遗址保护机制,深入开展朱提故城遗址、水塘坝化石地等重点文化遗产的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积极推进水塘坝新近纪公园项目建设和朱提故城遗址公园建设。在加强对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等严格保护前提下,建设主题展示区、考古体验中心和配套服务设施,打造考古遗址文化精品。

(三)加快提升博物馆集群建设水平

以文物古迹、古建筑为依托,着力建设遗址博物馆、古建筑博物馆、专题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推进南方丝绸之路专题馆建设,力争“十四五”末期全市备案博物馆、纪念馆新增5个以上。完善博物馆文物藏品监管制度,定期开展巡查,确保文物藏品安全。推进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激发博物馆创新活力,着力培育打造主客共享的文博精品。充分利用互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现代技术手段,提高博物馆、纪念馆数字化水平,持续推动网上博物馆建设,创新博物馆文物展品陈列展示展演,营造沉浸式文化展示场景,提高访客与文化遗产间的互动性。深入挖掘昭通红色文化资源,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精品展览计划,每年推出1个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文博陈列展览,宣传昭通建设成就、改革精神、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

(四)推动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

实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有序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行动,推进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推动历史建筑、传统民居、院落保护修缮和测绘建档,做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和建设审查、监督等工作,推进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活化利用古建筑,开设文化中心、城市书房、乡(村)史馆、非遗传习场所等,探索将部分古民居建成文化驿站、精品民宿,实现对古建筑历史文化价值的有效保护和活化利用,大力发展昭通历史探秘、研学旅行、科普教育等产品。利用袁滋题记摩崖石刻、朱提故城遗址、龙氏家祠等价值突出、内涵丰厚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宣传推介昭通历史文化。加大昭阳文庙、李耀庭家祠等一批具有地域标志性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力度,依托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和民族传统节庆活动,彰显昭通文化品位和魅力。

(五)加强古籍保护研究和利用

实施古籍保护计划,建立全市古籍保护整体推进、协调保障、监督检查、绩效评价等工作机制,古籍普查、修复保护、研究利用、人才培养、文创开发、数字化建设工作全面提升,力争进入全省古籍保护工作先进行列。改善国家级、省级珍贵古籍保护条件,推进珍贵古籍缩微和数字化工作,支持古籍数据库平台和民族语言文字资源数据库建设,改善珍贵古籍保护状况,古籍资源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和社会教育作用更加彰显,古籍传承、服务社会能力进一步凸显,努力实现“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完成一批古籍影印、整理出版及古籍数字化建设项目,建设一支专业精、作风硬、结构优的古籍保护修复人才队伍。

专栏2: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项目

1.文物资源普查与保护项目。以金沙江流域、南方丝绸之路等线性文化遗产为重点,开展沿线文物资源调查评估,统筹文物保护和合理利用,实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加强昭通市文物数字化保护、管理、服务。

2.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力争规划期内,推荐申报一批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

3.博物馆群建设项目。以文物古迹、古建筑为依托,建设遗址博物馆、古建筑博物馆、专题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力争“十四五”末期全市备案博物馆、纪念馆新增5个以上。

4.加强省内外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每年引进1—2个高水准、高品质文物展;以馆藏文物为基础,推出1—2个专题特色展览,进行对外交流展示。

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

(一)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结合第二次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开展昭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开展非遗名录申报认定,丰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录体系,开展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推荐工作。重点建设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新建各县市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传承中心等,支持各县市区探索开展“非遗特色村(社区)”和“非遗特色街区”试点工作,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记录工程,加强档案和数据库建设,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体系。

(二)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

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常态化开展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加大传承人培训力度,加强带徒授艺传承培训。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利用,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活力。加强与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合作,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队伍能力素质,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和传承效果,凝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合力。加强对“洞经音乐、苗族古歌、金江号子、抬工号子、昭通唱书、打鼓草、花灯、苗剧、端公戏、巧家滇剧”等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采取抢救性保护,对“朱提银冶炼锻制技艺、昭通永安堂药号传统膏丸散剂炮制技艺等”实施生产性项目保护。

(三)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合理利用

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播工程,加强展示载体建设,开展非遗特色村(社区)、非遗工坊、非遗传习馆所、非遗传承体验基地等建设申报工作。打造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品牌,多渠道宣传展示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景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阵地建设,做好昭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官方网站、公众号、微博号、抖音号等建设运营。实施“非遗+旅游”文旅融合发展工程,加强非遗保护研究基地建设,建立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基地。鼓励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伴手礼、衍生品的研发设计与销售推广。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的音乐、美术、文学、动漫、游戏、影视剧、综艺节目等系列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和创作。

专栏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重点项目

1.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建设重点项目(含传承人)。力争新增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项以上;新增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项以上,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5名以上;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0项以上,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0名以上。

2.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记录重点项目。力争规划期内,完成1项以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争取验收通过率达到100%。

3.非遗特色展示试点建设申报工作。持续推动昭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馆项目、大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国家级苗族芦笙制作技艺传承馆)、盐津县非遗展览中心等建设,力争规划期内,推出10个市级非遗特色村(社区),申报1个省级非遗工坊,设立“小精特”非遗传习馆(所)10个以上,培育打造10个市级非遗传承体验基地。

4.培育一批非遗传习馆所。推动昭通端公戏传习馆、鲁甸县朱提银冶炼锻制技艺小展馆、鲁甸县自会非遗竹艺小展馆、巧家县尹武刺绣传习所、威信县苗族服饰传习所、盐津豆沙关风景名胜区豆沙剪纸传习所、大关县苗族芦笙文化生态链传习所、大关县苗族芦笙制作技艺综合传承馆、永善县高台舞狮传习馆、永善县马楠乡芦笙舞传习所、永善县马楠乡苗族蜡染传习所、绥江县竹编小展馆、昭通古城漆刻传习所等非遗传习馆所建设。

5.融入和服务南方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积极融入和推动南方丝绸之路申遗与文化旅游交流合作,积极配合国家文物局做好南方丝绸之路申遗各项工作。加强南方丝绸之路(昭通段)各时期交通网络及古道的变迁沿革研究,进一步摸清古道的遗迹现状,加强相关重点文化遗产的考古发掘,为“丝绸之路:南亚廊道”申遗工作提供基础和学术支撑,争取更多遗产点纳入南方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

6.培育一批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商品。依托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积极推进“苗族芦笙制作技艺、昭通漆刻、昭通地毯织造、北闸菜刀锻制、月中桂绿豆糕制作、传统粑粑制作、土法养蜂酿蜜提蜡制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文创商品,规划期内每年评选1—2个昭通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商品。

7.持续推进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持续推进威信县湾子苗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鲁甸县拖姑村回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昭阳区靖安乡五星村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永善县务基乡锦屏村彝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永善县伍寨乡彝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绥江县夫人坝汉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大关县天星镇绿南村苗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等传统文化保护区建设。

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

推进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针对群众公共文化需求,优化布局、整合资源,完善提升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推动新建昭通市图书馆、文化馆,提升打造昭通市博物馆,筹建昭通大剧院。推进县市区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加大对未达标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实施通借通还、馆际互借。以“图书馆+”模式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布点合理的主题图书馆、书香驿站、城市书房等阅读空间,把图书馆办到群众的“家门口”。充分运用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资源、设施、空间、人才等,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充分发挥文化馆(站)在繁荣群众文艺中的阵地作用,开展音乐舞蹈培训、书法美术摄影展览、京剧宣传普及、少儿话剧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演、大家乐广场舞示范展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持续推进全民艺术普及活动。进一步壮大文化馆馆办文艺团队,吸纳、培养优秀群众文艺人才。

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多元化。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加强对文化类行业协会、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引导、扶持和管理,把文化惠民工程中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服务事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的指导性目录,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和供给方式多元化。培育一批具有较高服务水平的文化类社会组织,创新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模式,探索重大文化设施项目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改革,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公共文化设施投资建设、提升改造和运营管理。鼓励支持群众依法依规自办文化艺术机构,成立各类群众文化服务团队,广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发展新文艺群体、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业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举办群众性传统节日民俗活动,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二)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积极开展全市文化资源普查,深入挖掘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统筹全市文化资源合理有效利用,完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培育打造一批具有昭通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形成“一馆一特色”“一县一活动”“一乡一品牌”“一村一队伍”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格局。建立健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非遗民间文化组织等各种平台,扩大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增强实效性,广泛开展嵌入式公共文化服务,推进全民阅读、书香社会建设和全民艺术普及,举办群众广场舞汇演活动和优秀作品巡演活动。

形成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在城市商圈、重点景区、文化创意园区等建设文化中心、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打造融合网络服务、艺术展览、数字阅读、文化沙龙、轻食餐饮等为一体的公共阅读和艺术空间。在乡村因地制宜建设乡村戏台、村史馆、非遗传习场所、农民文化公园、文化广场等主题功能空间。在社区、住宅小区等建设自助图书馆、百姓书屋等,在昭通城区创新打造具有生活场景与人文气息的公共文化空间,构建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加快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向自然村延伸试点和推广工作,构建农村“十里文化圈”新格局。鼓励村民参与建设乡村图书馆。健全完善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拓展乡村文化服务渠道。扩大文化惠民工程服务对敬老院、儿童福利院、残疾人托养中心等群体的覆盖面。

推出多样化特色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和教育相结合,加强课外教育基地建设,满足中小学生课余文化需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和时尚文化融合,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公共文化机构将时尚文化形式和内容融入公共文化服务,扩大公共文化服务对青少年群体的吸引力。加强“银龄文化”建设,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对业余演出团队的引导,满足老年人参与和观看演出的文化需求。结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昭通段)建设,利用昭通革命文物资源,革命文物展陈精品,加强公共图书馆及分馆红色主题书屋、专区、专柜建设,大力实施红色主题阅读推广活动。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学、歌舞、影视、戏曲等文化艺术精品。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引导社会组织或人群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积极搭建公共平台,打通社会组织人群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通道,支持各地建设乡村舞台,举行“一地一特色”文化展演,开展社区文化节等公共文化服务。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利用率,定期举办文化展演或展览,宣传核心价值观与昭通特色文化。

(三)深入推进文化惠民演出

支持优秀文艺作品多演出、进基层,加强艺术普及,服务人民群众。继续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深入推进昭通市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送文化百千万工程”。积极组织开展“戏曲进乡村”等惠民演出,主动申报“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惠民演出项目。用好现有文艺传播推广数字化平台,推动线上演播与线下演出融合发展。

五、推出更多文化艺术精品

(一)创作一批新时代文艺精品

激发“昭通作家群”创作活力,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创作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反映昭通本土历史文化和底蕴的文艺作品。支持农业农村农民题材文艺创作,鼓励创作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和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争取设立昭通市艺术基金和重点题材、重点剧目创作扶持资金,资助艺术精品创作。积极组织参加云南省新剧(节)目展演、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花灯滇剧艺术周等全国全省文艺赛事。持续举办昭通市新节目展演等文艺赛事活动。做好国家艺术基金、云南艺术基金等艺术类项目申报。

(二)高水准办好各类文艺展会活动

提升昭通苹果文化节、永善云上马楠国际文化旅游节、盐津豆沙关美食文化旅游节、彝族祭祖盛典等文化节庆活动。品牌化打造中国昭通大山包极限运动体育大赛、中国昭通乌蒙高原国际山地自行车赛等体育赛事活动。持续举办金沙江奇石博览会,做大做强奇石文化产业。利用乌骨鸡、腊肉、竹笋等特色产品,举办美食文化节。

(三)发挥文艺院团的示范引领作用

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增强院团发展能力。进一步规范国有文艺院团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充分发挥以考核促建设、以考核促改进、以考核促管理的作用,提升管理者和演职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艺术修养,提高创作能力、演出水平、观众满意度,充分发挥国有文艺院团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加强文艺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

加强文艺评论阵地建设和理论研究,健全文艺评论工作体系,继续办好文艺创作书报刊、文艺评论和学术刊物,健全和完善文艺作品评论评奖机制,形成文艺创作的孵化阵地,提升文艺创作的理论引导力,引领文艺创作的正确导向和品质提升。实施“云岭文化名家工程”和舞台艺术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人才引进及评聘、成果体现的机制和措施,加强对文艺名家名师人才的扶持培养,加大对本土文艺人才的培养。支持文艺院团开展“拜名师、学名戏”活动,推进青年文艺人才培养和选拔,为文艺创作储备力量。

专栏4: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项目

1.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质增效。按照国家标准,以市级馆提升改造为重点,加快推进各县市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非遗展示中心、剧院、美术馆等新建和提升改造;改扩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力争到规划末期,全市乡镇、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及附属设施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2.强化文化服务效能。注重发挥文化阵地的作用,推进昭通市惠民演出场所建设,强化服务功能,积极为群众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开展“舞台艺术送基层、进校园”“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送科技、文化进乡村”等工程,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3.提升基层文化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基层文化队伍,提升基层文化艺术人才的业务技能,发挥基层文化设施功能、提升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质量。加强对乡、村文化工作人员和业余文艺骨干培训,提升基层文化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服务效能,深入开展送文化、种文化活动;组织各级文艺专业人才成立文化志愿者队伍,深入乡村开展文化艺术技能辅导,提高基层业务骨干的艺术素养和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的能力。

4.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坚持志愿服务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构建参与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引导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政府及其文化机构组织的文化培训辅导、文艺演出、文化宣传交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公共文化机构辅助管理服务等文化志愿服务,或自行有序举办公益性文化服务活动。

5.精品文艺创作项目。扶持创作一批舞台文艺精品剧(节)目,重点打造1—2台具有昭通特色的演艺节目。推出音乐、舞蹈、曲艺等类型节目50个左右。组织1—

2次全国知名作家画家昭通采风活动,举办中国昭通大山包摄影邀请赛。

六、弘扬传承长征文化红色精神

编制实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昭通段)建设保护规划》。重点打造扎西会议旧址与纪念馆、“罗炳辉纪念馆与故居及乌蒙回旋战旧址”2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威信县扎西镇、彝良县角奎镇、彝良县奎香乡3个红色旅游镇及威信县水田镇水田村、镇雄县场坝镇巴溜村等15个红色旅游村。建设完善重点红色文化区公共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应急设施,完善科研会展、教育培训、社会实践、研学旅行等公益设施,配套健身休闲、文化消费、夜间经济等必要的商业设施,建设景区景点连接道路、自行车道、游步道和绿道等,打造融红色文化、主题教育、休闲体验等于一体的复合廊道。

专栏5:红色文化精品培育重点项目

1.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昭通段)资源普查工程。完成红军长征过昭通文化线路(文物遗迹)的资源调查、价值评估和规划编制。开展长征重要文物的保护利用和环境整治及馆藏革命文物保护修复,加强烈士故居、烈士墓、纪念性设施等的保护。实施重大修缮保护项目,对濒危损毁革命文物进行抢救性保护,对重点文物进行预防性主动性保护,推进扎西会议旧址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强红军长征过昭通的史料研究与红军故事整理,挖掘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所承载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头故事。组织编纂昭通长征文化红色史料集成和故事图集等。

2.昭通市革命文物连片保护工程。加强威信、镇雄、彝良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的文物保护利用,统筹片区内革命文物保护修缮、环境整治、保护性设施建设项目,编制连片保护项目表。充分挖掘、整理、研究红军长征沿线革命文物遗迹价值,进行整体规划、整体打造、整体保护传承、整体展示。

3.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昭通段)展示工程。建设长征文化主题纪念馆等展示体系,建设系列社会实践基地、研学旅行基地等。提升打造扎西会议纪念馆、罗炳辉纪念馆,新建乌蒙回旋战纪念馆,形成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长征文化陈列展览精品,适度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增强长征文化主题展陈的互动性和体验性。

4.红色精品旅游线路培育工程。拓展长征文化资源利用途径,深入挖掘长征文化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讲好革命文物故事,开发文化创意产品。依托长征重大历史事件及罗炳辉将军等重要历史人物和其它革命文物资源组织开展纪念、展览等活动。依托红军长征途经威信、镇雄、彝良、巧家等线路,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七、推进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一)发展昭通特色文化产业

培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培育利用昭通文学艺术人才和吸引外部优秀人才相结合,增强昭通文创产业的创新创意能力,挖掘昭通历史文化、山水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发展广告创意、工艺美术、微电影、微电视、动漫、网络游戏等文创产业。提升打造花卉盆景主题园、水晶文化创意园等特色文化产业园区。

提升打造文化娱乐业。依托日趋完善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娱乐业,做大现有文化娱乐产业。积极培育文化市场,规范经营秩序,完善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促进旅游产业与休闲娱乐业的联动发展。

特色化打造文化演艺产业。鼓励涉旅企业和旅游景区充分挖掘本土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积极打造旅游演艺,促进演艺产业发展。鼓励民间文艺团体开展健康向上的商业演出和开放式公益表演,丰富演出内容,推进品牌文艺演出进景区。

(二)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昭通段)

编制实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昭通段)建设保护规划》。依托金沙江昭通段系列文化资源,生动呈现昭通长江文化的内涵,着力提升昭通长江文化影响力,加大长江文化保护传承与金沙江生态保护、滇东北经济发展、乌蒙山区民生改善等的深度融合,构建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等功能分区,实施长江(昭通段)文化资源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数字再现等工程,建设长江文化保护传承的昭通特色展示区。

(三)建设“南方丝路”文化走廊带(昭通段)

结合中国南方丝绸之路精品旅游环线建设,发挥昭通作为“南方丝路”的要冲优势,积极推动昭通“南方丝路”文化走廊带建设,重点推动朱提银、天然紫砂石壶/杯、手工羊毛地毯、金沙奇石、尖山刺绣、水晶工艺饰品、绥江竹编、木雕烙画等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南方丝路”文化产业园区,形成昭通文化产业发展新高地和新亮点。

(四)培育打造文化节庆赛事精品

充分挖掘和发挥全市民族文化特色,创新节庆活动组织方式,高起点、高水平提升策划2个民族文化节庆活动、7个特色文化节庆活动,增强节庆活动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办好具有民族特色的群众性传统节庆和特色文化节庆。持续提升极限运动、国际马拉松赛等体育赛事活动水平,打造4个体育赛事品牌,提升昭通品牌知名度和吸引力。

专栏6:精品文化节庆赛事重点建设内容

1.提升13个文化节赛精品。提升苗族花山节、彝族火把节2个民族文化节庆精品;提升中国扎西红色文化旅游节、彝良小草坝天麻文化旅游节、鲁甸小寨樱桃文化旅游节、昭通苹果文化节、盐津豆沙关美食文化旅游节、永善云上马楠国际文化旅游节、绥江龙舟文化旅游节7个特色文化节庆精品;提升中国昭通大山包极限运动体育大赛、中国绥江金沙江水上特技运动、中国昭通乌蒙高原国际山地自行车赛、水富马拉松4个知名体育赛事精品举办水平。

2.培育2部精品演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深入挖掘昭通历史文化内涵,开发《鹤舞高原》剧目,提升打造绥江金沙江《美人鱼的传说》演艺项目。

第四章  跨界融合,推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国家、省、市发展战略和文旅市场趋势为指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旅游和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以“优存量、育增量”为路径,注入传统旅游业新动力,锻造文化和旅游新业态新产品,优化文化和旅游产品结构,提高供给能力和水平,加快全市文化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一、丰富高品质文旅产品供给

(一)争创生态旅游区

依托昭通良好的气候环境、森林生态、高峡平湖等自然资源优势,坚持依法依规和绿色发展原则,按照“生态、绿色、高端、休闲、智慧”的要求,推动金沙江沿江、赤水源、大山包、小草坝、铜锣坝、罗汉坝等优质生态资源保护发展,积极探索以“森林浴场、健康疗法、林间小屋、绿色食品、山地运动”等多种元素和功能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建设一批生态环境优美、康养内容丰富、休闲度假舒适的生态旅游区,打造昭通生态养生度假品牌。

专栏7:高品质生态旅游区重点建设内容

1.赤水源生态旅游区。守护好赤水河源头的“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保护赤水源岩溶地貌、自然山水等自然生态景观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科普教育、河源探秘、漂流户外等多元生态旅游活动。依托赤水源头、布丈村“神象洞”、“万卷书”瀑布、罗汉林湿地公园等旅游资源建设赤水源生态旅游带。强化生态旅游与乡村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结合,打造集乡村美食、农业公园、田园综合体等于一体的乡村田园生态旅游区。挖掘赤水文化,打造赤水源旅游休闲镇、赤水源银厂旅游特色村。高品质谋划建设赤水源生态文化博览园,积极创办赤水源生态论坛,培育赤水源文化旅游节。

2.大山包生态旅游区。整合利用大尺度山水环境、黑颈鹤栖息地、牛栏江大峡谷等资源,突出“乌蒙之巅”特色,丰富高原山地户外运动产品。以国家5A级和世界级景区为目标,完善大山包镇和景区对外交通、游客中心、标识系统、生态停车场、生态旅游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面向青少年、生态旅游爱好者,增加生态观鸟屋、生态观景平台,打造户外研学教育产品,强化环境教育功能。突出“世界翼装飞行基地”“国际极限运动基地”等品牌与特色,大力发展极限运动、科普教育、研学旅行等生态旅游产品。利用高海拔环境构建星空公园。统筹山上与山下空间,利用凤凰山片区、苏家院等资源,加快推进大山包凤凰极限运动服务基地建设,为游客提供住宿餐饮、休闲娱乐、庄园度假、文化体验等服务。策划翼装飞行表演、热气球体验、直升机跳伞体验和动力伞特技飞行表演等活动。将大山包景区建设成为昭通生态文化旅游标志性景区。

3.小草坝生态旅游与康养休闲区。突出小草坝作为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大片区优势,利用高原山地避暑气候、花海(珙桐花、杜鹃花等)、彩林、飞瀑、天麻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资源,强化小草坝作为世界天麻原产地、最大规模珙桐群落分布地等特色,在自然资源保护基础上,统筹利用小草坝镇、乡村田园等空间,建设天麻康养镇,培育中医药健康与户外运动等康养休闲功能。以创建5A级景区为目标,构建以生态旅游休闲、四季风景游赏、自然生态教育、天麻养生休闲、民俗文化体验等为主的旅游产品体系。丰富游览景点,建设天麻湖公园,完善观景走廊、观景平台等观景设施,以及游客中心、标识系统、旅游厕所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与完善天麻国际交易中心。丰富“三养”休闲活动,开发流动度假系统,提高设施服务水平。构建生态小屋、生态露营地等设施,发展生态休闲度假。

4.铜锣坝国家森林公园生态休闲区。开发避暑度假、森林探险、生态康养和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打造生态康养、休闲、科普旅游目的地。完善游客中心、游步道、停车场、旅游厕所等游览与服务设施。建设昭乐高速公路到铜锣坝景区旅游快速通道,建设景区主干道、森林步道、环湖栈道等景区内外部交通体系。融合医疗、健康、运动、休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打造铜锣坝森林疗养中心。

5.罗汉坝杜鹃湖生态休闲区。利用草甸花海、森林湖泊等资源,大力发展户外运动、生态休闲、避暑度假等产品。在杜鹃湖滨水区开展徒步、骑行等环湖休闲旅游。开展游泳、划船、水上自行车、游艇比赛等水上运动,构建水上休闲设施。利用开敞空间打造户外露营基地和户外运动场地,组织民族体育竞技、主题定向运动、户外拓展运动、生存体验等户外运动项目。完善游客中心、应急救援中心等设施。提升通景道路,完善环湖健身步道、观景平台、停车场、旅游标识等设施。

6.镇雄五德天坑溶洞群生态旅游区。发挥云南最大、最集中的喀斯特地貌天坑溶洞群资源优势,联动周边峡谷、村落,按不同片区、不同主题、不同旅游方式、不同业态等合理布局,构建差异化的“观光+体验”溶洞群旅游产品,植入以户外运动探险、自然生态观光、地质地貌与乡土民俗风情科普研学等业态,按照国家公园标准打造一个生态科普研学基地。

(二)争创旅游度假区

围绕国家“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要求,依托全市文化和旅游资源、交通体系、公共设施和服务管理等核心要素,按照旅游度假区标准完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力争创建一批旅游度假区。

(三)争创国家高A级旅游景区

以现代高科技应用为驱动,加快推动传统景区改造提升,丰富传统景区文化内涵,创建一批国家高A级旅游景区。结合景区实际,重点推动传统景区从单一观光旅游到复合型旅游转变,创新培育景区新产品新业态,推动传统景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市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示范引领。

(四)争创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

对标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旅游休闲街区及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试点城市等创建标准和要求,推动城镇文化和旅游建设提升,推动旅游产业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按照“一城一特色,一街一主题”理念,打造集合文旅休闲区、娱乐场所、演艺剧场、文创商店、特色书店、餐饮酒吧、网红打卡点、夜间消费集聚区等多业态的文化和旅游消费城市,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为城乡居民“微度假”“微旅游”创造条件,不断拓展城镇文化和旅游消费广度和深度。

专栏8:文旅品牌创建重点任务

1.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国家A级旅游景区。启动大山包5A级景区提升和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推动扎西红色旅游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力支持水富金江峡谷温泉景区提质增效。提升打造云上马楠景区、豆沙古镇景区、彝族六祖分支景区、昭璞绿道、黄连河景区、金沙水上乐园、邵女坪景区、铜锣坝国家森林公园景区、五德天坑溶洞群景区等一批国家4A级景区。创建一批3A级景区,力争到规划末期,全市拥有3A级以上景区达30家。

2.创建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度假区。强化金沙江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等传承利用,创造寄情山水、留住乡愁的诗意休闲和美好度假生活,重点推动小草坝世界级旅游度假区、水富铜锣坝旅游度假区、水富金江峡谷温泉康养旅游度假区、绥江金沙江休闲度假区、巧家白鹤滩避寒康养休闲区、大关县黄连河旅游度假区、镇雄县赤水河源头生态旅游度假区、鲁甸县两江峡谷温泉度假区等旅游度假区建设。力争到规划末期实现昭通省级旅游度假区零的突破。

3.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结合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和“美丽县城”建设,重点打造昭通中心城市、威信、水富、绥江、永善、巧家等旅游休闲城市。突出彝良世界天麻原产地、大关“中国筇竹之乡”、镇雄赤水河流域生态经济示范区品牌,提升彝良、大关、镇雄等县城文化旅游休闲功能。提升打造昭通古城历史文化街区、水富紫荆豪园川滇文化特色街区、盐津豆沙特色街区、威信扎西红色文化老街等一批文化旅游休闲街区。

二、打造文旅深度融合新业态

(一)红色旅游

推进红色文化、爱国主义主题教育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加大红色旅游项目谋划力度,推出吸引力强的红色旅游精品。打造红色旅游业态产品,培育推出昭通“长征精神”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主客共享的红色旅游品牌,使其成为主题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文化旅游消费的重要内容。完善基础和服务设施配套,运用高新技术,打造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场景,创新红色文化体验。

专栏9:红色文化旅游精品培育重点内容

1.重点培育红色文化、旅游精品重点项目。推进“红色文化+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户外运动”融合,提升扎西干部学院、扎西会议纪念馆、罗炳辉纪念馆、新建乌蒙回旋战纪念馆、红军长征过云南纪念园、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暨红军云南游击支队纪念馆、威信县水田片区、水田花房子红色旅游景区、“鸡鸣三省”大峡谷红色文化体验园、镇雄红军长征步道示范段、巧家蒙姑红色文化旅游镇等红色文化展示场馆、纪念园和景区景点,力争将昭通建设成为国家级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2.培育红色文化旅游新业态。编制昭通长征文化旅游线路地图,构建两合岩等“重走长征路”主题沉浸式体验线,着力建设四渡赤水长征历史步道威信段。提升威信扎西干部学院,丰富红色培训与红色研学功能。新建红色扎西大剧院,打造“扎西会议”主题演艺剧目。新建“鸡鸣三省”长征体验园。持续举办“重走红军长征路”滇川黔越野挑战赛。

3.建设威信“红色扎西”文化旅游城。突出“扎西会议,走向胜利”特色,打造纪念、展示、体验红色文化的特色城镇。提升威信县城红色文化氛围,强化红色旅游特色风貌。展示扎西历史文化名城的空间肌理与风貌特色,情景还原扎西会议时期军民情深场景。配套具有红军文化、长征文化特色的主题餐饮、住宿、购物等文化旅游服务设施,组织红色演艺、红色纪念、红色戏剧、红色文创等体验活动。提升打造特色文化旅游街区,丰富完善休闲服务设施,形成红色旅游产业链和要素集群。提升威信县城品牌特色展示、交通集散、文化宣传、休闲服务功能。结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昭通段)建设,强化红色旅游辐射带动,引领威信县文旅融合示范区建设。

4.培育红色精品旅游线路。拓展长征文化资源利用途径,深入挖掘长征文化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讲好革命文物故事,开发文化创意产品。依托长征重大历史事件及罗炳辉将军等重要历史人物和其它革命文物资源组织开展纪念、展览等活动。依托红军长征途经威信、镇雄、彝良、巧家等线路,打造一批精品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二)文化旅游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充分挖掘和利用昭通丰富、厚重的文化遗产资源,以发展促保护,通过打造文化旅游产品、文化遗产旅游区、博物馆旅游等路径,将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充分释放文化遗产核心价值,为全市文化和旅游产业注入灵魂。

专栏10:文旅融合新业态培育重点内容

1.建设昭通古城文化旅游区。优化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业态,打造昭通古城文化旅游区。重点打造会馆、公馆、祠堂、名人故居和古院落等景点,改造提升怀远街、云兴街、辕门口、文渊街、八角亭、过街楼、箭道广场、抚镇门广场片区等历史文化街区,修缮提升昭阳文庙、李耀庭家祠、陕西会馆等,丰富中心城市文化内涵和旅游业态,再现昭通古城文化风貌。融入文化创意功能,丰富旅游休闲活动,开发精品民宿。突出“锁钥南滇,咽喉西蜀”特色优势,打造南方丝绸之路文化旅游集散与服务中心。

2.建设豆沙关“南方丝绸之路古镇”旅游区。整合利用豆沙古镇、悬棺、摩崖石刻、古今五道并行等资源,打造南方丝绸之路古镇历史文化体验旅游区。盘活与提升豆沙古镇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文化旅游活动,完善各类文化消费业态。传承和弘扬南方丝绸之路文化,打造袁滋大街、袁滋广场、美食街、数字文化体验馆等项目。打造一出“南方丝绸之路雄关”主题文化演艺。设置观景平台,统揽“五道并行”“南方丝绸之路要冲”景观。新建游客中心,完善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强化停车场等旅游交通体系,完善景区及城市道路沿线导视系统。

3.建设龙头山“朱提银”文化旅游小镇。挖掘利用“朱提银”文化,结合龙头山镇建设,打造朱提银文化街、银都广场等,提升完善朱提银文化展览馆,构建“朱提银”文化体验之旅。通过场景再现、文化演艺、产业化打造等手段,增加主题文化旅游和文化娱乐元素,立体呈现“朱提银”文化的核心内涵。提升花椒品牌,壮大花椒产业,发展产业旅游项目。构建花椒展示馆,打造花椒相关产品工坊和花椒产业示范园,举办花椒文化美食节。丰富新型旅游要素,通过“一条特色文化街、一组文博场馆、一个银产业、一个花椒品牌、一群院落式主题民宿、一个汽车露营基地”等业态,将龙头山文化旅游镇打造成为南方丝绸之路(昭通段)龙头景区。

4.打造南方丝绸之路文化主题游线。在盐津和大关两县,结合豆沙关、老姆城、大关垴等五尺道遗迹,各打造一段南方丝绸之路历史步道,成为南方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线路示范段。结合盐津、彝良、昭通三座高铁站建设,强化南方丝绸之路文化展示,配套文化旅游服务设施和要素,成为南方丝绸之路文化窗口和接待服务基地。打造绥江金江古城和马湖古镇项目,构建南方丝绸之路文化旅游节点。协同打造南方丝绸之路自驾车旅游线路,沿线配套南方丝绸之路文化特色营地和标识体系。

5.培育特色民族文化旅游业态。充分利用少数民族特色建筑、文化艺术、生活习俗、节日活动等特色资源,加快推进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创建。培育打造、传承发展彝族火把节、苗族花山节、药王节、龙船节、糍粑节等民族精品文化节庆。依托彝族“喀红呗”、“阿作”芦笙舞、苗族古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苗族芦笙、苗族蜡染等浓郁民族风情的手工艺品和特色旅游商品,推动传统民族工艺技艺与创意设计、现代科技相结合。提升发展昭阳区彝族六祖分支景区等民族文化旅游景区,加强民族文化旅游的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深入挖掘和整理彝族、苗族、回族等民族独特的餐饮文化,传承民族烹饪技艺和方法,开发特色民族餐饮,打造民族餐饮文化品牌。

(三)科普研学

推动“文旅+科普”“文旅+教育”融合,坚持依法依规,发挥昭通绿色能源优势,以水电旅游为核心,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考古公园、生态旅游区、传统村落等为载体,在组织好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三大水电站开展水电科普和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游的基础上,建设自然教育和文化科普研学旅行重点项目,打造布局合理、类别多样、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体验性强、安全舒适、管理规范的自然教育和文化科普研学,推出集知识性、教育性、娱乐性、参与性、体验性为一体的自然教育和文化科普研学产品,培育文化科普研学旅游精品线路,打造具有昭通特色的自然教育和文化科普研学旅行新业态新产品。

(四)康养旅游

发挥昭通生态、气候、中药等康养资源优势,紧扣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目标,紧抓全市特色诊疗、休闲康养等健康养生保健产业发展和滇东北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契机,推动“大健康+旅游”,完善康养服务体系及相关要素配套,科学布局避暑康养度假、温泉养生度假、生态康养休闲、滨水避寒康养、中医康复疗养等康养旅游业态。

专栏11:康养旅游新业态培育重点内容

1.避暑康养度假业态。利用昭鲁坝区避暑气候优势,大力发展避暑休闲度假游,引入度假酒店品牌,丰富休闲娱乐业态,提升旅游接待服务能力,面向川渝避暑休闲度假市场,重点培育昭阳洒渔烟柳乡村避暑休闲廊道、鲁甸县龙头山文化旅游镇、彝良小草坝康养休闲旅游区、大关黄连河旅游度假区等一批品质避暑度假项目。

2.温泉养生度假业态。面向温泉康疗、养生度假消费需求,开发新一代温泉康养度假业态,推动传统温泉和休闲度假向兼具观光、休闲、康疗、养生、文化体验等复合型方向转型发展,挖掘温泉养生文化,完善健身疗养、文化娱乐与休闲度假设施,拓展商务会议等多元功能,高品质打造水富金江峡谷温泉康养旅游度假区、昭阳阿鲁温泉康养旅游综合体、鲁甸县两江峡谷温泉旅游度假区、巧家县金塘温泉旅游度假区、盐津县盐碘温泉旅游度假养生中心等项目。

3.生态康养休闲业态。突出自然生态、康养保健、自然野趣和生态疗愈等功能,发挥丰富的森林、山地等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森林浴场、森林氧吧、林间小屋、五感疗养花园”等生态康养休闲业态,重点建设彝良小草坝生态康养休闲旅游区、水富铜锣坝旅游度假区、水富漫埕森林康养度假区、绥江罗汉坪康养旅游度假区、威信大雪山大健康旅游度假区、镇雄赤水河源头生态旅游度假区等生态康养休闲度假项目,构建昭通独具特色的生态康养休闲度假产品谱系。

4.滨水避寒康养业态。发挥金沙江干热河谷气候优势,突出全市水域空间和湖湾景观特色,营造滨水休闲度假环境,提升康养休闲体验,完善滨水康养度假基础和服务设施配套,植入滨水休闲娱乐体验,重点推进巧家湖滨康养旅游度假区(白鹤滩避寒康养特色镇、蒙姑果香古镇、金塘温泉康养镇)、绥江金沙江旅游度假区、水富邵女坪湖滨风情特色小镇等滨水避寒康养项目建设。

5.中医康复疗养业态。依托昭通丰富的天麻、半夏等中草药资源,发展特色诊疗、休闲康养等业态,促进昭通中医药健康服务与文化旅游有机融合,鼓励医药、旅游企业与机构合作,加大对昭通本土中医名药名方二次开发,推进天麻、苦荞、花椒、魔芋等养生健康产品研发和推广,发展以中医药文化传播和体验为主题,打造融中医疗养、康复、养生与旅游为一体的中医药康复疗养旅游业态,推动中医药文化体验馆、中药材种植休闲观光农庄、中医药康体保健旅游示范基地等建设,重点打彝良小草坝天麻康养镇、威信县天麻康体休闲庄园、中和云药花香康养镇等项目建设。

(五)乡村旅游

围绕全省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发挥昭通高原特色农业优势,立足文化、古村落、民族风情、非遗手工、生态农业、自然景观等资源,以绿水青山为形,以乡愁乡韵为魂,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引导和支持乡村发展农业休闲、农业观光、森林旅游、生态采摘、农业科普等业态,通过引“产”入村筑乡,不断提升全市乡村旅游服务水平,推动全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城、乡、村、景”融合发展的乡村旅游新空间,将昭通建设成为全省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和乡村振兴示范区。

专栏12: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精品工程重点建设内容

1.争创休闲农业重点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利用苹果、竹子、马铃薯、天麻、花椒、特色养殖等高原特色农业基地,发挥昭通“一县一业”农业品牌优势,结合山水田园风光,大力培育田园风光观光、采摘及垂钓、乡村休闲、文化体验等休闲业态,完善农业生产、农耕体验、文化娱乐、教育展示、生态环保、产品加工销售等综合配套,重点推动各县市区农业产业园、生态种养殖基地、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特色村、乡村营地、文化创意农园、农家乐、农事体验基地及花田(农业)旅游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争创一批休闲农业重点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2.打造昭通乡村旅游品牌支撑。力争到“十四五”规划末期,依托水富市邵女坪社区、大关县翠华镇黄连河村、彝良县小草坝镇小草坝村、威信县水田镇水田村、威信县扎西镇老街社区、永善县马楠乡马楠村、镇雄县赤水源镇银厂村、鲁甸县大寨镇大坪社区、鲁甸县龙头山镇龙泉社区等乡村资源,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个以上,省级旅游名村3个以上,储备5-10个最美乡愁旅游地和1条最美乡愁带。

3.打造昭通旅游名镇。开展文化体验和民俗活动,培育乡土餐饮购物和住宿等服务业态,打造知名度高、吸引力强、内容丰富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以豆沙古镇、牛街古镇、芒部古镇、黄华古镇、桧溪古镇等为重点,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服务优质的文化旅游镇。

4.打造昭通苹果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依托苹果种植基地,突出全国地理标志产品优势,结合现代苹果相关产业,打造昭鲁坝区苹果特色休闲区。强化苹果文化展示与苹果采摘休闲功能,大力发展高原苹果采摘,设置苹果文化墙、苹果文化广场等展示空间与休闲场所。开发苹果醋、苹果酒等饮料,开发苹果脆等特色商品,构建“苹果吧”,使游客在饮食中感受苹果文化。打造苹果庄园,举办高原苹果文化节等节庆活动。融合苹果文化特色,建设苹果田园综合体。强化游览步道、观景平台等游览设施,完善环卫、停车场、旅游标识等服务配套。

(六)体育旅游

积极发展以攀岩、徒步、山地穿越、野外露营等为主的山地型康体运动项目,以皮划艇、漂流等为主的水上康体运动项目,以翼装飞行、滑翔伞、热气球等为主的航空型康体运动项目,全面构建山地、水上、低空结合的昭通户外运动休闲新业态体系,培育滇东北山地运动带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山地户外运动基地和高峡平湖亲水休闲基地,做强昭通高原特色体育健身品牌。引进一批国际国内一流赛事,举办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赛事活动,做优 “大山包国际翼装飞行世界杯赛、水富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等国际品牌体育旅游赛事活动,对标国际标准,打造集体育训练比赛、健身康体、体育旅游、体育科研、体育交流为一体的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特技滑水训练基地。

(七)半山酒店

以建设半山酒店和高品质(国标五星级)酒店为引领,以“精品酒店+”旅游目的地为拓展,加快建设运营多个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主题鲜明、合理布局、游客青睐、体验感强的半山酒店;加快建设运营一批主题多样、个性定制、品质提升、连锁经营、科技赋能的精品酒店和旅游民宿(客栈),全市各县市区建设引进至少1个高品质(国标五星级)酒店,打造半山酒店示范,推进酒店个性化服务、连锁化经营、品牌化管理,全面提升旅游住宿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

专栏13:半山酒店和高品质酒店重点建设内容

1.半山酒店重点建设项目。重点推进昭阳名樱半山酒店、炎山大老林半山酒店、田坝乡木厂村山居半山酒店;鲁甸朱提轿顶山半山酒店、巧家玉屏山半山酒店、彝良县鹿野岛半山酒店、威信县张家湾半山酒店、盐津彩云归酒谷半山酒店、盐碘温泉半山酒店、大关县黄连河景区半山酒店、大关县半山酒店、山海洞景区半山酒店、马楠云上草原半山酒店、绥江县千年渔村半山酒店、峰顶山半山酒店、夫人坝半山酒店、水富漫埕森林半山酒店、铜锣坝森林半山酒店等一批半山酒店建设。

2.高品质酒店重点建设项目。重点推进彝良县观岸精品酒店、威信县印象·扎西大酒店;大关县银河主题城堡五星级酒店、永善县金江印象酒店和鲁甸县、巧家县、镇雄县、盐津县、绥江县和水富市等高品质酒店。

第五章  创新驱动,增强文化和旅游发展新动能

聚焦强基础、树品牌、兴业态发展目标,提升文旅设施及服务效能,加强数字文化及智慧旅游建设,增强行业科技应用能力,多措并举激发文旅产业发展新动能。

一、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

(一)加强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成贵和渝昆高铁沿线高铁站游客交通集散与接驳功能,开通直达景区公交车,设置汽车租赁点。协调规划建设沿金沙江自驾游二级路。加快推进威信花房子等重点景区专用公路、景区旅游环线建设。持续推进现有3A级及以上景区通景专用道,主要景区通二级公路,传统村落、旅游名村通乡公路实现硬化。规划建设一批生态停车场。依托金沙江库区高峡平湖等水系,发展水上观光游览休闲,开辟与提升绥江县城、水富邵女坪、巧家蒙姑等水上旅游线路。规划打造大山包外围峡谷索道,构建特色体验式旅游交通。在铜锣坝等景区建设停机坪,开发直升机旅游服务。在全市规划建设一批休闲游憩带、休闲街区、休闲广场、城乡绿道、骑行专线、登山步道等,形成“居游共享”的公共休闲游憩设施体系。

专栏14:旅游交通基础和配套重点建设内容

1.重点景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威信花房子红色旅游景区道路、镇雄天坑溶洞群景区旅游环线道路、豆沙古镇至汪家湾子旅游道路、镇七高速公路偃塘互通至鸡鸣三省旅游公路建设项目等重点景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自驾车露营地建设项目。昭阳白虎山、鲁甸新街酒房、永善茂林永安、云上马楠、威信水田花房子、镇雄天坑溶洞群、大关黄连河、巧家马树小河塘、盐津花乡酒谷景区和牛寨安家村农文旅康养项目、绥江峰顶山等自驾车露营地建设项目。

3.沿金沙江自驾游与慢游体系建设。利用沿金沙江优美、壮观的景观特征,充分发挥沿金沙江大江、大峡谷的资源优势,发展以金沙江自驾游、金沙江慢行休闲为品牌特色、贯穿全线的两大游览产品体系。建设一条以自驾游和自行车、徒步等旅行交通为主要体验方式、充分展现金沙江下游自然与文化魅力、服务设施配备完善的线性综合游憩文化旅游带。

(二)构建游客综合集散服务体系

完善游客(集散)服务中心体系。构建各县市区游客集散服务中心, 打通“最后一公里”旅游服务体系,形成完善的游客集散服务网络。在3A级以上景区建设集形象展示、导游导览、游客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游客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游览景区所需的信息,配备野外基本医疗救助等设施与服务。

提升公共信息服务。制作与推广文化特色突出的昭通文化旅游地图。在昭通市各高铁站、机场、汽车站、城市中心广场等区域设置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中心。

完善旅游标识体系。按照规范要求在主城区、A级景区内部、旅游城镇、交通枢纽等区域设立旅游标识标牌、方向导引牌、信息解说牌、公共服务牌等,打造全域无障碍旅游标识体系。

持续推进“厕所革命”。构建标准化旅游厕所160个以上。高速公路沿线、昭通中心城市重要游客集散区域、一级汽车客运站的旅游厕所达到3A级标准。4A级旅游景区、二级汽车客运站、大型旅游娱乐、购物、餐饮经营场所的旅游厕所达到2A级标准。3A级及以下旅游景区、旅游特色小镇、二级公路沿线加油站的旅游厕所要达到A级标准。

专栏15:旅游综合服务设施重点建设内容

1.标准化游客服务(集散)中心重点项目。昭阳区游客集散中心、鲁甸县朱提(轿顶)山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巧家县白鹤滩镇北互通游客集散服务中心、镇雄县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彝良县游客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威信县游客服务中心、盐津水田新区游客服务中心、大关游客服务中心、永善县黄华铜运古埠游客服务中心、绥江县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水富市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2.标准化旅游厕所建设项目。建设标准化旅游厕所昭阳区15个、鲁甸县12个、巧家县8个、镇雄县10个、彝良县18个、威信县32个、盐津县12个、大关县15个、永善县17个、绥江县15个、水富市10个。

(三)完善旅游基础服务要素配套

打造地方特色美食。挖掘具有浓郁昭通特色的风味小吃和美食佳肴,加大昭通“十大名菜”宣传推介力度,持续提升昭通地方特色小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完善旅游餐饮设施,整合打造特色旅游餐饮街区,形成“传统美食宴、特色小吃宴、乡野农家宴”的产品结构,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饮食需求。突出昭通地方餐饮的绿色、生态、多元特点,鼓励县市区举办特色美食节。

配套完善旅游住宿设施。在昭阳中心城市建设五星级酒店2家以上。力争全市四星级酒店达到10家以上。建设一批独具昭通特色、接待服务能力强的半山酒店。打造评定一批独具特色的民宿客栈和精品酒店。

二、加强文旅数字化建设

(一)推进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信息通信网络建设,依托已有通信设施,加快公用通信网络升级改造,推进主要公共文化场馆、景区景点、接待服务基地、餐饮娱乐设施聚集区、旅游购物中心、主要乡村旅游点等重点旅游区域及旅游线路的5G网络等智慧基础设施全覆盖。优先在全市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和国家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云南省授权命名特色小镇、旅游度假区等服务需求量较大的区域实现5G网络和WiFi全覆盖,保障大密度客流环境及偏远旅游区域通信设备信号畅通。推进文化和旅游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文化经营场所、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集散与咨询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旅游专用道路及景区内部引导标识系统等数字化与智能化改造提升。推进物联网感知设施建设,加强重点区域客流集中区视频监控网络建设,实现对旅游资源、服务网点、设施设备及相关人力资源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二)推进旅游要素智慧化建设

加快智慧景区建设,围绕游客游前、游中、游后需求,引导景区开发数字化体验产品,普及景区电子地图、语音导览、扫码识景、预约预订、分时游览等智慧化服务,丰富线上线下游客体验内容。推动酒店宾馆、民宿客栈等住宿企业开展智慧化建设,探索非接触式前台服务、智能客房、刷脸入住等新服务模式。推动建立旅游租包车开放平台,为游客提供高效便捷优惠服务,解决旅游“最后一公里”问题。依托在线平台,积极推动构建昭通美食地图,探索智慧采供、刷脸消费、无接触服务等智慧餐饮建设。支持推动文化文物单位运用5G、VR/AR、人工智能、多媒体等数字技术开发馆藏资源,发展“互联网+展陈”新模式,建设智慧博物馆。

三、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

(一)加强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和开发

推进昭通市博物馆、扎西会议纪念馆等数字化建设。全面完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终端站点建设,建设一批数字化公共服务设施。实施文物保护数字化工程。

(二)实施“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

健全完善全市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支持健全完善“文化云南云”“公共文化云”昭通板块公共文化大数据平台建设。

(三)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应用场景

利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在公共文化领域的集成应用和创新,丰富拓展公共文化数字化产品、服务和应用场景。运用人机交互、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全息影像等技术,打造数字阅读体验中心,推出“沉浸式”“互动式”服务。

四、提升智慧旅游服务管理水平

(一)提升智慧旅游服务水平

整合数据平台和业务系统,通过数据共享、业务流程对接,向游客提供个性化定制、智能化服务和人性化体验。鼓励支持全市文旅企业为游客提供预约预订、电子票务、导游导览、电子讲解、信息发布、智慧厕所、咨询投诉、紧急求助等在线互动服务。推动文化和旅游企业开发沉浸式娱乐体验产品,提升线下数字化水平,丰富娱乐多维度体验服务内容。推动在线平台面向涉旅企业全面开放,形成一体化的区域服务信息资源,提供立体化、全方位、一站式精确信息和互动化服务。

(二)提升智慧旅游管理效能

推进县市区旅游市场调度指挥中心建设,实现对重要景区景点在线统一调度指挥执法、实时监控和打击乱象等功能。完善线上旅游投诉和处理机制。搭建数字监管平台,提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重点景区行业监管、综合执法、安全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水平,实现对旅游资源、服务网点、设施设备及相关人力资源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五、增强行业科技应用能力

(一)提升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开发水平

创建智慧文旅企业。将打造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旅行社等智慧型企业作为智慧旅游建设重点,积极探索5G、VR、AR等技术在各类旅游场景的应用。实现全市4A级景区完成智慧化建设,积极鼓励其他A级景区、酒店及租车等涉旅企业开展智慧化建设。3A级以上景区实现智能语音导游、互动体验、智能找厕、智慧停车等智慧化服务体系功能全覆盖。在符合条件的酒店推行“刷脸入住”,建成一批示范智慧酒店。打造智慧旅游餐饮名店,推进智慧餐饮管理系统应用,推动旅游餐饮在线经营。建立旅游租包车开放平台,解决旅游“最后一公里”问题。

优化线上资源。持续优化升级“一部手机游云南”昭通板块建设,推动昭通城市名片、景区和特色产品等资源全要素上线。组织开展线上营销推广、口碑监测、事件直播等活动,构建智慧平台营销矩阵,实现精准营销的功能增值。

专栏16:智慧文旅重点建设内容

1.智慧旅游景区建设项目。对“十四五”期间拟申报创建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开展智慧化建设。

2.昭通市博物馆数字化建设项目。包括虚拟博物馆程序开发框架、网站建设、精品文物720度展示、数字720度博物馆展厅、四维展厅内容制作模块、全景拍摄展厅模块。

(二)加大高新技术的应用推广

利用新技术强化重点文物的保护与展示利用。着力推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沉浸体验等新技术在朱提故城遗址、五尺道等文化遗址保护与展示工作中的应用,推动文物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和有序共享。开发昭通“云观展”“线上遗址考古”等数字文化体验产品。

利用新技术强化重点非遗的传承与展示传播。利用3D影像科技、多媒体互动展示、VR虚拟展示等新技术,丰富非遗数字化展示传播形式。建立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档案,加快对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民俗等类别的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非遗图文音视频记录成果等信息的数字化储存、整理与利用。

利用新技术强化新型文旅产品业态开发。以昭通城区为重点,发展全息互动投影、夜间光影秀等新技术旅游产品。结合文化创意,运用人机交互、混合现实等技术发展沉浸式、场景互动式体验产品。抢占“元宇宙”文旅发展制高点,打造“大美昭通元宇宙文化旅游体验系统”,搭建昭通文旅虚拟世界。

第六章  塑造品牌,加强市场开拓和区域合作

以塑形象、创品牌、拓市场、促开放为重点,不断实施文化和旅游品牌创建工程和宣传推广计划,着力夯实“磅礴乌蒙,大美昭通”品牌形象,通过巩固拓展客源市场,精准宣传推广渠道,深化区域交流合作,全面提升昭通文化和旅游开放合作新水平。

一、塑造品牌形象

推出昭通文化旅游精品、名品、特品、绝品,使之成为昭通品牌形象的坚实载体。重点引导大山包、小草坝、扎西会议旧址、豆沙古镇等一批龙头景区品牌打造,强力推进宣传营销,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开展“昭通文旅十大网红打卡地”打造计划和评选活动,扩大文旅市场影响力。

二、加强宣传推广

强化新媒体、新技术在旅游宣传营销中的作用,加大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宣传力度,开展全方位、立体化宣传营销。加强与知名OTA、UGC旅游网站平台合作,邀请知名媒体和旅游达人赴昭通踩线考察,线上宣传推广昭通文化旅游产品和线路。积极组织参加“旅交会”“南博会”等。加强与国内一流企业平台交流合作,加大昭通文化旅游开发与招商引资力度。与国内知名电商平台深化合作,搭建昭通文旅旗舰店,加强文创商品、农特产品展销。

三、拓展客源市场

针对近程滇川黔渝重点客源市场,推动文旅企业在重点城市设立昭通旅游营销推广中心,高频次、精准化地组织形式多样的推介促销活动。加强与重点客源城市航线航班、旅游列车的合作。针对京津冀、大湾区、长三角等远程客源市场,综合运用传统媒体、网络社交媒体、现场推广等各种手段开展宣传营销,吸引更大范围的游客到昭通旅游。

第七章  筑巢引凤,完善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

以完善现代文旅市场体系为目标,以增强文旅市场治理能力为抓手,着力营造市场活力新生态,推进监管能力现代化,努力打造诚信服务、放心消费、文明和谐、安全旅游的高品质服务新优势,不断提高文化和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

一、营造市场活力新生态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行政许可事项,对文化和旅游领域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单管理,完善文化和旅游清单管理制度。持续优化办事指南、业务手册以及行政审批通用文书,规范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拓展企业和游客办事的途径,确保文化和旅游行政审批事项“一网通办”,最大限度缩短跑办时间。

(二)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落实国、省、市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有关要求,优化文化和旅游投融资环境,加大文化和旅游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鼓励文化和旅游企业通过文化品牌、无形资产等进行创新性融资,不断扩大投融资渠道、创新投融资方式。加大对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督检查,创新市场综合治理模式。

(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积极引进一批实力雄厚、善于经营、社会责任感强的文化和旅游集团、品牌大公司、品牌连锁酒店等市场主体,参与全市文化和旅游开发,形成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扶持培育3-5家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旅行社,标准化培训本地导游500人以上。鼓励支持全市文化和旅游企业创新发展,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并购和重组,形成“龙头”企业引领、特色企业赋能、小微企业支撑的现代文化和旅游企业发展格局。打造中小微文化和旅游企业孵化平台,强化分类指导,做特做活一批“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优、小而新”的文化和旅游企业,增强全市文化和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信贷支持,撬动金融资本的投入,通过引导性投资为重点文旅项目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四)充分发挥协会商会作用

推动文化和旅游行业协会、商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社会组织规范有序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积极作用,创新服务模式,规范行业行为,强化诚信服务。指导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制定标准,开展行业自律工作,引导企业诚信经营、诚信服务,增强诚实守信守法的自觉性。鼓励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参与市场综合管理,完善科学合理的线上线下游客购物退货机制,畅通退货受理渠道,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和旅游消费权益。

二、推进监管能力现代化

(一)推进“互联网+监管”

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构建业务全覆盖、信息全程跟踪、手段动态调整的信息化监管平台。发挥大数据监管效能。完善与行业组织、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加强监管信息归集共享,增强平台数据支撑能力。建设文化和旅游市场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和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市场分析预判和风险跟踪预警。建立游客舆情监测和反馈处置机制,实现高效、快速舆情监测、处置。初步构建以移动执法、应急指挥、动态监管、风险预警为核心的智慧型全流程执法办案新模式,以信息化建设促进执法规范化,切实提升文化和旅游市场综合执法信息化水平。

(二)健全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体系

推进文旅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行业协会开展自律管理,建立行业诚信评价体系,组织开展文旅企业诚信评价,提升文旅行业服务品质。推进文旅企业数字化诚信服务平台、旅游购物退换货监理平台等建设。完善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信用记录,实现诚信评价对旅行社、导游、住宿、餐饮、景区景点、演艺场所、旅游车、租赁车等文旅市场主体和参与主体的全覆盖,将有关信用记录和诚信评价信息依法依规推送至国家、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三)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

实行抽查事项清单管理,建立健全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及时、准确、规范公开抽查事项、抽查计划、抽查结果,实现阳光监管。区分重点检查事项和一般检查事项,对人员密集、流动频繁、事故易发的实体场所类经营单位的重点检查事项,抽查比例不设上限,抓早抓小、抓细抓常;对非实体场所类经营单位的一般检查事项,提高抽查效能,避免重复检查。稳步推进跨部门联合执法检查,推动双随机抽查结果部门间共享交换和互认互用。

(四)实施包容审慎监管

及时关注文化和旅游市场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按照鼓励创新的原则,留足发展空间,坚守质量和安全底线,分类监管。对看得准、有发展前景的,引导其健康规范发展;对一时看不准的,设置一定的“观察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或处置;对潜在风险大、可能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及时坚决取缔;对非法经营的,坚决依法予以查处。

三、构建文明安全新环境

(一)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加快与国际旅游市场服务标准接轨,实现以标准规范市场秩序,以标准优化营商环境,以标准促进服务质量提升,不断完善主客共享、优质高效、便捷舒适的文化和旅游服务体系。建立文化和旅游在线培训服务平台,通过网络直播、互动点播、按需定制等数字化手段,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依托在线服务平台,借助线上反馈和互动优化,倾听市场主体和消费者需求,纳入服务质量考核体系,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积极利用“一部手机游云南(昭通板块)”应用程序,定期对用户建议进行大数据分析,形成报告并定期向社会发布,提升游客消费信心和体验感,全面提升文化和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引导文明旅游理性消费

开展“文明旅游”行动,推动全市形成文明经营、文明服务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提升行业文明程度。树立绿色旅游价值观、培育文明旅游理念、践行低碳出行方式,营造全社会文明旅游、理性消费良好环境,增强人们文明旅游、理性消费的价值取向和认同感。借助“一部手机游云南(昭通板块)”及其他网络、新媒体平台,开辟文明旅游、理性消费宣传板块,杜绝餐饮浪费行为,加大对不文明旅游行为的曝光力度。

(三)推出消费便民惠民措施

鼓励发展无接触交易服务,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引导直播带货、线上超市等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鼓励全市重点景区景点设立公众免费开放日,实施淡季门票优惠、演出机构门票打折;鼓励各级各类文艺院团、旅游演艺企业等,采取团队游客、中小学生优惠票价,老年人、残疾人减免票价等多种形式,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和旅游消费需求。每年定期举办文化惠民消费体验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剧目展演、图书展销、文创产品展销、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美食节庆、民俗体验等文化消费活动,扩大主客共享的文旅消费市场。

(四)完善多渠道投诉系统

利用网络门户、手机APP等形式开通文旅投诉和建议等反馈通道,打造游客评价投诉系统,鼓励游客通过打分及评语方式对所接受服务进行评价。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景区景点、旅行社内部投诉受理机制,提供面对面投诉、书信投诉、留言簿投诉、电话投诉等多种投诉渠道。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要求,结合成员单位职责,形成科学、完善、高效的投诉转办处置机制。

(五)积极推进无障碍旅游

研究制定《残障人员旅游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全面优化提升酒店和旅游景点的无障碍设施。利用新兴数字技术和新媒体技术,推进建设一批智能媒体终端和数字化展览体验馆,在全市重点景区景点为残障人士提供手感触摸、语音解读等个性化、无障碍的参观体验服务。在“一部手机游云南(昭通板块)”应用程序中推出无障碍旅游服务功能,提供无障碍设施设备查询、参观体验介绍和导览服务。

(六)提升旅游应急管理机制水平

配套完善旅游安全服务与医疗救援体系。健全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建立旅游安全信息网络,完善安全控制和应急救治体系。设置紧急救援机构并公布紧急救援电话。在主要景区、旅游交通枢纽、旅游活动场所等区域设置专职安全保卫人员与医疗救护点。在A级景区设置医护室,开辟救护绿色通道。

建设昭通“安全旅游目的地”。以社会公共安全保障体系为依托,以完善旅游安全保障法规制度为基础,以科技应用和手段创新为突破,以安全风险防范为重点,强化市场主体安全主体责任,加强治安、气象服务,完善公共卫生、消防、救援等专业性旅游应急体系,营造安全放心的旅游环境和经营环境。继续加强对文化娱乐和设施的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制机制,推进安全与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规范相关设施与服务。建立健全旅游目的地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完善旅游安全信息披露、风险信息提示、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应急及善后处置、安全与应急宣传培训等工作制度,增强旅游安全应急处置能力。

严格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围绕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完善全市景区景点公共卫生保障体系,提高疫情防控效率,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八章  统揽全局,夯实规划实施保障

强化规划引领,以项目为支撑,各县市区、各部门认真组织实施规划,切实发挥规划对建成面向滇川黔渝的“大美昭通”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增强规划严肃性和约束性,确保规划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对文化旅游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确保“十四五”时期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市、县两级宣传、文旅、发改、工信、教体、科技、财政、人社、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住建、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水利、商务、卫健、国资、林草等部门(单位)要分工负责、协同推进各项工作落实。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履行好牵头统筹、督促落实、沟通协调等职责。各县市区要立足实际,分解落实规划目标、任务,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确保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实现。鼓励社会力量和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文化和旅游建设,畅通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渠道,形成社会各界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局面。

二、加强政策引导

积极争取国家、省对全市文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审批、建设、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及项目资金支持。加大对未达标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濒危文化遗产保护、文旅品牌产品打造的投入力度。对命名公布的省级以上旅游名县、名镇、名村,优先支持申请国家和省级相关专项资金。对文艺创作展演、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文化和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文化和旅游对外宣传等方面获得国家级或省级荣誉、发挥示范性作用的重点项目,制定完善奖补支持实施办法和配套政策。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建立政府、社会、市场共同参与的多元文化旅游投入机制。深化文化、旅游与金融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文化和旅游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各县市区对符合相关规划的文化和旅游项目要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鼓励以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方式供应文旅项目建设用地。

三、加强队伍建设

组建市级文化和旅游专家委员会,为文化和旅游发展决策提供咨询。争取建立“市内+市外”复合型文化和旅游人才专家库。重点招引培育一批艺术创作表演、艺术评论、创意设计、文化科技、文物研究、项目包装策划、文旅企业经营管理、文旅市场创新开发等人才。加强与知名旅游院校、著名旅游集团合作,重点引进一批会策划、懂经营、善营销的领军型、高层次旅游人才。按规定鼓励采取双向兼职、互派挂职、技术入股等方式,引入省内外知名文化和旅游专家开展长期或短期合作。通过举办文化大讲堂、高级别研讨会、经验交流论坛、旅游发展论坛,持续拓展文旅干部视野。积极构建以文旅行政管理、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才、技能型人才、导游人才、乡村旅游服务人才、医疗养生人才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和打造一支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文旅人才队伍。

四、加强监督考核

加强对本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和督导,压实规划实施责任。建立重点文化和旅游项目台账管理制度,健全“一对一”跟踪服务和现场协调推进机制。定期开展专项督导,及时跟踪项目进展情况,统筹协调解决有关困难和问题。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开展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全面分析评估和客观评价本规划实施效果,及时进行调整,确保规划全面有效落实。探索引入第三方独立评估机制。

 

附图:昭通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总体布局图


附图:昭通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总体布局图

 2.jpg

 

 

 

 

 

 

 

 

 

 

 


 

 

 

 

 

 

 

 

 

 

 

 

 

 

 

 

 

 

 


  

PHP网站源码四平建设网站公司天津建设网站推荐驻马店百姓网标王价格大浪关键词排名多少钱宣城网站开发遂宁百度竞价哪家好乐山网站建设报价淮安高端网站设计推荐张北设计公司网站价格枣庄企业网站建设公司朝阳网站设计模板哪家好张北企业网站建设公司达州网站制作设计多少钱海东百姓网标王公司安阳百姓网标王价格甘南关键词排名包年推广赤峰网页设计推荐同乐至尊标王公司肇庆网站改版鄂州网站优化普洱网站建设哪家好张家口SEO按天计费多少钱楚雄SEO按效果付费哪家好天门网站推广推荐焦作设计网站推荐丹竹头网站改版报价云浮seo网站优化哪家好常州百度爱采购厦门设计公司网站多少钱松岗外贸网站制作推荐歼20紧急升空逼退外机英媒称团队夜以继日筹划王妃复出草木蔓发 春山在望成都发生巨响 当地回应60岁老人炒菠菜未焯水致肾病恶化男子涉嫌走私被判11年却一天牢没坐劳斯莱斯右转逼停直行车网传落水者说“没让你救”系谣言广东通报13岁男孩性侵女童不予立案贵州小伙回应在美国卖三蹦子火了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近3万元金手镯仅含足金十克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新基金只募集到26元还是员工自购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中国投资客涌入日本东京买房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新加坡主帅:唯一目标击败中国队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开封王婆为何火了主播靠辱骂母亲走红被批捕封号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库克现身上海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殡仪馆花卉高于市场价3倍还重复用网友称在豆瓣酱里吃出老鼠头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湖南一县政协主席疑涉刑案被控制茶百道就改标签日期致歉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杨倩无缘巴黎奥运

PHP网站源码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