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网 新闻 推荐 政务 镇街 视频 楼市 汽车 美食 旅游 文教 公益 金融 资讯 健康 数字报
EN
新闻频道 本地 综合 公告
一万人小区投诉量下降七成!中山东区率先实现村(居)民议事厅全覆盖
发布时间:2023-07-10 来源:中山+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进入夏季,位于东区街道桥岗社区的万人小区朗晴假日电梯故障多起来了。许多业主反映,原维保公司投入不足,电梯管养质量不佳。业委会将议题送上小区居民议事厅。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等组成的“四方平台”经过一个多月酝酿,7月10日上午,更换维保公司的最终方案敲定下来,并集中商议如何建立电梯维修保养的台账制度。

看到问题得以解决,朗晴假日业委会主任陶小贺长舒了一口气。“没有‘四方平台’之前,类似这样的问题,估计很难决断。”

记者了解到,上述“四方平台”会谈,即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四个方面,在每个月的第二周选定议题并开会交流意见。该小区的投诉量比2019年下降70%。中山市民政局表示,像这样的议事机制已在中山逐步推广,其中东区街道已率先实现村(居)民议事厅全覆盖。

东区街道桥岗社区朗晴假日小区的“四方平台”会谈。记者  徐钧钻 摄

“四方平台”奔着解决问题去

朗晴假日小区建成于2008年,3237户居民人口近1.5万。陶小贺是最早入住的一批业主。

“电梯使用10多年,有点故障很正常。但是原来维保公司投入人手不够,有时电梯坏了几天没修好。维修跟不上,更不用说日常保养。”陶小贺说,随着夏季电梯故障增多,越来越多业主将意见反馈到业委会。业委会收集意见后,咨询电梯专业人士,将“更换维保公司、建议日后建立电梯维护保养台账”的意见呈上“四方平台”。经过大家讨论,问题即将得以解决。

“这样的高效机制,过去想都不敢想。”陶小贺说,过去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时候吵到面红耳赤,事情往往得不到解决。

“我刚到社区工作时,三天两头接到投诉,正常开展工作难度大。”桥岗社区党委副书记郭晓静回忆起几年前的工作状态说,小区居民来自五湖四海,意见不统一,邻里间、业主和物业等矛盾层出不穷,建立一个运行有效的社区居民协商议事平台是关键。社区党委在中山市民政局,东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指导下,先后成立了小区党支部、业委会,“三人网格组”“四方平台”搭建了起来。

东区街道桥岗社区朗晴假日的“四方平台”机制。记者  徐钧钻 摄

其中三人网格组由小区党员、业委会代表、物业公司工作人员组成。业主提出问题后先由小区党员、楼栋长协调解决,争取做到“问题不出栋”;若楼栋无法解决,“三人网格组”随即介入;如果问题依旧得不到解决,则呈上“四方平台”议事厅,通过民主协商,大家劲往一处使,奔着解决问题的方向走。

“四方平台会谈机制启动以来,我们联动各方投入小区建设资金100多万元,小区老化的消防设施得到更换,举办近100场居民活动,升级儿童游乐设施、增设小区健身器材、安装入户雨棚,小区的安全感和舒适度大大提升。”老党员张守银最开心的是,看到邻里争吵少了,互帮互助的氛围渐浓。“远亲不如近邻,生活在中山,就图个舒心舒适。”

特色议事厅遍布全街道

与商住小区居多的桥岗社区不一样。不远处的东裕社区商圈林立,入驻商圈的企业及其员工需求更加多元。过去大家发现问题,找不到门路解决,或搬离、或辞职,或自己寻求办法。

见此,东裕社区党委以中山市大东裕商圈党群服务站为试点,联合大东裕商圈内的企业党支部打造了“红心商企议事厅”。这不仅为企业党支部、党员学习培训、开展活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等提供了平台,也为政商、商企交流沟通、协商议事、信息交流等活动搭建了场地。

中山市大东裕商圈党支部书记、中山市大东裕酒店总经理杨菁璐说,她们商圈1-3期有企业220多户,员工超过1800人。过去员工就餐远、电动车充电难等问题比较突出。员工找不到充电桩,从高楼层乱搭乱拉电线充电,不雅观的同时还造成安全隐患。

红色议事厅成立后,社区党委、商圈党支部和企业代表已先后配置了统一的充电桩,在商圈一楼设置集中饭堂,定期开展政策法规宣讲、提供企业扶持政策解读、创业培训、高考志愿填报讲座、消防演练、联谊活动等。

东裕社区通过协商为商圈员工设置了统一的充电桩。记者  徐钧钻 摄

“基层善治是一场双向奔赴,我们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他们也积极参与到社区公益服务中。”东区街道东裕社区党委书记邱芭琳说,近一年来,很多商圈的企业积极参与到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在党建联建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事实上,这样有事好商量的场景,不止发生在上述两个社区。

中山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社区协商,实现50%以上城市社区和70%以上农村社区建成议事厅。为落实目标任务,中山市民政局日前印发了《中山市全面推进城乡社区协商工作实施方案》,并召开了全市推进会。目前各镇街按照部署积极探索创新,涌现出一批先进典范。东区街道作为先行先试的一员,目前街道各社区根据自身实际,搭建特色议事厅,已率先实现了村(居)民议事厅全覆盖。


编辑  王欣琳 二审  黄廉捷 三审 程明盛

相关报道
热点专题
  • 专题丨飞跃伶仃洋
  • 专题|2024年中山市义务教育招生政策解读与答疑
  • 专题丨“五一”假期,请到中山来
  • 专题|党纪学习教育
  • 2024年“投资中山”招商推介系列活动暨第十一届中山人才节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