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城市规划
中国城市

为何湖州因太湖而得名,但现在当人们谈论太湖时却甚少提及?

[图片] 题主故乡是苏E 对浙E这所城市有所好奇。
关注者
78
被浏览
222,804

18 个回答

太湖的体量很大,但是几乎全部都归属于江苏,太湖南岸的浙江湖州几乎没有太湖了,没法玩啊。


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并称为中国五大淡水湖,排名第三位的太湖位于江苏、浙江交界的地方,沿湖被江苏的无锡、常州、苏州和浙江的湖州所围。

自古以来太湖都为江浙所共有,有一湖跨三州之说,苏州居东称为东吴,常州被称为中吴,湖州被称为西吴。浙江湖州也是因太湖而得名的,失去太湖的湖州如今有点儿名不符实了。



在春秋战国时期,江浙一带吴国和越国曾经在太湖上展开激战,先是吴国灭了越国,然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了吴国,最终又被楚国所灭。太湖一带曾经是你来我往,战火纷飞。

苏南的苏锡常地区和浙北的杭嘉湖地区同属吴语区,从文化上来讲它们原本是一个整体,行政划分上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它们也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那它们是何时,又为什么被分开的呢?



在元朝的时候,以长江为界苏南浙北还是属于同一个行政区-江浙行省,但是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以南京为中心划了一大片区域设为南直隶的辖区,最初就包括太湖南岸的湖州府,后来朱元璋觉得浙江太小就又把湖州给还回去了。



但是从此以后本是吴语区的苏南浙北,就分到了两个不同的省去了。同属一个语言文化圈的苏南浙北如果放一起容易抱团,朱元璋或许就是考虑到这个因素而将其分开的。即使是这样,浙江还是分到了一部分太湖,虽然面积不大。

清朝时期太湖的划分基本上继承明朝时期所划,乃至到民国时期都没什么大的变化。太湖的行政归属真正发生巨大变化的时间,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



让我们看看新中国成立之初,这一带的行政区划的主要变化都有哪些:

1950年,为剿匪需要将浙江省的太湖区也划入苏南行署区统一管理。

1952年,建太湖区并于次年将湖区建县,称为震泽县。

1960年震泽县被取消,整个区域被并入江苏的吴县。至此太湖的就彻底隶属江苏了。



如今整个太湖主要被苏州和无锡两市所瓜分,苏州和无锡占了90%多的太湖。常州也不甘寂寞,伸出一条大长腿过来分上一杯羹,可怜的无锡被常州这条大长腿分成了两半。

不过,后来浙江也分到了太湖南岸垂直延伸70米范围的水域。从湖州的地图上可以看到,还是有一缕水面的,虽然不多,聊胜于无吧。



总而言之,如今太湖的划分有其复杂的历史原因,总的原则是便于统一管理,就像洪泽湖和微山湖一样。不管怎么分,只要大家都可以合理地开发利用就好了。

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订阅微信公号:地图帝

发布于 2018-10-14 00:08

今天说起太湖,让人首先联想到的总是太湖北岸的三大苏南核心城市:苏州、无锡、常州。最传统意义上的苏南,也正是因太湖这个巨大的水库而崛起,并在历史上一直以此湖为豪的。

提到太湖,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城市
估计就是苏南三城了

从行政区划上看,这三座城市完全瓜分了太湖。其中又以苏州和无锡为甚,只给常州留了10%左右的一点小尾巴,也算是承认了常州作为苏南三兄弟的地位。

但在苏锡常乐享太湖美景,并以之为城市名片的时候,太湖对岸却有一座浙江城市一直默默地看着他们,眼泪往肚子里流……

以湖为名

如果驱车在浙江湖州城北游玩,你会被湖州市政部门对太湖的感情所打动。环太湖路、太湖路、通湖路、滨湖大道、湖滨路、滨湖大桥,从路名里都透出了这座城市和太湖的关系,甚至已经到了影响外地人找路,在湖岸边傻傻分不清楚的地步了。

令人感动

但事实上这座处处想和太湖有关联的城市,和太湖之间的行政关系非常薄弱。湖州对太湖的管理权,仅限于湖岸边50米内。湖中的水产、旅游、水资源,都和湖州没有什么关系,好不容易建造个太湖景区还要与江苏省协调。

湖州人民至少也要分一点...

而与之对应的是,苏州市的吴中区,不仅拥有东部的部分阳澄湖、澄湖、金鸡湖,还统摄了绝大部分的太湖,是一个超级水上行政区划。而从江浙两省的角度来看,太湖作为一座界湖也是相当不公平的,其控制权全部在北边的江苏,而与南边的浙江无缘。

吴中区为什么不改名叫太湖区?

但太湖完全归属江苏并非是古已有之的成例,湖州之所以叫做“湖州”,以及城内路名地名与太湖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因为它曾经是一座因太湖而生、因太湖而起的城市。

环太湖城市有很多

为什么水域不是平均分?

湖州城最早出现在历史上,还要倒推回战国时代。

在此前的春秋时代,太湖在地缘上长期都是以苏州为核心的吴国和宁绍为核心的越国争夺的前沿阵地。因吴国一直比较强势,也更善于农垦和水利建设,太湖北岸始终更为发达。而湖的南岸,由于越国处于劣势,而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

当时江浙沪的大量土地还都泡在水里

长江与太湖之间的平原也比今天的要小

一直到了吴越争霸结束,潜伏多年的越国彻底压制了吴国,太湖南岸才开始有了一些经济上的起色。不过越国坐享这一地区也没有持续很久的时间,来自西方的楚国实力更强,逐步蚕食越国的领土,太湖不久便成为了楚国的囊中之物。

春秋是各诸侯国圈地壮大自我的阶段

吴越看似面向广阔的江淮平原

但由于海侵以及开发难度,实际空间并不大

潜力远不如长江中游的楚国

楚国统一南方之后,很重视太湖的开发,这里也得到了此前历史上都不曾有过的待遇。

结果就是,越吞了吴,而楚吞了越

(底图来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楚考烈王十五年(前248年),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关注到了太湖的重要性,认为这里靠近淮北,而淮北是楚国和齐国在战国时期拉锯的前线,必须得到足够的经营,要求把自己封到当地主持军政大事。楚王欣然同意,把春申君封到了新控制的东部领土,并在当地筑城设县。

这个时候楚国的根据地-汉水流域

已经被秦国攻占

转移至东部的楚国也要避开秦国的锋芒

只能讲北面的齐国作为自己的新扩张方向

(底图来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春申君领地的新都城名为“下菰城”,位置便在今天湖州吴兴区云巢窑头村。《资治通鉴》对这座新城的描述是“宫室极盛”,可见面向太湖的湖州当时是吴越一带极为繁荣而且政治地位很高的城市,对太湖拥有北岸所不具备的强大控制权。

现存外城垣长约2000米

城址总面积达44万平方米

此后的秦汉两代,都把太湖流域视为控制东南的关键。不过吴越之地对于远在长安洛阳的皇帝来说,始终是一个让人不怎么放心的异数,开发力度自然不够。只有在诸侯割据的时候,这一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才会有所上升。今天湖州市的中心城区吴兴区便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

西汉时的会稽郡非常广阔

不过核心区仍是在太湖沿岸

但太湖的开发也很有限

而广大的浙闽山区就更是人口稀少了

(底图来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三国后期,继承了江东大统的吴末帝孙皓设置“吴兴郡”,取吴国兴盛之意,希望能够通过这个地名延续国祚。但由于吴国当时已经陷于严重的内乱和外部压力下,这个名字和孙皓本人都没有能够把国运延续太久,20多年后就亡国了。

东吴开启了太湖地区大规模开发的历史阶段

北有苏州、南有吴兴(湖州)

但吴兴这个名字一直保留了下来,一直到南北朝时期都没有变动。而在这段历史里,吴兴所代表的湖州和吴中所代表的苏州,对太湖的控制权一直都是平分秋色,是为两根吴地的擎天柱。

靠湖而生

不过“吴兴”这种名字在大一统时代,听在皇帝的耳朵里总是不舒服的。所以一旦南北朝的乱世结束,吴地成为了大隋王朝下的一个次级地区,名字就肯定要改。

隋仁寿二年(602年),“湖州”第一次出现在了历史上,将吴兴置于其下,终于能让皇帝心里舒坦点。从湖州这个名称也能看出来,当时的湖州和太湖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不仅是紧邻湖边,也能够进入更庞大的水运体系。

太湖的存在其实

使得整个环太湖地区都能受益于大运河

丰富的水资源,和能够借大运河水道北上的优势,自然刺激了太湖沿岸和水有关的各类产业。从太湖渔获到桑蚕纺织,苏州和湖州始终是太湖南北两岸双璧,也让城市的知名度和全国地位不断上升。明清时代行销全球的湖丝,实则在唐代就已经出现,是当时湖州的支柱产业之一。

北方皇帝没见过这么水的地方...

而且在当时,湖州和苏州之间其实并没有严格的边界感,尤其是省一级的大单位区划。唐代整个太湖沿岸都属于江南道,而江南道的范围甚至远及今天的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各省;而宋代太湖属于两浙路,太湖也没有起到省界的作用;元代的江浙行省也是囊括了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一直都处在同一个行政单位之下。

当时的太湖沿岸还不像今天这样巨量的人口

对资源的争夺和开发也是农业社会的水平

(太湖苏州沿岸的一处渔港)

真正让两州产生疏离感,并给太湖赋予省界的色彩的朝代是明代。

元末大乱,朱元璋一枝独秀,逐渐清理了太湖北岸的张士诚、江西的陈友谅和浙江的方国珍,扫平南方群雄并在应天府(南京)称帝。而临近都城的太湖南北,成了他最放心不下的地区——曾经分属两大强敌、富庶重税、又有太湖水道勾连,对首都始终是个祸患。

曾经敌人的首都

朱太祖未必信得过

因此朱元璋在历史上第一次将苏南和浙北两个方言相近、文化相似、经济联系紧密的地区切割开,分别归入了江(江南行省、南直隶)浙(浙江行中书省)两省。

正如当年的吴王一样,坐镇南京的朱元璋,是希望太湖以北的势力更强,以压制自己难以控制的南岸出现的反叛势力。因此在一开始,太湖周边的苏州、松江、湖州、嘉兴各府,全都划归了南直隶(江苏)。

坐镇大南京

这南直隶真是相当辽阔

(从此太湖南北两岸被两分)

(底图来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可能是后来发现这样划分不尽合理,朱元璋又在洪武十四年(1381年),把湖州府、嘉兴府地复归浙江,把徐州附近的一些土地划进南直隶,这才奠定了今天太湖南北的基本格局。而太湖在当时,就已经是江苏和浙江两省的界湖了。

与湖绝缘

但如果进一步深究下去的话,会发现当时的太湖,还没有彻底成为苏州的囊中之物。明代的湖州,仍然能够保有湖岸边10公里左右的湖区。清朝的行政区划基本沿袭了明朝,太湖的归属权也没有变化,仍然是属于苏州和湖州二府共治。

还是给湖州留了一部分的

这一片湖区的水资源,给湖州带来了丰富的发展空间。若非如此,湖丝和湖丝商帮也不会成为晚清的一股重要的商贸势力。从太湖引入的水源,浇灌了湖州的桑林,为优质的蚕丝提供了来源保障。而在纺织过程中,也需要大量水资源。湖丝产出之后,更能籍太湖水道向上海运输,最终远销海外。

今天已经成为著名水乡旅游景点的湖州南浔,便是那一时期湖丝的集散中心。由南浔发货的湖丝,坐手摇船只需两天就能下海,成为欧洲列强最喜欢的珍奇货物。尽管清政府对当地人以丝与西方人做生意的行为表示反对,但仍没能拦住湖丝贸易。

水乡南浔,河道纵横

民国对湖州的行政区划也没有太多干预,让湖州保留了对太湖水域的部分控制权。但湖州人大概想不到,东侧两百多公里以外海上发生的一场争夺,会让湖州这座以湖为名的城市最终失去太湖。

民国中期,浙江沿海的渔业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是多年的移民和过度捕捞,已经让东海岛屿附近的鱼群规模缩小,品质下降;另一方面则是日本的捕鱼火轮不断进犯东海渔场,南京政府又无法强力阻止。浙江渔民只能把目光投向了北方的嵊泗列岛。

一路向北,向嵊泗列岛进发

但嵊泗当时仍然是江苏省崇明县下辖的地区。由于抗税,浙江渔民和渔业部门与江苏税务部门爆发了冲突,甚至一度导致渔民领袖被捕、渔船被扣押。

清朝便是如此,民国时期承袭了下来

虽然后来由于日本侵华战争打响,东海渔业荒废,问题被暂时搁置;而鱼群规模到新中国成立时也已经恢复了,但认识到渔业经济规律的我党还是认为江浙两省在嵊泗列岛的争端还会再上演。本着收税者负责开发服务的原则,通过协调,最终把由浙江渔民开发、浙江政府保护的嵊泗列岛划归了舟山。

1962年 浙江舟山渔港,大进军...

而与此同时,考虑到太湖分属江浙两省,不利于水资源统一开发,一旦出现污染也有可能招致互相推诿,为方便统一管理,在1960年将太湖全部划归了北岸的江苏。而湖州只保留了沿岸50米的水域管理权。

一座以湖为名、靠湖而生、因湖而兴的城市,就这样告别了它最深爱的大湖。而浙江也在获得了嵊泗列岛的同时,完全与太湖绝缘了。

南北交换了一下

隔着将近60年的时光看当时的这次行政变动,说它是一场地方利益交换也好,说是国家统筹规划也好,最终的结果是浙江东北部的舟山获得了更大的海洋自主权,而西北部的湖州则失去了和太湖之间的联系。太湖也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了江浙两省的界湖,只不过这个界和湖的南缘完全重合了。

发布于 2022-04-11 15:21

有py交易呗

给了浙江省。

发布于 2018-10-14 05:21

作为去过太湖周边的辽宁营口人,我从行政规划以外的角度回答一下。

无锡是沿湖开发得最好投入最大的,毕竟无锡旅游业只有这一棵独苗。从马山、灵山的几个风景区到最出名的鼋头渚,再往下到蠡湖、长广溪,最后到贡湖湾,基本上已经做到由面到线了。灵山是苏南少有的佛教圣地,鼋头渚是太湖少有的犄角旮旯,蠡湖是唯一的内湖,这些都具有稀缺性。从蠡湖开始一路往南的风景区都是免费的,而且地处市区交通极其便利,打扫维护得却异常干净整洁。

苏州也相似,湖岸线比较曲折,有西山这么一大岛,资源有稀缺性,而且毕竟占了太湖的绝大部分。不过苏州的旅游业不需要太湖,所以没有像无锡一样花全力去开发太湖旅游资源,在投入和宣传上相对不足。

湖州么,湖岸线多平啊,虽然很符合直男的审美,但直男是不会出去旅游的,因此,往前几年我都不知道太湖西岸有这么个城市。

总而言之,分为三点:自然资源稀缺性,开发宣传投入,离市区的距离。

发布于 2018-10-14 15:45

我在湖州的环太湖公路上发个朋友圈,结果微信自动定位到苏州市吴中区。

我跑到长兴的百叶龙大桥拍个照片,结果iPhone的定位显示还是在苏州市吴中区。

你说湖州是不是打酱油?

编辑于 2018-10-14 17:40

如果你和别人说你来自湖州,别人会下意识的以为你是福建人。

编辑于 2018-12-03 20:12

泻药

个人认为,一定是宣传出了问题。

进入经济大发展的时代,一定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出镜率更高,出镜率更高就意味着更广泛的知名度。改革开放先富起来的是广东,先传播起来的是香港文化,所以最初香港腔是时尚,而不是贡献了“全国×分之一GDP”的上海腔。

苏州、无锡比湖州经济发达得多,出镜率自然也高得多。这个时候,无论是打工的去了苏州、无锡,还是前去考察项目的投资者乃至记者,都会去太湖一游,口碑式的传播就越来越远。反而是湖州,大家就都不知道了。

而且一个地方知名度越高,大家的认识越细。比如说到北京,很多人知道有“朝阳群众”,但很多人并不知道长春市有个朝阳区也不知道辽宁省有个朝阳市。相比之下,知名度低的地方,很多人的认识就是模糊的,比如不知道贵阳和贵州哪个是省会,以及以为新疆人都是少数民族这样的。

陕西省大家都知道,陕西的名字怎么来的呢?“陕县以西”,然而知道陕县的人很少,尽管陕县现在也一直存在着。

发布于 2017-08-04 15:10

因为现在湖州只拥有太湖近岸50米水域了。

发布于 2018-06-17 11:30

我觉得是因为太湖西南岸太平滑了,所以景色相对单一,不是很有特色,所以湖州的太湖景点不是那么出名;而太湖东北岸的无锡、苏州都有很好的湖景,但是不但无锡市区比苏州市区更接近太湖景点,而且对比于苏州还有古城、园林等更著名的景点,无锡最著名的景点很多都和太湖有关,因此反之说到太湖也就会先想到无锡。

发布于 2018-10-14 20:27

大概是我们低调吧。

这种景色我们看不上,不值得大吹特吹

编辑于 2018-10-21 15:43

因为吴中区画线比九段线还牛皮,跟希腊画的线有的一拼。

编辑于 2018-12-08 18:36

城市和景点是相互促进的,民国的湖州府吴兴县经济十分发达,但建国后,水运不再占优势,公路,海运,铁路成了重要的交通方式,也因为省里的不重视,湖州没有铁路,没有高速,连像样的公路也没有,导致湖州在交通上吃了大亏,南太湖也因为交换了嵊泗列岛给了苏州,想象下站在南太湖附近收到江苏移动欢迎您。更悲剧的是,当湖州终于迎来第一条高速时,因为苏州和上海的龃龉,导致苏州段拖了很多年,这条高速成了断头路,上海段和湖州段都建成了,中间还没修好,后来高铁时代,湖州又比其他城市晚了很多年……经济衰落,意味着城市影响力下降……湖州与太湖做不到相互促进

发布于 2018-04-21 06:58

啊?

因为没你们有钱。

好了先来一波阴mao论,你们知道湖州帮不。

以下是我正常的一点想法。

首先自太平天国运动后湖州市损失了九成以上人口,近两年才恢复到太平天国前的水平。

如果单讲城市区位实际也很尴尬,处在沪宁杭城市的夹缝中,沪处在扩散状态所以苏锡常吃饱,但是辐射不到湖州(我跟你们说湖苏沪线刚批下来),杭刚脱离极化状态但带走了德清,主城区想吃长兴还被肚子上踹了一脚。

祝愿南太湖国际旅游度假区越办越好吧

搞得和迪拜一样,麻烦把太湖水弄干净点。

编辑于 2018-10-30 17:10

还有一点:

湖州这名字是民国改回来的,历史上还用湖州这个名字的时期是宋元,宋朝么,旁边的临安抢了风头……元朝不用提了……

PS:可怜的黑鱼精,被压在归安县,现在撤县了不提,还被分成吴兴和南浔两块,这下真要找不到了……虽然湖州出名的白鱼潭和泥鳅精……

哦哦,人口也是问题,清朝太平天国杀来一波,人口剩三成;

日军侵华,大半个城的镇子被杀干净了;

民国时期真的大户基本都去上海了,剩下有钱有名的在文革土改的时候也差不多没了;

湖州接近八成都是老人,我担心二十年后湖州本地人还剩几个……我初二的时候一年里感觉小区里所有到婚龄的小姐姐全嫁出去了……

当然我觉得最主要的问题是湖州没有太湖的主权……虽然一直说自己是“南太湖”

话说题主,苏州和无锡的百合怎么样?

发布于 2018-10-23 22:54

湖州挺好的呀 还有嘉兴 每年暑假都去玩 苏州人

发布于 2018-12-06 12:19
湖州南太湖打卡
127 播放
机缘巧合,想去游玩太湖,首先想到的是苏州吧,也巧,苏州团队票售馨,无奈之中选择了南太湖,想着,就是跟太湖耗上了 ,却也是一个大大的意外和满满的惊喜,酒店就在南太湖周边几百米的路,徒步几分钟便可到达,无论白天夜晚都非常的漂亮,方圆不到三里地,有影视城还有湖州古镇,那叫一个宏伟‼️值得去打卡,推荐了。
发布于 2023-06-15 12:56· 22 次播放

汉晋

湖州确实原本就占有至少一半的太湖。自吴兴郡设东迁县后,湖州的母体——吴兴郡就很明确一直有太湖的一半和现在吴江的一半。后来隋初东迁县废除,地界又还给了乌程县继承。

唐五代

到了唐五代时期,苏州成为钱镠和杨行密交战的前线,为了加强苏州的守备,吴越国国王钱镠将吴县的南部、嘉兴县的西北部(今盛泽)划出,新设吴江县。而此时的吴江县只有今苏州市吴江区的东北一半。横扇-平望-坛丘一线仍属于湖州。

两宋

后来公元978年吴越国纳土归宋。公元982年(太平兴国七年),为了纪念吴越国归顺大宋,乌程县东部又分设归安县。于是太湖的南部又属于湖州归安县管辖。不过同年湖州乌程县的东部(今吴江西部)划给了吴江县。湖州失去了原本的⅓的湖岸线。

大清

时间到了清初顺治朝,改明末的南直隶(原本为直隶)为江南省。其时江南省和浙江省在太湖的分界线在太湖里的洞庭山,据说是现在一条叫“郑泾港”的河。东山因为有太湖水利同知,已归苏州府吴江县太湖水利同知代管。那么这时候湖州其实仍然拥有近半的太湖水域。

清朝康熙年间,又分江南省为江苏布政使司和安徽布政使司。于是郑泾港变成了上百年江苏和浙江的界河。

太平天国后,江浙原本的地方机构遭到了破坏,原本的浙江水师营也不再设置在洞庭山。于是浙江省湖州府的北界退到了南太湖的厥山与三山之间(三山岛今属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

民国

民国时期,兵匪作乱,湖州厥山岛彻底荒废,居民四散。两省分界线再一次南退,变成了大雷山-小雷山一线,湖州失去了太湖中所有的岛屿。

新时代

建国后,在一次又一次谈判中,“上面”强令江苏、浙江两方接受现在的太湖划分方案(即大雷山-小雷山一线以南主权归江苏,治权归浙江和稀泥条款)。很可笑的是,江苏方面居然也好意思不同意。最终变成了现在湖州完全不占有太湖这样的情况。

至于为什么苏州湖州两方文史系统都不约而同,闭口不提这些史料?

一方面,已有史料,苏州方面肯定不想宣扬。二方面,湖州既然已经全失太湖,就算去宣传也没有实际价值。于是双方各怀心思促成了对史料的无视。

(顺便提一句,“嵊泗换太湖”是伪历史记忆。浙江的嵊泗实际上是从上海市拿过来的)

编辑于 2022-02-05 11:32

当时上海还属于江苏,江苏与浙江交界处临海所有的岛屿,都划分给了浙江,换来江苏管辖太湖所有水域面积的权利。

后来上海独立成了直辖市,临近的岛屿却属于浙江,想发展大港,修了条东海大桥,到洋山,只能和浙江租洋山港了。

湖州虽然也是滨湖的城市,但是只有沿岸70米水域的开发利用权。

发布于 2019-03-01 1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