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福州
省会城市
中国古代历史

福州是如何在历史上奠定自己的省会地位的?

首先,必须声明一下自己不是地图炮,是真心提问。以下是正题: 据我了解,福州不是福建的文化中心,甚至在闽南文化和客家文化的对比之下,福州代表的文化也不是…
关注者
236
被浏览
84,979

27 个回答

「 据我了解,福州不是福建的文化中心,甚至在闽南文化和客家文化的对比之下,福州代表的文化也不是福建的强势文化」 貌似题主主要质疑在这段,题主的言下之意就是“福州文化没闽南文化厉害甚至都比不上客家文化嘤嘤嘤,何德何能代表福建文化?”

我觉得题主首先就要补习下福建文化的组成………找不到非常精确的图,先上张闽语分布图大概能明白,由于楼主的问题我只写3个民系的基本情况

东北角的绿点是闽浙交界的苍南(浙江),南部深绿浅绿交界是闽粤交界;

深绿即闽南文化覆盖地区(厦漳泉绝大部份地区,龙岩、三明小部分地区)

蓝色即闽东文化(广义上的福州文化)覆盖地区(福宁绝大部分地区,三明、南平极小部分地区)

而福建西南角的缺口(即非闽语地区)就是客系的覆盖地(龙岩大部分地区,三明、漳州一部分地区)

然后是这三个民系大概的人口数量

1.闽南民系:1600w

2.闽东民系:1000w

3.客 系: 350w

这就能对福建民系的组成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了。

这里要说下,客家文化有很大范围的影响力,但客家文化核心区始终在广东梅州一带,福建省内无论影响还是人口都远远比不上闽东民系,这是毫无疑问的。

即使人口最多影响范围最广的闽南民系也只不过占到福建人口的40%左右,相比之下浙江、江西、两湖、四川这些南方省份动辄主体民系占到80%~90%甚至更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预设“福建文化”中心、福建强势文化这些东西,我只能很遗憾的告诉你,没有,福建没有文化中心、也没有一面独大的强势文化,你的这个质疑点本身就是不成立的。

1000wVS1600wVS1200w(其他民系),显然无论如何都不会有一方有压倒性的优势,之所以让你产生“闽南好厉害快要制霸全闽了,福州好渣啊连客家都不如”这种错觉,一方面是全球闽南族群数量远高于福州族裔(甚至比福建全部人口还要多)一方面就是长期以来闽南地区习惯性贬低福州的主流言论在你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我个人还是建议多自己查查资料,少听老人地图炮。

编辑于 2016-06-30 20:13

福州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不是从建国后开始的,几乎从福建地区刚开发不久就是了(早期在福州和建安建阳之间摇摆,也就是省名福建中的福州和建州)。而行政中心这种事物,个人理解是有自我强化的趋势的,没有太大变动的话就会越来越“适合”成为政治中心。

如下图,建省前福州就在省内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五代闽国即在福州建立首府



至于为什么最初是福州而不是泉州成为福建地区的政治中心,个人理解是因为福州比泉州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1.在战国以前,更发达的中原乃至吴越瓯越进入福建,或沿闽江或走沿海,福州都比泉州更接近文明中心区域,也就更早发展起来。


2.汉武灭闽越国后,福州与中央政权的沟通更便利。相较于只能沿着还不发达的浙闽沿海或者陆路沟通的泉州,福州在保留海路联系的同时,由光泽杉关、浦城仙霞关、崇安分水关这些古代福建主要出省要道入闽后不久,就都能顺着闽江到达终点福州,便于中原政权驻军作战、后勤保障、殖民开发。


3.福建地形的特点就是多山,很多很多山,地貌则是多植被。

省内的交通和沟通就特别不方便,也是福建方言语系众多的一个直接原因吧。

因此,古代和近代水运在福建省内交通的地位都是特别重要的,内地大部分县城都是建立在溪边河畔,即使到了前高铁时代,大部分铁路公路也是沿着这些古道的路径修建。由于福州地处福建第一大江闽江的终点,籍由水运可以辐射整个闽江流域,控制全省一半的人口。这是晋江和洛阳江下游的泉州远不可比拟的优势。

下图绿色的都是闽江流域,浅黄的晋江流域是泉州的。


这张交通图对闽江的作用表现的更明显



如下图,闽江流域的人口长期占了全省一半。



当然,由于福州的这些地缘优势对泉州而言并不具有压倒性优势,所以泉州为代表的闽南地区也发展出自己的文化和经济特色,与福州隐隐有分庭抗礼之势,但对古代中央政权来说,这些经济上的好处还不足以抵消福州在军事商业人口等方面控制全省大部分地区的显著优势。泉州作为首府,只有闽南地区独立建省才有可能,作为全福建的首府,有些明显的先天不足。

另外,泉州的发达是从唐宋时期开始的,元末亦思巴奚之乱后泉州衰落,海外贸易的中心也转移到了港口条件更好的九龙江下游月港,而到了清后期,闽南的中心又开始向厦门转移。闽南文化区自身在省内的分量稳定增长,但队内的MVP却不断变化,也让泉州成为变得几乎不可能。

如下图,泉州在元代有短暂的两三年作为福建省会。最后多番调整还是回到了福州。


简而言之,福州成为省会取决于其对全省的辐射力,然后才是经济和文化的自身实力,这使得福州的省会地位始终无可动摇。而福州在全省的辐射力低于其他省份省会,自身经济和文化实力上限并没有高出其他地区明显一截(福州的GDP现在还低于泉州,而名气上厦门也更像福建代表),又决定了福州的省会之名总是饱受质疑。

发布于 2016-06-21 17:18

要从古代找起,古代闽江流域水系发展,福州地区是大粮仓,古代交通靠水路,闽江给福州和闽江流域交通大发展,所以福建历史文化都发源闽江流域,全世界古代文明都是发源江河流域一样道理。福州离中原近古代政治权力基本产生北方,权力中心更是,福州为闽政治中心,对权力者统制福建更方便,福州不是传统沿海城市,也是福建靠近地理中心最近大城市,这些更有利于管理副射全省,福州四面环山像一座城墙守护着这座城市,城中两江直通大海,这样城市进可守退沿江逃离,这样城市对古代落后交通和地理位置何等难得,“闽浙总督”不是白来的。今天虽然平原给经济人口带来红利,但我们不能忘了,老祖宗给我们的才富。




社会在变老祖宗给我们留下规矩道理不变,我们要感谢他们,更应该了解福厦沿海走栏联动发展,不应该全省打造厦门,恼民伤财浪费资源,厦门要做好旅游城市定位,做一个旅游城市不是坏事,减轻人口所带来对环境压力。地理上莆田是福建地理人口中心,把莆田定位福建交通枢纽,把厦门枢纽转移莆田,做一个空港海港国际枢纽,莆田有联价的土地,地理位置也在福建人口重心,可以降低物流成本,还有便宜人工成本,相邻福州做铁路枢纽,连通长三角,北京和北方人口,辐射中部广扩腹地,相邻莆田有不可多得枢纽优越性,适当提高福泉政治地位,加大路网连接,远看可以福泉莆保团发展,东南海西经济一极打造。近看南泉州龙头,北福州龙头带动连片福建倔起!福州有优越地理位置,完全可以打造国中,抱团泉州强势倔起!换来福建新景象!固执会断送福建将来!

编辑于 2017-05-04 10:48

首先,我是一个泉州人,表达一下观点,在我看来,福州是更大的城市,拥有更好的机会和更大的平台。所以福州作为省会我觉得理所当然。

其次,前面的高票答案已经各方面都解释得很清楚题主的问题了

现在我想来谈谈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

1,题主既不是福州人也不是泉州人,问这个问题真的是只想了解历史吗?我觉得你这是在挑拨离间!挑拨离间!挑拨离间!

2,题主明确指出了福州和泉州两个地方,你说你没有引战?你觉得谁会信?

3,我在福州和泉州都呆过,从来没有听到过这个话题,就算是类似的都没有,所以提问请自重。

4,大家多少都会有“家乡归属感”,题主明显就是对这种归属感的绑架,希望两边的人都掐起来?还好大家都是比较明智的!

5,你作为这两个地区的一个外人,你并没有资格来讨论这个问题。

6,最后,如果题主觉得这样就算是被骂的很惨的话,你可以提个问题——上海也那么优秀,为什么北京却是首都呢? 一样可以满足你的历史好奇心,还能让你得到更多的“问候”!

提问是需要技巧的,不要直言不讳和口无遮拦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当你的家乡也遇到你这种问题的时候,你就能感受到别人的愤怒了!

编辑于 2016-07-02 20:15

谢邀。个人认为是历史原因。

“福建”概念最早出现于唐朝,一开始并非行政区,而是军事防区,即福建经略使辖区。“福”字取自于福州,“建”字取自于建州(今南平)。福州的行政级别是都督府(也是从州升格上来的,治所在今闽侯),建州是福州都督府下属的一个州,而泉州也是福州都督府下属的一个州。有点乱?别急,关系是这样的:最早,福州、建州和泉州大家都是州,互不统属,后来福州升格为都督府了,大家都得听他的;再后来,取“福建”两个字搞了一个军区出来,福州成为了这个军区的总部所在地。

五代十国时,福建为各国所瓜分,不再存在完整的福建概念。直到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吴越灭国,漳州和泉州才重新并入中原王朝的版图。后来,闽地各州从两浙中分离出来,单独成立福建路(路在宋朝相当于省在现代),泉州划归福建路。从这段历史可以看出,闽地是从更北的行政区中分离重组出来的,而泉州是后面加入的。主客关系大致如此。

那么,在宋元时期,作为世界级大港的泉州,有没有反客为主的机会呢?有的!元朝至正二十一年,成立泉州行省。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不久之后,泉州行省被裁撤,泉州重新划归福建,成立福建行省。从此之后呀,福建的结构就比较稳定了,治所在福州也一直都没有变过。

谈到文化的问题。如果我是古时候的中央统治者,一般也不会选择强势文化所在地作为省会。原因是强势文化所在地很容易有地方分离主义倾向,不容易和其他地市搞好团结嘛。

编辑于 2016-06-22 01:01

福州第一次成为地区中心是在闽越国时期,这个可以涉及到经济和军事两个原因。

首先谈经济

农业是文明发展的基础。古代的福州盆地曾经是一片内海,然而随着时间变化,闽江冲来的大量沙砾逐渐填平福州内海。海水也随之淡化成为湖泊。同时湖泊周围形成了平地,这种冲积平地是最适合农耕的土地之一,于是不少越人在此定居开垦。福州三山之一的于山,其名字就来源于一支越人部落。

再来说军事

战国时期,楚国灭越,一些越国王族南迁避难。这群惊弓之鸟首先考虑的肯定是自身安全。比起靠楚国更近的内陆,沿海地区自然更加安全些。再加上福州地区经过当地居民的开发,已经具备一定的农耕条件,他们选择福州定都自然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至于闽越国灭亡后,为何还以福州为地区中心?这个我想和古代经济发展有关的因素更多些。军事的因素已经不存在了。比起九龙江和晋江,福州地处福建第一大河闽江入海口,但又有一定距离,水土资源是比九龙江和晋江口更好些的。当然也和开发程度有关。

唐宋元时期泉州的发展胜过内陆甚至胜过福州是由于海上贸易的发展。其实如果泉州延续宋元的盛况一直发展下去,说不定真的能取代福州成为地区中心,但历史没有给泉州这个机会

不过这只是猜想,在没有考古资料证明的情况下都不算正式结论

编辑于 2017-02-12 09:18

说真的……在一个全国人民讲到福建省就只记得住厦门和莆田系的时代,我并不觉得福州作为省会城市比泉州漳州高到哪去……一起闷声发大财才是坠吼的

发布于 2016-06-24 12:48

我们先来看一看两座城市的过去。

泉州是闽南文化的源头,两晋时期便是鱼米之乡,唐代就开始有对外交流,宋元时期更是举世闻名的世界级港口、国际大都市,由于中东与波斯侨民众多,甚至一度成为元朝穆斯林最多的城市。用马可波罗的话来讲,泉州“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的确难以想象”。

同时期的福州同样辉煌,宋代福州一直是造船业的中心,商品经济发达、海外贸易繁荣,文化教育也硕果累累,一共诞生了21位状元两千多名进士,可以说在当时,两座城市都是东南沿海璀璨的珍珠,当然由于都是对外贸易的港口,彼此之间还是存在竞争关系的。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泉州外来人口众多,不过福州的常住人口一直要高于泉州。而正是因为外来人口众多、流动性大,泉州也因此遭遇了城市历史上第一件毁灭性的打击事件。

元朝末年,什叶派穆斯林武装亦思巴奚军控制着泉州城,值得一提的是泉州城一直是逊尼派穆斯林的聚集地,冲突在所难免。与此同时福建政局不稳,各地军阀蠢蠢欲动,最终导致了亦思巴奚兵乱的发生。

这场惨烈的亦思巴奚兵乱长达十年之久,对泉州与兴化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元军平定叛乱之后还对泉州展开了大屠杀,许多未参与叛乱的外籍人士甚至汉人都遭到屠戮,泉州清真寺几乎全部被毁,基督教传教士也纷纷逃离泉州。由于政府对外国人的无差别屠杀政策,大量商人逃离泉州,泉州港开始由盛转衰,泉州也由国际大都市变成了一个生灵涂炭之地。

到了明朝,东南沿海普遍遭遇倭寇骚扰,泉州因此实行海禁。郑和下西洋一度让泉州重现生机,可好景不长,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泉州赖以生存的市舶司(相当于当代的海关)迁往福州,泉州外贸从此一蹶不振。万历三十二年,泉州外海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泉州、莆田几乎被摧毁,这是泉州城市历史上第二件毁灭性的历史事件。大地震之后,曾经繁华的刺桐城沦为一片废墟,到了明末更是成为非法走私据点。清初台湾回归之后,泉州经济复苏,康熙帝担心外国势力威胁,下令南洋禁海。从此,泉州正式从国际大港,变成地区性的小港。

再来看福州。倭寇与海禁同样也对福州产生过影响,但却没有泉州这样大。明清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让福州得到了发展的机遇,到了清朝中叶,福州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海洋贸易中心,鸦片战争之后的五口通商,福州也是其中一个港口。与福州相反的是,鸦片战争之后,泉州手工业经济受到严重打击,农业也因为繁杂的税收受到影响,从此,泉州开始从一个外国人走进来的城市,变成了泉州人走出去的城市。目前海外泉籍华人达到600余万,与当时的大环境不无关系。

综上所述,泉州没能持续繁荣主要还是一系列的天灾人祸造成的,也正是因为相对于泉州更稳定的环境,福州得以在明清逐渐成为福建最大城市,并一直保持着自唐朝以来福建政治中心的地位。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改革开放后泉州经济重新抬头,现在也已经是不折不扣的经济大市了,只不过由于厦门的崛起,到底谁才是闽南地区的中心,我想,还有待将来的观察与讨论。

===============补充==============

关于福州政治中心的地位,需要做一些补充。正如其他诸位答主所言,福州一直以来就扮演区域政治中心这样的角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2年,闽越国国王无诸在福州冶山一带建都。值得一提的是,秦朝时期的闽中郡,治所设置在现在的南平建瓯。

自三国东吴起,福州就一直扮演造船业中心的角色。隋唐时期,福建的政治经济重心开始自闽北南移,正是这一南移的趋势让福州的文化与经济得到了发展。公元909年,王审知以福州为都城,建立闽国,从这时开始,福州作为福建地区政治中心的地位基本未曾改变过。值得一提的是,南宋、南明濒亡之时,都曾在福州建立过中央政府。近代福州还发生过轰动亚洲的闽变,十九路军在福州成立了“中华共和国”政府。

编辑于 2016-06-21 19:06

首先,不知道您的福州不是福建文化中心的结论怎么来的?就简单说几个事:1:昙石山文化遗址,是中国东南地区最典型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昙石山文化距今4000~5500年,昙石山文化是福建古文化的摇篮和先秦闽族的发源地,它的出现,惊现了不为人知的先秦闽族文化,将福建文明史由原来的3000年向远古大大推进了一步。2:闽菜:中国八大菜系,闽菜发源于福州,形成于清朝,以福州闽菜为代表,狭义闽菜指以福州菜为主体,代表着闽菜的文化与时尚。闽菜最早起源于福建福州闽县,后又融合闽东、闽南、闽西、闽北、莆仙地方风味菜为主形成的菜系。闽菜之王佛跳墙。3:人文。先说近现代:林则徐,沈葆桢,林觉民(林微因的叔叔,《与妻书》),思想家严复,侯德榜(侯氏制碱法,高中就学过),冰心,林微因,翻译鼻祖林纾,国家主席林森,高士其,邓拓,陈景润,吴孟超(说的都是算耳熟能详的)福建基本历史名人都在福州。福州同时也走出许多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籍贯地市分布

1 江苏省苏州市67人

2 浙江省宁波市56人

3 福建省福州市51人

4 上海市 45人

5 江苏省常州市41人

6 江苏省无锡市40人

7 浙江省绍兴市36人(含因故除名1人)

8 浙江省杭州市31人(含因故除名1人)

9 浙江省嘉兴市23人

10江苏省南京市22人 再说古代:历代 进士总数 状元人数 福州府 4100 26 苏州府 3902 54

杭州府 3103 15 吉安府 2936 24

常州府 2920 15 绍兴府 2898 19

抚州府 2450 5 泉州府 2316 11
兴化府 2215 10 徽州府 2081 24

宁波府 1893 7 嘉兴府 1581 9 (从唐至清,文状元)

相反,尤其在人文方面,福建其他地区一直处于弱势。(单单三坊七巷那边非常多名人故居,还有螺洲帝师故乡,比如 著名帝师陈宝琛是溥仪的老师)4:福州的船政文化:福州的造船历史可以追溯到24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当时吴王夫差就在福州闽江口设有造船厂。到了宋代,福州的“福船”已著称于世。据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28载:南宋高宗绍兴十年,命张浚在福州“大治海舟至千艘”,可见当时福州的造船水平和生产能力之高。北宋时,福州河口就有官办船厂。明朝初期的洪武年间,为有效防御倭寇,朝廷在福州设立左、中、右三个卫,各卫建立一个造船厂,左卫在庙前,中卫在象桥,右卫在河口。1387年,朝廷命江夏侯周德兴在福建沿海设置巡检司以及水寨等,其所需的防卫及交通船只,便在福州河口地方设立一个官营造船厂(造船区域分布在南台、河口、洪塘等地,统称南台船厂)。河口在福州城外东南二里许,即在今福州市台江区国货路西到南公园一带。它通新港,接闽江,乘船可达省内外以至海外各国。《闽都记》等记载:“新港在河口尾……径趋大江,便夷船往来”。“凡百货舟载此入焉”,河口便成为南台造船的最佳基地之一。它虽然没有明代的南京龙江船厂、苏北清江船厂、山东临清的卫河船厂等三大船厂著名,但也因为建造了大批远洋货船、战船和册封舟等而载入历史史册。(吴国时期是三大造船基地之一,明朝时候郑和下西洋又从福州出发,造船基地。到了清朝,洋务运动,创立马尾船政,马尾造船厂。) 5:福州建城2200+,省内其他地方都晚了好几百年,泉州建城1700+。福州是福建最早开发的。从闽越地区有人类存在开始,福州就是闽越的老大。从统一封建王朝开始,秦:闽中郡,范围是

闽越

地,闽中郡的范围大大超过福建省的范围,闽中郡包括今天的

福建

全部、浙江旧温州、台州、

处州

三府属等地,就是现在的福建省、浙江省东部

宁海县

及以南一带,包括温州地区、台州地区、

丽水

地区、

衢州

部分地区。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大区中心

闽浙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闽浙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总督疆臣之一,总管闽浙的军政、民务。期间福州也做过几次首都,秦末闽越国首都,五代十国闽国(福州从这次开始得到大发展,到封建王朝结束,十大城市之内)还有短命王朝,南宋,南明。(皇帝逃亡南下,到了福建也是去福州登基)近代又是经历了洋务运动,五口同商。福州很多学校,医院也是那时候留下。福建协和大学那时候很厉害,后来因为基督教原因,解体了,现在就剩福建协和医院。总之,在历史的长河中,福州比泉州丰富多了。泉州就是元朝色目人来了时候比较风光。近代还被厦门取代。 (因为台湾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福建都是大力宣传闽南,加上台湾的闽南的歌曲,使得不少人压根不知道福州,不了解福州文化。对福建也是了解匮乏)

说了这么多,还得说句,不是因为文化中心才当省会。这本末倒置。当省会,首先考虑的是地理条件。建国以来,中国也换了几个省会,典型的就是河南省会,洛阳,开封这两个古都不是。关于福州地理优势,(唐宋八大家,曾巩:福州治侯官,于闽为土中,所谓闽中也。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长江在其南,大海在其东,其城之内外皆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有个答主也说了,就是闽江。也补充下,不单单航运,沿海缺少淡水资源,闽江的水还能养活很多了。  中国河流流量排名


  1、长江

  - 平均流量 30166 m?/s(1,065,302 ft?/s)

  - 最大流量 110000 m?/s(3,884,613 ft?/s)

  - 最小流量 2000 m?/s(70,629 ft?/s)

  多年平均径流量 近10000亿立方米

  2、珠江

  多年平均流量 11070 m?/s

  多年平均径流量 3412亿立方米

  3、黑龙江

  - 平均流量 11400 m?/s(402,587 ft?/s)

  - 最大流量 30700 m?/s(1,084,160 ft?/s)

  - 最小流量 514 m?/s(18,152 ft?/s)

  多年平均径流量 约3408亿立方米(数据来源;有些地方的数据超珠江,但考虑到黑龙江为中俄界河,列为第三适当)

  4、雅鲁藏布江

  多年平均流量 4425 m?/s

  出境处多年平均径流量 1400亿立方米(此数据版本较多)

  5、澜沧江

  多年平均流量 2350 m?/s

  出境处多年平均径流量 765亿立方米

  6、怒江

  多年平均流量 4876 m?/s(172,194 ft?/s)

  出境处多年平均径流量 约700亿立方米

  7、黄河

  多年平均流量 1774.5 m?/s(62,666 ft?/s)

  多年平均径流量 600~650亿立方米左右(此数据版本较多)

  8、闽江

  多年平均流量 1980 m?/s

  多年平均径流量 621亿立方米(数据来源)

  9、淮河

  多年平均流量 1110 m?/s

  多年平均径流量 611~621亿立方米

  10、钱塘江

  多年平均流量 1400 m?/s

  多年平均径流量 442.5亿立方米(另有364亿立方米、404亿立方米多个版本)

  11、鸭绿江(吉林-辽宁) 327.4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下同)

  12、韩江(广东) 297.1亿立方米

  13、海河(华北) 228亿立方米

  14、瓯江(浙江) 194亿立方米

  15、元江(云南-广西-出境) 183亿立方米

  16、李仙江(云南-出境) 170.7亿立方米

  17、伊犁河(新疆) 170亿立方米

  18、辽河(河北-内蒙-吉林-辽宁) 148亿立方米

  19、九龙江(福建) 140.6亿立方米

  20、额尔齐斯河(新疆-哈萨克斯坦) 100亿立方米。 福州平原面积也远大于泉州。漳州平原面积566平方千米,为福建省最大平原。福州平原面积498平方公里,福建第二。兴化平原,总面积464平方公里,居第三。泉州平原面积345平方公里,福建第四。福州优质海港资源。当年孙中山《建国方略》都描述罗源湾。就不细说。 只能说句,能建国者都不是傻子,他们对省会选址都是深思熟虑的。福州因为现代发展还是有些滞后,饱受质疑。其实也和台湾关系有关。顺便普及个常识:福州是省会,但是政治地位还不如厦门,福州是地级市,厦门是副省级城市,同时厦门属于计划单列市,拥有省级经济权限。福州也是全国唯一一个省会级别低于省内市的省会城市。东部沿海唯一一个非副省级的城市。所以政策力度远不行。

编辑于 2016-06-25 21:58

这两个城市背后的地缘文化属性不是完全一致的。

福州是典型的古典时代大陆农耕文明下的中心城市,尽管通江达海,但也有适合耕种的内河平原。

历史上,因为地理位置和闽江水系的关系,与北部的吴越乃至整个中原联系很深,五代十国时期就是吴越国的地盘。在古代中华帝国“北京—江南”的双极核心格局下,福建的重心是在北部的,对江南和北方有着很深的向心力,扮演的是中原文化的附庸和外围角色。

所以福州的文化是向内的,多去江南京城,多出官宦、文人,才有了“三坊七巷”的世家大族,这些大族出的都是士人,比如林则徐。这也是为什么福州女孩林徽因的出生地是在杭州,完全是因为林家祖上在杭州做官的缘故。


泉州,则更多的是典型的海洋商贸文明下的中心城市,泉州港及其背后的闽南三角洲,构成了瓯闽粤东南沿海狭长平原上港口带的重要一极。和泉州互动最深的,是遥远的海外,它扮演的是帝国主流农耕文化之外,作为附属的海洋文化的重镇之一。

既然不是主流,泉州也就没有成过福建的中心。只有当帝国失去北方中原的领土,不得不向外求助于海洋远方的时候,泉州及整个东南沿海的地位才会凸显。这也是为什么泉州在帝国偏安的南宋时期,能成为可以与首都杭州比肩的大城市的原因之一。

泉州文化是向外的。福州人上京城,泉州人下南洋,因此,多出的也不是什么官家文人,而是侨商。南洋的漫长发展史上,少不得泉州商人艰苦创业的篇章,比如近代最有名的陈嘉庚。当年孙中山搞革命,倚重的海外力量中,就包括这些南洋的华裔资产阶级。

福州,是福建去往北方京城的门户,而泉州,则是福建朝向东南海外的门户。

当然,福州不是没有去往海外冒险的商人,泉州在古代的进士数量,在福建省也是仅次于福州的。不过总体来看,两地还是有比较明显的侧重。

泉州(因为行政区划的变迁,今天其实是原属于泉州的厦门)渐渐挑战福州,其实代表了大时代的转向,当历史迈入近代,封闭保守的农耕大陆摇摇欲坠,而海洋则成为世界政经发展的主旋律。这样的变局下,沿江沿海的新兴港口城市,逐渐取代了内河沿岸的传统中心城市,而成为时代的新贵。近代上海超越了苏州,改革开放后宁波超越了绍兴,今天南通也隐隐挑战着扬泰,不正是这种大势此消彼长的体现。

编辑于 2017-12-20 18:26

闽江,闽江总长2959公里,干流长577公里,流域面积6.09万平方公里,流域位于中国东南部,约占福建省总面积的一半

福州平原是福建四大平原之一,主要由河流冲积和海水淤积而成,局部还有风沙堆积而成。主要分布在闽江、鳌江、龙江下游和滨海地区。福州平原面积489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二大平原。

福州沿江靠海,看地图,傻子都会选福州。

发布于 2020-07-05 02:24

@刘大壮 泉州在历史上不行就是因为实力能力不行。不是历史不给泉州机会让泉州壮大。说历史没给泉州机会就搞笑了,泉州在南宋末年到元朝中期成为福建港口第一就是因为北方战乱的客观原因把港口转移到更南的泉州给泉州机会,但是泉州自己在还在元朝扶持的元朝中期就自己不行完全衰落了。那时候没有元末战乱天下都是和平的也没有明清闭关锁国,是自己真的能力不行竞争不过其他港口。南宋末年蒲寿庚为了讨好元朝,杀了宋朝皇室与元朝里应外合把泉州投降给元朝,这让泉州没受战乱在福建实力基本得到保存。元朝为了奖励蒲寿庚也让他更好地经营泉州,还把蒲寿庚家住的泉州当做了省会,但是两年多后泉州就因为实力能力实在不行,被迫把省会迁回福州。机会给过了,是自己做不行。

编辑于 2023-01-12 09:59

福建=福州+建州(今建瓯),其实福州建州大致都是同个情况形成的,秦时中原统一了七闽地,中原汉族人少量融合于福建地区土著(武夷山的闽越族)以及南下逃亡的勾践的越国后代,而漳泉地区亦是如此,但那时候中原入闽还是少数,土著扔占优势数量。

不同的是秦统一了六国,在福建并没有设很行政的部门,更像一个部落的属地,并没有中央专门的管理。

但,查阅福建历史的人都知道,福建北部地区比南部要“热闹”许多,一是闽北与闽东北地区离中原更近,在交通不发达且山路崎岖的时代,秦平定闽地旧族时,北部明显比南部投入人员多,而入闽(虽然是少数)也是北比南多。

秦对闽的“不太管制”,不同于广东,在广州设了专管机构,还把战火烧到了潮汕地区,进而牵连到漳州旧市区云霄地区至现漳州市区处。

其实秦时期,闽南早期的部落分为漳州一部,泉州一部。漳州一部在秦未打到南海前,比泉州一部繁华完整,秦平定潮州时把漳州也踩了,漳州有一阵子大量移入泉州,而泉州在战国末期至衣冠南渡时期,有了200-300年无战乱期。这,是闽南文化雏形的基础,也是现在福建地区闽南文化强势的一个文化基础,这个阶段,泉州人口激增,安定和谐。

而北部,闽越族帮助刘邦推翻了秦王朝,被封为闽越王,行政定于建州(建瓯)至武夷山地区。而后闽越王全族被汉武帝诛杀(今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兴田镇闽越王城遗址),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衣冠南渡,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开始大规模进入福建地区,成为福建地区的主流,也再一次跟福建各地融合。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了南北朝时期。

古语云“铜延平,铁邵武”,“浆糊建瓯城”,之后的千年时间里,每当朝代更替,战火就会烧遍闽江流域。特别是福建省水路交通枢纽的延平(南平市延平区),现在连方言都几乎消失。很大原因就是政权更替战火燃烧,每朝百姓极易更换,直到明朝驻守了一支三万人的北方部队奠定了现在的基础,但那也跟一千年前西晋时来的中原地区人士有本质区别。

古代打战,邵武守不住,闽江上游三大溪都要完,延平守不住,福州就是浆糊城,闽南更是难保。所以,战火导致北部地区很多地方文化继承困难,或者是说与中原地区同化混乱,福州毕竟靠海战火烧的还好,历史上延平丢了以后,福州基本没有傻逼会死守的。这也就造成了现在福建内部方言混乱度,闽北(建瓯)>闽赣(邵武)>闽客(汀州)>闽东(福州)>闽南(泉州)and莆仙,还分裂了延平至永安一带至今快要灭绝的闽中话(永安)

多数福建人把方言差异归因于地形,这当然也没错,但是个人觉得地形的因素在随着社会生产力逐渐进步的前提下会逐渐缩小影响力。泉州漳州也有广袤的山区地区,但同为闽南话的差异不算巨大。但翻过戴云山或玳瑁山来到闽客或者闽东方言区域就会差异巨大,这不得不从古代战争移民融合角度出发来解释。

说了这么多感觉有点离题了,但我觉得从文化发展持续性与完整性的角度上确实可以解释为什么泉州代表的闽南文化在福建占强势,但省会确是福州的问题。福州从古作为省会,确有因为离中原更近,且是前朝政府驻地的因素(毕竟朝代也爱跟风)

至于说如何奠定的,福建有四个进士县,莆田,福州,建州,晋江。数量上福州能排第二,且在朝为官的福州人很多,所以在古代福建地区福州的影响力放在全国而言,比晋江地区(泉州)要高。纵观宋以后福州地区出的行政人才确实比泉州要多,泉州下南洋带走了一部分人经商,在省内的人口红利其实是不如福州的。

编辑于 2016-08-16 07:56

嗯 以前是,以前厦门是福建的省会,以前福建省叫厦建省。

大家介绍自己都说:你好,我是厦建人(比如厦建南平人,厦建泉州人,厦建漳州人,厦建福州人,厦建龙岩人,厦建厦门人之类)。

但是仔细一想总感觉怪怪的,而且厦门离广东太近,广东人经常偷偷潜伏到厦建省省会厦门吃人。

后来大家觉得福州名字不错,离广东又远,就推举福州做省会。然后才变成今天的福建省。 你们外省人不知道这个故事很正常啦。

编辑于 2017-07-28 11:28

福州不仅仅是福建省会,清朝时还是福建浙江两省的政治中心,说明统治者非常认同福州的政治地位。

发布于 2023-01-10 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