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史
翻译错误

翻译史上有哪些经典的误译?

关注者
229
被浏览
330,691

49 个回答

潘多拉之罐→潘多拉之盒

在原始的潘多拉故事里,宙斯交给潘多拉的东西在希腊语里叫做pithos,是希腊人用来盛酒或者橄榄油的陶罐:

这其实是个有哲学意味的故事:潘多拉本身就是泥土,她打开的罐子也是泥土做的。

到了16世纪,拉丁语大师伊拉斯谟写了一本名叫《谚语集》(Agadia)的书。这本书的基本体例是先介绍一句希腊语或拉丁语谚语,然后写一个体现这句谚语思想的小故事。伊拉斯谟在书里引用潘多拉故事的时候,把pithos翻译成了pyxis。拉丁语里的pyxis指的是这样的东西:

伊拉斯谟大师的书太过经典,没读过《谚语集》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懂拉丁语,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文化人。于是潘多拉打开的那个东西就从罐变成了盒。到了今天大家觉得潘多拉的形象是这样:

其实在希腊神话里的原始设定更接近这样:

编辑于 2018-05-06 08:59

我看到这个问题时的状态:

别的我就不说,我只说一个IP下的经典误译:

《名侦探柯南》这个IP下有哪些经典到以讹传讹的误译?

以下这些标题都是误译,正确翻译请看我的详述~

I.坂田佑介究竟是大阪唯一配枪的警察,还是日本唯一配枪的警察?

这一误译主要归“功”于动画台译(精彩的是之后,上海新创华照搬了台译→中国大陆所有的海外版都是这个翻译→优酷土豆、腾讯视频、爱奇艺、哔哩哔哩动画都是这个翻译)。

然而事实上,日文原版漫画上是这么写的:

「あんた日本で唯一拳銃持つ事許されとる警察官やぞ…」

翻译:

你可是日本唯一允许(合法)持枪的警察啊……

(服部平次的言下之意是,坂田佑介是刑事,刑事是允许持枪工作的JC,而比刑事更低阶级的JC是不允许持枪工作的,比如岗亭JC)


相关漫画:第19卷File.8/总File.188

相关剧集:原版118/海外版125《浪花连续杀人事件》

II.服部平次的黑皮肤来源于爸爸(服部平藏)?

这个我其实以前在回答里写过。参见:

简言之,服部平次的黑皮肤不是遗传自爸爸(服部平藏),而是遗传自爷爷。

这个误译很广泛——先是漫画翻译普遍出错(先是青文版出错,然后向青文版借鉴的长春版也出错了,于是网上贴着长春版的腾讯漫画、哔哩哔哩漫画都出错了),再是动画翻译也出错(先是台译出错,再是直接照搬的新华创出错)。

经典误译

鉴于我朝名柯粉丝大部分是动画党,像我这样的原作党反而偏少。所以这一误译经典归经典,但是以讹传讹的程度还不够大。

(我还记得00年代这一点一度成为很有影响力的争议,不过终究程度不够大)


相关漫画:第28卷File.5/总File.278

相关剧集:原版221/海外版240《满口谎言的委托人 后篇》

相关电影:M7《迷宫的十字路》

III.阿真这个钢铁直男竟然送过园子衣服?

这次先看一下日文原版漫画,73是怎么写阿真对园子的穿着吐槽的:

阿真的原话是这样的:

「その動物柄の服はどうかと思いますが…」

翻译过来:

「那件动物花纹的衣服,感觉有点不太……」

注意语气:婉转的否定。

先看看长春版是怎么翻译的(前期大量借鉴台湾青文版):

完全不是一个意思——像京极真这样的传统日式男性,夸赞铃木园子的穿着?下辈子吧。


再看看动画台译(具体怎么转换到上海新创华的,前文有写,不重复了):

意思是……园子这件衣服是阿真买给她的?


相关漫画:第33卷File.6/总File.334

相关剧集:原版268/海外版290《情人节的真相 解决篇》

IV.贝尔摩德到底是味美思酒还是苦艾酒?

这一点最早是青文版漫画的锅。

正确的翻译,从它的源头,对应英语单词Vermouth就可以看出,指向的是味美思酒

而经典误译「苦艾酒」对应的英语单词是Absinthe。

(英语单词Vermouth来自德语单词Wermut而来,英语单词Absinthe来自法语单词Absinthe而来——两者之间声调有变化,法语单词有标注声调符号)

(另一种关于73设定黑方成员的说法是:男性成员都是蒸馏酒/烈酒,女性成员都是甜酒/葡萄酒——对应来反证:味美思酒属于葡萄酒,而苦艾酒属于蒸馏酒/烈酒。

我是酒店管理出身的,以上这些对我来说都是常识,再深的知识我就不说了,说了也没用……

不过至少此处很明显就可以看出,翻译哪个对哪个错)

关于味美思酒的科普文参见:

这个误译造成的受众有多庞大?

简单来说,至今都广为流传……

至今都能在知乎上的「苦艾酒」这个话题下看到关于名柯的回答或文章:

神奇的某百科——正确的味美思酒不会定向到贝尔摩德,错误的苦艾酒却会定向到贝尔摩德

之所以会这么广为流传,台译动画后来跟随青文版漫画写作「苦艾酒」→上海新创华照搬了台译→中国大陆所有的海外版都是这个翻译→优酷土豆、腾讯视频、爱奇艺、哔哩哔哩动画都是这个翻译

以上这段过程“功不可没”。


以后如果73设定黑方冒出来一个男性成员叫苦艾酒……呵呵,对于那些习惯称贝尔摩德为苦艾酒的人来说,是有多尴尬。

当然,贝尔摩德还经常被翻译成「贝尔茉」「比蒙特」「培摩特」「蓓摩特」等等等等,这些都不是误译,只不过是另外几种译法而已(比如「比蒙特」来自港译,其它几种来自台译)。

好了,具体可参见银色子弹字幕组出的这张图:

相关漫画、相关剧集、相关电影:太多了,只要是贝姐登场的剧集、剧场版基本上都OK,参照贝姐的百度百科来就都找得到。

第24卷File.11/总File.242——长春版第一次出现「苦艾酒」这一经典误译
第44卷File.11/总File.457——长春版第一次出现正确翻译「贝尔摩得」
第48卷File.10/总File.500——「苦艾酒」的错误翻译又开始出现,直到第54卷为止

漫画仅限于青文版(全部),以及部分长春版(第24卷初登场~第42卷,第48卷~第54卷)。

值得一提的是,坚持误译「苦艾酒」至今不变的青文版也就罢了;台译动画先采用至少听起来比较像的音译如「贝尔茉」、「培摩特」等等,再对标青文版采用经典误译「苦艾酒」……我就不造台译动画在想些什么了。

PS 评论区已经有同好指出,台译现在已经从「苦艾酒」改成「贝尔摩得」了。

V.阪神老虎的啦啦队队歌看来在台湾不够有名啊

这一经典误译还是归“功”于动画台译(具体怎么转换到上海新创华的,前文有写,不重复了)。

详情请看远山和叶是怎么吐槽推理狂服部平次的:

看这个翻译,你看得懂和叶在说些什么嘛?

你当然看不懂,你不可能看得懂。因为和叶说的原话压根不是这样的。

在原作漫画中,73了安排和叶说到大阪阪神队的啦啦队队歌叫什么(我也不知道为啥,长春版改成了「啦啦队队歌」):

而事实上,73安排和叶说出了阪神老虎的啦啦队队歌的具体名称,参见:

「頑張って『六甲おろし』の練習でもしとくわ!」

翻译过来是:

「看来我还是加油练习《六甲山的寒风》吧!」

然而这也不是你动画台译不知道歌名叫什么,于是翻出一个不知所以然的合理理由啊。

不知道就做功课呗——话说这不是翻译的基本功嘛?

有请众名人演绎《六甲山的寒风》(远不止视频标题上写到的三位):

在这篇沪江日语上的文章更显示,《六甲山的寒风》有名到你就算不是棒球迷也会唱的地步:

何况对日本文化有很深研究的台湾棒球运动不是发展得如火如荼嘛?

怎么也不该翻译出「败部」这种词吧?

「败部」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意思是失败的军队。后多用于不成功、失败的一部分人。

「说不定你有机会加入败部呢」——敢情是和叶以为平次有机会加盟阪神老虎呢,还是和叶以为平次有机会加盟阪神老虎的对手球队呢?

VI.简化与否的风波(仅举例经典)

这一数量是非常庞大的,但我无法做到穷举,我只能列举那些已经形成影响的例子。

以下这些就很经典:

1.「辻村公江」简化成「池村公江」——×

「辻」作为日本姓氏的其中之一是很常见的。

比如《逮捕令》的双主角之一就写作「辻本夏实」,日本二战时期有一名参谋叫做「辻政信」,日本现当代一位有名的推理小说家叫做「绫辻行人」。

这一点造成漫画误译的原因,我猜测应该是早期台译打不出「辻」这个字来,而长春版的前期翻译(大约在70卷之前)大量借鉴了早期台译。

但我认为长春版这种做法……说白了就是在偷懒。

同理可见于大畑裕之:

因为「畑」打不出来,而打成了「烟」。

(更有甚者,我还有见过打成「钿」的,莫非是因为「何美钿」的熟知度相对来说比较高啊?)

2.「本堂瑛祐」简化成「本堂瑛佑」——√

「祐」以前被视作「佑」的繁体字(古汉语中则长期用作通假字)。

于是早期很多简体中文页面也将「祐」自动改为「佑」(比如百度以前一直这么做),但近几年出版的权威工具书开始将「祐」作为单字收录。

这一点长春版翻译做得好

3.「越水七槻」简化成「越水七规」——×

「槻」和「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不应简化。

「槻」指的是一种做弓用的木材,「规」指画圆的工具(比如现代汉语中的「圆规」,歇后语也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长春版翻译是错的

4.有可能造成经典错误(既有错读也有错写)的情况举例

①松本清长(cháng,不是zhǎng)

②大畑(tián)裕之(帝丹小学1年A班班主任)

③羽贺响辅(fu[第三声],不是pu[第三声])

④冲矢昴

(「昴」不要写作「昂」,另外「昴」读mǎo。

顺便纠正台译动画的经典错误——《中华小当家》的男主角写作「刘昴星」,不要写作「刘昂星」,就和名柯里的「冲矢昴」是同一个字。

这个错误有多经典?

在台译动画的影响下,我朝翻拍的真人版《中华小当家》,女主一个劲地叫男主「阿昂」、「阿昂」……真是不堪回首的回忆)

曹议文饰演女主
萧正楠饰演男主

④降(jiàng,不是xiáng)谷零

⑤风见(「见」不要写作「间」)裕也


有赖于名柯广泛的受众,所以人名的错读、错写,我认为将来还有可能会继续发生。


最经典的误译就是以上几条,其实可以看出,经典误译的源头基本上都与台译有关。

比如名柯的青文版漫画,在校对日文原版之后,可以看出台译简直在滋长各类同人CP党~这里贴一下米花学园吧现任吧主的帖子:

而名柯的长春版漫画(腾讯漫画、哔哩哔哩漫画)大量借鉴了青文版漫画(大约在第70卷之前),于是可以发现前后翻译可以说大相径庭。

事实上不止名柯如此,很多其它经典漫改作品(比如安达充的《棒球英豪》《H2》,高桥留美子的《福星小子》《相聚一刻》《乱马1/2》《犬夜叉》,青山刚昌的《魔术快斗》《剑勇传说》)只要能翻到日文原版,其对应的台译都与原意有很大的偏差。

希望大家在网上贴漫画截图的时候,好好甄别,别因此而误导更多人。


附:这篇回答部分灵感来源于柯吧两年前疑似TG的帖子,回答中的日文原文漫画就来源于本帖:

在此表示鞠躬感谢~侵删!

衷心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认识到名柯的误译问题。


以上

编辑于 2021-07-11 13:52

我觉得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把列宁的Партийная организация и партийн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中的литература翻译成“文学”,这个误译影响了整个中国文艺的指导思想。

其实литература在这里应该译为“出版物”,后来出的《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也改了过来:

出处:《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12卷,第92—97页。可在此处阅读全文:

marxists.org/chinese/le

这个“误译”的最早出处,似乎来自博古,他在1942年5月14日的《解放日报》上发表了自己的译文,题为《党的组织与党的文学》。不过,考虑到博古的俄语水平,以及译文发表的时间,我觉得这不太可能是“误译”。

关于这个词的译法,根叔专门用较长的篇幅做了讨论:

marxists.org/chinese/wa

发布于 2020-06-18 11:09

游戏界当然就是老头滚动条、踢牙老奶奶、哥特式金属私生子这一家亲了…………

网络上找的图,很早以前我有无水印版,不知道收藏到哪了

其它的有所了解的是——常凯申将军,门修斯这些著名人士了。


详解:

老头滚动条:

The Elder Scrolls系列。即上古卷轴系列。最早应该是3代《晨风》引入我国时被不良盗版商人汉化导致的,被翻译为老头滚动条。自此,老头滚动条(简称老滚)就成为了该系列作品的代称~

踢牙老奶奶:

I ran forward into the crowd, yelling for them to stop, but... I... I tripped and fell in the mud. I looked up and saw the face of a kindly grandmother. I reached for her hand and... she kicked me right in the teeth.

原文如上。语出《无冬之夜》。实际上“kicked me right in the teeth”应当理解为冷漠地对待,但是这位老奶奶的带来的反差萌太过令人印象深刻,所以我们就有了一位角色不幸地被一位慈祥的老奶奶踢中了牙齿。

经他人指出:这段话原文中,后面有人问你真的被一个老女人打了?所以按照这个这个说法,踢牙老奶奶应该不算翻译错误……

感谢 @哦哦Ding 补充:

哥特式金属私生子:

《刺客信条:启示录》中主角(艾吉奥还是阿泰尔来着?)所说的“Requiescat in pace, bastardo”,亦即“安息吧,杂种”。由笑掉大牙(LMAO)翻译组提供的翻译是“哥特式金属私生子”。


补充一个 @临安 同学提到的“震撼我妈”,语出战舰世界。

看起来原意应当是VIP之类的东西……………………


再加一个这个:

严格来说这不是翻译问题,是转码问题,不过依然很有意思。更新完的那一天我都傻了,甚至wiki都光速提供了这些神奇文字的总结(不过后来这个页面好像找不到了)。


上面那些翻译妥妥的全都是“俸俸尼购美病”啊……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语出《英雄传说:空之轨迹SC》,这个也是转码问题,不是翻译问题。也列举到这里。

这里摘录百度百科的解释如下:

嘿 嘿 嘿 , 还 好 啦 。
BA D9 BA D9 BA D9 A3 AC BB B9 BA C3 C0 B2 A1 A3
若开头的BA因为某种原因丢失,就变成了
俸 俸 伲 ? 购 美 病
D9 BA D9 BA D9 A3 AC BB B9 BA C3 C0 B2 A1 A3
编辑于 2021-01-14 12:30

I said the calculation!

我说了算!




bilibili.com/video/av23

编辑于 2019-02-06 03:18

泰晤士河/泰晤士报

初看好像这两者好像有什么关系,实质上前者英文为the Thames,后者英文为the Times。

前者音译为泰晤士完全没有问题,后者为什么会音译成泰晤士报而不译为时报还是让很多人比较疑惑。简而言之有两个原因①第一个把the Times翻译成中文的人是晚清思想家王韬(1828-1897),中国早期翻译家非常习惯于把外来事物直接音译,例如德律风等词(后面与日本汉译词交锋,有些成功了留了下来,大多数还是直接给日本汉译词给替代了)。②早期翻译家用来音译的语言几乎都是方言,当时没有统一的普通话。而王韬音译the Times用的方言是粤语,粤语里Times听起来就和泰晤士差不多,所以the Times翻译成泰晤士报合情合理。当然,由于《泰晤士报》的巨大影响力,很多国家的英文报纸名称中都会出现times一词,而现在都统一翻译成时报,也是翻译的进步之一吧。

Holmes翻译成福尔摩斯

这个也是非常非常经典的翻译史案例之一。和前文说的一样,翻译者大概率也是因为受到家乡方言影响,h,f音不分,导致把Holmes翻译成了福尔摩斯。

流传的最广的说法是因为翻译者为林纾(1852—1924),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受闽南话影响,h,f音不分,导致把Holmes翻译成了福尔摩斯。

不过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有大量的反驳,林纾的翻译版本也不是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但是不论是谁负最终的责任,这个翻译史上的经典案例还是因为受到方言的影响才导致的

以下是知乎相关问题的讨论: 「Holmes」为什么会音译成「福尔摩斯」?

早期翻译者们不仅习惯用方言音译,翻译出来的东西很多也佶屈聱牙。我还记得我当初上高中的时候,周建人翻译的那篇《物种起源》绪论。大把大把的从句直接不挪位置的直译,看的脑袋都大了。不过还是要感谢早期翻译者的努力,现在大量的翻译理论也离不开早期翻译者的实践支持。

发布于 2020-06-18 13:23

一个老外把他看到的一首英文诗翻译成中文,这首诗原先是中文翻译成英文:

遥远的泰山,

展现出阴暗的身影;

厚重的基础,

支撑起浅薄的高层;

假如某一天,

有人将那乾坤颠倒;

陈旧的传统,

必将遭逢地裂山崩。

而原诗是:

远看泰山黑糊糊,

上头细来下头粗。

如把泰山倒过来,

下头细来上头粗。

发布于 2020-06-18 12:32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是你想的那个众所周知)导致的误译。

比如有一本书叫《第二十二条军规》,很有名,最近还刚出了个美剧,普通一兵的故事,背景是二战美国在欧洲战场的战略轰炸行动前期,当时还处于交学费的阶段,阵亡率很高。

故事开头主角装病,住院了,住院就有病友,他有个病友是德克萨斯人,是个美版小粉红,整天叨叨爱国好啊星条旗好啊,主角很烦,糊弄他,说了下面一段话:

“你说得没错,”约塞连也冲他高喊道,“你说得没错,你说得没错、你说得没错。热狗、布鲁克林玉米饼、妈妈的苹果馅饼。为了挣得这些东西,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停地拼死拼活……”

80年代出版的版本是这样翻译的。

英文原版,Brooklyn Dodges,它的意思是布鲁克林棒球队,现在这个球队叫Los Angeles Dodges。

近几年出版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已经改过来了。

同样的,

“带馅肉饼”——pizza,在80年代翻译的欧亨利小说集见过。当时谁也不知道pizza具体啥样,而我昨天就吃了外卖【披萨】。

“土耳其大会战”——马里亚纳猎火鸡,在80年代初翻译的讲海军的小说里见过。不,我的意思不是“应该找个懂军事的人来翻译军事小说”,在当时,有人翻译就不错了。

这个众所周知的原因是穷,不止是物质方面,我们太穷了。现在有没有进步,进步幅度多么巨大,不用我说了。

所以我向来对first 30 years爱好者的哭天抢地毫无兴趣,这类爱好者一般年纪太小,根本不知道当初什么样 。

发布于 2019-06-24 11:44

……从别处看到的,搬来的答案

编辑于 2019-02-06 22:52

历史上曾经因为一个单词的翻译误解而导致国家遭袭的悲惨下场!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签署《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并且给予日本投降和结束战争的某些承诺,否则予以“彻底摧毁”。

7月27日,日本内阁举行会议讨论是否接受《波茨坦公告》。内阁有主战和主降两派,会议没有结论。由于苏联没有签署《波茨坦公告》,日本要求苏联斡旋,想与盟军进行和谈。之后,日方便等待苏联的答复和盟国正式的最后通牒。

日本记者不断催促首相铃木贯太郎发表声明。铃木召开记者会,说了诸如“不予评论,我们正在考虑此事”之类的话,日本记者们失望而归。

铃木在说话中使用了单词“默杀(mokusatsu)”,来表达“不予评论”的意思。然而,该词还有“傲慢轻视、置之不理”的意思,当此种翻译传到美国政府耳朵里10天后,美国向广岛投下一颗原子弹,3天后,在长崎投了另一枚核弹。


无论是政客的措辞不幸,还是翻译未能酌情选择词义,美国得到的惟一翻译版本就是:“日本刚刚十分不明智地回应道‘让盟军放马过来吧’。”

美国前总统杜鲁门回忆此事时表示,如果日本不拒绝《波茨坦公告》,美国就不会向日本投掷原子弹。而根据战后文献和裕仁天皇及铃木首相的发言,日本当时的确没有拒绝《波茨坦公告》,只是暂时不予置评,等待苏联的回复。

战后,日本人埋怨铃木首相没有明确地说对《波茨坦公告》“暂不置评”,却用了意义含糊不清的日文“黙殺”一词。“黙殺”这个词没有对应的英文单词,即使在日文里也可以解作“不置评”或者“拒绝”等意思。关乎国家存亡的声明,不应该说得模棱两可。

一个单词的翻译导致了如此大的祸事,令人深思!

编辑于 2018-11-23 17:56

梵语jiva/jya“弦”

→阿拉伯语 jība (就一转写,别想歪了)

到这里还很正常。

然而下一步:

→拉丁语 sinus “乳房”

→英语 sine

?????????????????


刚好,上面提到的阿拉伯语单词,也可以读作 jayb(毕竟阿拉伯语不标元音)。而jayb 有另一种意思……我就不说一遍了。

所以就是某没文化的拉丁语翻译搞出了sin和cos的符号?

发布于 2018-12-02 23:17

Justice delayed is justice denied

被**翻成“正迟但到”,现常用于给各国的司法不公正洗地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гимн СССР

人家明明叫苏联国歌/苏联颂,总是被一帮子二百五追着喊“牢不萌”

编辑于 2019-06-24 08:31

Holmes

福建人林纾

福尔摩斯

发布于 2019-02-05 23:58

牛奶路,哈哈,具体请百度

编辑于 2018-04-23 11:17

1、礼拜和星期

为什么中国人说周一要说礼拜一或者星期一?其实是英文单词week被翻译过来时候的误用,久而久之也就成了固定词。

“七曜”就是日、月、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七星,中国古已有之,而以七曜记日的方法是在8世纪时从西方传入中国,即7天为一周。

伊斯兰教、基督教均按照有以星期为单位进行的宗教礼拜活动,到了19世纪20年代,有人将汉语中的“礼拜”一词用作英语week的对应词。

“星期”原是指牛郎星和织女星相会之期,现代意义的“星期”是个旧词新义词。而日本现在用的记日说法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如日曜日、月曜日、火曜日……

2、唐·吉诃德不姓唐

塞万提斯的著作《唐·吉诃德》,当年一直误认为唐吉诃德(Don Quijote)姓唐名吉诃德,其实don是置于男性姓氏前的尊称,约等于英语的“Mr.”,而这部名著为达到国际化作了音译。

3、我思故我在

很多人把笛卡尔的这句话当成唯心主义的经典命题,其实是这样的翻译误导了大家。

笛卡尔的“Je pense, donc je suis”(原文翻译为:我思知我在。拉丁文翻译为: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全部认识论哲学的起点,也是他“普遍怀疑”的终点。他从这一点出发确证了人类知识的合法性。

也就是说:笛卡尔是唯心主义者,但并不是从此命题看出来的,“Je pense, donc je suis”并不是唯心命题,而是纯粹认识论的内容。说笛卡尔是唯心论者是纵观他的哲学体系而得出的结论,而并不是从这一命题,它既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

4、《午夜凶铃》原名不指铃

《午夜凶铃》(Ring),ring的原意是“轮回”,但是被译作午夜凶铃更有恐怖的意思,堪称经典误译。

发布于 2022-05-13 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