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福建
行政区划
如何看待/评价TA
南平市

如何评价福建南平市府迁至建阳一事?

关注者
355
被浏览
1,043,482

78 个回答


本人来自 南平市 延平区

就是广大福建人在 狭义概念上所认为的南平

事实的确如此,从古至今这里一直都叫南平,

明清时期这里为福建省延平府的治所——

延平府南平县(不说延平府,南平这个名字才是重点)




1988年建阳地区迁驻南平,改名南平地区;

1994年撤销南平地区,设省辖地级南平市,

建阳撤县建市,原南平市改为延平区。

接下来,本文中出现的“南平市”,是地级市,

包括建阳区、延平区、建瓯市、邵武市、武夷山市、浦城县、顺昌县、光泽县、松溪县、政和县。


武夷新区 广义上 是指建阳市区及其北部地区的大部分乡镇,武夷山市区的街道办及兴田镇(包括了武夷山风景区及度假区),邵武市和光泽县的部分乡镇地区(大概是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位置)

武夷新区 狭义上 是指建阳区童游街道的南林核心区(建阳城区北部不远处)

狭义上的武夷新区可以和目前的建阳城区连成片,形成南平市(地级市)内面积最大的城区




进入正题,先说说市政府为什么要搬吧。

我怎么知道市政府为什么要搬,我又不是决策层。

嘻嘻嘻,那我揣测一下可以吧。

以下观点纯属个人见解,不喜勿喷




1.位置因素:

延平区相对于 整个南平市(地级市) 而言地理位置不太好(最南端)

加上经济实力不强

(在省内排名其实还不错,在南平市内经济实力最强,只是因为和省内其他地级市政府驻地的GDP总量相比不高)

延平区难以对南平市(地级市)的其他县市区有足够的吸引力,

同时,其他县市区对延平区也没多大认同感。


但是,建阳区,位于整个南平市(地级市)的中心位置,

虽然工业基础不强,经济实力受人诟病,

但与周边县市的联系密切度胜过其它县市与延平区的

所以市政府搬迁到建阳区,很多县市的很多人都表示支持

加上市政府搬迁到建阳区会给建阳区带来更好的基础设施,

周边县市也可以享受并且不需要再花费大量的金钱、时间和精力到延平区去(真的太远了)。


但是

延平区在福建省内的位置大致处于福建省中心偏北一些,闽江干流在此汇集

同时,在早些年,这里是福建省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优越

(别杠哦,上个世纪90年代前的鹰厦铁路和闽江航运了解一下哦)

但这些年福建省交通的快速发展使其地位大大下降。

(强调一点:行政中心不一定是要在整个地区的中心位置,例子非常多。如果一定要这样说,那很多国家要迁都,然后也完全可以把福建省政府搬到延平区来,这地儿在福建省内也很中心,曾经还是军事重镇,易守难攻)




2.地形因素(再加点位置因素吧,感觉放在这儿比较好梳理,哈哈哈):

地形 这个硬伤 受外地人甚至是所有南平(地级市)人的诟病(延平区的人都觉得这个很有道理)

的确,延平区的中心城区,面积狭小,山又多又高,武夷新区比延平区平坦多了

现在武夷新区的未来中心城市的位置已经出现了面积广阔的平地(还未建设的很多)

远远多于延平城区和建阳城区原有的平地面积

虽然有一些是平整过的,

但是现在有了这么多,

就可以建一座面积较大的城市,有排面看着阔气,

重点是可以提升南平市的对外形象

(崭新,宽阔……)


但是,其实在提出武夷新区的规划时也提出了延平新城的规划 (延平新城在南平市延平区)。

(开始渐渐偏离地形因素)

延平新城主体位于延平城区东南部十多千米处的夏道镇到炉下镇(炉离市区二十多千米)一带

主体开发的位置是现在南平北站(已改名延平站)的区域和它河对面的地方

(现在是延平区的高教园区,然后再往316国道方向走是工业园区,有很多工业,附近人口较多,交通便利)

这个地块平地也不少,整一整就更多了

其实这个真不比武夷新区差,

南平市内的老乡们不信可以亲自来看看,

武夷新区我就亲自去膜拜了一波


如果真的有能连接武夷山市和建阳区两个相隔六十多千米的地方的经济实力

(这个不太现实,但是《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里面还真有这个想法。接下来的几句话也当我开玩笑的吧)

我想也能把延平区和建瓯市连接起来吧(建瓯、延平两地相隔60km左右)

要知道,延平和建瓯(建瓯也夸一夸)两个地方的人口数量是整个南平市(地级市)的前两名

户籍人口数量相加超过100万

同时延平区GDP全市第一,建瓯市GDP全市第二。


重点来了,未来闽江航道复航

(别说航道没用或者内河航运不太重要的话,水运的运量大,运输成本较低,没用的话省里头不会花大价钱去搞的,再说这个重点也是为了三明的工业服务)

延平区的夏道镇、西芹镇等(这些地方人口很多)

都在这条航道的附近,受益无穷吧

反正,延平区,给个机会,真的能拿出足够的平地

但既然要搬走,还是先别浪费钱来延平区整地吧

(估计大老爷们也不太愿意,毕竟手头有点紧)

先把能用的地儿先用了,节约点财政去好好建设一个满意点的武夷新区。




3.经济因素: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南平市(整个地级市)的经济不景气

从省内的正数一直掉,差不多大概十年前成功变成倒数第一

这个,和延平区有关系吗?

有吧,关系大吗?你说大就大,反正我说是不大。

这个当头儿的没法再带好头了,虽然还是GDP总量第一

(又有何用,无法先富带后富)

工厂开不下去,倒的倒,搬的搬

剩下实力大大衰落的,也正想着转型升级

下面的县市都看不下去了,甚至有点看不起了

大老爷们也发愁


补充一点:

延平区的经济实力和工业基础并不是行署和地府带来的

而是上个世纪延平区与生俱来的地理位置优势和交通优势(鹰厦铁路,闽江航道)

二者共同助推造就的

当时许多国企落户当年的南平县,

造就巨额财富的同时也严重破坏了这里的生态环境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一些厂搬走了,一些污染大的被整治甚至取缔了……

所谓当年的建阳地区经济总量福建省第三,

不只是当年的建阳县一个县所创造的,是地区内所有地方共同创造的

我不敢说当年的南平县有多厉害,但至少很多财富都是这儿的工业所创造的。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基于上面所说的地形因素,

他们估计也觉得延平区没救了吧 :

地方又小,人口流失,城市都盖不大,拿啥去建些高大上的东西去吸引人才,吸引产业?

经济差,也是硬伤。延平区的虽洋洋得意于自己在全市范围内GDP总量第一,但人均总量却低于邵武的,不太好吧。




4.武夷品牌:

武夷品牌是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及其文创产品和服务设施等带来的,

是南平市经济发展的一张王牌(肯定还有别的出路,别一棵树上吊死)

建阳区(武夷新区)离武夷山风景区不远且现在交通便利

建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名人有朱熹、宋慈等,工艺品有建盏

这些也可以利用武夷品牌的),这些都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如果仅仅是为了这个武夷品牌而搬家,恐怕真的不太划算吧

南平市,不可能只搞这些文旅产业吧

未来产业结构的趋势的确肯定是第三产业占大多数,

但是,按照目前南平市的生产力水平和发展状况,

工业不先强大,财政收入会多吗?又要拿什么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建阳区工业基础现在已经有一点,但真的不强。


还有,武夷新区的位置离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很近,不适合发展有污染的工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能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

何况还是世界双遗地,重要的自然保护区。




南平市政府搬从延平区到建阳区,听起来,对延平人好像很亏,

但我觉得还好,没亏什么,之后细细道来

对建阳来说很赚,好像的确如此,

但就因为这样,无辜的建阳人民也失去了“建阳”这个本来的名字,

还饱受一些延平区和武夷山市的一些人的攻击和非议(

没多少建阳人希望自己用“南平”这个名字吧,市政府搬迁后我觉得应该把地级市的名字从“南平”改成“建阳”才合理)


我觉得延平区真的没亏什么东西,市政府搬走了,那就搬走咯

现在许多事都可以网上办理,市政府在不在延平区,对延平区的平民百姓影响不大

可怜的只是那些不想离开延平区的公务员们,去建阳区上班,周末回延平区,有点累吧

不过,现在的交通、生活水平已经远远胜于十年前了,去一趟建阳好像也不是什么难事

再者,市政府搬走却带不走优质的医疗和教育,(总有一些人觉得这些很容易就能带走,那你慢慢想,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王道)

而且延平区的交通优势依旧,

不久之后闽江航运即将复航,在延平区夏道镇洋坑村建设福建省最大内河码头延平新港……

新的楼盘新的工厂照样建,延平新城慢慢来,像一个小小县城默默发展,不也是挺好的吗?

再看看,一直不争不抢的邵武和建瓯两个县级市,他们现在的发展就非常的好


接下来夸一下建阳区(武夷新区)

不出什么意外,这座城未来对整个南平市(地级市)的影响巨大

不过现阶段看来只能是在基础设施方面和城市形象

市政府搬迁到建阳区,对建阳来说肯定利大于弊,除了名字这个事让人头疼,但我们平民百姓,谁能有办法解决?

建阳老城区北边的南林核心区,西边的西区生态城,现在已经建设出该有的样子了

市政府大力投资,想建设一座大一点的像样一点的市区,合情合理,可惜他们就是没有考虑建阳及周边的人口规模啊(下面会说)

2019年9月1号,南平一中、南平实小、南平实验幼儿园武夷新区分校都开学了(虽然招生不多)

武夷新区综合医院正在规划中;武夷新区体育中心加速建设

还不错,这些基础设施,在将来能有效提高建阳的教育水平、医疗水平,同时它们也方便了闽北其他县市更容易接受到优质的医疗条件

(除了延平和它隔壁那个离建阳有点远的顺昌)

例如现在考驾照,考科三必须到延平区来,除了顺昌和建瓯的小伙伴,这谁顶得住啊,真的非常非常远

假如建阳的基础设施未来真的建设得很好了,对整个闽北地区有坏处吗?无任何坏处

所以我也不酸,我也不骂

南平市政府搬到建阳区,的确还是好处多多,住云谷的大老爷们开心,建阳百姓也能跟着乐,周边县市跟着享福


下图拍摄于2019年9月14日:




说说可能有点枯燥加上带着点深奥的东西,不是攻击建阳。。。

人口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现在的建阳之所以经济总量在整个南平市位居中流,

人口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建阳人口远远少于建瓯和延平区的

这也就让我很纳闷:

那些大老爷们是怎么想的,搬到建瓯也很好啊

还有啊,建阳的工业,真的很可怜

建阳人口不多且多为从事农业的人员,即使提供的劳动力廉价但供给量不大啊

何况没什么工业愿意到建阳来,要来真的也是到延平区、邵武和建瓯


对一座城市来说,工业是非常重要的。

看看隔壁的宁德,现在的宁德时代、上汽宁德基地等产业(这两家现在刚刚起步就风生水起)

现在和将来会为宁德贡献多少的GDP?想想我都觉得很爽

而南平的五南们啊(位于延平区),没落的没落,消失的消失,痛心不已……

(把他们搬去新区,不是容易的事,除非有人肯掏出那么多的钱和变出足够的劳动力)


我想也许正是五南的没落,市政府想另寻出路,搞好旅游业?打好武夷山的牌子大力发展旅游???

地级市更名不成就建个武夷山旁边的新区?盖了个武夷山东站祸害无辜游客,还让建阳“有分无名”?

现在又改名南平市站,迎接市政府,归还武夷山大宝贝的名字,再坑一把来南平(这个南平指的是延平区)的可怜人?


看看北边不远处的安徽黄山——曾经的徽州

成也黄山,败也黄山

黄山靠更名提高了知名度,凭借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但却让徽州这个流传千年的文化名城的名字渐渐从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脑海中抹去


我想,在闽北大地上,不论是南平(延平)人、建阳人、崇安(武夷山)人,

都不想忘记历史吧!






搬迁市政府,新区和它所拥有的一切从无到有,

我想,这需要巨额资金吧,这多多少少会影响到整个南平地级市的经济发展

我不知道武夷新区有没有所谓的“吸血”行为,

我只知道市政府搬迁和建设武夷新区,延平区大概只能算是个“牺牲品”。

延平区从2017年的百日攻坚战之后,我发现延平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大大放缓

316国道夏道(镇)文田(村)到炉下(镇)洋洧(村)(延平新城的范围内)改扩建工程A标段(还有B标段没搞定)到最近几天才差不多收尾

八仙隧道、埂埕大桥莫非烂尾了?


反之,

武夷新区建设如火如荼,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柏油马路延伸到看不见的地方,崇阳溪上一座座新桥,越来越多的公交车线路……

我有些羡慕,但不嫉妒也不恨哈哈哈,这些是砸完钱之后应该出现的,是建设一座新城应该出现的

只是我也不知道市政府能否掏的出这么多的钱,

反正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我只怕(后话而已,别当真):

万一真的如很多人所想的那样,未来人口的不足使这个新城变成了“鬼城”,

大老爷们对上对下可都无法交代,但这苦的却是广大平民百姓,浪费的是纳税人的钱和国家资源

这些的确是后话,现在还是不去想、不去讨论为好




南平市政府搬迁到建阳区并建设武夷新区,就是冒着建设出“鬼城”的风险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许多城市开辟新城、新区,成功的不在少数,失败的也不在少数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成功的话一举洗白,千古留名,失败的话,所有辛苦付之东流

新区空荡荡,外人笑嘻嘻,又一座大型“鬼城”出现在中国。


武夷新区的建设初期肯定要经受一个阵痛期,以“鬼城”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未来的路谁也不知道,新区成败与否关系的不只是那些大老爷们的帽子和后半生,关系的是整个闽北地区未来的荣辱兴衰


作为延平区的人,我真心希望新区能建设好

不辜负大老爷儿们的“顶风作案”和“骑虎难下”,

更不要辜负这十几年南平市财政的大量投入

我希望,新区建设好能把延平撤区改市(县级市),改县也可以,也希望最好能把“南平”这个名字还给延平区的“南平人”

至于大市改成什么名字,我没有发言权,也不想管。


如果市政府不愿把延平区撤区,那可想而知所谓的“吸血”行为是存在的

不舍得放开延平区的手,只是舍不得延平区的财政收入吧

毕竟如果现在拿着延平区的财政收入,去建设武夷新区,在zf层面是合情合理的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石楠说过:

过去曾认为高楼大厦就是城市现代化,在苦心打造城市时,只学到了国外城市发展的表象,而人的需求才是城市建设的归结点。


依我看来,新区建设审时度势量力而行尤为重要。同时不偏不倚,才让百姓毫无怨言。




不要凭借城市外表的建设方面就随意评价一座城市的好坏

延平区城建的确很破,闽北各城都一样,没什么好比较的,倒是现在新区城建不错

我可以拿我去过的地方举例子:

沙县县城很多地方看上去又老又旧,但沙县现在经济发展的很好,比南平任何一个地方都要有前途

建阳城区也不新吧,看着也很旧吧它现在比新区差吗? 不会

短期内(未来的事情我不敢胡说八道)绝不会比新区差,现在建阳城区里面有人啊,比新区多很多




2020年1月31日补充,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虽然我的所谓“调查”仅仅是皮毛,但我还是敢拿出来

觉得延平区真没地开发的可以来看看,公交车很方便,就是发车间隔有点长

就光顾那个 陈坑专线公交 了解一下,全程两元,带你看个够

从张坑工业园到陈坑工业园,两个工业园虽然都有挖山填谷,起码现在是有充足的平地平平坦坦的摆在眼前

夏道镇到他家的文田村的老路上两边都是平的,不就离市区十几公里

算上象屿地产的江南第一城是市区,到市区就是十公里不到,快速通道已经建了一条,不影响城市扩张

西芹镇方向平地少一些,“小打小闹”一下不成问题,市区到西芹路上可开发的地方也很多




距离上次去新区已经有4个多月了,那时候市政府还没搬,和现在肯定有差距,

我也不敢打包票说新区现在还是人烟稀少

有机会我还会去逛逛,毕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哎……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南平(指的是南平这个名字)

后会有期

(指不定多少年后的某天,市政府又搬回来了也说不定,搬了这么多次我已经见怪不怪了)

编辑于 2020-03-03 01:45

2022年8月12日补充:两张图讲清楚南平两次迁府利弊因素对比

以下部分为本人2019年撰写,得到了许许多多关心支持闽北发展人士的喜爱和认可,再次表示感谢!


作为土生土长的闽北人,谈一谈对迁府的看法。

个人认为,重新迁府建阳是“地理中心+土地资源+武夷品牌+闽北地缘文化圈+现代交通发展+延平五南工业没落”多重因素共振的必然结果,符合闽北绝大多数县市的切实利益,得到福建省和中央的大力支持。当然,延平区利益受损方反弹强烈,故意抹黑也是一种必然。

1、地理中心。闽北地域广大,幅员面积2.63万平方千米,占福建省的五分之一。建阳地处闽北正中央,和周边8个县市接壤,一小时直达周边所有县市;延平则位于闽北最南端,到浦城、光泽等县市走高速要3小时,不从节约行政成本、优化地级市政府管理上,迁府建阳毫无疑问是最优解。

2、城市建设用地资源。对福建广大山区而言,土地资源是最为宝贵的资源,城市体量扩张无不以建设用地为核心要素。最近20年,福建省内所有城市的城区都扩大2倍3倍5倍8倍10倍。建阳童游、将口、武夷山兴田一带多是河谷盆地和低丘陵地形,建设成本低、扩张潜力大,是闽北最优质的集中连片建设用地,可以和建阳城区无缝连片发展;延平城区没有一片平地,20万人口挤在狭窄的3.84平方公里两桥以内主城区,建设强度在全亚洲都名列前茅,周边45度以下坡地全部开发完毕,根本无地可用。从延平小小一个县城区区50万人口居然建6个火车站可见用地匮乏到什么恐怖程度。

3.武夷品牌。闽北最具含金量的是武夷品牌,武夷山是全国四个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地之一,全国九个国家公园之一,第一批5A级景区,蜚声海内外,知名度、但同时武夷山又是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自然保护区,本身不适合过度开发,基本没有什么工业,迁府建阳对于最大限度发挥武夷品牌优势,闽北县市优势互补,打造大武夷经济文化旅游圈,是切实闽北实际的。

4.闽北地缘文化圈。建阳和周边的武夷山、浦城、建瓯、松政同属古建州府,都位于建溪流域,地缘相近、人缘相亲、语言相通,经济文化民间交流往来密切,是真正的亲兄弟。延平及顺昌原属闽中延平府,跟沙县、尤溪历史同源,小三线时代大量福州人迁入。延平人跟闽北县市根本就不穿一条裤子。

5.现代交通发展。计划经济时代,延平有横南、外福铁路交汇,延平来舟站是福建最大的铁路编组枢纽,北向出闽必经之路,延平沿闽江水路达福州,建阳到福州6小时,延平到福州3小时,相对而言延平的省内交通优势巨大。随着现代交通发展,县县通高速,合福高铁通车,建阳到福州只需1小时,只比延平多半小时,延平铁路优势、水路优势荡然无存。

6. 延平五南工业没落。计划经济时代,福建因台海因素,在厦漳泉工业都是光屁股时候,国家把福州、温州、杭州、上海的工业往内陆山区搬迁建设小三线,延平以“五南”以代表的小三线工业如日中天,当时全省工业排名为福州、三明、延平,延平的财税收入贡献非常高。然而不符合经济规律的小三线工业注定是不能持续,改革开放后,沿海迅速崛起,延平“五南”跟东北、三明工业一样没落。到现在,延平50万人口280亿GDP,跟建阳35万人口180亿GDP并没有什么优势。经济地位的下降,使得延平在闽北变得并非不可或缺。

7. 需要说明的是,延平当年全省第三,不是因为延平自身有多强。同时受益小三线建设,顺昌当年还是全省十强县呢,现在沦落到全省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在改革开放全国发展最快的30多年,延平作为班长既没有幅射带到县市,更直接把闽北带至全省倒一(不要说什么GOV无能,隔壁宁德连续两任大老板荆福生陈少勇落马,照样甩掉60多年倒一的帖子),本身难辞其咎。现如今因为地级市红利丧失作为既得利益受损一方,百般攻击抹黑武夷新区,实属不该。

8.武夷新区“吸血论”纯属延平人恶意抹黑。武夷新区的前身是2006成立的闽北工业集中区,和南平工业园、浦城荣华山产业组团一样,同为南平市本级直属的三大工业平台之一,定位是单纯的工业园,没有行政功能,根本就没有多少投入。直至2012年省政府批准《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2014年国务院批准迁府建阳,武夷新区才开始进入实质投入建设阶段。请一定注意时间节点,南平被班长延平带成全省倒一,延平人却言之凿凿说是武夷新区拖累吸血导致闽北变倒一,何等无耻,何等可笑。

再来说一下延平有没有血可吸的问题。政府财政实行分税制收支两条线。闽北全境十县市区皆是原中央苏区县,全部依赖转移支付的吃饭财政,市本级和十县市区都需要中央补助才能保障基本运转(稍懂得点财税知识,看下市本级和各县市区的财政预算决算报告便知),如松X县每年财政收入2亿,支出10亿,需要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补贴8亿保运转。延平财政每年收入不足10亿,远远入不敷出,有逼血给建阳吸呀。反正延平人是属于那种,只能我有,下面的县市去死都跟它无关的黑暗心理。最最典型的例子是省属高校原南平师专从延平迁武夷山更名武夷学院,哪怕事实已经证明迁建武夷学院是如何成功的决策,延平人至今耿耿于怀。

综合上述多种因素考虑,国务院批准重新迁府建阳是切合闽北实际的,绝不是什么瞎折腾。诚然,闽北作为福建山区欠发达地区,常住人口290万,外流50万,建阳经济体量闽北第四,人口数第四,搬迁影响对闽北格局影响巨大,发展面临外部宏观经济下达、内部产业基础薄弱、人才资金匮乏等等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最最明确的一点是:闽北人民需要发展。

还是那句话:闽北迁府是一场赌注,迁了可能重新赢回颜面(或者站着死),不迁就是跪着等死。

本人引用从改革开放以来1978-2017年闽北十个县市的人口、固投、GDP,让数据说话告诉你谁是闽北最大吸血鬼。所有数据引用南平市统计局年度数据。

延平点评: 1988年,闽北首府由建阳迁往延平,随着权力中心的转移,延平人口占比仅16%的情况下,固投占却高达33%-42%,所谓延平“五南”的好日子是建立在闽北兄弟县市被吸干榨尽的水深火热之中。1986-2001的16年间举全闽北之力发展延平,如此高固投下延平GDP占比还徘徊在21-25%之间%。是谁谁不绝望?市里还敢往延平投吗?是傻子也看出来继续吸干闽北血扶持延平只有死路一条。

2002-2012年,闽北也没有亏待延平,固投也保持在22-28%之间,跟GDP占比相匹配。

2010年,宁德GDP超过南平,闽北在老大延平的带领下,成功跻身全省倒一。全班倒一,班长反而可以推得一干二净,简直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

2014年,国务院批复迁府建阳,延平正式被打入冷宫。固投占比下滑至8%,真正应了那句古话:德不配位,必有余殃!

建阳点评:1985-2004年是建阳失去的20年,市府迁走后经济资源也跟着失去,建阳人口占比11%左右,这20年间建阳固投占比从10%下滑至不到5%,GDP占比也从14%下滑至10%,凄风惨雨,苦不堪言。至于闽北大部分资源被投到哪里去了,大家都懂。当市政府回过头来终于看清楚某地是扶不起阿斗,建阳才重新迎来一缕阳光。2005年,市政府在建阳设立闽北经济开发区(武夷新区前身),建阳的固投才缓慢回升至12-16%之间,也仅比人口占比高一点而已,对于饿了20年的建阳,加上全国大环境不景气,GDP占比的回复过程有点太慢了。2014年,国务院批复重新迁府建阳,市政府提出举全市之力建设武夷新区,别光喊不干呀,当年市里可是把固投40%投在延平。

邵武点评:邵武是闽北大家庭里经济最独立、最优秀的孩子。人口占闽北10%左右,固投占比长期维持在10-18%左右,GDP占比12-15%。县域经济竞争就是跟领居的竞争,县域经济合作也是跟领居的合作,邵武在与周边光泽、泰宁、顺昌、资溪的竞合关系中始终占据主导优势。邵武经济发展质量、政府效率、城建水平、人居环境都是闽北一流的,是闽北万马齐喑中唯一一抹亮色。有人指摘邵武承接江浙落后产能,化工企业多环境不好。我想说,承接落后产能怎么了,这是发展阶段的问题。远的香港韩国新加坡,近的苏州杭州佛山东莞,当年哪个不是承接别人的落后产能,经济起来再谋求转型升级。否则以闽北的先天基础条件,就想引高精尖、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那是痴人说梦。邵武只需脚踏实地做好自己即可。

武夷山点评:武夷山人口占闽北7%左右,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申报世界双遗产成功,在闽北地位抬升,固投在闽北占比逐步提升至10%以上,GDP占比也逐步提升。但所谓“无工业不富”,武夷山单靠旅游和茶业难以挑起闽北大梁,武夷品牌的工业属性必然让渡出来,跟周边县市合作互补。这两年,市里主推“武夷山水”,不能跟小茶农一样,抱几亩茶山生怕别人抢走。一句话:打武夷牌,武夷山永远不亏。

建瓯点评:建瓯人口占比17%左右,闽北最多,作为八闽第一县,历史上有过辉煌。建瓯人民是闽北最勤劳的人民,只能提供一些初级的农产品,很没落。1985-2005的期间,低的时候只有5%固投。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被谁打压大家都懂得。

顺昌点评:顺昌也曾是“小三线”受益者,估计没几年人记得顺昌当年也是全省纳税十强县。

作为闽中延平府唯一一个跟延平一起划归闽北的小弟,1995年以后顺昌的固投占比惨不忍睹呀。肉都让大哥吃了,小弟汤都没捞到。

浦城点评:浦城是闽北最讲老乡情的地方,作为人口大县,人口外流也是最厉害的。固投、GDP数据都很难看。

光泽/松溪/政和点评:光明县偏居一隅,人微言轻;松溪长期全省倒数,下班很早;政和省长挂点扶贫,得了很多政治红利,这些年稍有抬头,政和县城地形跟寿宁有一拼。

最后,再来两张各县人均固投,以及(延平PK各县)人均固投比值。极端的1996年,延平人均固投是光泽人均固投的11倍,是政和人均固投的20倍!!!同在闽北,简直丧心病狂!!

现在,延平人嚷嚷着要并入福州,要回归闽中,要撤区改市。呵呵哒,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小媳妇三步曲都出来了。闽北的兄弟们,你们怎么看?

-----我是分割线-----------------------------------------------------------------------------------------


2019.7.19补充

彩蛋一枚,针对部分延平人造谣说延平财政以及卖地款被挪用给建阳,各位请看官方12345是如果打脸的

编辑于 2022-08-12 10:00

我觉得非常明智,现在南平市区偏居一隅,难以辐射整个南平市,而建阳区,刚好在整个地级市的中间。



这样,建阳区周围的县市就可以凝聚力量建设大南平了。

还有一个就是,离南平市最大的底牌-武夷山风景区更近啦,让武夷山这个招牌服务整个南平市,南平的想法是想把南平市改成武夷山市,现在的县级武夷山市改成武夷区。

南平还在建阳和武夷山市之间搞了一个武夷新区来连接新市区和武夷山景区。

总结:对南平和建阳来说,是大利好。对原南平市区延平区来说是利空,因为市府搬走了肯定各种资源也会变少,对县级武夷山市短期利空,长期利好相互促进。对南平市其他下属的县市利好。

发布于 2018-01-27 22:32

5.17更:福州都市圈规划已出,看了文件内容,实质上利好南平的政策基本没有,南平这两年的GDP增幅实在难看。建阳新区城建尚可,但产业以及经济增长远低于预期,未来也很难有好的发展,武夷山脉脚下,交通区位优势也不明显,工业很难有大的发展。我虽然本来就没多看好建阳,但是2021年6亿的增幅属实是离了大普。延平区产业尚可,但城建发展进度太慢了,一个九峰隧道就挖了五六年了,还有南福路才刚开始,拉开城市框架的时机被耽误了至少5年,未来也很难有大的发展,毕竟这是一个连本地人都不太愿意回的城市,还指望吸引外地人才?这一波南平市政府可以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而这两年经济的增长也很直白的证明了这个迁府并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属于是两边都捞不到啥好处,只能硬着头皮一任接着一任干,经济继续和省内其他地市拉大差距。

说说个人浅显的看法吧。下一步我觉得南平市政府还得硬着头皮再改个区,还得是离武夷新区不远的,最好能实现三元和沙县这种可以连片发展,实现公交通勤的,比如武夷山和邵武,最好是武夷山。同时,下放延平的各项权利,尤其是财政权,反正都是飞区了,完全可以按县级市的方式来管理,让延平自己干,这样也许能搏出一线生机。否则如果继续这样再来个5-10年,以后和省内倒二的差距估计就是按倍数来算的了。

—————

延平区人,最近在考虑毕业以后要不要回家,所以特意去关注了一下家乡目前的情况。看很多回答吵的很凶,先说说我的看法,搬不搬本质没太大区别,很难改变南平福建倒一的现状。

对建阳和其他县市来说应该是好事,对建阳来说,政府搬迁意味着教育医疗等资源的倾斜;对其它地区来说,行政中心搬迁以后他们去政府所在地近了。对延平区来说,实际上也只是行政中心的地位变了,但是经济地位短时间很难被撼动,长期来看也比较难,更不可能像某些评论说的是南平最差甚至衰败。

得出以上观点的原因主要有三个:1、延平港。特意看了南平在建的大项目,市政府在建武夷新区的同时,一些在延平的大项目也没落下,比较看好的是延平港,港口是成本最低的交通运输工具,延平港建好以后,直通福州马尾,闽江航道用起来了,辐射地区包括三明和南平,以后延平夏道那边可以集航运高铁普速火车和高速于一体,这种交通条件基本可以满足工业企业的所有运输需求,也是吸引企业扎根的一大因素。至于飞机的话,应该没有什么工业企业会用飞机运原材料吧。

2、延平依然是中心城区。政府虽然搬走了,但是延平同样是南平的中心城区,只是没有了行政中心功能,但是经济中心的地位还是不会变。只要延平还是区,工业企业在建阳和在延平对市政府来说没区别,企业也不会乐意花更多的成本去建阳重新建总部,没必要。同时,也正因为延平还是中心城市,是主城区,所以现有的市属教育(实验小学、南平一中等)、医疗(市第一医院等)等资源都不会搬走,学校和医院也没有改名的必要,建阳那边都是利用现成的改进和建新的。目前南平一中武夷校区已经开始招生,招生名额分配的话,延平区和建阳区一样的待遇。未来的话,实际上南平这个城市本身就吸引不了什么人才,同等工资待遇的情况下,哪怕市政府在建阳,建阳的优势也不大,建阳那边未来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也不会比延平好多少。(车站什么的改名是怕别人找政府找错地,要不其实也可以不用改。)

3、福州。延平区离福州的距离意味着它的经济很难像某些评论说的衰退,基本不可能。现在全国都在搞都市圈和强省会,福州未来对周边城市的影响肯定会越来越大,延平区处于福州半小时交通圈和福州大都市圈的规划内,基本全区都在福州经济辐射范围内。延平到福州的距离基本就是如果某个周末我在延平区想去福州逛街了,那我早上9点从家里出发,十点前可以到福州,十点半左右就可以到福州市中心开始逛街,然后在福州玩一天,晚上在福州吃完晚饭后七点左右回家,八点半基本可以到家。延平区和福州的这种距离优势意味着未来在和建阳竞争人才时,延平区可以大大减少政府搬迁带来的负面影响。

最后说一下,现在撤县(市)设区是趋势,南平市政府好不容易多个区,所以是不可能把延平变县和县级市的,还有一些人老想着延平区划到福州,这也是不可能的。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当区意味着可以享受市一级的教育和医疗资源,撤了也没什么好处。

结论:从长远来看,政府搬到建阳对整个南平市未来的发展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基本无法改变现状,未来能不拉开和其它地市的差距就很不错了;对延平区而言,短期会有阵痛,长期影响不大,如果福州这边带着玩的话,未来甚至会更好;对建阳和其它县市来说,不论长短期都是好的。

编辑于 2022-05-19 21:12

对南平个县市有利有弊,但对延平区肯定是弊大于利了,换句话说,是个牺牲的。10年基建搁置,支援武夷新区。建阳作为既得利益者,你们得了好处站在制高点这样抹黑谩骂延平区真的好吗?

延平区也不是第一次做老大,以前政府所在地在建阳又搬回延平什么原因?南平发展不好真的因为延平区带不起来吗?退一步,按你们的那套说法,现在建阳做老大了,南平经济又怎样呢?何况,不要忽略了武夷新区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对一个已经倒数的南平是多大的消耗。

南平已经是经不起折腾经不起内斗了。既然建阳现在有了天时地利人和,就请带起南平的未来吧,不要的了便宜还卖乖。

编辑于 2019-02-21 21:37

​我是留在延平的南平人,搬走,理性上觉得是南平破茧的的机遇和挑战,理性上是支持的。但感性上,有太多的伤感和不舍……


//走了!都搬走了!//

朋友圈里,汽车站也改名了,南平汽车站 要改成 延平汽车站了,一想到立在那几十年的招牌“南平汽车站”,台风刮不走,地震震不倒,而今竟要搬走了。想到这一幕,一周来的疲惫感,瞬间被一阵伤感盖过

回想起昨天去南平市总工会,看到空荡的大楼,满是被搬空的冷清,只留大厅角落,一堆遗留的杂物

脑海里,回想起那些曾经搬家的一幕幕



图片来源 西瓜视频 徐向新看福建

高中毕业时,一中那栋曾经人生热闹的宿舍楼,只剩下走道里,被风吹动刮出沙沙声的塑料袋

大学毕业时,一箱箱打包好的行李,摆上了曾经被电脑、零食、杂物占满的书桌

从单位宿舍里搬走的时候,最后看一下那光光的床板上,曾经躺着我,和温暖的被窝

也许,我的人生还会有很多次搬家,可每一次离别前的回眸,回看那些住久的房子,带有记忆的书桌,都是我留不住的岁月,和悄然已逝的青春年少

就像姚晨《都挺好》里的老房子,不论是给明玉留下多少糟糕的记忆,在老屋里在搬空前,总会忍不住在看一看那开过无数次的门,坐一坐睡过多少日夜的床,摸一摸无数次用过的桌……





//失去了 才回想起曾经的好//


回想起高中毕业时,阿茂说过的一句话,"南平的学子,都喜欢走得远远的,大学毕业了以后,也不爱回南平"

是啊,不爱回南平的,一直以来,南平都不是同学们安居乐业的首选,南平这座城市太小、太慢、甚至有点"low"。远不及北上的前卫,不如广深的锐意,不及厦门的小资,不如福州的实在和厚重,就连共享单车也仅仅只有单薄的一种

我回想起上大学时候,每一次寒暑假,每一次远行回来,乍一看到南平,都会些恍惚。见惯了外面的世界,南平的马路,好窄、好小……

毕业后,做了个很多同学都不理解的决定,回到家乡工作。当时想得简单,爸妈老了,回到家乡的医院待两年后,混熟好准备给爸妈养老。没想到,这一待,竟是5年……


5年里,慢慢发现,这座曾经被逛了无数遍的小城,竟然还藏着很多小意外和小惊喜

江边的漫道,山上的阁楼,九峰山的公园,城市的灯光秀……新修的网红桥也很不赞,膝盖不好的老人,也可以上九峰山公园了

全国距离市区最近的4A景区,夏天天然的避暑胜地

全国空气最好的城市之一,森林覆盖率遥遥领先

生活的一切都很方便,基本不用坐车

春天踏春,秋天郊游,总会遇到很多意外的美景去享受

以至于,今年年初,从成都回来,走到宿舍附近的小路时,竟有一种很是熟悉的感觉爬上心头,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的感觉叫"归来"……

慢慢的,我心中的对南平的轻视放下了,我开始真正地发自内心地热爱家乡了。可还没等我来得及让我好好欣赏,这座南方小城的美,突然间,他很重要的一部分,被搬走了!以后,我们还是会习惯叫他“南平”,只是,总会有人站出来纠正,这叫“延平”

这一切来得是那样地突然,突然到我一时还很难接受。看到那一栋栋被搬空的大楼,想起那些曾经人声鼎沸忙忙碌碌的一幕,心中泛起一阵又一阵的伤感!真的走了吗?心里总觉得好像又没走,可理性又没法说服我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图片来源 西瓜视频 徐向新看福建

//再理性的人 最重的还是感情//

十几年的教育,二十几年的成长经历,慢慢教会我们理性,教会我们去用分析和判断,帮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可无论理性带给我们多少帮助,心中那片最柔软的角落,记忆里深处最重的地方,总还是那些割舍不掉的感情。失去的悲痛,离别的伤感,总是占据着最柔软的角落

理性会分析,大市搬去新区,是一种迫在眉睫的自我变革。难言未来,但纵使败了,这副姿态,也算是“站着死”,比在老地方墨守成规地强。南平,从70十年代的福建前三,到2010年的“省尾”。如何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经济面前,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才是正道!

可感性上,总还是不舍,看到离别,总还是会伤感,总还是忍不住要写一篇文章来抒发……


//失去 也许是一种重新开始//

正因为这次改名,声在家乡的我,越发感受到了一股浓烈的乡愁

失去了才知道的珍惜,现在唤醒也不算晚

搬走的是政府,改变的是名字,可南平的很多景色还在,南平的很多人还在,南平的文化还在,南平很多美好的东西还在

我想用视频和文字,去记录,去发现,我们家乡的美好

南平南平 上 铁路公园 悠悠宁静https://www.zhihu.com/video/1186697324994195456

往期家乡的记录回顾

南平 南平!| 九峰栈道 龙盘虎踞 | 铁路公园 悠悠宁静| 万千游子永远的挂念

今天12306没有南平了 | 生于南平,死于延平

南平银杏 | 秋意浓 | 想寻一份真 便出发做旅人

巨口乡| 金色稻浪 | 秋高气爽 | 踏秋 | 回家吧 回到最初的美好(上)

巨口村头古厝| 暂停的时间 | 回家吧 回到最初的美好|遗落在武夷山脉的 古村落 (下)

南平 南平下| 九峰栈道 龙盘虎踞https://www.zhihu.com/video/1186697387807133696

就像……宿舍搬走了,学弟还会再来,老屋搬走了,新主人还会入住……新旧交替,总有一些东西需要记录来凝固,走上新生活的人,总要过得比原来更好


想起了罗大佑《光阴的故事》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座城

就在那多愁善感的初次,回忆的青春


发布于 2019-12-07 17:37

作为建瓯人,相比南平和建阳人,更能看清楚些吧。

首先,南平市区现在其实衰败的厉害,过去的那些老国企,大多已经江河日下、苟延残喘,延平区的工业优势相比市里头大笔投入的建阳已经不明显。

其次,从区位交通来说,过去,南平市区是福建中北部最重要的铁路枢纽。如今,反而在与沙县的竞争中落败,优势不再明显。反而在辖区内偏局一角,给下辖的县市造成诸多不便(浦城如果到南平考驾照、办事,距离简直是噩梦)。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从城市发展空间来看,南平市区的城市发展空间已经到顶了,市区近郊可开发的土地,所剩无几,都已经不得不在远郊的夏道搞卫星城了。

发布于 2017-05-16 06:32

浦城、光泽:啥,要搬到建阳了吗?好啊好啊,这下我考驾照方便了。

邵武:又要换地方啦?我不当老大好久了,你们爱咋折腾咋折腾,我继续关起门发展自己。

顺昌:大哥又换啦?无所谓,怎么换我都是延平的独苗了。隔壁的将乐表兄弟们,你们在三明过的还好吗?有空多来串串门啊。

建瓯:我也不当老大好久了,跟我也没关系啦,南边换成北边嘛,又不是没换过。

松溪、政和:老大搬家啦,好,有空去你那喝酒。记得不要再把我们拆了又合,合了又拆啊。

武夷山市:什么,要搬过来?不行不行,来就是抢地盘,还要抢我名字,赶紧走人,离我远点。关门,放~~~

延平:哎哟喂~~~~ 吃饱喝足了想跑了啊。

建阳:233333~~~这下好了,我又当老大啦。

==========割割割===========

以上为调侃,莫当真。

个人角度,支持搬迁。延平传统工业相对其它县市发达,是在当初小三线时代背景下的布局选择,本身就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看看现在福建的重工业布局,早就改成沿海布置了。当然,之前的选择是没办法,毕竟台海因素在那,放在沿海怕打烂了。现在还怕吗?不怕了就要考虑重工业的大进大出特点,沿海的交通运输优势怎么也比山沟沟好吧。所以不光延平遇到这个问题,隔壁的三明也一样。

既然原有工业体系布局有问题,那么突破口或新选择在哪?南有平潭,北有武夷新区,这是福建省的意志好不。下面的各县再叫唤,只要省里决心不变,你说延平位置合适还是建阳位置合适?

另外,不要狭隘的把武夷山资源理解成围绕那座山有多少游客。硬件不重要,类似的山水在福建怕还少啊,谁家周围都有类似的好不(夸张了点,但我大胡建山美水美真不是吹的)。是背后的历史人文这些文化因素。你以为发展经济就是建工厂啊,精神消费比重会越来越高的,虽然有资源不代表能打好牌,但它是个基础啊。

所以这个是主要矛盾好不。其它的:延平地太小啊、建阳更中心啊(支持建阳派)、延平还是闽江枢纽啊、延平GDP还是各区县第一啊(支持延平派),都是次要矛盾,晓得不。至于那些扯吸血、输血的,老实说,争赢了又咋的,大势如此。

以上同样为调侃,莫当真。我又没有高层信息,只是喜欢研究历史地理经济的草民一枚。

利益相关:小学时在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洋口镇沙墩小学读书,地理位置属于延平派(顺昌算旧延平府如今留在南平地区的独苗苗啦~~~)。

发布于 2021-05-13 13:36

武夷山人也反对啊……

发布于 2018-10-26 23:41

只去过一次南平——我指的是老南平。在市政中心搬到建阳之前。

城市很小但很有生活韵味。该有的也一点不差。

现在的南平应该比那时不堪吧。让人扼腕。


————分隔线————

不同于闽东诸府/市,闽西闽北地区中古时期的行政区划——至少是清代的——和现在有剧烈的出入。

南平县所在的延平府在清代统辖南平、大田、尤溪、永安、顺昌、将乐、沙县七县,包含后来的明溪县,行政区划覆盖今日的三明市中心区。这一时期,建阳县属建宁府(府治在建瓯县)管辖,此外尚有自成一体的邵武府,辖邵武、光泽、泰宁等县。换言之,今天的南平事实上是一个散装地级市。

有人提到南平市政府迁址建阳是迁到南平的地理中心,但是这种“中心”只是老建宁府的。

这可能能加强老建宁府各县的团结,但是会剧烈加强旧南平县的离心力。

希望新南平市政府能好好思考怎样安抚老南平人民。

编辑于 2020-08-05 09:50

作为延平区,不太开心。

但是已成定居了

不怎么喜欢建阳人,感觉他们才是内斗主力。

今天和朋友一起出去,刚好那个圈子都是建阳人

有一个建阳人就说,建阳是全南平市最包容,宽广的城市

说延平不好,因为他在那里待了很多年硬是融不进去。

还说,建阳话和其他地方话相似,学会建阳话走出去别人也不容易坑你,要是不会建阳话就寸步难行。

我就呵呵了,他的论据和论点都是矛盾的,不会建阳话寸步难行恰恰证明建阳排外。

而延平,因为各个乡镇方言不同,出去还真的就得讲普通话,所以就算其他地市的人来,也不会沟通不畅。

他说的,反而证明了延平区是不排外的,而建阳是排外的。

编辑于 2019-12-03 22:25

我代表我自己,一个武夷山人严重反对

蹭流量蹭到家门口了,真是不要脸

说真的武夷山名声在外南平政府真的没啥功劳

之前还想着拿走武夷山的名字,被武夷山人民强烈反对(听我妈说的)

反正就是不要脸

发布于 2019-12-25 16:50

没有前途。在延平发展不起来,到建阳就能发展?没有这样的事!1、土地方面,靠土地来发展是不现实的,在建阳卖地得有人要才行啊。再看看说延平的土地,西芹、夏道都有地,新区投入的那么多钱给这些乡镇,腾出的土地会比新区少?所以南平发展不是缺地的问题,2、人口方面,南平属于人口流出的地区,以后十年至少还要流出十几万人口,等这一波二胎长大也要有20年时间,可以说在武夷新区建成百万人口城市只能是个笑话;3、产业方面,如果是延平区都没有产业,建阳就更谈不上了。记得某领导问过浪潮集团能给南平带来什么。但你得想一想,人家做生意的,你南平能给浪潮带来什么?人家为什么要跑到新区去投资?你新区是有人才?有资源?电费便宜还是什么的?4、交通方面,延平海陆空都有,飞机场延平去沙县跟新区去武夷山差不多,铁路公路延平比新区好的多,特别是港口,运费比陆运便宜不知道多少。5、公务员论,云谷小区把公务员都套牢了,每个人买房又买车,不知道还能有多少消费能力。

只能说,南平改名的梦碎后,迁都只能成为一个笑话。

-新增

武夷新区到513是长条型发展,路程还远。延平往西芹一路都是倒闭企业,也是长条形的,距离还近,这些倒闭企业的地用起来不就有了,为什么就被说的没地了?

编辑于 2020-01-21 09:55

哈哈,挺热闹哈,我做为一个邵武在外求学的双一流小硕说说我的看法哈,不喜勿喷。

第一,我在外省求学,因为专业的原因去过很多省份,接触过很多外省人,根据我这两年的总结,知名度最高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厦门一个是武夷山,至于作为省会的福州知名度都低了不止一个档次,南平的知名度就更不用说了;厦门现在发展成什么样大家有目共睹,但是武夷山?我告诉外省人武夷山只是个县级城市他们都不相信,因为他们本能的认为这么有名的地方至少是地级城市吧,然而现实就是如此,南平发展成什么样了大家心里有数,背靠武夷山这么大的国际IP都不知利用,家有宝山却不知开发,不知道该说可惜还是不幸。

第二,我近期在找工作,接触过几个央企单位,他们在福建有些分支机构以前是驻延平的,但是近些年都搬离南平了,到福州去了,由此可见福州对延平的虹吸效果有多么强大,如果延平作为一个普通县级区那没什么,但是你作为南平地级市的驻地,是南平十县市的老大,表现如此不堪,面对福州的虹吸效应毫无抵抗之力,这么无能,如何服众?作为带头大哥,没丝毫抵抗就投降了,如何让下面小弟服你?延平作为地区驻地不但对整个南平的经济发展没有什么作用,反而带头为福州的发展做贡献,凭这一点,延平就不配作为地区驻地。

第三,我要批驳一下延平人引以为傲的交通枢纽地位了,建国后延平确实是省内的交通枢纽,鹰厦铁路,横南铁路都过延平,确实是省内数一数二的交通枢纽,但是那又怎么样,反过来看,你占据了这么大的优势,资源这么丰富,发展成什么样了?做个比喻吧,延平就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家子,但是和别人家喊着金钥匙的富家子不同,金钥匙被延平含化了。。。城市建设和发展非常落后,侧面证明了延平的无能,或者说烂泥扶不上墙吧。而且看看依靠铁路发展起来的石家庄,从一个小破地方发展成河北省会了,延平呢?坐拥建国后一段时间内省内最丰富的货运铁路资源都没发展起来,现在进入高铁时代了,还想发展起来?骗鬼去吧,而且高铁时代已经证明对一二线大城市有促进作用,对四五线小城市反而起到抽血的作用,在货运铁路没发展起来,进入高铁时代后延平基本就已经被宣判死刑了。

第四,地理和地形制约严重,城市发展要人要地,延平两项都不具备,山多,山区的城市建设非常受限,比如广西桂林,为什么桂林不是广西省会,就是因为山多,城市建设没地,可容纳人口太少,城市发展潜力严重受限,发展的天花板触手可及。有人说同意是山区的重庆发展不是很好?但是你延平能和重庆比吗?别人直辖市,人多,虽然穷,但是相对整个西南来说还是不错的,对人口吸引力度非常大,钱多,直辖市的资源是不会缺钱的。延平则不同,人口不流出就算不错了,因此延平如果作为地区驻地,未来的发展空间非常有限。所以驻地搬离延平可以说是南平的自救之举吧,不搬一定死,搬了还有一线生机。

第四,软实力的问题,延平没有什么软实力能吸引住人才,医疗、教育、城市建设都非常落后,拿什么吸引人才?在能留在南平的人才都是外边没地方可去,如果他们在福州泉州厦门有更好的去处,有几个会留在延平?除了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不足,对低端人才的吸引力也严重不足,我坐火车看到有背着大包小包的打工者,但是他们目的地都是福州莆田泉州这些地方,没有听说有去南平打工的,连底层人口都吸引不到,城市如何开展大规模建设?怎么发展区域经济?怎么吸引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在南平设厂?本来整个南平人口就少,从人口这一块来说,延平基本就被判了死刑。

发布于 2018-09-29 12:54

我觉得,迁移虽然不好,但还不是最让人难受的事。最难受的是不改大市的名字。把南平这两个字活生生地从南平抢走戴到建阳头上。

建阳也是有千年以上历史的老地名了(比南平、延平长)(经指正,并查资料,南平定名于汉建安年间,建阳建县稍迟,且晋朝才改建阳,的确南平早于建阳。不过建阳也的确是历史悠久的古老地名。),也做过行署所在地,现在市府去了建阳,建阳这两个字居然不能作为大市的名字,甚至连建阳的高铁站也要用武夷山东为名。建阳这个地名混的也太惨了。

我不是很赞同建阳籍贯的官员操纵搬迁的观点。一个爱家乡的人,怎么会不爱家乡的名字呢?就好比你篡位成功当了皇帝,肯定用和自己有关的地名为国号,怎么会用前朝的国号呢?

我觉得搞搬迁之人,并不是所谓的支持自己家乡发展。更可能是依靠搬迁建设积攒政绩(甚至利用工程建设获得好处)之人,他们对闽北大地,对南平、建阳这两个古老的地名缺乏起码的尊敬!

编辑于 2019-08-11 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