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导航首页
  • 关于政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政策通> 政策资讯> 详情

江西省工信厅关于印发江西省 “十四五”产业技术创新发展规划的通知

政策来源: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发布时间:2021-11-19

适用地区:江西省

浏览量:318

关键词:

政策解读:
【一图读懂】《“十四五”产业技术创新发展规划》

赣工信科技字〔2021〕243号

各设区市、省直管试点县(市)工信局,赣江新区经发局:

现将《江西省“十四五”产业技术创新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1年11月10日

(此件主动公开)

江西省“十四五”产业技术创新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承前启后的历史交汇期,是我省与全国同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起步期,也是我省工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跨越期。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业强省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立足科技自立自强,统筹补短板、锻长板,协同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攻克核心技术,突破“卡脖子”瓶颈,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根据《江西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江西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等文件,结合江西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江西省“十四五”产业技术创新发展规划》。

本规划以2020年为基期,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我省深入实施工业强省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健全、企业创新能力稳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不断突破、技术创新氛围日益浓厚、技术创新支撑明显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

(一)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健全。完善产业、区域和企业等技术创新平台体系,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实现量质齐升。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成功获批我省首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VR创新中心创建取得明显进展。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中科院江西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顺利推进。截至2020年,全省共有国家级研发平台85个、省级研发平台1306个,国家级园区、基地257个,省级各类创新载体698个。

(二)企业创新能力稳步提升。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较“十二五”末大幅增长,在全国的排名逐步提升,R&D投入强度达到0.9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申请专利较“十二五”末增长124.9%,有效发明专利增长179.7%;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收入增长193.9%。截止2020年,全省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792家、专业化“小巨人”157家、行业单项冠军41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7134家,是“十二五”末的6.5倍。

(三)产业技术创新不断突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能力迈上新台阶,编制了《江西省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9年)》,实施9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专项,加快突破了一批制约我省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瓶颈。大飞机制造关键技术填补航空装备制造领域空白,技术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烯烃高效高选择性转化、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问题。航空、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创新成果丰硕。

(四)技术创新氛围日益浓厚。“一廊两区六城多点”的创新区域体系基本形成,六大科创城建设全面铺开。规模以上企业技术创新活跃度持续上升,研发活动、研发机构、研发人员数不断增加。2020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较“十二五”末有较大幅度提升。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活动蓬勃开展,建成国家众创空间43家、国家星创天地41家、国家大学科技园3个。

(五)技术创新支撑明显增强。科技进步贡献率稳步提升,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专项逐年增加,近五年共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4434项,同比增长34%,获资助经费43.14亿元,同比增长32%。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2020年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38.2%、22.1%,同比提高2.1、0.9个百分点。

第二节 面临形势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推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我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为我省产业技术创新发展带来新机遇,也提出新挑战。

(一)发展机遇。从全球来看,全球科技创新进入高度密集活跃期,我省具有一定规模优势、技术优势或先发优势的有色、电子信息、航空、中医药、新能源、虚拟现实等产业,将在全球新一轮的技术洗牌和多点突破的技术创新局面中找到新的发展机遇,形成自己的技术高地。从国内来看,全国、全省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新发展格局加速形成。“一带一路”建设、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为我省弯道超车带来了重大机遇。江西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生态优势和国家战略叠加优势,给江西技术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窗口期和新的发展机遇。

(二)面临挑战。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经济发展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大国博弈正在引发国际格局和治理体系的重构,全球正面临自二战以来最大一轮国际秩序深刻调整,国家之间技术创新的竞争和保护都可能进一步加剧,这使得江西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之路困难重重。从国内看,国内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粤港澳大湾区启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瞄准世界顶尖目标抢占科技制高点;安徽、湖南、湖北等周边地区技术创新加速发展,正在形成新的创新增长极;西部地区在国家政策的倾斜支持下,加快引进东部沿海和东南亚地区优势资源,创新发展态势加速。差距拉大、周边挤压的局势给江西技术创新发展带来重重压力。同时,科技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强、体制机制不活等制约我省产业技术创新的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江西技术创新的“腹地效应”短期内难以摆脱,给我省技术创新带来挑战。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深入实施工业强省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战略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集资金链、融合人才链、优化政策链,聚焦政策机制、创新要素优化供给,加快落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突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加速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以产业技术体系推动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创新生态,支撑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江西“作示范、勇争先”提供坚强保障。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企业主体。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突出企业在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决策、创新投入、成果转化和应用中的作用。

——坚持市场主导。发挥市场对技术创新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要素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互补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创新效率。

——坚持需求导向。紧扣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着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加强重大技术研究成果的推广和产业化。

——坚持应用牵引。通过应用示范,促进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推广,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发挥先行先试的作用,辐射带动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坚持协同创新。强化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科技资源集聚和开放共享,鼓励联合攻关,支持探索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提升产业技术创新整体效能。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到2025年,我省工业和信息化重点领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大幅增强,关键领域科学研究实现原创性重大突破,战略性高技术领域技术研究能力明显提升,若干领域创新水平进入全国或世界前列,加快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控的产业链技术创新生态。

——技术创新水平稳居全国中上。创新投入持续稳定增长,规模以上工业R&D投入强度力争达到1.5%,大型骨干企业R&D投入强度达到3%以上,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50%左右,技术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5%,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3%,产业技术自主可控水平明显提高。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建成2-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突破30家,建设国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2家,新增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20家。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明显增强。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迈上新台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突破1500家;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设有研发机构企业占比明显提升,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总数突破15家。

——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率显著提高。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占比达到30%,技术合同成交额每年增幅8%以上,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00亿元,技术成果转化率有所提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常设技术交易市场普遍形成。

第三章 重点方向

第一节 传统产业

以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为引领,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平台化为导向,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在传统产业中的转化应用,着力推动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纺织服装、钢铁、轻工等传统产业做强做优做大,向高端化和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全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地。

(一)有色金属

以铜、钨、稀土等为重点,以高端应用、终端产品为主攻方向,加强技术研发创新,增强资源保障、绿色开发和循环利用能力,强化龙头培育带动,延伸拓展产业链条,不断提升精深加工水平。

image.png

以“布局合理化、产品高端化、资源节约化、生产清洁化”为目标,深入推动炼化一体化转型,加强有机氟硅材料应用开发,发展高端专用化学品和精细化学品,优化氯碱产品结构,不断提升石油化工、有机硅、氟化工、氯碱化工、精细化工等优势产业技术水平。

image.png

(三)建材

坚持绿色、高端、多元发展方向,做优水泥等传统基础产业,做强玻璃纤维、建筑陶瓷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非金属矿物及制品、新型绿色建材等新兴成长产业,积极推广应用新型建材产品、绿色建材产品和相关先进技术,加快塑造一批新型建材知名品牌产品。

image.png

(四)纺织服装

通过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品牌提升和产业链延伸,重点打造共青城羽绒服装、濂溪纤维素纤维、青山湖针织服装、奉新棉纺织、分宜苎麻纺织、于都纺织服装、万年纺织新材料等区域品牌,做强羽绒、针织、女性服饰、童装等服装产业,做精苎麻、丝绸、棉纺等家纺产业,积极发展产业用纺织品、纤维素纤维等纺织原料,加强自主品牌培育,积极创建全国重要的纺织产业集群、中西部“时尚创意中心”。

image.png

(五)钢铁

以结构调整、集群集约、绿色转型为重点,依托重点骨干企业,重点开发先进制造基础零部件用钢、新能源汽车用钢、高端装备用钢、海洋工程用钢和其他高品质特殊钢等技术和产品,加强产学研用联合研发突破,推进废钢铁利用产业一体化,不断提升技术工艺和节能环保水平。

image.png

(六)轻工

以安全、健康、营养、便利为方向,提升粮油、肉禽制品等优势传统食品产业,发展绿色健康食品、特需食品,做优做强茶叶、脐橙等地方特色产业。支持开展中华老字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打造一批江西制造精品,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坚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持续推进家具制造、陶瓷、家电、造纸、烟草等特色轻工行业发展,加快建设特色轻工产业基地,着力把我省打造成为轻工名省。

image.png

第二节 新兴产业

以攻克产业核心技术为导向,以建链、强链、补链、扩链、延链为重点,强化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推动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健全协同创新模式,促进创新资源共享,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推动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中医药及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一)航空

围绕军民两用教练机、直升机、通用飞机、无人机、干支线飞机等领域重大产业项目,加强关键工艺技术和设备制造技术攻关,提高航空产业设计与集成验证能力,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复合材料、航空电子行业标准和体系,推进相关仪器设备、试验环境、研究成果的共享应用,开展航空产业新材料新技术应用、系统集成、产品验证,提升适应航空制造业发展需求的试验验证能力。

image.png

重点攻克新型光电显示、印刷电路板、电子材料、智能传感器、行业电子、智能识别等领域关键技术,推动移动智能终端、光电显示、半导体照明、智能家居等优势领域取得新突破,促进电子信息产业“芯屏端网”融合发展。

image.png

(三)装备制造

重点提高高端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的设计制造技术水平,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支持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向智能化发展,推动电力、矿山、工程、农业、节能、新型船舶、轨道交通等装备设计制造技术水平提升和产业化推广。

image.png

(四)中医药及生物医药

聚焦传承发展中医药、提升发展化学药、突破发展生物药、创新发展医疗器械,加快建立创新驱动、结构优良、特色鲜明的医药产业体系,形成以高品质中医药、化学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为支撑的医药产业大格局,促进医药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image.png

(五)新能源

坚持多元互补、合理布局、有序开发,大力发展光伏、锂电等新能源产业。支持联合研发前沿电池技术,提升电池组件大规模产业化转换效率,打造世界级晶硅电池及组件基地、全国领先的系统集成及应用基地。加大锂电池关键材料攻关力度,稳步推进消费电池专业化、动力电池高级化、储能电池市场化。

image.png

依托现有资源优势和技术基础,瞄准未来发展方向,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加快发展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先进钢铁材料、化工新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等传统基础材料,稀土新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新型能源材料等关键战略材料,谋划布局高端碳材料、先进纳米材料等前沿领域新材料,不断延伸产业发展链条,优化产品结构,扩大高端应用。

image.png

坚持基础先行、系统集成、场景示范、应用推广,加速突破核心技术和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解决瓶颈制约问题,巩固提升移动物联网、VR等技术和先发优势,加快5G与物联网、VR、大数据与云计算、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信息安全等产业发展,抢占数字产业化发展高地。

image.png

第三节 未来产业

根据新一代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发展新动向,牢牢把握未来颠覆性科技创新的机遇,抓住氢能及装备、生命健康、柔性电子、微纳光学、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发展动向和技术创新方向,夯实基础装备和基础技术,突破关键技术,形成产业技术发展新引擎和新动能,抢占产业技术发展制高点。

(一)氢能及装备

策应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以谋划集制造、存储、运输、加注、多元应用于一体的低碳清洁氢能产业体系为牵引,推动关键材料和核心技术装备攻关突破,加强技术标准、检测认证和监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氢能领域合作和示范应用,逐步降低用氢成本,加快氢能及装备产业化和商业模式创新。重点开展燃料电池电堆及动力系统、氢气储运与加注等关键技术协同攻关。加强聚合物膜、复合膜等关键原材料研究,提高质子交换膜的稳定性,促进关键材料技术国产化。加强车用氢燃料电池电堆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不断提升电堆寿命和体积功率密度、低温启动等燃料电堆指标。推广氢能重卡、推动氢能动力在轨道交通、船舶、无人机等领域的示范应用。

(二)生命健康

把握“精准化、高效化、智能化、预防化”发展趋势,聚焦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环节,积极发展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基因治疗及干细胞治疗等新型技术,构建集医药流通、医疗器械、健康管理与服务、生物技术研发、智慧医疗于一体的生命健康产业创新链。

(三)柔性电子

依托打造全国电子信息产业重要基地,推动电子电路、电子组件、材料、平面显示、纳米技术等领域技术渗透融合,加强半导体、封测、材料、化工、印刷电路板、显示面板等交叉互动,提升柔性电子有机材料制备、有机电子器件设计与应用等制造水平。重点开发柔性显示、柔性传感器、柔性线路板、柔性逻辑与存储、柔性电子皮肤、柔性玻璃、柔性可穿戴设备等,提高材料和设备的国产化率,破解柔性电子产业的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国外的技术和专利封锁。

(四)微纳光学

对接我省电子信息、光学等产业基础,紧跟生长技术、精密制造技术等演进,突出发展新型光电子产业,积极促进与光通信、光互联、光存储、半导体器件等领域互动,推动微纳光学技术产业融合应用。重点开展半导体微纳光电材料、半导体微纳光电器件、纳异质结构与量子光电子学、超构材料与表面等离激元器件、微纳制造、微纳传感、先进成像、能源光电子、微波光子学技术及应用研究。

(五)量子科技

跟踪国内外量子科技发展前沿,着眼国家量子科技发展总体布局,聚焦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精密测量三大领域,强化现有基础与前瞻研究、技术突破等的互动牵引,加强成熟技术转移承接、中试,积极推进技术项目化、产业工程化,努力推动在量子信息等方面取得发展。

第四章 重点任务

第一节  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

加快落实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投入、活动和成果应用的主体。

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深入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积极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研发设备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等税收优惠政策,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发展“三首政策”,探索首购首用风险补偿制度,引导企业将减税降费红利投向创新,推动企业不断加大创新投入。

推动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实施一批全省性和区域性创新能力提升推进计划,帮助企业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逐步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开展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专项活动,推进“送管理进园区”“巡回看管理”活动,推广典型经验、先进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到2025年,新增实施专项创新能力推进计划15项以上,覆盖规模以上企业2000家以上,辅导企业研发人员1万人次以上;新增管理创新示范企业200家以上。

发挥企业创新示范效应。发挥大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到2025年,全省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总数突破15家,新增一批创新型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和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业化“小巨人”企业。

image.png

第二节  加快建设技术创新平台

以国家级平台建设为牵引,推动规模以上企业自主或联合建立研发机构,由点及面推进企业、区域和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构筑以国家级平台为龙头、省级平台为骨干、市级平台为支撑的三级创新平台体系。

推进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推动规模以上企业自建或共建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推动企业研发机构上水平、上规模、提能力。到2025年,以企业为主体的省级技术创新平台突破1500家,市级技术创新平台覆盖全省大中型企业。

推进区域创新平台建设。聚焦各地首位产业和主导产业,围绕鄱阳湖自主创新示范区、“一核十城多链”等区域协同创新布局,依托重点产业集群,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加快培育建设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协同创新研究院等区域重大创新平台,辐射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

推进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实施国家级创新平台攻坚行动,以加大优势产业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为目标,加快推进国家级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培育建设,引领带动重点行业和领域创新能力提升。

image.png

第三节  加快构建协同创新体系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坚持整体统筹、集聚带动、协同联动,优化创新资源布局,集聚创新要素,完善创新协作机制,以平台为载体、以区域为支撑,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创业潜力、创造动力。

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聚焦提升“2+6+N”重点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形成多条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创新链。实施未来产业布局计划,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依托国家和我省重大科技专项,集成跨学科、跨领域、跨单位的优势力量,探索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贯通发展,抢占柔性电子、纳微光学、量子科技、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等细分领域制高点。

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实施“一产一校”,推进产业联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发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协作平台作用,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优势学科与优势产业(协作)联盟对接,引导技术研发聚焦于产业发展瓶颈和需求,与产业发展无缝对接,促进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推进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持续推进“省-市-开发区”三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以开发区为载体,聚集各类服务机构,加快开发区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建设,创建一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和国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产品设计、试验验证、检测检验、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保护、大数据等全方位技术支撑。完善“1+10+22”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培育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为中小企业打造功能完善的全产业技术创新孵化链条。

image.png

围绕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强化产业协同创新,探索部署基础领域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不断夯实产业技术基础,努力实现核心技术、基础工艺、关键元器件(零部件)、重要基础材料等自主可控。

突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聚焦产业链的创新提升,发布实施我省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针对行业重大创新需求和瓶颈制约实施技术攻关,依托龙头骨干企业“揭榜挂帅”,突破一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到2025年,全省实施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30项以上,一批产业创新短板和难点得到突破,并达到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以上水平。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分行业梳理薄弱环节,动态发布产业基础技术和产品创新引导目录,集中优势资源,建设一批产业基础再造项目。深入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强化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工业软件攻关和推广应用,努力实现重大技术装备、核心技术、关键元器件(零部件)、重要基础材料等自主可控。

夯实产业技术基础。发挥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等平台作用,整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用户和第三方机构力量,突破一批行业质量控制技术难点。引导企业建立质量追溯制度,完善质量控制体系,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可靠性、实用性。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对标国内外先进标准,力争在铜、稀土、钨、有机硅、家具等优势行业形成一批“江西制造”标准。推进品牌建设战略,实施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打造一批具有江西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进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试点,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水平。

image.png

第五节  加快推进创新成果转化

完善转移转化机制,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不断培育和形成工业经济新增长点,实现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推广、产业发展“一条龙”转移转化。

推动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实施重点创新产业化升级工程,集中资源,重点支持一批有市场推广需求、有产业化前景、能转化为大规模生产能力的重点产业领域升级项目,加快重点产业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产业发展升级。

推动企业加快产品创新。依托江西省优秀新产品认定工作,加快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好、技术水平高、经济社会效益好、资源充分利用的新产品。实施自主创新产品品牌培育计划,评选和推广应用一批“赣出精品”,推动江西制造品牌向中国品牌、世界品牌迈进。

推动数字经济成果应用转化。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推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进“03专项”成果转移转化和5G商用,推动虚拟现实、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产业发展,加快VR/AR、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支持各地瞄准新经济领域,引进一批“新、优、特”项目,拓展数字经济新空间;推动国内优秀信息化、互联网企业落地一批创新成果转化项目。

完善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办好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南昌)、江西高校科技成果对接会等重大平台,畅通科技成果与市场对接转化渠道。支持技术交易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发展多层次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办好世界VR产业大会、区块链大会(论坛)等重大活动,引资引技引智,推动国内外创新成果在赣落地转化。

image.png

第六节  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

利用省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分类扶持一批重大技改项目和示范企业,推广应用一批先进适用技术、高新技术、绿色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推动企业技术升级、装备更新和产品迭代。

发展智能制造。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升级工程,制定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智能化路线图,分行业、分步骤开展数字化制造普及、网络化制造示范和智能化制造探索,培育建设升级版数字车间、智能工厂。开展智能制造成熟度贯标活动。

发展绿色制造。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节点,加快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开发推广绿色产品,打造绿色园区、绿色工厂,推动绿色供应链管理和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导企业实施以清洁生产为重点的绿色化改造。加快节能减排先进技术产业化应用,推广一批节能环保装备和产品。加强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管理,不断提高再制造产品推广应用比例,培育一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发展服务型制造。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第三方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链条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广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共享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

深化两化融合。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打造“行业数据大脑”。推动“互联网+”协同制造,开展制造业与信息化融合试点示范,引导企业开展全链条数字化改造。大力实施企业深度入网上云行动,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入网上云用数赋能”,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

image.png

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加快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构筑多层次、全覆盖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

推进“双创”载体建设。大力发展众创、众包等便捷开放的众创平台建设,加快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星创天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实现众创空间在全省各类园区全覆盖;推进赣州中国稀金谷、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等重大科创产业平台建设;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或运营创客中心、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载体;探索支持创新研发飞地建设,加快国家级和省级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培育建设。

加快“双创”项目孵化。举办“创客中国”江西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天工杯”工业设计大赛等活动,对各类赛事活动中涌现的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加强后续跟踪支持,建立完整服务链条,引育一批“双创”项目;推广实施创新券,为创新创业企业和团队提供高质量服务,转化孵化一批科技成果项目;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招商引技引智相结合,落地转化一批创新成果项目;发挥众创、众筹、众包和虚拟创新创业社区等多种创新创业模式的作用,引导中小企业等创新主体参与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加强众创成果与市场有效对接。

完善“双创”服务体系。推动中央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和相关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孵化机构,为初创期、早中期企业提供公共技术、检验检测、财税会计、法律政策、教育培训、管理咨询等服务;发挥创业投资和政府创业投资引导资金作用,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强化对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直接融资支持;落实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政策,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孵化和服务功能,为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第五章 组织实施与保障措施

第一节 强化统筹推进机制

建立完善省、市协同推进机制,在江西省工业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下,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工业强省办)牵头推进规划的实施,加强规划的宣传、动员和调度督促,积极沟通协调重大问题,不定期组织考核评估;各地、各部门结合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进一步整合资源、细化举措、强化协同,切实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地方行业协会等在推动产业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为企业技术创新和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第二节 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继续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税收政策,促进企业加快技术创新,重点鼓励中小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支持企业自主决策、先行投入,开展重大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装备和标准的研发攻关。扩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保费补偿政策覆盖面。探索有效支持方式,支持产业技术创新。加强对国内外产业技术创新发展形势的研究,做好政策预研工作,加快研究制订促进技术创新的新政策。

第三节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编制工业人才规划,推动相关优势产业出台专项人才政策,加快建设产业专业人才队伍。用好省“双千计划”,培养和引进一批高水平创业人才及团队。调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积极性,形成产学研用联合人才培养机制。鼓励科技人员自办、领办企业。积极引进产业发展所需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回国和来华创办企业、从事科研等活动。建立完善优秀企业家人才库,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快培养具有国际眼光、战略思维的创新型企业家。

第四节 建立多元化融资体系

进一步完善产业科技投入机制,优化资金的支持结构,提高资金支持效率。重点加大对重大技术攻关、关键技术产业化、企业新型创新平台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带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加大科技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和风险资本进入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环节;引导金融机构与产业深度融合,引导银行、创投、担保、保险等金融机构开发科技金融产品,提供全周期、多元化金融服务;建立以企业“技术流”为核心的企业融资评价体系,打造投贷联动、投保联动等服务新模式;促进资金链与创新链的良性互动,在不断提高科技投入集成度和效益的基础上,实现全社会科技投入大幅度增长。

项目日历

已入库项目
18160

政策订阅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关系的政策

政策匹配

148家企业
成功匹配政策

政策解读

深入分析解读政策
2183

每日一听

每日推送10分钟政策音频

友情链接
  • 中小企业双创互联网平台
  • 济企通·服务企业云平台
  • 安徽创业服务平台
  • 洛阳综合工业互联网平台
快捷入口
  • 政策通
  • 会议通
  • 软件下载
  • 技术通
  • 创业通
  • 帮助中心
  • 服务通
  • 政务通
  • 关于政和
联系我们
  • 服务热线:4006-0531-77       双创服务平台建设与运营咨询:0531-88873003
  • 技术支持:0531-88873113    邮箱:zhenghe@zhenghe.cn
  • 监督举报邮箱:zhjbyx@zhenghe.cn
  • 注册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汉峪金谷A3区5号楼17层
  • 公司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汉峪金谷A3区5号楼17层
微信二维码
APP客户端
版权所有©  2013-2016  政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鲁ICP备10019168号 

鲁公网安备37010202000183号

PHP网站源码大运百度竞价平湖建站双龙网站制作设计荷坳网站优化按天扣费东莞seo网站推广大浪网站改版永湖网站优化软件罗湖优秀网站设计荷坳营销网站松岗企业网站建设大芬设计网站大芬网站制作大鹏网站建设福田百姓网标王龙岗网站建设南联模板制作永湖网页设计吉祥品牌网站设计坪地网站seo优化南澳网站关键词优化龙岗企业网站建设观澜营销网站平湖网站seo优化民治如何制作网站布吉企业网站改版深圳外贸网站制作盐田模板网站建设龙华网站推广方案广州如何制作网站广州英文网站建设歼20紧急升空逼退外机英媒称团队夜以继日筹划王妃复出草木蔓发 春山在望成都发生巨响 当地回应60岁老人炒菠菜未焯水致肾病恶化男子涉嫌走私被判11年却一天牢没坐劳斯莱斯右转逼停直行车网传落水者说“没让你救”系谣言广东通报13岁男孩性侵女童不予立案贵州小伙回应在美国卖三蹦子火了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近3万元金手镯仅含足金十克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新基金只募集到26元还是员工自购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中国投资客涌入日本东京买房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新加坡主帅:唯一目标击败中国队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开封王婆为何火了主播靠辱骂母亲走红被批捕封号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库克现身上海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殡仪馆花卉高于市场价3倍还重复用网友称在豆瓣酱里吃出老鼠头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湖南一县政协主席疑涉刑案被控制茶百道就改标签日期致歉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杨倩无缘巴黎奥运

PHP网站源码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