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水系,又称珠江,由西江、北江、东江、珠江三角洲诸河组成 。流域面积45.37万平方千米,其中中国境内流域面积44.21万平方千米 。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5201亿立方米,占全国的18.3%,居全国第二 。

西江为珠江的主干流,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境内的马雄山,从上游往下游分为南盘江、红水河、黔江、浔江及西江等段,主要支流有北盘江、柳江、郁江、桂江及贺江等,在广东省珠海市的磨刀门注入南海,干流全长2214千米 。

北江发源于江西省信丰县石碣大茅山,上源称浈江,由墨江、锦江、武江、滃江、连江等汇合而成,主流在思贤滘与西江相通后汇入珠江三角洲,思贤滘以上河长468千米,流域面积4.67万平方千米 。

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大竹岭,上源称寻乌水,由安远水、篛江、新丰江等汇合而成,主流在石龙镇汇入三角洲网河,石龙以上河长520千米,流域面积2.70万平方千米 。

珠江三角洲是复合三角洲,由思贤滘以下的西江、北江三角洲和石龙以下的东江三角洲以及流溪河、潭江、增江、深圳河等中小流域及香港九龙、澳门等地区水系组成,面积2.68万平方千米 。

韩江由梅江、汀江汇合而成,流域面积3.01万平方千米 。

粤桂沿海诸河,由众多源短坡陡的独流入海中小河流组成,总流域面积7.14万平方千米。海南省陆地面积3.41万平方千米,有众多大小河流,从中部山区或丘陵区向四周分流入海,构成放射状的海岛水系。国际河流有红河等,红河在中国境内流域面积7.64万平方千米。

中文名

珠江水系

外文名

Pearl Rive

发源地

云南省沾益县马熊山

流域面积

44万平方公里

平均流量

11070立方米/秒

长度

长度

流经

滇、黔、桂、粤、湘、赣

全长

2320公里

河口

珠江三角洲

别称

粤江

简介

珠江水系

珠江流域是一个复合的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诸河等四个水系所组成。西、北两江在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思贤窖、东江在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汇入珠江三角洲,经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及崖门等八大口门汇入中国南海。

发源地

珠江水系

珠江的主干--西江发源于云南省沾益县乌蒙山脉中的马雄山,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四个省区,在磨刀门入南海,全长2320公里,流域面积占珠江流域面积的77.8%,约35万平方公里。 西江主源为南盘江,至册亨县与来自黔西南的北盘江汇合后称红水河;向东南流至广西石龙镇三江口与柳江汇合后称黔江,到桂平与郁江相会;郁江在南宁一带称邕江,上游为右江和左江,到桂平与郁江汇合处以下又改称浔江,直到广西、广东交界处的梧州汇桂江后始称西江。西江源地至石龙为上游,长1574公里(包括南盘江长915公里,红水河长659公里); 西江的上中游为云南、贵州的一部分和广西的大部分,均为民族地区,约32.9万平方公里,占珠江流域总面积的74.9%。

西江上游流域内石灰岩广布,河谷深切。北盘江上的黄果树瀑布水头高达70米。中游河段与东北——西南向山脉相交,形成平坝与峡谷相间的河谷地貌,主要峡谷如黄茅峡、大藤峡等为石灰岩峡谷,河窄水深,形势险要。梧州以下河面增宽至1500米,但一些峡谷处如羚羊峡又紧缩至 300——400米左右。

珠江流域雨量充沛,是河川径流量特别丰富的典型雨型河。据统计,多年平均流量为11070立方米/秒,年径流总量达3492亿立方米, 约占全国径流量的13%,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位,为黄河的6倍。

珠江流域夏季风登陆早,秋季还有台风雨,雨期很长,汛期可达半年以上(4月—10月),冬季水量很少。在暴雨的影响下, 西江干流的洪水多发生在6—8月。由于南北支流发洪日期不同,洪峰先后错开,故洪水量并不很大,洪水过程较长。但在少数年份,流域雨量大,历时长,南北支流洪峰相遇,就会形成特大洪水。西江流域有一大面积喀斯特区,地下水参与径流调节,洪水历时延长,特大洪水不易发生,全年水位流量变化和缓,对灌溉航行比较有利。西江集水面积大,支流分布比较均匀,降水年际变化小,上游又有较丰富的地下水补给,所以径流多年变化很小。总之,西江的水情变化比北江和东江更为和缓。

珠江含沙量小,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为8336万吨。珠江水系以红水河含沙量最大。

珠江水系常年通航里程达1200公里, 水运量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位,其中西江干流常年通航里程为868公里, 在广西境内内河航道以梧州为总汇,广泛联系区内各主要城镇。

珠江水系水力资源蕴藏量约2485万千瓦,南盘江、红水河是全国十大水利发电基地之一。

自然地理

珠江水系

珠江是我国南方的大河,流经滇、黔、桂、粤、湘、赣等省(区)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东北部,流域面积453690平方公里,其中我国境内面积442100平方公里。

珠江流域北靠五岭,南临南海,西部为云贵高原,中部丘陵、盆地相间,东南部为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流域土地资源共66300万亩,其中耕地7200万亩,林地18900万亩,耕地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流域人均拥有土地仅有9.31亩,约为全国人均拥有土地的五分之三。

气象水文

珠江水系

珠江流域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横贯流域的中部,气候温和多雨,多年平均温度在14~22℃之间,多年平均降雨量1200~2200mm,降雨量分布明显呈由东向西逐步减少,降雨年内分配不均,地区分布差异和年际变化大。

珠江年均河川径流总量为3360亿立方米,其中西江2380亿立方米,北江394亿立方米,东江238亿立方米,三角洲348亿立方米。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汛期4~9月约占年径流总量的80%,6、7、8三个月则占年径流量的50%以上。珠江水资源丰富,全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为4700立方米,相当于全国人均的1.7倍,但年际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匀,致使流域洪、涝、旱、咸等自然灾害频繁。

珠江流域洪水特征是峰高、量大、历时长。造成流域洪水的主要天气系统主要是峰面或静止峰、西南槽,其次是热带低压和台风,每年的暴雨洪水多出现在6、7、8月。

珠江流域枯水期一般为10月至下年3月,枯水径流多年平均值为803亿立方米,仅占全流域年径流量的24%左右。西江梧州站枯水期出现的最小流量为720立方米/秒,北江角石为130立方米/秒,东江博罗站为31.4立方米/秒。

珠江属少沙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249千克/立方米,年平均含沙量8872万吨。据统计分析,每年约有20%的泥沙淤积于珠江三角洲网河区,其余80%的泥沙分由八大口门输出到南海。

珠江口门的潮汐属不规则的半日周潮。珠江口为弱潮河口,潮差较小,平均潮差为0.86~1.6米,最大潮差为2.29~3.36米。八大口门涨潮总量多年平均为3762亿立方米,落潮多年平均值为7022亿立方米,净减量为3260亿立方米。

河流水系

珠江水系

主流西江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境内的马雄山,在广东省珠海市的磨刀门企人石入注南海,全长2320公里。西江由南盘江、红水河、黔江、浔江及西江等河段所组成,主要支流有北盘江、柳江、郁江、桂江及贺江等。思贤窖以上河长2075公里,流域面积353120平方公里,占珠江流域面积的77.8%。

北江发源于江西省信丰县大茅塬,思贤窖以上河长468公里,流域面积46710平方公里,占珠江流域面积的10.3%。主要支流有武水、滃江、连江、绥江等。

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桠髻,石龙以上河长520公里,流域面积27040平方公里,占珠江流域面积的5.96%。主要支流有新丰江、西枝江等。

珠江三角洲面积26820平方公里,河网密布,水道纵横。入注珠江三角洲的主要河流有流溪河、潭江、深圳河等十多条。

社会经济

珠江流域内有滇、黔、桂、粤、湘、赣等六省(区)及时港澳地区共63个地(州)、市。据1993年资料统计,珠江流域总人口8766万人(未计入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91人。人口结构中农村人口约占69%,城市人口占31%。人口分布极不均匀,其中珠江三角洲约占22.6%。

流域内民族众多,共有50多个民族。主要民族有汉、壮、苗、布依、毛南等,其中以汉人为最多,其次是壮族。

珠江流域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据1993年统计,流域工农业总产值5365.56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4556.67亿元,农业总产值为808.89亿元。珠江流域所属地区贫富差距大,而欠发达地区所占面积达90%以上。

物产资源

水力资源

珠江河川径流丰沛,水力资源丰富,全流域可开发的水电装机容量约为2512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1168亿度。其中西江的红水河落差集中,流量大,开发条件优越,素称水力资源的"富矿"。

矿产资源

珠江流域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已探明矿种计有58种,储量亿吨以上的有25种,主要有煤、锡、锰、钨、铝、磷等。另珠江口外南海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现正在进行勘探开发。

珠江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流域内各河流水量充沛,河道稳定,具有良好的航运条件,现有通航河道1088条,通航总里程14156公里,约占全国通航里程的13%,年货运量仅次于长江而居第二位。

在建项目

2019年珠江水系共有在建水运工程项目53个,主要为港口、航道、通航设施等工程,总投资620多亿元。其中,北江航道扩能升级工程韶关至清远千吨级船闸试通航,252公里北江“水上高速”全线打通。

贵港、西津二线船闸工程和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工程正加快推进实施,到2022年陆续投用后,西江航运干线航道和船闸将全部达到内河一级航道标准,可通航3000吨级船舶,西江航运干线的运力将大幅增长,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经济效益

2019年珠江水系内河货运量同比增长5.5%。集装箱吞吐量为1400万标箱,同比增长13.4%。

2020年1月7日,从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获悉,2019年珠江水系内河货运量首次突破10亿吨大关,创历史新高,仅次于长江位居世界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