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话是吴语的一种方言,是流通于无锡市及其所辖区的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无锡方言,是吴方言的一种。吴方言按语言特点可划分为5个片区,即:太湖片、台州片、东瓯片、婺州片、丽衢片。其中太湖片又可分为6个小片,即毗陵小片、苏沪嘉小片、苕溪小片、杭州小片、临绍小片、明州小片。

无锡位于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和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的过渡方言带上,因此靠近常州武进的西部乡镇的语音与靠近苏州、常熟的东部乡镇的语音面貌有着明显的不同。

目前,无锡话依然能分清尖团音,郊区乡镇大多数人能分平翘舌,城区中青年以下翘舌已退化,但尖团音依然保持完好。无锡话与北部吴语苏州话、常州话、嘉兴话、上海话、湖州话、杭州话、绍兴话、宁波话等基本能互通。现有的研究材料和文献如《江苏省志.方言卷》、《苏南和上海吴语的内部差异》等等均把无锡话全部归入苏沪嘉小片。

中文名

无锡话

外文名称

Vusih ghegho

所属文化

吴越文化、江浙文化

所属语言

吴语

所属片区

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

研究文献

《江苏省志.方言卷》

语言语系

汉藏语系汉语语族

简介

无锡话属于吴语中的一个分类,是本地文化的精髓,吴语的一些主要语音特征,无锡话几乎都具备。但由于无锡处于苏州和常州之间,所以无锡话(城区以及近郊)具有自身的特点也兼具了苏州片和常州片的某些特点,内部情况更为复杂。

无锡话与北部吴语苏州话、常州话、嘉兴话、上海话、湖州话、杭州话、绍兴话、宁波话等基本能互通。[1]

从《无锡县志》方言卷中将无锡话按声韵调特点分成了7个小区,不仅如此,就连无锡老城区的周围的话也是不同的。最典型的说法是“无锡东南西北四城门外葛闲话搭城里闲话是勿一样葛”。 所谓“城里闲话”指老城区(今崇安区)的话,这也是无锡人普遍认同的城里话,但是随着现代社会迅速发展,一批批外来移民定居无锡,无锡城区的居民结构也进一步复杂化,这种频繁的交流往来,无疑对方言演变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外加普通话的大力推广,无锡话在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家庭背景之间存在的差别较之以往更加突出,即便是老城区出生的人也是层次不一,各不相同,所以老无锡人常常唠叨说:“如今到听到正宗无锡话实在太难了”。

无锡话可以分为东西两片。东片包括东南部的厚桥、甘露、荡口、鸿声、后宅、硕放等等,语音跟苏州及吴县的北部十分接近;,而东北部羊尖、港下一带又带有明显的常熟话特色。西片的靠近常州武进区的陆区、马山以及胡埭西部临近武进的自然村又有武进话特征。无锡西片大部分地方与无锡市语音接近。由于语音上的明显不同,因此东部的人称梅村和硕放以西的人为“西天人”。无锡的东部方言归入苏南吴语东区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无锡的西部方言(包括无锡市区),许宝华和游汝杰两同志《苏南和上海吴语的内部差异》认为也应归东区。

无锡方言随着社会、历史的长期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语言学家赵元任在《现代吴语的研究》中说:无锡的“阴上字(好、走)的声调特别”,这是构成“无锡腔”的重要因素。

无锡本土方言表示人称代词复数的后缀是“俚”。“俚”不能表示指人名词的复数,也有”笃“ ”得“ ”家“等后缀。这既区别于东面苏州等地的方言--它们的人称代词的复数没有统一的后缀;又不同于西面常州等地的方言--它们的后缀同时可以表示指人名词的复数。

三身代词后缀西片多数地方都较统一,一般为“俚“,但有些农村地区也有"笃“,”得“,”家“等,一些地区他们并不统一,有的第一人称跟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后缀不同,有的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和第二人称的后缀不同。

无锡人称代词在全境并不统一,无锡城区和周边多数地区后缀是“俚” ,我们:我俚,你们:你俚 他们:佗俚。但是在东部的锡山区和新区大部分地区人称代词以及后缀都不统一。

如:(1)安镇、张泾 梅村等镇区 你:nen恁,我:ngou,他:dou, 复数:你们:恁笃/ng笃 他们:佗俚 、我们:我俚(2)港下、羊尖、东湖塘等镇区:你:nen恁,我:ngou,他:渠gei。复数:你们:恁得 、他们:渠得、 我们:我俚 (3)甘露 荡口 后宅 硕放 羊尖南部: 你:nen恁,我:ngou,他:俚 (硕放薛典是”伊“ 参考无锡方言本字考1984) 你们:ng 笃‘ 我们:我俚,他们:俚笃. 。 无锡西南马山,陆区、胡埭西部 后缀为家(音为姑) 你们:你姑,我们:我姑,他们:杜姑

语音

声母表

无锡话有声母31个:

韵母表

无锡话有韵母46个:

声调表

无锡话有声调8个:

方言字

无锡话常用方言本字:

概述

无锡话,是流通于无锡市及其所辖区的地方方言。属于吴语系太湖片苏沪嘉小片,与苏州话、上海话接近;不过由于历史上曾长期属于常州府管辖,因此也具有常州话的若干特点。

详述

属于吴语系,类似于苏州话、常州话或者上海话。无锡话属吴语太湖片。从描写语言学角度来看,无锡话形容词可分为基式和变式两类,其中基式分单音节和双音节,变式分重叠式、扩展式(又分前加式、中嵌式和后附式三种)。以普通话为参照,无锡话中的形容词在构成形式、表义作用和语法功能方面有一定特色。

谚语

白露身弗露,赤膊变猪猡。

(注:白露天气凉了,不能再裸露身体,要多穿衣服)

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

(注:意思是冬至如果是晴天,春节通常要下雨,反之亦然。)

贪心弗足,吃白粥。

(注:“白粥”音同“白作”,比喻白费心机。通常也讲作“黑心吃白粥

一分洋钿一分货。

(注:一分价钱一分货)

好记性弗及烂笔头。

(注:好的记忆力不如拿烂的毛笔写在纸上)

远烧香弗及敬爷娘。

坐有坐相,立有立相。

(注:坐要有做的样子,站要有站的样子)

有借有还,再借勿难。

越吃越馋,越困越懒。

一夜弗困,十夜弗醒。

弗怕弗识货,只怕货比货。

十八岁姑娘一朵花,三十岁姑娘豆腐渣。

拼死吃河豚。

(河豚虽美味却有毒,比喻做事不顾性命。)

过二弗过三。

(事不过三之义。)

猢狲出把戏。

(比喻当众出丑。)

马屁拍勒马脚上。

(拍马屁不得其法,效果适得其反。)

闷声不响大发财。

(沉默是金。)

不是垃圾勿成堆。

(比喻物以类聚。)

拉勒篮里就是菜。

(比喻没有选择,来一个算一个。)

螺丝壳里做道场。

(比喻地方小,但是做事情仍然不含糊。)

聪明面孔笨肚肠。

三代弗出舅家门。

(指的是外甥辈像舅舅。)

牵丝扳藤牛皮糖。

(比喻动作慢吞吞。)

哭出乌拉笑嘻嘻。

(比喻喜怒无常。)

皇帝弗急急太监。

(比喻当事人不急,旁观者反而着急。)

矮子里厢拔长子。

(比喻东西都不好,只有从不好的里面挑出最好的了

热面孔贴冷屁股。

(比喻自己一腔热情却遭到冷遇。)

虱多弗痒,债多弗愁。

(比喻欠的东西多了,反而不着急了。)

湿手搭面粉,要掼掼弗脱。

(比喻被缠上了身,摆脱不了。)

落雨喽,打烊喽,小八腊子开会喽。

冬瓜皮,西瓜皮,小姑娘赤膊老面皮。

从前有只庙,庙里有棵树,树下有个老和尚,老和尚跟小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只庙……

有家人家姓杨,有家人家姓强。杨家养只羊,强家造座墙。

杨家合羊要过强家合墙,强家合墙挡牢杨家合羊。

杨家合羊撞倒强家合墙,强家合墙压杀杨家合羊。

杨家要问强家赔羊,强家要问杨家赔墙。

到底应该是杨家赔强家合墙,还是强家赔杨家合羊?

日常用语

给我一点(吃) ——吧额一滴滴

没关系 ——勿碍紧

你好!吃饭了吗?——你好!嗯吃饭勒?

(挂电话)好的。再见!——好个。再委!

下午到哪里去玩了?——下昼里到喽搭去白相个嗮?

上午我到学校里去找你的——下昼里我到学堂里去寻你个

你们都是一个单位的吗?——你俚侪是一个单位个啊?

什么时候请我们吃饭啊?——啥辰光请我俚吃饭嗮?

这个女孩子很聪明的——伊个毛丫头蛮聪明个喏

那个男孩子个子真高——果个男佬小长得长到则个

这个时候家里没人——伊个辰光窝里向呒不人个

我们在哪里见面?——倷伲来勒喽搭碰头?

他们骑自行车出去了——佗俚踏则脚踏车出去咧

这个星期你有什么安排?——伊个礼拜你啊有啥个安排?

那只烤红薯要卖多少钱?——果只烘山芋要卖几铜钱?

最后一只了,便宜点卖给你吧——阿末一只咧,便宜啲卖畀你吧

多少钱?——几呼钞票?

一元五毛钱——一块五角洋钱

能再便宜点吗?——啊好再便宜啲咧嗮?

好啊,一元钱拿去吧——好个喏,一块洋钱拿脱去吧

要不要再买点别的东西吗?——啊要再买啲别个物事咧?

再给我称两斤土豆吧——再搭我称两斤洋芋头吧

明白了吗?——啊清爽咧?

搞不明白——弄勿清爽

很早以前的事情忘掉了——寿娘头里个事情忘落咧

这束花好漂亮——伊束花漂亮到

要卖200元钱那,太贵了——要卖200块洋钱得啊,脱嫌具咧

不好了,那间房子着火了——勿好咧,果只房该火着咧

商场里人挤人——商场里向人轧人

鼻子有点塞——鼻头有啲嗡

这个孩子有点口吃——伊个老小有点愣则

你知道了吗?——你啊晓得咧撒?

谁知道是怎么回事——啥人晓得是哪夯一回事体

你心里要有数哦——你心里要有点数脉嘞

我知道了——我有数脉嘞

你能不能声音轻一点啊——你啊可以声音轻啲嗮?你啊可以微一点

叽叽喳喳吵死了——横冷横冷闹煞落咧

不好了,不好了——勿好咧,勿好咧

这下好了,这该怎么办?——乃么好咧,哪哼办法哪

这个么很容易的——伊个么便当透个唩

不要耍赖——覅赖毛皮

你不要紧吧——你啊碍呢?

口袋里总共只有这么多钱——袋袋里厢一塌刮则只有嚡啲钞票

我看你是招打——我看你是要讨吃生活

手臂朝外拐——手臂弯弯朝外格

糊闹——七杠八十条

做事说话没准——十三点嘻嘻里格. 七勿老三牵

总认为自己的儿子比别人的好——喇痢头儿(音“倪”)子自家个好

没大没小——呒大呒小

日子长着呢 ——日脚长嘞哼

算了——拉do

急得直跳脚——急是急到则格勒,脚脚跳

有什么办法呢——哪哼办法呢

我们小姐妹——难伲小姊妹道俚

我们很穷——我俚是穷阿穷撒落咧

他们家很好——特俚窝俚是好阿好到则格了

七嘴八舌——七诅八搭

纠缠不清——牵呼拉呼

做事不爽——拧牵牵里格

浑身湿透——象只水獭野猫咧

做事拖拉——牵死板登

不整齐——歪拉牵嘴

不行了——勿来三咧

都在这里——侪嘞依搭

口渴——嘴里干涝涝里格

你好!吃饭了吗?——你好!嗯吃饭勒?

此处的“嗯”是“啊静”简称,而“啊静”是“啊曾经”的简称。

下午到哪里去玩了?——下究里到喽搭去白相个撒?

上午我到学校里去找你的——上究里我到学堂里去寻你个

“下究里”应该是“下昼里”,无锡话“周”读作“九”

这个时候家里没人——伊个辰光窝里向呒不人个

我们在哪里见面?——倷伲来勒喽搭碰头?

“喽搭”是“喽里(哪里)一搭”简称

词汇

无锡话红宝书

投五投六——没目标

愁头怪脑——没事瞎犯愁

屑屑嗦嗦——偷偷摸摸;嚼舌

小毕扬子——骂人的粗话

F来塞哉——不行啦

野野哗哗——没边没沿

死样怪气——有气无力、装赖样

盐鼻头出蛆——“鼻头”应为“钵头”,意思是“没影的事儿”

肚肠骨啊痒哉——看别人做事做不好,恨不得自己去做。

要死快哉——要死啦!这个还要解释?

搞七捻三——玩什么哩格楞

策呢——??有这句苏州话吗?

系系特算哉——死了算了

出趟——上得台盘

花里巴啦——花里胡哨

肉滋滋——肉乎乎

鸭连连——鸭

鸡咕咕——鸡

猪噜噜——猪

牛哞哞——牛

羊咩咩——羊

发寒热——发烧

敌卫——特地

七力叠类——累死了??

萨体——什么事

日不做夜磨嗦——该做时不做,拖到不该做时做

困思懵懂——犯困

白相——玩

浑堂——澡堂

插烂糊——敷衍了事

砸墩——?崾?

夯八啷汤——一骨脑儿

眯特歇——打个盹

啊无乱——应为“鸭孵卵”,外行充内行

铜钿——钱

娘起来——晾起来?

瞎七搭八——胡说八道

草脚——蔡鸟

作内个老孽——罪过

豁脚——顺道??

戆胚——傻瓜

结棍——厉害

屁招精——啥也没有

磨头施哦——那个磨蹭劲啊

七不牢三千——做事颠三倒四

吹头怪脑——发痴

×嗒嗒——??

小赤佬——小鬼

昏特哉——昏头了

F要舌割乱盘哉——别瞎搞了

啊是要吃生活哉——没事找抽呢?

啊是要吃生活哉——没事找抽呢?

昏说乱话——胡说八道?

胡调——人云亦云、胡说八道

小娘鱼——小女孩

乃么豁特——这下糟了??

贼特兮兮——鬼鬼祟祟

吹花夜咪——不认真做事,一边做事一边想入非非

蹲坑——NN

弯爪猫——应为“偎灶猫”,病病歪歪的人

蜡蜡黄——黄

旭旭红——红

碧碧绿——绿

雪雪白——白

霜霜青——青

墨墨黑——黑

词典

一丈水退落八尺→→热情或期望值急剧降低

一上来→→一开始

一个子→→一个铜版。借指最少的钱。

一个不对就…→→

一个礼拜→→一星期

一个屁弹着→→指一言就中,有戏谑的成分在内。

一个铜板→→借指最少的钱。

一个跟斗跌了青云里.→→突然交上好运。

一叉.→→大拇指与中指或无名指张开后的距离

一大半.→→半数以上,大多数

一门心思.→→全心全意

一不做,二不休.→→

一分行情一分货.→→指货的质量价钱等与行情有关

一分洋钿一分货.→→指货的质量与价钱多少有关系

一天世界.→→也作“一千世界”。一般指室内环境很乱。

一日不过三.→→也作“一二不过三”。指屡遭不幸或者事故,需要发生三次才会停下。

一日天.→→一整天(指时间长度):伊个活我做了一日天。

一日日.→→一天天。“伊个老小一日日大了,懂清头了。”

一日到夜.→→也作“一天到夜”。泛指整天。

一世人生.→→也略作“一世”,表示一生。

一出戏.→→也略作“一出”,指一场戏。多表示不满。“伊个究竟是啥个一出?”

一包扫.→→也作“一包焦”,“一包椒”。全部,总共。

一句进,一句出.→→形容说话没有准。

一句闲话.→→也作“闲话一句”。爽快答应,OK的意思。

一只洋.→→一块钱。

一只裤脚管.→→也作“一只袜筒管”。似“一丘之貉”,有串通一气的意思。

一只鼎.→→也作“一只顶”。比喻某一方面有特长,出类拔萃。

一只碗勿响,两只碗叮当.→→比如吵架、争执的双方都有责任。

一头...一头....→→一方面在…一方面在…

一本三正经.→→同“一本正经”。

一生一世.→→一辈子。

一记头.→→一次性。如俗语:破庙里的镗锣--一记头

一厾厾.→→也作“一沰沰”。一点点。

一场呒结果.→→毫无结果

一并排.→→平行排列。

一式一样.→→也作“一色一样”、“一似一脱式”。一模一样。

一级.→→顶级,最好。

一问三勿知.→→啥也不明白。

一问勿问.→→毫不关心过问。

一冷一热.→→多指环境突然变冷或变热。

一吹一唱.→→两人配合着说大话。

一坒砖头.→→一层砖。坒,【广韵】地相次坒也。

一壳.→→一圈,一层。无锡话中有“大一壳”、“小一壳”。

一张分.→→“分”专指钱,一张分指10块钱。

一张床上勿出两样人.→→指一家人的行为思想都相似。

一把年纪活了狗身上.→→指一个人白活了。

一折.→→相差12岁叫“一折”。戏剧中一个段落称折,生肖12年为一个段落,故也可如此称。

一抢.→→一段时间。“伊个一抢,我蛮忙格”。

一报还一报.→→

一时三刻.→→很短时间,立刻。

一时头上.→→也作“一时头里”。指很短时间,一下子。

一条路上的.→→指同道中人,多含贬义。

一条藤上的.→→指相互牵制,谁也跑不了。

一来兴.→→一下子,也指一次性。

一来就.→→动不动就…

一花.→→旧时数钱五文叫做一花。后将伸出五只手指(报数)也叫“一花”。

一进一出.→→多指算帐时,把进项当作了出项,或者把出项当作了进项,以至于数字相差了2倍。

一连牵.→→一联串。如:“一连牵格事体”指“一联串相关的事情”。

一些些.→→类似的有一星星、一厾厾、一咪咪、一眯眯、一滴滴、一米米、一的的、一息息、一眼眼等,指一点点。

一侧倒.→→指购物时将剩下的所有东西全部卖与一个顾客。侧倒:倾倒。

一夜勿困,十夜勿醒.→→指一次休息不好会影响到后面几天的工作生活。

一夜天.→→一个晚上。

一拍一脗缝.→→完全合拍,完全符合。

一拔直.→→也作“直拔直”,笔直,一直。多指笔直的路。

一板三眼.→→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多指人办事比较死板。

一枪头.→→一次性,仅仅一次。

一沓.→→一叠。如“一沓钞票”。【广韵】徒合切,无锡音若“夺”。

一沰.→→一滴。一沰雨,一沰油。沰【集韵】当各切,滴也。

一沰水滴了油瓶里.→→碰巧,或解释为不幸言中。有幸灾乐祸的味道。

一转.→→一圈

一哄头.→→一起拥(进)。“勿得了人一哄头,拿大门也轧坍落了”。

一客弗烦两主.→→再次请同一个人帮忙,不准备找其他人。

一是一,二是二.→→实事求是。

一牵.→→一起,全部。如“一牵来勒一淘”。

一眨眼.→→也作“一霎眼”,“眼睛一霎”,形容时间极短。俗语:一霎眼格工夫。

一竿子撑到底.→→做事情一直做到结束,或者指一气呵成,或者指事情从头管到脚。

一笃糟.→→一团糟,常指办事无能而生乱。也有“一笃笤”,形容食物烂成一团。

一贴药.→→比喻有让人很快就服帖的威力。“佗看见我是一贴药,屁也勿敢放一个”。

一面孔.→→满面。“一面孔勿高兴”。

一顺.→→表示都朝一个方向。

一家门.→→也说成“一家大门”,指全家。

一家头.→→也说成“一家”,指一个人。

一拳来,一脚去.→→比喻礼尚往来,略带贬义。

一根大蒜二根葱,啥人放屁就是折脚烂胴肛。.→→儿歌。笑话放屁的人。

一桌酒水.→→一桌筵席。有时候也泛指一次筵席。

一档.→→一个档次。

一趸当.→→也作“一趸档”,整批,全部,一齐。趸:东本切。无锡话音同“等”。

一停勿停.→→也作“一歇勿歇”,指一刻不停,不休息。

一埭.→→一趟,亦指一个来回。

一埭路.→→一趟路。

一埭路路.→→指沿路周边情况。

一堆.→→指在一起,在一处。“两个人恋爱谈了呒不几天,就困了一堆了。”

一庹.→→“两腕引长谓之庹”。指两手臂平伸开的距离,约相当于一人长,旧时指5尺,有些布行卖布便以庹计量。

一推头.→→遇到麻烦时,明哲保身,将所有事情全部推掉。

一毬花.→→毬:泛指球形物。指扎成球形的花。

一淘.→→也作“一蜪”。一起,一起,一同。“一淘去上学”。

一清早.→→才天亮的时候。

一票.→→一大笔钱。“赚着一票了”。

一脚.→→也作“一脚子”。一直。“伊个人一脚做坏事体格”。

一脚去.→→指死,略带贬义。

一脚有来去格.→→指双方一直有走动的,有联系的。

一脱式一样.→→完全一样。

一堛.→→本义专指土块,今亦指一小块(粘稠的东西),如“一堛烂泥”。无锡话音同“别”。

一搭.→→也作“一笪”。本字为【土耷】集韵:德盍切,地之区所。指在一处地方。

一搭一档,一吹一唱.→→也省作“一搭一档”。指相互配合,相互照应。

一搭堆.→→聚在一起。“几个同学住勒一搭堆”。

一朝生,两朝熟.→→同“一回生,两回熟”。

一番手脚两番做.→→本来可以一次完成的任务,现在要再加工或者再做一次。

一等一.→→比“一等”略高一级。指最好、最厉害的。

一塌刮子.→→也作“一榻刮子”,“一塌括仔”等。全部,总共。

一塌糊涂.→→形容乱到极点。

一歇得.→→“一歇”表示“一会儿”,“一歇得”表示“有一会儿”,时间略长。“上个厕所要一歇得”。

一歇歇.→→小一会儿。时间比较短。

一碰就….→→动辄就…

一窠.→→一窝。

一蓬.→→一股火、烟、气等。表示火时常作“熢”,表示尘土时常作“塳”。

一蓬风.→→象风一样,形容速度很快。

一路格.→→一个团伙的。“伊些人侪是一路格”。

一寣.→→一觉。

一寣觉转来.→→也作“一寣觉困转来”。指睡着了以后醒来。

一幢.→→一座(楼房),“幢”无锡音“撞”。。

一熟.→→指农作物的一季。亦泛指一个季节。“伊个衣裳忒小了,我看只好着一熟”。

一篫斩齐.→→整齐划一的样子。 七七八八.→→事情完成七八成,差不多。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相传此夜牛郎织女相会。

七勿老三牵.→→也作“七勿老牵”、“七勿牢牵”。多指说话不成体统。

七勿搭八.→→语无伦次,前言不搭后语。

七手八只脚.→→七手八脚。

七月半.→→中元节。

七讲八讲.→→到处乱说。

七吱八搭.→→也作“七支八搭”,指胡说八道,胡言乱语。

七张八嘴.→→也作“七嘴八舌”。人多嘴杂的意思。

七更八调.→→形容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意思。

七步蛇.→→赤练蛇,其色赤,长如练,其毒甚烈,若中其毒,所行不过七步,便必毒发身亡,因此又称为“七步蛇”。

七里.→→民俗为新亡之人每七天做一次法事,共七个“七”。指尚在“七”之内。

七里缠到八里,鞋子着了袜里.→→指办事糊涂,搞不清。

七峤八裂.→→也作“七桥八裂”。形容高低不平,也指人员不团结,难相处。

七拼八凑.→→好不容易拼凑。

七牵牵八拉拉.→→这也相关联,那也相关联。

七荤八素.→→昏头转向,或者指乱糟糟。

七高八低.→→形容高低不平。

七搭八搭.→→胡乱搭讪或者拉扯。

七缠八缠.→→纠缠不休。无锡人多解释为“反复多次做某些事情”。

七零八落.→→比喻凌乱或者散乱。

七横八竖.→→横七竖八,杂乱无章。

八月半.→→中秋节。

八仙台.→→也作“八仙桌”。较大型的木制正方形桌。每边可以2人并坐。

八字.→→星命家以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配以天干地支,每项两个字,合称“八字”,据以推算人的命运。

八字也呒不一撇.→→所说的事情还没有任何行动。

八字老胡苏.→→似“八”字的胡子。

八字脚.→→双脚行走如“八”,又分“内八字”和“外八字”。

八角茴香.→→植物名,也叫“八角”,可作香料、佐料。

八角帽.→→人民革命军队在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常戴的一种帽子。帽瓦前高后低,呈八角形,有帽檐。

八宝饭.→→一种用糯米加豆沙、猪油、白糖以及桂圆、红枣、莲子等多种辅料蒸制的甜食。煮成稀的就叫八宝粥”

八抬大轿.→→旧时的交通工具。方形,用竹子或木头制成,外面套着帷子,两边各有杆子,由人抬着走或由骡马驮着走,需八个人抬的称“八抬大轿”。

八珍糕.→→一种江南特色糕点。以粮食、粮类、油脂为基本原料,配以有疗效的食物、中药为辅料。有促进食欲,防病保健作用。

八哥.→→鸟名。

九里.→→也作“九里向”。农历冬至起数“九”,共有九个“九”,为一年中最冷的时段。

九间头.→→无锡地名,一般也指连在一起的九间房子。

九思香.→→讹作“狗屎香”。农历七月三十晚所点之香,怀念张士诚(九思)。

九雌十雄.→→指年历九月的雌蟹、十月的雄蟹吃上去的味道最好。

十八个画师也画勿象.→→比喻面部表情难以形容,多用于反面描写。

十八变.→→比喻事情多变。

十几个.→→十多个

十三块六角.→→因为龟背上有十三块六角形,故借指乌龟。

十三点.→→指不明事理,傻里傻气的人。同“二百五”。

十只手节头有长短.→→比喻事物总有差别的,不会完全一样。

十来个.→→十多个。

十得咕,念四咕.→→嘀嘀咕咕,反复唠叨。

十鸽乱盘(音).→→也作“舌割乱盘”。唠唠叨叨乱说话。

十鸽罗多(音).→→也作“结葛罗多”。一般形容乱七八糟、零零碎碎的事情。

十鸽罗球(音).→→乱七八糟的(东西)。

上.→→做,干。又指给人颜色看,教训别人。

上一日.→→前一天。

上一届.→→也作“上届”。上一次。“届”音ga。

上一埭.→→上一次。“埭”音da。

上下.→→左右。

上口.→→口感,或者指口干好。

上工.→→出工干活

上中国饭店.→→隐语。无锡人指上厕所。中国饭店系原无锡比较高档的饭店。

上勿上,下勿下.→→比喻处境尴尬。

上天少张梯.→→形容骄傲自满,目标太高。

上心.→→放在心上,认真。也解释为触动心事。

上心事.→→担心,发愁。

上手.→→掌握技巧,如“很容易上手”。又指上手位置。

上日.→→上一天。

上火.→→中医把大便干燥、口舌生疮、眼膜发炎等症状叫上火。也指生气;发怒。

上风头.→→风吹来的一方。

上代.→→也作“上一代”,指上一辈人。

上半个月.→→指月初到月半之间的日子。

上半日.→→上午。

上半夜.→→天黑至零点以前。

上台盘.→→也作“上得落台盘”。言谈、举止得体。反之为“上勿落台盘”。

上市.→→开始供应市场。

上吊少根绳.→→指伤心透顶,曾经有自杀念头。

上过山.→→指蹲过牢。

上坟.→→扫墓。

上灶头.→→犹言掌勺。

上身.→→上半身。

上供.→→旧时指上交朝廷税赋或用物品祭祖或敬神。今多指给上级送礼。

上账.→→记帐。

上昼.→→也作“上昼头”“上昼里”,上午。

上家.→→打牌、掷色子、行酒令时称坐在本人左边的人为上家。又指销售领域的供货方。

上海滩上.→→指上海地界上。

上紧.→→很卖力,赶紧。

上梁.→→造房子把梁搁在屋脊上,多指此时进行的仪式。

上着个当.→→上了个当。

上腔.→→教训别人,和别人过不去。

上照.→→指拍的照片比本人好看。

上路.→→做事、说话合乎情理。

下一日.→→下一天。

下一届.→→下一次。

下一埭.→→下一趟。

下勿落.→→下不了(手、心)

下勿落台.→→下不了台

下巴头(音).→→下巴。

下巴头托托牢.→→“下巴”也作“下辅”。比喻说话要经过思考,不能胡言乱语。

下风头.→→风吹向的一方。

下半日.→→下半天。

下半夜.→→晚上零点以后的时段。

下身.→→下半身。

下饭.→→即“嗄饭”。指便于就菜吃饭。

下底头.→→下面。

下昼.→→也叫“下昼头”“下昼里”。下午。

下种.→→播种。

下家.→→打牌、掷骰子、行酒令时在本人下位的人。又指销售领域的进货方。

下脚.→→剩下的残渣或者沉淀的物质。

大人家.→→富户,大户人家。

大大.→→指写得很差的字。

大小年夜.→→也作“大年小夜”。泛指岁末

大小姐.→→富贵人家的大女儿,今多指未出嫁的黄花闺女。

大门勿出,二门勿迈.→→形容一个人只会呆在家里,不爱出门。

大不了事.→→了不起的事情。

大书.→→苏州评话。

大少爷.→→大儿子,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大手大脚.→→指用钱多,浪费。

大手指桠.→→同“大手大脚”。用钱多,浪费。

大月生.→→农历上半年生的孩子。

大半天.→→也作“大半日”。过了半天时间。

大司务.→→即“大师傅”。常专指厨师。

大头.→→头长得大。又指所占的比例多。

大头头.→→大领导。

大头梦.→→不切实际的空想。

大伏里.→→夏天大伏里

大兴.→→名不副实、伪劣。

大兴货.→→伪劣商品。大兴为上海南市区的一条街,商店多经营二手旧货,故以“大兴货”喻质量不好的商品。

大后日.→→后天之后一日。如果今天是3号,大后日就是6日。

大后年.→→后年之后一年。

大团结.→→第三套人民币中最高面值十元纸币图案为工农兵各阶层大团结。故指十元钱。

大好八成帐.→→意为不会好的。

大好老.→→也作“大好佬”,大人物,了不起的人物。

大年.→→年历有年三十的年。又指收成好的年。

大年初一.→→年初一。

大年夜.→→除夕。

大戏.→→京戏。

大红.→→很艳的红色。

大约摸子.→→大约

大考大白相,小考小白相.→→指学生考试前不爱复习,贪玩。

大舌头.→→多指说话说不清楚的人。

大亨.→→旧时有权势或者巨富的人。

大冷天.→→天冷的季节

大卵脬.→→肿大的阴囊。指有疝气的男阴。

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形容天天吵架。

大块头.→→体胖之人。块头,体型。又称“大魁头”。

大块头,练拳头,屙屎屙勒灶跟头…….→→旧时儿歌

大男人家.→→犹言男子汉。

大肚皮.→→指怀孕,也指孕妇。

大阿姨.→→隐语指月经。

大阿福.→→泛指无锡泥人,也指体胖之人。

大麦头.→→“乱哄大麦头”之缩语。原指不懂寻常农事之人,后多指业务不精、无本事之人。如“大麦头医生”。

大佬佬.→→无锡人多指小孩说话语气似大人一般。

大板车.→→比较大的板车。

大沼虾.→→即青虾,虾的一种,长约2寸。无锡人多指比较大的虾。

大转弯.→→在靠右行驶的路口向左拐弯。

大闸蟹.→→河蟹。

大前日.→→也作“大前日子”。前天以前的一天。

大洋桥.→→无锡地名,今工运桥。旧时称水泥桥为“洋桥”。

大胡羊.→→“胡羊”谐音“胡样”,不正规,不像样。

大饼.→→一种食品,火烤。

大饼油条店.→→指专卖大饼油条的早餐店。

大饼面孔.→→指又圆又大的面孔,形似大饼,故名。

大娘子.→→无锡多指已经结过婚、生过孩子的年轻女子。

大家生.→→比较高大的家居。

大栗.→→栗子。

大栗山芋.→→口感如同栗子一样的山芋。

大桥下.→→无锡地名,在北门莲蓉桥附近,旧时繁华。

大浮杨梅.→→无锡著名水果,产在大浮乡。

大热天.→→天热的季节

大致.→→大约。

大排场.→→也作“大陈场”,指兴师动众,场面很大。

大推板.→→相差很大。

大清老早.→→一早。

大馄饨.→→形状大、馅多的馄饨。

大黄鱼.→→指老秤10两一根的金条。

大欺小,先世报.→→大人欺负小孩会得到报应的。

大路货.→→普通、一般的货。

大懒差小懒,小懒差门槛.→→指每个人都懒惰,不亲自干活。

大橱.→→家具的一种。

大镬子.→→指旧式灶上使用的大铁锅。

小九九.→→小算盘。

小人家.→→无钱无势的人家,小户人家。

小儿科.→→级别比较低、无足轻重的事情。

小八腊子.→→也作“小八拉子”,指地位比较低而微不足道的人物。源于“小靶(巴)子”,即被人打的对象。“八腊”为“靶”反切。

小三子.→→指排行老三的男孩,也指没有地位的人。

小小里.→→小小的。

小工.→→为人做下手的零工。

小书.→→苏州评弹。又指小人书、连环画。

小尐伶伶.→→也作“小积伶伶”、“小唧玲玲”,多形容人小巧玲珑。“尐”音即。

小开.→→旧时大老板的公子。

小月生.→→农历下半年生的孩子。

小木匠.→→无锡人称“木匠”多叫“小木匠”。

小毛丫头.→→指小女孩,略带轻视。

小毛小病.→→小毛病。

小气.→→也作“小器”。不大方。

小乐惠.→→也作“小乐胃”,谓几个人小吃一顿,享受一番。

小半日.→→时间不到半天。

小头头.→→小头目。

小白脸.→→外表漂亮的男青少年。常带有爱打扮、风流浪荡等含义。

小产.→→妊娠12~28周内,胎儿已成形而自然殒堕者称为“小产”。

小伙子.→→指男青年,也指没有结过婚的男子。

小年.→→指农历没有年三十的年。也指收成差的年。

小年夜.→→农历十二月二十九。

小爷叔.→→对表现较差而难以管束的男孩子的憎称。

小老小.→→小孩。

小老卵.→→称那些办事说话比较老练的小男孩。

小舌头.→→软颚的正中向后略突出的小肉疙瘩,即悬壅垂。

小阳春.→→指农历十月。

小伯伯.→→无锡方言,特指称父亲的妹妹。

小姊妹.→→泛称女性朋友。

小弄弄.→→即小来来,小规模小打小闹。

小把戏.→→小孩。无锡人讲此词多学苏北口音。

小来来.→→小规模小打小闹。多指赌资较小的赌博。

小肚皮.→→指脐以下的肚子。

小肠气.→→指疝气。

小赤佬.→→对小男孩的称呼,多为骂人时用。

小辰光.→→小时候。

小阿姨.→→妻子之妹。

小阿舅.→→妻子之弟。

小鸡交拨黄鼠狼.→→指羊落虎口。

小鸡鸡.→→戏指小男孩之卵。

小鸡摸摸,三年勿长.→→形容一个人长得矮小,又没有才华。

小叔子.→→丈夫的弟弟。

小姐.→→旧指妓女,今也特指妓女。今又泛称女服务员。

小店.→→无锡人多指小型烟酒杂货店。

小罗嗦.→→指一个人对每件事情都有看法,比较罗嗦。

小贩.→→资本不大、贩卖货物的人。

小转弯.→→在靠右行驶的路口向右拐弯。

小青头.→→也略作“青头”。本义指头发乌黑貌,形容年纪轻。无锡人今多指好闹事的混混。

小哈里.→→也作“小呷里”、“小哈头里”,小时候。

小洋刀.→→小的折叠刀。

小舢板.→→小木船。

小鬼头.→→对小孩的称呼,多用作骂人话。“鬼”音ju。

小圆子.→→一种食品,小汤圆。

小家子气.→→小气,吝啬。

小样.→→瘦小、矮小的样子。“伊个人长得蛮小样格”。又指样稿、样本。

小热昏.→→旧时沿街以滑稽小调而卖唱的艺人,无锡多为卖梨膏糖者。

小粉.→→附着在麸皮上的粉,可作芡粉。

小商小贩.→→也略作“小贩”。资本不大、贩卖小商品的人。

小猪猡猡.→→也略作“小猪猡”,指胖乎乎的小孩。

小笼馒头.→→也略作“小笼”。无锡名点。用小笼蒸熟的小包子(多为肉馅)。

小菜.→→指平时吃饭时候的菜肴。

小菜场.→→菜场。

小铜钱.→→小钱,零星开支。

小馄饨.→→相对于大馄饨,皮薄,馅少、个小的馄饨,一般味道鲜美。

小黄鱼.→→旧秤一两一根的金条。

小敨卵.→→也作“小透卵”、“小抖卵”、“细敨卵”。称那些言谈举止轻浮冒失而又没有本领的男青年。

小棺材.→→对小男孩的称呼,多为骂人时用。

小滑头.→→指油滑不老实的男青年。

小蒲桃.→→小核桃。

小路数.→→指做事不正规,走偏门。

小瘪三.→→对小男孩的称呼,多为骂人时用。原指流落街头以乞讨为生的青少年。

小辫子.→→多指被人抓住的把柄。

小蟛蜞.→→隐语,指女孩阴部。

吃白食.→→吃东西不付钱。

吃瘪.→→屈服,认输;不得志。

吃茶.→→喝茶。

吃吃我.→→欺负我。

吃醋.→→比喻产生嫉妒情绪。

吃得酒水糊涂.→→喝醉了酒,糊里糊涂。

吃得落,屙得出.→→吃得下,拉得下。形容胃口好,身体好。也说成“吃得落,困得着”。

吃得上顿呒下顿.→→形容家里很穷。

吃得嘴里个,看得碗里个.→→得陇望蜀。

吃豆腐.→→指调戏妇女。

吃豆腐饭.→→吴地风俗丧筵都准备豆腐,故称去丧家吃饭为“吃豆腐饭”。

吃独食.→→比喻独占利益。

吃钝头.→→被人挖苦嘲弄。无锡人多指出师不利,或某个关节被其他因素干扰而没有取得成功。

吃耳光.→→挨耳光。

吃饭辰光.→→吃中饭的时候;吃饭时间。

吃饭家生.→→谋生的工具;谑称脑袋。

吃饭台子.→→吃饭的桌子。

吃饭勿知饥饱.→→多指小孩生活不能自理。

吃粉笔灰个.→→指教师。

吃搁头.→→受挫,遇到麻烦。

吃官司.→→坐牢。

吃过饭.→→吃完饭。

吃花生米.→→挨枪子,多指死刑犯被枪毙。

吃坏落了.→→吃不洁食品或过饱导致消化系统疾病。

吃昏头.→→昏头了。

吃夹档.→→也作“吃轧档”。两面不讨好,喻受冤。

吃家饭,屙野屎.→→吃里爬外,帮外人干事。

吃家生.→→挨打。

吃价.→→有种;过硬。

吃进.→→买进;无奈接受,自认倒霉。

吃惊吓.→→受惊吓。

吃开口饭个.→→指从事教师、律师等,以口才谋生的人。

吃客.→→饮食店的顾客;很会吃的人。如“老吃客”。

吃空心汤团.→→比喻空欢喜。

吃辣花酱.→→吃苦头。

吃牢.→→盯住,缠住。

吃老本.→→比喻依赖原有的知识、本领或功劳过日子。

吃老酒.→→喝酒。

吃力.→→辛苦,劳累;麻烦。

吃力得.→→无锡人形容很累。

吃力勿讨好.→→费力而得不到好效果。

吃力勿赚钱,赚钱勿吃力.→→一种社会现象。

吃老卜干饭.→→指当学徒。

吃毛栗子.→→挨栗凿。即将食指、中指弯曲起来敲击人头顶。

吃墨水个.→→指有文化的人。

吃奶奶.→→“奶奶”无锡音mama。婴儿喝奶。

吃奶奶气力.→→“奶奶”无锡音mama。形容一个人所能有的最大力气。

吃牌头.→→也作“吃排头”。挨批评。

吃赔帐.→→承担资金亏空;赔钱。

吃屁股.→→屁股挨打。

吃人家个嘴软.→→比喻得了别人好处,就不能秉公办事。

吃软不吃硬.→→谓接受以温和手段提出的要求,拒绝以强硬手段表示的胁迫。

吃啥饭当啥心.→→指身在其位谋其事。

吃生活.→→挨打。

吃生米个.→→形容说话火气大,不讲理。

吃屎吃着个酱瓣头.→→犹走狗屎运。运气好。

吃屎个.→→比喻不明事理,糊涂。

吃手艺饭个.→→靠手艺谋生。

吃蛳螺.→→也称“吃螺蛳”。比喻说话不连贯而中间出现停顿。

吃死人不吐骨头.→→比喻极端贪婪、凶恶。

吃素.→→比喻不厉害,好惹。

吃素碰着月大.→→不情愿吃素,偏偏遇上斋日长的大月。谓倒霉。

吃汤团.→→也称“吃零汤团”。得零分,也指没有取得一丝成绩。

吃膯落了.→→吃得过分饱,胃里觉得胀。

吃头.→→好吃;小吃。

吃透.→→谓理解透彻。

吃勿开.→→行不通;不受欢迎。

吃勿来.→→不喜欢吃;吃不惯。

吃勿落.→→吃不下

吃勿消.→→支持不住;受不了。

吃勿准.→→把握不住。

吃勿着黄狼来吃鸡.→→形容怕硬欺软。

吃物事.→→吃食物

吃喜酒.→→喝喜酒。

吃闲饭.→→比喻无所事事。

吃现成饭.→→"比喻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吃相.→→吃东西时的姿态;嘴脸,仪态。如“吃相难看”。

吃香.→→吃得开,受重视。

吃香烟.→→抽烟。

吃心重.→→无锡人形容很贪心。

吃辛吃苦.→→受尽辛苦。

吃鸭蛋.→→同“吃汤团”。得零分,也指没有取得一丝成绩。

吃药.→→比喻上当。

吃野食.→→找外遇。

吃夜点心.→→晚上吃夜宵。

吃夜饭.→→吃晚饭。

吃硬.→→不接受威胁,有骨气。

吃用开销.→→日常开销。

吃中饭.→→吃午饭

吃重.→→比喻特别吃力,吃紧。

吃准.→→认准,确认。

吃着1.→→尝到。如“吃着苦头了”。

吃着2.→→吃和穿。如“吃着勿愁”。

吃着个老卜干→→打球时被球触到手指关节,一般会略会变肿。

吃着一记闷棍→→挨闷棍。

吃着一吓→→受惊吓。

吃专落了→→“专”也作“毡”,脑子糊涂,不懂道理。如“你吃专落了”。

研究着作

无锡话词汇常见于与无锡有渊源的作家的作品中,如钱锺书和杨绛的一些小说中。

2008年,由项行整理编着的《无锡方言词典》正式出版,该书共12万字,收录了无锡方言词条6300余条。

《无锡方言四书》,作者荣耀祥。

《乡音》,由钱祖德整理编写,共分四册,18万字,收集6000多个无锡话词汇。

电视节目

《阿福聊斋》是无锡电视台第一档方言播报的杂志型栏目。经过数次改版和播出时段调整,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该节目选播社会新闻和民生关心的问题,并且每期介绍一个典型的无锡话词汇,深受无锡人的喜爱。

《洋葱头讲劲头》是另一档以无锡方言为主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洋葱头。

《扯扯老空》也是另一档无锡方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商奇、小富。

流行歌曲

《乒铃乓啷跌啊跌倒》 词曲:Simon

《贼骨头》 词曲:Si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