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金翅雕(又称云程万里鹏、大鹏),是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角色,狮驼岭三妖中的老三,和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都是凤凰所生。

大鹏金翅雕五百年前吃了狮驼国国王及满城文武、百姓,夺得江山。他想吃唐僧肉,又恐孙悟空厉害,因此与狮驼洞的青狮、白豫结为兄弟。唐僧师徒西行至狮驼岭,大鹏识破孙悟空的计策,将其装入阴阳二气瓶。孙悟空脱身后打服青狮、白象,大鹏又用调虎离山计将唐僧师徒四人擒入狮驼国。孙悟空再次逃脱后,大鹏放出谣言称唐僧已被生吃,孙悟空信以为真去西天找如来佛祖,如来引文殊、普贤两位菩萨以及五百罗汉、三千揭谛来到狮驼国,用计将大鹏降伏,封他做了护法。

别名

迦楼罗(suparn!a)、云程万里鹏

姓名

金翅大鹏雕

所属教派

佛教

相关著作

《西游记》

居所

狮驼岭狮驼洞

兄弟姐妹

孔雀

主要成就

展翅捉住悟空,巧计令悟空绝望

国籍

狮驼国

职业

狮驼国国王、护法

主要成就

占据狮驼国为王

兵器

画杆方天戟

法宝

阴阳二气瓶

技能

一翅九万里

母亲

凤凰

外甥

如来佛祖

结义兄弟

青狮、白象

人物外貌

金翅鲲头,星睛豹眼。振北图南,刚强勇敢。变生翱翔,宴笑龙惨。抟风翮百鸟藏头,舒利爪诸禽丧胆。(出自《西游记》第七十五回)[2]

人物经历

大鹏金翅雕五百年前来到狮驼岭往西四百余里的狮驼国,将国内的国王、文武百官以及国内百姓都吃了个干净,然后引一帮妖怪占据了此国。大鹏打听到去西天取经的唐僧会从狮驼岭经过,他想吃唐僧肉,但又怕孙悟空本领高强,自己一个人斗不过,就来到狮驼岭和青狮、白象结拜为兄弟,意图合力捉拿唐僧。

金翅大鹏

孙悟空得太白金星指引,变成小钻风的模样来狮驼岭打探情报,进入狮驼洞后用毫毛变成一只苍蝇戏弄大鹏等三个魔王。孙悟空见妖怪乱成一团忍不住笑出声来,大鹏眼尖,认出小钻风是孙悟空变的,就上前将其一把抓住,然后用绳子绑了,扔进了阴阳二气瓶里。

孙悟空钻破阴阳二气瓶逃走后,叫猪八戒一起来狮驼洞前叫阵,大鹏与白象不敢出战,青狮只好硬着头皮出洞与孙悟空赌斗。青狮使神通将孙悟空吞入肚子里,回洞后被孙悟空折腾个半死,大鹏建议青狮可趁孙悟空从口里出来时将其咬碎,却不妨孙悟空预先将金箍棒顶起,崩碎了青狮的门牙。

大鹏见孙悟空又回到青狮的肚子里不肯出来,便使激将法,指责孙悟空在别人肚子里折腾是小人行径,不是英雄所为。孙悟空很在意自己的名声,就答应在洞外宽阔的地方出来。大鹏点三万妖兵在洞外埋伏,等孙悟空从青狮肚子里出来后,就一齐来抓孙悟空,不想孙悟空却在青狮肚子里留下了一根毫毛,化作绳子拴在了青狮心肝上,孙悟空扯动绳子又将青狮折腾了一番。大鹏、白象见状,立即跪下求饶。孙悟空放过青狮,白象不服气又要挑战,被擒放回后,大鹏假装答应护送唐僧师徒过山。

大鹏点三十个会做饭的小妖,带上米面蔬菜,随行照顾唐僧饮食,点十六个本领强的小妖,用八个小妖前方开路,八个小妖用轿子抬唐僧。他们西行四百里至狮驼城,孙悟空见城里的百官、百姓尽是些老虎、雄彪、苍狼、花豹、长蛇等妖怪,一时惊悚出神,大鹏趁机使方天画戟来袭击孙悟空,青狮、白象见状也来抢攻猪八戒和沙悟净,小妖们则趁机将唐僧抓进狮驼城。

双方战至傍晚,猪八戒和沙悟净被青狮、白象使神通擒住,孙悟空见状,急架筋斗云逃走,大鹏便现了本相,扇动翅膀,赶上将孙悟空抓住,孙悟空想变小脱离大鹏的爪子,但大鹏的爪子却随着孙悟空身形的变化而变化,孙悟空无法遁走,也被大鹏擒进城里。

如来收大鹏

孙悟空逃走后,大鹏把唐僧关进皇宫里的一个铁柜里,然后让小妖放出谣言说唐僧已经被生吃了,试图让孙悟空放弃来狮驼城争斗。孙悟空信以为真,往西天去见如来,让如来取走头上金箍,还自己自由。如来安抚孙悟空,告知了大鹏等妖怪的来历,然后引文殊、普贤二菩萨和五百罗汉、三千揭谛去往狮驼城上空。孙悟空按下云头挑战,大鹏等不知是计,被孙悟空引入如来的包围圈。大鹏见状,怂恿青狮、白象一起上前袭击如来,但二怪见到自己的主人文殊、普贤,慌了手脚,不敢再战,现出本相皈依。大鹏伸出利爪相要来抓孙悟空,如来趁机把鹊巢贯顶之头变作一块儿血肉扔出去,大鹏来抓,被如来用手一指,大鹏便无法扇动翅膀,然后现了本相。如来劝大鹏皈依,但大鹏觉得西方持斋把素,极贫极苦,不如在凡间吃人肉快活。如来表示自己在四大部洲信徒极多,得到的供品可以先给大鹏受用。大鹏被如来困住,无法挣脱,只得勉强答应。如来就让大鹏在光焰上做个护法。

性格特点

三个妖精中,三怪大鹏金翅雕最为狡猾。它老谋深算,老奸巨猾,非常善于察言观色。孙悟空变做小妖扰乱妖心,又变出苍蝇吓唬妖精,三魔能够很快发现孙悟空的真相,并把悟空装进宝瓶。老怪狮子精吞了孙悟空之后,洋洋得意,又是他出言劝阻老怪,陈述这么做的危险性。当如来带着两位菩萨来伏妖降怪时,只有三怪不服,还要和佛祖一争高低。三怪还凶残狠毒,将狮驼国的文武百官、男女老少吃了个精光。

人物来源

大鹏形象最早见于《庄子》:“北溟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溟。 南溟者,天池也。”庄子又引《齐谐》:“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后人又加以发挥,不断从自己的人生实践和著述两个方面充实和丰富它,如曹植《玄畅赋》:“希鹏举以搏天,蹶青云而奋羽。”王勃《江曲孤凫赋》:“灵凤翔兮千仞,大鹏飞兮六月。”杨炯《浑天赋》:“鹏何壮兮,抟扶摇而翔九万,运海水而击三千。”白居易《我身》:“通则为大鹏,举翅摩苍穹。穷则为鹪鹩,一枝足自容。”陆游《南堂默坐》:“大鹏一举九万程,下视海内徒营营。”杜甫《入衡州诗》:“紫荆寄乐土,鹏路观翱翔。”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隼击须当要,鹏抟莫问程。”苏轼《再送两首》其一:“使君九万击鹏鲲,肯为阳关一断魂。”李白《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等等,都是对于大鹏意象的阐释。

可见,大鹏意象自庄子创立以来,在诗文中始终是以正面的形象出现的,所以也成为士子文人们不断歌咏或自拟的对象。 后来随着戏曲、小说等文体形式的逐渐成熟,大鹏也被作者刻画或描写而进入了这些门类的作品之中。 但是在戏曲、小说如《西游记》《封神演义》《十八罗汉斗大鹏》等作品中,大鹏都是以恶的形象出现的,而后又被收伏,改恶从善。

佛典中有关于金翅鸟的记载。金翅鸟是印度古代神话中的鸟禽之长、毗湿奴天的坐骑,梵名Garuda,音译为迦楼罗。《观佛三昧经》卷一载:“此鸟以业报之故,得以诸龙为食,于阎浮提一日之间可食一龙王及五百小龙”。金翅鸟虽恃强凌弱,但最终在佛法的劝善下改过自新。《长阿含经》卷十九中云:“有化生龙子,于三斋日受斋八禁,时金翅鸟欲取食之,衔上须弥山北大铁树上,高十六万里,求觅其尾,了不可得,鸟闻亦受五戒。” 

《苻子》所云先秦时人已论及金翅鸟,是受了中古学界“格义”风气的影响。慧皎《高僧传》卷四《晋高邑竺法雅》云:“以经中事数,拟配外书,为生解之例,谓之格义。”晋唐佛徒即习以金翅鸟与庄《逍遥游》中的大鹏拟配联类。隋代智 《法华文句》卷二云:“迦楼罗者,此云金翅,翅翮金色,人言庄子呼为鹏。”

由此可见,《西游记》中的大鹏金翅雕形象,乃是以“格义”之法演绎于文学创作的牵合华梵的生动示例。

人物设定

身份

大鹏与孔雀是凤凰所生。混沌初开之时,天地交合而生万物,飞禽之长凤凰得交合之气生下孔雀和大鹏,孔雀曾将如来吞入肚里,如来刨开孔雀脊背逃出后本想取孔雀性命,但诸佛认为如来杀孔雀有如伤害生身之母。因此按照诸佛的说法,大鹏可以看作是如来的舅舅。

武器

画杆方天戟

法宝

阴阳二气瓶:内有七宝八卦、二十四气,要三十六人,按天罡之数,才抬得动。

本能

飞行:大鹏扇一翅有九万里之远,孙悟空驾筋斗云一去有十万八千里,因此大扇两翅便能赶上孙悟空。

利爪:抓到人时,可以随着被抓者的身形变化而变化,因此抓住孙悟空时,孙悟空无法使变化之法逃脱。

衍生形象

小说形象

《封神演义》里,大鹏金翅雕居住在蓬莱岛,为羽翼仙,他受人挑唆,在商朝将领张山讨伐西岐时找姜子牙算账,被截教门人哪吒、黄天化等围攻失利,逃走后因肚里饥饿,被燃灯道人引诱吃下108颗佛珠,导致腹痛难忍,从而被燃灯收服,前往灵鹫山修行。

戏剧形象

京剧大鹏脸谱

《金翅大鹏》是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万春根据《西游记》中《狮驼岭》改编的《十八罗汉收大鹏》一出猴戏。故事诉说唐僧一行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路经狮驼岭,遇青狮、白象,孙悟空大战群魔。“金翅大鹏”是剧中塑造的一个具有敢于以凌空戏弄孙悟空的飘逸的艺术形象,饰演的演员必须功底扎实,开打勇猛,扑跌功夫出色,故此剧以武功见长,场面宏伟风趣。

金翅大鹏脸属“象形脸”类型,则是在“整脸”“三块瓦脸”“碎脸”的基础上,以大鹏的形象、神态、颜色结合脸貌综合而成的。

影视形象

年份

影视作品

演员

2000年

《西游记续集》

郭军 

2000年

《西游记后传》

于震

2010年

浙版《西游记》

许江华 

2011年

张纪中版《西游记》

侯越秋

央视版金翅大鹏雕

人物评价

清代易学家刘一明:大魔用心着空之妖,二魔用意执相之妖,三魔运气、着空、执相兼有之妖。天下缁黄,用心意而着空执相者,十有二三,至于搬运后天之气,而着空执相者,十中即有八九,故大魔二魔居于狮驼洞,为害固大;三魔居于狮驼国,为害尤大。三个魔头同归一处,邪说横行,扰乱世道人心,大坏教门,不堪言矣。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李时兵、复旦大学编审张兵:大鹏精不但有超级本领,还有丰富的智慧,在这个妖精联盟中虽排位第三,却起着决定性作用;大鹏精的心也异常凶狠,提了四众,叠加放在蒸笼中蒸了吃,知道孙悟空脱身,这妖精又奸中施奸,造出谣言说唐僧已被他们“夹生吃了”,让孙悟空“放声大哭”,只好去找如来诉苦;在如来面前,这大鹏精也是狂妄至极,号召另两个魔头“一齐上前,使枪刀搠倒如来,夺他那雷音宝刹”;被如来降伏后,竟然还妄想吃人肉,狂妄之心、凶残之肠到死不改。大鹏精的出现,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象征。妖精队伍中,只有一个不知大高地厚的红孩儿,敢冒充观音,敢当面对观音大不敬;只有一个弥勒佛的黄眉童子,敢冒充如来,私设小雷音,但也只是背地里的行为。唯独一个大鹏精,敢当面搠倒如来,敢夺占雷音宝刹;也只有一个大鹏精,须如来亲临降服,而实际上还是降而不服,是没出路才“只得皈依”,却回头又对悟空咬牙切齿道:“泼猴头,寻这等狠人困我!”佛力广大,佛法无边,佛为普度众生而存,为祛除魔瘴而在,因而佛的存在,也就等于魔的存在;佛的法力无限,妖的魔力也同样无限。佛既根除不了魔,佛也当反观内省;大鹏精的出现,又是佛、魔一体的象征。同是天地交合的产物,同是凤凰一母的产儿,一个是与天地齐寿的佛祖,一个是与宇宙同存的魔头。一个强调种善因,结善果;一个只知吃人肉,害生灵,从表现特征看,二者有天壤之别,但实际上是同体而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