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平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地处广西东部、桂江中游,县域面积3273平方公里,辖9镇3乡160个行政村(社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昭平县常住人口为330116人。

昭平,古为百越地,因地处岭南,亦称南越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置桂林郡,县地属之。民国初,昭平县属广西省桂林道。解放初,昭平县隶平乐专区属广西省人民政府。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昭平县隶平乐专区属广西壮族自治区。1971年专区改为地区,昭平县属梧州地区。

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91.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从分产业数据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5.79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21.18亿元,下降3.4%,第三产业增加值44.48亿元,增长4%。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23元,比上年增收642元,增长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59元,比上年增收900元,增长7.4%。

昭平县城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镇、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县城”称号,并连续两届荣获广西市容市貌“南珠杯”竞赛“优秀城市”奖,连续5年被评为全区社会治安治理模范县。是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

中文名

昭平县

外文名

Zhaoping County

行政区划代码

451121

行政区类别

市辖县

所属地区

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

地理位置

中国华南、广西东部

下辖地区

9个镇、3个乡

政府驻地

昭平镇

电话区号

0774

邮政区码

546800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昭平黄姚古镇等

车牌代码

桂J

面积

3273km²

人口数量

330116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地区生产总值

91.45亿元元(2020年)

历史沿革

古代

昭平,古为百越地,因地处岭南,亦称南越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置桂林郡,县地属之。

汉初90余年,县地属南越国。

汉元鼎六年(前111)武帝平定南越,置苍梧郡,辖临贺、猛陵等县,县地大部属临贺县,今马江、木格属猛陵县。东汉献帝建安八年(203),县地仍属临贺、猛陵2县,隶苍梧郡。

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县地仍临贺、猛陵2县,临贺县属临贺郡,猛陵县属苍梧郡。

两晋和南朝宋,因汉制,县地仍属临贺、猛陵2县。

南朝梁普通元年(520),武帝分临贺县地在今昭平县地上部置静州,并先后置梁寿、静慰2郡,龙平、安乐、宁新、博劳、荡山5县。静州统梁寿、静慰2郡。梁寿郡辖龙平、宁新2县;静慰郡辖安乐、博劳2县;荡山县隶乐梁郡(治今钟山县),属东静州(治开建,即今广东封开县南丰镇)。又分猛陵县在今昭平县地下部置武城、开江2郡及豪静、开江、猛陵3县。武城郡统豪静县,开江郡统开江县,均属东静州;猛陵县隶阴石郡,属石州。

南朝陈永定二年(558),武帝于诸郡外又立逍遥郡,辖猛陵县,并把梁寿、静慰、武城、开江、逍遥5郡统归静州管辖。

隋开皇十年(590),撤销梁寿、静慰、开江、武城、逍遥5郡,改宁新为归化县,与龙平、安乐、博劳同属静州;豪静、开江、猛陵属梧州;荡山县属富州(今钟山县),皆受桂州总管府监察。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撤销静州及开江、安乐、博劳、归化、荡山等县,开江并入豪静县;安乐、博劳、归化并入龙平县;荡山并入贺川县,皆属始安郡。

唐武德四年(621),高祖复置静州,并分龙平县地复置博劳、归化、安乐等县,属静州。分豪静县复置开江县,属梧州;九年(626),撤销归化、安乐、博劳3县入龙平县,开江、豪静从梧州改属静州。此时,静州辖龙平、开江、豪静8县。贞观元年(627),太宗设道,静州属岭南道;八年(634)改静州为富州;十二年撤销豪静县,其地并入苍梧县。圣历元年(698),武则天分富州龙平县地置思勤县(治今钟山县清塘乡陶塘村)。此时,富州辖龙平、开江、思勤8县。天宝(742—758)后,玄宗复置荡山县,属贺州。长庆二年(822),穆宗改开江县为马江县,以志马援之功。咸通三年(862),懿宗分岭南道为东、西两道,富州属岭南西道桂管。

五代十国富州领县如唐。后梁开平二年(908),湖南节度使马殷自称楚王,割据岭南,富州属楚,南汉干和六年(948),南汉王刘晟击败马楚,岭南尽归南汉,富州属南汉。

宋初;太祖设广南路,开宝五年(972),废富州,撤销马江、思勤2县,并入龙平县,隶昭州;撤销荡山县并入临贺县,属广南路。至道三年(997),太宗分广南为东、西两路,昭州属广南西路。神宗熙宁八年(1075),龙平县改隶梧州。元丰八年(1085),复隶昭州,仍属广南西路。徽宗宣和六年(1124),龙平县改名招平县,意谓招抚平定。“招”字不雅,采用光明、明亮的“昭”代替“招”,定名为昭平县,仍隶昭州,这是昭平县得名之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昭平县复名龙平县,仍隶昭州,属广南西路。

元初,龙平县仍隶昭州,至元十三年(1276),世祖立广西道宣抚司,昭州属湖广行中书省广西道。成宗元贞元年(1295),并左右两江道为广西两江道,昭州改属湖广行省广西两江道。大德五年(1301),改昭州为平乐府,至正时(1341—1368),顺帝置广西行中书省,龙平县隶平乐府,属广西行中书省。

明洪武十八年(1395),太祖撤销龙平县并入平乐县,其地设昭平里和马江里。万历四年(1576),神宗分平乐、富川两县一部分复置昭平县。自始,昭平县名沿用至今。万历五年,又划贺县招贤里之西水樊家4屯及苍梧、藤县一小部分入昭平,仍隶平乐府属广西布政使司。

清初,昭平县属南明永历。清代,昭平县仍隶平乐府。光绪十三年(1887)前,受桂平梧郁道监察,是年郁林直隶州改属左江道,桂平梧郁道改名桂平梧道,平乐府受桂平梧道监察,属广西行省。

近代

民国初,昭平县属广西省桂林道。民国5年(1916)9月经省政府批准,于6年(1917)拨昭平的防、乐2区归钟山县。民国23年(1934),昭平县属平乐行政督察区。

解放初,昭平县隶平乐专区属广西省人民政府。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昭平县隶平乐专区属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7月,撤销平乐专区,昭平县改属梧州专区。1971年专区改为地区,昭平县属梧州地区。1983年7月(1982年11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发文批准),划昭平县樟木公社四和大队的新村片11个生产队归贺县公会镇新村大队管辖。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83年7月(1982年11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发文批准),划昭平县樟木公社四和大队的新村片11个生产队归贺县公会镇新村大队管辖。

1996年,昭平县辖8个镇、9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昭平镇、文竹镇、黄姚镇、富罗镇、北陀镇、马江镇、古袍镇、五将镇、富裕乡、仙回瑶族乡、走马乡、庇江乡、巩桥乡、樟木林乡、凤凰乡、九龙乡、木格乡。

2005年6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同意调整昭平县部分乡镇的行政区划:撤销富裕乡,整建制并入昭平镇,昭平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庇江乡,整建制并入走马乡,走马乡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巩桥乡,整建制并入黄姚镇,黄姚镇政府驻原巩桥乡巩桥村;撤销九龙乡,整建制并入北陀镇,北陀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古袍镇,整建制并入马江镇,马江镇政府驻地不变。

区划详情

截至2016年,全县辖9个镇,3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昭平镇、黄姚镇、马江镇、文竹镇、富罗镇、北陀镇、五将镇、走马镇、凤凰乡、木格乡、樟木林镇、仙回瑶族乡。[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处广西东部、桂江中游,东与走马镇毗邻,南与五将镇交界,西与蒙山县相依,北与文竹镇接壤。地理位置为北纬23°39′—24°24′,东经110°34—111°。

地形地貌

昭平县境内地质多次变迁,大地构造在内外营力长期作用下,至第四纪,逐渐形成山岭连绵、平地狭小的地貌景观。

昭平县地貌的显着特征是:群山起伏,河谷深切,平地狭小,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7.6%,素有“昭平不平”之说:其中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主要分布在县西北部、中部及东西边境处,占总面积2.7%;500至800米低山是境内主要的地貌类型,占总面积32%,多分布在富罗、九龙、富裕、龙坪、马圣等乡村;500米以下的丘陵主要分布在县南部桂江两岸的五将、古袍、马江、木格等乡镇。东北部的黄姚、樟术林为岩溶洼地;西北部和中部的群山之间有三个狭长的山间盆地。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及洼地面积最广,约占全县总面积三分之二,西北边界与东南部的木格乡驻地平均海拔相差943米,境内大部分河流由偏北向南汇流。

气候

昭平县县境地处南亚热带气候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基本特征是:夏长冬短,春湿冬干,夏涝秋旱,冬有霜雪。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9.8摄氏度,年降雨量为2046毫米,为广西多雨、暴雨中心地带之一。无霜期平均在310天以上。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昭平县森林复盖率80.7%、绿化率98.18%,有野生植物1700多种,兽类、鸟类、爬行类动物将近千种,其中有世界稀有树种小叶红豆、四方竹以及被誉为“活化石”的珍稀动物鳄蜥和娃娃鱼等。广西最大的原始森林之一的昭平大广原始森林有林面积74.8平方公里,森林复盖率95%,2002年6月,昭平县被国家环保总局列入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

昭平是全国十大产脂基地、广西四大林业县之一和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广西首批绿化模范县。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7.53万公顷,有林面积26.26万公顷,生态公益林区9.32万公顷,商品林区18.3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003.99万立方米,人均有林面积、人均活立木蓄积量均居广西前列。主要树种有松、杉、毛竹、尾叶桉,其中:针叶林10.27万公顷,蓄积量599.77万立方米;竹林0.58万公顷;尾叶桉0.35万公顷。“十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47.13万立方米(蓄积),其中商品材可出材15.59万立方米。

水资源

昭平县总流域面积14395平方公里,绝大部分属桂江水系,年平均流量45.35亿立方米,域内河流总长1624公里。

桂江由北向南流经全县7个乡镇,有思勤江、桂花河、九龙河、富群河、临江河等14条较大的支流。全县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8.5万千瓦,技术可开发量25.2万千瓦,境内规划建设电站44座。

矿产资源

昭平县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重要矿产有金、银、铁、镁、锰、铅、锌、白云石、石英石、大理石、花岗岩、重晶石等20余种。

人口民族

常住人口

昭平县常住人口为330116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0647人相比,十年共减少10531人,减少3.09%,年平均下降率为0.31%。

民族

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人口分布

全县共有12个乡(镇),各乡(镇)人口分布如下:

乡(镇)

人口数(人)

比重(%)

2020年

2010年

全县

330116

100.00

100.00

昭平镇

97409

29.51

21.69

文竹镇

5445

1.65

2.57

黄姚镇

51105

15.48

14.50

富罗镇

19201

5.82

6.36

北陀镇

24404

7.39

8.33

马江镇

25186

7.63

8.70

五将镇

18854

5.71

7.72

走马镇

20956

6.35

7.08

樟木林镇

27285

8.27

8.85

仙回瑶族乡

8952

2.71

2.96

凤凰乡

17302

5.24

6.02

木格乡

14017

4.24

5.22

户别人口

全县共有家庭户106615户,集体户2359户,家庭户人口为316279人,集体户人口为13837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7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67人减少0.7人。

民族人口

全县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95318人,占89.4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34798人,占10.54%,其中壮族人口为17168人,占5.20%;瑶族人口为16734人,占5.07%。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13605人,减少4.40%;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3074人,增长9.69%,其中壮族人口增加1603人,增长10.30%;瑶族人口增加867人,增长5.46%。

性别构成

全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71093人,占51.83%;女性人口为159023人,占48.17%。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7.59,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1.48相比下降3.89。

年龄构成

全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91694人,占27.78%;15-59岁人口为176146人,占53.36%;60岁及以上人口为62276人,占18.8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7968人,占14.53%。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6.18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10.41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2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89个百分点。

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县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833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0374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25031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3313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899人上升为5705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8045人上升为9201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42937人下降为37875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3640人上升为34325人。

平均受教育年限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县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8.36年升至8.78年。

文盲人口

全县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7415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增加33人,文盲率由2.17%上升为2.25%,上升0.08个百分点。

城乡人口

全县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59706人,占48.3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70410人,占51.62%。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35383人,乡村人口减少45914人,城镇人口比重提高11.88个百分点。[3]

交通运输

公路

昭平县距贺州市区128千米,梧州市200千米、桂林市210千米。水路交通便利,桂江自北向南纵贯全境,桂江上连漓江、下接西江,建有昭平、马江等港口。水运常年通航,船只上通平乐、桂林,下达梧州、广州、深圳、香港、澳门。

主要公路有经由昭平县城分别与323国道(钟山段)和321国道(蒙山段)相接的三级油面公路及与贺州、钟山、苍梧等县市相通的县级公路,设有昭平汽车总站。桂(林)梧(州)高速路自北向南纵贯该县东部区域,并在黄姚附近的篁竹、樟木林乡潮江、富罗镇三合、文潭建设四大出口。

昭平县内有G241国道和G355国道经过,G241国道昭平县境内走向为钟山大爽-西坪-走马-庇江-昭平县城-富裕-九步埃-黄村,G355国道昭平县境内走向为苍梧县狮寨-马江江塘-五将-富裕接G241国道。

2019年9月29日,贺巴高速公路(钟山至昭平段)正式建成通车,全线设置清塘、莲塘、走马、昭平4处互通式立交。2020年10月30日,贺巴高速公路(昭平至蒙山段)正式建成通车。

建设项目:柳贺城际铁路、柳韶铁路、桂江三桥。全州至容县高速公路,昭平经苍梧至广宁高速公路。

经济

综述

2020年,昭平县地区生产总值91.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从分产业数据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5.79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21.18亿元,下降3.4%,第三产业增加值44.48亿元,增长4%。

三次产业结构为28.2:23.2:48.6,与2019年相比,第三产业比重提升3.8个百分点,第一、二产业比重分别降低0.9和2.9个百分点。

2020年,昭平县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23元,比上年增收642元,增长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59元,比上年增收900元,增长7.4%。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2020年,昭平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76亿元,同比下降5.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72亿元,增长114.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44亿元,增长25.5%,其中工业投资6.44亿元,增长83.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2.6亿元,同比下降9.24%。

房地产业:2020年年末昭平县拥有房地产企业23家,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0.91亿元,同比下降6.5%,其中,商品住宅投资8.01亿元。

财政

2020年,昭平县完成财政收入5.47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21亿元,比上年增长14.6%。

第一产业

农业

初步核算,2020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28亿元,比上年增长5.26%,其中:种植业产值22.73亿元,增长8.39%;林业产值7.02亿元,增长7.12%;牧业产值6.46亿元,增长-6.59%;渔业产值2.03亿元,增长1.1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05亿元,增长6.59%。

农作物种植面积:2020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为36073公顷,比上年增长5%,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为20377公顷,比上年增长2.5%;花生播种面积785.6公顷,比上年增长3%;烟叶播种面积314公顷,比上年下降1.6%;蔬菜播种面积10214公顷,比上年增长4.6%。

农作物产品产量:全年粮食总产量10.59万吨,比上年增长2.1%;烟叶产量747吨,比上年下降2.1%;花生产量1737吨,比上年增长4.6%;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1.64万吨,比上年增长5.7%;水果产量11.9万吨,比上年增长14.5%;茶叶产量11792吨,比上年增长17.3%。

养殖业产品产量:全年家禽出栏661万只,比上年增长12.3%;生猪出栏9.1万头,比上年增长-36.3%。全县肉类总产量1.8万吨,比上年下降15.2%;蚕茧产量1734吨,比上年下降3%;水产品产量1.6万吨,比上年增长1.3%。

林业生产:全县完成人工造林4.4公顷,比上年下降97.3%;全社会木材砍伐量为62.75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0.9%。

农村基础设施:全年农村用电量10031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9%。化肥使用量(折纯)7495万吨,与上年持平。有效灌溉面积9306公顷,比上年下降10.1%。

第二产业

工业

2020年全县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13.77万元,比上年下降4.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96亿元,下降5.6%。全部工业增加值3.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上升1.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上升1.1%。

建筑业

2020年末,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共10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4.03亿元,下降9%;全县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1.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降6.1%。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0年全县商品销售额达15.8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批发业销售额为4.87亿元,增长5.1%;零售业销售额为10.94亿元,增长1.5%。

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2.1亿元,比上年下降40.2%,其中:住宿业营业额0.78亿元,比上年下降32.1%;餐饮业营业额1.33亿元,比上年下降44.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66亿元,比上年下降4.1%,其中:城镇零售额为13.93亿元,增长0.3%;乡村零售额为3.7亿元,下降17.6%。

旅游

2020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数773.01万人次和旅游总消费93.59亿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25.4%和27.9%

金融

2020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3.74亿元,增长9%,其中:住户存款79.97亿元,增长12.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8.74亿元,增长20.2%。[4]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明万历时,即有县学。清末,废科举、兴学堂,始办小学。民国26年(1937),创办第一所中学。解放后,对旧教育进行了整顿改造,教育事业发展迅速,至1957年,全县有中小学246多,在按学生19357人。至1989年,全县有中学23所,在校学生10915人;小学480所(含分校),在校学生43891人。

2013年春季学期,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273所,其中县办幼儿园1所、乡镇中心幼儿园4所,私立幼儿园37所,学前教育在园在班8974人;全日制小学211所(其中县直小学2所、特教学校1所、中心小学17所、村小130所、教学点61个);小学在校生3199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6%,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83.2%;初级中学17所,初中在校生13149人,初中阶段入学率为98.2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84.1%;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升学率达到89.4%;普通高中2所,在校高中生5660人;职业教育中心1所,全日制在校生883人。全县中小学校教职员工3784人,中小学专任教师合格率为100%。

贺州市昭平县第六中学

医疗卫生

20世纪30年代初,县内始有设备简陋的医疗机构。1951年,设卫生科。1972年,改设卫生局。至1989年,全系统有干部职工546人,并逐步健全医疗机构。

至2009年,全县设立公立医疗机构22个,其中二级甲等医院一家、一级甲等医院4家、一级乙等医院5家。全县卫生系统获技术职称684人。有床位325张,卫生技术人员800人。全县有153个行政村设立了卫生所,有乡村医生、卫生员328人,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

昭平县中医医院

文化事业

2010年来,昭平县全县先后兴建了富裕乡、黄姚镇、走马乡宣传文化中心,实现了乡乡建起图书馆(室)和村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开展创建文化先进县活动,不断完善县乡文化基础设施,在县城建成了占地28亩的文化广场;兴建了县博物馆大楼和老年活动中心;调整充实了县歌舞团,组建了15个农村业余剧团;县图书馆逐年完善,努力提高档次,现有藏书9万册,被评为自治区一级馆、国家二级馆、国家文明图书馆。

风景名胜

昭平县风景

黄姚古镇是千年古镇,素有"梦境家园"之称,县境内还有大广原始森林、五叠泉瀑布、马三家瀑布、黄花山温泉、孔明岩、出气岩、九如洞、北陀古墓群、天然睡佛、桂江风光等景区。

黄姚古镇,地处桂林漓江下游,距桂林200公里,全镇方圆3.6平方公里,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七冲原始森林位于昭平县文竹镇境内,有林面积74.8平方公里,是广西东部天然林保存最好、植被种类最丰富的原生性天然林区,也是华南地区最完整的森林生态体系,是省级自然保护区。

地方特产

昭平沙田柚

昭平县主要盛产茶叶、黄姚豆豉、沙田柚、蚕茧、晒烟、八角、蜂蜜、茶油、松香、木衣架、青梅、玉桂、灵芝等,茶叶,是昭平县新兴的绿色支柱产业之一。"将军峰银杉"、"凝香翠茗"、"桂江碧玉春"、"象棋茶"等"昭平茶"系列品牌,曾荣获中国"陆羽杯"名优茶评比特等奖、全国新技术新产品交易会金奖,中国(国际)首届名茶博览会金奖,获得国家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将军峰茶厂被国家农业部定为茶叶生产定点企业。

著名人物

林作楫(1721—1778),字济客,一宇济川,号沙棠。黄姚镇连理街沙棠底人,18岁补县学生员,28岁毕业于桂林秀峰书院,经乡试及第18名举人,51岁被试用为江西省都昌、分防县、南康府参军,52岁提升为江西省章州府安远县知县。

黎肇元(1860—1912),字寿苍,昭平镇人,有文才通武艺。初当差于云南总督府中,后因军功保举,历署元谋、腾越、江川、广甫、景东、永北、思茅等厅州。

邱艾军(1920—1986),原名家绰,古袍乡人。1940年,先后在桂林文协、读者书店、《新华日报》桂林发行部工作。1942年秋,考入中山大学哲学系深造。1946年春,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会,并参与编辑进步刊物《生活导报》。1949年春回昭平创办私立马江初级中学,并任校长。昭平解放后,他在军管会负责接管文教工作,后调任《梧州日报》编辑、梧州高中、梧州一中副校长。

贝朝准(1923—1949),巩侨乡客塘村人。1945年在桂林中学毕业,在港期间由陈大良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曾任游击队的中队政治指导员。1949年6月,在广东德庆县解放战斗中不幸牺牲。

荣誉称号

2020年4月,入选2020中国夜经济繁荣百佳县市。[5]

2020年5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全生态百优榜;[6]入选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市。[7]

2021年7月2日,成为2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对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