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县,隶属四川省德阳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西临成都,北依绵阳,南靠遂宁,是四川省德阳市版图最大、人口最多的县级行政区,是成都1小时经济圈和成德绵、成南渝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全县幅员面积2200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522个村(社区),总人口137.86万人。成达铁路,成南、成巴高速贯境而过,罗桂公路纵跨南北,中金快通、唐巴公路横连东西,中江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止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中江县的常住人口数量为946019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中江县减少240744人。

2020年,中江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79.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1.23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157.04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140.97亿元,增长8.8%。三次产业结构为21.4:41.4:37.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183元,增长7.8%。

中文名

中江县

外文名

Zhongjiang County

别名

凯城、玄武、伍城

行政区划代码

510623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四川省德阳市

地理位置

四川省中部

面积

2200

下辖地区

30个乡镇

政府驻地

凯江镇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著名景点

黄继光纪念馆

机场

近绵阳南郊机场

火车站

中江仓山镇站

车牌代码

川FA、FB、FC等

地区生产总值

379.24 亿元(2020年)

人口数量

946019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

方言

四川话-成渝片

建制沿革

中江县

公元前26世纪至301年,三皇五帝时期,中江为属山氏地,归属国梁州管辖。据《史记·五帝本纪》中记:“黄帝封次子昌意,降居若水,后娶属山氏女曰昌仆,生帝颛顼高阳氏。既立,因封其支庶于属”,是为蜀国。

公元前300年至202年,秦代时期,废蜀国,实行郡县制,中江为属郡地,始建于公元前300年,历时99年。

公元前201年至公元431年,汉代、三国、晋代和南北朝前期,中江为妻县、伍城县并存,上属广汉郡管辖632年。公元前201年,中江始建妻县,县城在今三台县辖区千子坟附近。公元278年,始建伍城县,县城在今东山坝。中江南面地区是妻县,北面是伍城县辖区。

432年至582年,南北朝后期,中江为伍城县、妻县、怀归县并存,上属玄武郡管辖150年。公元432年,中江建置玄武郡,郡城在今玄武坝。同年,中江建置怀归县,县城在今杰兴龙坡附近。公元437年,废怀归县入伍城县,至此,怀归县历时5年。

583年至678年,隋代时期,中江为玄武县、飞乌县并存。公元583年,改玄武郡、伍城县为玄武县。至此,伍城县历时305年。公元593年,废妻县,在南面建置飞乌县,县城在今仓山镇北面三里左右的飞乌坝。至此,妻县历时794年。公元602年,又在玄武县城建置凯州,历时140年。凯州下辖玄武县、绵竹县、金水县、飞乌县。

679年至1011年,唐代和宋代前期,中江为玄武县、飞乌县、铜山县并存。公元679年,建置铜山县,县城在今广福镇中学所在地。因当地产铜,县城坐落铜山之麓而得名。公元742年,玄武县,飞乌县、铜山县的上属改为梓州梓潼郡(今四川省三台县)管辖,历时218年。公元960年,三县上属改为潼川府(今三台)管辖,历时416年。

1012年至1278年,宋代后期,为中江县、飞乌县、铜山县并存。公元1012年,改玄武县为中江县。原因是忌讳“玄武”二字。就其地理位置而言,以水命名,江水从县城中间流过,江东是城中,江西是谭家街。这条江古代曾叫中江,清代以来叫凯江,自安县、罗江至中江县城折东流至三台县入涪江。中江位于沱江和涪江水系中间,故名曰中江。至此,玄武县历时429年。中江县、飞乌县、铜山县仍然属潼川府管辖。

1279年至1375年,元代时期,飞乌县、铜山县统一为中江县。公元1279年,废飞乌县入铜山县,至此飞乌县历时686年。1283年,废铜山县入中江县,至此,铜山县历时604年。三县统一后,中江县仍然上属四川北道广元路潼川府管辖。

1376年至1934年,明清两代和民国初期,中江县上属潼川府管辖。公元1376年,改潼川府为直隶潼川州,潼川州下辖中江县558年。

1935年至1957年,民国后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中江县上属遂宁专署管辖。

1935年,建置四川省第十二行政督察区川北行署遂宁专署,下辖中江县23年。

1958年至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中江县上属绵阳地区管辖。

1958年,建四川省绵阳地区,下辖中江县25年。

1983年9月,建置四川省德阳市,下辖中江县至今。中江县从1012年建置至2020年,历时1008年。[1]

行政区划

中江县

区划沿革

1986年,全县共辖12个区、89个乡、3个镇;1个县辖镇:城关镇;2个区辖镇:龙台镇和仓山镇。

1996年7月,经四川省政府川府民政〔1996〕第24号文件批准,正式撤销12个区公所,将全县原来的乡镇撤并为21个乡、26个镇。并先后设立仓山、龙台、凯江、南华4个片区工作委员会,管辖片区内的乡镇。

2001年11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又新建坭金、杰兴、南山、中兴、南渡5个镇,石庙、合兴、柏林、宝塔4个乡;调整6个镇的行政区域。

2002年5月,在原东山、北山乡地域上新建东北镇。

2006年4月,根据四川省政府川府民政〔2006〕15号文件批复,将33个镇、24个乡调整为29个镇、16个乡:

一、撤销坭金、中兴、李都、南渡4个镇和双凤、石庙、会棚、柏林、骑龙、宝塔、华实、谭受8个乡。

二、扩大11个乡镇的行政区域:1、将原坭金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东北镇。东北镇政府驻魁山村。2、将原双凤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永太镇。永太镇政府驻永太场。3、将原石庙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回龙镇。回龙镇政府驻回龙场。4、将原南渡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南华镇。南华镇政府驻龙华村。5、将原中兴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辑庆镇。辑庆镇政府驻辑庆场。6、将原会棚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富兴镇。富兴镇政府驻富兴场。7、将原柏林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龙台镇。龙台镇政府驻龙台场。8、将原骑龙、宝塔、华实3个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仓山镇。仓山镇政府驻胖子店场。9、将原李都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冯店镇。10、将原谭受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永丰乡。11、将富兴镇的天台村、永太镇的龙泉村所属行政区域并入瓦店乡。

2006年6月,撤销原由市县批准设置的仓山、龙台、凯江、南华4个片区工委。全县有29个镇、16个乡,760个村、8525个村民小组,77个居民委员会、599个居民小组。

2019年,南山镇并入南华镇,杰兴镇并入东北镇,青市乡并入黄鹿镇,瓦店乡并入永太镇,合兴乡并入辑庆镇,石泉乡、古店乡并入集凤镇,清河乡、太平乡并入兴隆镇,双龙镇、高店乡并入龙台镇,石笋乡并入永兴镇,民主乡并入继光镇,元兴乡并入仓山镇,石龙乡分属联合镇、通山乡。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中江县有26个镇、4个乡,共计522个村(社区)。

镇分别为:凯江镇、南华镇、回龙镇、通济镇、永太镇、黄鹿镇、集凤镇、富兴镇、辑庆镇、兴隆镇、龙台镇、永安镇、玉兴镇、悦来镇、继光镇、仓山镇、永兴镇、广福镇、会龙镇、万福镇、普兴镇、联合镇、冯店镇、积金镇、太安镇、东北镇。

乡分别为:柏树乡、白果乡、永丰乡、通山乡。[2]

地理环境

中江县

位置境域

中江县位于川中丘陵地带。地理坐标在东经104°26′-105°15′、北纬30°31′-31°17′之间。东邻绵阳市三台县、南达遂宁市蓬溪县、资阳市乐至县,西接成都市金堂县、广汉市,北邻德阳市罗江区、绵阳市涪城区。县城距德阳35公里,距绵阳65公里,距成都88公里,均有一、二级水泥路相连。总面积220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中江县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绝大部分是丘陵,海拔一般在500-600米,其余为平坝和低山。

气候

中江处于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等特点,降雨较丰沛而季节分配不均,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气温自西向东随地势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年平均气温16.7°C。

河流水系

中江县境内主要有涪江水系和沱江水系,龙泉山脉为涪江与沱江水系的分水岭。涉及河流98条,其中主要河流共15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分别是凯江河、郪江河、余家河、仓山河、清溪河、会龙河、马力河、继光河、小东河、通山河、永太河、子金河、土溪河、石泉河、中兴河,镇级河流83条。境内有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62座,5座中型水库分别是继光水库、黄鹿水库、响滩子水库、元兴水库、双河口水库。[3]

自然资源

中江县

矿产资源

中江县境内已勘探出的矿产资源主要有天然气、石油、盐、矿泉水、铜矿、页岩、粘土等。盐矿主要分布于仓山、广福一带,铜矿主要分布于兴隆、高店、广福、冯店等地区。

森林资源

截至2016年,中江县有林地面积89.17万亩,其中14.46万亩为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覆盖率28.9%,林木绿化率40.72%,活立木总蓄积391.3万立方米。

水资源

都江堰灌区的人民渠流经中江县境内,主干渠达135余公里,配套支渠达3000余公里。中江县现有蓄水工程18842处,蓄水总量2.03亿立方米。其中,境内有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62座、山坪塘14503口,石河堰1331节,蓄水池2941口。[4]

人口

中江县

截至2018年末,中江县户籍总户数53.2万户,户籍总人口139.48万人,同比下降3.2‰。其中,城镇人口24.3万人,乡村人口115.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2万人,死亡人口0.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3‰。年末常住人口107.7万人,城镇化率40.91%。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中江县常住人口946019人。[5]

经济

中江县

综述

2018年,中江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90.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7.49亿元,增长3.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7%,拉动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49.66亿元,增长10.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1%,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52.94亿元,增长11.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2%,拉动经济增长4.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4.1:37.4:38.5调整为22.4:38.4:39.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6234元,增长9.3%。

2018年,中江县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251.4亿元,比上年增长9.4%,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为64.5%,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2%,拉动经济增长5.8个百分点。

2018年,中江县固定资产投资145.2亿元,比上年增长20%(同口径)。其中:建安工程投资104.7亿元,增长6.5%;工业技改投资48.3亿元,增长22.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4亿元,增长64.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8.3亿元,增长21.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4.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86.6亿元,增长18.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1.3%。

2018年,中江县实现财政总收入27.5亿元,比上年增长24.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6亿元,增长5.9%。财政总支出61.4亿元,增长13.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9.8亿元,增长5.7%。

2020年,中江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79.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1.23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157.04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140.97亿元,增长8.8%。三次产业结构为21.4:41.4:37.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183元,增长7.8%。

第一产业

2018年,中江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0.4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农业总产值77.7亿元,增长4.3%;林业总产值6.0亿元,增长3.2%;牧业总产值61.7亿元,增长2.4%;渔业总产值1.8亿元,增长5.9%;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3.3亿元,增长7.8%。

2018年,中江县农作物播种面积19.5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5%,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4万公顷,下降0.4%。全年粮食产量81.2万吨,增产0.07万吨,增长0.1%,其中:小春粮食产量14.2万吨,增长0.4%;大春粮食产量67万吨,基本持平。稻谷产量22.7万吨,增长0.3%;小麦产量12.1万吨,持平;油料作物产量9.6万吨,增长1.5%;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45.7万吨,增长0.9%。

2018年,中江县出栏生猪105.1万头,比上年下降1.3%;出栏牛3.5万头,增长1.2%;出栏羊17万头,下降2.2%;出栏小家禽2582万只,增长1.3%。肉类总产量12万吨,增长0.7%,其中:猪肉产量7.5万吨,增长0.4%;牛肉产量0.3万吨,增长1.5%;羊肉产量0.3万吨,下降2.2%;禽肉产量3.9万吨,增长1%。禽蛋产量4.8万吨,增长2.8%。年末生猪存栏65万头,下降3.9%。

2018年,中江县耕地面积10.2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5.5万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64.5万千瓦。

第二产业

2018年,中江县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6家,实现产值436.1亿元,比上年增长1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3%。实现销售产值424.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413.0亿元,增长11.0%,利润总额27.4亿元,增长37.6%;利税总额37.5亿元,增长26.2%。工业产品产销率97.3%。

2018年,中江县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以上建筑企业26家,实现总产值26.1亿元(含省外),比上年增长71.0%,其中:建筑工程产值22.1亿元,增长56.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7.2万平方米,增长5.7%。

第三产业

2018年,中江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8亿元,比上年增长12.5%。按经营地分,城镇实现零售额105.0亿元,增长12.2%;乡村实现零售额79.8亿元,增长12.7%。按行业分,批发业实现零售额8.6亿元,增长19.6%;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51.2亿元,增长12.1%;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2亿元,增长14.1%;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3.8亿元,增长12.4%。

2018年,中江县旅游接待总人数68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2%;实现旅游总收入56.0亿元,增长40%。

2018年,中江县到位国内市外资金81.9亿元,比上年增长8.8%;国内省外资金51.9亿元,增长8.7%。

2018年,中江县实现进出口总额7.0亿元,比上年增长30.7%。其中:出口6.6亿元,增长45.2%;进口0.3亿元,下降55.4%。

2018年,中江县房地产开发投资15.3亿元,比上年下降5.7%,占投资总额的比重为10.8%。商品房施工面积191.1万平方米,下降1.7%;商品房竣工面积34.8万平方米,下降52.1%;商品房销售面积48.2万平方米,增长17.6%。

截至2018年,中江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44.6亿元,增长10.3%。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67.5亿元,增长32.7%。[6]

交通运输

中江县

截至2018年,中江县公路总里程284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604.7公里,占公路里程总数的91.5%;高等级公路103.3公里,高速公路59公里。年末城市公交汽车路线10路,城市公交汽车68辆。[7]

社会事业

中江县

教育

截至2018年,中江县共有学校371所,其中:幼儿园131所,小学182所,中学56所(含职中),教师进修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小学专任教师7101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3630人,中学专任教师3439人。年末在校生总数150410人,其中:小学68248人,中学5269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科技

截至2018年,中江县共申请专利881项,专利申请授权368项,其中:发明34项。

文化

截至2018年,中江县有公共图书馆1个(中江县图书馆),图书总藏量185.2千册;文化馆1个,博物馆、展览馆2个,4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79个文化院坝、760个农家书屋。全县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8.7%,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7.67%。

卫生

截至2018年,中江县拥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1024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卫生院45个,医院12个,卫生防疫站1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床位5144张,其中医院床位2381张。卫生技术人员4005人,执业(助理)医师1689人,注册护士(师)1351人。县域内就诊率达92.2%,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达93.5%。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体育

截至2018年,中江县公共体育场馆1个,共建全民健身路径250条,全民健身工程274个。开展全民健身体育活动570场次,大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98%,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3124万元。

社会保障

截至2018年,中江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026元,比上年增长8.3%。人均消费支出19607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4.5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76元,增长8.9%。人均消费支出11164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5.81%。

2018年,中江县最低生活保障4.2万人,其中:农村3.7万人,城镇0.4万人。全县拥有社会救助福利中心1个,床位数100张;敬老院44个,床位数3338张。全县特困供养人员1.1万人,其中集中供养人员0.2万人。

人民生活

截至2018年,中江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026元,比上年增长8.3%。人均消费支出19607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4.5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76元,增长8.9%。人均消费支出11164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5.81%。

邮电

2018年,中江县实现邮电主营业务收入5.2亿元,比上年下降1.6%。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12.3万户,比上年增长4.6%;移动电话用户83.2万户,下降3.3%;互联网宽带用户22.9万户,下降11.6%。[8]

历史文化

中江县

观音会

中江观音会为每年的农历二月十八日,信徒以妇女居多。届时,人们从庙中抬出观音大士的塑像,打着各种彩旗幢幡,手捧香炉祭品。由锣鼓音乐引路,组成宗教仪仗队伍,参加游行。

佛祖会

佛祖会定于农历四月初八,据说是纪念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佛祖会要组织盛大的游行,由僧尼及信徒,将佛祖的座像抬出,由人抬各种传说的佛像、韦驮、护法、鬼神等,沿街信徒遥拜叩头,烧香献果。

仓山大乐

仓山大乐,源于周代,被称为音乐活化石。既有北方锣鼓雄浑、粗犷、豪放的特点,又有四川闹年锣鼓隽秀的风格。2007年,被列为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9]

地方特产

中江县

中江手工挂面

中江手工挂面是中江县的汉族传统名吃之一。2010年,中江挂面的制作工艺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中江柚

中江柚属于文旦柚系品种,引自福建。1991年在四川省水果评审会上被专家评为肉质第一名,果形第二名的优质水果。

中江八宝油糕

中江八宝油糕是以精面粉、精油、蜂蜜为主要原料,掺入花生、蜜瓜泥、核桃仁、鸡蛋、鲜玫瑰泥、蜜樱桃、芝麻、白糖等,用手工制作的糕点佳品。[10]

风景名胜

中江县

中国芍药谷

中国芍药谷位于中江县集凤镇石垭芍药基地,为AAAA级景区。芍药谷是“川丹参”、“川白芍”的重点产区,也是全国标准化、无公害白芍产销基地。

中江北塔

中江北塔位于凯江镇伍城北路北端北塔山山顶,建于北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为十三级实心体密檐式佛塔。2002年12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继光纪念馆

黄继光纪念馆在县城东面的魁山西麓东河之畔,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由纪念性景区、成列展览区和服务区三部分组成。2004年被命名为“四川省国防教育基地”。[11]

著名人物

中江县

苏舜钦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位。有《苏舜钦集》16卷。

苏舜元

苏舜元(1006-1054)字子翁,一作才翁,梓州铜山人。善草书,官至尚书度支员外郎,三司度支判官。著有诗集一卷。

雷正绾

雷正绾(?~1897),清朝将领,官至陕西提督、太子太保。

陈启修

陈启修(1886-1960)后改名陈豹隐,字惺农。1917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同年受邀担任北京大学法科教授兼政治门研究所主任。1947年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1956年被评为经济学一级教授。

黄继光

黄继光(1931-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5师135团9连的通讯员,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阵亡。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12]

城市荣誉

中江县

2019中国西部百强县市。

2020年6月9日,获评四川省促进服务业发展工作先进县(市、区)党委、政府。

2020年9月22日,入选“2020中国西部百强县市”。

2020年11月,入选水利部第一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市、区)名单。

2021年5月7日,被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去冬今春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先进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