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东县隶属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南端,东经102°13′~103°3′15",北纬26°12′~26°55′,地处川南滇北交汇之处,与宁南、会理、禄劝、东川、巧家5个县(区)相邻。北距成都669公里、西昌229公里,西距攀枝花144公里,南距昆明440公里。2020年初,全县幅员面积3226平方千米。辖7个乡、13个镇,共有317个村7个社区,总人口42.70万,人口自然增长率3.62‰,有汉、彝、傈僳等29个世居民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止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会东县的常住人口数量为346082人。

根据市(州)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会东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26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第一产业(不包含农林牧业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2.63亿元,同比增长4.7%,拉动全县经济增长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4.77亿元,同比增长10.5%,拉动全县经济增长2.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32.41亿元,同比增长11.6%,拉动全县经济增长2.9个百分点;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36亿元,同比增长-4.0%,拉动经济下降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2.86亿元,同比增长3.8%,拉动全县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三产结构比调整为:37.5:24.8:37.7。

中文名

会东县

外文名

Huidong County

行政区划代码

513426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地理位置

凉山彝族自治州南端

面积

3227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

2个街道、13个镇、4个乡

政府驻地

鲹鱼河镇

电话区号

0834

邮政区码

615200

气候条件

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金沙江峡谷、老君滩

车牌代码

川W

地区生产总值

140.26 亿元(2020年)

人口数量

346082人(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建制沿革

会东在上古秦时为邛都国地,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以邛都国地置郡,统领邛都(今西昌市东南)、会无(今会理市西)等15县,会东地区属会无县。

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直至五代十国的后蜀时(907—965年),会东地区先后为“大长和国”“大天兴国”“大义宁国”和“大理国”等地方政权所割据。

会东县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属四川布政司。

清雍正六年(1728年),在西昌设宁远府,改东川府属云南省,今会东大部分地区属宁远府,东部金沙江沿岸的松坪、淌塘区域属东川府。

嘉庆十六年(1811年)设巧家厅治,今会东县东部地区属云南为巧家厅之善长里。

民国元年(1912年),会东县原属会理县的东部地区改为洼乌分州,隶属四川会理州(今会理市),东部地区属云南省巧家县。

民国二年(1913年),改会理州为会理县,改洼乌分州为洼乌分县,仍隶属于会理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撤销洼乌分县改为会理县第四区,不久又改名为鲹鱼区。

1950年3月23日,会东全境解放。

1952年7月1日,析会理县东部地区和云南省巧家县二区金沙江以西部分地区建立会东县,县政府驻鲹鱼坝(今鲹鱼河镇),隶属西康省西昌专员公署。

1955年10月,撤西康省并入四川省,会东县随之隶属四川省西昌专员公署。

1978年10月,撤西昌地区并入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便改属凉山州。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6月,会东县辖7乡、13镇,即鲹鱼河镇、铅锌镇、乌东德镇、姜州镇、堵格镇、淌塘镇、铁柳镇、松坪镇、新街镇、嘎吉镇、满银沟镇、大崇镇、鲁吉镇、江西街乡、野租乡、拉马乡、老君滩乡、小坝乡、野牛坪乡、溜姑乡。县人民政府驻会东镇政通路115号。

截至2020年6月,会东县辖2个街道、13个镇、4个乡:鱼城街道、金江街道、鲹鱼河镇、铅锌镇、堵格镇、姜州镇、乌东德镇、淌塘镇、铁柳镇、嘎吉镇、满银沟镇、新街镇、鲁吉镇、大崇镇、松坪镇、老君滩乡、江西街乡、溜姑乡、野租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会东县位于东经102°20′~103°03′,北纬26°12′~26°55′。地处四川省西南部。东、南隔金沙江与云南省巧家县、东川区、禄劝县相望;西和会理市毗邻;北同宁南县接壤。县城北距西昌市229公里,西距攀枝花市144公里,南距昆明市440公里。会东县东西最大距离72公里,南北最大距离81公里,幅员3226平方公里。

会东县

地形地貌

会东县地处云贵高原西北边缘部分,位于横断山脉的会理——东川段。东西最大距离7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81千米;总面积3226平方千米。辖区地势呈中部高,西部缓展,北部绵延,东、南部陡峭,金沙江谷地低的趋势。地貌主要以山地地貌为主,其次为山原、平坝、台地和少量丘陵。主要山脉有鲁南山脉、大黑山脉、鲁昆山脉,最高峰位于会东中部的柏杉乡紧风口云盘,海拔3331.8米;最低点位于会东东北角莫家沟与金沙江汇水处,海拔640米。

气候

会东县属中亚热带西部湿润季风气候区。主要特点是日照时数多,蒸发旺盛;雨量集中,干湿季分明;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冬暖无严寒,夏短无酷暑,四季如春。会东多年平均气温16.2摄氏度,累计年平均日照2306.4小时,无霜期262天,太阳辐射强,年辐射热平均总量为136.2千卡/平方厘米,多年平均降水1095.5毫米,但气候垂直变化大,高山积雪与峡谷炎热并见;气温回升和下降波动亦大。由于地形种类多、高差大,河谷、中山、高山地区气候各不相同。金沙江河谷地区炎热干燥,长夏无冬,高温、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水热矛盾突出;中山地区气温回升和下降波动大,俗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垂直差异大的立体气候显著,干湿季明显,雨热基本同季,光热资源丰富。高山地区则终年寒冷,长冬无夏。

水文

会东县境内水系发育,受地质构造及地貌形态的控制,主要河流有过境河金沙江及其一级支流鲹鱼河、大桥河、铁厂河、岩坝河等共计45条,总长562千米;二、三级支流458条,总长315.9千米。皆以金沙江为轴线,构成半羽状分布,由北向南或由西向东汇入金沙江。河网密度0.1公里每平方公里,径流总量14.98亿立方米,入境水约3.86亿立方米。金沙江过境水约1200亿立方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鲹鱼河,从会理市马宗乡马店梁子至河门口,流经境内小岔河、长新、柏岩、嘎吉、洛佐、火石、铁柳、可河等9个乡,流长93.8千米,流域面积813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0.3立方米每秒,主要支流有野租河、石马槽河、官村河、小岔河、小河、发丕河、嘎吉河、龙滩河、铁柳河等。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会东县内已发现的矿种包括有铁、锰、钛、铜、铅、锌、铝、镁、镍、钴、汞、金、银、铂族、铌、钽、镧、铈、钇、锗、镓、镉、铀、钍、磷、硫、砷、重晶石、石墨、石膏、滑石、耐火粘土、砖瓦粘土、砖瓦页岩、白云岩、石灰石、石灰石、工艺石材、方解石、建筑砂石、建筑石材及地热(温泉)等五十余种。经勘查评价的有资源储量的矿床点116处,占全县已有矿床点总数的34.7%。其中:有储量(可采储量)的矿床1处,有基础储量的矿床8处,剩余的矿床点均为查明的和潜在的资源量。已探明50余种矿种,矿产地334处,优势矿种主要有:铁、铜、铅锌、钛、磷、硫、石灰石、硅石矿、重晶石等,矿产资源主要集中在满银沟镇、铅锌镇、松坪镇、淌塘镇、铁柳镇。[4]

植物资源

会东县有木本、草本和藤本植物共181科,571属,1420种;其中维管类植物169科、499属、1391种,蕨类10科、14属、26种,苔藓2科、2属、3种。除常见的用材、果树、乔木、灌木树种外,还有木本粮油树种核桃、板栗、油桐、小桐子、乌桕、花椒、油茶、山茶、蓖麻;牧用经济树种棕榈、女贞、漆树、栓皮栎、盐肤木、罗望子、木棉(攀枝花)、苦楝子、皮患子、皂荚、黄连木等,药用植物杜仲、黄连、党参、黄柏、黄连、何首乌、草乌、续断、龙胆草、金银花、接骨木、山麻黄、黄芹、栀子等以及稀有珍贵树种银杏、香樟、红椿、桦木、红豆杉、流苏、苏铁等;野生果树资源也较丰富,主要有棠梨、君迁子(小柿子、软枣树)、野核桃、山楂、四照花、番石榴(白子)、猕猴桃、杨梅、川莓、野荔枝、野海棠、锥栗、山樱桃、华山松、枫杨、三叶木通等。全县共有菌类21科、56属、134种。

动物资源

会东县有陆生野生动物种类较多,有哺乳、鸟、爬行、两栖4纲,64科,170种。会东县野生动物中穿山甲、猕猴、斑羚等6种被列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红隼、鸢、斑头鸺鹠、白腹锦鸡等8种被列为国家Ⅱ级保护鸟类,四川山鹧鸪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主要野生兽类有:獐、麂、岩羊、猴、狐、獭、鼬、刺猬、狸、鼠、野猫、野兔、黄鼠狼、野猪、穿山甲、蝙蝠等。鸟类有:鹤、凫、莺、岩鹰、鹰、草鹭、竹鸡、八哥、百灵、白头翁、鹦鹉、翠鸟、猫头鹰、雁、鹳、雉、乌鸦、鸥、锦鸡、野鸡、野鸭、秧鸡、鹧鸪、鹌鹑、飞雕、画眉、杜鹃、啄木鸟、布谷鸟、班鸠、喜鹊、麻雀、燕等。鱼类有:鲤、鲫、白甲、草鱼、白鲢、胖头鱼(石巴子)、泥鳅、黄腊丁、黄鳝、乌棒、细鳞裂腹鱼等。非鱼类有:田螺、河蚌、螃蟹、虾、甲鱼(团鱼)、乌龟、青蛙、金线蛙、虎纹蛙等。蛇类有:菜花蛇、赤链蛇、翠青蛇(青竹标)、乌梢蛇、壁虎、三足蛇等。尤以赤链蛇(红颈子)、翠青蛇(青竹标)为剧毒蛇。

水能资源

会东县过境河金沙江自西向东流经境内铁柳镇、乌东德镇、淌塘镇、老君滩乡、满银沟镇、野牛坪乡、溜姑乡、鲁吉镇和大崇镇共9个乡镇,流长152.9公里,平均比降2‰,其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210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000万千瓦。“千里滩王”老君滩就在境内的乌东德镇至淌塘镇江段。发源于会理市马宗乡的鲹鱼河,在会东境内流长59.8公里,流域面积813平方公里,占全县幅员面积的28.57%。其中下游有野租河、小岔河、嘎吉河、龙滩河、铁柳河等支流32条,河水丰富,但枯、丰水量悬殊,境内天然落差900米,水能蕴藏量19.3万千瓦。发源于本县马龙乡鲁南山老村垭口的大桥河,全长69.6公里,集水面积803.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4.9%,有双河、岔河、木城河、三岔河、大龙河等支流46条,多年平均径流11.41立方米每秒,水能理论蕴藏量12.54万千瓦。2016年底全县已开发建成水电装机67座126台192555千瓦,占水能资源可开发量的55.8%。

人口民族

截至2018年底,会东县总人口达42.78万人,共有11.56万户,户平3.7人。在全县总人口中,乡村人口33.54万人,占总人口的78.4%;城镇人口9.24万人,占总人口的21.6%。从民族结构上看,汉族38.7万人,占总人口的90.46%;彝族3.39万人,占总人口的7.92%;其他少数民族0.69万人,占总人口的1.62%。有汉、彝、傈僳等31个民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会东县常住人口为346082人。

政治

会东县委书记:环江红

会东县委副书记:宋程凡、张黎、王礼学

会东县委副书记、县长:高峰

会东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祖发

会东县委常委:李剑、普兴胜、刘正斌、张亮、杨和海、张建军、荀发江、张祥斌、孙云华

会东县

经济

综述

2017年,会东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83亿元,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38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54.45亿元,增长11.8%;服务业增加值38.99亿元,增长8.0%。经济结构比为30.7:40.4:28.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33亿元,其中县本级完成投资45.7亿元,增长100.9%。

2017年,会东县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117864万元,增长14.7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94633万元,增长11.02%。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达248184万元,下降1.7%。累计实现税收收入112190万元,增长8.85%,其中:国税收入59440万元,增长36.09%;地税收入52750万元,下降11.18%。

2017年,会东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29元,同比增长9.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961元,同比增长8.33%。

2018年,会东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43.29亿元,同比增长6.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0.09亿元,增长6.6%,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6.23亿元,增长10.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8022元、16764元,分别增长7.94%、9.3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0∶40∶30。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96亿元。

2018年,会东县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完成125,957万元,比上年实际完成数增加8,273万元。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92,680万元,为变动预算数的99.15%,较上年完成数248,600万元,增加44,080万元,增长17.74%。税务局共组织税收118715万元,完成一般地方公共财政预算68937万元。

2020年,会东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26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第一产业(不包含农林牧业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2.63亿元,同比增长4.7%,拉动全县经济增长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4.77亿元,同比增长10.5%,拉动全县经济增长2.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32.41亿元,同比增长11.6%,拉动全县经济增长2.9个百分点;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36亿元,同比增长-4.0%,拉动经济下降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2.86亿元,同比增长3.8%,拉动全县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三产结构比调整为:37.5:24.8:37.7。

第一产业

2017年,会东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726848万元,增长4.7%,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5329元,增加1312元,增长9.36%。全年粮食总产量达256440吨,比上年增加4824吨,增长1.92%。其中,小春粮食产量达59640吨,增长3.25%;大春粮食产量达196800吨,增长1.52%。烤烟产量达70.46万担,烟农收入达10.25亿元。全年蚕茧产量达10.65万担,蚕农收入2.08亿元。

2017年,会东县实现农业产值387930万元,增长3.99%。年末四畜存栏达146.5万头(只),增长1.89%,四畜出栏99.37万头(只),增长0.9%,肉类总产量达4.95万吨,下降1.7%。畜牧业产值达280925万元,增长4.66%。全年实现林业产值46994万元,增长10.72%。全年实现渔业产值1981万元,增长5.37%。

2017年,会东县完成技能培训人150人(次)。注重劳务输出,促进劳务增收,全年劳务转移输出10.1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1.3亿元。

2018年,会东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753251万元,增长3.7%,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6764元,增加1435元,增长9.36%。其中,全年粮食总产量达254702吨;2018年烤烟产量达73.54万担,烟农收入达11.35亿元。全年蚕茧产量达10.72万担,蚕农收入2.74亿元;2018年末四畜存栏达139.78万头(只),肉类总产量达5.42万吨。新建核桃、华山松、青红花椒、油橄榄基地7.98万亩,会东松露产业园正式开园;启动生态原产地保护示范县创建,认证“三品一标”产品7个,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2.95亿元,增长3.8%。

第二产业

2017年,会东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8.89亿元,同比增长6.2%,实现销售产值108.37亿元,增长11.27%;实现利润总额9.62亿元,增长67.1%。

2018年,会东县风电总装机达31.1万千瓦;县工业园区获评“四川省清洁能源和有色金属加工循环经济特色产业基地”。截至2018年年底,会东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0.51亿元,实现销售产值48.1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7.08亿元,增长12%。

第三产业

2017年,会东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39亿元,增长12.44%。其中,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6.38亿元,同比增长18.53%。

截至2017年底,会东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03639万元,增长11.33%;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92096万元,下降2.53%。

2016年至2018年,会东县累计接待游客138.1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2亿元。

截至2018年底,会东县新增农村电商服务站点10个,实现电商交易额4.05亿元;新增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14户,个转企98户,完成服务业投资3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2.24亿元,增长7.5%。

交通运输

会东县境内有宜攀高速(G4216)、G353线鲁昆山隧道,会淌路、姜香路、新大路、站铅路、绕城公路、S468(松坪至野牛坪)、G353(南环线)经过;会东支线机场建设项目获省政府批复开展选址论证工作,启动丽攀昭铁路前期工作。2017年,会东县农村公路建设总里程新增107.5公里。

截至2018年底,会东县乡(镇)通硬化路率为100%,建制村通硬化路率为100%,全县境内公路总里程2575.394千米。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6年底,会东县有幼儿园39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1所,高完中3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教师进修校1所。有中小学及幼儿在校(园)学生68992人,中小学及直属事业单位在编教职工3775人,中小学专任教师3266人,其中高级教师307人,中级教师1237人。

截至2017年底,会东县有各级各类学校302所,在校中小学生63429人,在园幼儿16060人,教职工3882人,其中专任教师359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截至2019年6月,会东县有各级各类学校297所,基础教育学校占地面积约1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9万平方米。有县属小学3所,普通中学11所,职业高中1所,注册登记幼儿园45所。全县教职工一共4040人,其中专任教师3755人。在校学生人数75226人,其中幼儿园12057人,小学36309人,初中18721人,高中6662人,职高1496人。小学巩固率达98%。

主要学校有会东中学、和文中学、直属小学等。

文化事业

2016年,会东县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为88.84%和94.24%;完成全县2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投资351万元建成117个农家书屋,实现了全县318个行政村全覆盖。

2018年,会东县启动“三馆一场”(即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体育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划定“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举办首届周末篮球赛、综合运动会等各类文体活动70余场,放映公益电影4337场。

截至2018年底,会东县有登记在册藏书3.8万册。年度订阅期刊报纸170余种。2018年,订购图书7000余册,全年接待读者6.5万余人次。

截至2018年底,会东县建成了4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18个村级文化活动室、318个农家书屋、30个乡(镇)社区书屋和6个民俗文化活动场所,基本实现了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村文化活动室全覆盖。建成了1个创新创业孵化中心,1个文创产业园,5个“双创”示范基地,10个青年人才实训基地,培育各类双创主体1300余户,吸引了来自浙江、广州、成都等地15个创客团体。

医疗卫生

截至2016年底,会东县20个乡镇均有卫生院,318个行政村卫生站室386所,民营医院4所。

2018年,会东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99.5%。开展城乡医疗救助7339人次,新建乡(镇)卫生院5个,启动县中医院、县疾控中心项目建设,投资630万元建设精神病康复科,开展全国健康促进县创建工作,深入开展生育秩序整治。成功承办2018年全州Ш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截至2018年底,会东县设县级医疗卫生机构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乡(镇)卫生院20个,分院32个,村卫生室435个,诊所36个,医务室8个,民营医院5个。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有卫技人员423名;乡(镇)卫生院(含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卫技人员574名;村卫生室、个体诊所有从业人员479名。

体育事业

截至2018年底,会东县城有灯光球场2个,健身步道1条,标准室外游泳池1个、儿童戏水池1个、25米恒温游泳训练馆1个,全民健身路径器械3套共36件,常年举办门球、桥牌、柔力球、象棋、中老年健身艺术班等多个项目的体育活动,开设青少年儿童免费游泳、篮球、足球、乒乓球培训班,在全县基层修建有30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篮球场,安装健身路径器材48套共240件。

社会保障

2017年,会东县征收养老保险金19823.3万元,实际参保人数22.11万人,征收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11190万元,参保人数达38.5万人,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0.98万人和0.33万人。全年对纳入保障范围的5973名城镇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1892万元,对19918名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4136万元。对农村2308名五保供养对象应保尽保,并对566名五保人员实行了集中供养,集中供养率达24.5%,发放农村五保供养金909万元。

2018年,会东县建成公共租赁住房997套。全县征收养老保险金19823.3万元,实际参保人数22.11万人,征收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11190万元,参保人数达38.5万人,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0.98万人和0.33万人。全年对纳入保障范围的5973名城镇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1892万元,对19918名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4136万元。对农村2308名五保供养对象应保尽保,并对566名五保人员实行了集中供养,集中供养率达24.5%,发放农村五保供养金909万元。县社会福利中心成功创建“全国敬老文明号”。

2018年,会东县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共有参保人员8400人,工伤保险参保人员12601人,生育保险参保人员3509人,失业保险参保4300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20.31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参保8090人社会保障卡制卡总数为426908张,办卡率达99%,各类惠民惠农资金通过社会保障卡发放率达70%以上。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712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97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5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创业培训120人,创业成功率达60%以上。培训农村劳动力2066人,其中技能培训1796人,合格率达到100%。

历史文化

非遗文物

截至2018年,会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12个,其中: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个,会东彝族奥索布迪服饰艺术(民俗)、会东傈僳族嘎且且撒勒舞(蹢脚舞)、金江鼓乐(传统音乐)、彝族燕麦酒古法酿造技艺;州级文化遗产保护项目5个:会东挑花、会东嘎吉皮蛋制作技艺、万人“清明宴”、金沙江流域古法红糖制作技艺和金沙江大锅盐制作技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个:汉族刺绣、彝族羊奶豆腐制作技艺和彝族细褶子羊毛披毡制作技艺。

截至2018年,会东县有不可移动文物72处(古墓葬54处,古建筑14处,古遗址2处,石窟寺及石刻2处),可移动文物11件(县馆藏定级文物),其中:鲹鱼河镇大山包古人类居住遗址、刘家湾古人类生活遗址、老街龙井;新街镇者堡土司衙门遗址、清代贞节牌坊;大崇镇滇山入川遗址;老君滩乡汪家坪盐井遗址、鱼坝滩红军渡遗址;铁柳镇洪门渡红军渡江遗址;姜州镇清代建筑(现姜州学区)、顾家营桥、炎帝宫、天主教堂;小坝乡弥陀寺、太安桥15处文物点被评为“会东县文物保护单位”。

民风民俗

会东县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民族、彝族为主要少数民族的多民族杂居县。县境内各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各异,彝族有语言有文字,傈僳族、布依族有语言无文字。彝族服饰朴素大方,男子上装为前开襟衣,下装为中裤脚,老年男子头缠胡绉帕子。女子下穿百褶裙,上装为右衽上衣。戴耳环、领泡、手镯,大多数男女均披披毡。彝族的主要节日是火把节和彝族年,火把节最为隆重。彝族过去有抢婚习俗。彝族丧葬均行火葬,信仰多神,毕摩、苏尼最为突出。彝族传统文化有神话传说、故事、山歌、音乐舞蹈、格言、谚语、尔比尔吉最具特色。

鲹鱼河奇石谷

地方特产

地方特产

会东县旅游产品有会东松露(中华块菌)、松籽、黑山羊、七彩洋芋、鲹鱼、野租燕麦酒、嘎吉皮蛋、嘎吉泡海椒、蚕丝被等农特产品和彝族特色服饰、汉族挑花刺绣、鞋垫等手工制品。其中:“会东松露”“会东华山松籽”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会东黑山羊”“会东七彩洋芋”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会东松露

会东是中国最早发现松露(块菌)的地方,也是中国最大的松露(块菌)产地,年产松露(块菌)80-100吨,有松露(块菌)品种十余种,其中尤以“黑”为尊。2017年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会东县中华松露(块菌)第一县荣誉称号。

会东黑山羊

会东黑山羊是会东县地理标志产品,是优良的地方品种资源,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淳厚,营养价值极高,具有滋阴壮阳、补虚强体、提高人体免疫力、延年益寿和美容之功效。

七彩洋芋

“会东七彩洋芋”是会东县的优势特色农产品。该品种薯型小巧,一般直径在3-6厘米,切开后离表皮5毫米处有呈圈状分布的紫色薯肉。它不仅含有普通马铃薯所具有的淀粉、蛋白质、多种微量元素和少量的脂肪,薯内中还含有丰富的天然色素――花青素。

嘎吉皮蛋

嘎吉皮蛋蛋心桔红油亮,蛋白呈半透明褐色凝固体,表面散布着松枝状花纹,蛋壳易剥不粘连,切开后蛋块色彩斑斓、鲜亮剔透,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会东华山松籽

会东县森林资源丰富,全县华山松种植面积达60万亩,被誉为“全国华山松第一大县”,并被四川省林业厅定为“优质华山松采种基地县”。华山松籽是高品质的无污染绿色食品,被认定为有机食品。经常食用可预防心脏病,降低血脂,软化血管,滋颜美容。

会东老鹰茶

老鹰茶属常绿乔木,叶互生,叶质厚,泽深绿。老鹰茶的叶片呈椭圆形,面绿背白,故又称白茶。老鹰茶含芳香、油很多,也含多酚类化合物,泡饮时较清香,滋味厚实,先涩后甘,滋味浓而口劲大,在夏天饮用更觉得消暑解渴、提神助兴的功效。

会东金沙红糖

会东金沙红糖产于会东县铁柳镇,因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气候炎热红糖产量高、质量好,因产于金沙江边散如金沙状,故被称为金沙红糖。金沙红糖按结晶颗粒不同,分为片糖、红糖粉、碗糖等,传统的古法制糖工艺不仅保持了甘蔗原本的营养,也使红糖带有一股类似焦糖的特殊风味。

地方美食

鲹鱼

鲹鱼生长在穿会东县城而过的鲹鱼河,鲹鱼河也是因鱼名而得河名。鲹鱼,又名丙穴鱼、嘉鱼、学名裂腹鱼,有齐口和重口之分,裂腹红尾,形似鲤而鳞如鳟。由于鲹鱼其味鲜美,营养颇丰,堪比“人参”,故名“鲹鱼”,。

酸菜坨坨鸡

酸菜坨坨鸡由会东县彝族自制酸菜、土鸡等为原料做成,其肉块如同“坨坨肉”般硕大,故称“坨坨鸡”。其汤酸咸适度,口感甚佳,酒后饮之可解酒及除油腻。喝汤所用的勺子系木制,彝族人称作“马食子”,一般为一人一只,也有同桌共用一只的情形。

白煮土豆四季豆

会东县彝族人将土豆和四季豆兼作主食和蔬菜,食用时一般将土豆和四季豆整个水煮、清蒸或火烧的方式做熟,然后蘸干辣椒面、食盐食用。

手抓羊排

手抓羊排主料采用高山优质山羊肉,辅料为彝族特有香辛料,肉质细嫩软滑。

会东羊肉粉(米线)

会东羊肉粉和其他地区的羊肉粉不同,主要体现在羊肉的材料和调料的多寡上。会东羊肉粉的主材之一,羊肉,通常选用当地黑山羊,当天宰杀剥皮,不用水洗就放入锅中,小火慢炖,羊肉汤清而不浊,鲜而不腥。

风景名胜

截至2019年6月,会东县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达3个,在建国家3A、4A级景区4个;省级森林小镇2个,自驾游营地(基地)3个。野租泉民俗生态度假区荣获“四川省生态康养旅游区”称号。

会东县主要有老君峰、野租泉民族风情度假区、民权湖、马头山、鲁南山、两岔河谷、夹马石、乌东德电站、金少江大峡谷、鲹鱼河、老君滩、老君洞、金沙江奇石等景点。

老君峰景区

老君峰景区

老君峰地处凉山彝族自治州南端、金沙江中游的西北侧,位于会东县铁柳镇境内,距离会东县城仅56公里。该景区幅员面积16230亩,核心面积3000余亩,属高原峡谷地貌类型,景区沿金沙江顺流而下还有悬崖、奇峰、沟谷、怪石、温泉、洞穴等,有清代咸丰年间金铜官杨慧芳陵墓,有200余年历史的蔡家场陶器烧制土窑。待乌东德、白鹤滩两大电站建成蓄水将构建起独有的300里“高峡平湖”水上旅游走廊。

野租泉民俗生态度假区

会东县野租泉民俗生态度假区位于会东县野租乡柏栎箐村、上野租村,距会东县城38公里,平均海拔2480米,野租乡是会东县唯一的彝族聚居乡。这里森林总规模达65.67公顷,林地面积为52.21公顷,林地占比为79.5%,森林覆盖率66%,负氧离子浓度为2100(个/立方厘米)。2018年5月,会东县野租泉民俗生态度假区被四川省旅发委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18年10月,会东县野租泉民俗生态度假区被授予四川省第四批森林康养基地称号。

姜州花湖旅游景区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的姜州花湖旅游景区以湖泊水域、乡村田园为主题资源,兼具气候、生物等多种优势,资源类型丰富,特色鲜明,主要开发水村风情娱乐休闲区、湖泊湿地观光休闲区、花香农居康养度假区。姜州花湖距离姜州镇仅1公里,游客可在此采摘石榴、核桃等水果,也可在水库进行休闲垂钓,还可在民权社区乡村农家乐品尝特色乡村菜肴,体验新农村特色住宿设施。

鲹鱼河奇石谷

奇石谷景区经省州地质专家反复勘测后,证实是一处罕见壶穴地貌的地质奇观。壶穴地貌长约3公里,河床宽约50米,壶穴地貌面积约3万平方米,壶穴大小不一、深浅不一,或圆或扁,有的如壶、有的像锅,峡谷两旁的石壁,也被溪水雕刻成形似山水和动物的壁画。壶穴小的约10-50厘米,大者约1-3米。每逢传统节日春节(称大年)、农历六月二十四火把节(称小年或幺年)、农历十月初一“牛王会”,或者婚丧嫁娶,傈僳族男女老少聚在一起,通宵达旦对山歌、跳嘎且且撒勒舞,素有“谷子黄,傈僳狂”的民谚。

荣誉称号

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四川省“敬老模范县”、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蚕桑)”、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全国健康促进县、四川省“重大农村改革任务推进示范县”、四川省“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成效突出县”、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5]

2020年7月29日,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县城”。

2020年12月,入选“四川省文明城市(县级)名单”。

2021年3月,入选“2020年四川首批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

2021年2月,被评为2020年度四川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市、区)。

2021年3月18日,入选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的第四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名单。[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