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苏州“12345”优化升级、拓展网络平台,“寒山闻钟”,这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名字由此很快被市民熟知。应该说12345便民服务中心的成立,它突破了部门和条块的局限,各部门开始有了很好的分工和协作,这种便捷确实有效地为百姓解决了很多实事,而便民服务网络平台试行以后,作风效能办和便民服务中心合作共建,它增加了全程跟踪督办、效能监察以及问责的内容,常态下的跟踪督办以及不定期召开的现场督办会,能够更好地避免相互扯皮和办事拖沓,这就更加有利于民生问题的解决,可能这也是“寒山闻钟”受市民青睐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

中文名

寒山闻钟

外文名

Cold mountain hears the clock

时间

2012年5月

平台

“12345”优化升级、拓展网络

地点

苏州

简介

作为我市第一个由政府主办推动的网络论坛,“寒山闻钟”把解决群众诉求与提升部门作风效能紧密结合起来,打造“24小时不下班的服务型政府”。论坛运行5个多月来,访问点击量超过320万次,注册用户达到2.3万余名(次),解决各类群众诉求7245件。

“寒山闻钟”论坛突破了部门与条块的局限,由苏州市纪委直接领导下的苏州市作风效能办全程跟踪督办市民投诉的问题。“打造24小时不下班的服务型政府”、“用机关人员的辛苦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没有效果,就有后果”……一个个新“官念”的提出,在民间得到了热烈的回应。

“寒山闻钟”论坛也确实如众人预料之中的一样:火了。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从试运行至今,该论坛的点击访问量已经超过320万人次,相当于近1/4的苏州人口数,注册用户也已经超过2.3万,为群众成功解决各类诉求7245多个。

媒体评论

“寒山闻钟”论坛所以受到网民的热捧非常正常,原因很简单,网民的个人诉求能够在很短时间内解决,有谁不喜欢高效而又及时到位的办理方式呢?“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这个新论坛无疑就很好地发挥了这样的功能。

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集中凸显,而其主要焦点大多表现在各方利益的纠葛上。所以,如何借助网络拓展更好的民意诉求渠道,这就成了网络时代的一项重要的课题。如何让这条渠道更为通畅,有专家就提出了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有利于切实解决民意诉求的实际问题;二是有利于促进积极有效的网络监督;三是有利于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苏州的“寒山闻钟”论坛明确提出,要认真接处网络信访举报、全力服务群众生活,第一时间回应网民的咨询投诉,有了如此主动服务、民生优先的理念,以及有问必答的热诚态度,“网络问政”就能起到化解矛盾、服务民生的效果。

当然,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一种新探索,网络论坛要具有更强的活力,同样需要彼此的尊重和理解。作为发帖的网民要有认真负责的意识,而回帖者更需耐心细致的态度,只有依靠双向的善意和互信,论坛才能成为真正叫得响的“民心论坛”,并发挥出令人满意的实效。

12345苏州阳光便民服务网络运行以来受到市民热捧,“寒山闻钟”论坛成为了畅通诉求表达的又一便捷渠道,市民发帖、访问,相关部门关注、处理并回帖,这里已经成为政府部门信访工作重要的平台,对提升政府效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信访其实古已有之,历朝历代都会以不同形式开设反映民意的通道,目的就是一方面了解百姓疾苦,一方面及时修正各项治理之策。在古代,“信访工作者”基本上都是小县令肩背包袱、手拿幌子扮算命先生的形象,戏剧中多以这般打扮示人,是因为古人也知道,只有走出官衙、“混”入民间,才能听到真正的百姓声音,而现代政府部门在这方面有了更先进的手段与更丰富的经验,从设立接待日制度,到开设行政服务中心提供全面的咨询与服务,再到如今的开通网上论坛,手段越来越便捷,渠道越来越多,离市民百姓越来越近。这不单单是科技进步的表现,更是一种以人为本社会管理理念的提升。

其实,古代的微服私访也好,现代的论坛交流也罢,实质上都是放低身架、以百姓视角看问题、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了解群众关切,帮助解决问题,并且在政策制定、措施落实以及部门与官员考核方面,找到真实可信的参考依据。所不同的是,共产党员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是没有私利的。我们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各个步骤、各项措施,最终目的都是让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

为此,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应自始至终把服务百姓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就如今年年初全市效能建设大会上蒋宏坤书记所强调的:机关就是服务,公务员就是服务员。这句话翻译成老百姓易懂易记的话,就是: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开设“寒山闻钟”论坛,实施网络信访举报,这是一个有效尝试,可能相比于以往的便民服务平台或者投诉平台,最大的特点或者说优势在于有效能监察部门的跟踪督办以及能够实现更好地联合。

以往,很多部门也提供自己的投诉渠道,或通过热线,或通过官方网络,但很多还是局限在条线上或系统内。应该说12345便民服务中心的成立,它突破了部门和条块的局限,各部门开始有了很好的分工和协作,这种便捷确实有效地为百姓解决了很多实事,而便民服务网络平台试行以后,作风效能办和便民服务中心合作共建,它增加了全程跟踪督办、效能监察以及问责的内容,常态下的跟踪督办以及不定期召开的现场督办会,能够更好地避免相互扯皮和办事拖沓,这就更加有利于民生问题的解决,可能这也是“寒山闻钟”受市民青睐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

尽管有时候市民反映的就是一件小事,可能简单到一个路灯,一个窨井盖,但是一件小事悬而未决或类似的小事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它折射的已经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事情背后的人或者制度,从小事中能够洞察到人的作风问题,机关的效能问题以及制度的完善情况,这应该是在就事论事之余可以深入思考的问题,对于效能监察部门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在督促各机关部门为民办实事的同时,也可以从源头上进行更好地设计以防患于未然。

近日,南京白下区住房和建设局因为在其官网上,除了领导信息简介外,没有其他信息,先是被市民投诉,进而又遭到更大范围内的网友们的“拍砖”。其实,这反映的仅仅是不少政府部门网页的一种通病:装门面。表面为与百姓沟通交流的平台,实际上所发布的信息是没有多少实质性内容的或者是很滞后的,白下区住建局只不过是“极端化”罢了。对于诸如此类的官网,网民们当然不买账,这从点击率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不过,与装门面的官网相比,还有一种情况是更加值得人们重视的,那就是有些部门、单位把官网的功能无限放大,替代了施政的过程。譬如,你不是说要公示吗,那好,我就把需要公示的东西,往网上一挂,期限一到,就算公示过了,管你有没有看到,反正就“默认”你看过了,也就是接受了社会监督了,就“阳光操作”了。殊不知,就整个社会的人员结构来说,网民仅仅是一个组成部分,即使每个网民都浏览了你的官网,也不等于说所涉及的地方的所有人员,都支持你的做法了。再说了,网站网页那么面广量大,即使是网民也未必浏览你的官网呀,就像报纸的读者未必天天阅读《人民日报》一样。很显然,那些网上“一挂了之”的规划公示、听证公示、环评公示等等,会有多少社会效果了。其“后遗症”就是,事后当地百姓的反复投诉、举报,不信?不妨“倒拍账”一下,就清楚了。[1]

从这种角度上来讲,网上“一挂了之”的施政,也是一种惰政,与装门面的官网相比,其危害同样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