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西部,大致是东起东大桥路,西至芳草地西街,北起朝阳门外大街,南至光华路这一块区域。芳草地的大部分地区已被包含在了朝外街道芳草地社区中。芳草地内有包括侨福芳草地和芳草地国际学校等多家知名单位,它们因芳草地而得名,芳草地因它们而著名。

中文名

芳草地

外文名

PARKVIEW GREEN

位置

北京市朝阳区西部

起源

民国年间

名称来源

因为芳草茂盛

总面积

20万平米

历史沿革

明清时期

明时芳草地一带多松树,称黑松林,后皆伐去,形成草地和麦田。清代,当朝将左营参将衙门设在朝阳门外芳草地处,而左营游击衙门则设在东便门外三块板路南。关于芳草地的东端东大桥,在明朝时乃是通州至京城的粮运要道。我们知道,历代从南方的漕运皆是走水路将粮食运至通州,再由陆路走京通路至京城。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每天来往的运粮车约有上千辆,浩浩荡荡,蔚为壮观,进的就是朝阳门。东大桥当时是距城门三里的咽喉要道,是一座桥身不高的石板桥,汉白玉的石栏做工精巧,乃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这座桥连接起朝外关厢和东边的农田,运粮车过东大桥西行,进城后把粮食运往朝内大街南北两侧的禄米仓、海运仓等五大粮仓。正是庞大的运粮队,造就了朝外关厢的繁荣,不仅商铺密集,而且大车店也很多。书画名家王大观先生曾做《旧京环顾图》,此画卷构图与北宋名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有异曲同工之妙,展示了京城旧貌,是一部重要且生动形象的史料,这幅画卷的起点描绘的就是当时东大桥两侧繁华的景象。

民国时期

该地区正式采用“芳草地”之名,始于民国年间。民国二十二年(1933)《北平地名典》已有芳草地之名。此书认为:此地当因草著,故称。也就是说因为芳草茂盛,所以称之为芳草地。据此书记载,芳草地约在今东大桥路与芳草地西街之间。其南为麦地。1954年,在这一带的街巷分别被称为芳草地东巷、芳草地西巷和芳草地北巷。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在此建多层楼。1975年以其位于芳草地西巷之西而更名为芳草地西街。

建国以后

芳草地在变迁的历程中,日益年轻而富有活力,尤其在新中国建国之后,也有很多名人在这里度过了他们人生中的一段难忘的岁月。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所属的几个文艺协会剧协、音协、曲协等将宿舍区建在了芳草地,以“院”为单位,每院有房六间,一个大天井,可容三户居住。住进去的干部、工作人员总有一二百人。这里也有众多文化界的领军人物,如赵树理、屠岸、唐湜和艾青等。屠岸先生在《芳草地梦回》一文中写道“文化大革命十年过去了,庆祝粉碎‘四人帮’的锣鼓敲过了,改革开放至今也已二十五年了。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但我没有忘记芳草地,我还时常想起它。每当我背诵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诵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时……’更会想到它。”另外, “京城第一玩家”,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王世襄老先生也曾在芳草地居住的。作为一个养鸽爱好者,他还在这里完成了《北京鸽哨》和《明代鸽经·清宫鸽谱》等著作。

芳草地乃是寄托所思之地、人才辈出之地,也是生命之地、和乐之地。在北京这座千年古都之中,芳草地背负着厚重的历史,承载了中国文化无尽的想象与寄托,在一片希望之中前行,在一派绿色中发展。

侨福芳草地

项目介绍

Parkview Green 芳草地坐落于北京朝阳区CBD区域,东临朝外东大桥路,是一座汇聚顶级写字楼,精品酒店及奢华购物中心的综合性商业建筑,以其创新科技和绿色环保理念而闻名,总面积达20万平米。

Parkview Green 芳草地由ABCD四栋内部相连的独立建筑组成,其中两栋18层,两栋9层。建筑外部由玻璃幕环保罩覆盖,顶部采用与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相同的ETFE膜材料,整体呈现金字塔造型,确保周边芳草地社区居民建筑的采光需求。特殊的造型与环保罩设计,使建筑内部形成独立的微气候环境,进而高效储存热力能源,并有效降低能源耗损。经由建筑底部送入新鲜空气并于顶部排放热气实现自然风对流循环,使得整个建筑物如生命体般自由而顺畅地“呼吸”。

Parkview Green 芳草地采用先进的环保节能科技,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性,并已荣获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制定并推出的环境建筑认证系统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 Environmental Design Building Rating System) “铂金级预先认证”,并有望成为中国首个获得铂金认证的城市综合性建筑项目。

Parkview Green 芳草地是香港侨福集团在北京开发的第一个项目。香港侨福集团由黄氏家族所创建,半个多世纪以来,始终致力于全球尤其是亚洲地区的地产投资和开发。

Parkview Green 芳草地还将展出西班牙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萨尔瓦多·达利42件最为杰出的雕塑原作。作为这位超现实主义巨匠现存于世、最富感染力的藏品系列之一,该系列作品为达利晚年以手工雕刻的蜡塑制成。许多达利的巧思与画作,多由其它艺术家和工匠按照达利本人的指示而进行授权复制,但这些在侨福芳草地展出的藏品却是由他本人亲自完成的三维作品传世之作。

主要结构

1) 智能环保写字楼:Parkview Green芳草地A、B座3层到9层和C、D座3层到12层为国际A级写字楼,总面积82,000 平米。办公空间外墙采用三重玻璃幕的设计,维持建筑内部恒定的微型气候。在春秋季节能源需求较低时,建筑的混合式空调通风系统(暖气、通风与空调系统)以自然通风为主,即可满足室内温湿度需求。先进的冷吊顶空调系统,在吊顶空间及地板下层铺设冷水管道,通过空气自然对流,使热辐射控制热能传导,将冷空气均匀分布于办公空间,提升空气质量并减少能耗。独特的下送风空气系统使新鲜空气持续分布办公空间。[2]

屋顶ETFE膜通过排水槽结构连接为一体,用以收集雨水。进入排水管道的雨水、污水被引入地下储水池回收,重为整个建筑再利用,不仅能节省水资源,还可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每层楼层都设有私人洗手间,所有4栋建筑均安装了VIP电梯。五星级的礼宾中心将处理办公楼所有的商业服务需求。商务会议中心配备最先进办公设施,为租户提供更高效的办公环境。

Parkview Green芳草地与世界顶级的可持续空间设计与家具制造商- 美国海沃氏(Haworth)公司联手协作,为商业及公共空间定制高水准的环保可回收绿色家具。

2) 购物中心:Parkview Green芳草地地下二层延伸至地上二层为总面积5,6000平米的购物中心,荟萃世界各地潮流精品。由于通体覆盖玻璃环保罩,中央广场自然光线充足,空间开阔,漫步其中宛如置身户外街景,又免受噪音,空气污染等困扰。

一座长236米的拉索悬浮钢架步行桥飞架空中,对角穿过中庭广场,是世界最长的室内步行桥。周边居民可以经由步行桥穿越建筑,避免不必要的绕行。

3) 精品酒店:位于Parkview Green芳草地顶端的六星级臻品酒店,由香港怡亨酒店管理集团管理,拥有120多间各具设计特色的精品套房;其中35间套房配备覆盖于透明ETFE膜结构屋顶下的按摩泳池,花园露台以及小型水疗和健身设施;更设计了超豪华1500平米的总统套房。

环保理念

Parkview Green芳草地利用创新的环保技术以及对建筑材料的斟酌使用,使得能源使用量为同等规模建筑标准的50%。从而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铂金级预先认证的综合性商业项目   。

内外兼备的Parkview Green芳草地将环保的理念深入至每个细节中,首先从外观上,顶部采用的ETFE膜材料,结合通透的玻璃幕墙及钢架结构,组成独特的节能环保罩,形成独立的微气候环境。不仅做到了冬暖夏凉,从而也节省了空调系统的使用。

从内在来说,稳定的内部微循环系统,结合楼群VAV冷水吊顶系统和智能BMS系统,可以至少节约60%的能源使用率,最高达到80%的比率。同时,模块化办公格局的灵活性和兼容性也为租户节省了10-15%的装修成本。

此外,项目的节水设备也非常丰富,不仅包括电子水龙头,卫生间节水洁具以及低流量淋浴设施等,雨水过滤后也可循环利用被用作绿化灌溉,从而提高水使用率。

Parkview Green芳草地同时还获得2010年亚洲最佳绿色建筑大奖与2011 年商业类建筑的绿色领袖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