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区是焦作市的中心城区和老城区,也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总面积67平方公里,辖9个街道,1个健康产业园区,23个行政村、34个社区,人口30万。先后荣获全国首批和第二批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志愿服务工作先进集体等一系列国家级荣誉。

2014年末,焦作市总人口为368.49万人,常住人口为352.25万人。出生率10.53‰,死亡率5.38‰,自然增长率5.15‰。城镇化率达到53.21%。焦作市有回、满、壮、土家等32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73106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01%,回族约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9.1%。全市共有43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和杂居村,少数民族人口千人以上的乡镇(办事处)17个,万人以上的县市区3个。

按在地原则经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3.3亿元,同比增长6.2%,计入市直工业后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6.8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第一产业累计增长4.1%;第二产业累计增长-15%;第三产业累计增长7.6%。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36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79亿元,同比增长50.3%。

中文名

解放区

外文名

Jiefang District

行政区划代码

410802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所属地区

中国河南省焦作市

地理位置

河南省焦作市

面积

67

下辖地区

民生街道、民主街道、焦北街道

电话区号

0391

气候条件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大铜马

火车站

焦作火车站

车牌代码

豫H

性质

建立人民政权的地区

特指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地区生产总值

135.7 亿元(2018年)

人口

347382人(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气候概况

解放区工业经济发展前景广阔。辖区基础设施完善,电力供应充足,水资源充沛,是极为理想的工业用地。焦作是国家规划的火电基地,有丰富的地下水和煤炭资源,拥有20座现代化电厂,全市装机容量达258.9万千瓦。全区年平均气温16.5℃,日照2200-2400小时,无霜期216-240天。

解放区地处太行山脉与豫北平原的交接地带,地域大部分为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地势西北角高,东南低,北部海拔700米,南部海拔102米,平均坡度为20%,有部分冲沟干谷切割,南部一带为冲积扇边缘,地势平坦。解放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太行山之屏障和海拔高差的双重影响,气候具有鲜明的地方特征:气候干燥、光、热、水等气候资源比较充足、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春末多干热风;夏季炎热多雨潮湿;秋季天高气爽,昼暖夜凉,常有阴雨连绵天气;冬季寒冷干燥,多西北风,雪雨到来时,往往数日连阴不晴。年平均气温14.8℃。年平均最高气温20.5℃,最低气温9.9℃。极值最高温度为43.3℃,最低温度为零下19.9℃。年均降水量为580mm,年蒸发量为2025毫米左右。[3]

行政区划

解放区是河南省焦作市下辖区,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南麓。地理中心坐标为东经113°14′,北纬35°12′。东至群英河与 山阳区毗邻,西到上白作乡田涧村、春林村与中站区相衔接,南至丰收路南与修武县李万乡相连,北达太行山南麓浅山地区,分别与修武县、中站区相接壤。南北长15.05千米,东西宽8.08千米,辖区总面积达61.72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为20.5平方千米。

截至2011年解放区辖9个街道(民生街道、民主街道、焦北街道、焦西街道、新华街道、焦南街道、七百间街道、上白作街道、王褚街道),共19个行政村、32个社区。

历史沿革

解放区是焦作市的中心城区和老城区,也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总面积67平方公里,辖9个街道,1个健康产业园区,23个行政村、34个社区,人口30万。先后荣获全国首批和第二批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志愿服务工作先进集体等一系列国家级荣誉。

1945年9月8日,焦作首次解放后,划修武、博爱两县各一部分建立了焦作市,并把辖区分组为一、二、三区。

1945年11月底,一、二区合组为市内区(今解放区的前身)。

1948年2月,焦作市改为焦作县,市内区改为第一区。

1948年10月,焦作第二次解放,恢复了市内区。

1949年10月15日,焦作县改为焦作矿区,市内区属矿区领导。

1953年6月,市内区改为焦作镇。

1956年8月25日,焦作矿区改为焦作市,焦作镇改为焦作区。

1957年12月3日,焦作区改为城区。

1958年8月27日,易名为解放区(因区机关坐落在解放路而得名)。

1958年10月20日,改为解放人民公社。

1961年9月,恢复解放区之名。

解放区的前身叫市内区。1945年9月8日,焦作首次解放后,划修武、博爱两县各一部分建立了焦作市,并把辖区分组为一、二、三区。11月底,一、二区合组为市内区(今解放区的前身)。

1948年2月,焦作市改为焦作县,市内区改为第一区。10月,焦作第二次解放,恢复了市内区。次年10月15日,焦作县改为焦作矿区,市内区属矿区领导。1953年6月,市内区改为焦作镇。

1956年8月25日,焦作矿区改为焦作市,焦作镇改为焦作区。1957年12月3日,焦作区改为城区,1958年8月27日易名为解放区(因区机关坐落在解放路而得名),10月20日改为解放人民公社,1961年9月恢复解放区之名。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解放区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南麓。地理中心坐标为东经113°14′,北纬35°12′。东至群英河与山阳区毗邻,西到上白作乡田涧村、春林村与中站区相衔接,南至丰收路南与修武县李万乡相连,北达太行山南麓浅山地区,分别与修武县、中站区相接壤。区中心东南距省会郑州市90千米,东距新乡市62千米,西南距洛阳市110千米,西北距山西省晋城市90千米。南北长15.05千米,东西宽8.08千米,辖区总面积达67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为20.5平方千米。

解放区

地貌

解放区地处太行山脉与豫北平原的交接地带,地域大部分为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地势西北角高,东南低,北部海拔700米,南部海拔102米,平均坡度为20%,有部分冲沟干谷切割,南部一带为冲积扇边缘,地势平坦。

交通治安

解放区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焦枝、焦太、焦新三支铁路交汇于此,焦郑、焦晋、焦新三条高速公路与107、207、301国道和连霍高速贯通。城区绿化面积达40%以上,社会治安状况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影视文化发达,太极文化内涵丰富,辖区有融人文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中国十大影视基地之一的焦作影视城。解放区以发展工业起家,是河南省现代工业发祥地之一,历史上著名的英福公司就坐落于此,工业文化积淀深厚。

经济发展

截至2011年,解放区生产总值(GDP)由2006年的16.33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32.02亿元,年均增长14.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62:21.8:77.58。地方财政收入由2006年的1.71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4.1046亿元,是2006年的2.4倍,年均增长19.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6年的17.6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47.85亿元,是2006年的2.7倍,年均增长22.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6年的16.58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52.66亿元,是2006年的3.2倍,年均增长26%。

2011年,解放区生产总值较2010年增长1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较2010年增长30.1%;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06亿元,较2010年增长25.5%;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93.33%;二产、三产占税收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28.6%和71.4%。

2010年,解放区财政支出完成41995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8.9%,较2009年增长16.6%。财政收入完成3.2481亿元,较2009年增长18.55%,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93.8%。基本公共服务支出11335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国防支出75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公共安全支出2490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9.8%;教育支出11200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科学技术支出586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00万元,占调整预算的76.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166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9.8%;医疗卫生支出2836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9.4%;环境保护支出292万元,占调整预算的80.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570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8.5%;农林水事务支出433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0%;交通运输支出285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8.6%;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45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5.7%;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1700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419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住房保障支出805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其他支出2213万元,占调整预算的88.6%;基金支出345万元。

第一产业

截至1994年底,解放区农业总产值5715万元,年均增长12%,粮食总产量2559吨,蔬菜总产量46852吨,肉类总产量601吨;生猪存栏4800头,大牲畜980头,比1991年分别增长17%,19%,23%。农民人均纯收入1446元,比1991年增加679元,年均增长23.6%。

第二产业

2010年,解放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6.22亿元,较2009年增长12.5%;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3100万元,较2009年增长33%。投资1亿元的香港城项目和投资1.5亿元的云达中州国际饭店建成营业;投资1亿元的大商百货入驻恒基财富广场;投资3000万元的常青藤家电物流项目投入运营;全区新增商业面积10万余平方米,总面积达到170万平方米。全区商务楼宇总面积达到27.8万平方米,新增入驻企业70余家,实现区级税收550万元,较2009年增长57%;全区房地产项目年内完成投资15.2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达33.7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2010年,解放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4.7亿元,较2009年增长18.5%。全年共引进现代服务企业26家;全区投资担保公司达到20余家。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辖区内宾馆、饭店200余家,其中星级涉外饭店4家,有旅游定点商店4家、旅行社20家,焦作市重要的餐饮集中区大杨树餐饮娱乐一条街,英皇会所、云山官邸、同一首歌等文化娱乐名店日益繁荣,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促进了“旅游在景区,消费在解放”格局的形成。解放区工业经济发展前景广阔。辖区基础设施完善,电力供应充足,水资源充沛,是极为理想的工业用地。全区现有各类工业企业3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多家,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以传统优势产业为依托,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的现代工业体系,形成了以电子电器、机电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医药卫生材料为支柱的产业格局。其中,华飞电子、免疫试剂、龙光影视、联盟卫材等一批科技型骨干企业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发展前景广阔。今年,焦作市被列入比照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试点城市,也是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城市,试点城市可以比照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享受相关优惠政策,这为解放区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做大做强工业,解放区将工业摆在经济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来抓,相继出台了加快发展工业经济的各项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外来投资者到工业集聚区发展、来解放区创业。

自然资源

水资源

解放区水资源丰富。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3条,还有引沁渠、广利渠两大人工渠,有群英水库、青天河水库、白墙水库、顺涧水库等较大水库,地表水资源充裕;焦作市还是天然的地下水汇集盆地,已探明地下水储量35.4亿立方米。建设中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也将从焦作通过。丰富的水资源在中西部地区是不可多得的。

矿产资源

截至2000年,解放区矿产资源主要有煤、耐火黏土、石灰石、建筑石料、铁矿、铝矾土和砖瓦黏土。储煤主要有焦南井田,探明储量14616万吨,最大埋深1200米,主要可采煤层厚0.7~13米,平均6.2米,属中灰低硫无烟煤,工业分析结果为灰份17.92%,挥发份7.53%,含硫0.33%,发热量6.702千卡/吨。铁矿、耐火黏土和铝矾土主要分布于红砂岭至洪(横)河一带地区,储量已经不多,只有部分民采点。

解放区矿产资源品种较多,储量较大,质量较好,经过普查的矿产资源有40余种,占全省已发现矿种的25%,探明储量的有煤炭、石灰石、铝矾土、耐火粘土、硫铁矿等20多种,其中煤田东起修武,西至博爱,南接武陟,东西长65公里,南北宽20公里,保有储量32.4亿吨,为单一的优质无烟煤(发热量:5500-6700大卡/公斤,含硫量:0.5-0.8%,挥发分:8-9%,灰分:22-27%),是化工和钢铁工业的理想原料;耐火粘土主要分布于修武至沁阳一线的太行山南侧,埋藏浅,易开采,耐火度达1650~1770℃,是生产陶瓷、耐火材料的优质原料,已探明储量4686.9万吨,占全省保有储量的9.5%;铁矿主要分布于焦作和沁阳,保有储量2726万吨,工业储量740.6万吨,以磁铁矿为主,含铁量32%;硫铁矿保有储量3475.5万吨,占全省储量的41%,品位一般在16~20%左右,洗选性能良好,主要位于冯封矿区,矿体长3000米,宽300-600米;石灰石分布广、储量大,工业储量33亿吨,远景储量100亿吨,厚度稳定在30米以上,含氧化钙52~54%,主要分布于北部山区,面积500平方公里,是生产纯碱、乙炔、水泥等产品的优质原料;此外,焦作还有铜、铁、石英、大理石、铝、锌、磷、锑等矿产资源。

土地资源

焦作区内地貌类型较全,自北向南,山地、丘岗、平原、滩涂皆备。目前,全市已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工交建筑用地等四大类,其中耕地面积为257.9万亩,境内有约500平方公里的山前岗地和砾石倾斜平地,其地质坚硬稳固,地层耐力巨大,工程地质和区域定性好,且近邻矿点、水源、交通干线和城镇,是极为理想的工业用地。

生物资源

动物资源

截至2000年,解放区有猕猴、豹、虎、狍、香獐、狐、青羊等野生动物190多种,其中属国家保护珍稀动物有20多种。

植物资源

截至2000年,解放区有木本植物143科875种,草本植物69科469种,属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有:红豆杉、连香树、山白树、银杏、 杜仲、 青檀等;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棉花、大豆、 怀药等。[4]

人力资源

解放区人力资源丰富。辖区廉价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整体较高。依托河南理工大学、焦作大学、焦作师专等一批大、专院校和多所职业技术学校,培养造就了大批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科研人才、销售人才、高级技工人才,为发展工业提供了人才支撑。近年来,解放区把构筑人才高地作为基本战略,不断加强和完善人才市场建设,规范中介机构运营,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帮助企业从速从简办理人才的相关手续,为各类人才创造了宽松的创业环境、生活环境。解放区是开放的投资热土。全区以清理压减行政审批事项、规范行政行为为主要内容,在焦作市率先建立了区、街道两级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形成了“12345为民服务”、生活服务、劳动保障、为企服务、效能投诉“六位一体”,区、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的行政服务快速通道。对重点项目一事一议,实行零距离、保姆式、无障碍服务。先后出台了《解放区鼓励投资优惠办法》、《解放区引荐外来投资奖励办法》、《解放区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提高企业家政治待遇,千方百计满足企业所求、项目所需,鼓励企业家来解放区发展。“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已成为外来客商的投资福地、创业乐土和生活乐园。解放区热诚欢迎一切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兴业,愿与各界朋友开展广泛的合作,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共创解放美好的明天。

政治

解放区人民法院位于焦作市中心城区,该辖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信息和文化中心。解放区人民法院下设17个庭室,分别为政治处、办公室、监察室、审管办、立案一庭、立案二庭、刑庭、少审庭、民一庭、民二庭、行政庭、审监庭、执行局、法警大队、技术室、装备科、后勤服务中心。现有法官干警75人,其中党组成员9人,年均结案数为3000余件。[5]

解放区人民法院

由来

历史上,对中国某一特定区域的称呼。在中国遭受日本侵略之时,身为当时执政党的中国国民党联手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长达8年的顽强的抵抗,最终于1945年,在国际组织的帮助下,彻底击退了日本侵略者。但是,之后由于国共两党在由谁来统治全中国的问题上未能达成一致,导致了“国共合作”的失败。从此,中国经历了长达5年的“国共内战”。在这期间,由中国国民党控制的区域叫作国统区,因为他们是当时的执政党;由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区域被称作解放区,因为该党以解放全中国为目的,且其军队叫作中国人民解放军。

社会事业

基础建设

2011年,解放区为推进南水北调总干渠交叉工程影响施工范围征迁,完成5家企事业单位搬迁任务。开工建设了铁路电缆厂、中州、联盟卫材等工矿棚户区改造安居工程,已竣工1235套。启动了胜利街、棉一、民生街3个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 

教育事业

截至2010年,解放区拥有各类学校87所,拨付农村生均公用经费221.8万元和免教科书费60.9万元,城市义务教育免杂费资金590.3万元,农村和城市受益学生分别达到5823人和26490人;全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护、改造共筹集资金1350万元,规划建设校舍项目30个。 

医疗卫生

截至2010年,解放区拥有各类医疗机构98个,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财政补助资金为96.3万元和19.3万元,受益群体分别达到26477人和10736人;在政府举办的三家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落实药品零差率补偿资金71万元。 

2020年6月2日,解放区入选第五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社会保障

2006年至2011年,解放区累计投入2.36亿元用于实施民生工程,共安置失业人员和困难群体就业3.5万人,共发放低保金5940万元。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解放区总人口29.3万,以汉族为主,有回族、满族、蒙古族、壮族、朝鲜族、土家族、白族、高山族、瑶族、彝族、傈僳族、维吾尔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纳西族等16个少数民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解放区常住人口347382人。

旅游资源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中央宣传部 财政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的通知》解放区名列其中。

怪坡园

怪坡园系国内首创全新的旅游模式,其既有难以破解的自然之谜,又有神奇无比的科技奇观,还有妙趣横生的益智游戏,是成年人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更是青少年动手操作,活跃大脑,培养创新能力的野外大课堂 [9]  。 怪坡是一种反常的自然现象,其表现为水往高处流,球朝高处滚,车辆自动向坡上溜。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五花八门,主要有 “磁场效应”、“重力场变异”、“视觉误差”和“四维交错”等。

怪坡园

影视城

焦作影视城位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的河南省西北部的焦作市,距焦作市区1千米,北依太行,南临黄河,地理位置优越,为焦作市十大景点之一。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中国著名的影视基地。是“中国十大影视城”、“全国首批九家影视拍摄基地”。

影视城

交通

解放区境内,焦枝、焦太、焦新三支铁路交汇于此,郑焦晋、长济两条高速公路与107、207、310国道和连霍高速贯通,扼以郑州为中心1小时中原城市群的西北要冲。

领导视察工作

发展

在内战期间,共军在十分不利的情况下,连连击退由“美帝国主义”扶持的国军,解放区的范围逐渐扩大,国统区的范围逐渐丧失。最终于1949年,中国国民党退守台湾。同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而中国国民党依旧留守台湾,造成了至今未能解决的“台湾问题”。至此,国统区和解放区二词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街道简介

民生街道,面积:3.8平方千米,人口:41000人,代码:410802001,2006年,辖5个社区:枫花园街社区、民生街社区、学苑社区、学生路社区、世纪新区居委会。办事处驻解放中路104号。根据所在地街名而命名。原名民生办事处,文革期间改为红卫办事处。1979年又恢复原名民生办事处。

民主街道,面积:3.58平方千米,人口:30829人,代码:410802002,2006年,辖4个社区:焦作街社区、道清理社区、月季苑社区、民权街社区。办事处驻车站街。1958年成立向阳办事处,2003年元月更名为民主街道办事处。

新华街道,面积:2.2平方千米,人口:21700人,代码:410802003,2006年,辖3个社区:鑫源社区、鸿源社区、丰源社区。办事处驻烈士街西段。

1956年8月由第四行政街改为新华中街办事处。1958年10月改为新华人民公社。同年11月改为新华民兵营,次年1月改为电厂管理区。1961年改为新华办事处,1968年4月改为红旗办事处,同时建立革命委员会。1979年1月恢复新华办事处原名。1980年9月,取消了革命委员会。1985年辖胜利南街、胜利中街南、胜利中街北、胜利北街、新华南街、新华中街、进化街、生产南街、新华北街、自力东街、自力西街、新生街南、新生街北、起重厂南家属院、解放西路等15个居(职)委会。2000年8月,将原有的14个居(职)委会合并组建成鸿源、鑫源、丰源3个社区。

焦西街道,面积:3平方千米,人口:28000人,邮编:454001,代码:410802004,2006年,辖4个社区:园林社区、祥和社区、电翔社区、电建社区。办事处驻普济路中段。

1980年组建,时称焦西办事处革命委员会。同年9月,改称焦西办事处。原有林场家属院、火电二公司家属院、电新院、焦博路南、焦博路北、北新楼、元件一厂家属院、电厂街、制革厂家属院、化工一厂家属院、汽车配件厂家属院、炉渣砖厂家属院、新店村等13个居委会。

焦南街道,面积:6平方千米,人口:39863人,邮编:454100,代码:410802005,2006年,辖6个社区:中州社区、朝阳社区、火车站社区、友谊路社区、平光社区、站东社区。办事处驻。

因地处焦作市南部而得名。1977年成立解放区焦南办事处,2001年12月更名为焦南街道办事处。2003年4月行政区划调整,将原有的火车站社区、朝阳社区、友谊路社区、站东社区、建中社区、中州社区、平光社区、鑫丰社区、站南社区9个社区变为7个社区(鑫丰社区,站南社区划归王禇)。2006年4月将建中社区合并到朝阳社区、友谊路社区、中州社区。

焦北街道,面积:0.65平方千米,人口:18000人,代码:410802006,2006年,辖3个社区:花园街社区、民主北路社区、幸福街社区。

七百间街道,面积:2.8平方千米,人口:18681人,代码:410802007,2006年,辖3个社区:太行西路社区、环北西路社区、陶瓷路社区。办事处驻健康路。

由矿区医院的五十间房、二百间房、五百间房而得名七百间街道办事处。1961年9月在焦北、煤矿两个管理区基础上组建。1968年4月改为先锋办事处,1979年1月恢复原名。

上白作街道,面积:39平方千米,人口:32000人,代码:410802008,2006年,辖11个社区:上白作社区、洪河社区、龙寺社区、闫河社区、狮涧社区、老牛河社区、春林社区、田涧社区、马涧社区、小庄社区、河阳社区。办事处驻上白作村。

上白作古称北秦村又叫上秦村,明嘉靖年又称白家作,皆因当地白石灰较多,又取白姓在此开设作坊之意,故名曰白家作。清道光巳亥年(1839年),《修武县志》载为上白作。1961年初公社调整体制农业管理区改为人民公社。1966年11月与百间房人民公社合并为前进公社。1969年10月重建上白作人民公社。1984年成立上白作乡人民政府。2005年11月改为上白作街道办事处。原辖上白作、狮涧、田涧、马涧、洪河老牛河、闫河、春林、龙寺、小庄、河阳社区,共9个村、1个社区。

王褚街道,面积:16.05平方千米,人口:78000人,代码:410802009,2006年,辖11个社区:东于村社区、西于村社区、小王庄社区、东王褚社区、西王褚社区、新店社区、新庄社区、士林社区、嘉禾屯社区、都市路社区、站南社区。办事处驻南通路中段。

明朝时期,下白作与下秦村有一块地为分界线,叫做禇地,是姓王的习惯把对方叫王禇,后形成王禇村。1969年设王禇公社,1984年改乡。2005年11月撤销乡建制,设立街道办事处。原辖东于村、西于村、小王庄、东王禇、西王禇、新店、新庄、士林、加禾屯、站南社区、都市路社区,共9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