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县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南部,地处攀西阳光之旅门户地带,与凉山、甘孜、乐山、眉山两州两市交界,历为通往康藏的交通咽喉,年均日照时数达1450小时,年均气温2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340天以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中国花椒之乡”“中国甜樱桃之乡”“西部花果第一县”“攀西阳光第一城”等美誉。全县幅员面积2382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123个村(社区),总人口33万,居住着彝、藏、回等25个民族。

汉源县位于大渡河中游,四川省雅安市西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02°16′—103°00′,北纬29°05′—29°43′。全境东西长71.4千米,南北宽70.1千米。东邻乐山市金口河区和眉山市洪雅县,南连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甘洛县,西靠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泸定县和雅安市石棉县,北接雅安市荥经县,历为通往雅、康、宁交通咽喉,成昆铁路、京昆高速、国道108线、省道306线横穿境内,是川西交通次枢纽。县城驻富林镇,距省会成都市210千米,距雅安市81千米。

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迈上110亿元台阶,达110.58亿元,同比增长5%,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全市排名第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服务业增加值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位居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66亿元、增长13.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9亿元、增长11.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6360元、14749元,增长6.2%、9.2%。

中文名

汉源县

外文名

Hanyuan County

别名

笮都

行政区划代码

511823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中国四川省雅安市

地理位置

雅安市西南部,大渡河中游

下辖地区

21个乡镇

政府驻地

富林镇

电话区号

0835

邮政区码

625300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著名景点

茶司马、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等

火车站

汉源站

车牌代码

汉源站

人口

285558人(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面积

2382km²

地区生产总值

110.58亿元(2020年)

建制沿革

汉源县古名笮都,属蜀国。

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国设蜀郡,属蜀郡管辖。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西南夷,以笮都为旄牛县置沈犁郡,郡治旄牛。

汉武帝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撤沈犁郡入蜀郡。

东汉延光二年(123年),旄牛县治迁九襄镇。

东汉中平六年(189年),改蜀郡为汉嘉郡,旄牛县隶之。以后历代在此设郡、州、县等。

隋仁寿四年(604年),以汉源之名于今九襄镇置汉源县。

元、明为黎州安抚司。

清雍正七年(1729年),改称清溪县。

民国三年(1914年),因清溪县与贵州省的青溪县同名同音,复改名汉源县。

1950年3月,汉源解放,县城由清溪迁至九襄,属西康省雅安专区。

1952年10月,县政府驻地迁富林。

1955年10月,西康省并入四川省,汉源县属四川省雅安地区。

2000年12月,雅安撤地设市,汉源县隶属四川省雅安市。

汉源县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汉源县全县幅员面积2382平方千米,辖21个乡镇(辖12个镇,9个乡,其中5个少数民族乡),有行政村210个(城镇社区6个、农村社区16个)。汉源县县政府驻地富林镇。

辖乡镇

富林镇

乌斯河镇

安乐镇

大树镇

富庄镇

永利乡

富泉镇

小堡乡

马烈乡

富乡乡

晒经乡

九襄镇

坭美乡

清溪镇

河南乡

唐家镇

片马乡

顺河乡

皇木镇

前域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汉源县位于大渡河中游,四川省雅安市西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02°16′—103°00′,北纬29°05′—29°43′。全境东西长71.4千米,南北宽70.1千米。东邻乐山市金口河区和眉山市洪雅县,南连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甘洛县,西靠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泸定县和雅安市石棉县,北接雅安市荥经县,县城驻富林镇,距省会成都市210千米,距雅安市81千米,总面积238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汉源位于大渡河中游两岸,为四川盆地与西藏高原之间的攀西河谷地带。地处横断山脉北段东缘,地形以山地为主,西北高东南低,海拔最高点4021米,位于富乡乡境内马鞍山,最低点550米,位于永利乡境内白熊沟与大渡河汇合处,最大相对高差3471米。东北缘为邛崃山余脉南支大相岭,西北缘为邛崃山余脉飞越岭,南面为大凉山群峰。大渡河横穿东西,流沙河纵贯南北,形成了四周高山环绕,中部河谷低平的地势。

汉源县地貌以山地为主,复杂多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相对高差悬殊大。

气候

汉源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分明。高地寒冷,河谷炎热,雨量偏少且不均,气候垂直变化大,县城年平均气温17.9度,无霜期300天,日照时数1475.8小时,年活动积温5844.7度,年均降雨量741.8毫米。

汉源属川西南山地亚热带气候区,地势山高谷深起伏较大,从河谷到低山、低山到中山,有亚热带、温带、亚寒带之分。气候的特点是:一是垂直变化显著;二是降雨量集中;三是河谷地区较干热少雨。汉源气温受地势的影响,气温垂直差异很大。四季的长短,也随海拔高度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汉源日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无霜期长。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南部、东南部多,北部、西北部少,中山区多,河谷坝区少。

水文

汉源县河流属岷江流域的大渡河水系,大渡河自西向东横穿县境南部,因县境地势南、北高,两岸河谷向大渡河对称倾斜,大渡河在县内的大小支流,都沿相反的方向注入干流。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千米的支流有14条,河沟94条,冲沟1753条。

汉源县

自然资源

水能资源

汉源县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在598万千瓦以上。县境内国家“十五”重点建设项目、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装机360万千瓦的瀑布沟水电站,装机66万千瓦的深溪沟水电站相继建成投产;装机72万千瓦的枕头坝水电站位于县境东部大渡河上。

矿产资源

汉源县境内有矿产资源33种,其中金属矿13种,非金属矿20种,分别是:金属矿13种:铅锌矿、铜矿、锰、钴、镍矿、砂金矿、褐铁矿、钛铁矿、赤铁矿、磁铁矿、银矿、镉矿、锡石矿;非金属矿20种:硫铁矿、煤矿、磷矿、菱镁矿、石灰石矿、花岗岩、高岭土、石膏矿、方解石、长石砂岩、水晶矿、冰洲石、石棉矿、莹石矿、雄黄、辰砂、白云岩、粘土矿、建材用页岩、建筑用砂石料。

已勘明的铅锌矿储存量552万吨;石膏矿储存量1200万吨;钾磷矿储存量10亿吨以上;菱镁矿储藏量2亿吨以上,储量居西南地区之最,被誉为中国西部的镁都磷都。

生物资源

汉源县境内还有银杏、楠木、香樟、云杉等珍贵树种和小熊猫,扭角羚等珍稀动物。

人口民族

2018年,汉源县全县总人口33万,共有汉、彝、藏、回等2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10%。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汉源县常住人口为285558人。

政治

截至2021年6月

职位

姓名

汉源县县长

郑朝彬

汉源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覃建生

汉源县委副书记

岑永杰

汉源县

经济

综述

2015年汉源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33亿元,同比增长7.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88亿元,同比增长3.9%,拉动经济增长0.7%;第二产业增加值33.47亿元,同比增长8.0%,拉动经济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16.97亿元,同比增长9.5%,拉动经济增长2.4%。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4%、59.0%、31.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9686元,增长9.0%。三次产业结构由2014年的20:53.8:26.2调整为20.3:52.9:26.8,第一产业增长0.3%,第二产业下降0.9%,第三产业增长0.6%。

2015年全年,汉源县实现非公有制增加值34.8亿元,同比增长8.1%,占GDP总量的55.0%。2015年汉源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呈上扬趋势,全年增长1.4%。以上年同期为100的物价指数如下:

2015年全年,汉源县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98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5.28亿元,同比增长14.6%;更新改造投资4.5亿元,同比增长11.3%;农户投资6.33亿元,同比下降32.6%。分产业:第一产业完成2.22亿元,同比下降32.6%。第二产业完成36.7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工业投资36.32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瀑电投资完成29.38亿元);第三产业完成18.07亿元,同比增长1.0%。本年新增固定资产22.44亿元,同比增长144.7%。

201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85亿元,比2016年增长7.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3亿元,同比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35.2亿元,同比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26.35亿元,同比增长8.8%。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8%、54.6%、35.6%。

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77亿元、增长7.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54亿元、增长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1亿元、增长17.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2%、9.3%。

2020年,汉源县地区生产总值迈上110亿元台阶,达110.58亿元,同比增长5%,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全市排名第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服务业增加值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位居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66亿元、增长13.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9亿元、增长11.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6360元、14749元,增长6.2%、9.2%。

第一产业

汉源盛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薯、土豆、花生等农作物;“汉源贡椒”、“汉源金花梨”、“汉源黄果柑”、“汉源樱桃”、“汉源芸豆”等农产品;有梨、苹、桃、李、樱桃、桔、橙、桂圆、葡萄等水果;蕃茄、洋葱、蒜苔、大蒜、豌豆等蔬菜。

2015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1104公顷,同比减0.4%;粮食总产量110727吨,同比增长2.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986亿元,同比增长4.2%。

2015年全年,汉源县完成造林面积2070公顷。

2015年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2.74万千瓦,同比增2.9%;拖拉机298辆,同比增加13辆;农用运输车507辆,同比减少6辆。2015年全年农村用电量6011万千瓦时,同比下降7.7%;化肥施用量(折纯)13900吨,同比下降1.0%。

2020年8月,入选农业农村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名单。

第二产业

2015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1.11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2.0%。

2015年汉源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9.3%,工业化率36.4%。汉源县全县2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80亿元,同比增长10.0%;工业销售产值77亿元,增长7.6%,其中:重工业实现产值70亿元,同比增长9.6%,轻工业实现产值9.98亿元,同比增长13.2%,重轻工业比为7:0:1。分行业看:其中电力生产、供应实现工业产值46.54亿元(其中瀑电、深电累计发电1571812万度,实现产值43亿万元),同比增长2.4%,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8.1%;食品加工和食品制造业实现工业产值5.15亿元,同比增长8.0%;有色金属采选、冶炼业实现工业产值17.33亿元,同比增长27.2%。汉源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1.79亿元,同比增长4.1%;实现利税总额18.2亿元,同比下降8.1%;利润总额10.289亿元,同比下降9.7%。产品销售率96.2%,比2014年下降2.2%。

汉源县工业园区实现产值33.04亿元,同比增长27.6%;实现销售产值29.80亿元,同比增长20.7%;产销率90.2%。

汉源县全社会用电量达76223万度,同比下降6.1%,其中:工业用电量57118万度,同比下降8.2%。

汉源县

第三产业

汉源县2015年年末有营业性车辆4770辆,其中:客车228辆,货车4242辆。全年完成货运量1110万吨,同比增长8.7%;完成货物周转量144389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5.8%;全年完成客运量321万人,同比下降8.5%;完成客运周转量11464万人公里,同比下降12.9%。

2015年全年,汉源县邮电业务收入达到0.57亿元,同比增长7.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1001户,同比增2.9%,其中:住宅电话用户30172户,同比增长3.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273642户,同比增长9.6%。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1424户,同比增23.8%。

2015年全年,汉源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49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城镇零售额22.16亿元,增长12.9%;乡村零售额6.327亿元,增长11.2%。分行业看,批发业11.51亿元,同比增长13.0%;零售业14.41亿元,同比增长11.5%,住宿、餐饮业2.575亿元,同比增长16.0%。

汉源县旅游业2015年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249.8万人次,同比增长19.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5亿元,增长38.6%。

2015年全年,汉源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718亿元,同比下降5.9%。其中税收收入32704万元,同比下降5.9%;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5.649亿元,同比下降9.5%。

2015年汉源县国税入库税收收入6.535亿元,同比下降5.3%。地方收入36912万元,同比下降9.8%,其中:税收收入2.003亿元,同比下降14.6%。

2015年末汉源县,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2.84亿元,同比增长7.8%。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5.52亿元,同比增长10.0%。金融机构存贷款比为41.8%,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继续增加。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78.36亿元,增长13.6%,人均储蓄余额24359元,比上年增加3146元,增长14.8%。

2015年全年,汉源县共执行招商引资项目15个(不含瀑电),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7亿元(含瀑电),同比增长17.8%。

交通运输

汉源县交通便利,成昆铁路、京昆高速、国道108线、省道306线横穿境内,是川西交通次枢纽。成昆铁路过境17公里处,在县境内长河坝、乌斯河处建有长河坝站和汉源站两个火车站;成昆铁路在雅安唯一一个站就设在汉源县乌斯河镇,县内有国道108线、汉乌公路、金乌公路两条省道以及23条县道公路,雅西高速于2012年5月1日通车,交通便利。

汽车:成都石羊场长途汽车站有发往汉源新县城和汉源九乡镇长途汽车,车程3个小时左右。

火车:从成都火车北站或南站上车,可乘到昆明、攀枝花、西昌等地的列车直达汉源站,票价40元左右,约4-5小时即可到汉源。

高速公路:雅西高速公路已经通车,汉源设有九襄、汉源北、汉源南三个高速公路出入口,汉源到省会成都交通条件彻底改变,由原来经108国道行驶时间7个多小时缩短至2个半小时左右。

汉源县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5年末,汉源县共有小学69所,教学点36个,在校学生1839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普通中学12所,在校学生13330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1713人。全部专任教师2657人,每个专任教师平均负担学生16人。全县有幼儿园68所,在园幼儿数9623人,教职工数479人。

医疗卫生

截至2015年年末有卫生机构278个,其中:医院3个。卫生技术人员134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65人,注册护士677人;病床床位1122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2.01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护士2.05人,拥有病床床位3.5张。

科技事业

2015年,汉源县完成各类专利申请21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省、市科技项目立项9项,到位资金160万元。5项科技成果被市政府批准为2014年度科技进步突出贡献成果。

文化事业

2015年末,汉源县拥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30个,公共图书1馆个,农家书屋210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61.9%,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79.4%,有线电视用户4.7万户。

民生实事

“七人普”工作首战告捷。实施中医院医技综合保障楼、县医院紧急医疗救援、疾病预防控制、乡镇公共卫生防治等四大提升工程,城乡居民医保参保26.8万人,参保率98%。富林四小、宜东中心幼儿园落地建设,创新开设“职普融通”班,全年资助困难学生2.7万人次,发放助学贷款2200万元。城镇新增就业2425人,发放稳岗补贴434万元、创业担保贷款1750万元,退役军人和高校应届毕业生创业就业平稳。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5.4万人次,救助特困人员1.3万人次,发放救助金2700万元,发放优抚、孤儿、残疾人、高龄老人生活补贴2600万元。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19.3万人,累计发放养老金7亿元,成功创建全省第五轮敬老模范县。[4]

社会保障

2015年,汉源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11元,比2014年增长8.2%。人均消费性支出15366元,增长5.5%,其中:食品消费支出5390元,增长14.8%;衣着消费支出1793元,增长20.3%;居住支出2176元,下降19.6%。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1%。

2015年,汉源县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57元,比上年增收864元,增长10.2%。从收入构成看,其中:工资性收入4137元,增长5.9%;经营净收入3793元,增长29.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480元,增长11.6%。其中:食品消费支出3901元,增长24.1%;衣着消费支出545元,增长14.7%;居住消费支出1543元,下降14.9%;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457元,下降3.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6.0%。

2015年末,汉源县全县城镇单位从业人员8683人。其中:城镇单位在岗职工7879人。城镇在岗职工人均货币工资51419元,增长15.5%。城镇登记失业率4.0%。

2015年,汉源县全年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737人,创业培训223人;落实再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2538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676人,使用再就业补贴资金1054万元,其中:社保补贴415万元,岗位补贴432万元,培训补贴204万元,帮助139名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3户、310万元。

2015年,汉源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8036人,其中:城镇居民445人,农村居民107591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3118人,其中:居民20461人,职工22657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7419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2218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7871人。

2015年,汉源县城镇和农村低保工作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47人,发放低保金105万元;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531人,发放低保金1047万元。

2015年,汉源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共有258584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7%,全年有40295人次参合农民得到住院医药费补偿7363万元。

汉源县

历史文化

汉源县建制于汉武帝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已有二千多年的建制历史。县城所在地富林镇,是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古牦牛道记叙着“南方丝绸之路”的悠悠岁月;太平天国、辛亥革命、万里长征,曾在这里写下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富林文化”、“清溪文庙”、"九襄石牌坊"古朴深邃;“汉源春色”、"大渡晴波"、"鸡冠朝阳"绚丽多姿,景色迷人,文化底蕴丰厚。

文物古迹

古遗址

汉源古遗址有旧石器时代的富林文化遗址;新石器时代的狮子山型文化遗址、富林背后山型文化遗址、大树背后山型文化遗址;秦汉时代的大田二半山冶炼遗址;古文化遗址有黎州古城遗址、王建城遗址、清溪古道遗址、大树古堡遗址、清溪关遗址、孟获城遗址、三交城古遗址。

古墓葬

有背后山商周土坑墓、大瑶石棺葬,桃坪战国、西汉土坑墓群、东汉砖室墓、明瓮棺葬。

碑刻

有玉渊铭碑、山横水远石刻、刘延摩崖石刻、文昌宫书法碑、花椒免贡碑、三绝墓碑、红军长征石刻。

馆藏文物

有新时器时代的玉斧、双耳罐、豆形器;商周时代的单口双联罐、绳纹陶釜、青铜兵器;战国时代三叉格剑、巴蜀短剑、铜钺、铜釜、戈;西汉时代的龙首玉带钩、贮钱罐、耳环、陶罐、铜柄铁剑、铜刀、铜镜、博山炉、铜釜、铜鍪、五铢铜币、四铢半两币;唐代的三鲁铜镜、铜佛、铜镜、乾元通宝;明代的瓷瓶、瓷杯、瓷碗、铜镜;清代的瓷瓶;革命文物有水壶、菜刀。

古建筑

文庙即孔庙:坐落在清溪古城东北隅,是历代文人祭祀孔子的主要场所。始建于1799年,重建于1870年,是西南地区保护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万仞宫墙、棂星门、泮池、戟门、钟楼、大成殿等保存完好。庙内四周,古杉参天,丹桂飘香,庭园幽深。1987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修缮了大成殿,同年12月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座保存完整度在全省乃至西南地区都罕见的文庙,既是莘莘学子祭祀孔子的一个主要场所,又是济济游客揽胜的一个美好地方。在地方上被称之为"南有金钟、北有文庙"的宗教圣地、旅游佳境。

汉源县

风景名胜

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

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雅安汉源县和乐山金口河区与凉山州甘洛县接壤部位,总面积93.57平方公里,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最高峰大瓦山海拔3222米,大峡谷最低出口处海拔仅580米。2001年12月被国土资源部批准命名为四川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2002年2月在北京正式授牌。峡谷长17千米,最窄处20余米,最深处2690米,比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深860米。峡谷集急流、奇峰、湖泊、典型地质剖面、珍稀动植物、历史文化古迹和民族风情于一体,是地质景观、生态旅游、科考、攀岩、漂流、探险的理想之地。2005年,大渡河峡谷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

轿顶山

轿顶山为大相岭山脉东段余脉,呈南北走向,面积75平方千米,顶平而宽阔,四周悬岩绝壁,形如轿顶。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主峰海拔3552米,是游人避暑胜地。

大树龙塘山

方圆34平方千米,海拔2231米。山麓金钟山观音阁始建于唐代,建昌道过往客商无不到此朝拜,现有观音阁、大佛殿、玉皇殿等建筑。西麓有溶洞3处,内宽外窄,上下3层,形如地下宫殿,岩燕常栖洞内。北坡晒经关相传为唐僧晒书之所,大石斑驳,遗痕犹存。

佛静山

佛静山位于双溪乡境内,海拔2617米,山顶建有龙佛寺,据传西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3年)辟支佛诞降于汉水之滨(今富泉乡兰家营),乳齿硕体,经年不语,后飞升于鸡冠山,觉摇拽不安,复飞此山乃安静,佛静之名,是其缘起,汉晋及隋为辟支道场。佛静山龙佛寺,元明时毁于火,残存古迹露于荒山林箐之中。

河南站与清溪峡

河南站为“南方丝绸之路”汉源段最后一个驿站,历来达官贵人、商贾、脚夫均在此住宿。出清溪峡即进入甘洛县境内。太平天国石达开西征先锋赖裕新经过此峡,被清军用滚木擂石打死于峡内深谷,遗恨千古;1935年红军长征过汉源,左权、刘亚楼、张爱萍率部经此抢占大树堡,佯攻富林镇,掩护主力红军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

河西溶洞

河西溶洞位于河西乡境内,海拔约1100米,冬暖夏凉。洞分两进:第一进洞口,高约20米,宽约5米,纵深约30米,呈锥形。洞内空气流通,平如砥石,四周石笋石柱林立,“金刚力士”、“簪花仙女”栩栩如生;第二进洞口,入口处为直径约1米的圆形洞口,粟球状石钟乳,环绕洞门。从洞口直下,约3米许,又一洞穴,乳石纵横,满目玲珑,正中有一钟乳直立,似观音持杨枝洒露,又有数处乳石倒悬,滴水成池,叮咚鸣响,称为“玉盘承露”,又叫“水溅花心”。

花海果乡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四季风景如画,春天是花园,夏天是林园,秋天是果园,冬天是庄园,是四川省金花梨生产基地,汉源金花梨曾获全国农业博览会金奖。8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果树绿化率高达70%以上。阳春三月,各种花竞相绽放,桃红李白,乡村房舍掩映在万亩梨花之中,成为四川省最大的人造景观,享有“梨城三月雪”的盛誉。[5]

地方特产

汉源花椒

历史悠久,唐代列为贡品,故名“贡椒”。以其色泽丹红,粒大油重,芳香浓郁、醇麻爽口,畅销省内外,用鲜椒炼制的花椒油,84年荣获省优质产品称号。

汉源金花梨

汉源金花梨又名林檎,属自然实生后代,果实大或稍大,平均单果重400克左右,最大660克,果实圆或长圆形,纵横径8.6×7.3厘米,果皮绿黄色,果点小,中多,萼洼深广,果心小,可食率88.5%,果肉白色,质地细,石细胞少,松脆、汁多,味浓甜、微香。汉源金花梨先后获:1984年四川梨资源调查鉴评第一名;1989、1994、1996、1999年在四川省梨子评比中名列白梨系统第一,并获优质证书;一九九五年荣获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四川省已把金花梨列为全省大力发展的优质品种之一。

汉源樱桃酒

汉牌樱桃酒,干白樱桃酒和樱桃白兰地,是四川省名优酒品,属低度果酒,色泽鲜红透明,口感纯正。

黄果柑

眼下,汉源县黄果柑陆续成熟上市,果农一年的辛苦也迎来收获。在黄果柑主产乡镇,漫山遍野弥漫着黄果柑的香味,进入采摘期以来,线上线下销售忙,果农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从汉源县黄果柑成熟上市后,鹿碗儿团队便来到黄果柑主产乡镇,通过视频直播方式,向广大网友推介汉源黄果柑,直观走心的介绍,吸引了众多网友纷纷驻足。不少网友通过直播间下方链接,以最实惠的价格点击购买。[6]

汉源县

著名人物

曹永,字相如(1894-1925),唐家乡人。七岁入私垫,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考入成都蚕桑学校。两年后,适逢小学同学,国民党员姜德安奉命前往上海,乃随姜东下,受姜启发和影响,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1925年10月,曹永逝世,终年30岁。生前有《天香山馆诗抄》问世。《汉源县志》录有他的《拟古迥车驾言迈诗》。

陈宗彦,字邦直(1874-1939),丰厚乡人,前清文生。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毕业于日本弘文师范,他抱着“人必有益于地方国家,方不虚生”的信念,积极倡导新学。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他参与汉源县志编纂工作,任副所长,历时三年,编成八册十余万字的《汉源县志》稿,惜未付印而散失。

吕瑛,原名永孝,化名李友文、刘丹、刘世杰、李维哲(1918-1949),清溪乡人,父亲吕彦淑以教书及作小职员谋生。1949年1月,吕瑛在去成都途中,被叛徒蒲华辅出卖被捕,押解重庆“中美合作所”。在狱中,受尽酷刑,坚贞不屈,1949年11月27日,被杀害于渣滓洞监狱。年仅31岁。

城市荣誉

2019年9月20日,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

2019年12月6日,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9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名单。

2020年12月28日,被授予“四川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县(市、区)”称号。

2021年4月,入选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推评名单。

2021年8月,入选四川省深化政务公开促进基层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先行县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