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 2020忻州旅发大会>> 旅发大会长城博览>>正文
雁门文化,中国长城文化的高层引领
2020年09月02日 16时48分   忻州市长城学会

雁门清凉(杨峻峰摄)

研究中国长城不能不研究长城文化,研究长城文化首先要研究雁门文化。立足忻州这个长城大市研究长城文化,更不能忽略雁门文化。雁门文化,它涵盖了军事、商贸、民族、外交、古建、宗教、文化、文学、艺术诸方面,集长城文化之大成,而且在中国长城界站位最高,皆为经典和精粹,堪为中国长城文化的高层引领。

雁门关自战国修筑长城开始,先后有汉、北齐、北周、宋、辽、明诸朝修筑,不仅是万里长城上的一个重要关口,是中原北出大漠的主要通道,而且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分野,是塞内塞外的分界线。在古代,雁门古关是血雨腥风的边塞雄关,雄居九塞之首,称为万里长城第一关,“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的门联就是对它中肯的评价。在当代,雁门关通过长城保护,将边塞雄关转化为旅游热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荣获“中国最佳文化旅游观光目的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山西十大旅游品牌”等称号,被中国长城学会和国家文物局的长城专家评价为中国长城保护维修中的范例,当代长城复修之最好。

雁门文化,它的有形载体是长城古关。作为一个军事要塞或者战略咽喉,形成得很早,早在战国时期。我们从李牧镇守雁门抗击匈奴的史实可窥视到雁门关的厚重历史,全国长城沿线大小数十座关口皆不能和雁门匹敌。从唐朝薛仁贵古关书写战绩、宋代郭子仪雁门立功,到杨家将抗辽的传奇、周遇吉镇守三关的史诗,一直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平型关大捷、雁门关伏击战、火烧阳明堡,有影响的200多次战役,将雁门关的军事文化记载成厚厚的典籍。

雁门关,作为长城上的关口,外族入侵时,它的功能是防御,可是在历史长河中较多的时间段,关口的和平超过了战争。和平时,这个军事关口便成为一座商贸关,成为胡汉贸易的节点或者廊道。特别是明清两代,走西口的驼队从此处走出,晋商拉着边贸成果从这里走进,边塞雄关成为丝绸之路以及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现在古关门洞花岗岩地面上深深的车辙,散发出当年行商萧萧辚辚的端倪。

雁门关是一座抵御外族征战拉锯的军事关口,又是民族交融的第一见证,是一座民族交融关,团结统一铸成古关的道道肌理。汉朝与匈奴,宋朝与契丹,蒙元与女真,大明与俺答,一座关门,洞开民族交往的窗口;一道长城,搭起民族交融的阶梯。王昭君北出匈奴和亲单于,蔡文姬从匈奴南归,义成公主北嫁突厥,杨四郎归宋探母,都是从雁门关口走出走进。一则则催人泪下的故事,传播为民族交融的凯歌,封闭的古关由胡汉相争的要冲化作走出国门的通衢,播洒着内涵不同的民族文化,沟通了人种血液流淌的大渠。

我们踏上古关,扑面而来的是厚重的古风古韵。不论是涌上心头那诗赋戏剧的历史回响,还是极目处雅文漾溢的祠庙碑林,总会被文化之气陶醉。中国是诗的国度,在古诗中,雁门关就是一座文化的高地。雁门太守行——古老的歌行体,在汉代就发轫于古关,滥觞着雁门文化的史诗。班婕妤,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名姓的女诗人,吟着《团扇歌》从关口走进。唐代诗仙李白飘逸而来,在雁门关前怀古幽思,写下壮美的佳句:“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宣。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诗鬼李贺莅临雁门豪情大发,“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一首名篇写出雁门关的骄傲。在雄关坐落的代州,雁门文化更是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灵魂:元代大诗人萨都剌的《雁门集》,飘扬成元代文学史中最显眼的大旗。明代开封训导王钥,一部《雁门胜迹稿》点亮家乡的人文和地理。还有孙传庭、张凤翼,两任代州籍的兵部尚书,既有横刀立马的豪放悲壮,又有吟诗作画的婉约旖旎。特别是三晋文化世家代州冯家,18位进士55位举人70余贡生数十部文集,翰林9人内阁6人六部11人都察院5人,我们品读冯如京、冯云骧、冯婉琳、冯志沂的诗文,更添重了对雁门文化的敬意。

雁门文化,是一部宏厚的大书,砌在长城上的一部大书,每一道砖缝如同一页泛黄的宣纸,镂刻着中国长城文化的宗宗记忆。请每一位热爱长城的人士关注一下雁门文化吧,它是你学术道路上的明灯、研究征程中的养分、飞向理想彼岸的助推器。(杨峻峰)

雁门映雪 (杨峻峰摄)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