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碳路先锋,山大实践,绿色低碳

齐鲁交通学院强力谋划推动赤泥综合利用新材料应用工程实践

发布日期:2022年08月01日 15:40 点击次数:

[本站讯]由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李召峰研究团队与山东高速集团联合科研攻关,投资建设的赤泥综合利用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以赤泥、脱硫石膏等大宗工业固废为主要原料生产赤泥基胶凝材料项目,目前正在淄博市相关产业园内加速推进建设,建成达产后每年可消耗赤泥42万吨、高炉矿渣微粉13万吨、脱硫石膏3万吨,固废利用率超过90%,产值超过1亿元。与此同时,该团队与山东高速集团共同科研攻关的另一项重要成果——年产5万吨的赤泥中试车间已在滨州市正式建成投用。

滨州建成年产5万吨的赤泥中试车间

在淄博投资建设赤泥综合利用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场地及效果图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目前我国各类大宗固体废弃物累计堆存量超600亿吨,其中赤泥堆存量约6亿吨,因其综合处理难度大、且其中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现有利用率仅不足10%,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山东省作为我国铝产销大省,氧化铝产量占全国1/3以上,在当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的绿色低碳新发展理念,特别是山东省建设“无废城市”集群的宏观形势下,赤泥综合处置问题已成为严重影响区域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安全的又一道“卡脖子”难题。

各类固废堆存情况

团队研究基础及优势

利用赤泥研发生产的相关产品

李召峰教授团队长期坚守深耕在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领域。 2018年开始,团队联合山东高速集团申报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支持开展“多源固废协同利用制备土木功能材料关键技术与示范”研究攻关,邀请钱七虎院士担任项目技术总顾问,研发土木新材料推动节能减碳。后陆续突破了传统固废资源化利用思路和模式,提出了多类型固废“物化协同利用-尾气处置-余热重构”的创新思路,建立了绿色低碳土木功能材料矿相匹配设计方法,开发了配套核心装备,形成了一套“工程需求→多源固废协同利用→绿色低碳土木功能材料”的特色理论与技术体系,破解了赤泥胶凝活性低、污染组分高效稳定固化等难题。

依托相关研究成果,团队在领域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41篇,获批国际专利PCT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4项,主编赤泥利用行标、团标、地标等8项,形成了一系列知识产权池,获首届“山东大学十大高价值应用科技成果奖”。相关成果得到郑建龙、彭永臻、缪昌文、杜彦良、王复明等院士及行业多位专家认可,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研发成果在济高高速建设工程中成功应用

近年来,围绕大宗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领域,学院联合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获批共建山东省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创新中心,同时还共同承担了另一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创新工程)——“高性能交通复合修补材料研发及其关键应用技术与示范”等多项课题,助力“绿色零碳高速”建设和交通基础设施环境低影响建造水平,成功研发了赤泥基胶凝材料稳定碎石层、改良土、护坡砖等系列绿色低碳新型路用建造材料,成功应用于济高高速章丘段的路基铺设中,实现社会与经济效益“双丰收”,每公里可减少碳排放近900吨,降低建设成本近30万元。

下一步,研究团队将继续瞄准领域技术前沿,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以“低碳、循环、提质、新材”为研发重点,完善科创体系,强化成果转化,加强人才队伍和平台建设,推动创新资源聚集,力争打造成为固废资源化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为山东省大宗固废环保处置及高值化利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助力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环境低影响建造水平。


【供稿单位:齐鲁交通学院    作者:李召峰 张明金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赵方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