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石龙对口帮扶揭阳什石洋村:建一个综合市场,助一个村脱贫奔康
i东莞 2020-09-03 10:04:47

什石洋村新建的大南山综合市场

“现在生意还不错,我觉得以后会更好。”蔡波丰一边帮顾客处理生鸡,一边表达对未来生活的信心。他是揭阳普宁市大南山街道什石洋村的一名贫困户,去年开始在村里新建的综合市场租了一个摊位卖淡水鱼和生鸡,来负担一大家总共10口人的生活。

新建的综合市场叫大南山综合市场,是东莞石龙镇对口帮扶什石洋村倾力打造的扶贫产业项目。项目一期投入约550万元,于去年初投入使用,不但给3户贫困户创造创业就业机会,更是首年就实现租金收益超100万元,其中村集体增收近40万元,而在2015年前村集体收入仅约2万元。目前,项目二期正在建设中。一个综合市场带动一个贫困村脱贫奔康。

另辟蹊径

不发展种养建综合市场

2016年,东莞派出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刚刚到什石洋村时,蔡波丰是一名流动摊贩,在路边摆卖鱼和生鸡。他的家里有10口人,父母年纪大了,哥哥和嫂子身患疾病,他的孩子和哥哥的孩子都还幼小,生活水平很低,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扶贫的精准在于贫困村、贫困户可以‘造血’而不是靠‘输血’脱贫。”石龙镇派驻什石洋村第一书记黄景庆说。石龙镇对口帮扶以来,在做好必要的扶贫基础工作上,努力打造精准“造血”项目。大南山综合市场就是这样一个项目。

什石洋村

大南山街道是经济比较薄弱的革命老区,什石洋村位于大南山街道中心位置,但村里没有一家企业。全村5760人,但耕地只有329亩,典型的“人多地少”。“依靠发展种养业实现村集体和贫困户脱贫不符合村情、民情实际。”黄景庆说,他们必须另辟蹊径。

在调研中,扶贫驻村工作队了解到,大南山街道唯一的集市残破不堪,位置也不佳,摊贩们选择占道占街为市,随处乱摆乱卖,建设一个规范的综合市场变得很有必要。黄景庆介绍,刚好在村中心区域有一块村里储备作为民楼建设用地的空地。如果在这块空地上建设一个综合市场进行出租,可以增加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收入,可以服务富余劳动力创业、就业,还可以提升村容村貌,并为农副产品交易提供安全方便场所,可谓一举多得。

市场青睐

综合市场首年收益超百万

为了能最终完成农贸市场的建设,驻村工作队及村干部通过一周的时间,对大南山街道的商贩情况进行精准摸底,了解商贩的需求及铺租的承受能力等,把摸查的数据情况作为综合市场项目建设规模的主要依据。再结合服务人群情况,驻村工作队认为项目可行,并且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于是,做预算、算收益、排阻力,大南山综合市场项目上马了。

黄景庆介绍,项目建设的主要困难是土地性质问题和规划问题。为了让用地符合条件,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通过大南山街道积极与各相关职能部门协调,历经一年时间完成土地改调备案。同时,因为项目在普宁市乃至整个揭阳都没找到可供参考的模板,在规划初期工程计划书也经历了多次更改和完善,务求项目落地后能发挥最大效益。

2019年初,大南山综合市场首期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首期项目占地10亩,建筑面积约3500平方米,有5栋建筑共104个铺位、摊档,总投资额约550万元,包括扶贫开发资金和到村引导资金。“项目推出市场,很快全部完成出租。首年租金收益就超过100万元。”黄景庆说。

“造血力”强

带动贫困户创业村集体增收

根据收益计划,大南山综合市场项目前3年,贫困户优先分配收益的60%,村集体分配剩余的40%。后期收益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议后用作村集体发展基金。

项目同时也给贫困户创造了创业就业环境。蔡波丰等3户贫困户就在综合市场经营。

“每个月租金800元,生意还不错,一家人的生活有了保障。”蔡波丰说,他平均每天能卖出七八十只生鸡,遇到重要节日最多可卖出二百多只生鸡。结束了流动摊贩的时光,他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贫困户蔡波丰在自己的档口

项目带来的脱贫成效明显。去年,什石洋村贫困户56户236人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万元,村集体收入也从2015年前的2万元增加到40万元。项目也带来良好社会效益,大南山路长期以来形成的占道经营、人车混乱的局面得到根本上解决,市场环境得到治理,脏乱差状况得到有效整治等等,预想的一举多得变为现实。

“结合市场需求,目前综合市场的二期项目正在稳步推进。”黄景庆介绍,二期项目用地99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44平方米,计划总投资340万元,建成后预计年收入约30万元,将进一步增加村集体收益。

全媒体记者 林朝丰/文、图

全媒体编辑 钟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