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无障碍
  • +1

疫路同行 | 上海,疫情下的100张照片

2022-04-24 14: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搜索下载一条 一条

上海这轮疫情,

让2500万人经历了太多忧心忡忡的日夜。

我们收集了100张照片,

每一张背后,

都是一个不能被遗忘的故事。

封控、囤菜、做核酸、团购、买药、进方舱……

从最初的慌乱、迷茫,

到持续抗疫的坚忍与勇气,

每一个静默的日夜,

构成了这个不寻常的四月。

编辑 刘亚萌、叶荔

责编 谭伊白

4月4日下午,往常车水马龙的淮海中路如今空荡荡。(摄影:田方方)

这座高速运转的城市突然停了下来,

从未像现在这样静默。

一束束黄色的警戒线,将我们与过去的生活彻底切割成两半。向外张望的人,对明天还充满未知。

3月30日上午,延庆路上一家咖啡馆提前关门,封条贴得很用心。(摄影:田方方)

浦西宣布封控前两天,仍有不少咖啡馆、餐厅营业中,但都禁止堂食。贴上封条的这一家,透出几分紧张不安的氛围。(摄影:田方方)

拉起的警戒线、上锁的小区大门、闭店的全家。(摄影:Stone)

3月31日上午,瑞金医院门诊大楼内,临近封锁的倒数时间里,往日人满为患的医院如今空荡无人。(摄影:安特瓦信)

3月29日,南昌路的一个封控居民区门口,一位坐在轮椅的老人似乎在等待有人来为她开门,也或许她想“孵孵”最后难得的阳光。(摄影:HassZhang)

4月1日凌晨1点的淡水路,浦西封控开始,所有的巷口被贴上了封带。(摄影:NicoDerouge)

左:3月6日的永康里,人们围观可爱的狗狗

右:4月4日的永康里,街道空无一人(摄影:永康路KFC爷爷)

夜晚的永康里,消杀队伍在往前行进。(摄影:永康路KFC爷爷)

从窗口看,平时繁忙的永康路上只剩一名清洁工。(摄影:CarolineCreate)

4月7日下午3点,复旦大学公共区域(教学楼图书馆)暂停开放,两个女生在宿舍走廊尽头上网课,这里是宿舍楼里离太阳最近的地方。当天傍晚,学校发布了足不出寝的通知。 (摄影:小鱼)

3月28日,小区被封了8天后,终于可以用通行证进出了,去公司取完资料后路过九江路,拍下这张照片。没想到这是唯一的空隙。之后小区又被封上了,直到4月,还在持续。(摄影:小煤球)

4月12日嘉善路,一位老人在铁门后,试图向附近路过的大白寻求帮助。(摄影:NicoDerouge)

愚园路岐山村的小区里,“大白”在喊做核酸,老人走出阳台张望。封控期间,老人或许是最无助的群体。(摄影:王俊锋)

在天台放风、运动、喘口气的人们。(摄影:蒋林宏)

四月,上海的日与夜。(摄影:田方方)

封控通知下,许多人还来不及应对,

匆忙来到家附近的商场、菜场。

沿街的商家将菜摆在路边,

人们一步一停,想尽力做足准备。

3月31日,上海全域静态管理前夕,奉贤路上一位穿呢子西装骑老凤凰的老先生,车篮、把手、后座都放着在最后时间节点上抢的菜。(摄影:HassZhang)

3月31日,浦西泗泾的超市里,市民们涌进来采购。(摄影:汤俊)

忙乱之中,一些商家将菜摆在街道、菜价写在路口。(摄影:Anita)

浦西封控前夕,争相买菜的老年人们。(摄影:Stone)

浦西封控前,富民路上的老牌饭店“保罗酒家”将成品菜放在店门口售卖。(摄影:Stone)

门里门外,人们隔着玻璃买物资。(摄影:Anita)

小哥不能进小区,居民不能下楼,只能窗口“钓”外卖。(来源:网络)

当做核酸和抗原自测成为日常,

趁每次下楼,借机与春天靠得近一点,

也把春天送给面前没来得及感谢的“大白”。

4月16日,小区门口做核酸, 老爷爷耳朵不好,志愿者需要非常大声地重复提醒他戴口罩、拿出身份证,并立了栏杆让后面的人耐心等待。(摄影:CarolineCreate)

人们把用过的抗原采样管做成纪念品。(摄影:蒋林宏)

也有人嵌入相框,仿佛一幅当代艺术作品。(来源:网络)

4月16日下午陆家嘴,从南京来援沪的医护人员李壮婴,与同事们一起刚刚完成了6万多人次的核酸检测,一只流浪猫突然出现在她身边。(来源:李壮婴)

4月12日嘉善路和永康路交叉口,人们在街上排队做核酸。(摄影:NicoDerouge)

4月4日清晨,浦西一小区内,医护人员乘坐小车,在给居民们做核酸。(摄影:汤俊)

可爱的柯基跟主人一起下楼做核酸。(摄影:Anna Tsai)

闵行某小区内,一对老人结伴去做核酸。(摄影:Eric Chen)

4月9日傍晚,夕阳下的大白和等待检测的居民。(摄影:汤俊)

徐州援沪医疗队“大白”背影。(摄影:方苏)

南京支援上海的医务人员,从清晨做核酸到深夜。(摄影:玉子)

平时大白都全副武装看不出年龄,今天下楼做核酸,迎面走来一位白发大白。(摄影:豆腐八小姐)

江苏省援沪医疗队需每日往返于昆山和上海,4月19日,护士滕小蓉返程前来到武康大楼拍照留念。(来源:滕小蓉)

午间,在小区休息的大白们。(来源:网络)

无法出门采购,外卖运力又不足,

物资缺乏下,

不认识的左邻右舍开始结成队伍团购,

志愿带队的“团长”担起重责,

填表、跑腿、分配,等待骑手将订购的食物在深夜送来。

深夜,一名“团长”正在等待物资。(摄影:方苏)

居民团购的卫生用纸到了。(摄影:Stone)

4月18日上午,音乐广场小区门口堆满了团购物资。(摄影:安特瓦信)

驼满菜的小哥奔驰在路上。(摄影:Stone)

外卖员正在为今天的保供应副食品做分拣。(摄影:汤俊)

江宁路桥,停下来休息的外卖小哥。(摄影:安特瓦信)

夜间等待骑手“投喂”的睡衣老伯,和挂满了骑手联系方式的围栏。(摄影:黄莉 )

因为新鲜蔬菜短缺,上海居民们不得不开始学习水培蔬菜。(摄影:蒋林宏)

囤的土豆,竟然开出了一朵这么美的花。(来源:网络)

4月19日,将发芽的两颗土豆、邻居给的青椒和公司送的鸡炖在一起,烂了一点的番茄切片凉拌,团购来的奢侈品可乐,这样一桌属于丰盛的一餐了。(摄影:秀秀)

当某些瞬间远去时,邻里越靠越近。

吃药、买菜、看护父母、照顾宠物,

一些普通需求成为难题,

还好,周围依然有可爱的人们,

跨省、跨区、跨江,慷慨地提供帮助。

一辆卡车驶过杨浦大桥,将物资送往江的另一边。 (摄影:方小华)

4月9日深夜11点左右,徐汇区百花街,一名基层“大白”夜里裹着一张毛毯睡在地上,邻居们给他送去床和被子。(摄影:勋哥的爸爸)

4月7日,一名女士疑似在路边电话亭里睡了好几日,楼上的居民和经过的“大白”热心给她投递食物和口罩。(来源:网络)

4月21日,一名外卖员向另一名已在帐篷里睡下的外卖员问路。(摄影:吕启正)

4月17日下午,岳阳路,志愿者做完核酸采样后,代为照顾同伴的宠物狗。(摄影:姚瑶)

邻居分来的一小块蛋糕,让女孩儿开心了一整天。(摄影:余璇)

安福路的电线杆上停了一黑一白两只孔雀,听说被困已久。4月17日,人们将它们救了下来,寻找归处。(来源:网络)

给野猫“送物资”的好心人。(摄影:Anita)

4月17日,小区内可以活动了,热心居民发起接龙提供理发服务。(来源:大满)

4月15日,复旦大学的校内志愿者们,将饭盒放在宿舍楼下等人来取。(摄影:小鱼)

4月13日,上海大雨,小区里的志愿者冒雨工作。(摄影:方苏)

上海各大药店订货量爆满,但缺乏运力。4月3日下午,延安西路上的得一大药房,一位数学系出身的脱口秀演员成为志愿者,骑着共享单车送药。(摄影:Fu大爷)

闵行区春申府,小区志愿者正在分拣、转运物资,准备分发给每个住户。(摄影:Eric Chen)

热心居民自发自费为全小区消杀。(摄影:托马斯)

长宁区幸福路口,一辆驰援上海抗疫物资车辆。(摄影:Anita)

4月19日,“网红马路”安福路上,停满了运送物资的卡车。(摄影:Iris Lin)

4月18日,同济医院门口,我向居委会申请了去医院拿药,为了避免进入医院,医生亲自帮我去开药,排队取药,然后送到医院门口。(摄影:安特瓦信)

100多间方舱,16万个床位,

建舱的工人、劳累的医护,

以及等待一张“出院小结”的人们。

在工作间隙休息的方舱工人。(来源:中国青年报 供图:楼菲)

3月24日晚,确诊阳性的爵士音乐人陈胤希和19个月的宝宝,被转运至金山区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她争取到和宝宝一起隔离的机会,在医院的走廊里度过了13个夜晚。(来源:陈胤希)

在这里的门诊大厅和走廊里,陈胤希遇到了其他的母亲们,她们在有限的条件下用尽全力照料宝宝们。(来源:陈胤希)

4月14日四叶草方舱内,防护服后画着爱心的医护人员和排队进入方舱的人们。(来源:振武)

4月11日,一位博主刚进入“四叶草”,用手机记录下目前上海最大的方舱医院——国展中心方舱的室内。(来源:xuxu)

由写字楼改建的方舱,灯火通明,有网友形容“就像储存在数据盘里的方舱人生”。(来源:网络)

方舱第七天,跑友强哥在舱内完成了一趟半马。(来源:强哥0418)

4月9日晚延安中学方舱内,爱运动的Aina带来了一只橄榄球。(来源:Aina)

世博方舱内的孩子,在玩“123木头人”。(摄影:Zhuyi)

进方舱的一家三口,妈妈正在给孩子整理口罩,以防口罩带勒耳朵。(摄影:ZZIPPY)

方舱中,中老年人占比不小。(摄影:ZZIPPY)

某方舱隔离点,长时间盯着手机的人。(摄影:ZZIPPY)

4月9日,隔离点的户外平台上跳操和休息放空的人们。户外平台是集中隔离时难得放松的场地。(摄影:Jamie Hua)

4月5日晚上,登记入舱患者信息的医护人员。(摄影:ZZIPPY)

由体育馆改建而来的方舱,人们把单杠当作了晾衣杆。(摄影:ZZIPPY)

每天下午三点左右,难得有阳光,抓紧时间去窗口晒晒太阳的人。(摄影:ZZIPPY)

某隔离点内,每一个屋子都会放置数张行军床,供大家使用。每个人也会拥有一个单独的房间号和床号。(摄影:Jamie Hua)

某隔离点的走廊。平时大家都是房门关闭状态,只有取饭等必要时刻才会开门。(摄影:Jamie Hua)

隔离点内,房间消杀之后,一名男子正等待医生逐屋进行核酸检测。(摄影:Jamie Hua)

4月18日,转阴的人们正排队离开南汇方舱。(图源:出舱人员现场拍摄)

4月9日,连续两次核酸阴性的Zhuyi离开方舱时,友人送别的身影。(摄影:Zhuyi)

小区居民欢迎一位从方舱回家的邻居。(来源:soulmatehome)

4月13日,上海一些“防范区”的居民,

开始可以走出小区,走上街头。

我们期盼着防疫结束,有序解封,

一定与许久不见的朋友拥抱和大笑。

4月17日是原定婚礼的日子,因为疫情被迫推迟。上午依旧去做了志愿者,下午想了想,拾掇了一下,傍晚我们在天台结婚了。(来源:米周 Tutti)

全楼的人开始往家门口送“新婚礼物”,都很独特,自热米饭、挂耳咖啡、水果、酒、巧克力......(来源:米周 Tutti)

4月17日,防范区的一个全阴小区,人们终于可以下楼,在小区内活动,春光里,有人在小区草坪上支起了帐篷。(来源:网络)

物资里有只小蜗牛,养了起来,取名“张解封”,盼解封。(摄影:张聪)

“万家灯火”。(摄影:Stone)

邻居有爱的家门口。(摄影:Stone)

延庆路某咖啡馆门口的梧桐树上,被贴上了一张许愿纸,撕下“谢停封”一角,期盼上海早日解封。(摄影:田方方)

防范区内卖“精神食粮”的年轻人。4月17日下午,艺术家司屠、最高、康良在上海松江防范区的广场上摆摊卖书。一位刚买完菜的大哥买了3本,三位年轻人获得了上海封控以来的第一笔收入,共计270元。(来源:司屠)

难得放松的大白,高高一跃!(摄影:Eric Chen)

不久后,这座城市必定重新回到熟悉的轨道,但这段不寻常的时光,会存在记忆里,让个体间的温暖被永远铭记。

湃客正在征集更多抗疫故事:居家生活、心境起伏、社区观察、志愿者经历等,欢迎你的讲述。投稿方式:添加“湃客小助手”微信(paike0719),备注:投稿。

阅读原文

    PHP网站源码坑梓百度标王荷坳SEO按效果付费福田seo坪山模板制作龙华百度网站优化福永网站优化木棉湾外贸网站设计光明优秀网站设计宝安网站定制坂田网站优化按天收费布吉网站优化大芬关键词按天计费同乐关键词按天扣费龙华seo优化南联网站关键词优化福永百搜词包惠州优秀网站设计平湖网络广告推广民治营销型网站建设福永SEO按天计费坪山建设网站深圳外贸网站设计大鹏网站建设设计沙井seo东莞营销型网站建设南联百姓网标王推广丹竹头外贸网站制作布吉网站制作龙华网站优化推广深圳SEO按天计费歼20紧急升空逼退外机英媒称团队夜以继日筹划王妃复出草木蔓发 春山在望成都发生巨响 当地回应60岁老人炒菠菜未焯水致肾病恶化男子涉嫌走私被判11年却一天牢没坐劳斯莱斯右转逼停直行车网传落水者说“没让你救”系谣言广东通报13岁男孩性侵女童不予立案贵州小伙回应在美国卖三蹦子火了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近3万元金手镯仅含足金十克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新基金只募集到26元还是员工自购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中国投资客涌入日本东京买房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新加坡主帅:唯一目标击败中国队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开封王婆为何火了主播靠辱骂母亲走红被批捕封号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库克现身上海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殡仪馆花卉高于市场价3倍还重复用网友称在豆瓣酱里吃出老鼠头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湖南一县政协主席疑涉刑案被控制茶百道就改标签日期致歉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杨倩无缘巴黎奥运

    PHP网站源码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