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从深圳国资委获悉,截至2021年底,市区两级国企、国有文化企业总资产4.98万亿元,净资产1.84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9352亿元,利润总额1166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其中市属企业总资产4.6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1.5%,提前一年实现综改试验确定的“到2022年底总资产达4.5万亿元”的目标。

经济指标高位有进

近年来,深圳国资包括对上市公司在内等知名企业的投资动作不少,高速发展备受各界关注。

从全国来看,主要经营指标保持高位,规模质效在全国继续名列前茅,在全国37个省级监管机构中,资产总额、净资产、利润总额分别排第4、第3、第3。

仔细翻阅深圳市属国资国企2021成绩单,可以发现其自身在实现较好效益的同时,对全市经济贡献也在稳步提升。

全年市属企业创造增加值2812亿元,同比增长17.2%,在深纳税507亿元,同比增长23.3%;完成在深固定资产投资1553亿元,同比增长18%;承担全市120个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投资995亿元,完成率125%;支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0亿元;推进市属企业支持金融机构新增银行贷款279亿元;完成政府专项债发行195亿元,占全市41%。

此外,着力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为615家民营企业完成发债增信金额308亿元,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撬动新增银行信贷900亿元。

平稳基金全年累计为436家公司(含上市公司77家)提供股权、债权流动性支持,全年投资放款金额约547.16亿元。

国资国企改革新成效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相关学者发表评论称:区域性国资国企综改试验本质是支持地方国资国企深化改革的首创精神。近两年深圳、上海两地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优异表现,为在更大范围推广区域性综改试验提供有益借鉴。

2021年,深圳市属国资国企改革取得一系列新成效。

布局结构继续优化,实施重组整合“1+N”方案,组建幸福健康、建材交易、深铁城际、征信服务、数据交易等企业集团,推动80.3%的国有资本集中到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为主体、金融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领域。

拓展要素交易服务体系,联交所获批央企权益类业务交易和金融企业产权交易资质,助力深圳成为首个国有产权交易“全牌照”副省级城市。

大力实施“上市公司+”和“基金群”战略,鲲鹏资本与中国国新联合发起设立规模50亿元的综改试验深圳子基金。

盐田港集团成功发行全国首批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水规院、城交中心登陆创业板,全系统上市公司增至35家,资产证券化率达59.4%。

民生保障主力军

在服务民生方面,深圳市属国资国企在多个民生保障领域,也发挥了主力军的支撑作用。

据市国资委介绍,2021年,机场集团新开通洛杉矶等5条国际全货机航线,高峰小时容量居全国双跑道机场第一位,旅客、货邮吞吐量居全国第三。

盐田港集团集装箱吞吐量增长8%,顺利开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料油加注试点。投控公司会展北、坝光国际酒店高效建设运营,有力支撑疫情防控。

能源集团不计成本保供电,上网电量增长33%。在疫情紧要关头抽调机关、企业党员领导干部203人支援一线防控,彰显国资国企姓党为民政治本色。

深圳市属国资国企通过“三个全力”,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全力做好民企纾困,高效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四个千亿”计划。

● 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智城集团“深i企”平台注册企业超过100万,交易集团推动全市要素交易成本压减,食品物资集团积极开展全市学校食堂集采集配试点。

● 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持续加强安全生产和信访维稳工作,稳妥开展口岸管养体制改革员工安置。

做强做优

上市公司“深圳国资系”

2022年,深圳市属国资国企在优化布局结构方面,将布局系列新措施,展现新担当作为。

其中包括大力开展资本运作。做好优质企业上市培育,支持产业集团稳妥推进市场化并购,做强做优上市公司“深圳国资系”。

加快交通、物流仓储、水利、产业园区等基础设施领域存量资产证券化步伐。强化基金群统筹管理,着力打造分工明确、高度协同的国资基金群。力争到年底,资产证券化率提升到60%以上,基金群总规模突破6000亿元。

此外,将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全市“20+8”产业集群工作部署,研究制定市属国资国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方案,依托存量资源发展壮大绿色低碳、现代海洋产业,围绕市场需求培育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

全自动无人驾驶

将在多条地铁线路推行

下一步,深圳市属国资国企还将在科技创新方面布局一批干货措施,紧扣制约全市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创新体制机制,聚焦硬核科技攻坚突破。

力提升自主创新基础能力。推动市属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稳步增长,力争全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0%以上。出台国企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指导意见,推动直管企业逐步建立相关制度,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

持续优化全要素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做强做优涵盖天使基金、创投、担保、证券、保险等业务的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全力参与光明科学城、坝光生物谷等重大创新战略平台建设,助力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积极锻造示范引领型硬核科技。支持地铁集团在20号线、14号线等线路推行全自动无人驾驶,能源集团加大氢能、微电网等科技研发力度,燃气集团加快燃气管网智慧化建设等。

经济学家林毅夫曾在接受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采访时称,正是“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成就了“深圳奇迹”。

市属国企作为“政府更好发挥作用”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深圳的市场化基因与创新活力,不仅肩负起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使命,也担当起以点带面推动全国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意义。

市国资委表示,市属国资国企将抢抓“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等重大战略机遇,以三年行动全面落实落地为牵引,全力打造全国国资国企改革高地,努力向中央、省、市交出优异答卷。

在2021年基本完成国家部署的三年行动改革任务基础上,扎实开展改革落实“回头看”,做好综改试验、“双百行动”“科改示范行动”等任务收尾工作,结合实际开展一批具有深圳特色的“自选动作”,为全国国资国企改革探索更多“深圳实践”“深圳经验”。

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 / 李天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