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重点专项规划(五年)
索引号: 11330600002577014T/2016-20424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16-07-27
主题分类: 旅游、服务业,旅游 发文字号:

绍兴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21-05-27 15:29 浏览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
分享:

第一章  现实基础与发展背景    


   


   

(一)“十二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二五”期间,绍兴市旅游业围绕“建设旅游经济强市”的目标,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经济环境,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实力和综合带动力明显增强,旅游业实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五年来,全市旅游总收入从413.9亿元上升到762.37亿元,年均增长逾16%;游客总人数从4187.97万人次上升到7275.94万人次,年均增长近15%,目标实现率分别达121.34%、124.01%;旅游业增加值达280.22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6.27%。

表1-1  绍兴市“十二五”旅游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类别

具体指标

2015年

规划值

2015年

完成值

目标

完成率

1

旅游市场规模

国内旅游人数(万人次)

5936

7202.46

121.34%

2

入境旅游人数(万人次)

76.48

73.48

96.08%

3

旅游经济效益

旅游业总收入(亿元)

614.78

762.37

124.01%

4

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5.11%

6.27%

122.70%

5

旅游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

12.24%

13.91%

113.64%

6

旅游社会效益[1]

旅游就业人数(万人)

26.72

29.13

109.02%

7

旅游就业占全市就业比重

6.8%

8.4%

123.53%


   

1.经营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大旅游格局初步形成

2009年旅游经营管理体制调整后,绍兴市旅游业在全市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的地位与作用得到了重新认识。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旅游发展大会和旅游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明确了发展“三全旅游”(全城游、全市游、全民游)、建设旅游强市的目标,加快了旅游资源整合步伐,理顺了产业发展机制,编制了《全城旅游目的地系统规划》,出台了“全市游”意见和旅游产业扶持政策,“合力兴旅”的大旅游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各区、县(市)也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探索区域旅游发展模式,促进了全市旅游业整体均衡发展。

2.旅游产业规模扩大,区域竞争力明显提升

“十二五”以来,全市旅游业健康发展,旅游总收入从2010年底的318.4亿元上升到2015年的762.37亿元,年均增速达15.95%,明显高于全市GDP的平均增速,总量一直保持在全省第四位。截至2015年底,全市已拥有3个省级旅游经济强县,6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景区、旅行社、星级饭店及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

3.项目建设强势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

“十二五”期间是全市旅游项目建设的攻坚五年。全市旅游项目建设呈现出地域分布更趋平衡、市本级带动力增强,产业集聚效应显现、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新兴业态不断涌现、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投入主体日益多元、投资方式趋向多样等特征。全市“十二五”期间共完成投资489.02亿元,兰亭书法博物馆、大香林二期兜率天景区、绍兴温泉城、诸暨长城影视城、杭州湾海上花田等重大旅游项目建成运营,金沙东方山水国际休闲中心、镜湖旅游综合体、狮子山旅游综合体、十里潜溪度假区等一批旅游项目开工建设。旅游业的综合带动效应得到有效发挥,促进了商贸休闲、文化体育、交通物流、通讯信息等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创造了工业旅游、水利旅游、森林旅游、农家乐等新的旅游业态和经济增长点。

4.旅游产品体系不断完善,城市品牌持续提升

“老绍兴、醉江南”、“跟着课本游绍兴”等一批品牌深入人心。特别是第六届世合赛、上海世博会、2500周年城庆等一系列重大节会活动的举办,“1+X”整体品牌宣传营销模式的推行,大大提升了绍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探索推进“绍兴人免费游绍兴”,旅游惠民真正落实。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数每年以年均15.84%的速度递增,201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7275.94万人次,旅游人均消费达到1047.80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十二五”期末,绍兴市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 绍兴市三味书屋—鲁迅故里被命名为首批“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成为浙江省唯一的上榜旅游目的地。

(二)“十二五”期间存在的问题    

1.旅游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旅游行业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设置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宏观统筹能力偏弱,产业指导缺乏针对性;大城市行政区划调整后,越城区与柯桥区、上虞区缺少区域旅游业联动机制,融合发展的氛围还没有形成,主城区对区、县(市)的辐射带动效应相对不足;受传统产业发展路径依赖的影响,部分区、县(市)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升,缺乏力度大、操作强的旅游业优惠政策。

2.产业要素配套有待进一步加强

旅游“六要素”发展不平衡,特别是“行、购、娱”存在明显“短板”;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缺乏系统性配套,旅游咨询服务、交通集散、智慧旅游相对滞后;旅游企业发展不快,缺少上规模、带动力强的市场主体。

3.旅游市场营销有待进一步增强

旅游产品难以适应市场日益细分、需求日益多元的变化,旅游营销偏重于传统渠道,对自媒体建设不足,在线旅游销售规模明显偏小,精准营销不够。

(三)“十三五”旅游业发展的背景及趋势    

1.旅游业外部发展环境

(1)国家宏观层面的环境与机遇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五年,是全面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机遇期。涉旅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发展环境不断趋好。《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从树立科学旅游观、增强旅游发展动力、拓展旅游发展空间、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完善旅游发展政策等五大方面共提出了20条综合改革意见,为彻底改善旅游业的发展环境提供了保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则就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出台了六大方面共26条意见,全方位作了细化落实。旅游产业融合趋势明显,大旅游格局基本成型。旅游业成为新型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与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国家旅游局已经与农业、林业、交通、环保、工业、文化、教育等牵手合作,共同推进旅游产业向其他产业跨界发展,催生符合市场要求的新型业态。绍兴应紧抓区域旅游综合改革与新兴产业战略实施的有利契机,以中心城市发展与新型城镇化为核心动力,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与实践,推进与工农、文体、商贸等产业融合,形成发展氛围。

(2)省域中观层面的环境与机遇

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八八战略”,以“两美浙江”建设为目标,把旅游业列入了全省七大万亿产业培育计划,制订了《关于加快培育旅游业成为万亿产业的实施意见》,确立了“把浙江建设成为更加发达的旅游经济区和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率先全面建成旅游经济强省,继续引领国内省域旅游发展”的目标。《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4-2017)》(浙发改规划[2014]1130号)从打造万亿产业的目标要求出发,明确旅游业态由观光旅游为主向休闲度假为主转变,旅游发展动力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旅游管理由行业管理向产业促进转变,着力深化旅游改革创新、优化旅游空间布局、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构筑旅游产业集群、扩大旅游多元消费和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尤其是2016年杭州G20峰会的召开和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举办,将极大地提升省会城市杭州的世界性知名度和影响力,绍兴作为杭州都市圈城市,应利用与杭州特殊地缘关系,抓住机遇,完善交通、服务、游线对接,打造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

(3)市域微观层面的环境与机遇

绍兴旅游业将面临特殊的转型发展期,传统观念和传统业态正面临着巨大冲击。产业驱动从一城独奏到三城连奏过渡。2013年绍兴市行政区划调整后,中心城市发展格局进一步确立,市域主城区的发展空间与城乡协同发展的动力明显增强,中心城市旅游发展的辐射功能得到提升。产业地位从重要产业向支柱产业转变。市委、市政府把文化旅游和高端纺织、先进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材料、金属制品加工、生命健康、信息经济、现代住建作为今后一段时期重点提升发展的产业,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形成八大千亿级中高端产业集群,文化旅游产业在整个产业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业态结构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调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旅游者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对旅游类型、结构、感受、内容都有了新要求,不再简单地满足于走马观花、浅层多点式观光,开始追求单点式、复合型、慢节奏、深层次、多体验、文化性的休闲度假旅游。山地休闲旅游、生态农业观光游、城市休闲旅游、体育健身游、康体养生游等成为新趋势,旅游度假区、休闲产业园、旅游综合体等新型旅游区开发模式将层出不穷,旅游产业链将不断扩大,调整业态、转变经营方式已成为必然趋势。

2.旅游业内部发展趋势

(1)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成为重要趋势

旅游产业和农业、工业、文化、体育、医疗、商贸、教育、科技等相关产业不断融合发展,衍生出众多新的旅游业态,如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医药养生旅游示范点、运动休闲示范旅游基地、研学旅游基地、文化旅游基地以及各种旅游商贸综合体等。“十三五”期间,绍兴市要紧紧抓住特色小镇建设契机,充分发挥自身产业发展优势,积极培育各类特色小镇和旅游基地,深度培育旅游新兴业态。

(2)大众休闲旅游成为追求

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已经由之前以景区为主逐步转变为景区与非景区并重。绍兴正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随着“五水共治”、“四边三化”、 “三改一拆”等举措实施,水环境、农村自然环境不断优化,历史古村落、风情小镇将成为新一轮旅游的热点。

(3)“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业将开创发展新模式

“互联网+”发展模式席卷全球,智慧旅游在旅游服务、营销、管理等方面应用不断渗透,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助推器,电子商务将创新旅游业新发展生态。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顺应旅游全域化、泛产业化趋势,以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方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按照“兴市域、优古城”的发展理念,实施跨界融合和区域一体化建设,走特色发展、集聚发展、联动发展之路,全力打造“非来不可、非留不可”的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

(二)发展战略    

1.全域旅游发展战略

积极适应行政区划调整,进一步拓展绍兴旅游发展空间,推动市县联动发展,构建“全域化”旅游空间新格局。紧抓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新动力,增强旅游产业的融合功能,全面推进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构建“全产业”旅游发展新形态。

专栏一: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提出

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转变旅游发展思路,变革旅游发展模式,创新旅游发展战略,推动我国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实现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和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导游必须由旅行社委派的封闭式管理体制向导游依法自由有序流动的开放式管理转变;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从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到社会共建共享转变;从景点景区围墙内的“民团式”治安管理、社会管理向全域旅游依法治理转变;从仅是景点景区接待国际游客和狭窄的国际合作向全域接待国际游客、全方位、多层次国际交流合作转变。

绍兴古城(兰亭—鲁迅故里)作为全国首家以全城创建5A景区的试点单位,在全域旅游发展中走在前列,“十三五”期间绍兴旅游要进一步贯彻全域旅游发展的理念,拓展旅游空间、融合旅游产业、优化旅游管理、加强旅游建设,实现城景合一,主客共享。


   

2.资源整合发展战略

整合“古城水城”、“历史人文”、“山水生态”三大要素,挖掘古城文化、重建江南水城、做精美丽乡村,加强古城文化与山水生态的横向互补联系,增强旅游产品线路的互补性设计,不断丰富旅游产业要素,提升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3.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立足环杭州湾大都市圈及杭嘉湖绍城市群,确定绍兴大城市旅游发展战略和空间布局,构建中心城区和县(市)区域两级产业平台,规划产业定位,明确建设时序,推动产业集聚区形成,实现规模效益发展。

4.区域联动发展战略

加强区域联合联动,利用绍兴地处长三角城市群的独特优势,开展与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区域联动,形成旅游产品互补、旅游线路对接、公共服务联网,并向外辐射到其他区域。

5.智慧旅游发展战略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推进旅游相关信息的采集、组建大数据信息库,逐步推进相关信息技术设施设备升级,加强旅游智慧管理与旅游智慧服务系统的建设,全面提升游客满意度水平与旅游管理水平。

(三)发展目标    

1.分项目标

(1)产业目标

加快旅游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旅游产业和制造业、商贸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农业的有效融合,将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先导产业、惠民富民的民生产业、促进绍兴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最终成为绍兴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2)经济目标

实现旅游收入快速增长,年平均增速达到15%,国内游客接待量的平均增速达到10%左右。到202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200亿元;全市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左右,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15%以上。“十三五”期间全市旅游项目投资总额累计达到1000亿元以上,其中实际投资额超过400亿元,实现旅游收入和旅游项目投资的双千亿目标。

表2-1  绍兴市“十三五”旅游发展指标测算一览表    

指标体系

基准年

(2015)

2017年

2020年

指标值

增速(%)

指标值

增速(%)

接待总人数(万人次)

7275.94

8803.89

10

10785.14

7

入境游客接待人数

(万人次)

73.48

114.81

25

203.39

21

旅游总收入(亿元)

762.37

956.32

12

1454.44

15

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

2.63

3.07

8

4.31

12

人均旅游消费(元)

1047.8

1096.47

-

1348.56

-

旅游业增加值(亿元)

280.22

329.88

8.5

427.21

9

占GDP增加值比重(%)

6.27

6.39

-

6.66

-

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13.91

14.50

-

15.00

-

旅游就业人数(万人)[2]

29.13

31.37

2.5

35.29

4

旅游就业占全市就业比重(%)

8.4

8.6

-

8.8

-


   

(3)社会目标

有效提升绍兴旅游形象、城市形象,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形象深入人心;积极扶持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城乡互动,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加大旅游景区向市民及游客免费开放的深度与广度,切实将门票经济转向旅游经济,建设好两级旅游集散中心、三级旅游咨询服务体系,构建覆盖全市的智慧旅游网,游客满意度保持全省前列。

(4)环境目标

深入推进“四边三化”、“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重大战略的实施;有效提升全市水域净化修复、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进一步改善村镇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城乡景观风貌,促进品质生活的共建共享。


 

第三章  发展布局与任务举措    

(一)优化空间布局    

1.旅游空间布局

按照 “两江一河一古城” π形空间结构,绍兴市旅游业重点构建“一核、两翼、三带、十区”的发展布局。

一核:以绍兴古城为核心,使之成为绍兴文化旅游核心吸引物、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十三五”绍兴旅游发展空间结构图

两翼:以城市快速干道为纽带,向东西两侧拓展,形成柯桥、上虞两大旅游板块,实现三区旅游业融合发展。

三带:以会稽山脉、曹娥江流域、浦阳江流域为发展带,形成“大”字形绍兴旅游网络结构。

十区:构建古城旅游区、兰亭文化旅游区、会稽山旅游度假区、鉴湖·柯岩旅游度假区、曹娥江旅游度假区、滨海休闲旅游区、世界遗产古香榧群旅游区、五泄旅游度假区、嵊州温泉旅游度假区、天姥山—十里潜溪旅游度假区。

2.十大旅游功能区

(1)古城文化旅游区

区域位置:以8.3平方公里的古城为核心区域,依托八大历史街区、名人故居、文物古迹、内河等旅游资源,带动古城周边区域的开发,形成环状辐射圈。

发展定位:古城是城市的根,城市的源,城市的魂,是绍兴旅游的核心吸引物,也是绍兴旅游最具竞争力的资源。古城在绍兴整个旅游项目、产品以及综合服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绍兴文化旅游的典型代表。同时,古城又是富有典型江南水乡风情的水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古运河遗产点段的所在地。古城旅游应紧紧围绕名人文化、运河文化、黄酒文化,充分利用历史文化遗存、水系网络结构和传统民俗民风,开发文化旅游体验项目,将绍兴古城建设成为古城文化旅游目的地,使旅游产业成为古城区发展的核心动力。

发展思路:以“资源为底、文化为魂、旅游为用”的原则,综合提升及开发古城旅游项目;强化古城空间规划,有序疏散古城非旅游功能,减少古城人口至10万左右;逐步恢复古城建筑风貌,调整古城现有业态,集中发展文化旅游业,合理控制古城内人口规模;优化鲁迅故里和书圣故里旅游业态,提升改造旅游区,整体开发越子城、西小路、八字桥历史街区,形成各具特色、相互呼应的古城文化旅游区块,打造旅游特色街,丰富黄酒养生、台门民宿、创意文化等新兴业态,营造“全城游”氛围;发展古城水上旅游,贯通内河与环城河,通过水上游线串连历史街区,恢复水城历史面貌;加快修建水上旅游配套设施,开通水上巴士和黄金游线,开发独特的水城旅游产品;选址建设“水陆旅游集散中心”,打造中国第一水陆两栖风景式旅游集散中心,使之成为绍兴标志性建筑之一,通过车、船、自行车灯旅游交通工具,进行合理疏导调节,串联绍兴各旅游节点,真正实现古城、水城、名城的“全城游”;完善城市慢行系统网,建设游步道和绿道,规划新建古城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完善古城标识标牌,加快智慧旅游应用系统全覆盖。

(2)会稽山旅游度假区

区域位置:位于会稽山旅游发展轴的中心地带,北接高新区,南衔平水副城,东西辐射柯桥和上虞两区,规划面积17.54平方公里,远期度假区范围需进一步拓展,考虑整合会稽山腹地和周边区域。

发展定位:以大禹陵、香炉峰等名胜古迹为依托,以大禹文化、古越文化、宗教文化为主线,在提升度假、宗教等旅游业态基础上,重点规划以养生养老服务为主的生命健康产业,逐步形成生命健康服务业集聚区和高端休闲度假区。

发展思路:加强度假区机构建制,完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赋予度假区实际的开发功能,使之真正成为统领会稽山旅游开发的平台;充分利用该区域在区位、文化、资源、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优势,迎合旅游消费市场的新需求,大力开发具有文化内涵的生态养生旅游产品,重点推动兰亭安麓、兰若寺、会稽湖、仙人谷、大禹开元等一批文化主题性度假酒店;完善区域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在加强会稽山登山步道建设的同时,深入挖掘沿途文化和资源要素,系统建设景观节点、休憩节点及标识系统等公共配套设施,发展徒步旅游、营地旅游、体育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

(3)“中国兰亭”旅游度假区

区域位置:主要依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兰亭、印山越国王陵、王阳明墓、徐渭墓和兰亭书法艺术学院、兰亭国家森林公园等6核心大资源点,形成17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域。

发展定位:以“书法圣地”为核心旅游品牌,通过书法文化来挖掘并提炼文化旅游的内涵,运用产品策划、项目建设、活动组织等手段将书法文化艺术产品化、项目化、固态化,以兰亭“书法小镇”建设为重点,将此区域打造成为以书法文化为特色的省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级文化产业园。

发展思路:打破行政区划的束缚,组建管理机构,建立统筹协调、职能明确的组织架构;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分步骤有计划地推进核心区域开发,推动阳明文化园、天章寺、兰亭国家森林公园文化休闲综合体、国际书法修学中心等一批项目建设,整体推介文化旅游产品及线路;保护原有区域内的生态和风貌,对辖区内的村庄进行改造,以“书法产业”为核心,引入书法创作、书法培训、书法展览、古玩艺术交易、书法主题酒店等多种业态,建设兰亭书法风情小镇,探索以旅游产业推动城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4)鉴湖·柯岩旅游度假区

区域位置:地处绍兴中心城区的西翼,与柯桥城区浑然一体,区内平原、河泽、丘陵等地貌兼备。度假区总面积47.32 平方公里,主要涉及柯岩街道和湖塘街道。

发展定位:以“展示江南水乡风情、体验现代体育活动、感受传统佛教文化”为主题,重点发展柯岩酷玩特色小镇,同时积极引入主题化、休闲化、品质化的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十三五”期间争创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5A级旅游景区。

发展思路:依托鉴湖形成景观廊道和旅游轴线,规划“一心一圈五组团”的空间格局,打造鉴湖源体育运动、柯岩人家水乡风情、轻纺之城商务休闲、项羽营里康体养生、大香林休闲体验等五个功能组团,重点开发柯岩景区夜鲁镇、金沙·东方山水国际商务休闲中心、若航直升机俱乐部、天马国际赛车场等旅游项目;加强与柯桥历史街区的融合发展,加快城市公共服务的延伸,合理配套旅游度假设施,逐步南移柯桥区的高端商贸服务业,带动整个区域的开发建设。

(5)曹娥江旅游度假区

区域位置:毗邻曹娥江省级风景名胜区,以曹娥江下游及两岸纵深地带为覆盖区域,涉及驿亭镇、小越镇、梁湖镇、丰惠镇的部分地区,规划面积59.9平方公里。

发展定位:以城市伴生、湖泊湿地、文化体验、乡村田园为特色,定位为国家级文化型水域风景区,以山水田园和多元文化体验(孝德文化、爱情文化、青瓷文化)为特色的,长三角休闲养生度假目的地。

发展思路:规划形成“一环五园、蓝绿为底”的空间格局,以水系为脉,以文化为魂,以休闲度假为产业导向,充分挖掘利用区域的山水、文化景观资源,深入开发建设皂李湖休闲养生园、祝家庄浪漫风情园、东西泊水上游乐园、小越湖旅游驿站和二都鲜果采摘园五大板块,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休闲业态。并通过“六湖整治”和世界文化遗产古运河的保护与利用,贯通区内湖泊水系,形成以水体为特色,蓝绿交融的生态区域。

(6)滨海休闲旅游区

区域位置:沿杭州湾滨海地带和曹娥江下游两岸区域,横跨三大行政区,统筹江滨区、柯桥滨海工业区、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旅游资源。

发展定位:抓住“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加快培育旅游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游艇产业、现代生态农业,建设具有江南风貌和滨海风光的现代化新城区。

发展思路:坚持“特色竞合、整合优化、内外并举、基础先行、集聚集约”的发展导向,推进集聚区建设和发展。充分利用钱塘江、曹娥江的生态资源,加快建设沿钱塘江的滨海景观带和沿曹娥江两岸的江滨景观带,规划建设钱塘江南岸生态区、江滨生态农业区等九大生态功能区,形成生态功能调节区、城市休闲旅游区和滨江景观居住区。依托区域内丰富的土地资源及农业资源,开发创意农场、花园小镇等农旅融合旅游项目。依托生命健康工业、通用航空、游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寻找与旅游业结合点,探索发展新兴旅游业态。

(7)五泄旅游度假区

区域位置:主要包括五泄旅游度假区、浣江•五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两大区块,以及五泄镇、马剑镇部分行政区域,规划总面积约42平方公里。

发展定位:以“绿野仙踪,休养五泄”为主题形象,打造养生度假为主,兼具运动康体、乡村休闲、森林游憩、诗意憩居等功能的综合型旅游目的地、长三角乃至全国知名生态型山地休闲旅游度假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发展思路:充分发挥五泄旅游度假区内生态环境、田园乡村以及地域文化资源的优势,以五洩风景名胜区为平台,开发集乡野观光、乡村度假、乡居养老于一体的乡村型旅游度假产品,形成“两带拉动、四区多点”的空间格局。重点推进山地景观带、田园风光带,建设旅游综合服务区、康疗养生休闲区、山地运动乐活区、创意乡村体验区等四大功能片区建设,改造提升藏绿、西青、横里、泄下等乡村风情旅游点,推动周边区域的新农村建设。

(8)嵊州温泉旅游度假区

区域位置:位于嵊州市西北部会稽山绿色生态走廊,以温泉和百丈飞瀑为主要资源,地跨崇仁镇、王院乡和石璜镇,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

发展定位:发展以温泉休闲、康体养生为主,山水观光、文化体验、运动娱乐为辅的文化型温泉休闲度假区,打造长三角著名休闲旅游度假基地。

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温泉资源、生态景观、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要素集聚优势,进一步突出温泉旅游度假区核心功能特色,加大产品创新和产业融合,强化“越温泉”品牌培育和市场拓展,开发温泉休闲度假组团、百丈飞瀑观光组团和越乡风情片区,加快绍兴温泉城、狮子山旅游养身综合体等重点项目建设,把嵊州温泉旅游度假区建设成为以温泉养生、文化体验为主导,兼具观光游览、运动康体、诗意憩居等功能的综合型温泉旅游目的地。

(9)天姥山——十里潜溪旅游度假区

区域位置:位于新昌县城以西,涉及七星街道、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及梅渚镇,规划面积为21.2平方公里。

发展定位:以生态休闲度假为核心,以区别与省内其他省级旅游度假区的工业旅游+商贸旅游为特色,以差异化的佛教养生、养心为补充,整合创新、融合文化,打造兼具生态及文化内涵的,集休闲度假、商贸商务、养生养心、宗教朝拜、产业示范、乡村休闲于一体的具有国际水准的都市近郊生态+工业示范型旅游度假区,并将其打造成为景区共生型旅游度假区,新昌的都市后花园、城市会客厅,浙江省工业旅游+商贸旅游的典范,长三角人气最旺的综合型旅游度假区。

发展思路: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城市近郊的区位条件,借势天姥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品牌知名度,整合十里潜溪、中国茶市、达利丝绸世界工业旅游区、南岩禅寺等景区(点)及周边大面积的乡村、田园、山体等旅游资源,按照“一心、一轴、六组团”的空间布局,推进工业旅游、茶市商务、十里潜溪度假、文化体验养生、山地风情休闲、旅游发展储备等六大组团建设;深入挖掘“禅茶”文化,做精丝绸工业旅游,重点提升达利丝绸工业旅游区,中国茶市、瑞和度假村等项目。

(10)会稽山古香榧群生态旅游区

区域位置:位于绍兴市的中部地区,以诸暨市赵家镇、柯桥区稽东镇、嵊州市谷来镇为核心区域,覆盖会稽山腹地香榧的原产地与主产区的12个乡镇、近400平方公里。

发展定位:以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古香榧群的独特资源为核心吸引物,挖掘香榧文化,利用生态环境,重点发展乡村旅游、养生旅游、生态旅游,带动养老服务业发展。

发展思路:加强对古香榧群的保护与利用,组建会稽山古香榧群管理协调机构,落实《会稽山古香榧群保护管理办法》,最大限度保护好树群资源与生态环境;打破行政区域的束缚,柯桥、诸暨、嵊州三地联合开发以古香榧为核心的旅游产品,加强区域在旅游项目、功能中的互补,并串点成线,形成区域性旅游产品;加快区域内村落改造,开发赵家、稽东两个风情旅游小镇,提升谷来现代农业观光区,逐步形成整体浓郁的旅游氛围;完善集聚区旅游设施配套,加快集镇旅游产业链的塑造,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深入挖掘引香榧的药用价值,以此为切入点,引入生命健康产业和养老产业项目,开发养老养生旅游产品。

(二)推进项目建设    

1.实施旅游项目投资千亿工程

充分调动各类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发挥绍兴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比较优势,营造良好的旅游投资环境,吸引绍兴本地工商企业转型投资旅游产业,吸引外部资金,引入港中旅、中青旅等大型旅游集团,开发绍兴旅游资源。“十三五”期间,全市旅游总投资争取超过1千亿元,实际完成投资超过400亿元。重点推进金沙·东方山水国际商务休闲中心、镜湖旅游综合体二期、托斯卡纳风情园、港中旅免税店、阳明文化园、若航直升机场、狮子山旅游养生综合体、十里潜溪度假区、韩妃江安麓度假酒店、遁山小镇等旅游重点项目,启动古城、兰亭等重点区域的开发,争取每年实际投入保持在100亿元左右。加强项目策划与规划,不断优化旅游产业投资结构,提高休闲度假类和新业态类旅游项目投资比重,提高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比重,启动建设一批规模体量大、区域辐射强、产业带动力强、综合效益好的龙头项目,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健全完善旅游项目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对在建项目的服务,协调解决资源要素瓶颈,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促进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

2.推动旅游项目集聚建设

顺应旅游产业集聚化发展趋势,立足产业平台建设,发挥政策、资源、人才等优势,推动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

(1)构筑10个旅游功能区。突出旅游要素集聚和休闲度假产品打造两个重点,实现目的地打造、生态文化保护、城乡和谐发展、公共环境建设的有机结合,努力把功能区打造成为旅游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旅游休闲度假产业的集聚区。

(2)培育10个旅游风情小镇。鼓励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的乡镇,发展以文化旅游为主导的产业经济。重点培育绍兴黄酒小镇、官渡创意小镇、书法小镇、酷玩小镇、青瓷小镇、杭州湾花田小镇、越剧小镇、丝茶小镇、丹霞风情小镇和珍珠小镇等10 个文化旅游风情小镇。并配合市级特色小镇创建,深入挖掘特色小镇独特的地域文化,通过嫁接旅游业态,增加产业附加功能等手段,继承和彰显小镇文化,完善旅游功能与配套,其中旅游类特色小镇的核心区域按照4A级旅游景区标准打造;其他特色小镇核心区域按照3A级旅游景区标准打造。


   

专栏二:特色小镇建设

2015年4月,浙江省政府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政发〔2015〕8号),并于2015年6月和2016年1月,公布了第一批和第二批共79家创建名单。特色小镇是浙江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新探索新实践,省政府对特色小镇的建设总体要求是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兼具旅游与社区功能,其中所有特色小镇要建设成为3A级以上景区,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要按5A级景区标准建设。特色小镇建设是我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新形势下旅游产业不断延伸拓展的必要趋势,绍兴市共有越城黄酒小镇、诸暨袜艺小镇(第一批),柯桥酷玩小镇、上虞e游小镇、新昌智能装备小镇(第二批)等5家省级特色小镇入围。

1.越城黄酒小镇:以黄酒生产为主线,开发黄酒科普、黄酒养生、黄酒加工体验、黄酒主题住宿等旅游产品。

2.诸暨袜艺小镇:以袜子生产为主线,融合旅游产业发展,重点做好①袜艺景观建设,体现小镇特色与主题;②以袜子为核心发展旅游商贸购物;③袜艺设计以制作的体验产品设计,开发工业旅游项目。

3.柯桥酷玩小镇:以运动休闲为主题,建设鉴湖高尔夫场(已建)、乔波滑雪馆(已建)、若航直升机场、天马赛车场,环鉴湖慢行道、鉴湖码头、酷玩乐园、综合体育场等项目。

4.上虞e游小镇:以互联网游戏为主体,重点发展手机游戏、网络视听、电子商务、智慧物流等信息经济领域新业态,开发网游体验馆,互联网技术科技馆等体验性、科普性旅游项目。

5.新昌智能装备小镇: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核心,重点发展航空智能装备、制冷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等高端智能装备,逐步开发工业旅游项目。

(3)提升40个高品质景区。按照《浙江省旅游景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总体要求,继续大力推进旅游景区综合整治、提质增效,通过环境整治、业态完善、服务改善实现品质提升;通过内涵提升和外延拓展相结合的途径,打造一批全国知名、全省著名的旅游景区。“十三五”期间,高品质景区达到40家以上,其中大佛寺文化旅游区力争成功创建5A,五洩景区、柯岩景区列入5A培育对象,4A级景区达到15家,实现全市域覆盖。

(4)打造50个特色旅游基地。重点打造乡村旅游基地20个、工业旅游基地5个、养生养老、森林旅游基地10个、运动旅游基地5个、旅游营地10个。

3.强化旅游投融资平台建设

积极探索设立绍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并委托专业机构负责投资运营,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进一步拓宽旅游项目建设的融资渠道,放大财政支持旅游发展的杠杆作用。积极发挥政府在旅游项目投资中的引导作用,通过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引导资金流向发展潜力大、综合带动力强和预期效益好的旅游项目之中。借助绍兴市股权交易中心,搭建旅游类产品股权交易平台,积极鼓励咸亨股份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三板市场上市,推进旅游项目资产证券化。大力推进旅游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创新,支持企业通过政府资本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参与政府项目的投资、建设与运营。积极鼓励旅游项目众筹,引导社会资本共同为具有市场前景的特色创意项目搭建众筹平台。

(三)创新旅游产品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绍兴在文化、教育、文创等相关产业中的优势,发挥旅游业在各行业产业中的融合效应,鼓励发展研学旅游、文创旅游、养生养老旅游、营地旅游、运动休闲旅游、影视演艺旅游、特色民宿旅游、商贸会展旅游、森林生态旅游以及新交通旅游等十大新兴旅游产品。

1.研学旅游产品

深入挖掘绍兴名人文化、运河文化、青瓷文化、戏曲文化、孝德文化、书法文化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在现有鲁迅故里、兰亭、中华孝德园等修学产品基础上,积极推进各文博院馆的建设与提升,打造一批主题特色鲜明,展现手法多样,展陈内容丰富的研学旅游产品。积极扶持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学院)、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绍兴职业技术学院等在绍高校,利用其教育旅游资源,开发研学旅游产品,提升社会服务功能。

专栏三:研学旅游

近两年国务院下发的两个重要文件,《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中均提到了研学旅游的发展,在2016年1月国家旅游局下发的《关于公布首批“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和“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的通知中,绍兴市被列为首批“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三味书屋—鲁迅故里被列为首批“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绍兴发展研学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绍兴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名人辈出,并且鲁迅、秋瑾、蔡元培、周恩来、王羲之、陆游等均有故居或纪念地作为依托,便于开发研学旅游产品;绍兴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剧、越窑、铜镜、古剑、黄酒等均适合开发体验性、参与性较强的文化旅游产品。“十三五”期间,绍兴市一方面利用鲁迅故里、兰亭、沈园、大禹陵、中华孝德园以及各文博院馆等已有的文化旅游项目,开发“游”、“学”交融,体验性强的研学旅游产品;另一方面,积极扶持绍兴本地的高校、企业等利用其教育旅游资源或工业旅游资源,开发研学旅游产品,提升社会服务功能。


   

2.文创旅游产品

从现代游客精神需求出发,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提升特色小镇、文化创意园区中的旅游景观要素,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开发体验性的文创旅游产品,丰富旅游商品购物,满足游客多元需求。重点打造嵊州文化创意园、鉴湖文化创意园、金德隆文化创意园等文创旅游项目。

3.养生养老产品

挖掘绍兴在传统越医底蕴和自然山水生态资源优势,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乡村、酒店、农庄以及中医药种植基地,发展养生养老旅游基地。通过规范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开发一批特色医疗、疗养康复、养生保健等中医药健康养生旅游产品。同时提炼绍兴黄酒的养生、保健价值,开发黄酒文化园、黄酒特色小镇,运用旅游业态策划包装,开发黄酒养生旅游线路和产品。

专栏四:养老养生旅游产品建设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养生旅游产品在“十三五”期间将有广泛的市场需求空间。结合资源、环境、交通以及相关产业方面的优势,绍兴的养老养生旅游产品主要重点发展以下两类产品:

1.依托自然禀赋发展休闲养生产品。以绍兴良好的空气、森林、河流、文化等基础资源为依托,设计一批长寿主题类、山林养生类、生态水疗类、民俗文化类等养生产品,提升休闲养生区域品位。围绕建设休闲养生景区,着力推进养生住宿、养生餐饮、养生商品、养生购物等休闲养生要素建设,丰富休闲养生内涵。加快养生养老配套设施标准化改造,强化景区景观艺术化。

2.围绕中医文化发展特色养生产品。以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彰显越医文化特色为主题,以震元堂等一批名医馆项目核心,与各县市特色文化相结合,利用老城区有机更新的契机,腾换空间,在城区规划建设集医疗保健、养生康复、药膳美食、医疗旅游、中医(自然)美容为一体的健身养生特色街区;在乡村结合中药的种植基地,美化乡村环境,开发中医药养生旅游产品。


   

4.营地旅游产品

充分利用绍兴北部杭州湾滨海区域,镜湖、皂李湖、东白湖等八大湖,小舜江水库、沃洲湖等水域景观和南部山地丘陵景观,在骑行绿道、环会稽山区域登山游步道、绿道、水城旅游沿线,规划建设一批旅游露营地、房车营地、运动旅游营地,为户外旅游者提供配套服务产品。

5.运动旅游产品

利用滨海、滨湖以及山地丘陵,积极探索发展水上运动、山地滑雪、滑草、卡丁车运动、山地骑游等运动休闲旅游产品。积极引进培育大型国际国内体育旅游活动赛事,打造体育旅游品牌。积极引导休闲旅游项目创建省级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策划一批运动休闲精品线路。

6.影视演艺产品

顺应影视传媒全产业链建设的趋势,突出绍兴本土文化元素在影视传媒作品融合特色,利用绍兴特色古镇、古村资源,积极探索影视旅游产品的开发,培育长城影视城、大佛寺文化区、十九峰景区、柯岩鲁镇等景区发展影视基地。深入挖掘绍兴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打好嵊州中国“越剧之乡”的品牌,在现有沈园堂会演艺的基础上,创意开发一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和科技艺术含量的旅游演艺产品,积极培育嵊州越剧博物馆、柯岩夜鲁镇、沈园堂会发展文化演艺旅游产品。

7.特色酒店产品

按照《浙江省文化主题酒店标准》,大力培育特色文化主题酒店,引导住宿产品融入地方文化元素,在重点街区、特色小镇、旅游度假区创建一批金鼎级和银鼎级特色文化主题饭店,提升整体环境与品质。在规范试点基础上,鼓励有序发展民宿经济,配合相关部门规范服务标准,着力打造一批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功能突出、层次较高的精品民宿。

专栏五:民宿经济

民宿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2010年以后,随着德清裸心谷的成功,民宿旅游在我省发展十分迅速,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旅游新产品。

绍兴民宿旅游产品的发展必须紧紧依托本地文化及环境,重点发展以下五大类特色民宿旅游产品:

1.越剧文化主题酒店,利用嵊州越剧之乡的品牌,结合越剧博物馆的建设,打造越剧文化主题酒店。

2.黄酒文化主题酒店,结合越城、柯桥黄酒小镇特色小镇的建设,将养生、体验、品味等要素融入其中,打造黄酒文化主题酒店。

3.红色文化主题酒店,深入挖掘绍兴全市的红色旅游资源,并结合乡村环境建设,推进以枫桥古镇为重点区域的红色主题文化酒店建设。

4.青瓷文化主题酒店,深入挖掘越窑文化遗存,结合越窑博物馆的建设,从酒店的装饰、器具、房间布置等方面入手,打造越剧文化主题酒店。

5.结合旅游项目建设,根据不同旅游项目的不同主题,有序开发欧陆风情、地中海风情、东南亚风情等特色酒店。


   

8.商贸会展旅游产品

深入挖掘绍兴黄酒、丝绸、茶叶、珍珠、香榧、瓷器、铜剑等旅游商品,扶持特色商业街区(点)的建设,力争在旅游度假区、高品质景区以及旅游类特色小镇开设特色商业街或特色旅游商品销售点;依托绍兴轻纺城、华东国际珠宝城、国际商贸城、达利丝绸等特色专业市场,丰富其旅游休闲业态,增加旅游要素,培育商贸旅游产品;积极举办或承接各类专业展览、文化论坛、商务会议等会展类项目,积极探索会展旅游产品的发展。

9.森林生态旅游产品

依托我市南部会稽山脉丰富的森林生态景观、优质的森林环境、丰富的森林物产以及深厚的森林文化等资源,通过森林抚育、林相改造、景观提升等手段,充分发挥森林在养生保健、疗养休憩、科普认知以及生态体验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发建设一批环境好、景观美、设施齐、品质优的森林生态旅游产品。

10.新交通旅游产品

积极探索低空旅游、游艇旅游、水上巴士等新交通旅游产品,低空旅游产品重点开发以航空运动为龙头,涵盖直升机培训、热气球、动力三角翼、动力伞、飞机跳伞等空中旅游项目;游艇旅游以游艇俱乐部形式,与九龙山、舟山、温州等游艇码头联合,形成海上旅游线路;在环城河禁航条件成熟后,适时开通环城河水上巴士,丰富绍兴水城旅游产品。

(四)壮大产业规模    

1.扶持做强传统旅行社

把握旅游市场散客化、旅游消费多样化、旅游经济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坚持“规模经营、重组转型、提升素质”的发展思路,加强与中旅、国旅、中青旅、上海春秋等国内知名旅游运营商合作,引进有实力企业开设分部或门店,促进旅行社从水平分工体系向垂直分工体系转变,力争建立由批发商、专业旅行商和代理商共同组成的新的旅行社业务分工体系,实现大型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和小型旅行社代理网络化。积极调整旅行社经营策略,细分市场,走线上线下结合的转型道路,扩大市场占有率,鼓励发展国际社,争取对台业务资质,加强旅行社与景区、饭店的业务合作,延长经营产业链。引导旅行社行业通过资产重组、兼并等形式做大做强,拓展旅游交通、旅游购物、旅游演艺、景区开发等领域,拉长产业链。宣贯实施新修订的《旅行社管理条例》、《旅行社品质划分与评定》标准,创建一批五星级、四星级品质旅行社,加快提升行业整体品质,提高浙江旅行社在国际市场的客源开拓能力和国内市场的竞争能力。到2020年,规划引进2家全国百强或全省十强旅行社;新增5星级旅行社1家以上。

2.转型提升旅游景区

按照“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整治、创建、提升”并重,突出“景区业态、内涵品质、综合功能、管理服务、生态环境”五大重点,着力推动旅游景区全面转型发展。到2020年,A级景区总量控制在80家左右,其中5A级景区争取达到2家,4A级景区18家。

培育大型旅游景区,全面提升景区综合服务功能。以增加休闲度假功能为目标,突出强化景区游览、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功能,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提高景区综合消费附加值,增加旅游综合收入,努力推动旅游景区从门票经济向综合经济转型。

加强产业融合,丰富景区类型。加强资源整合,以产业融合为载体,推动旅游景区发展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农业旅游、中医药养生旅游、运动健身旅游等新型旅游A级景区。

3.调控发展旅游住宿业

加快优化旅游住宿业结构,建立高中低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类型多样的旅游住宿设施体系。促进星级饭店、经济型饭店等非标准化住宿和民宿、客栈等新兴住宿业态的协调发展。以星级饭店评定复核为契机,不断推进星级饭店提质转型增效。加快引导旅游住宿业差异化发展。推进特色文化主题饭店的创建工作,进一步丰富特色文化主题饭店的类型,提升特色文化主题饭店的整体品质,创建一批金鼎级和银鼎级特色文化主题饭店。贯彻浙江省《民宿引导与规范》标准,在规范试点工作基础上推广实施,引导民宿健康有序发展,着力打造一批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功能突出、层次较高的精品民宿。鼓励发展旅游房车、汽车旅馆、海洋邮轮、大型游船和健康养生饭店等旅游住宿新业态。到2020年床位保有量达到15万张以上,其中高星级酒店床位数超过1.2万张。鼓励旅游饭店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争取金叶、银叶等绿色饭店在星级饭店中的覆盖率达到50%,争取新增金鼎级文化特色饭店2家。

4.加快推进乡村旅游

要科学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加强规划引领,避免乡村休闲开发建设中随意性、盲目性和模仿照搬型。要遵循乡村休闲旅游与农民就业增收一体化、与美丽乡村建设一体化、与四个一布局一体化的规划理念,重点规划实施“一心、三带、五线、八区”乡村旅游布局体系。“一心”是指绍兴中心城市,以此为核心,围绕“绍虞、嵊新、诸暨”三大城市组群,在其周边发展都市型乡村旅游。“三带”是指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带,分别为杭州湾南岸、曹娥江两岸和浦阳江两岸,以产业带为依托,大力发展农业观光型乡村旅游。“五线”是指“东南西北中”五大乡村旅游线路,即东部四季鲜果采摘之旅、南部人文山水体验之旅、西部榧乡淘宝休闲区块之旅、北部江南水乡风情之旅、中部会稽度假养生之旅。“八区”是指绍兴水乡旅游区、会稽山旅游区、越乡文化旅游区、柯岩—香林旅游区、曹娥江旅游区、浣江—五洩旅游区、大佛寺—十九峰旅游区、唐诗之路旅游区等风景资源,大力发展旅游配套型农家乐。

5.培育旅游龙头企业

探索多渠道投资、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发展模式,积极鼓励工商资本与民间资本、外来资本与本地资本相结合,着力激发多元市场主体活力;推进市县国有资源整合,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国有旅游企业改革重组;加快旅游企业转型升级步伐,通过优胜劣汰、倒逼转型、资产重组、兼并等形式,做大做强旅游企业,延伸旅游企业产业链,培育一批涵盖旅游交通、旅游购物、旅游演艺、景区开发、旅游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的旅游集团企业。“十三五”期间,培育1家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大型旅游集团企业,培育5家年产值超过1亿元的优质品牌旅游企业。

6.扶持旅游装备制造业

积极扶持绍兴本地企业的升级转型,鼓励发展户外休闲旅游产品、游乐设施、休闲设施、新旅游交通、休闲木屋等旅游设备制造,重点扶持直升机制造(万丰奥特、精工科技)、游乐设施及户外装备制造(自由风户外用品有限公司)、户外休闲木屋制造(喜临门、高洁)、特色酒店用品制造(花为媒)等相关企业,培育绍兴本地旅游设施设备制造的品牌企业。

(五)完善服务配套    

1.重点推进旅游交通设施

(1)旅游交通干线

加强旅游交通组织,合理规划旅游交通线路,加快与高铁、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外部交通有机衔接,大力发展通用航空、城市快速通道、地下交通、水路客运等立体交通网,解决交通进入性和旅游节点换乘问题,促进外部交通、城市公交与旅游交通一体化发展,构建“1小时旅游交通圈”,全力打造便捷的旅游交通网络。

在旅游交通线路上,以现有市域交通网络干线为基础,重点提升通景公路以及景区之间公路的道路等级以及建设沟通网景区之间的道路,便于形成区域旅游环线。

(2)旅游集散中心及客运站场

旅游集散中心:规划建设上虞、诸暨、新昌3个旅游集散中心,与已经投入使用的柯桥、嵊州旅游集散中心,“十三五”期间实现旅游集散中心全域覆盖。充分发挥旅游集散中心在交通集散、信息咨询、旅游文化展示、旅游购物、旅游餐饮等方面的综合功能。加快公共交通与旅游交通有效融合,开通各区、县(市)集散中心之间以及至绍兴城区的班车,努力提高旅游集散中心的使用效率。

客运站场:抓住杭州举办G20峰会及亚运会的契机,利用绍兴临近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的优势,加大机场巴士的互通互联,建设机场——景区旅游专线,积极探索主要交通枢纽及城市之间的轨道交通建设。充分利用各县(市、区)的火车及汽车客运站场,设置旅游信息咨询点;整合公共交通与旅游交通,科学规划现有城乡公交的运营时间和线路,将城乡公交站点延伸至各主要旅游景区景点,提升旅游公共交通服务;在站场内设置旅游信息咨询服务台,为过往旅客提供各类旅游信息咨询以及票务预订等服务。

(3)旅游慢行系统

绿道建设:以绍兴现有的道路交通网络为基础,构建串联主要旅游景区、旅游村落、特色农庄以及农业、山水自然景观结的全市绿道网络系统。全市绿道主线以绍兴主城区及其它重要旅游城镇为主要出发点,以市域范围内的G104、S103、S308、S212等交通道路为骨架,以新昌大佛寺、穿岩十九峰、诸暨五泄瀑布、西施故里、柯岩景区等重要景区景点以及安昌古镇、覆卮山、冢斜古村等古村、古镇为主要目的地,以水边、山边、城边为主要路径,连接市区最主要的城镇功能区、风景区、度假区、农业观光区等绿道。

专栏六:绍兴绿道建设

以现有的交通道路为骨架,并结合全市旅游景区、度假区、特色小镇、旅游村镇以及其他旅游节点的分布情况,重点建设以下六条慢性绿道:

线路一:绍兴古城慢行骑游环线,串联古城八大历史街区和鲁迅故里、沈园、名人故居等旅游节点。

线路二:以G104国道及G329(钱陶公路)、金柯桥大道为主线,串联柯岩、鉴湖、安昌古镇等西北片区的旅游节点。

线路三:以S308为主线,串联兰亭、西施故里、五泄瀑布等西南片区景区景点。

线路四:以越兴大道、滨海大道以及边沥线等主线,串联起滨海新区、上虞四季鲜果(盖北、二都)等北部及东北片区旅游节点。

线路五:以G104、S311等为主线,串联起中华孝德园、嵊州温泉、新昌大佛寺、穿岩十九峰等东南及南部片区旅游节点。

线路六:以S212为主线,串联起会稽山、会稽湖、崇仁古镇等南部片区的主要旅游节点。


   

城区步行系统建设:加快古城旅游慢行系统建设,重点规划建设好12.2公里的古城内环旅游步道和环城河休闲步道,贯通八大历史街区和市区重要景点,参与导向指示系统、信号灯规划,在重要节点设置旅游咨询服务点。

会稽山游步道建设:配合相关部门规划总长度为103公里的会稽山游步道,分步建设宛委山步道区、秦望山步道区、峨眉山步道区、古香榧林步道区和日铸岭步道区,串联起沿途石帆山、香炉峰、宛委山、云门山、秦望山、峨眉山、大山岗头、龙塘岗、月华山、骆家尖、龙头顶、大雪岭、陶宴岭、日铸岭等山脉以及香炉峰、大禹陵、绿竹林、嵊州谷来香榧森林公园,宛委山樱花林等景区,形成适应现代游客需求的多样化旅游慢行步道网络。

(4)水路交通

结合历史街区保护工程、河道整治工程,通过截污、疏通、景观布置等形成完整的内圈水上旅游线。充分利用好世界遗产——中国大运河(绍兴段)的宝贵资源,将浙东运河水系与环城河、镜湖等水系连通,充分利用浙东运河文化带动古城周边区域发展。老城区内河规划乌篷船水上游线,重在片区和景区节点式串联,开发原汁原味体验生活为主;环城河重在建设稽山园、治水广场、黄酒文化园、迪荡商城四大主要节点码头,提升环城河夜景灯光秀,开发沿岸休闲业态,配套旅游公共设施。在条件成熟时,在政府支持下开通水上巴士,为疏导古城交通提供支持;建设镜湖水上旅游线路,设置智慧水城观光游、田园湿地生态游、酒乡古镇休闲游三条主要水上游览线路,建设高铁北站、避塘北、梅西、三中心、客运中心、外滩、东浦古镇等7处主要码头;尽早规划开通大禹陵——绍兴古城——柯岩景区的水上旅游线路,串联沿途主要旅游景点,使之成为感受绍兴独特水乡文化的重要载体。

(5)自驾游旅游交通服务

随着自驾游成为出行的主要方式,绍兴自驾游客比例不断提高,“十三五”期间要抓紧建设自驾游交通服务体系。

道路指示系统:在主要的过境高速(沪杭甬高速、诸永高速、上三高速、杭金衢高速)设置全市4A级以上旅游景区,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的道路指引标志。结合绍兴市交通建设,绍兴市域内部的主要地面公路,如G104、S103、S308、S212等道路主干线以及重要的通景公路上设置周边景区的道路标志。“十三五”期间要完成《中心城区旅游标识标牌规划》,着手推进第三期旅游标识标牌建设,重点解决越城区与柯桥区、上虞区旅游标识标牌的衔接,增添新建嘉绍大桥连接线、杭绍台高速、绍大线延伸线等主要交通干道的旅游指引标牌。在各城区主要干线道路上设置周边的主要旅游服务设施道路指引标志,为游客提供城市旅游景点、休闲公园、酒店、购物中心、游客服务中心(集散中心)、商业综合体等指引。积极鼓励重要旅游景区、城市休闲广场以及重要旅游节点设置停车场电子指示系统,引导自驾游游客有序停车。

电子地图建设:提高全市各主要旅游景点、度假区以及重要旅游节点在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国内主流导航软件中定位的准确性,依托智慧旅游系统开发,优化景区电子地图,新建古城漫旅游地图,整合相关商家、服务企业,提供全产业链服务新模式。

2.完善旅游购物设施

鼓励旅游商品研发设计生产企业,深入挖掘绍兴丰富的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和传统工艺,重点开发“绍兴三宝”(越剑、越窑、越国铜镜)为代表的具有绍兴地域特色的旅游商品系列,出台奖励扶持政策,努力提高旅游商品的文化内涵和文化附加值;依托迪荡世贸广场、银泰城、万和城、诸暨国际商贸城等大型购物中心和珍珠市场、领带市场等专业市场,规划建设集中的旅游购物市场或超市,鼓励在游客集中区域设立旅游商品购物店,在核心景区开设示范店,促进旅游商品产业化。

3.完善旅游咨询设施

(1)建立旅游信息咨询体系    

以各县(市、区)旅游集散中心、客运站场、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旅行社门店、酒店大堂、公共自行车租赁点、报刊亭等为依托,构建全市三级旅游信息咨询体系。其中一级旅游信息咨询中心为各县(市、区)的旅游集散中心,主要提供绍兴旅游的信息咨询、票务(机票、火车票、景区门票)预订、散客组团、投诉处理、导游管理(包括全市导游的年度审核等)等功能。同时对于本地市民也提供旅游产品销售、线路咨询等服务,实现旅游综合服务中心的主客共享。二级信息咨询中心以客运站场、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旅行社门店以及星级酒店大堂为依托,主要为游客提供地区(所在县市区)旅游信息咨询、旅游线路咨询以及各种票务预订的服务。三级信息咨询中心以公共自行车租赁点、报刊亭、绿道驿站以及加油站为依托,通过绍兴旅游宣传折页、绍兴旅游微信平台二维码、绍兴旅游APP二维码等设置,为游客提供自助式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

(2)发展智慧旅游信息服务    

建设基于旅游信息标准的绍兴智慧旅游云计算(储存)中心,包括旅游信息数据中心和数据交换系统,并将之作为智慧旅游建设的信息基础,实现按照统一的规则获取采集旅游信息,最终实现通过绍兴旅游网、各县市区旅游网、绍兴旅游微信平台、绍兴旅游APP等旅游网站信息发布的同步性。

重要的旅游节点,包括旅游景区、酒店以及城市休闲节点、车站码头等实施Wifi的网络覆盖。鼓励市本级范围内的所有A级景区、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星级酒店覆盖Wifi,并制作相应的手机APP软件,发展智慧旅游信息服务。

支持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发展网上预订、在线支付等电子商务,推进旅游“电商换市”,努力扩大绍兴旅游在线交易的市场规模。

开发绍兴旅游官方手机应用(暂名为“绍兴旅游一键通”),并基于智慧旅游云计算中心积极推动旅游企业和第三方开发商参与开发绍兴旅游相关手机应用产品。

(3)高标准建设旅游卫生设施

按照国家旅游局《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指南》的要求,实施三年建设计划,全面提升改造旅游厕所。规划至2017年底,新改建旅游厕所268座,其中新建172座、改建96座;争取全市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沿线、旅游集散点、旅游餐饮娱乐购物场所、城市休闲区和乡村旅游点的旅游厕所全部达到国家旅游厕所质量等级标准。

加强旅游厕所的技术创新,坚持“因地制宜、环保实用”原则,倡导节约环保、就地取材,积极采用节水、节能、除臭等新技术、新材料,力争做到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建设生态环保、实用美观的旅游厕所。

注重旅游厕所文化创意,将文化创意和设计与旅游厕所有机结合,外观和内饰要突出地域文化、艺术造型,功能设施要注重人性化、科学化。重视旅游厕所设计,建筑设计方案力求体现地方特色、文化品位和人文关怀。

探索旅游厕所的管理模式,以“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理念,积极探索个性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建设管理机制。对各区、县(市)公共服务厕所进行统筹规划布点,引进专业化、集团化、连锁经营的厕所管理公司、保洁公司和社会团体参与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推进旅游厕所建设管理的市场化。

专栏七:旅游厕所建设

2015年1月,国家旅游局针对我国旅游厕所普遍存在的数量少、质量低、环境差等问题,提出了“旅游厕所革命”,并出台《关于实施全国旅游厕所革命的意见》,修订发布《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大力加强旅游厕所建设。

“十三五”期间,继续推进《绍兴市旅游厕所建设管理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内80%以上的旅游厕所达到AAA标准;4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和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内60%以上的旅游厕所达到AAA标准;3A级旅游景区、乡村旅游A级景区40%的旅游厕所达到AAA标准;旅游线路沿线、旅游集散点、旅游餐饮娱乐购物场所、城市休闲区和乡村旅游点的旅游厕所50%以上达到AAA标准。


   

(六)加强旅游营销    

1.明确市场目标定位

根据区域交通网络格局特征和旅游资源产品特色,进一步明确绍兴旅游市场目标定位。其中,国内市场主打江浙沪,巩固主体市场,拓展京粤闽赣鲁等高铁沿线市场,激活川渝湘鄂东北三省等潜在市场;境外市场以日韩传统市场为重点,拓展东南亚、港澳台市场,逐步延伸欧美市场。

2.强化区域旅游形象

进一步强化绍兴全市以及各区(县、市)旅游主体形象,形成市、县两级旅游形象体系。    

(1)全市旅游形象定位

老绍兴·醉江南

形象诠释:绍兴建城年代久远,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尚存古城、兰亭、沈园、大佛寺、曹娥庙等众多文化遗存,“老绍兴”形象地体现了历史文化厚重感;“醉江南”表达的绍兴是黄酒的故乡,同时也赋予了陶醉于绍兴山水美景的含义。

(2)分区旅游形象定位    

柯桥区:中国轻纺城,时尚金柯桥

形象诠释:轻纺城是柯桥的一张“金名片”,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大香林、柯岩、兰亭、安昌古镇、乔波冰雪世界等景区涵盖了人文景观到自然风光到运动休闲等多类型。随着柯桥区经济飞速发展,注入了时尚的活力元素,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齐飞形成了“时尚金柯桥”。

上虞区:虞山舜水,四季仙果

形象诠释:上虞东山、覆卮山、凤鸣山等环境秀美,境内的曹娥江积淀有丰富的大舜文化;上虞农业旅游资源丰富,“四季鲜果”旅游已经在全省打响一定的知名度。

诸暨市:西施故里,好美诸暨

形象诠释:诸暨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西施的故乡,“西施故里”以西施文化为主题,充分展示古越文化和故里风情。诸暨山水资源独特,拥有浣江·五洩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称得上 “好美诸暨”。

嵊州市:山水越剧,温泉休闲

形象诠释:“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百年越剧、千年剡溪、温泉山水,构建了嵊州旅游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交相辉映的核心吸引力,正在打造越剧小镇,建设温泉旅游度假区,形成以山水观光、文化体验、温泉度假、乡村休闲等为重点的产品体系。

新昌县:佛缘天姥,唐诗之路

形象诠释:新昌有“东南眉目”之美誉,风光旖旎,底蕴深厚,唐诗文化、宗教文化和山水文化有机融合,是唐诗之路精华地段,中国佛教汉化的发祥地,大佛寺被誉为“江南第一大佛”。

3.拓展营销渠道

(1)智慧营销

开发绍兴旅游手机APP,强化旅游官方微信、微博公众平台的提升和运营,帮助游客便捷获得各项服务。策划线上互动活动,拍摄系列微视频、微电影,通过联合有影响力的微信大号推送,传播旅游产品。开发绍兴旅游地理信息系统、“全市游”虚拟旅游系统、多元旅游电商平台。注重与途牛、驴妈妈、携程、淘宝等旅游电商的合作,通过电商平台推出绍兴旅游的产品以及各项活动。开展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旅行社的试点及普及工作,实现古城旅游区、3A级以上旅游景区、主要特色旅游基地的免费无线网络全覆盖。同时利用多种媒体,持续推介“老绍兴•醉江南”城市旅游形象品牌。

(2)媒体营销

传统媒体营销主要包括电视媒体和平面媒体,面向中央媒体以及旅游专业媒体(旅游卫视)等,向全国传播“老绍兴·醉江南”的绍兴旅游主题形象;面向长三角的宣传以浙江卫视、上海卫视、东方电视台和江苏卫视为重点媒介,宣传绍兴旅游的主题形象。平面媒体主要为深入实施“看晚报,游浙江”活动,在报刊杂志上刊登绍兴旅游的产品及信息。

(3)节事营销

充分利用国家和省旅游交易会、展览、推介活动平台,积极走出去宣传旅游形象,营销各类旅游产品。整合各地旅游资源和文化习俗,重点推出公祭大禹陵典礼、兰亭书法节、金柯桥旅游节、上虞四季仙果旅游节、诸暨西施故里荷花会、嵊州书法朝圣节、新昌天姥山文化旅游节等旅游节会,做到“月月有节”,使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4)节点营销

针对特定时段和不同群体,暑期以学生群体为重点,主推亲子游、修学益智游;黄金周与小长假以周边城市为重点,主推自驾游、休闲游;周末假日以市民为重点,主推农家乐体验和乡村游;淡季以老年群体为重点,主推养老度假游。

(5)合作营销

加强绍兴与周边城市在政府层面以及旅游企业层面之间的合作力度,与周边城市共同参加境外旅游产品推介会,共同形成旅游产品及线路;签署景区间、企业间合作协议,实现两地的游客互送;城市或景区与主要交通枢纽之间开通旅游班车等,通过一系列的合作,共同拓展旅游客源市场。

4.优化线路组织

围绕绍兴文化旅游特质,秉承差异化发展思路,探索“地域性+主题性”的复合型游线模式,从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出发,开发针对不同消费群体长短组合的产品,完善要素功能配套,形成统一的游线产品体系,增加游客逗留时间,做强产业经济。

(1)区域性经典游线(6条)

市区一日游:鲁迅故里·沈园—东湖—大禹陵—兰亭;

柯桥一日游:大香林·兜率天—柯岩·鲁镇—安昌古镇;

上虞一日游:四季仙果园—中华孝德园—杭州湾海上花田;

诸暨一日游:五洩景区—西施故里—华东国际珠宝城;

嵊州一日游:百丈飞瀑—越剧博物馆—绍兴温泉城;

新昌一日游:大佛寺—达利丝绸世界—穿岩十九峰(千丈幽谷)。

(2)古城特色游线(3条)

古城深度游:以古城慢行网为主线,结合乌篷船、公共自行车等慢行载具,串联起古城主要历史街区、八字桥运河遗产点、书圣故里、黄酒风情园等古城核心元素,深度体验绍兴古城水韵。

水城风情游:围绕“一核两圈四区”,串联起古城内河、环河、古鉴湖、古运河和镜湖现代水城,体验江南水城风味。

“跟着课本游绍兴”: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兰亭集序》、《社戏》、《钗头凤》、《孔乙己》等耳熟能详的课文为线索,串联起鲁迅故里、兰亭、东湖、沈园、咸亨酒店等景点,体验绍兴先贤文化。

(3)“古城+”系列游线(3条)

黄酒风情游:绍兴古城(黄酒城)—镜湖湿地公园—东浦黄酒特色小镇

水城休闲游:大禹陵—环城河—鉴湖文创园—胜利路滨湖游步道—陆游故里—柯岩

书圣遗迹寻访游:书圣故里—兰亭—平水云门寺—嵊州金庭王羲之故居

(4)全域化多日游线(2条)

东线(唐诗之路):以古城为起点,以曹娥江流域为纽带,串联曹娥庙、英台故里、崇仁古镇、百丈飞瀑、大佛寺、穿岩十九峰等核心景点,途径会稽山、曹娥江、温泉湖、天姥山·十里潜溪等旅游度假区(功能区)。

西线(古越之旅):以古城为起点,串联古运河、柯岩、大香林、兰亭、西施故里、五洩等核心景区,途径鉴湖·柯岩、兰亭、古香榧群、五泄等旅游度假区。此线还可沿浦阳江流域上下延伸:上至斗岩、汤江岩景区;下至华东国际珠宝城、白塔湖湿地公园。

(5)特色主题游线(6条)

修禅礼佛游:大香林·兜率天—会稽山炉峰禅寺—上虞秀峰禅寺—新昌大佛寺;

越剧鉴赏游:嵊州越剧博物馆—越剧艺术中心—越剧小镇—沈园之夜;

运动休闲游:乔波冰雪世界—F2赛车体验—高尔夫体验—嵊州温泉城;

主题公园游:以即将投放的金沙·东方山水和镜湖水世界为核心载体,体验现代文化的娱乐魅力。

四季赏花游:春:桃花(吼山、东湖、新昌沃洲湖)—樱花(宛委山、大香林、诸暨赵家镇、嵊州王羲之故居)—油菜花(镜湖湿地、嵊州崇仁古镇、诸暨东白湖)—兰花(兰亭、漓渚);夏:荷花(诸暨西施故里、镜湖十里荷塘、沈园);秋:桂花(大香林、大禹陵);冬:梅花(王坛香雪梅海、沈园)

四季采摘游:春:樱桃(上虞岭南、下管、陈溪、嵊州四古坪、诸暨赵家、同山、新昌大明市)—桑葚(柯桥稽东、上虞丁宅、新昌达利丝绸);夏:桃形李(嵊州金庭)—杨梅(柯桥湖塘、上虞二都、梁湖、新昌沙溪、大市聚)—蓝莓(柯桥稽东、上虞章镇、丰惠、新昌沙溪、镜岭)—葡萄(柯桥稽东、上虞盖北、章镇、诸暨安华、汤江岩、嵊州施家岙、甘霖、长乐、新昌镜岭)—西瓜(越城孙端、新昌回山)—水蜜桃(柯桥兰亭、上虞丁宅、诸暨同山、新昌沙溪);秋:黄花梨(上虞谢塘、嵊州崇仁、广利)—板栗(柯桥王坛、平水、上虞虞南、诸暨东白湖、嵊州下王)—猕猴桃(上虞章镇、上浦、诸暨王家井、陈宅、嵊州三界)—柿子(柯桥王坛、上虞长塘、诸暨同山、嵊州四古坪、新昌大市聚);冬:草莓(柯桥柯岩、湖塘、诸暨江藻、上虞丁宅、嵊州浦口)

(6)乡村休闲游线(5条)

南部山区漫行游:富盛镇(上旺·岩里、托斯卡纳风情园、诸葛仙山、由由嘉园等)—会稽山峡洞漂流—金渔湾农庄—日铸岭古道(或陶宴岭古道)—王坛舜王庙—稽东冢斜古村(或舜姬鲜果采摘)—稽东大酒壶农庄—稽东香榧林步道

上虞乡村精品游:中华孝德园、曹娥庙景区—盖北镇野藤葡萄景区—覆卮山景区—东山湖休闲运动中心—东山景区

诸暨榧乡养生游:赵家镇(香榧国家森林公园、香榧森林公园大峡谷漂流、5000亩樱桃基地)—东和乡(十里坪山庄茶文化园、农具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十里坪西路乱弹传承基地)—东白湖镇(东白湖湖面山水风光、万亩油菜花观赏基地、斯宅千柱屋民居、裕昌号民间艺术馆)。

嵊州生态休闲游:通源乡白雁坑村—爬西白山,游香榧森林公园—女子越剧发源地施家岙村—绿城现代农业园—董郎岗村民宿、泡温泉—浙江飞翼农业生态园

新昌山水体验游:大佛寺—潜溪山庄—七盘仙谷漂流—天烛仙境—达利生态园—千丈幽谷—穿岩十九峰—国家地质公园

(七)整治发展环境    

1.提升村镇景观风貌

进一步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推进“四边三化”、“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全面提升村镇景观风貌。通过推进“点、线、块、面”的绿化景观建设,结合农村地域条件和乡土文化,将农村、农田、道路、河流、池塘、山地、林地等有机组合,建设美丽乡村景观环境体系。以“传承文化、完善结构、充实要素”为原则,稳步推进村庄文化景观建设。按照全域旅游的要求,对市域村镇景观及通景公路沿线的景观风貌进行整饬与提升,进一步改善村镇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品质生活的共建共享。

2.提升旅游景区环境

进一步落实《浙江省旅游景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的相关要求,全面提升景区内外部环境质量。按照零违章建筑、零水体污染、零卫生死角目标,全面开展景区内外环境“洁化、绿化、美化”提升改造,不断优化旅游景区综合环境质量。加强通景公路沿线、景区主要出入口可视范围及景区内部环境整治。对路面边坡、设备设施、建筑立面、水体环境、垃圾卫生进行全面整治,拆除或改建景区内外的违法建(构)筑物、破旧建筑,规范各类标识标牌。实施景区通景公路沿线绿化改造工程,通景公路沿线宜林地段绿化率达到90%以上,平均单侧绿化宽度达到5米以上。

3.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建立由公安、工商、交通、城管、物价、卫生、安监等多部门组成的市、县两级旅游联合执法机制和综合监管机制,积极探索研究成立专门的旅游执法部门(执法大队)的可行性。建立健全全市旅游诚信体系,利用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设立旅游诚信榜和曝光台。开展景区、旅行社、导游等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借助媒体和社会力量协助监管,着力整治“不合理低价”、违法“一日游”等行为,严厉打击“黑社”、“黑导”、“黑店”、“黑车”等现象,重点解决社会和游客反映强烈的欺行霸市、虚假广告、价格欺诈、非法经营、欺客宰客、强迫消费等问题,坚决遏制旅游市场秩序混乱的现象,提升旅游者及本地市民对绍兴旅游市场环境的满意度。


   

第四章  环境影响评价及措施    

(一)环境影响评价    

1.对城市环境影响评价

随着本规划的实施,将对绍兴城市人文及生态环境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尤其是绍兴古城文化旅游的开发,逐步将古城居民外迁,减少生活及生产垃圾的排放,同时在旅游开发及经营过程中,严格按照《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 (LBT 034-2014)》的相关要求,核算景区容量,控制古城核心景区的人流。

2.对乡村环境影响的评价

本规划按照“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五水共治”等省政府重要战略部署,加强特色小镇、旅游风情小镇以及美丽村镇的建设,将有效提升乡村景观环境,但在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需加强对建设活动和经营活动的控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施工,并注意控制人流车流,以免对原生态的乡村景观环境造成破坏。

3.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评价

规划实施在短期内对涉及旅游项目建设及产品开发的山林、水系、大气、动植物等有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建设过程中的扬尘、植被破坏等,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旅游项目的开发对项目地的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促进的作用,随着景观培育的进展,旅游项目所在地的水体、大气的环境质量将进一步得到修复与改善,自然生态体系的平衡和稳定将得到有效维护,总体的生态环境质量将得以提升。更重要的是,随着人们生态环境意识的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将进入更加自觉的境界。

(二)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    

1.水体保护

切实加强各湖荡港漾、运河航道以及沿海区域的水质检测和管理,落实水体景观常年保洁的有效措施。其中涉及饮用水源地,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对区域内水体进行严格的保护。一级保护区的水质标准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并须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二级保护区的水质标准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

加大污染源的整治力度,从源头上保证水源清洁。排查污染源,促进其全面稳定达标排放,全面推进清洁生产,促进节能减排创新,改变管理方式,采取严格措施,加大处罚力度。

加快景区的环卫及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强调对旅游景区的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次生污染的出现,以确保地面水体环境质量保持二类标准。

2.大气保护

按照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规定,一类区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绍兴大部分旅游城镇均属于二类区,但旅游度假区、旅游村镇、生态旅游地则必须按照一类区进行保护。

提高城区绿化覆盖率,控制扬尘污染。

提高机动车的进入标准,大力发展低碳交通,景区停车场一律采用生态停车场,即地面铺设草坪砖,增大绿地面积,并在停车场周边及车位之间辟建绿化林带,种植树冠宽大的庇荫乔木,做到“树下停车,车下有草,车上有树”的效果。

3.声环境保护

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对生态及度假型旅游地按照〇类声环境功能区进行控制;对城区内的居民住宅、生态公园以及景区内的风情度假小镇、乡村旅游点则按照Ⅰ类声环境功能区进行控制;对城市商业金融、集市贸易、城市RBD区域则按照Ⅱ类声环境功能区进行控制。

4.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采取有效治理措施。

建议各大旅游景区均按照A级旅游景区的评定标准,将景区及城区公厕服务半径设置不得超过300米,垃圾箱服务半径设置不得超过40米。在各旅游区内,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对游客进行有关法规和条例的宣传教育,提醒游客注意事项,共同监督,确保各旅游区的安全、卫生、文明和资源的永续有效利用。


   


   

第五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推进旅游机制体制改革

继续深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以“职责清晰、资源整合、管理高效”为目标,破解资源要素制约,实现权责利真正统一。

1.市域层面的体制机制改革

强化绍兴市旅游委员会在市域旅游业统筹发展、规划布局、专项研究、政策制度等方面的参谋功能,积极协调全市旅游行业服务管理、市场营销、品牌建设。充分发挥市旅游集团市场主体功能,强化市旅游集团在旅游产品开发、重要旅游线路策划和重大旅游项目投资开发建设的作用,积极谋划并承担市域重点旅游公共服务项目;调整重要平台和重要环节上的运作机制,探索建立符合实际、封闭运作的管理机构,完善统筹协调、灵活高效的开发机制,强化开发主体在城市核心中的主平台作用。

2.各县市区旅游管理层面

市本级和各县(市、区)要按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的要求,建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各区、县(市)探索建立“旅委”体制,增加旅游主管部门的综合协调职能。积极以既有国有旅游企业为基础,进一步加强区域优质国有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力度,确保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与高品位运营。选择1个县(市、区)进行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探索集群发展、全域化发展的模式。

3.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层面

坚持有利推进建设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大胆创新景区管理体制,坚决打破部门分割、条块分割、区划分割的番篱,积极推进“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调动各方开发建设的积极性,推进旅游产业、项目、企业快速发展。

(二)加强旅游人才的引进与培育    

1.加强三支旅游从业队伍的建设

把旅游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市干部培训计划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逐步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管理高效且具有较强全局观的旅游行政管理人才队伍;积极鼓励旅游企业加快培育旅游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与职业管理人才;积极鼓励大专院校开设旅游类类专业,加强对旅游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强化旅游专业人才的梯队建设。

2.创新旅游人才培养与管理制度

加强旅游教育培训,加大导游讲解、景区规划、市场营销、酒店管理和旅游新业态发展的紧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强导游队伍管理,建立市域导游服务管理公司,有效推行导游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导游评价制度,逐步建立导游职级、服务质量与报酬相一致的激励机制。将旅游人才引进纳入全市人才引进政策体系,重视对旅游职业经理人、高级或金牌导游等高端旅游人才的引进。建立市县两级旅游发展智库,为市域旅游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加大旅游政策扶持力度

1.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

市级财政要加强资金统筹,推动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扶持市场主体、产品线路和旅游行业“三驾马车”(景区、旅行社、星级酒店),对重点旅游区域和重大涉旅项目实施倾斜。各区、县(市)要同步建立相应的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加大对旅游公共服务与配套基础设施项目的设施,重点推进旅游市场营销与旅游新兴业态培育。

2.优化旅游产业发展环境

围绕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扶持强化,制定龙头企业标准,研究出台产业扶持政策。推动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深化“免费游”惠民政策,激活旅游经济,带动旅游消费。灵活运用多种融资手段,发行企业债券、发展旅游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拓宽融资渠道,支持产业发展。加大对旅游项目土地的支持力度,优先保障重点旅游项目惠民旅游项目的土地供给。

(四)坚持旅游可持续发展

1.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积极贯彻生态文明理念,加强对涉旅企业、城乡社区居民、旅游者等相关人员的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全民生态文明素养,营造市域浓郁生态文明氛围。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统筹谋划市域国土利用、产业布局、人口发展,大力培育和发展能源节约型产业,积极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休闲度假产业生态化,促进市域现代服务业向纵深发展。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市域生态环境质量。建立健全分类补偿和分档补偿相结合的环境保护机制,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考评奖惩制度,巩固生态文明成果。

2.推进依法治旅

全面宣传和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和《浙江省旅游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快依法治旅、依法兴旅进程。完善旅游标准化体系,制定推广旅游质量标准,积极培育一批旅游标准化试点示范单位,鼓励旅游企业制定个性化的标准。强化各级政府对旅游市场治理规范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和综合监管机制。充分发挥旅游者、社会公众及新闻媒体的监督和引导作用,推进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推进旅游投诉统一受理、及时处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提高人民群众对旅游业的满意度。

3.积极构建旅游发展的共建共享机制

加大社区参与全市旅游发展的力度,协调本地居民与旅游开发商及外来游客的关系,引导本地居民以旅游就业、旅游创业等形式参与到旅游开发、经营与管理中去,共享旅游发展成果。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本地居民的利益,把村民的意见纳入旅游发展规划和政府决策中,使社区参与制度化和法律化,以社区的整体利益作为衡量和评估旅游开发和发展决策的重要标准。

 

附件一:“十三五”重点旅游建设项目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地区

建设内容

计划工期

总投资

(亿元)

备注

1

大禹开元度假村建设工程

市直

大禹开元度假村建设工程,总用地面积19587.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248.66平方米,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积9445.34平方米。

2015-2017

2.03

新建

2

镜湖旅游综合体二期工程

市直

建设主入口、交通桥、河底隧道、停车场、商业、酒店、树屋、码头等,配套建设旅游服务设施、景观绿化等

2015-2018

6.9

续建

3

镜湖旅游综合体一期工程

市直

规划“上古卷轴”、“大禹治水”、“吴越春秋”、“绍柞中兴”、“游嬉江南”等五大主题区,建设摩天轮、过山车、4D互动游戏、环幕等大型设备30余套

2013-2018

16.9

续建

4

绍兴黄酒文化园休闲旅游项目

市直

依托黄酒博物馆,建设河中岛,改造西小路、北海桥直街等历史街区,形成黄酒文化休闲旅游新天地

2014-2017

10

续建

5

兰亭安麓酒店

市直

建设高端度假酒店和企业会所87700㎡,引进国际知名酒店管理品牌,发展目的地酒店

2012-2016

9

续建

6

绍兴饭店改扩建工程

市直

项目总用地面积8456.4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1133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5150平方米,建设院落式客房、套房和标房,配套餐厅、能源中心及地下停车场

2014-2017

2

续建

7

环城河休闲步行道工程

市直

自迎恩门沿环城北河至东河桥,包括步行道铺设、桥下贯通及沿岸文化节点设置等,总长2.4公里

2013-2016

1.24

续建

8

绍兴黄酒小镇

越城区

打造产业、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特色小镇

2015-2017

50

新建

9

书圣故里旅游集散中心(汽运地块)

越城区

打造古城旅游集散地,住宿餐饮购物的综合体,书圣故里的游客服务中心

2016-2017

0.7

新建

10

迎恩门风情水街

越城区

以古运河为主线,建设迎恩天地、运河水游城、二十四苑、米市街四十八铺、桨声灯影、钟山胜境等六个功能区块

2015-2017

13.5

续建

11

中国木业博物馆建设项目

越城区

新建7000平方米木业博物馆

2015-2017

1.6

续建

12

迪荡湖工程

越城区

水系整治、环境改造,包括景观桥梁、道路、广场、绿化、人行桥等

2012-2016

24.13

续建

13

富盛托斯卡纳风情园

越城区

以意大利文艺复兴浪漫风格和传统绿色农庄为主,建设休闲度假酒店、马术表演观赏厅、迷你高尔夫球场、德国牧羊犬展示中心、橄榄园、葡萄园和酒窖等

2013-2017

1.5

续建

14

滨海新城城市综合体一期(五星级酒店)

滨海

新区

建设高档酒店,项目建设用地面积约14152平方米

2014-2017

9.41

续建

15

曹娥江游艇俱乐部一期项目

滨海

新区

新建 500 个 U型游艇 泊位,购入20 艘游艇,建设办公、维修及管理用房

2014-2018

1.54

续建

16

柯桥迪卡侬运动休闲文化广场

柯桥区

以迪卡侬运动中心为核心,配套迪卡侬运动商场、多功能室内运动馆、高档健身房、小型室内游泳池,新建柯桥海洋馆、儿童职业体验馆、“聚亨”商务区

2016-2019

17

新建

17

兰亭文化休闲综合体项目

柯桥区

依托兰亭国家森林公园及周边山水自然风光,以晋唐文化为基调,规划建设书法文化主题酒店,休闲养生度假设施

2016-2020

10

新建

18

鉴湖游客中心

柯桥区

项目总占地4437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559平方米,设有游客服务中心、商服配套用房、旅游培训中心以及454只车位的大型停车场

2016-2017

5.1

新建

19

阳明文化园

柯桥区

总用地面积268亩,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分二期建设,一期主要建设入口广场及阳明文化园;二期主要建设阳明书院

2016-2022

3.5

新建

20

新建绍兴宝利国际大厦

柯桥区

总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266个客房,按五星级标准打造的旅游饭店。

2009-2016

5

续建

21

金沙·东方山水国际商务休闲中心

柯桥区

建设室内海滩风情馆、室内溶洞、五星级酒店、旅游商业街区等,其中室内海滩主题场馆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

2012-2016

80

续建

22

绍兴青旅羊山生态城

柯桥区

项占地面积2700亩左右,规划建设旅游综合体(包括石文化、佛文化、古镇建设)、五星级酒店等各项设施,共计建筑面积约98万平方米

2014-2018

70

续建

23

冠成国际商业中心

柯桥区

项目总用地面积71258平方米,规划建设四星级商务酒店、五星级服务式公寓酒店、大型餐饮中心、剧场式娱乐中心、影城等多种功能业态

2013-2016

20

续建

24

天马汽车试驾体验场

柯桥区

项目总用地面积49370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13500平方米,建造国际二级标准赛道、卡丁车赛道、12000座大型看台以及名车体验中心、赛车培训中心、汽车维修及保养中心等

2012-2016

11.57

续建

25

兰若寺国际旅游休闲度假项目

柯桥区

建造3000米入区大道,新建酒店、游船码头、养生吧等

2014-2017

10

续建

26

嘉诚希尔顿大酒店

柯桥区

建造面积25000平方米的五星级旅游饭店

2010-2016

8.5

续建

27

鉴湖直升机起降点

柯桥区

项目总用地面积90350平方米,新建飞行控制中心、航空中心及游艇会所、直升机库、游艇码头等

2012-2016

4

续建

28

尚瑞中心

柯桥区

规划建设旅游酒店,用地总面积为10301平方米

2014-2016

2

续建

29

永泰柯岩酒店

柯桥区

建设旅游酒店,总建筑面积27000平方米

2013-2016

1.27

续建

30

中医药养生项目

柯桥区

以传统中药养生为理念,新建高档中医养生馆,配套5000余平方米用房

2013-2016

0.5

续建

31

仙人谷养生项目

柯桥区

清除土方约100000万立方米,建设60000平方米的酒店、阳光房、老年活动室等设施,成为集养生休闲于一体的AAA级风景区

2015—2019

7

续建

32

花坎山生态农业观光园

上虞区

打造集农业观光、生态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项目

2015-2017

2

新建

33

杭州湾花田小镇

上虞区

规划建设海上花田景区、风情小镇、中国手工艺传习馆、长三角婚恋产业园、海市蜃楼大型激光演艺秀等。

2013-2018

55

续建

34

曹娥景区一期 

上虞区

大舜庙、虞舜宗祠、天下第一斋、景区主入口、孝德广场、商业街、景区照明绿化工程等

2008-2016

5

续建

35

岭南覆卮山旅游度假村

上虞区

檀香山庄度假酒店,建筑面积22376平方米

2013-2016

2

续建

36

上虞旅游集散中心

上虞区

建造上虞旅游集散中心大楼、广场、停车场及景观配套等

2014-2017

0.2

续建

37

凤鸣山景区配套工程

上虞区

寺庙、道路、景亭

2013-2018

0.5

续建

38

浦阳江流域旅游开发项目

诸暨市

诸暨境内浦阳江流域旅游资源综合开发。

2016-2020

30

新建

39

白塔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发项目

诸暨市

对白塔湖区域内的河道进行生态治理、对岛屿进行生态修复,对湿地景观进行改造,旅游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完善。

2015-2020

30

新建

40

高湖生态休闲创意园

诸暨市

文化创意、健康养生、生态旅游、休闲娱乐等。

2016-2025

50

新建

41

枫桥古镇文化旅游项目

诸暨市

古镇建设、休闲旅游设施。

2015-2017

15

新建

42

美丽乡村沿线景观带升级工程

诸暨市

开发东、南、西、北四条美丽乡村景观带

2015-2016

5

新建

43

逸乐城文化广场

诸暨市

建设龙太子欢乐谷、奥特莱斯、亲子主题酒店

2013-2017

15

续建

44

诸暨市旅游集散中心

诸暨市

建设集散、咨询、文化展示、商业休闲为一体的旅游集散中心,

2014-2016

8

续建

45

诸暨欢乐世界

诸暨市

建设游乐、休闲项目,建设用地面积23338.8平方米

2015-2016

5

续建

46

大唐袜艺小镇

诸暨市

海信两创园、天胜生态园、袜业风情街、袜业博物馆等

2015-2017

15

新建

47

赵家香榧小镇

诸暨市

文化、经济、旅游养生等

2016-2020

10

新建

48

诗画剡溪项目

嵊州市

对曹娥江17公里江道进行岸线生态修复、绿道工程及绿化提升,增加旅游文化节点

2015-2017

2.9

新建

49

狮子山旅游养生综合体

嵊州市

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打造集休闲度假、温泉养生、商务会务、运动健身、水上乐园、风情小镇、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旅游养生综合体

2012-2017

30

续建

50

绍兴温泉城

嵊州市

建设以温泉休闲为特色,包括高档休闲度假、商务会务、观光等温泉主题性山水休闲度假旅游区

2007-2017

21.98

续建

51

嵊州文化创意产业园

嵊州市

建设“一馆三区”,即文化主题馆、工艺大师创作集聚区、民间艺术风情体验区、创意服务示范区

2013-2016

10

续建

52

绿城现代农业观光综合体

嵊州市

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为主,嫁接农业休闲观光项目,打造现代农业综合体核心区

2013-2016

10

续建

53

飞翼生态农业园

嵊州市

新有机农业园规划为10000亩,建设综合服务中心、休闲旅游业态、农业展示馆、酒庄、有机蔬果种植等

2013-2016

10

续建

54

韩妃安麓度假酒店

新昌县

总占地100亩,建设用地50多亩,建成世界顶级野奢型旅游度假精品主题酒店。

2015-2020

10

新建

55

遁山小镇

新昌县

总占地300多亩,建设用地140亩,重点发展生态健康和养生度假产业,吸引高端游客停留,为游客提供高端的健康体验,顶级的养生培训,亚健康修复及森林氧吧与农事体验等。

2017-2020

20

新建

56

美盛动漫创意产业园

新昌县

文化旅游创意项目,总用地17763.4平方米

2015-2016

5

新建

57

新昌县旅游集散中心

新昌县

占地123亩,地下停车场1200个,集车辆调度、服务咨询、旅游咨询、旅游集散于一体的县级调度中心。

2016-2018

5.9

新建

58

十里潜溪度假区

新昌县

建设入口景观、酒店、温泉、休闲设施、配套住宅等组成的综合性旅游度假设施,争创省级旅游度假区。

2011-2018

25

续建

59

新昌海洋城

新昌县

建设集商业购物、市民休闲、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体,总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

2014-2016

15

续建

60

江南中药健康产业示范基地

新昌县

建设中药体验馆、中药材研究院、中药材展示中心、中药康复中心及相关配套设施等,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占地250亩

2014-2017

10.8

续建

61

梅溪湖农业、文化旅游项目

新昌县

一期50亩,实施胡大宗祠、飞黄牌坊、乡主庙等搬迁、重建

2015-2020

10

续建

62

新昌大佛寺景区综合提升工程

新昌县

改造佛心广场、流金岁月、大佛宾馆,整治景区道路、景区水系及停车场

2011-2018

2.5

续建

63

十九峰景区综合提升工程一期建设项目

新昌县

景区配套设施整治、重阳宫修缮、地质公园建设等

2014-2017

0.5

续建


   


附件二:“十三五”拟培育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名单拟培育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鉴湖•柯岩旅游度假区    


   

拟培育省级旅游度假区:“中国兰亭”旅游度假区    


   

   

绍兴市“十三五”期间旅游度假区分布图


 

附件三:“十三五”拟创建(培育)5A级旅游景区名单    


   

拟创建5A级旅游景区名单:新昌大佛寺文化旅游区    

拟培育5A级旅游景区名单:诸暨五洩景区、柯岩·鲁镇·大香林景区(暂定)、中华孝德园景区、海上花田景区

   

绍兴市“十三五”期间拟培育5A级旅游景区及现有4A级以上旅游景区分布图


   


 

附件四:“十三五”拟建设省级以上旅游特色小镇名单    


   

省级特色小镇:越城黄酒小镇、诸暨袜艺小镇、柯桥酷玩小镇、杭州湾花田小镇、上虞e游小镇、新昌智能装备小镇、嵊州越剧小镇

市级特色小镇:

越城区:绍兴黄酒小镇(东浦)、官渡创意小镇、湿地风情小镇

柯桥区:书法小镇、蓝印时尚小镇、金柯桥基金小镇、养生小镇、智汇小镇、时光小镇、花木小镇

上虞区:伞艺小镇、青瓷小镇、电商小镇

诸暨市:环保小镇、珍珠小镇、香榧小镇、智造小镇、平安小镇、同山烧小镇、水韵小镇

嵊州市:领尚小镇、飞翼农业休闲小镇、温泉养生小镇

新昌县:丝茶小镇、药谷养生小镇

高新区:抹茶小镇

袍江开发区:众创小镇

   

绍兴市市级以上特色小镇规划图


 

附件五:“十三五”拟培育大型旅游集团企业名单

绍兴市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绍兴市柯桥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新昌县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绍兴咸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绍兴金沙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绍兴海外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1] 旅游社会效益中“旅游就业人数”及“旅游就业占全市就业比重”两项指标为2014年数据。

[2] 该基准年为2014年统计数据。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HP网站源码岳阳百姓网标王推广公司鹰潭网站建设公司新乡百搜标王赣州优秀网站设计公司鄂州百度网站优化价格桐城推广网站多少钱包头网站关键词优化哪家好桐城网站优化推广推荐龙岗网站推广方案多少钱海东网站建设哪家好临沂网站关键词优化哪家好霍邱至尊标王价格孝感网站建设设计价格汕尾关键词按天计费南宁SEO按天收费报价承德网站设计模板公司舟山网站建设价格昭通seo优化哪家好承德网页制作公司大运网站关键词优化横岗百度竞价包年推广哪家好泸州seo网站优化价格阳泉企业网站制作公司广安网站优化按天计费报价厦门建网站价格濮阳品牌网站设计公司益阳百度关键词包年推广公司福州阿里店铺运营哪家好黔东南seo优化价格和县seo网站推广歼20紧急升空逼退外机英媒称团队夜以继日筹划王妃复出草木蔓发 春山在望成都发生巨响 当地回应60岁老人炒菠菜未焯水致肾病恶化男子涉嫌走私被判11年却一天牢没坐劳斯莱斯右转逼停直行车网传落水者说“没让你救”系谣言广东通报13岁男孩性侵女童不予立案贵州小伙回应在美国卖三蹦子火了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近3万元金手镯仅含足金十克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新基金只募集到26元还是员工自购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中国投资客涌入日本东京买房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新加坡主帅:唯一目标击败中国队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开封王婆为何火了主播靠辱骂母亲走红被批捕封号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库克现身上海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殡仪馆花卉高于市场价3倍还重复用网友称在豆瓣酱里吃出老鼠头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湖南一县政协主席疑涉刑案被控制茶百道就改标签日期致歉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杨倩无缘巴黎奥运

PHP网站源码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