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丨山西洪洞南秦春秋时期大型贵族墓葬M6,或为大夫一级,将助力两周晋国史研究!

字号:T|T
2022-05-11 09:29 来源: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图片
图一 南秦墓地位置

南秦墓地(图一)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镇南秦村西南约200米的一处台地之上,北面有瓦日线铁路东西横穿墓地,西南距洪洞县县城约5公里,北距永凝堡遗址约1公里,东北距坊堆遗址约2.5公里,南十余公里为东周洪洞古城遗址。墓地地势较为平坦,东北望霍山,出霍泉河,北面有磨河,南面有洪安涧河。南秦墓地属于南秦遗址的一部分,南秦遗址解放初即被发现,其范围包括了南秦村、永凝堡及坊堆三处遗存,20世纪80年代曾在永凝堡抢救发掘了中小墓葬12座。

 

因墓地被盗,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时为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逐级上报至国家文物局申请抢救性考古发掘保护,获得考古发掘执照[考执字(2015)第419号]后对墓地局部展开勘探,并进行了试探性发掘,田野发掘工作于2016年11月上旬结束,历时半年。

 

此次发掘的区域位于墓地西南部,共布10×10米探方四个,发掘面积约400余平方米,在探方内清理出春秋、战国—秦、清各个时期墓葬9座,灰坑4座。其中,发掘了两座未经盗扰的春秋时期大、中型墓,现将最大的一座春秋时期墓葬M6的情况简报如下。

 

一、墓葬形制

 
M6位于发掘区内西北,南距M5约1.7米,东距M7约1.6米,其上被战国—秦墓葬M9打破(图二)。开口2层下。墓向102°。该墓为东西向竖穴土坑墓,口大底小,墓口6.2×4.8米,墓底5.2×4米,距地表深10米。墓内填土为红褐色花土,夹杂钙质结核,较软,未见夯打痕迹,偶见鹅卵石、木炭、青膏泥块等。

图片

图二 墓葬分布情况(航拍)

东西墓壁斜直,南北两侧墓壁中间部分略外鼓,墓壁四角内凹,有人为掏挖迹象,上窄下宽。四壁从墓口至二层台以上涂抹一薄层青膏泥,厚约0.3厘米,涂抹均匀,保存较好。抹泥层下墓壁无工具痕,略粗糙,无脚窝等。墓壁与椁之间围以积石二层台,二层台及椁盖板之上有积炭。

 

葬具为木质两棺一椁,大多朽甚。椁由盖板、立板组成,无底板。榫卯结构,不出头。椁盖已朽,从北壁偏西残存板灰来看,椁盖由20块木板南北平铺而成,每块长 2.8、宽0.22米,厚不详,间有缝,内壁髹朱漆。帮板东西叠砌,挡板南北叠砌,厚0.06米,块数及宽度尺寸不详。椁长4.5、宽2.8、高0.9米。

 

外棺位于椁室内中部偏南位置,内棺置于外棺正中。两棺朽甚,结构不明。外棺长2.35、宽1.1米,内棺长1.9、宽0.65米,高度不祥。棺内壁以朱、黑两色漆绘蟠虺纹。人骨保存较差,仅可提取牙齿,遗痕可大致判断为仰身直肢,头东,面上,两手交叉叠置于腹部。

 

共随葬各类遗物150余件套,其中,铜容器皆置于棺椁间东,破损较严重,乐器置于棺椁间南偏西,兵器、车马器多置于棺椁间西和东南,陶器位于棺椁间南中,石片饰置于人骨头部和脚端(图三至图八)。

图片

图三 M6平、剖面图

图片

图四 M6平面图

3.铜铍  4、5.石饰 6、12、21、100.铜镞  7、8、27、55、67、68、96、105、108、121、126、145.铜铃  9、10、28、29、130、135、138、144.铜合页  11.铜锛  13、14、18、19、31、32、92、93、102、103.铜车軎  15、16、34、35、40、43-45、47、49、52、53、56、58-63.铜马衔  17.铜贝  20.铜贝串饰  22、151.铜削刀  23.铜器盖  24、25、73、74、88、133、134.铜戈  26.铜扣饰  30、114、132、140-143、146、153.铜泡  33、91、154.铜当卢  36、51、57、64、65.铜带扣  37、48.骨镳  38.铜圭  39.石尺形器  41.铜贝、管、骨贝串饰  42、46、66、98.铜环  50.铜凿  54.铜鍑、铜贝  69-72、75-80、82、89、90.金饰  81.陶鬲  83.铜管  84.铜、骨贝串饰  85.石编磬  86、94、95、99、101.陶罐  87.铜编钟  97.石管形饰  104、137、152.骨贝串饰  106、107、109、110、112、128、129、136、139.铜鼎  111.铜匜  113、118、125、127.铜豆  115、120.铜鬲  116.铜舟  117.铜器鋬  119.铜盘  122、150.铜壶  123、147.铜鉴  124.铜簠  131.铜甗  148、149.铜敦(1为铜戈,2为石圭,见图三)

 

图片

图五 M6墓室

图片

图六 M6器物出土状况(一)

图片

图七 M6器物出土状况(二)

图片

图八 M6器物出土状况(三)

 

二、出土器物

共出土各类器物150余件套,有铜、陶、石、金、骨、漆器等。

铜容器
27件
有鼎、鬲、甗、豆、敦、簠、
舟、壶、盘、匜、鉴、鍑。

/ 鼎 /

9件

有盖鼎和无盖鼎两种形制

/ 盖鼎 /

5件

依据器盖的不同,又可分两种

/ 圈形捉手盖鼎 /

1件

M6:129,鼎盖圆形,母口,盖面上弧,盖顶置6条蛇身兽首拱起,上接圆圈捉手,以圆形突起连接扣合而成。捉手饰雷纹,盖顶装饰窃曲纹和麻点条带,盖面饰两周蟠螭纹,下接兽面垂叶纹。盖身可见垫片。鼎身子口,微敛,深腹略鼓,腹部上端对称附双耳,微撇,圜底稍平,下承三蹄足。耳部内外及侧面满饰三角雷纹,鼎腹装饰宽窄不一蟠螭纹带两周,间以凸弦纹,下接兽面垂叶纹。器身铸痕明显,耳、足内有范芯。底部有烟炱。盖径24.2、高6.8厘米,鼎口径22.2、耳间距27.9厘米,通高28厘米(图九至图一二)。

 

图片

图九 铜鼎(M6:129)

图片

图一O 铜鼎(M6:129)盖面

图片

图一一 铜鼎(M6:129)器底

图片

图一二 铜鼎(M6:129)器耳

/ 环钮盖鼎 /

4 件
形制基本相同。鼎盖圆形,母口,盖面上弧,顶竖置三环钮。鼎身子口,微敛,腹部上端对称附双耳,略外撇,深弧腹,圜底,下承三蹄足。器表可见范线等,耳、足内有范芯。M6:110、M6:107、M6:109三鼎大小、纹饰相同。盖顶中央俯卧一兽,周遭围以回纹两周,盖面装饰蟠虺纹带三周,形象有差异,盖沿处饰兽面垂叶纹一周,间有空白。耳部内外及侧面装饰细密蟠虺纹 ;腹部饰五层蟠虺纹带,下接兽面垂叶纹,间以凸起绳索纹一周。M6:110,盖径30.2、高6.9厘米,鼎身口径28.5、耳间距35.3厘米,通高38厘米(图一三至图一九)。

图片

图一三 铜鼎(M6:110)线图

图片

图一四 铜鼎(M6:110)

图片

图一五 铜鼎(M6:110)盖面

图片

图一六 铜鼎(M6:110)侧面

图片

图一七 铜鼎(M6:110)盖面细部

图片

图一八 铜鼎(M6:110)器耳

图片

图一九 铜鼎(M6:110)器底
M6:107,盖径30.2、高7厘米,鼎身口径29.8、耳间距36厘米,通高39.1厘米(图二〇)。

图片

图二O 铜鼎(M6:107)
M6:109,盖径30.2、高7厘米,鼎身口径28.3、耳间距36厘米,通高38.9厘米(图二一)。

图片

图二一 铜鼎(M6:109)
M6:128,略小,圜底稍平。盖顶饰蟠虺纹,盖面饰蟠螭纹带两周。耳部内外饰细密蟠虺纹;腹部饰蟠螭纹带一周半,间以凸弦纹。盖径25.5、高7.1厘米,鼎身口径24、耳间距30.2厘米,通高29.4厘米(图二二至图二七)。

图片

图二二 铜鼎(M6:128)线图

图片

图二三 铜鼎(M6:128)拓片

图片

图二四 铜鼎(M6:128)

图片

图二五 铜鼎(M6:128)盖面 

图片

图二六 铜鼎(M6:128)底部
图片
图二七 铜鼎(M6:128)器耳

/ 无盖鼎 /

4 件

形制相同,大小、纹饰有别。器型较大,直口,平折沿,立耳外撇,深弧腹,圜底稍平,下承三兽蹄足。器表可见范线及修补痕等,底部多有烟炱。M6:106、M6:112、M6:136三鼎纹饰相同,腹部从上至下装饰蟠虺纹带一周三层、凸弦纹及兽面垂叶纹带,耳部饰细密蟠虺纹。

 

M6:106,口径46.5、耳间距54.8、通高48厘米(图二八至图三一)。

图片

图二八 铜鼎(M6:106)线图

图片

图二九 铜鼎(M6:106)

图片

图三O 铜鼎(M6:106)底部

图片

图三一 铜鼎(M6:106)器耳

 

M6:112,口径53.8、耳间距60、通高53.3厘米(图三二)。

图片

图三二 铜鼎(M6:112)

 

M6:136,口径52.3、耳间距58.6、通高50.9厘米(图三三、图三四)。

图片

图三三 铜鼎(M6:136)

图片

图三四 铜鼎(M6:136)拓片

 

M6:139,腹部纹饰基本同前,唯下层纹饰以一周半蟠虺纹带替代了兽面垂叶纹。口径49.9、耳间距53.8、通高48厘米(图三五至图三九)。
图片
图三五 铜鼎(M6:139)线图

图片

图三六 铜鼎(M6:139)

图片

图三七 铜鼎(M6:139)器底

图片

图三八 铜鼎(M6:139)器耳

图片

图三九 铜鼎(M6:139)拓片

 

/ 鬲 / 
2件
皆素面,形制、大小基本相同。窄平折沿,束颈,圆肩,深腹,弧裆,三蹄足。足端范铸痕明显。M6:115,外腹铜锈之上可见残留的细密布纹。口径11.2、高11厘米(图四〇至图四二)。

图片

图四〇 铜鬲(M6:155)

图片

图四一 铜鬲(M6:155)器底

图片

图四二 铜鬲(M6:155)线图

 

 

/ 甗 /

1件

M6:131,分体,上甑套入下鬲口内。甑部大口,方唇折沿,束颈,颈部对称附直耳,耳部与口沿有短柱连接,深腹下收,底部置箅,中心十字镂空,一周设条形镂空十六眼,呈放射状分布。耳部饰蟠螭纹,颈部饰一周两层蟠虺纹带、一周绳索纹及三角垂叶纹。器壁可见垫片及范线,有打磨痕。口径33、耳间距37、底径15、高21.5厘米。鬲部敞口,方唇,折沿,束颈,圆肩,颈肩处对称置圆钮衔环,联裆,圆足。素面。足部有二次修补痕。底部可见范线。口径19.8、肩径30、高27.3厘米,通高52.5厘米(图四三至图四五)。

图片

图四三 铜甗(M6:131)线图

图片

图四四  铜甗(M6:131)

图片

图四五 铜甗(M6:131)拓片

 

 

/ 豆 /

4件

有深腹方座和浅腹圆座两种形制。

 

深腹方座豆。2件。皆素面。形制、大小基本相同。窄平折沿,深腹较圆,腹部上端近口沿处对称置小鼻钮,平底,高圆柱柄,方形喇叭座。

 

M6 :125,豆盘底部中央有一圆形突起,与足柄以锡焊接。豆盘腹部从上至下均匀分布三周垫片,形状大多不规则,个别略呈长方形。豆盘底部可见内外两周近方形垫片,分布较均匀。豆盘内外壁及方座外壁可见打磨痕,足柄外壁则为纵向打磨痕,余未经打磨。豆盘口沿,外底可见合范线痕,底座内侧残留范芯。口径20、底座径11.2、通高20厘米(图四六、图四七)。

图片

图四六 铜方座豆(M6:125)线图

图片

图四七 铜方座豆(M6:125)

 

M6 :113,锈蚀较重,仅豆盘外底可见垫片。豆盘内外壁及足柄和底座外壁,皆可见横向打磨痕。豆盘口沿,外底可见合范线痕,底座内侧残留范芯。足柄下部一周均匀分布5处长方形芯撑孔,个别穿透,形成长方孔。口径19.7、底座径11、通高19.9厘米(图四八、图四九)。

图片

图四八 铜方座豆(M6:113)线图

图片

图四九 铜方座豆(M6:113)

 

浅腹圆座豆。2件。形制、大小形同。敞口,浅弧腹,底部略弧,盘外底中心置一鼻钮状系,下承以高柄喇叭状圆座,矮圈足。足柄中部装饰上下三至四层小菱格形镂孔,交错相间,底座则装饰5个大三角形镂孔。器表可见打磨痕迹及垫片。
M6:118,柄端与豆盘相接处,向内平出4处台面用于承盘焊接。足柄装饰三层菱格镂孔。口径17.2、足径11.8、通高16.2厘米(图五〇、图五一)。

图片

图五O 铜圆座豆(M6:118)线图
图片图片
图五一 铜圆座豆(M6:118)
M6:127,柄端与豆盘相接处,向内平出3处台面用于承盘焊接。足柄装饰四层菱格镂孔。口径18、足径11.6、通高15.4厘米(图五二、图五三)。

图片

图五二 铜圆座豆(M6:127)线图

图片

图片

图五三 铜圆座豆(M6:127)

 

/ 敦 /

2件

形制、纹饰、大小等特征基本相同。整体呈扁圆球形,由盖和身两部分组成。器盖母口,盖面上弧,顶部均匀竖置三环形钮。器身子口,窄平折沿,腹部略扁,圜底稍平,口沿下两侧对称置扁圆环耳,下承三蹄足。盖顶饰细密蟠虺纹条带一周三层及麻点纹带一周,盖身饰细密蟠虺纹带两周,上三层,下两层,器腹饰细密蟠虺纹带一周六层。盖顶内环钮处可见明显镶嵌接痕,盖顶外隐约可见三条范线,器身外腹有两条,通体光洁,打磨痕几乎不见。其中,M6:149 出土时器内满盛积水,残留一饼形食物,状如蛋挞,已经送检。盖口径20.3、器身口径19.3、耳间距26、通高18.9厘米(图五四至图五七)。

图片

图五四 铜敦(M6:149)线图

图片

图五五 铜敦(M6:149)

图片

图五六 铜敦(M6:149)盖面

图片

图五七 铜敦(M6:149)拓片

 

M6:148,盖口径20.2、器身口径19.2、耳间距25.2、通高19.9厘米(图五八至图六一)

图片

图五八 铜敦(M6:148)

图片

图五九 铜敦(M6:148)盖面

图片

图六O 铜敦(M6:148)器耳

图片

图六一 铜敦(M6:148)盖钮

 

 

 

/ 簠 /

1件

M6:124,盖、身形制、纹饰、制法等完全相同,扣合而成。以盖为例。整体呈长方形箓顶,平折沿,直口,盖面斜起,平顶,盖顶四边镶嵌镂孔花牙,略外撇。盖面及盖顶装饰蟠虺纹数组,余无纹饰。内外壁横向打磨痕明显。局部有修补。盖顶外壁中间有一条纵向范线,内壁四角花牙镶嵌的痕迹明显。盖口长30.5、宽21、盖高8.3、盖身扣合通高16.5厘米(图六二至图六四)。

图片

图六二 铜簠(M6:124)

图片

图六三 铜簠(M6:124)盖面

图片

图六四 铜簠(M6:124)拓片

 

 

/ 舟 /

1件

M6:116,椭圆体,直口,凸唇,竖腹微鼓,两侧对称置环耳,平底。外腹除耳部外一周装饰五层蟠虺纹带,间以范线分隔,余皆素面。器壁中间纵向范线明显。长17.3、宽14.8、耳间距18.9、高6.6厘米(图六五至图六七 )。

图片

图六五 铜舟(M6:116)线图 

图片

图六六 铜舟(M6:116)

图片

图六七 铜舟(M6:116)拓片 

 

 

/ 壶 /

2件

形制、大小、纹饰等基本相同。方体,有盖。盖中空,截面呈倒梯形,子口,盖体出棱两周。壶体母口,长颈,颈部对称镶嵌兽耳,四曲鼓腹,平底,方形高圈足。素面。兽耳同壶体相接处留有两镶嵌孔,壶底同圈足处有接痕。圈足顶部每面各有两孔,共八孔。

 

M6:150,盖口径13、高8.4厘米,壶体口径14.7、耳间距25.8、底径18.6厘米,通高56.7厘米(图六八至图七一)。

 

图片

图六八 铜壶(M6:150)线图 

图片

图六九 铜壶(M6:150)

图片

图七O 铜壶(M6:150)器耳

图片

图七一 铜壶(M6:150)器耳拓片

 

 

/ 盘 /

1件
M6:119,敞口,出窄沿,浅腹,口沿下对称附双耳,耳外撇,平底,下承三蹄足。素面。盘底有范线及修补痕。双耳镶嵌于盘腹,有圆形凸起相连。口径44.9、耳间距52、通高12.2厘米(图七二至图七四)。

图片

图七二 铜盘(M6:119)线图

图片

图七三 铜盘(M6:119)

图片

图七四 铜盘(M6:119)器底

 

/匜 /

1件
M6:111,残损严重,流部不明,椭圆口,深腹,底较平,蹄足较瘦长(图七五)。

图片

图七五 铜匜(M6:111)

 

/ 鉴 /

2件

器型类似,唯兽钮及纹饰有别。皆宽平沿,上部边缘起棱,束颈,肩稍鼓,深腹,平底稍内凹,浅圈足,肩部对称置4兽钮。腹壁可见范线,兽耳同器壁间以饼状突起嵌接并配以锡焊。兽钮背部及口沿内残留褐色范土。

 

M6:147,兽钮呈对称蟠螭形象,无衔环。颈部饰首首相对蟠螭纹一周两层,下接三角雷纹,肩腹部交替装饰首尾相接的蟠螭纹及首首相对的蟠螭纹带共五周蟠螭纹间上下均匀装饰波点凸起。外底浅圈足内接十字加强筋。口径76.3、耳间距85.9、高38.4厘米(图七六至图八一)。

图片

图七六 铜鉴(M6:147)线图

图片

图七七 铜鉴(M6:147)

图片

图七八 铜鉴(M6:147)器耳

图片

图七九 铜鉴(M6:147)器底

图片

图八O 铜鉴(M6:147)纹饰细部 

图片

图八一 铜鉴纹饰(M6:147)拓片

 

M6:123,残损较重。兽钮呈对称龙形,衔圆环,圆环装饰连珠纹及疑似蟠螭纹各一周。颈部饰横向重环纹三周,下接三角雷纹一周,肩部饰绳索纹一周,腹部上下饰一周简化蟠螭纹及三周横向重环纹。颈部局部修补。尚待修复,尺寸不详(图八二)。

图片

图八二 铜鉴(M6:123)拓片

 

 

/ 鍑 /

1件

M6:54-1,口部缺失。弧腹,圜底,下接镂空喇叭状圈足。素面。足内有范土,外腹通体有一道合范线。出土时内有一铜贝。残腹径6.5、足径4.4、残高5.6厘米;铜贝M6:54-2,完整。长2.4厘米(图八三)。

图片

图八三 铜鍑及其内铜贝 (M6:54)

 

铜乐器

/ 编钟 /

9件

器型、纹饰基本一致,大小依次递减(图八四)。皆甬钟,钟体厚重,腔体偏长,十棱形长柱甬,上小下大,旋上兽首单干,舞、篆部饰蟠虺纹,鼓部饰变体蟠螭纹,钲部光素,乳状枚,共四区36枚。

图片

图八四   编钟 (M6:87)

 

M6:87-4,通高40.2、铣间距20.6厘米。M6:87-5,通高37.4、铣间距19.6厘米。M6:87-1,通高35.7、铣间距18.5厘米(图八五、图八六)。

图片

图八五 铜钟(M6:87-1)线图

图片

图八六 铜钟(M6:87-1)

 

M6:87-2,通高34.7、铣间距17.4厘米。M6:87-3,通高32.6、铣间距16.2厘米(图八七)。

图片

图八七 铜钟(M6:87-3)拓片

 

M6:87-6,通高31、铣间距14.5厘米。M6:87-7,通高28.5、铣间距13.2厘米。M6:87-8,通高26.3、铣间距12厘米(图八八)。

图片

图八八    铜钟 (M6:87-8)拓片

 

M6:87-9,通高24.4、铣间距11.2厘米。

 

铜兵器

有戈、铍、镞。
戈。8件。有圭形长援和短援两种。
圭形长援戈。M6:133,圭形援,狭长变形,扁体较平,胡较短,有三穿,起阑,长内,有长条穿孔。通长26.7、阑长11厘米(图八九、图九O)。

图片

图八九 戈(M6:133)线图

图片

图九O 铜戈(M6:133)
短援戈。M6:73,短援,扁体较平,中部起脊,长胡,有四穿,起阑,长内,有钉帽形穿孔。通长19.7、阑长12.6厘米(图九一、图九二)。

图片

图九一 戈(M6:73)线图

图片

图九二 铜戈(M6:73)

 

/ 铍 /
1件

M6:3,残。柳叶形,形体较短,腊狭较薄,锋断,凸脊,两从凹陷呈血槽,无格,扁茎,腊与茎无明显分界,无首。残长25.5厘米(图九三、图九四)。

图片

图九三 铍(M6:3)线图

图片

图九四 铜铍(M6:3)

/ 镞 /  

M6:100-1,两翼双刃,有脊,圆铤。基本完整。翼宽2、长6.7厘米(图九五、图九六)。

图片

图九五 镞(M6:100-1)线图

图片

图九六 铜镞(M6:100-1)

铜车马器

有车軎、马衔、铃、泡、合页、

当卢、环、带扣、管等。

 

/ 车軎 /

5套10件

皆成对出现,带辖。軎体为圆筒形,一端出宽缘,近缘处两端各有一长方形穿孔,孔中贯辖,辖首尾端各有一横穿。有三种形制。一种軎身较长,作十二棱形,素面。辖首饰兽面。

 

M6:18,軎长8.8、径5.2、缘径8.4、辖长8.1厘米(图九七、图九八)。

图片

图九七 车軎(M6:18)线图

图片

图九八 铜车軎(M6:18)

 

一种同样为十二棱形长軎,近缘端两侧凸出,凸出部分两侧各有一穿孔,与辖孔相通,素面。辖身扁长,辖首素面。M6:102,軎长9.7、径5.2、缘径8.5、辖长8.6厘米(图九九、图一OO)。

图片

图九九 车軎(M6:102)线图

图片

图一OO 车軎(M6:102)

 

另一种軎身较短,椭圆筒形,周身饰蟠螭纹及蟠虺纹。辖首饰兽面。M6:31,軎长4.7、径4.9、缘径7.7、辖长7.5厘米(图一O一、图一O二)。

图片

图一O一 车軎(M6:31)线图

图片

图一O二 铜车軎(M6:31)

/ 马衔 /

19 件
形制基本相同,两节扁环杆套合而成,中间圆套环较小,垂直相套,两端椭圆扁环较大。M6:47,通长23.6厘米(图一O三、图一O四)。

图片

图一O三 马衔(M6:47)线图

图片

图一O四 马衔(M6:47)

 

M6:16,套杆较粗。通长23.9厘米(图一O五、图一O六)。

图片

图一O五 马衔(M6:16)线图

图片

图一O六 马衔(M6:16)

 

 

/ 合页 /
7件
形制、大小相近。由夹体和悬体两部分组成。夹体两侧铜片为长方形,每面皆有穿孔。夹体中间开长方形缺口,中贯轴,轴上以圆管连接悬体,环钮。M6:130,完整。素面。每面有2个方孔。通长5.8、宽3.9厘米(图一O七、图一O八)。

图片

图一O七 合页(M6:130)线图

图片

图一O八 铜合页(M6:130)

 

M6:28,完整。夹体两面饰蟠螭纹。每面有3个圆孔。通长5.4、宽4厘米(图一O九、图一一O)。

图片

图一O九 合页(M6:28)线图

图片

图一一O 铜合页(M6:28)

/ 带扣  /
5 件
形制大体相同,皆为长方框,一边出折钩,对侧一边接一带环曲柄,环内套一大圆环。M6:36,钩首饰蛇首形,曲柄作弧棒状,方框截面近方形。通长18.8、宽6.8厘米(图一一一:5、图一一二)。

图片

图一一一 带扣(M6:36)线图

图片

图一一二 铜带扣(M6:36)

 

M6:64,完整。钩首素面,曲柄作三折状,方框截面为八棱形。通长11.6、宽5.5厘米(图一一三、图一一四)。

图片

图一一三 带扣(M6:64)线图

图片

图一一四 铜带扣(M6:64)

 

/ 环 /

7件
形制相同,皆为圆环形,素面。M6:98,2件,大小、粗细相同。径6.5厘米(图一一五:5、图一一六)。
图片
图一一五 环(M6:98)线图

图片

图一一六 铜环(M6:98)

 

/ 当卢 /

2件
扁圆环形,中间下凹,两侧边缘凸起,体薄,侧缘装有四个梯形镂空扁系。M6:33,正面环体装饰凹弦纹。系间距7.4、内径3.8厘米(图一一七、图一一八)。

图片

图一一七 当卢(M6:33)线图

图片

图一一八 当卢(M6:33)

 

M6:91,正面环体装饰三角雷纹。系间距7.2、内径3.6厘米(图一一九:5、图一二O)。

图片

图一一九 当卢(M6:91)线图

图片

图一二O 当卢(M6:91)

 

/ 铃 /

12件
大小、形制基本相同,有些无舌。桥形钮,内系铃舌,截面呈三角形,铃体前后各有两孔,一面上方一角有孔。素面。M6:55,通高5厘米(图一二一、图一二二)。

图片

图一二一 铃(M6:55)线图

图片

图一二二 铃(M6:55)

 

/ 泡(钖) /

10件
皆残破。有两种形制。一种无沿,面弧,背部中央置钮,器壁较薄。器表包金,细线錾刻蟠螭纹。M6:30,径11、厚1.3厘米(图一二三、图一二四)。

图片

图一二三 包金铜泡(M6:30)线图

图片

图一二四 包金铜泡出土情况(M6:30)

 

一种为浅盘形,平折沿,沿上有穿孔,器身有折棱,面略弧,器壁甚薄。素面。M6:143,径13.7、厚1.3厘米(图一〇〇)。

图片

图一二五 泡(M6:143)线图

铜工具

有凿、锛、削刀等。

 

/ 凿 /

1件
M6:50,銎部略呈梯形,一侧有穿,长体,上宽下窄,弧面单刃,刃宽大于凿身。素面。通长13.2、銎首宽2.9、刃宽2.6厘米(图一二六、图一二七)。

图片

图一二六 凿(M6:50)线图

图片

图一二七 铜凿(M6:5/  锛  /

1件
M6:11,銎部呈倭角长方形,上宽下窄,两侧凸出,器身一面有穿,双刃凸出,刃宽大于器身。素面。銎内残留少量木柄。侧面中间有范线。通长10、銎首宽6.5、刃宽7.2厘米(图一二八、图一二九)。

图片

图一二八 锛(M6:11)线图

图片

图一二九 铜锛(M6:11)

 

 

/ 削刀 /
2件
残损严重。形制相同,环首,刃部截面呈楔形,弧背,直刃。M6:151,刃残宽2.2、长21厘米(图一三O、图一三一)。

图片

图一三O 削(M6:151)线图

图片

图一三一 铜削(M6:151)

 

M6:22,刃残宽1.8、残长21.5厘米(图一三二、图一三三 )。

图片

图一三二 削(M6:22)线图

图片

图一三三 铜削(M6:22)

 

陶器

6件

有鬲、罐。

 

 

/ 鬲 /1件

M6:81,器型较小,平折沿,束颈,鼓肩,平弧裆,三锥足略尖。肩部以下拍印绳纹,局部涂抹。口径13、高9.5厘米(图一三四、图一三五)。

图片

图一三四 鬲(M6:81)线图

图片

图一三五 陶鬲(M6:81)

 

/ 罐 /

5 件
皆残。器型略有差异。M6:86,敞口,斜折沿,短束颈,圆肩,斜弧腹,平底。肩部以下饰绳纹。泥质灰褐陶。口径12.2、底径10.3、肩径18、高16.8厘米(图一三六、图一三七)。

图片

图一三六 罐(M6:86)线图

图片

图一三七 陶罐(M6:86)

 

M6:94,直口,短沿,束颈,圆肩,斜弧腹,平底。肩部以下饰绳纹。泥质灰褐陶。口径14、底径10.6、肩径19、高16厘米(图一三八、图一三九)。

图片

图一三八 罐(M6:94)线图

图片

图一三九 陶罐(M6:94)

 

M6:99,直口,平折沿,束颈,折肩,斜腹,平底。底部局部饰绳纹。泥质黑皮陶。口径10、肩径16.5、底径9、高15.8厘米(图一四O、图一四一)。

图片

图一四O 罐(M6:99)线图

图片

图一四一 陶罐(M6:99)

 

M6:95,器型同M6:99。底部有明显旋坯痕。泥质黑皮陶。口径13.5、肩径19、底径9-9.3、高18.9厘米(图一四二、图一四三)。

图片

图一四二 罐(M6:95)线图

图片

图一四三 陶罐(M6:95)

 

M6:101,器身较矮,直口,平折沿,短束颈,圆肩略折,斜腹微鼓,平底。器壁局部饰绳纹。泥质灰陶。口径10.5、底径11.4、肩径16、高12.8厘米(图一四四、图一四五)。

图片

图一四四 罐(M6:101)线图
图片
图一四五 陶罐(M6:101)

 

其他

 

/ 铜圭 /

1件
M6:38,残。圭形,扁体略弧,中间出脊。素面。残长11.7、宽2.4厘米(图一四六、图一四七)。
图片
图一四六 铜圭(M6:38)线图

图片

图片

图一四七 铜圭(M6:38)

 

 

/ 金饰 /
14件
长方形薄片,下边两端倭角,除上边外,其余三边向内包裹,表面錾刻细密兽面纹。M6:89,基本完整。长5、宽4厘米(图一四八、图一四九)。

图片

图一四八 金兽面饰(M6:89)线图

图片

图一四九 金饰(M6:89)

 

/ 石尺形器 /

1件
M6:39,长条形。素面。褐绿色,石质稍软,细腻,闪金点。器表有磨损痕迹。长20.2、宽3、厚0.7-1厘米(图一五O、图一五一)。

图片

图一五O 石尺形器(M6:39)线图

图片

图一五一 石尺形器(M6:39)

 

 

/ 石磬 /

10件

形制大致相同,大小依次递减。锯顶形,顶端有孔。素面。青灰色页岩,质地细腻。大多打磨,个别背面粗糙。M6:85-1,股上边24、鼓上边40.5、股博13.5、鼓博10.5、底边47、孔径1.6-2.1、厚2.5-2.9厘米。M6:85-2,股上边21、鼓上边37.5、股博14、鼓博10.5、底边41.5、孔径1.9-2.3、厚2.5-3.2厘米。M6:85-3,股上边20.5、鼓上边30.2、股博12、鼓博8.5、底边39、孔径1.3-2.1、厚2.7-3厘米。M6:85-4,股上边20、鼓上边28.2、股博11.8、鼓博8、底边34、孔径2.1-2.4、厚2.3-3.3厘米。M6:85-5,股上边17.3、鼓上边27、股博12、鼓博8.5、底边31.8、孔径1.4、厚2.2-2.5厘米。M6:85-6,股上边15、鼓上边25、股博10.5、鼓博7、底边28.2、孔径1.4-1.8、厚2.3-3厘米。M6:85-7,股上边12.4、鼓上边22.5、股博9.5、鼓博7.5、底边25、孔径1.5-2、厚1.8-2.8厘米。M6:85-8,股上边11.7、鼓上边21.3、股博8.5、鼓博6.3、底边23.8、孔径1.3-1.8、厚2.3-2.4厘米。M6:85-9,股上边10.1、鼓上边19.2、股博8.5、鼓博6、底边21.8、孔径1.7-2.3、厚1.7-2.8厘米。M6:85-10,股上边11、鼓上边18.2、股博8、鼓博6.2、底边20、孔径1.6-2、厚2.2-2.5厘米(图一五二、图一五三)。

图片

图一五二 石磐(M6:85)线图

图片

图一五三 石磐(M6:85)

 

另有石圭、骨鑣、漆器及各类贝串饰,尚在清理和修复中。

 

三、结  语

 

<1>

墓葬时代

 

M6的墓葬形制为口大底小的竖穴土坑墓,这是春秋战国时期颇具时代特征的一种墓葬形制,墓口与墓底的尺寸相差不大,时代比较靠前。

 

M6随葬陶器有陶鬲和陶罐,其共存的情形及器型特征,同上马墓地第7段陶器墓随葬情况。例如,陶鬲M6:81,器型较小,应为明器,器型特征与上马墓地甲平Cd型II式鬲(M1265:1)接近,唯体长,腹部内收不甚明显,裆部较平,时间上可能稍晚;陶罐M6:101同上马墓地B型II式罐(M2055:3)相似。

 

铜器中,铜鼎M6:106器型同临猗程村A型I式鼎(M1002:8)、分水岭M270:8;铜鼎M6:129形制、纹饰同上马乙Bc型II式鼎(M1004:22),还见于邢台南大汪1958M1I式鼎、程村Cc型(M1024:2);M6:107、M6:109、M6:110、M6:128四件铜鼎器型基本相同,唯M6:128腹底稍平,纹样及装饰风格略有差别,其中,M6:128器型和纹饰相同者见于程村Ca型II式(M1002:25)、淇县宋庄2009M4:10,M6:110等铜鼎较之程村Ca型I式鼎(春秋中期M0020:2)器型、纹饰及布局十分相似,唯M6:110铜鼎附耳外撇,器身变矮,演变特征明显,时代靠后,其他还见于长治分水岭M269、M270;铜敦M6:148器型纹饰同上马III式(M2008:13)、临猗程村BII(M1024:1)、平顶山滍阳岭1992M301:9等;铜甗M6:106甑部纹饰布局方式及鬲部造型接近上马M2008:10,唯体较瘦长,立耳演变为附耳,时代应晚,而其甑部造型同运城南相M1:3;铜簠M6:124造型同平顶山滍阳岭1992M301:8接近,与上马M5218:8相比,南秦铜簠造型较矮宽,蟠虺纹也是春秋中晚期流行纹饰,故时代应稍早;铜壶M6:150接近长安客省庄1955M202:2,同分水岭M269:34铜壶相比,南秦铜壶器身较瘦长,圈足较高,器盖及两侧耳部装饰等稍有差别,但整体上有诸多相似处,亦可备参照;铜盘M6:119接近临猗程村B型I式(M1082:12)、上马Ba型III式(M1004:16);M6:116铜舟同上马A型II式(M1027:10)、洛阳中州路北1998LM535:4;铜鉴的造型同程村A型(M1002:19)、庙前58M1:20以及琉璃阁Z甲乙-3,辉字6号,特别是M6:123同程村和庙前所出铜鉴在纹饰上也几乎相同。铜器组合上,M6随葬品的铜器中出现了食器敦和豆,酒器舟也有,从上马墓地随葬铜器组合情况来看:春秋早期,以食器鼎和水器盘、匜的器物组合流行,器物种类较单一;中期,食器中增加了簋和敦,酒器舟也开始出现,晚段食器中出现了豆,器物种类变得更加丰富;进入春秋晚期晚段及至战国初期,食器豆便替代了簋和敦,鼎和豆成为了食器类新的组合关系。M6出土铜器所装饰的蟠虺纹、蟠螭纹、三角雷纹等,大多见于侯马铸铜遗址中期陶范之上,因此,综合来看,M6的墓葬时代断为春秋晚期,应不晚于晋定公(公元前511-公元前475年)时期。

 

<2>

墓葬性质

 

M6墓葬面积达30平方米,墓壁四周抹青膏泥,有积石积炭,随葬青铜器种类多、数量丰,比如,鼎有两套,一套不带盖的鼎4件,一套带盖鼎5件,还有成套的编钟编磬乐器组合等。据统计,东周时期三晋地区所出乐器均见于五鼎以上的墓中;积炭墓中,除一座为战国早期一鼎墓和一座春秋早期早段三鼎墓外,余皆为五鼎以上的大墓,而积石积炭墓则更少,一般出现在七鼎墓或九鼎墓中,春秋晚期五鼎执政卿的墓中也偶有发现,三鼎及以下铜器墓基本不见,由此可知,南秦墓地所反映的墓主级别亦为贵族大夫阶层,应该能达到卿大夫级别。M6随葬大量的兵器和工具,墓主为男性的可能性很大。

 

南秦墓地没有经过全面普探,墓地规模和埋葬规律不明,从盗掘情况来看,墓地分布在东西约千米,南北约五百米的较大范围内。初步小范围的勘探和试掘,表明这里的墓葬数量很多,墓与墓之间没有打破关系,应事先经过合理规划,这里有可能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又一处广义上的“万民所葬地”之“邦墓”。

 

南秦发掘的两处春秋墓葬,无论从丧葬习俗还是出土器物上,都具有典型的晋文化特点。现在的洪洞于1954年由洪洞和赵城两地合并而来,夏商时为冀州之域。西周时,周宣王封其子尚父于杨地,为杨侯国,城治在今洪洞县东南18公里的范村附近,永凝堡和坊堆两处西周遗址被认为同杨侯国关系密切。周穆王封造父于赵城官庄村一带。春秋时,晋武公赐其少子伯侨(一说晋靖侯之子)于此,晋献公取消杨侯国,并入羊舌。《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公元前514年):“秋,晋韩宣子卒,魏献子为政,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分羊舌氏之田以为三县。”杜注:“铜鞮、平阳、杨氏。”该年《传》又云:“僚安为杨氏大夫。”杜注“杨氏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十八里”,即今天范村一带。该年《传》注云:“邑长称大夫”。《史记·晋世家》云:“晋之宗家祁傒孙、叔向子相恶于君,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各另其子为大夫,晋益弱,六卿皆大。”由上述可知,春秋晚期,六大执政卿分祁氏、羊舌氏十县给予他们的子嗣为大夫,这里的大夫较之执政卿大夫低一级,为县邑大夫,魏献子舒为执政卿,将原属羊舌氏之地杨氏纳入魏氏食邑,任命僚安为大夫进行管理,显然僚安不可能享有M6如此规格的墓葬。魏为姬姓,而M6同其南侧的中型墓M4两座墓葬的墓主人皆头向东,与姬姓周人头向北的情况不同,较之太原赵卿,长子牛家坡,邯郸周窑、百家村,辉县琉璃阁等铜器墓,却有诸多相似之处。前四处为赵氏墓地,应没有异议;辉县琉璃阁的国属则存在争议,有魏、卫、范三种说法,其中,以刘绪先生范氏国属的论证最为充分。赵、范皆非姬姓。春秋后期,赵简子食邑今赵城官庄,现南秦村地处洪洞与赵城交界,同官庄和范村的直线距离都在十余公里,南秦又紧临霍水居之南,据《水经注》载,北魏时期,霍水是赵城与洪洞的界河,水北为赵城,水南为洪洞。春秋时期是否如此?因时间久远,缺乏明确的文字记载,尚不好推断。春秋晚期赵氏力量渐强,地域向南扩张至霍水以南是完全有可能的。值得注意的是,尽管M6出土的大多数器物,同晋系器物的风格保持着高度一致,但其所出铜豆、铜鬲等器物造型及部分器物的装饰风格,具有较强的独特性,在别处几乎不见,也反映出墓主人的特殊性。据此我们推断南秦两座东周墓葬反映的情况或许与赵氏有关。另外,近年新发现的西周早期青铜器义尊和义方彝,已被证实出自南秦墓地另外区域的一座南北向墓葬中,由此可见,南秦墓地的年代可早自西周早期,并且与2016年度发掘的东周墓群属于不同的两个人群,有待进一步开展工作。

 

总之,南秦墓地反映了该地区不同时期,不同种群,不同阶层人类的丧葬情况,是一处历时久长、内涵丰富、保存较为完整的大型墓地,对研究晋南地区不同时期的埋葬制度、人群族属、社会生活等提供了新的资料,尤其是对两周时期晋国历史的考证提供了珍贵的实物参考资料。

 

本次考古发掘项目领队为杨及耘,参与发掘的人员有张银才、曹俊、孟忠庆、郭洪波、孙伟、崔凯。田野绘图为马教河、郭洪波,室内绘图由马教河、刘泽鹏完成。田野航拍照相为张王俊、崔凯,室内器物照相为解宙鹏、王涛。室内修复人员史春明。拓片人员杨梅。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

PHP网站源码大芬企业网站建设惠州阿里店铺托管松岗百度竞价包年推广龙岗网站优化按天扣费大浪百搜标王惠州推广网站丹竹头网站定制福田企业网站建设松岗SEO按天计费荷坳关键词按天收费宝安百度关键词包年推广永湖百度关键词包年推广罗湖SEO按效果付费双龙网站优化按天收费沙井网站推广系统东莞品牌网站设计横岗百度网站优化布吉网络营销大芬网站优化按天计费南联企业网站制作龙华网页制作木棉湾网站优化按天收费木棉湾企业网站建设盐田网络广告推广南山优化永湖网站优化推广石岩seo沙井建网站盐田英文网站建设福田网站推广方案歼20紧急升空逼退外机英媒称团队夜以继日筹划王妃复出草木蔓发 春山在望成都发生巨响 当地回应60岁老人炒菠菜未焯水致肾病恶化男子涉嫌走私被判11年却一天牢没坐劳斯莱斯右转逼停直行车网传落水者说“没让你救”系谣言广东通报13岁男孩性侵女童不予立案贵州小伙回应在美国卖三蹦子火了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近3万元金手镯仅含足金十克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新基金只募集到26元还是员工自购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中国投资客涌入日本东京买房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新加坡主帅:唯一目标击败中国队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开封王婆为何火了主播靠辱骂母亲走红被批捕封号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库克现身上海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殡仪馆花卉高于市场价3倍还重复用网友称在豆瓣酱里吃出老鼠头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湖南一县政协主席疑涉刑案被控制茶百道就改标签日期致歉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杨倩无缘巴黎奥运

PHP网站源码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