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模式 无障碍浏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泉州动态 >  部门动态
爱拼敢赢七十年 奋发有为新时代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泉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来源:泉州市发改委 2019-10-11 14:51 阅读人数:1

 

  七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泉州充分发挥对外开放前沿和侨乡优势,勇于开拓,坚定不移地推改革,毫不动摇地促开放,以敢为人先的爱拼会赢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创新实践,创造了“晋江经验”、“泉州模式”,成为福建省乃至全国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先后获批国家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创新型城市等。

  

  
一、生产总值
  
经济总量从1999年开始连续20年位居全省首位,2018年泉州GDP总量居全国地级市第六位。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1.33亿元猛增到2018年的8467.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49年增长1376倍,年均增长11.0%,其中1979-2018年年均增长15.9%。
经济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1992年全市经济总量超过百亿,2002年全市经济总量迈上千亿元台阶,到2007年跃上2000亿元,2013年超过5000亿元,2018年突破8000亿元。

 

  七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泉州充分发挥对外开放前沿和侨乡优势,勇于开拓,坚定不移地推改革,毫不动摇地促开放,以敢为人先的爱拼会赢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创新实践,创造了“晋江经验”、“泉州模式”,成为福建省乃至全国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先后获批国家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创新型城市等。

  

  
一、生产总值
  
经济总量从1999年开始连续20年位居全省首位,2018年泉州GDP总量居全国地级市第六位。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1.33亿元猛增到2018年的8467.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49年增长1376倍,年均增长11.0%,其中1979-2018年年均增长15.9%。
经济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1992年全市经济总量超过百亿,2002年全市经济总量迈上千亿元台阶,到2007年跃上2000亿元,2013年超过5000亿元,2018年突破8000亿元。

  

  二、工业 

  

 

  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新中国成立前,泉州一直处于“工业革命”萌芽状态,泉州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1949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只有2322万元。
上世纪50年代初,泉州地区的工业有了初步发展,但仍以作坊手工业和从事简单的农产品加工的个体手工业为主,只能生产粗布、烟丝、铁钉等少量手工业产品,全市工业企业仅13家,其中国营工业企业1家、地方国营企业6家、公私合营工业企业6家。
改革开放后,泉州充分利用侨乡海外关系,打好侨牌,承接“三来一补”业务,大力发展纺织鞋服、工艺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并逐步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拓展,形成了以纺织鞋服、建材家居、食品饮料和纸业印刷为主的传统产业板块,以石油化工、机械装备为主的重化产业板块和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板块等三大产业板块,建立起涵盖37个行业大类、门类齐全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1998年起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均超过50%,2018年工业增加值达4346.46亿元,占GDP比重由1952年的4.3%上升到51.3%,是全省唯一的工业占比超50%地市,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7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总量居全国地级市第三位。201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82万亿元,是1949年的59220倍,工业总产值总量稳居全省首位。企业规模效应显现,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
2018年末,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643家,其中产值超亿元有2692家,超十亿以上有281家。国家认定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有1188家,居全省第一。
工业增加值从1952年的835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4346.46亿元,增长52053倍,年均增长17.9%。  

  分阶段看,国民经济恢复及“一五”时期(1949-1957年),泉州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体系的创立,工业生产迅速增长。从1950年开始创办国营工厂发展工业起,陆续投资新建、扩建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企业,奠定了工业发展的初步基础。 在整个“一五”期间,泉州工业增加值保持了年均19.3%的增长速度。1978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10亿元,比1952年增长13.2倍,年均增长10.4%。改革开放以后,泉州工业焕发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经济规模迅速壮大。1993年工业增加值突破百亿元大关,2006年突破千亿元大关,2018年突破4千亿元大关,2018年比1978年增长3952倍,年均增长23.0%。 随着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工业已成为泉州经济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工业在全市经济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1998年起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均超过50%,2018年工业增加值达4346.46亿元,占GDP比重由1952年的4.3%上升到51.3%,是全省唯一一个工业占比超50%的地市,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7个百分点。

70年来泉州加快经济建设步伐,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引导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化变革,逐步培育出了一批有带动力影响力的大型企业,有力地促进了工业企业组织结构的完善。2018年末,泉州大型工业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28.1%,产值上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2692家,其中10亿元以上281家。

 

  

 

 

  三、农业

  新中国成立之初,泉州农业生产落后,农村经济单一,种植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1949年全市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达到62.5%。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逐步从单一、僵化的体制中解脱出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农业生产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呈现出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的格局,201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结构比重分别为39.2%、1.6%、19.5%和37.2%,保持持续协调发展。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看1996年、2008年和2014年我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分别突破100亿元、200亿元和300亿元大关2018年,我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4.23亿元,比1949年增长188.7倍。从增速看,1995年以后,农业生产向高质量发展推进,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保持平稳增长,2001-2015年,年均增长2.2%;2016-2018年,年均增长2.0%。

  

  

 

 

  四、进出口 

  

 

  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贸落后失衡,进出口规模十分有限。
上世纪50-70年代,进出口略有扩大但仍处于较低水平,1979年泉州进出口总额仅有0.04亿美元。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2018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281.26亿美元,其中出口总值180.80亿美元。1980-2018年,全市进出口及出口总额年均分别增长25.7%和26.7%。
  党的十八大以来,泉州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着力推动海丝重要门户建设,积极推动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多领域、全方位的互动交流。泉州被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规划列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海上合作战略支点”。
2018年,泉州入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名单(列第59位),建立海陆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联盟城市经贸互动合作机制,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额达911亿元。
  

  五、城乡人均收入  

 

  (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上世纪50-70年代,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的发展促进了我市农村居民收入较快增长。
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为商品流通特别是农副产品交换提供了便利条件,农产品价格提高也为农民增收带来实惠,农民的钱袋子更加殷实。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75元增加到2018年20277元,突破2万元大关。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77元,比1985年泉州建市时实际增长48.7倍,年均实际增长12.6%。
  

  

  (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新中国成立之初,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很低,1957年全市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仅为478元。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渠道由单一向多渠道拓宽,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就业人员不断增加,全社会从业人员从1979年的184.13万人增加到2018年的639.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3%以下。
工资同步平稳增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从1978年的537元增加到2018年的65915元,是1978年的123倍。
各种经营性、财产性收入逐渐增加,可支配收入不断攀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24元增加到2018年46111元;改革开放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助推泉州农民收入实现大幅增长,城乡收入比由1978年4.32:1迅速缩小至1985年2.24:1;随着经济改革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城镇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但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仍呈下降趋势,1996年城乡收入比已缩小至1.69:1;进入新世纪后,城镇居民收入在2001年—2009年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城乡收入差距重新扩大,到2012年扩大至2.71:1;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省市各项惠农政策的推动下,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明显,从2013年起已连续6年明显快于城镇,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态势得到扭转,201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27:1。
  70年来,泉州城乡居民收入经历从“一穷二白”、排名倒数到“领跑全省”、收入长期位列全省第一方阵的历史性变化。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324元增加到2018年46111元,增长141.3倍,年均增长13.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75元增加到20277元,增长269.4倍,年均增长15%。

  

 

  六、固定资产投资 

  
新中国成立前,基础设施相当落后,文化古迹由于经受战火洗礼非常破旧,泉州整个老城区只有一个百货商店。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泉州,百业待兴,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泉州人民勇往直前,固定资产投资有显著增加。1953—1980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1%,增幅比全国年均高1.4个百分点,建成了一批交通设施和工业化必需的基础产业项目,保障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步入正轨。但这一时期,由于泉州地处海防前线,国家重点项目在泉州布局较少,经济长期处于以农业为主的状态,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位居全省地市后列,1950-1957年泉州固定资产投资0.64亿元,仅占全省的6.5%,2017年泉州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的15.7%,投资总量位居全省第二位。
改革开放初期,固定资本形成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15.0%左右,2000年达到34.0%。进入新世纪后,整体保持一路上扬,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强动力。2017年全市资本形成率55.9%,比2000年提高21.9个百分点。从2003年至今,由于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连续15年超过地区生产总值(GDP)的增速。2003年-2017年,泉州固定资产投资完年均增长21.2%,比地区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速高7.3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也从2003年22.9%提高到2017年的54.6%,提高了31.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依然是全市经济增长“助推器”。 
  

  七、建城区面积 

  
1949年至2018年,泉州中心市区建成区面积由6平方公里扩展到154.5平方公里。  
  
八、国家级文保
在发展文化事业的同时,泉州文物保护工作得到长足进步。
1982年,泉州成为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2004年,泉州被确定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试点;
2007年,泉州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2013年获评东亚文化之都。
2018年“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取得阶段性成果,获评中国工艺美术之都。泉州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4个,是全国唯一拥有联合国三大类“非遗”项目的城市。 
  
九、人口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泉州总人口由1950年的234.2万人发展到2018年的870万人,年均增长率约为1.9%。人口总量的增加为泉州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人力资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1955-1978年全市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基本在10%以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1978-2018年全市总人口增长90%,城镇人口增长14.5倍,城镇化率从8.2%提升到66.6%,提高58.4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户籍制度改革全面落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速,2012-2018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由28.5%提高到50.2%,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由31.9个百分点缩小到16.4个百分点。
  
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五”至“五五”时期年均增长5.4%,从1981年“六五”时期开始连续38年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先后于1985年、1994年、2009年分别跨过10亿元、100亿元、1000亿元大关。201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更达到3407.89亿元,比1949年的1.16亿元增长2937倍,年均增长12.3%。2018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品零售额39171元,比全省平均水平多2703元,比1949年增长825倍,年均增长10.1%。

   

  泉州市主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十一、中国驰名商标
  
至2018年底,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56个、福建省名牌产品304个,先后荣获中国品牌之都、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等称号。

  

  
十二、医院床位
  
2018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4868个,卫生技术人员45724人,编制床位35728张,其中卫生技术人员和病床数分别比1949年增长485倍和273倍。 

   

  
十二、学校学位数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教兴市不断深化,科技和教育事业全面发展。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培养高素质人才成倍增长。至2018年,泉州拥有高等院校18所,其中本科高校6所,独立学院1所,高职高专12所。研究生在校生4999人,是2000年的25倍;普通高校在校生13.03万人,是2000年的6.8倍;普通高校毕业生3.52万人,是2000年的9.5倍。人才教育水平的提高,为泉州打造一支有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奠定坚实基础。2018年泉州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3.58万人,是2009年的2.8倍,年均增长11.9%(见下图)。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PHP网站源码怒江百姓网标王公司宁德外贸网站建设公司吉安如何制作网站推荐海东网站改版多少钱淮南推广网站推荐宣城百度爱采购价格深圳网络广告推广多少钱眉山网站搜索优化哪家好大芬网站开发价格益阳外贸网站设计哪家好滁州百度竞价包年推广多少钱宜昌网络推广价格临猗网站改版多少钱台州网站推广工具报价大连网络营销海南网站推广系统价格莆田模板推广推荐肇庆seo公司爱联企业网站改版价格莱芜网络营销推荐海口网络推广报价钦州如何制作网站多少钱扬州关键词按天扣费多少钱威海营销型网站建设百度竞价包年推广哪家好安康企业网站制作多少钱坪山百度标王塘坑百度爱采购价格佛山关键词排名包年推广多少钱武汉网站设计哪家好歼20紧急升空逼退外机英媒称团队夜以继日筹划王妃复出草木蔓发 春山在望成都发生巨响 当地回应60岁老人炒菠菜未焯水致肾病恶化男子涉嫌走私被判11年却一天牢没坐劳斯莱斯右转逼停直行车网传落水者说“没让你救”系谣言广东通报13岁男孩性侵女童不予立案贵州小伙回应在美国卖三蹦子火了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近3万元金手镯仅含足金十克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新基金只募集到26元还是员工自购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中国投资客涌入日本东京买房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新加坡主帅:唯一目标击败中国队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开封王婆为何火了主播靠辱骂母亲走红被批捕封号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库克现身上海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殡仪馆花卉高于市场价3倍还重复用网友称在豆瓣酱里吃出老鼠头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湖南一县政协主席疑涉刑案被控制茶百道就改标签日期致歉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杨倩无缘巴黎奥运

PHP网站源码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