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7日对于很多航空迷来说也许并不算是一个非常好的日子,因为就在2月27日,目前世界上最大且是唯一一架的安-225大型战略运输机已经确定被击毁。虽然目前乌克兰手头上还有一个安-225大型战略运输机的半成品机身,但完成度不高,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都无法将其制造出来。这也就意味着,安-225大型战略运输机已经彻底成为了历史。
回顾安-225运输机的历史,要从1923年开始。
1923年,在莫斯科郊外的一个山坡上,十七岁的奥列格·康斯坦丁诺维奇·安东诺夫紧张地看着自己一手打造的滑翔机,这是这架滑翔机的首次试飞,它将从坡顶出发,一飞冲天。
不过遗憾的是,这架被他命名为“鸽子”号的滑翔机,终究还是没能飞起来。
在兴致勃勃的围观伙伴们的注视下,“鸽子”号从坡顶贴着地面滑向了坡底,首飞宣告失败。
倔强的安东诺夫对此并不以为意,自从被招飞的航空学校刷掉之后,他便打定主意,自己一定要通过自力更生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飞天梦想。
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安多诺夫再接再厉,不断对“鸽子”号进行改良。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改进,终于在1924年的秋天,一架崭新的“鸽子”号飞上了天空。
谁也想不到,“鸽子”号的成功,竟让造飞机,成为了安东诺夫毕生追求的辉煌事业。
这个建筑工程师的儿子,从列宁格勒工业学院一毕业,就立刻成为了滑翔机制造厂的优秀设计师。
作为拿过苏联滑翔机全国运动会“A级”运动员称号的飞行员,安东诺夫本人是一个狂热又十分优秀的飞行爱好者。
这一点对专业从事飞机设计工作的安东诺夫来说,帮助是显而易见的。通过不断地亲自试飞自己设计的飞机,他的许多设计构想和巧思,能够更容易付诸行动成为现实。
他主导设计了多款滑翔机,都成为了业界仰望的标准机型,其中最出众的“前哨”滑翔机,更是创造了许多世界纪录,闻名于世。
当时工业程度极其发达的苏联,让天才的安东诺夫脑子里许多大胆得有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得到了施展的空间。
二战爆发之后,安东诺夫主导设计、改良的军用滑翔机,在战场上发挥了巨大作用。由于战争需要,他甚至设计出可以运输轻型坦克的滑翔机,可见其设计功力的深厚。
安东诺夫成为了世界著名的飞机设计师,为了表彰他的突出贡献,前苏联政府还成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飞行器设计机构——安东诺夫设计局。
在领导安东诺夫设计局期间,为了顺应航空飞行器的发展应用,安东诺夫的设计方向已经从早期的滑翔机转向了运输机,设计大型的运输型飞机成为了安东诺夫后半生的主要工作。
超大型运输机的设计工作,成为了安东诺夫飞机设计生涯中最辉煌的经历,也为他在世界飞行器设计领域成为后人难以超越的顶级大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安东诺夫领导设计的一系列运输机,不但在各个时期都是巅峰之作,甚至到今天,都依然是经典。
代号“鲁斯兰”的安-124型飞机,便是其中最突出的机型之一。
作为远距离重型运输机,安-124诞生之后,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大运输机,直到安东诺夫去世后,另一个同样出自安东诺夫设计局出品的超级“巨兽”的出现,一代经典安-124才退居第二,变成世界第二大运输机。
取代安-124成为世界第一大运输机,并且成为当今世界独一无二存在的超级“巨兽”,就是代号“梦幻”的安-225。
二战结束之后,世界格局产生了剧烈变化。
美国和前苏联,作为当时世界上唯二的超级大国,都为了独享世界最强大国的话语权,而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你争我夺的全方位“竞赛”,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彼此一刻都没有停歇。
其中,最受人瞩目军备竞赛,显得尤为突出。
自从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成功向太空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
四个月后的1958年2月1日,美国紧随其后,在佛罗里达州的卡拉维纳尔角发射了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探险者一号。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将东方1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苏联航天员加加林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位登上太空的人类。
这让美国人受到了不小的刺激,于是为了挽回颜面,时任美国总统的肯尼迪制定了登月计划,宣布美国人要赶在1970年之前,登上月球。
由此,最容易看得见成果的太空竞赛,立刻成为了美苏两国之间角力的主要“战场”。
美苏之间的“权利斗争”正式上升到了外太空。
此时,美国的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的上升期,再加上美元本身的先天优势,让美国在这场已经进入关键时刻的美苏太空争霸,开始后发制人。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成功登上月球,创造了人类首次踏上其他星球的记录。
从1969年至1972,短短四年时间里,美国又向月球发射了“阿波罗12号”到“阿波罗17号”载人飞船,其中除了中途出现故障安全返航的“阿波罗13号”,其余五艘阿波罗载人飞船全部成功登月。
这对于太空技术曾经一度领先于美国的前苏联来说,无疑颜面大失,可是却又无可奈何。
前苏联过于注重重工业而忽视了轻工业的发展,导致头重脚轻的国内经济始终跟不上美苏“竞赛”的步伐,经济拖了后腿,自然让可投入竞争的资源大打则扣。
另一方面,由于搞了太多完全不必要的军备竞赛,也直接导致了经济建设的乏力。
军备竞赛和经济发展失去良心平衡,恶性循环之下,最终让前苏联在这场竞争中,逐渐力不从心。
尽管苏联也有专门针对登月的计划,可最终都没有成功,前苏联,包括今天的俄罗斯,至今都没有人能够登上月球。
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更是搞出了可以重复往返的航天飞机,“哥伦比亚”、“挑战者”、“发现号”航天飞船相继升空。
前苏联为了跟上美国的步伐,也上马了航天飞机项目——暴风雪号。
正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之下,安东诺夫设计局受命开发一款可以背负“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超大型重载运输机。
于是至今为止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运输飞机,代号“梦幻”的安-225应运而生。
1988年11月15日成功发射了自己的航天飞机——暴风雪号。
1988年11月30日,安-225运输机制造完成,并于次月12月21日,成功进行了首飞。
安-225运输机其实是在安东诺夫领导设计的安-124运输机的基础上,进行延展和改进而研制出来的飞机。
1987年5月20日,苏共中央委员会和苏联部长会议发布第587-132号关于启动代号为“400M”的飞机的开发和建造的决议(“400M”在之后改为“402”,或者叫AN-225)。出于加快进度并最大限度降低成本的考虑,安东诺夫设计局(现安东诺夫航空科技综合体)的设计人员决定以安-124为基础进行研制。安-225的开发动用了苏联十几家航空相关的设计团队,数十万科研人员、工人、试飞员和军队参与了这架飞机的开发。
为了实现背负“暴风雪号”航天飞船的目标,安-225运输机的机身顶部的设计承重超过了200吨。

1988年11月30日,安-225第一架样机在基辅航空厂组装完毕。

1988年12月21日,安-225在基辅首次试飞,飞行时间1小时14分钟。结果表明性能与当初的设计要求完全符合。

1989年5月12日,安-225运输机背负着“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在世人面前亮相,并且成功首飞,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为前苏联在世界面前挣足了面子。
不过,这种耀眼的光芒就像冲天的烟火,转瞬即逝。
20世纪80年代晚期,由于当时苏联的经济恶化,难以支撑耗资巨大的太空探索计划,因此暴风雪计划在实际发射成功一次之后就被迫中止,专门为了太空计划而设计建造的安-225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苏联原计划制造两架,但第二架安-225只有部分完工并被封存,之后有过多次继续完工的计划,但都不了了之。因而真正完成制造并能飞行的安-225运输机仅有一架。
于是,世界上最大的飞机,“梦幻”安-225成为了独一无二的存在,。

由于设计生产时间紧迫,安-225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了安-124运输机,安-225的外形和结构几乎就是安-124延长了机身的放大版,安-225机身长84.0米,翼展88.4米,飞机高度18.2米,机翼根部也进行了扩展以增加跨度。

为了背负暴风雪号并避开在飞行过程中航天飞机后方所产生的乱流,安-124原本的单垂尾设计被两个位于水平尾翼末端带上反角的对称垂直尾翼所取代,尾翼从正前方看去呈“H”字形的,方向舵分为上下两段,升降舵则分为三段。单双垂尾的外观不同,是安-225与安-124在外观上的明显区别之一。

安-225和安-124的另一个主要区别是安-225在安-124的4具ZMDB Progress D-18T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基础上增加到6具。D-18T涡扇发动机首次运行于1982年,最大推力229千牛,由伊夫琴科-进步(Ivchenko-Progress)设计局设计,马达西奇公司负责生产。

飞机起落架部分,安-225前起落架是由两对复轮一共4个轮胎组成,而主起落架部分则是前后七组复轮左右共两排,总共有28个轮胎,其中前轮和两侧七组复轮的后三排具有转向作用以提升飞机在地面滑行时的机动性,使飞机能够在60米宽的跑道内转弯。同时为了方便装卸货物,安-225的前起落架设计为可“下跪”结构。

最初,安-225的最大起飞重量为600吨,但从2000年到2001年,飞机进行了耗资2000万美元的改装,例如增加了加固地板,最大起飞重量增加到640吨。安-225的货舱形状非常平整,改装后的货舱容积为1300立方米,货舱宽6.4米、高4.4米、长43.35米。为了方便巨大货物进出,安-225采用了可以上掀打开的“掀罩”式货舱门,并把驾驶舱设在主甲板上方的二楼处,在货舱内还装设了起重机。

与安-124不同的是,安-225的尾部没有可以打开兼作卸货坡道用的尾门。以安-225的巨大舱内容积,如果转用做为客机,初步估计它可能可以同时容纳得下1500到2000名乘客。

在载重能力方面,安-225的载重达到250吨,相比之下,安-124只有约150吨的水平,美国最大的C-5“银河”运输机最大载重量只有118吨,不到安-225的一半。我国的运-20运输机,最大起飞重量也只有220吨,甚至不及安-225的载重量。

苏联解体后,安-225运输机便留在了乌克兰,虽然一直不断受到外界的关注,可由于它特殊的性质,加上乌克兰糟糕的经济状况,根本无法保证安-225的正常飞行状态。
所以事实上,默默地停在乌克兰基辅的机库里的安-225,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根本就处于不能飞行的报废状态。
知道后来,面对日趋发展的全球化贸易,跨境物流火热起来,而作为大装载能力的运输机,开始炙手可热。
于是,乌克兰当局让已经变身安东诺夫公司的设计局重新将安-225进行翻新。
2001年6月17日开幕的巴黎航空站上,焕然一新的安东诺夫-225运输机在世人面前,重新惊艳亮相,成为全场的焦点。
安-225运输机的试飞员,在多年之后一次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回忆自己第一次见到安-225这个庞然大物的情景。
“我心想怎么可能,它的翼展和足球场一样长,这玩意不可能飞得起来。”
安-225有多大呢?
它机身长度达到84米,翼展更是达到了88.4米。
与之相比,美军最大的运输机C-5的机身长度为75.54米,翼展67.88米。而世界上最大的空中客机A380机身长度72.75米,翼展79.75米。
安-225至今已经创下两百多项世界纪录,是当之无愧的全世界最大飞机。
它所到之处,都像是明星一样,成为焦点,引得许许多多飞行爱好者疯狂追逐。
如今,新冠疫情蔓延全球,安-225也开始了自己的新使命,不断从中国将医疗物资运往世界各地。

在苏联解体后,中国与乌克兰两国曾经拥有广泛的军事合作,引进了不少苏联时期的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其中自然也包括航空技术。近些年安-225多次降落国内机场,不断有观点认为中国应该买下安-225,甚至引进这种重型运输机的生产技术,重新恢复建造安-225。

安-225虽然载重能力惊人,但其对铺装跑道的要求很高,能够支持其起飞降落的机场很有限。据了解,整个中国也就十多个机场能够满足其起降要求。国防科技大学国家安全与军事战略研究中心王群教授此前曾介绍说,“安-225体量庞大,加之发动机动力强劲、数量多,工作时噪声惊人,所以对起降场地的适应能力较差,对机场跑道强度、长度和宽度以及繁忙程度等都有严格要求。排除空管繁忙、安全保障和干扰客运业务等因素,机场只有达到所谓4E以上标准才能起降安-225。”

对安-225这样的超大型运输机需求主要是进行远程或国际货物运输,尤其是一些中大型、特型基建设施,超长超宽的大型货物和其他运输方式难以承担的大型货物或重型装备的运输。在军事上它还可以承担战略或重型军用物资和装备的快速运输任务,包括重型坦克、火炮甚至直升机、火箭、导弹和成套防空反导系统。尤其是特定情况下的航天装备快速发射,用它能迅速将火箭及附属设备运抵发射场,其效率是铁路和船舶等运输方式无法比拟的。

中国虽然确实缺少重型战略运输机,但安-225综合来看并不符合中国的战略需求,对于目前阶段的中国空军来说,运-20级别的运输机已经能够基本满足战略空运的需求。即使未来有此类需求,安-225的军事意义可能远不及体量稍小一些的安-124或美国的C-5M大,更不如体量更小但野战能力出众的美国C-17运输机,这三款军用运输机无论是出动率还是经济性也都胜于安-225。

在几年前,国内曾数次传出有公司从乌克兰引进安-225生产线和图纸,甚至在中国建厂生产安-225的消息,但最终都没了下文。2016年9月,一家名为“中国空域产业集团”(AICC)的企业和乌克兰“安东诺夫国有企业”联合宣布签署“合作协议”,由前者获得“A-225包括发动机在内所有技术、图纸和产权”,将在中国四川泸州市和广西贵港市建设“世界唯一规模最大、配套最全、技术最尖端的超大型运输机生产基地”,首架新飞机最快将于2019年上半年下线,此事件依旧没有后续发展。从报道中可以发现,无论是中国来历不明的皮包公司还是乌克兰的合作公司,乃至所谓“A-225”而非“安-225”,这些细节都透露着谣言的气息。

在技术层面,当年安-225的建造开发动用了苏联十几家航空相关的设计团队,数十万科研人员、工人、试飞员和军队参与了这架飞机的开发。随着苏联的解体,这些相关团队和公司也分散在了不同国家,以乌克兰一国之力,难以承担起安-225的生产。不仅如此,乌克兰方面也根本没有(或更残酷地说,他们“从来就没有过”)批量生产安-225的能力,自然更不可能将自己都没有的东西“援助”或“出售”给其他人。

1998年安东诺夫尝试继续建造施工一半的二号原型机,第二架安-225采用后部装货舷门和新尾部设计,同时装有一个单一的垂直尾翼。在设计上,第二架安-225的运货效率要高于第一架。2000年开始,随着物流需求的增多,对第二架安-225的需求变得非常明显。

2006年9月,乌克兰政府终于再次决定完成第二架安-225的制造。按照计划,第二架安-225的机身于2008年左右完工,但交付日期一再推迟。2011年5月,安东诺夫设计局CEO表示,完成第二架安-225至少需要3亿美元。但由于资金和其他原因,最终二号机未能完成制造。

小结

作为世界上载重最大的运输机——安-225飞机称得上是苏联时代航空业的巅峰之作,其代表的技术价值、制造价值乃至精神价值都非常珍贵,它所创下的多项世界纪录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很难被打破。如今唯一一架安-225已被摧毁,二号机的生产制造也因乌克兰局势的混乱日益渺茫。因“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而生的安-225,最终也随“暴风雪”号一同消失在了历史的烟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