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廊坊
本市动态 部门动态 区县动态 社会民生 媒体关注
政务公开
政府领导 市委工作 政府会议 信息公开 政策解读 新闻发布
互动交流
咨询投诉 来信选登 在线访谈 草案征集 征集调查
走进廊坊
城市综述 经济发展 自然地理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城市名片
政务服务

发展规划

廊坊市产业发展规划

2007年06月13日 来源: 市发改委 作者: 字体: 小  大

为进一步壮大我市产业综合实力,市政府委托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形成了《廊坊市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在充分借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制了《廊坊市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廊坊“十一五”期间的产业发展构想。

第一章  产业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特别是最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上下围绕建设“实力廊坊、效率廊坊、和谐廊坊”奋斗目标,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集中精力上项目”,加快“壮县、强市、富民”步伐,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市产业发展形成了规模扩大、质量提高、后劲增强、结构优化的良好势头。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32.9亿元,“十五”期间年均递增12.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6201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87元;实现全部财政收入58.5亿元,“十五”期间年均递增25.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1.6亿元,“十五”期间累计完成1178亿元,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综合分析全市产业现状,具有三个方面特征:

“二、三、一”产业发展格局已经形成。2005年,三次产业比例为16.2:54.7:29.1,继续保持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增速最快,第三产业平稳发展的态势。2005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2.4亿元,“十五”期间年均递增5.9%,畜牧、蔬菜、林果三大产业占主导地位,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78%。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出现了汇福粮油、梅花味精、五丰福成等40个具有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全市农业产业化率达到58.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46.5亿元,“十五”期间年均递增13.9%。其中,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3.9亿元,占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12.7%,“十五”期间年均递增11.3%。工业产业中,食品加工、家具制造、金属冶炼及压延等传统制造业不断提升,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等现代制造业发展迅猛;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4.0亿元,“十五”期间年均递增12.2%,特别是信息咨询、科技教育、房地产、现代物流、会展、社会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比重逐步上升,2005年实现增加值75.4亿元,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41%,比2000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会展旅游2005年实现总收入31.4亿元,“十五”期间年均递增20%以上,成为我市服务业发展的新动力。

工业产业发展的主体地位基本确立。全市经济发展开始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2005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302.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7.8%,比2000年提高2.5个百分点,“十五”期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工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最强支撑。一是主导产业初显端倪。金属冶炼及压延、食品加工与制造、汽车零部件等3个产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金属制品等4个产业总产值超过50亿元,这些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十五”期间年均递增20%以上,在全市工业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2005年全市高新技术技工贸总收入180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速超过20%。电子信息产业异军突起,富士康、华为、京东方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投资几十亿甚至超百亿元的大项目相继落户廊坊。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也有一批项目相继到我市投资,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进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快速发展阶段;三是龙头企业大量涌现。2005年全市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83家,实现增加值146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8%,比2000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汇福粮油、梅花味精、前进钢铁等9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华日家具、大厂福华、卢卡斯伟力达、科森电器等82家年销售收入超过亿元,这些企业对本行业发展发挥了较好的带动作用;四是产业聚集趋势明显。9个省级开发区(园区)和龙河工业园已经成为全市引进工业项目的主要载体,也正在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2005年园区吸引外资的比重占到全市的90%以上,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占到全市总量的30%以上。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食品加工等重点产业聚集在廊坊、燕郊、香河、固安、文安、大城等开发区(园区)内,这些产业的聚集效应还在进一步增强。

全市产业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我市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无论在产业规模上,还是在产业质量上,都面临着加快发展的艰巨任务,特别是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明显不足,迫切需要尽快加以转变。一是主导产业不突出。2005年我市发展较好的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金属制品、食品、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五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100亿元,仅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33%。其中,最大的食品加工与制造产业实现增加值32.8亿元,仅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1%;最小的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9亿元,仅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3%。二是企业单体规模偏小。2005年我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83家,仅占全部工业企业的14.3%。规模以上单个企业平均销售收入仅为0.87亿元,低于河北省平均水平23%。县域经济中,各类工业企业平均实现工业总产值仅为276万元,中小企业更是占据着极大比重。三是产业集中度较低。我市优势产业中除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分布相对集中外,其它产业分布都较分散,星罗棋布的布局导致了产业链条短、配套能力差,不利于创新开发,不利于先进技术装备的广泛采用和先进管理方式的统一推广,龙头骨干企业难以产生或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优势主导产业的进一步做大做强。四是企业管理比较落后。在众多中小型企业中,特别是在印刷包装、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食品加工制造等传统产业领域,家族式、作坊式管理在部分企业仍然存在,现代管理机制没有普遍建立,制约了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历史上我市工业基础薄弱,长期处于自发发展状态,缺乏有力的规划指导和有效的政策扶持等造成的,需要理性地解决这些问题。

第二章  产业发展机会

我市正面临着产业发展的难得机遇,准确分析、把握、运用机遇,有利于我市产业发展的科学定位,有利于我市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加快形成,有利于奠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从国际产业转移趋势来看。一是中国仍然是对外商直接投资最具吸引力的国家。2000—2003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流动总量由13795亿美元减少为5600亿美元,年均递减26%,而进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量由407亿美元增加到561亿美元,年均递增12%。2002年国际权威机构对全球10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的投资信心指数进行调查,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受访企业把中国作为下一步直接投资的首选地,超过美国成为第一选择。二是外商对华投资在区域上开始战略调整,出现了由东向西、从南向北的梯度性。1997—2004年外商累计对华直接投资的地域分布为:沿海地区占87.3%,共3399.4亿美元;华中地区占10%,共389.9亿美元;西北地区占2.7%,共104.5亿美元。在沿海地区的地域分布上,珠江三角洲占31.9%,共1242.1亿美元;长江三角洲占30.1%,共1170.2亿美元;环渤海经济圈占23.6%,共920.8亿美元。外商在环渤海地区投资的势头趋于强劲,特别是台湾、日韩投资为了降低成本,已开始把在中国的投资重点投放在环渤海地区。三是外商在我国投资以制造业为主。1999—2004年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中,第二产业的投资占外资总量的比重由58%上升到75%。20世纪80年代主要投资轻纺服装、塑料、家具制造等行业,90年代前期主要投资家用电器、化学制品、石油加工等行业,90年代后期主要投资微电子信息、医药、汽车制造、物流、会展、金融、咨询等行业,2001年以后主要集中于通讯设备及电子信息、交通运输及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医药制造业等行业。

从国内主要行业市场规模和成长性来看。按照市场规模大、行业成长性高、在全国市场范围内具有良好发展前途的标准来分析,纺织、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金属制品、通用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食品加工与制造、家具制造、医药制造业等产业具有较大的市场规模和发展前途。这将有利于我市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金属制品等产业的加快发展。

从京津冀地区行业比较优势分析来看。按照区位商分析方法,京津冀地区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印刷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仪器仪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医药制造、饮料制造、石油加工、金属制品、食品加工与制造、家具制造等11个产业专业化程度高,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在京津冀一体化格局之中,北京将进一步强化其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和服务中心地位,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天津将依托滨海新区建设,全面打造现代制造、研发中心和服务中心的城市功能。由于两市综合成本不断上涨和城市负荷能力的限制,决定了它们将重点抓热点行业、抓龙头企业、抓价值链上附加值高的环节,生产制造这一环节将会向外扩散转移,有利于我市把这一环节做实、做大、做强,尽快成为京津冀地区的加工制造中心。中关村、滨海新区、曹妃甸的极化作用正在日益增强,特别是京津塘高新技术产业带的谋划建设,也将对我市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从我市产业发展支撑条件来看。我市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相对较低的投资成本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设施完善,产业保障能力强。我市境内有5条干线铁路(京山、京沪、京九、大秦、津霸)、3条高速公路(京津塘、京沈、津保)、5条国家级公路(京开、京哈、京福、京津、津保)以及40多条省级公路,铁路、公路密度大大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接近发达国家水平。通讯发达,国际互联网已经开通宽带网。程控电话可直拨世界各地,无线通讯实现国际漫游,城镇基本普及电话,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电话98部,移动电话93部。“数字廊坊”正在加快建设。域内电力设施完善,电源充裕,供电由京津塘电网直供,电力供应有可靠保障。我市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全国二十佳投资区”之一。二是软环境相对优越,产业支撑作用强。在发展环境优化上,我市连续多年实施了软环境工程建设,已被评定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成为全国第一家全辖区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中等城市,成为全国第一家全市域的ISO14000国家示范区。 我市与京津沪三市一起被确定为国家开发银行大额授信试点市,信用等级被评为AA+。三是产业投资成本较低,对项目投资吸引力强。土地资源,我市土地成本具有竞争优势,仅相当于京津、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30%左右,对企业投资有较强的吸引力;人才资源,我市拥有13个国家级科研机构、21所高等院校和20所中等专业技术学校,东方大学城已有30多所高校入驻。2005年人才资源总量17.5万人,人才密度指数17.72%,处于全省前列;劳动力成本,我市相比全国及京津等沿海主要城市处于较低水平。2005年我市在岗职工平均年工资为14914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450元,与北京、天津、东莞、昆山相比更低,劳动力成本只相当于这些城市的40%。

从我市重点行业发展形势来看。初步形成了一些规模较大、成长强劲的产业。我市电子信息产业2005年共有企业68家,实现总产值25亿元,“十五”期间年均递增79%,华为、京东方、富士康等重大项目正在开工建设;汽车零部件产业2005年共有企业100多家,实现总产值120.6亿元,“十五”期间年均递增30%,国内外大量汽车零部件项目相继落户我市;金属制品产业2005年实现总产值66.7亿元,“十五”期间年均递增32.8%,在合金刀具、金属构件、金属包装等领域具有较好基础,前进不锈钢、建安特金属结构等项目的开工建设,将带动该行业规模和结构的壮大提升;食品加工及制造产业2005年实现总产值239.4亿元,“十五”期间年均递增34%,汇福、福成、梅花、廊雪等成为市场知名品牌,大龙头企业与大企业群体并存的特点十分突出;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产业2005年实现总产值81.1亿元,“十五”期间年均递增34%,在我国北方初步确立了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优势;会展旅游产业2005年全市共举办大型会展48个,各类会议近千个,接待旅游人数41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1.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5%和1.1倍。较为完善的会展设施、休闲设施以及与之配套的愉景温泉、恒盛阳光等五星级酒店的建设,将会给我市会展产业的发展筑起更为宽广的平台。现有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成为扩张提升以上产业的有利条件。

综合以上五方面,我市主要在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新兴服务业等方面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遇,具备较好的发展条件。发挥我市自身优势并用好这些机遇,成为我市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提升产业整体实力的必然选择。

第三章  产业发展定位

在深入分析产业发展面临机遇的同时,科学确立产业选择的基本原则,明确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就显得格外重要。从产业发展一般规律和我市产业发展实际出发,需要坚持以下产业选择原则和产业发展方向。

一、重点产业选择的原则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既是我市产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产业发展中众多矛盾和问题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按照“突出好、追求快、好中求快”的发展理念,确定了“开放带动、工业强市、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明确了“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集中精力上项目”工作重点,提出了建设“实力廊坊、效率廊坊、和谐廊坊”奋斗目标,产业发展选择必须符合这些全局性、战略性发展思路的要求。

坚持符合城市功能定位。城市功能定位是产业定位的前提,产业功能是城市功能的有机组成部分,科学的产业定位必须与城市功能定位相符合。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内,我市被定位为“京津之间的新兴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园林式生态型宜居城市”。这样的城市功能定位决定了我们要重点引进投资规模大,低消耗、低污染,高科技含量、高效益、高关联度“一大两低三高”的项目,切实把工业做强,把高新技术产业做大,把新兴服务业做优。

坚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我市的产业发展必须着眼于京津冀、全国乃至全球,必须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特别是要抓住国际资本加快向中国转移以及京津冀都市圈一体化加快的有利时机,发挥我市“环京津、临渤海”的区位优势,加快融入京津产业体系,加快参与世界产业分工。努力做到乘势而上,率先发展,在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中走在前列。

坚持产业带动作用明显。选择那些能对多数产业产生带动和推动作用的,并且向前关联、向后关联和旁侧关联度大的产业给予重点发展。这就需要我们瞄准京津产业链中的某些环节引进项目、吸引投资,加入京津的产业链条;立足我市现有优势产业,整合产业发展资源,特别加快形成家具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链;加快推进一些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围绕重大项目开展配套项目招商,努力形成一些产业链条,打造一些产业集群,带动全市产业整体实力的增强。

坚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就是要严格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发挥我市比较优势,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大力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工艺改造传统的制造业,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工艺设备,实现经济、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

二、着力发展的重点产业

根据我市面临的产业发展机会,遵循上述产业选择的原则,通过机会能力匹配性分析,我市产业发展总的定位是:坚持“以高科技、外向型为主导,现代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并举”。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金属制品、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食品加工与制造、会展旅游等六大主导产业,重点培育生物医药、新材料、太阳能光伏、资源再生和综合利用、新兴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经过5到15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产业结构清晰、主导产业突出的良性经济结构。(附:产业定位图)。

主导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是:

电子信息产业。按照京津两大信息产业基地配套发展的需求,重点发展通讯设备及配套产业、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制造、液晶面板上游配套件、半导体、电子材料、视听设备加工制造等生产基地,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骨干企业,成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汽车零部件产业。瞄准国内外整车汽车厂商的需求,加快发展发动机零部件、车桥零部件、汽车电子零部件、变速箱零部件、车轮零部件等五大品系,特别是轿车制动器总成、真空助力器总成、车轮、万向节等关键零部件产品要进一步扩大规模,增加市场供给,努力成为国内外汽车整车厂商零部件供应的重要基地。    金属制品产业。立足于京津生产生活消费的巨大需求,立足于为我市汽车零部件、食品加工与制造、家具制造等产业配套,立足于我市金属切削刀具、管螺纹丝锥等现有基础,重点发展金属结构制品、金属装饰制品、不锈钢制品、金属包装及金属压力容器制品、金属工具制品等产品系列,壮大行业发展规模。    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产业。重点发展木制家具、金属玻璃家具及相关配套产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发展一些名牌产品,加强原料生产、原料加工、家具设计、家具制造以及产品展览、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成为北方最大的家具生产销售基地。    食品加工与制造产业。立足消费市场,发挥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粮油深加工、畜禽产品深加工、果蔬深加工,拓宽新的食品加工与制造领域,加快有机食品、保健食品产业发展,成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绿色食品生产供应基地。    会展旅游产业。完善会展场馆和配套服务体系,扩大会展规模,提高规格档次,打造品牌效应,成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会展城市。依托温泉、高尔夫、森林等特色旅游资源,加快与京津旅游市场的整合步伐,重点发展休闲、度假、娱乐、观光等系列游,成为京津冀地区旅游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是:

生物医药产业。依托京津的科技、人才优势,加快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的转化,培育基因工程药物、疫苗等医药生物技术产品。巩固发展中药、西药、生物制剂、医药中间体等传统医药领域,以中药现代化为突破口,扩大产业规模,引创结合,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改造提升现有产品结构,延伸产品链条。    新材料产业。立足现有产业优势和未来市场需求,重点发展电子材料、半导体材料、印刷材料、硬质合金材料、玻璃及石英材料等。整合现有布局、形成链式效应,重视研发创新、提升产品档次,扩大企业规模、培育品牌产品,努力打造成为京津冀地区的新材料研发成果转化、生产基地。    太阳能光伏产业。抓住国家即将实施的“光明工程”、2008年奥运会光伏电源系统等重大工程带来的商机,瞄准京津市场,重点发展太阳能电池制造、日用光伏产品制造等,扩大产业规模。    资源再生和综合利用。立足京津两市具有大量的固体废料资源,加快建立我市社会化再生资源回收综合利用体系,重点推进废旧金属、家电、电子产品、汽车、农业废弃物等再生资源产业化工程建设,积极成为京津冀地区资源再生和综合利用产业示范基地。    新兴服务业。重点发展服务外包、现代物流、金融等新兴服务业。积极拓展欧美、日韩市场,以承接业务流程外包为主,大力发展国际离岸服务外包,将我市建设成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服务外包基地;加快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行业的发展,努力建设中国北方的金融服务基地;构筑适应跨国公司全球经营战略需求的国际物流体系,高时效性的区域物流体系和提供快速、准确、多样化服务的市域配送体系,成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

第四章  产业发展目标

一、产业发展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省第七次党代会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围绕建设“实力廊坊、效率廊坊、和谐廊坊”奋斗目标,按照“突出好、追求快,好中求快”的发展理念,以园区建设为载体、项目引进为重点、环境优化为保障、人才聚集为支撑、技术创新为动力,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率先发展,力争在重大项目建设、自主研发创新、重点产业培育、产品结构优化、产业集群发展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到2010年,六大主导产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基本形成。

二、经济发展总体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确保五年翻一番,“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14%以上,到2010年达到1300亿元。

全部工业增加值。全部工业增加值确保四年翻一番,“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20%以上,到201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00亿元。

主导产业增加值。“十一五”期间,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等六大主导产业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到2010年六大主导产业增加值达到6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其中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金属制品、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食品加工与制造五大制造业实现增加值达到560亿元,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0%。

新兴产业增加值。“十一五”期间,生物医药、新材料、太阳能光伏、资源再生和综合利用、新兴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26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

三、主导产业发展目标

1.电子信息产业

产业总体目标。“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100%以上,到2010年,实现增加值280亿元以上,占工业增加值的35%,成为河北省第四大支撑产业。    产业结构目标。“十一五”期间完成投资500亿元以上,到2010年,初步形成5大企业为龙头,100家以上中小企业为配套的产业集群。    产业布局目标。在廊坊、燕郊、固安、香河、霸州等开发区建立信息产业园,逐步打造成信息产业基地。

2.汽车零部件产业

产业总体目标。“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30%左右,到2010年,实现增加值60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8%。    产业结构目标。“十一五”期间完成投资300亿元以上,到2010年,培育各类汽车零部件企业100家以上,其中,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10家以上。    产业布局目标。重点在廊坊、燕郊、固安、香河、大城等开发区布局发展,建成专业化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成为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主要聚集地。

3.金属制品产业

产业总体目标。“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20%以上,到2010年,实现增加值40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5%。    产业结构目标。“十一五”期间完成投资300亿元以上,根据该行业投资少、准入门槛低的特点,重点发展中小企业,到2010年,全市金属制品企业达到200家以上。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0家以上。    产业布局目标。按照与建筑、汽车、食品、家具等产业相配套的要求,重点在香河、三河、霸州等地发展。

4.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产业    产业总体目标。“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30%左右,到2010年,实现增加值80亿元以上,占工业增加值的10%。    产业结构目标。“十一五”期间完成投资300亿元以上,到2010年,规模以上家具制造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其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20家以上。香河家具城、胜芳家具城、左各庄胶合板市场的销售额分别达到100亿元、50亿元和30亿元以上。    产业布局目标。重点在香河、霸州、文安、大城等地布局,成为北方最大的木材家具、金属玻璃家具、仿古家具和板材家具生产加工基地、销售集散基地。    5.食品加工与制造产业    产业总体目标。“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30%左右,到2010年,实现增加值100亿元以上,占工业增加值的13%。    产业结构目标。“十一五”期间完成投资300亿元以上,紧密结合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形势,在做大做强现有企业的同时,发展建立一批新的食品加工企业,到2010年,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00家以上。其中,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2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5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10家以上。    产业布局目标。重点在廊坊、燕郊、霸州、大厂和大城发展,努力打造成京津市场绿色食品的生产供应基地,有机食品、保健食品的研发转化基地。

6.会展旅游产业    产业总体目标。“十一五”期间总收入年均递增20%以上,到2010年,会展旅游实现总收入80亿元以上,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6%。    产业结构目标。“十一五”期间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到2010年,发展品牌展会10个以上,建成5星级酒店10家以上。    产业布局目标。重点在廊坊、燕郊、固安、香河、霸州等地布局,发展成为京津冀地区的会展基地、休闲基地。    四、新兴产业发展目标    1.生物医药产业    产业总体目标。“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50%以上,到2010年,行业销售收入实现50亿元以上。    产业结构目标。“十一五”期间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到2010年,生物医药企业数量达到50家以上。其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5家以上。    产业布局目标。重点在廊坊、燕郊、固安、永清等开发区(园区)布局。    2.新材料产业    产业总体目标。“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40%以上,到2010年,行业销售收入实现100亿元以上。    产业结构目标。“十一五”期间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到2010年,培育各类新材料企业100家以上。其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10家以上。    产业布局目标。重点在廊坊开发区、燕郊开发区、固安工业园区布局。    3.太阳能光伏产业    产业总体目标。“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50%以上,到2010年,行业销售收入实现30亿元以上。    产业结构目标。“十一五”期间完成投资50亿元,到2010年,力争引进培育5家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    产业布局目标。重点在燕郊开发区、廊坊开发区、霸州发展。

4.资源再生及综合利用产业    产业总体目标。“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80%以上,到2010年,行业销售收入实现50亿元以上。    产业结构目标。“十一五”期间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到2010年,力争引进具有国内外先进技术的企业10家以上。    产业布局目标。重点在大城、文安、永清、廊坊开发区布局。    5.新兴服务业    产业总体目标。“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20%左右,到2010年,实现增加值180亿元以上,占第三产业的50%以上,服务外包行业实现突破性发展,金融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现代物流体系基本完善。    产业结构目标。“十一五”期间完成投资500亿元以上,到2010年,力争引进服务外包企业100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0家以上,引进域外金融机构10家,培育大型物流企业20家以上。    产业布局目标。服务外包重点在廊坊、燕郊开发区发展,金融业重点在廊坊、三河、霸州发展,现代物流重点在廊坊开发区、香河、永清、霸州、文安发展。(附:廊坊市“十一五”时期产业发展指标表)

第五章  产业发展措施

实现产业发展目标,必须采取有力的促进措施,既要采取对每个重点产业都适用的共同措施,也要针对不同重点产业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特殊措施。通过有效的措施组合推进重点产业加快发展,实现重点产业的发展任务。

一、推进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的总体措施

1.大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根据我市产业空间布局现状、京津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和我市交通干线规划情况,在加快发展廊坊、燕郊等10大开发区(园区)的同时,“十一五”期间再规划开发胜芳、扬芬港、淑阳、牛驼等10个新的园区,加快构筑 “两带一轴一中心”的发展格局。“两带”,即依托固安、龙河、廊坊、香河、大厂、燕郊六个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沿涿密高速公路建设环北京产业带;依托留各庄、东阜、左各庄、胜芳、扬芬港、东沽港、里澜城等园区,沿廊泊公路建设环天津产业带。“一轴”,即依托永清、霸州、文安、大城等工业园区,沿规划建设的廊沧高速公路建设特色产业轴。“一中心”,即发展城市经济,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使市区不仅成为全市的政治文化中心,而且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中心。通过“两带一轴一中心”格局的构建,增强对京津产业转移的承接能力,提高对项目投资的吸附能力,强化对产业聚集的支撑能力,进而从整体上加快我市与京津产业融合的步伐,加快我市县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整合步伐,在空间上实现全市产业的协调快速发展。(附:廊坊市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图)

2.大力开展城市营销活动。城市营销是扩大城市影响、打造城市品牌、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做好城市营销工作至关重要。一是成立城市营销机构。城市营销机构是开展城市营销的执行组织,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商务局为牵头单位,市贸促会、市旅游局和市政府新闻办等单位配合,组建一支专业化的执行团队,对整个营销活动进行系统全面的组织实施。二是实施城市营销计划。城市营销是一项系统、长期的过程,必须制定一个详细的营销计划以保证营销策略的实施。准确把握城市营销对象,找准城市定位和价值诉求,围绕传播城市核心信息,进行长期规划,分阶段、分步骤实施,使城市的知晓度转变成为偏好度和美誉度。三是采取多种营销方式。利用现有优势条件,开展会展营销,通过“5·18”东北亚暨环渤海(廊坊)国际商务节、中国(廊坊)农交会等重大招商活动,以及重大体育赛事和文化活动扩大影响。利用国内外主流媒体和互联网,通过广告、公关、杂志等,分阶段持续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提高城市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境内外企业到我市投资兴业。

3.大力加快融入京津步伐。紧紧抓住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加快和国家实施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的有利时机,千方百计利用京津、服务京津、融入京津。一是推进交通设施的连接。积极推动连接市域内主要工业园区的公路交通建设,推动连接主要工业园区与市区内主要生活区的公交线路建设。努力推进京津廊之间的交通连接建设,为承接京津产业扩散转移创造积极条件,大力发展为两市主导产业服务的相关配套产业,使京津的溢出效应在我市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二是建立产业发展互补机制。京津两大城市的一些产业受环境、资源的压力,向外扩散,我市应采取积极承接方式,将同类企业集中布局进入工业园区,形成产业集群优势;根据京津两市产业发展方向,积极发展与之向前、向后、向旁侧相关联的互补、配套产业。三是促进企业与京津高校合作。鼓励企业与京津高校建立长期稳固的联系,促进大型企业协同高校共建研发机构、技术中心,充分利用京津高校的科研优势,以及东方大学城的各项资源,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通过突出企业产品在技术方面的优势来增加市场竞争力。四是加强与京津在重大事项方面的协调。充分利用我市独特的区位优势,在交通、电力、通信、污水处理等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方面,主动与北京方面加强沟通协调,进行配套和衔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使用价值,在重要产业布局规划方面积极发挥我市作为“京津走廊”的作用。

4.大力开展对外招商引资。我市建设性资金的局限性,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必须把对外招商引资做为加快我市产业发展的重要选择。在招商工作中要实现四个转变,一是以规划为龙头,从单个项目招商向集群经济招商、产业链招商转变;二是建设高水平、专业化的招商队伍,由一般化招商向精英招商、专家招商转变;三是进一步调动企业招商的积极性,由以行政招商为主向市场化招商、以商引商为主转变;四是细化招商市场,明确主攻对象,由“游击型”、分散化招商向重点招商、集中招商转变。同时,建立招商引资的财政机制,特别是对市、县两级职能部门“跑部进厅”引进项目、争取资金,要建立前期费用补贴制度和政策激励机制,提高职能部门引进项目和服务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大力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加强人才引进。重点引进高质量的行业龙头企业、国际性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建立园区内企业种子基金,鼓励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创业发展。侧重项目、产业、园区和非公企业,每年引进400名博士、硕士、高级职称或高技能人才。加强人才培训。积极选送优秀人才到国内外著名高校、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学习深造,培养一批通晓国际规则、富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组织800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参加在职和脱产学历教育,组织3000名公务员参加各种培训,人才柔性流动2000人次。加强人才交流。邀请京津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科技人员、国家科技管理干部到我市挂职,增强相关机构的交流学习,密切联系,增进了解,拓宽引进人才、技术、资金的渠道。加强产业工人培养。增加职业技术教育投入,利用我市现有教育资源,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企业岗位培训等方式,重点在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行业中,加快培养合格的产业工人。以新型农民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各类证书培训和学历培训为主,建立培训与使用机制,使更多农民通过培训成为合格的产业工人。

6.大力拓展多元融资渠道。一是用好外商投资。通过大力招商引资,提供优质服务,加快外商投资到位,每年确保外资到位达到3亿美元以上。二是用好民间资金。最大限度地开放投资市场,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领域,鼓励引导民间投资者通过组建多元化的投资公司或参股、并购等方式,将资本集中投资建设重大产业项目。三是用好金融资金。大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办好经济金融合作发展恳谈会,引进域外金融机构来廊设点开展业务,争取央行把相关服务中心、基地建到廊坊,吸引各类基金、证券后台服务中心移师廊坊。大力发展公司上市,到2010年,全市上市公司力争达到10家以上。四是用好政府投资。准确掌握国家投资政策要求,科学包装投资项目,确保投资项目符合国家投资导向,争取国家和省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

7.大力改善投资软环境。一是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创建一套完整的信息共享平台机制,整合相关信息,各类行政决策事项、非涉密文件及时向社会公布,使企业及时了解准确的信息。建立公共信息资源库,加快政府内部信息的流转、协调和共享,提高政府服务决策效能,提升政府在企业与公众中的形象。推进区域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成立常设机构,协调区域信息共享合作事宜,防止信息闭塞、各自为政。二是提高项目服务效率。建立大项目“绿色通道”,由发改委及国土、环保、规划、建设等部门联合办公,及时解决大项目申报建设中的各种问题。成立项目代理服务中心,对投资项目立项、审批、办证、缴费等各类事项,全程代办,直通服务。三是建立产业引导资金。对在提高制造业水平、带动产业整体提升、增加就业等方面效益显著,并有望形成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项目,提供产业引导资金,对资金引导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8.大力加强产业指导管理。一是发挥行业协会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行业协会是政府和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政府对行业行政管理职能的补充。要及时为企业提供行业发展动态与信息,维护会员企业的合法权益。开展调查研究,反映企业的愿望和要求,提供行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为培育壮大产业决策服务。二是发挥产业促进局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抓紧组建市产业促进局,选配强有力的领导班子,选配懂产业的干部,聘请产业问题专家,研究产业发展规律,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指导所有行业协会,协调解决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真正做到一个市领导抓一个产业,真抓真管,形成一个产业、一班人马、一个协会、一个规划、一套举措,确保见效。

二、推进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的专项措施    1.电子信息产业

培育行业龙头。重点加快华为、富士康、京东方、新奥博为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总投资100亿元的华为项目、富士康项目,总投资20亿元以上的京东方、10亿元以上的新奥博为等重大项目,都要确保“十一五”末达产生效,成为我国北方电子信息产品重要生产基地,总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同时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在半导体材料、计算机及外设制造、电子材料等行业引进一到两家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大项目。    打造产业集群。围绕重大龙头项目的主导产品,根据每个行业不同的技术经济特点,明确与主导产品配套或有相互关系的招商对象,实施有针对性的专业化招商活动,加快引进一批配套项目、一些关联产业,尽快形成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    提供政策支持。争取把华为、富士康、京东方等列入省重点产业支撑项目。在财政税收上,对于地方留成部分采取项目贴息、转移支付、投资入股等方式扶持企业。在土地使用上,采取“一厂一策”方式,给予优先解决。在项目环评等方面,开通绿色通道,提供高效服务,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早日达产生效。

2.汽车零部件产业    培育一批优势产品。巩固和提升汽车零部件产品现有优势,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广泛推行国际标准,着力培育系统开发及模块化供货,逐步融入全球化采购体系,立足我市重点发展的五大品系,积极发展发动机零部件、制动器总成及系统、方向机、传动系统零部件、车身零部件、汽车电子产品等产品,形成一批专业化水平高、产品生产规模大、用户信得过并在全球采购体系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系。    培育一批优势企业。发挥我市近邻北京、天津、保定三大汽车制造基地的优势,抓住国际一些著名汽车制造厂商零部件采购重心向中国转移的有利时机,创造条件,吸引一批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到我市投资落户,特别是要把近期在中国有投资计划的通用、三菱、博世、德尔福、伟世通等国际巨头作为重点,加强联系,争取它们在我市建设生产基地。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龙头。    培育一批优势区块。选择产业基础好、特色优势明显的园区,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完善产业配套功能,打造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块和发展平台。根据我市产业现实基础和发展趋势,重点把廊坊、燕郊、香河开发区和固安工业园区作为发展的核心区域,在这些园区打造产业集群优势。

3.金属制品产业    扩大市场规模。根据京津巨大的消费市场和众多经济发展门类对金属制品的需求,发挥我市在金属制造业方面具有的产业基础和相对较低的成本优势,加快发展金属制品的加工制造,提高在京津两市的市场占有份额,努力成为京津市场的生产供应基地。    扩大产品领域。提高现有金属制品生产水平,开拓金属制品的新品种。打破现有金属制品分散化、低端化的生产经营格局,努力向系列化、高端化迈进。到“十一五”末,在发展金属结构制品、金属工具、金属包装容器、金属丝绳及其制品、建筑及安全用金属制品、不锈钢及类似日用金属制品等六大品系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扩大企业群体。对现有54家规模以上企业组织开展一次提质提速工程,扩大提升一批企业;对广东、江苏、浙江等金属制品企业高度聚集地区及瑞士弗兰卡集团、奥地利奥钢联集团等有意在中国投资的大型跨国公司展开跟踪招商,引进新上一批企业。到2010年,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比2005年扩大一倍,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到20家以上。

4.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产业    打造家具物流中心。对于香河家具城、胜芳国际家具博览城、左各庄胶合板交易中心等大型家具、板材交易市场,引入现代物流理念,完善运输、储存、装卸、信息、结算、分销等现代交易服务系统,扩大产品交易范围,提高产品交易效能,到2010年,打造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家具物流中心。    打造加工制造中心。在继续做大做强我市现有家具制造企业的同时,借助三大家具物流中心给家具制造企业带来的低销售成本优势,在香河、胜芳、左各庄规划建设家具制造、木材加工产业园区,吸引香港、台湾、广东、浙江等品牌家具制造企业落户园区,彻底打破原有只销不产或者产销脱节的格局。    打造研发设计中心。立足我市家具产销优势,谋划组建家具技术研究所等科研技术中心,引导扶持华日、金龙等一些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提高企业产品自主研发能力,提高企业产品设计水平,形成以企业技术研发为主体,以国内外科研院所研发为补充的家具研发设计机制。创新家具设计,打造家具品牌,实现家具行业研发、设计、制造、销售链条的有效衔接。

5.食品加工与制造产业    建设粮油深加工基地。按照抓龙头、带一般的思路,推进汇福粮油、梅花味精、华农大豆等大型粮油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研发新产品,开展精深加工等。发挥市场、资源优势新上一批粮油深加工企业,到2010年,全市形成一批品牌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大的大企业、大集团,成为京津冀地区绿色粮油深加工制品的重要供应基地。    建设畜产品深加工基地。加强畜产品养殖基地建设,提高屠宰工业化程度,巩固牛羊等畜产品加工优势,重点增加牛、羊、猪、鸡、鸭等畜禽加工产品的生产规模,大力发展冷鲜分割肉、调理肉制品、熟肉制品等三大主导产品,形成规模大、加工精、名牌多的肉制品生产基地。到2010年,福成、福华、明慧等肉制品成为中国知名品牌。    建设果蔬食品深加工基地。因地制宜开发建设特色林果生产基地,培育发展适宜食品工业大规模生产所需的果蔬、食用菌类等优质特种原料资源,提高综合利用率,开发附加值高的特色品种。鼓励建设一批果蔬深加工企业,大力扶持知名品牌,加快果蔬精深加工和新产品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发展营养保健类果蔬原汁饮料、小罐头、调理食品、速冻和膨化果蔬产品、干果蜜饯等适宜国内国际市场需求的新型产品。

6.会展旅游产业    加强会展旅游机制创新。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积极培育市场化会展旅游主体,推动各部门、专业园区、专业市场、大企业集团和个人投资组建会展旅游公司,同时积极引进国际及全国的知名会展旅游公司进驻廊坊,或在廊坊设立办事处及分公司,逐步形成以会展旅游设施为依托,专业会展旅游公司为主体,会展旅游及相关服务企业相配套的会展旅游市场主体体系。    加强会展旅游品牌培育。按照区域化、国际化的要求,培育五大会展品牌、五大旅游品牌,即“5·18”东北亚暨环渤海(廊坊)国际商务节、“9.26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渔具展”、“中国国际电梯展”、“国际金融论坛年会”以及休闲旅游、娱乐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会展旅游,使我市成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会展基地,成为环北京旅游市场的组成部分。    加强会展旅游相互融合。加强会展业和旅游业的互补联动,加强会展旅游设施软硬件建设,促进会展活动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注重会展活动的旅游延伸,选择特色品牌展会打造成为特色旅游产品。转化会展的配套服务设施为旅游所用。提升旅游饭店的会议设施,满足国内外大中小型会议需求。掌握国际会展信息和旅游发展趋势,将国际会议、展览项目的申办与廊坊旅游的海外宣传促销相结合。利用旅游休闲设施对参展商和观展商的吸引作用,将大型精品旅游节庆活动和大型会展结合起来,形成以会展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会展的良性互动模式。

三、推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专项措施    1.生物医药产业    积极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药业,带动我市医药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鼓励神威、福尔、杰希、永光等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进一步提高工艺水平和技术附加值,努力形成特色产品优势。加快 产业聚集步伐,重点推进美国马萨诸塞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中科廊坊科技谷等项目建设,积极吸引国内外著名生物医药企业落户,壮大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2.新材料产业    充分发挥毗邻京津的科技优势,加速在电子材料、半导体材料、硬质合金材料等重点新材料领域的成果转化进程,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扩大产业整体规模,努力打造京津冀地区新材料产业制造基地。立足于我市电子信息、金属制品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延伸和扩大产业链,努力改变产业关联度低、自主研发能力弱、上下游脱节的产业格局,形成集群发展、互为配套的产业链式效应。    3.太阳能光伏产业    依托清华科技园、中科廊坊科技谷等科研院所,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太阳能光伏科研、开发及应用体系;加强与保定、邢台、张家口等市合作,提升产业技术,提供政策支持,鼓励华电亿力、松宫、晶伟等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凭借科研、成本、市场等优势,吸引国内外大型太阳能光伏企业来我市投资;大力推进光伏建筑集成及并网发电等技术应用,促进太阳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    4.资源再生和综合利用产业    按照“多拆解、细挑选、先利用、再回炉”的产业发展方向,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发展再生资源加工产业,以废旧金属、家电及电子、汽车、塑料等废旧物资回收为重点,加快廊坊国际履约环保产业园、大城再生金属生产基地、文安东都再生资源环保产业基地建设步伐;加强行业监管,积极开展清洁生产,避免二次污染。实现产业的园区化、基地化、规范化,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产业链的形成。    5.新兴服务业    进一步调整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加快发展以服务外包、金融、现代物流为主的新兴服务业。服务外包产业。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政策支持,加快廊坊开发区服务外包基地建设步伐,按照国际服务外包企业要求,高标准规划建设基地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设施,营造国际化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环境,将廊坊建设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服务外包基地。金融业。加快金融开放步伐,吸引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参与投资,积极引进外资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建立和完善金融租赁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担保公司、风险投资公司,推动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改善信用环境,出台企业和个人信用管理等配套政策文件,重点解决逃废债问题,建设有利于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现代物流业。加快香河家具城、胜芳国际家具博览城、左各庄胶合板综合交易市场、文安(国际)机电设备交易示范市场四大区域物流中心建设;抓好法国佛玛、廊坊开发区广宇物流中心等国际区域性物流产业园区建设;引进一批现代物流企业,培育三河汇福粮油物流、廊坊绿龙无公害果菜配送、五丰福成、福华等一批大型物流企业。构筑以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主的物流运输平台,以邮电通信及网络技术为主的物流信息平台,把我市建设成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物流转换枢纽之一。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浏览量: 次

PHP网站源码惠州seo福永百姓网标王罗湖关键词排名丹竹头网站优化软件大鹏优秀网站设计惠州英文网站建设大鹏外贸网站设计西乡网站开发南联百姓网标王福永百姓网标王平湖百度seo观澜网站优化坪地seo优化吉祥百度标王横岗seo优化永湖设计网站吉祥网站推广方案南澳建网站龙岗网站定制南澳营销网站西乡百度竞价包年推广丹竹头百搜词包民治企业网站改版沙井网站优化按天收费丹竹头网站搜索优化宝安建网站东莞建站大运网站优化按天扣费大浪网站排名优化大浪seo网站优化歼20紧急升空逼退外机英媒称团队夜以继日筹划王妃复出草木蔓发 春山在望成都发生巨响 当地回应60岁老人炒菠菜未焯水致肾病恶化男子涉嫌走私被判11年却一天牢没坐劳斯莱斯右转逼停直行车网传落水者说“没让你救”系谣言广东通报13岁男孩性侵女童不予立案贵州小伙回应在美国卖三蹦子火了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近3万元金手镯仅含足金十克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新基金只募集到26元还是员工自购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中国投资客涌入日本东京买房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新加坡主帅:唯一目标击败中国队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开封王婆为何火了主播靠辱骂母亲走红被批捕封号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库克现身上海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殡仪馆花卉高于市场价3倍还重复用网友称在豆瓣酱里吃出老鼠头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湖南一县政协主席疑涉刑案被控制茶百道就改标签日期致歉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杨倩无缘巴黎奥运

PHP网站源码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