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外国资本控制长达40余年、历经过轰轰烈烈的罢工运动,也在解放战争中一展身手,焦作煤矿这一中国煤炭生产领域最早的中外合资企业之一,被称为中国煤炭近现代工业的“活化石”

洋资掠夺 夹缝生长

       焦作因煤而建立,其采煤历史可追溯到隋唐时期,不过一直都是土窑式采煤,开采力度不大。焦作矿区形成并开始大规模的采煤,则是在清晚期。

       1898年,对焦作煤炭资源觊觎已久的英国福公司,以股权为诱饵,通过福公司在中国的买办刘鹗勾结以庆亲王、李鸿章为代表的清朝官僚,出面虚设了豫丰公司,向福公司借款一千万两白银。

刘鹗

       1898年6月21日,豫丰公司与福公司签订了《豫丰公司与福公司议定河南开矿制铁以及转运各色矿产章程》二十条,福公司掌握了开矿的实际控制权,开始了对焦作煤炭资源的掠夺。

1905年,福公司在哲美盛厂建的工业建筑铭石。

       1902年,福公司总董哲美森等人来到焦作,在焦作下白作村购地20亩建立矿厂,命名为哲美森厂。在未取得清政府发放的开采凭单的情况下,私自在哲美森厂内外开凿一、二、三号竖井。截至1915年,福公司在焦作共开凿矿井10个

哲美森

       为运煤方便,1904年,福公司修成了河南境内第一条铁路,1906年,英国人在焦作一、二、三号井正式出煤,1909年开办了焦作路矿学堂,专门培养采矿、冶金和铁路方面的人才。矿井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自河北开滦的技术工人(内工)和河南境内的失地农民(外工)成为焦作最早的一批煤矿工人,他们以煤矿为业,终年在煤矿工作。

       借助铁路运输先进运输条件和蒸汽机、发电厂的现代工业技术,工业化开采很快就显示出极大的优势,对民族煤炭工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面对福公司的资源掠夺,以杜严为代表的爱国知识分子自发组成保矿组织开展反对英帝国主义,收回矿权的斗争。以靳法蕙为代表的民族资本家变分散为联合,于1914年9月18日,中州公司、豫泰公司、明德公司商定组建了中原煤矿公司,引进先进设备,与福公司进行竞争,客观上推进了中国民族煤炭工业的发展速度

       1924年,福公司的煤炭产量达到全盛时期,年产煤67万吨。截至1925年之前,焦作煤矿成为继开滦煤矿、山东中兴煤矿之后的全国第三大煤矿,焦作的煤矿工人已达11000人左右。

       福公司在大肆掠夺焦作煤炭资源的同时,也把现代机械化采煤生产带入了焦作,开创了焦作机械化采矿的先河,使焦作迅速成为闻名中外的优质无烟煤生产基地。

工人罢工 反抗争权

       福公司在焦作的经营活动长达四十余年,期间靠压榨剥削积累了大量财富。矿工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一天辛辛苦苦所挣的工资不仅不够养家糊口,还经常遭到监工的无端毒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1925年、1934年,党组织在焦作煤矿分别发动了两次大罢工,并取得了胜利,以实际行动支援上海工人的反帝斗争。为此,毛泽东主席称赞焦作矿工“特别能战斗”。

福公司在焦作办事处旧址

       1925年6月初,上海党中央和河南省委先后派罗思危、张作兴、吴光荣、杨天然、张涛、朱鹏舫等同志到焦作建立党组织和开展工人运动,以实际行动支援上海工人的反帝斗争和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罗思危等同志深入到福公司,在职员、机电工等职工中很快地发展了积极分子穆祥顺等6人,在英国资本家的家庭雇员中发展了冯金堂、崔长永等7名积极分子,先后成立了焦作煤矿工会和厨师工会。

       1925年7月1日,同志们利用党的生日举行焦作煤矿第一次大罢工,斗争一直延续了9个月并取得了胜利,迫使福公司答应了实行8小时工作制和给矿工增加工资百分之三十等条件

       1934年6月的一天,焦作特区党委会议决定:根据中外资本家纵容监工毒打工人,组织工人进行罢工。这次罢工坚持了5天罢工取得了胜利,迫使资本家在矿上废除了惨无人道的打骂制度。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焦作煤矿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第二次罢工运动。

       1939年,日本人侵占焦作后,福公司因遭日军所操纵亲日商人的围攻、骚扰,经营困难,撤离焦作,返回英国,结束了在焦作四十多年的经营活动。

回归人民 战略转移

       1945年9月2日,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抗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945年9月8日1时,解放焦作的战斗打响。至此,被英、日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侵占蹂躏近半个世纪的焦作煤矿,第一次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不久,国共两党谈判破裂。焦作不仅是一个矿区,也是太行山南区的前哨,军事位置十分重要。从1946 年下半年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加紧向焦作矿区附近调兵,逐步形成了包围圈。为了防备敌人攻占焦作,我党一方面在市区举办备战训练班,动员广大职工备战转移;另一方面指示工人把煤矿的机器设备和贵重物资转运上山。

       在转运设备的过程中,国民党反动派妄图阻止,经常出动美式飞机疯狂地对运输队伍进行扫射。尽管如此,工人们还是全力以赴转运机器。大车和牲口不够用,就用肩膀扛。技术工人、职员、老年人,甚至剃头匠,无一例外地自觉参加运送。敌机不断地追踪扫射,机器锅炉被射出了窟窿,工人们查看一下,“不碍事,修修能用!”

       一些笨重且难以移动的机器设备,工人们想方设法把它们破坏掉。工人们拆掉了发电机上的原动力机,锯掉了高车架上汽缸的铁拴,卸掉了井上井下的全部水泵。待敌人来到焦作,留给他们的是被水淹没的废井。

       转运设备的工作一直坚持到敌人攻进焦作。10月12日,敌人侵入南厂,之后又炮轰北厂,飞机扔下燃烧弹,大火燃烧起来,工人们仍坚持将北厂最后一批机器装运转移。待工人们把这批机器运抵较安全地带后,他们喘着气,摸着30 马力的小发电机,怜爱道:“你可把我们累死啦!”

       解放战争时期,焦作煤矿第二次大迁移至山西晋东南地区,建立了石圪节煤矿、小河铺煤矿、西白兔发电厂、固县铁厂以及3个兵工厂,为解放战争作出了突出贡献。

重获新生 飞速发展

       1949年9月,焦作矿务局成立;同年11月,焦作煤矿工会更名为焦作矿区工会。在党的领导下,焦作矿务局紧紧围绕煤矿安全生产,积极带领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克服困难,对矿山进行恢复和改造。

       到1949年年底,全局原煤产量达59.78万吨,为支援解放区的经济建设和解放全中国的军事斗争作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全国煤炭系统安全、效率、成本多项第一。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从1952年起,焦作煤矿迎来了国家第一个经济建设五年计划,焦作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

       “一五”期间,国家把焦作煤矿列为重点建设单位,基本建设总投资为7393.5万元,比三年恢复时期总投资增长7.6倍,居全省各煤矿投资之首。中马村矿作为苏联援建156个重点项目之一,投入建设,焦西矿恢复生产、朱村矿建成投产。

       在“二五”期间,焦作煤矿战线东移,中马村矿、韩王矿、焦东矿、演马庄矿、冯营矿等一批煤矿在焦作东部开工建设,新建了韩王井、田门、塔掌等6个斜井和常口、民有等29个小煤窑,搭建了焦作矿务局的基本矿井布局,年产量最高达695.2万吨。

       然而改革开放后,焦作煤矿已是常年亏损,运转困难。矿井老旧、井内涌水大、瓦斯大,而且职工冗员过多。到新世纪之始,煤炭年产量已持续衰减到300万吨左右,矿区已处在破败的境地。

       2018年,焦作煤矿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重点工业遗产保护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