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峡网
  • 新闻
  • 福建
  • 福州
  • 闽南
  • 台湾
  • 国内
  • 国际
  • 推荐
  • 更多
    • 教育 房产 汽车 创业 家居 旅游
    • 快讯 游戏 影视 亲子 视频 图片
    • 娱乐 体育 科技 财经 动漫 会计
海湃客户端
您现在的位置: 海峡网> 新闻中心> 福建频道> 福建新闻
分享

2030年前福建工业领域 如何实现碳达峰?

ABB 厦门示范基地践行“零排放愿景”项目,预计每年减少碳排放13400吨;采用支持新能源接入的全新智能解决方案,实现园区50%电力的清洁能源替代并节约了成本。图为年产5000多台开关柜的ABB厦门工业中心自动化生产线。 本报记者 吴鹏 摄

近日,经省政府同意,省工信厅联合省发改委、省生态环境厅印发《 福建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 福建产业结构和用能结构要持续优化,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到2025年要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4%以上,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筑牢工业领域碳达峰基础。“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和用能结构进一步优化,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基本建立以高效、绿色、循环、低碳为重要特征的现代工业体系,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

如何达成这一目标?实施方案提出深度优化产业结构、深入推进节能降碳、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推动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这六大重点任务,明确了工业领域实现碳达峰的路径。

算好“加减乘”,深度优化产业结构

“工业领域要实现碳达峰,构建有利于碳减排的产业布局,促进产业结构低碳化是必由之路。”省工信厅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实施方案提出,以强链、补链、延链为主攻方向,优化产业发展层次,大幅提高精深加工比重和能效水平,整体提升高附加值产业环节和产品比重,降低产业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打造绿色低碳转型效果明显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近年来,我省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生物与新医药、海洋高新等产业,不断提升新兴产业比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数据显示,2022年,全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5%,占规上工业增加值27%。

但新兴产业仍有成长空间。眼下,各地都在加紧展开产业链提升行动。如 三明瞄准半导体等产业链的发展需求,加快推动石墨烯等配套新材料的提速扩产; 泉州针对光电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开展精准招商,加紧LED外延材料等配套企业的落地投产等。

新兴产业做“加法”,“两高一低”项目则要做“减法”。实施方案提出了要严把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准入关;同时,严格落实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行业产能置换政策,加快化解过剩产能;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型企业、省属国企按照市场化原则开展兼并重组,优化产能布局,提升产业集中度等举措。

此外,还要做好“乘法”,即推动产业低碳协同发展,鼓励“钢化联产”“炼化集成”“林浆纸一体化”等发展。

“如利用钢铁、焦化企业副产煤气生产高附加值化工产品,推动炼化、煤化工企业构建上下游相连、互为供需和生产装置互联互通的产业链;推动工业固体废物高值高效资源化利用,以高炉矿渣、粉煤灰等为主要原料的超细粉替代水泥混合材,减少水泥、水泥熟料消耗量等。”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

加快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化

走进我省钢铁企业宝钢德盛的厂区,钢铁厂在人们心中的印象被完全颠覆——环境优美、花草遍地,光伏发电提供“绿能”、5G智能化监控车间各项指标、各排放口满足超低排放要求等,让这里的内核更“绿”。

推动传统产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需钢铁、石化、化工、纺织、皮革等传统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提档升级,这也是从源头减少碳排放的关键。

实施方案提出,要引导重点用能企业积极建设绿色工厂,推进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及集成应用。其中关键在于“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而“鼓励新建、改扩建项目实行燃料煤减量替代,因地制宜推进煤改电、煤改气”“鼓励企业、园区就近利用清洁能源,积极推动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等举措都是推进用能改革的可参考路径。

针对工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加快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多元储能、高效热泵、余热余压余气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等一体化系统开发运行;建设绿色微电网,实施园区“绿电倍增”行动;构建园区内绿色低碳产业链条,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力争到2030年,省级以上重点产业园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

发展循环经济也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抓手。实施方案提出以 福州、厦门、泉州为重点培育一批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基地,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城市矿山”基地;促进资源高效再生循环利用,支持建设一批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项目;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中首次提到福建要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通过加快增材制造、柔性成型、特种材料、无损检测等关键共性再制造技术的研发创新与产业化应用,支持废旧汽车、废旧工程机械、废旧机床等产品零部件再制造,培育一批再制造龙头企业,力争到2025年形成再制造产业集聚区,到2030年进一步健全完善再制造产业体系。

“从国内外的经验看,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一环。”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唐杰表示,循环经济及再制造产业成本回收周期较长,当前激励机制仍不足;我省在一些关键领域或关键环节技术仍存在“卡脖子”问题,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出台配套政策。

布局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

在今年的“6·18”海创会上,由谢和平院士团队研发的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项目引人关注。

该技术破解了海水中多种复杂元素及微生物对电解水制氢的影响,打破以往只能依靠纯水电解制氢的传统模式。“其与我们的风电技术结合,实现了节能减碳1+1>2,将开创海上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海水资源利用—氢能生产一体化的全新海洋绿氢工业体系。”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综管部部长曹雪幡说。

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技术创新是关键。此次出台的实施方案中,着重提出要利用“6·18”、海博会、海交会等重大展会平台,推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先进适用绿色低碳技术成果转化和规模化应用,以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等高能高碳行业为主,兼顾轻工等其他行业,实施工艺深度脱碳、原燃料替代、工业流程再造、电气化改造、二氧化碳回收与循环利用等低碳技术重点工程。

为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实施方案提出建立绿色低碳重点攻关技术目录,布局一批前瞻性、系统性、战略性研发项目,完善绿色低碳技术重大专项“揭榜挂帅”攻关机制,强化跨部门、跨行业重大科技攻关合作;培育壮大绿色低碳创新主体,引导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进入绿色科技创新领域,推动构建产学研协作、上下游协同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体系;支持龙头企业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金融资本等力量,培育、创建一批具备领先实力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本报记者 林侃)

责任编辑:赵睿

相关阅读
关键词: 福建 碳达峰
  • 福建将通过柜台市场发行政府债券3亿元2023-08-08
  • “数”说福建向金门供水五周年2023-08-08
  • 涿州加油!福建民间救援队驰援涿州2023-08-08
  • 福建省财政下达资金支持灾后恢复重建2023-08-08
  • 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再结硕果 5个特色鲜食玉米品种通过省级以上审定2023-08-08
  • 福建省出台10项举措促进文旅消费2023-08-08
  • 福建:徜徉山水间 走在幸福中2023-08-08
  • 省委第四巡回指导组:破难题促发展 办实事解民忧2023-08-08
  • 福建发布多个领域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2023-08-07
  • 成都大运会进入尾声 福建学子日进四金2023-08-07
最新福建新闻 频道推荐
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再结硕果 5个特色鲜食玉米品种通过省级以上审定

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再结硕果 5个特色2023-08-08

  • 2030年前福建工业领域 如何实现碳达峰?
  • 福建将通过柜台市场发行政府债券3亿元
  • 首届“中国-东盟周”开幕式侧记:山水相依
  • 福建省财政下达资金支持灾后恢复重建
  • 福建省出台10项举措促进文旅消费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编写农业防洪减灾科技服务手册
  • 福建省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赴泉州开展专题调研
  • 福建开展侵权假冒伪劣商品统一销毁行动
  • 福州高新区江滨路北段将拓宽成八车道
  • 福州市教育局最新公告!17日起开始办理……
  • 福州:物联技术赋能 扮靓花漾榕城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走!跟着诗词游福州 走!跟着诗词游福州
太美了!福州六月首个平流雾美如仙境! 太美了!福州六月首个平流雾美如仙境!
夏种进行时!罗源田间换绿装 夏种进行时!罗源田间换绿装
专精特新看福建:专注“小赛道”,跑出“大比分” 专精特新看福建:专注“小赛道”,跑出“大比分”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中景石化二期年产100万吨丙烷脱氢项目建成中交 中景石化二期年产100万吨丙烷脱氢项目建成中交
2023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有福电影巡展31日启动 2023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有福电影巡展31日启动
福建省6县市入选“2023全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 福建省6县市入选“2023全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
福建:超万人次科技特派员一线开展服务 福建:超万人次科技特派员一线开展服务
一周热点新闻
  • 福建省编写农业防洪减灾科技服务手册
  • 福建省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赴泉州开展专题调研
  • 福建开展侵权假冒伪劣商品统一销毁行动
  • 福州高新区江滨路北段将拓宽成八车道
  • 福州市教育局最新公告!17日起开始办理……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