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高新区以“二次创业”为契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发展,全力引领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该区高标准建设衡水科技谷,全面对接以中科院为代表的国内外科研院所和专家团队,持续推进“中科院+”“雄安+”,积极探索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全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0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24家,获得全国质量奖企业1家,现有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2家,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3家,省级星创天地3家,市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115家,其中省级以上88家,自主知识产权数量1300余件,2020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3.46件,是全省平均水平的5.2倍,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创业平台数量分别占全市1/5和1/3。



始终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该区按照全市“招商之冬”活动部署,紧紧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组织举办了京东双引擎计划暨衡水资源对接会、数字新经济产业推介大会、京津产业对接会等招商推介活动。全区在谈项目200余个,恒大特色小镇、渤海水务工业废盐综合利用、大北农生物科技创新产业园、杭州青网新经济科创园、大数据一体化应用平台等30多个项目签约。全年集中开工项目26个,总投资近100亿元;22个省市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59亿元,占年计划的111%。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1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71家、科技小巨人企业3家。宝力工程、奇佳停车、东华冀衡、格雷服装入选第二批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中裕铁信、衡橡科技2家企业的设计中心被认定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综合保障水平。该区持续提升服务效率,实现企业开办“一窗通”、个体工商户云窗办照全覆盖,推行工作日延时机制和双休日“不打烊”服务。加快“互联网+行政审批”建设,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100%,企业群众网上办事率超40%。全面推行分包机制,对32个招商引资项目和全部规上工业企业实行区级领导和部门分包,全力帮助解决企业经营、手续跑办、土地报批等困难和问题。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全年减税降费2.52亿元,获得省发改、工信、科技部门专项资金支持376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