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河源市委书记陈建华按下“微博播报”上线按钮,标志着“微博播报”正式上线。

  “有了网络,你不为人民服务都不行了。”在15日举行的河源网络问政总结会暨网友反映问题交办会上,“华哥”(市委书记陈建华)告诫公仆们。

  自2008年6月22日起步以来,河源市网络问政以廉政亲民、勤政爱民、善政惠民为依归,排解了大量民生问题,交出了厚达80多页的“民生账本”,做到了让群众更满意、生活更幸福。也正因此,在今年2月27日第二届中国网络问政研讨会暨2010年度广东网络问政排行榜揭晓仪式上,河源的网络问政备受专家肯定,揽下“最受网民关注的广东网络问政年度城市”、“最受网民关注的广东网络问政榜样机构”(市委办)、“最受网民关注的广东网络问政十大经典案例”之一(公仆微博)3个大奖。

  【平台创新】河源网络问政“三剑客”

  河源网络问政起步于偶然,而又发端于必然。

  之所以说是偶然,是因为在推开河源网络问政大门之初,谁也没有料到河源网络问政能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没有料到网络问政能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幸福河源”的利器。

  之所以说是必然,是因为以历史的眼光来回顾审视,不难发现,河源网络问政的动机很单纯也很强烈,就是运用数字时代的网络技术成果,以廉政亲民、勤政爱民、善政惠民为依归,网友就公共事务、公共利益及个人利益通过网络向党政及有关负责人提出问题、表达诉求,党政及有关负责人通过网络向民众征求意见/接受问责和监督。河源的网络问政虽然起步略晚,但在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在平台建设、制度建设上不断“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在听民声、汇民智、办民事上实现大飞跃、见到大成效。“便民一张网,诉求一窗口,解难一条心,考评一杆秤。”市委副书记龚佐林一言以概之。

  2008年6月22日,“华哥”不穿“马甲”在本报旗下河源网发帖表示想和河源的网友交流,并认为这种交流对于如何做好市委书记的工作有帮助。至今,河源已经形成了“公仆信箱”、“公仆微博”、“公仆在线”等3大各具特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网络问政平台。

  【机制创新】网络问政纳入行政体系

  河源网络问政有多火?“华哥”现在平均每天要回复5封“公仆信箱”信件,“公仆微博”也很火,平均每天发帖一条,平均每天要花20分钟才能看完当天的帖子,如果两三天不上,就要花一个小时来看。自去年4月3日实名在“公仆微博”注册以来至昨日上午,“华哥”发帖已达396条。截至今年3月底,“公仆信箱”共收到来信3.929万封,平均每天40多封,其中“华哥”用“边角料”时间或晚上休息前亲自回复的信件有6363封,并多次对断头路、水浸街、城市供水、肉菜市场、东埔河整治等网友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现场办公,对网友关于增加教育投入、代课教师转正、保护生态、挖掘保护客家文化等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代市长彭建文还没到河源上班在中山就已经开始批阅回复网友来信。

  市领导率先垂范,带动了全市共同推动网络问政,而更为重要的是,河源通过体制创新,将网络问政纳入现有行政体系中,使网络问政进入了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发展轨道。2008年11月4日,河源成立了“公仆信箱”建设领导小组。2008年12月5日,开展“公仆信箱”管理员培训。2008年12月9日,“华哥”在市委常委会议室召开市领导信箱和各县区主要领导信箱管理员座谈会。2009年1月5日,河源出台《关于加强“公仆信箱”管理的通知》。2009年10月21日,河源出台《中共河源市委关于开通县区“公仆信箱”的意见(试行)》。2010年3月至7月,河源开展“公仆信箱”知识培训,对全市有信箱的单位的一把手进行培训。

  “华哥”说:“今后市委新提拔的副县处级以上干部和各县区新提拔的副科级以上干部,必须通过上机操作‘公仆信箱’考试。”

  【效果说话】“民生账本”凸显网络问政之重

  “为什么老百姓这么相信‘公仆信箱’呢?为什么要把上访变为上网?因为‘公仆信箱’实实在在能办事。”“华哥”说。

  在河源网络问政总结会暨网友反映问题交办会上,《“公仆信箱”为民办事一览表》让人瞩目。这一“民生账本”采用表格方式,包括反映问题的时间、网友名字、投递平台、信件内容摘要、解决落实情况等,厚达83页,已经解决的问题多达522个。“不算不知道,这一汇总出来才知道,原来‘公仆信箱’办了这么多事。”网友“西门吹水”说。

  市委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实际上在这不足3年的时间里,河源网络问政所办的实事远不止这些。《“公仆信箱”为民办事一览表》用表格所列出来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是网友所反映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不包括已经解决的纯粹的网友个人问题、网友不愿意公开的问题等。

  据统计,“公仆信箱”来信中有27.5%是建言献策类信件,“华哥”说,网络问政还提高了科学决策,夯实了群众工作基础,提升了干部执行能力,化解了社会矛盾纠纷。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