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明网 >> 文明播报 >> 正文

楚雄市:干群“齐上阵” 乡村“颜值高”

发表时间:2022-12-05 11:16 信息来源:楚雄市委改革办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 大  中  小 ]
保护视力色:

楚雄市统筹整合各方力量,盘活农村资源,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农耕文化、地方特色融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形成“村村竞美丽、户户争出彩、人人齐参与”的大整治格局,让乡村颜值“美起来”。

一、机制保障,让整治成“常态”

楚雄市大过口乡彝绣山

健全工作调度机制。建立市级领导挂帅、机关干部包村、村级干部包组、党员带头机制,市级领导率先垂范,一线办公、现场调研,研究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组建楚雄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专班,构建市、乡、村三级调度机制,今年上半年,共召开市级调度会5次,镇级现场会、推进会113场次,村级现场会1123场次。

建立资金投入机制。建立财政安排一点、整合项目资金投入一点、吸引社会资本注入一点、动员社会力量支持一点、村组集体拿出一点、群众投工投劳自给一点的“六个一点”资金投入机制,整合国家储备林建设、水环境污染治理等涉及农村硬化、净化、美化、绿化、亮化和文化宣传的项目资金,积极与平台公司合作推进“一水两污”“村容村貌提升”“畜禽粪污处理”融资项目。

目前共整合项目资金2.94亿元、村集体投资2189万元、社会力量投资80.18万元,着力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资金紧缺问题。

完善督查问效机制。坚持“一月一督查、一月一调度、双月一考核、双月一通报”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督查、调度、考核、通报。今年以来,开展暗访3期、厕所问题“回头看”督查2期,制作曝光片2期,印发通报5期,交办各类问题536个。

统筹安排考核奖金1500万元,奖励先进,激励后进,形成各乡镇“比学赶超”、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浓厚氛围。

二、村民自治,让群众唱“主角”

楚雄市东华镇小伍排生态园

抓宣传。党员干部冲在前、老少妇孺齐上阵,组织动员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和镇村干部捐款145.71万元,党群齐心携手共建宜居宜业美丽新农村。

采取发放倡议书、开展问卷调查、组织“家家户户齐参与、干干净净过春节”系列主题活动等方式,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累计开展入户宣传2605场次,张贴宣传标语3334条,发放宣传资料3.8万份。

树新风。强化村规民约、“红黑榜”、垃圾处理收费、卫生保洁、公共设施管护等制度约束,制定完善垃圾清运《保洁制度》和《收费制度》,革除农村环境整治方面陋习。

聚焦“厕所、垃圾、污水、村容村貌”等重点难点,改建完成农村户厕67442座、公厕230座,配置垃圾收运车89辆,建成公共垃圾收运设施4067个,完成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269个,农村生活污水有效管控率达81.4%。

重激励。探索“垃圾换积分、积分换物品”的“爱心超市”运作模式,群众参与村容村貌整治可以获得积分,通过累积积分到超市兑换物品,带动村民养成积极参与劳动的好习惯。

大力开展乡风文明示范创建,组织开展“卫生之家”等各种评比活动,培树“新时代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美丽庭院”等典型,探索推进“履职星”“带富星”“治理星”“颜值星”“先锋星”“五星量化”动态管理模式,揭短亮丑、奖优罚劣,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累计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11.3万人次。

三、资源盘活,让乡村出“韵味”

楚雄市子午镇红色文化宣传

“小景观”带来“大变化”。美化绿化“屋旁、村旁、渠旁、路旁”,鼓励农户外筑美丽“大家”、内塑美丽“小家”,在院落内闲置地栽花种草,扎竹篱笆,美化庭院,利用清理整治成果建设“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因地制宜建设停车区域,打造独具特色“微田园”景观,以“小景观”带动乡村风貌“大变化”。

“老村落”焕发“新活力”。将村民闲置的石块、水缸、旧木料等资源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良材”,少用砖块、水泥,通过整理再利用,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巧妙地展现村庄特色,留住村庄韵味,实现多一点“就地取材”,少一点“花钱购买”。

坚守“因地制宜,不搞大拆大建”底线,突出古村落、古建筑特色,严格村庄风貌管控和设计引导,传承发展云龙根雕、骠川花灯等非遗文化,留住村庄记忆,实现多一点“乡土气息”,少一点“城市味道”。

“巧融合”点亮“乡村红”。盘活闲置资产,采取“村委会+合作社+企业”运作模式和“红色+民俗+生态+美丽庭院”发展模式,打造集参观、教育、传承、体验、驻训为一体的云龙红色教育基地,拓展延伸红色文化乡村产业链,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群众致富,村集体经济增收。

采取“村组户三级+单位+企业”模式,内生党群干群合力,外向单位企业借力,村组、单位、企业结对共建,形成以人居环境提升推动红色文旅融合发展、红色效益保障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局面。

云龙红色教育基地开班以来,接待学员133批次6050余人,实现总收入135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10万元。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