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建设“四化”现代都市 打造“四区”首善之地

来源:微渝中 发布时间:2021-12-31 16:12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

从发展经济到厚植人文,从改善民生到更新城市……五年来,渝中区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推动区域综合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迈上新台阶,书写了高质量发展的靓丽答卷。

未来五年,渝中区将凝心聚力,全力打造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都市,积极推动产业升级焕新、城市有机更新、人文渝中复新、改革开放创新、绿色生态振新、民生福祉添新、基层治理出新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建成重庆现代服务业引领区、历史文化传承区、创新开放窗口区、美好城市示范区。

1.建设现代服务业引领区

大力推进服务业现代化是渝中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未来五年,渝中将聚力发展金融服务、商贸服务、文旅服务、科创服务、健康服务、专业服务六大重点产业。

在金融服务方面,将聚焦构建门类齐全、实力雄厚、辐射力强、开放度高的现代金融体系,加速金融总部集聚,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消费金融、金融科技,打造金融之岛、金融之谷,力争金融业资产规模突破2万亿元,各类金融机构数量超过500家,进一步巩固渝中金融在全市的核心地位,全力打造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载区。

在商贸服务方面,发挥渝中商贸大区优势,聚焦“国际、高端、时尚”,推进业态转型升级,以解放碑全国示范步行街为核心,依托解放碑—朝天门绿色金融大道,全力建设世界知名商圈。同时,提速发展“四首经济”,大力发展高品质“夜间经济”“平台经济”等业态,丰富商圈后街、天台云端、惬意江岸、山城步道、防空洞穴等消费新场景,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800亿元,全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

在文旅服务方面,持续做靓“文化游”“山水游”“都市游”等旅游品牌,提升文旅服务水平和能级,深化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动漫游戏、影视演艺等业态,全力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同时,将加快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积极推进区块链、工业软件、工业设计、工业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产业提质增效,加快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壮大百家规上信息服务企业,实现千亿级数字经济产值,全力推动全区数字经济产业进入国家第一梯队。

此外,渝中还将发挥区域医疗资源富集优势,建设环重医大健康产业园,全力打造重庆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核心区。依托城区专业服务业基础优势,打造西部专业服务业高地。大力实施总部企业倍增计划、品质楼宇提升计划,全力打造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基地。

2.建设历史文化传承区

坚定不移推进人文渝中建设,是市委、市政府交给渝中的重任。

在未来的五年里,渝中将接续推进人文渝中建设,高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品牌大旗,深度挖掘母城底蕴、讲好渝中故事,进一步提升渝中知名度、美誉度,倾力建设历史文化传承区。

其中,通过全力推进“红色三岩”建设,加强红岩村、周公馆、民主党派陈列馆等为代表的红色阵地建设,强化区域内红色馆址联动的同时,深入挖掘城区红色故事,支持市级文艺院团编排创演一批红色文艺精品,高水平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展示窗口。

高标准推进老鼓楼衙署遗址公园等风貌街区建设,强化传统风貌区、山城老街区、特色老社区的空间串联和内容融合,做好“母城”大文章,力争让国内外游客“找得到、看得见、记得住”。

3.建设创新开放窗口区

未来五年,渝中将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持创新驱动、改革引领、开放支撑,全力提升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其中,在全面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方面,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区属国资国企改革,全面提升渝中核心竞争力和发展贡献度。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统筹推进社会事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领域改革工作,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渝中案例”。

在推进更高水平开放方面,渝中区将深入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加强外贸、外资、外经联动,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质量效益。持续提升服务驻渝领事机构水平,用好涉外资源,不断提升渝中国际知名度。

在坚持创新驱动方面,渝中将立足区域产业集聚优势,聚焦数字经济、医疗健康等领域持续发力,同时,优化完善支持创新的政策体系,积极培育创新主体,建强创新平台,集聚创新人才,努力推动科创服务业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此外,渝中将积极承接全市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加速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深化拓展企业联系服务,严格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完善营商环境监督机制,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4.建设美好城市示范区

人民城市为人民。未来五年,渝中将在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民生保障水平、社会治理能力上持续着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提升城市综合品质方面,渝中将推进城市、产业、人文等“多规合一”,实现城市街区、产业园区、景点景区融合发展。聚力打造“两江四岸核心区”等重大项目,加速建设陆海国际中心等重点载体,系统提升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同时,聚焦“消隐患、补功能、留记忆、提环境、强管理”抓实城市有机更新,重塑渝中新形象。

在建设绿色生态城区方面,将认真落实中央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全面完成节能降碳控制目标,力争在全市率先实现“碳达峰”。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落实河长制和长江10年禁渔要求,统筹推进城市公园、绿地建设,深化“无废城市”建设,让渝中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在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方面,渝中将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滚动实施一批民生实事,通过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优化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等10分钟公共服务圈,全面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在创新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将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为突破,持续开展“三上三清”社区服务行动,积极构建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五社联动”体系,大力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5.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实现未来五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为此,渝中区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深化思想理论武装、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向街道下沉赋权扩能,深化推广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模式,推进党建引领警务提质改革,进一步巩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区建设成果。

未来五年,渝中将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市委实施意见,厉行节约、执守简朴,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发扬务实奋进、积极作为的干事创业作风,以党建深入推动各项工作落细落实。

同时,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细落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优化班子结构,加强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为从严从实治党管党打好基础。

数读渝中5年成就经济质量效益

预计今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400亿元、年均增长5%,经济密度位居全国重点城市中心城区前列。

注册资本108亿元的中银金租等一批全国金融法人总部和要素市场入驻渝中区,金融业增加值稳居全市第一。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将突破1300亿元、继续保持全市第一。

城市品质形象

新建山城步行系统115公里,完成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190万平方米。

曾家岩大桥、千厮门隧道等62个重大功能性项目建成投用。

历史文化传承

149处文物、64个非遗项目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有效推进。

文商旅城深度融合发展,年均接待游客5600万人次。

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获评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连续10年保持全国文明城区称号,人文渝中成为不可复制的区域竞争力。

发展活力动能

有力推动934项成渝合作事项走深走实,354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18项国家级重大改革试点取得积极进展,增值税“一表集成”新模式在全国推广,商事制度改革获得国务院表扬。

外资市场主体数量占全市15%

社会安定祥和

滚动实施民生实事85件。

累计新增就业27.5万人。

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获批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工作经验在全国全市推广。

民主法治建设

荣获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称号。

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党的建设

成功创建全国城市党建示范区,高质量完成十二届区委巡察全覆盖任务。


展望渝中5年新篇

今后五年渝中区工作奋斗目标

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75%以上。

经济发展质效显著提升。

改革创新动力全面激发。

历史人文魅力充分彰显。

人民生活品质稳步提高。

基层服务与治理更加精细。

实现未来五年奋斗目标的总体抓手

在全力投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中提升渝中战略价值。

在持续优化空间布局中提升区域板块价值。

在有序推进城市更新中提升全域整体价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