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大渡口的历史变迁:以地图和方志为中心
热门阅读 more
  •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派员参加机...
  • 关于合作开展巴南区界石垃圾二次...
  • 联智聚力 共促发展 ——重庆市文...
  • 巫山县大溪遗址和大水田遗址出土...
  • 牢抓安全卫生检查 提高运行保...
  • 重庆市高新区九里片区项目刘家坡...
  • 开州区中和余家大院保护修缮前期...
  • 巫山县大溪遗址和大水田遗址出土...
  • 戴笠楼及警卫楼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 昌都市迥·拉达堪布城堡遗址历史...
图片新闻 more
大渡口的历史变迁:以地图和方志为中心
发布人:  2023-01-03

大渡口是重庆主城西南部的一个行政区。1965年,重庆市人民政府为服务重钢,设立大渡口区。而大渡口区的得名,则是由原长江岸边一处名为“大渡口”的地名而来。众所周知,作为津渡的大渡口位于长江北岸(此段实为长江西岸,川渝地区习惯以长江左岸为北、右岸为南)的马桑溪与大渡村之间,即原马桑溪古镇(今义渡古镇)的北面。

但是,经笔者考证,作为渡口的“大渡口”,最初并不在现在的位置,而是处于茄子溪入长江口的附近。

 

一、大渡口在茄子溪口

按照“百度百科”的介绍,大渡口始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人们在巴县长江北岸的马桑溪设义渡。实际上,大渡口之名至迟在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1年)修成的《巴县志》上就有记载了。该书提到巴县岷江(长江)上游有“黄磏渡”“雍坝沱”“太平渡”“铜罐驿”“白沙沱”“五里渡”“伏牛渡”“鱼洞溪”“大渡口”“阁老溪”“河高崖”“三道口”“黄葛渡”“海棠溪”“龙门浩”“玄坛庙”“弹子石”“东山坪”共16个渡口。[1]其中的“大渡口”系首次在方志文献中出现(图一)。由此可见,大渡口有明确记载的历史已有261年了。

 图一 乾隆《巴县志》中的大渡口

那么,那时候的“大渡口”在哪里呢?从上文介绍的渡口位置看,乾隆《巴县志》中记载的这些渡口是由上往下依次记述的。大渡口就位于鱼洞溪渡口和阁老溪渡口之间。其中,鱼洞溪就是现巴南区鱼洞老街旁的箭滩河,河口正对钓鱼嘴半岛。

阁老溪在现地名中不存。不过,查询当代地图,或在百度地图、高德地图软件中搜索,在今马桑溪古镇北侧有一小溪入长江口处标有“葛老溪”,这应该就是《巴县志》中所载的阁老溪。但是,这个“葛老溪”的位置也有小差错。根据民国巴县《第二区全图》和《巴县山水全图》,在民国大渡口之南、今马桑溪古镇的南北两端,各存在一条溪河(两图中均标“郭老溪”)(图二)。又参考1905年绘制的《巴县城乡全图》[2]可知:马桑溪古镇北侧的小河应为马桑溪,南侧的溪流(修建义渡古镇时已填埋为城市下水道)应为阁老溪(图三)。[3]那么,早期文献虽未具体明确古代的大渡口具体位置,但大致可以确定在今钓鱼嘴半岛至今马桑溪古镇间。

图二 《巴县山水全图》中的“大渡口”南侧的两条水系(为清晰显示,图中“大渡口”、“郭老溪”为笔者用现代电脑字标注)

 

图三 《巴县城乡全图》中的“马桑溪”、“阁老溪”

那么,乾隆年间的大渡口具体位置在哪里呢?

笔者通过百度矢量地图对“大渡口”“阁老溪”“伏牛溪”等标有里程的渡口进行了测量。测量中有几点考虑:

第一,按乾隆《巴县志》卷五“兵制”之“塘汛”之“西南水塘”记:“珊瑚坝,五十里钓鱼嘴,三十里雍坝沱”,可知古代巴县向西南的水路里程计算起点为珊瑚坝。

第二,古代距离概念一般说的是路程距离,而非现代的直线距离,在测量方式上,我门以长江航行通道为测量路径选择。

第三,清代里程测量单位中的“里”,与现代长度单位“里”存在差异,清代1里约等于现代540米。

按照上述标准,测量结果显示:以珊瑚坝为起点,向西南方向长江水路距离35.8里(清制,下同)为马桑溪,约36.7里为阁老溪,约42.9里为现茄子溪口,约55.7里为鱼洞溪口,约65.9里为伏牛溪口(图四)。

对照乾隆《巴县志》有关“岷江”渡口的记载,重庆出城“县西三十里”为阁老溪渡口;“县西四十里”为大渡口渡口;“县西六十五里”为伏牛溪渡口;由于乾隆《巴县志》无鱼洞溪渡口的里程记录,参照其记载的“县西南六十里大江南岸”为“鱼洞水驿”,考虑到古人行船会随岸有更多弹性,以及测量的不精确,可以认为上述测量基本与文献记载相吻合。根据已知的伏牛溪和阁老溪位置,可以明确乾隆时期的大渡口就在现茄子溪入长江口附近(附表一)。

表一 乾隆《巴县志》中渡口距离实测对比表

渡口

《巴县志》里程

测量里程(今制)

测量里程(清制)

阁老溪/马桑溪

30里

约34.0里/33.2里

36.7里/35.8里

茄子溪

40里

约39.8里

42.9里

鱼洞水驿

60里

约51.6里

55.7里

伏牛溪

65里

约61.0里

65.9里

 

图四 乾隆《巴县志》记载渡口距离实测图

 

二、大渡口:从茄子溪到马桑溪

乾隆时期的大渡口在茄子溪口附近,这是目前为止我们首次明确其具体地点。

到清道光年间早期,大渡口仍然被称为大渡口,且位置依然位于茄子溪口。1843年王梦庚编撰写成的《重庆府志》,记岷江上游有“黄磏渡”“雍坝溪”“太平渡”“铜罐驿”“白沙沱”“五里渡”“伏牛溪”“大渡口”“阁老溪”“河高崖”“三渡口”等11个渡口,虽然没有了“鱼洞溪”,但“大渡口”仍然位于“阁老溪”的上游,与巴县城的距离也仍然分别是“县西四十里”、“县西三十里”。[4]

但此后,大渡口位置发生了变化。在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印刷的《巴县城乡全图》中,已将大渡口标定于今马桑溪之北的现大渡村一带(图三)。这就可将大渡口迁现址的具体年代确定在1843—1905年间。

要进一步缩小大渡口迁移的时间,还得从后来两设大渡口义渡的情况来研究。笔者目前收集到两条义渡材料。

(1)九宫庙出土残碑:九宫庙“因设庙会。修桥补路所余金银租米,屡生弊端。巴县正堂张判将所剩财物,购船一只,雇船夫一人,以食米一斗五、工资钱六十文,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三月十二日正式义渡。”

此条材料在近年来关于大渡口义渡起源文章和政府网站中多有引用。其实,该材料最早是由笔者于2007年在给大渡口区做的《大渡口历史文化》课题研究成果中提到,成果后来全文纳入《神奇的土地——大渡口的历史与文化》[5]一书,随后广为人知。在此有必要说明的是,笔者所参照的九宫庙残碑文字源自网络文章(现已无法查找),介绍此条材料的是当时的大渡口区文化馆工作人员。从行文看,该条材料具有一些口语化特点,应该是传抄中的添加、改动所致。

(2)民国《巴县志》卷十七“自治”之“义渡”:“大渡口义渡,清道光时马王乡士绅募捐,购置田业一股,年租二十余石,置船二艘,雇人推渡。”[6]

道光《重庆府志》记载巴县义渡有三,但无大渡口义渡,所以本条材料所述之道光年间(1821—1850年),只能是在《重庆府志》编印后的1844年—1850年间,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大渡口第一次改设义渡的时间。

从上述两条材料看,大渡口义渡的设立与马王乡士绅、九宫庙庙会有关。九宫庙在今重钢厂西侧的崖壁上,与今大渡口码头位置相近,沿九宫庙往北,就是马王乡场所在。捐资的马王乡士绅恐怕多住在乡场上,捐资九宫庙庙会修桥补路者也更可能是九宫庙附近之人,他们当然愿意为与本地最相关的社会事业——义渡而捐款。

从1942年印刷的《重庆市郊全图》看,从马王场出来到九宫庙、大渡口,沿马桑溪有道路连接长江,这是从长江到九宫庙、马王场最便捷的人、货通道,因此在马桑溪北侧(现大渡村外)设立义渡是科学的、经济的。大渡口义渡大概是迁移原茄子溪大渡口而来。茄子溪口、阁老溪口[7]、马桑溪口所在沿江地区在清代均属巴县智里二甲,而沿茄子溪河向上连接的冷水场(后来的人和乡驻地,今华岩一带)属于智里四甲,茄子溪大渡口主要服务对象是人和乡。同时,原先设立在茄子溪口附近钓鱼嘴的巴县批盐所验簿、书巡和塘兵、哨船等官方机构(详见后文),以及鱼洞溪渡口,至迟在1843年已撤除(道光《重庆府志》已缺载),其行政资源优势和渡口间连接优势已丧失,因此,将其迁到同属于智里二甲的马桑溪北侧,免费为马王场和九宫庙附近之人服务,应该是当时迁移决策的逻辑出发点。囿于此,原先冷水场到长江的陆路联系也改道大渡口现址了(图五)。

大渡口义渡之设立,与阁老溪渡口是存在竞争关系的。鉴于阁老溪渡口只有“渡船一,通江津”,所以两者之间尚可暂时转圜。但由于免费的原因,原设立于南边约2里远处的阁老溪渡口终究还是会受到一定冲击,此后,葛老溪渡口再不见载于文献和口传。可见,大渡口义渡的设立,整合了原大渡口、阁老溪渡口的功能,将冷水场、马王场、九宫庙的通江通道集合到大渡口义渡一处,达到了节约资源、聚集人货、服务本土的目的,是经过当地士绅精心设计的。

 

 图五 《重庆市郊全图》上的大渡口与马王场(清代马王乡驻地)、冷水场(清代人和乡驻地)、长江南岸的陆上交通联系图

 

三、南、北大渡口

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年,随着东部众多大城市相继沦陷,为了保存民族工业的实力,中国的重工业被迫西迁重庆。3月1日,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兵工署联合组成钢铁厂迁建委员会,将汉阳钢铁厂等迁到重庆,选址大渡口义渡,建立了大渡口钢铁厂(后改称军政部兵工署第二十九兵工厂)。

汉阳钢铁厂迁至大渡口之后,大渡口主要被专用于钢铁厂的原料供应和产品输出,国民政府对其实行军事管制,码头成为军事工业重地,“大渡口”自此从渡口变为主要运送物资的码头。原来作为人渡口的出入功能被切断,客商来往因此中断。为满足两岸人民往来需要,政府便将人渡口迁到鱼跳岩。鱼跳岩就在马桑溪和葛老溪之间、现马桑溪古镇靠北边的长江岸边,现仍可见到石上的一些梯步和拴船、靠船遗迹。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上世纪50年代建成的成渝铁路在马桑溪古镇背后设有车站,名字叫“大渡口站”。这些现象说明,位于马桑溪以北的大渡村、大渡口,南侧的大渡口站、马桑溪人渡,都是广义上的“大渡口”(图六)。

 

图六 复建后的马桑溪古镇(阁老溪一侧)

但是,大渡口这一名称并不为大渡口区独享。

仔细观察一张上世纪80年代的地图(图七),可以看到,在巴南区的土桥(当时属九龙坡区)西侧,也标有“大渡口”这一地名,与重钢大渡口隔江相望,应该是古代大渡口义渡在长江两岸停靠形成的所谓“南北大渡口”(依现代方位实为东西大渡口)。

 图七 1980年代印刷的地图中的南、北大渡口

再往上溯,还有一张明确标注“南大渡口”的简易地图(图八)。这张地图现陈列于重庆工业博物馆展厅内,来自“钢铁厂迁建委员会”呈请国民政府在长江对岸设置高炮阵地报告的附图。该示意图绘制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图上钢铁厂南侧标“大渡口”,隔长江右岸标“南大渡口”,图题说明设“炮两门掩护钢铁厂于南大渡口阵地”。可见,大渡口这一地名原先一直是跨江的,两者是一个整体,南大渡口主要连接现巴南区李家沱地区。

 

图八 “防校炮四一团二连之一排三七炮两门掩护钢铁厂于南大渡口阵地配备图”

 

四、何以“大”渡口?

大渡口何以“大”也?按照“百度百科”的说法:以江宽水缓,过江人众,渡口规模为沿江数十里之首,人称“大渡口”。此说其实属于猜测性质,并无人做过具体论证。

乾隆《巴县志》记录的巴县16处津渡,15处均以地名命名,唯独大渡口是以大小之“大”命名的,想必有深意。笔者梳理材料,大渡口之“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渡口之大,体现在承载能力大,故谓之“大”。

清代乾隆年间的大渡口,无文献说明其规模究竟有多大。但从道光时“置船二艘”来看,此前茄子溪附近的大渡口应不小于此规模。以现代的眼光看,区区几艘渡船,实在难以言“大”。但在当时,除城区附近的海棠溪(渡船十二)、黄葛渡(渡船八)、三道口(渡船十)外,西部长江沿岸的黄磏渡、雍坝溪、太平渡、白沙沱、五里渡、伏牛溪、阁老溪、三渡口均只有渡船一艘,只有河高崖(今鹅公岩)、[8]鱼洞溪有渡船二艘。由此可知,大渡口的确比其他几个渡口规模要大得多,说它是沿江数十里之首,并不是夸饰之辞。

其次,大渡口之大,在于它是这一地区行政资源的聚集地,故谓之“大”。

清代,茄子溪附近的大渡口是管辖长江南来北往的重要关口。大渡口从雍正年间开始就设有盐船验簿、书巡,稽查长江沿线盐船。据乾隆《巴县志》卷三“赋役”之“盐法”:雍正八年(1730年),为了防止私盐坐大,“恢复批盐所,盘吊官盐,稽查私贩”,批盐所始设在千斯门外盐码头,后来“又于嘉陵江之澄江口、岷江之钓鱼嘴设立验簿三本、书巡十二名”,其目的是“稽查本邑及过路各州县盐船。以重庆府经历董其事。”[9]而距钓鱼嘴最近的津渡就是大渡口。

茄子溪口大渡口附近的钓鱼嘴还设有塘兵。塘兵是清代设立在驿站的兵,专事军事情报、邸报的沿途接替递送。据乾隆《巴县志》卷五“兵制”之“塘汛”记:西南水塘,“珊瑚坝,五十里钓鱼嘴,三十里雍坝沱,交江津县界,俱左营,每塘兵二名。”

茄子溪大渡口附近还设有哨船。哨船是古代政府设置的巡逻警戒的船只。乾隆《巴县志》卷五“兵制”之“哨船”:在巴县西路设有“金紫门”“钓鱼嘴”“雍坝沱”三处,其中钓鱼嘴“本塘左营兵二名外,原设哨船一只,船夫一名,水手二名。”又 “按金紫门、钓鱼嘴、木洞原设哨船三只,其塘兵及舵工、水手工食俱于本营兵饷内支给”。

第三,大渡口之大,还在于它地处水陆交汇,是古代这一地区重要的交通节点,故谓之“大”。

清代早中期,茄子溪大渡口是这一地区沟通长江两岸的重要通衢。大渡口、鱼洞溪两个渡口,分别扼守长江左右(此段长江南北流向),成为连接两岸的襟带。其人员与物资的流动,以右岸地区的需求更多更迫切些。《巴县志》载鱼洞溪渡口“通忠孝廉节各里甲”,这些里甲均处于箭滩河腹地,有大量的人口和农产品、土特产品,以船载货出鱼洞溪,至大渡口登陆,继续北进可进入成渝之间的官道——东大路,继而往西可至成都沿线各地;折向东北经马王场则是进入重庆城区的路线。

大渡口还是长江航运交通线上的水陆转换节点。古代成渝两地间的大宗货物往返多择水路。川江在元、明、清三代均置水驿,明代初年“成都水路至重庆三十六驿”[10],约需12日即可由成都达重庆府。[11]清代在钓鱼嘴对岸设鱼洞水驿,众多物资和人员在此转口,而对岸最近的茄子溪大渡口,想必也是往北岸水陆转换的重要节点。

 

五、结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知道大渡口的历史至少已有260余年,始设义渡的时间大约在距今170余年前。大渡口的地理位置经历了从茄子溪口附近到马桑溪口北侧的变化。它由一处重要的“米口”转身为义渡,再到成为工业大港,见证了地区的发展历史。大渡口地名有一个泛化的过程,从最初的一个渡口,到连接长江左右岸的南大渡口、北大渡口,再到形成大渡村、马桑溪人渡、大渡口钢铁厂、大渡口火车站,大渡口逐渐成为一个片区的地名。1965年,依托重庆钢铁厂成立大渡口区;1995年,大渡口再度扩区;今天的大渡口,包括5街3镇,幅员面积达102.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42.2万人;谁能想到,从二百多年前长江港湾驶出的小渡船,如今已成为重庆主城西南部的著名山水园林城区呢!

 

注释:

[1] (清)王尔鉴:《巴县志》卷二,第40、41页。

[2] (清)傅松岭校定、(清)潘濂寿徵氏测绘:《巴县城乡全图》,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3] (清)傅松岭校定、(清)潘濂寿徵氏测绘:《巴县城乡全图》,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4] (清)王梦庚修、寇宗撰《重庆府志》卷一,道光癸卯年撰修版本,第48页。

[5] 刘本荣主编:《神奇的土地——大渡口的历史与文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

[6] (民国)向楚主编:《巴县志》卷十七,第528页。

[7] 乾隆《巴县志》卷二“津梁”:“大渡口,县西四十里,智二甲,米口。”“阁老溪,县西三十里,智二甲,渡船一,通江津,米口。”

[8] 乾隆《巴县志》所记之“河高崖”,民国《巴县志》称“鹤皋岩”,彭伯通著《重庆古城》称“鹅皋岩”,现讹称“鹅公岩”。

[9] (清)王尔鉴:《巴县志》卷三,第44、45页。

[10] 《明太祖实录》洪武四年十二月丙申条。

[11] 成化十二年(1746)秋,张瓒带兵入播,在其《东征纪行录》之“总叙”中提到:“播境有苗弗靖,予奉命率师抚剿,以成化十二年丙申秋九月廿日发蜀城,从眉、嘉、叙、泸舟行,凡十有二日达重庆府。”

 

图文:白九江

 

 

上一篇:新书推荐丨《开县故城——2006~2008年考古发掘报告》
下一篇:三峡工程重庆库区考古报告出版工作 2022年度取得新进展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

PHP网站源码横岗营销网站坑梓网站设计坪山至尊标王大浪外贸网站设计惠州建站民治设计网站荷坳高端网站设计罗湖网站关键词优化同乐百度关键词包年推广大浪百度竞价木棉湾网络推广南联模板推广福永百度竞价坂田关键词按天计费同乐设计网站南澳网站推广大芬百搜词包深圳网站优化按天收费平湖百搜词包宝安网站建设设计观澜百度竞价大运阿里店铺运营惠州外贸网站制作盐田网站优化按天扣费永湖推广网站爱联seo网站推广盐田品牌网站设计广州建设网站南联网站优化按天扣费广州关键词排名包年推广歼20紧急升空逼退外机英媒称团队夜以继日筹划王妃复出草木蔓发 春山在望成都发生巨响 当地回应60岁老人炒菠菜未焯水致肾病恶化男子涉嫌走私被判11年却一天牢没坐劳斯莱斯右转逼停直行车网传落水者说“没让你救”系谣言广东通报13岁男孩性侵女童不予立案贵州小伙回应在美国卖三蹦子火了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近3万元金手镯仅含足金十克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新基金只募集到26元还是员工自购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中国投资客涌入日本东京买房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新加坡主帅:唯一目标击败中国队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开封王婆为何火了主播靠辱骂母亲走红被批捕封号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库克现身上海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殡仪馆花卉高于市场价3倍还重复用网友称在豆瓣酱里吃出老鼠头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湖南一县政协主席疑涉刑案被控制茶百道就改标签日期致歉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杨倩无缘巴黎奥运

PHP网站源码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