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望城经开区:聚焦“突破两千亿、挺进五十强”目标续写新篇章

望城经开区打造宜居宜业的产城融合生态。

望城经开区打造宜居宜业的产城融合生态。

永杉锂业进入试运营,将填补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空白。本版图片由望城经开区提供

永杉锂业进入试运营,将填补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空白。本版图片由望城经开区提供

  利亚德光电智造产业园内,技术工人与智能机器人配合进行产线管理。

利亚德光电智造产业园内,技术工人与智能机器人配合进行产线管理。

  京东望城物流园2021年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

京东望城物流园2021年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

2月7日,春节过后首个工作日,长沙市188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主会场设在望城经开区德赛电池储能电芯项目现场,该项目总投资达75亿元,从签约到动工,仅用了17天时间!

无独有偶,去年3月1日,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长沙主会场,同样设在望城经开区。

不到一年,连续担纲省、市两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主会场,既是上级对园区的期望,亦体现了园区的责任担当。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园区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极具考验、极富成效的一年。”园区党工委书记周剀总结:园区尽最大努力争取最优结果,交出了一份动力更足、结构更优、质量更高的发展新答卷!

新的一年,园区已经吹响冲锋号,在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大力实施强省会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征途上,再加压、再发力、再提速,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劲头,聚焦“突破两千亿、挺进五十强”目标,坚实迈进。

上篇

开局精彩

综合实力迈上千亿级新台阶

“开局漂亮、全年精彩”,这8个字是对望城经开区2021年工作的精准总结。

过去的一年,园区规工增加值、固投、税收、社零增速领跑全市;5G智能终端产业园项目领航全省重大产业项目;园区获评“2021年十大最具投资价值产业园区”“2021年度创新创业生态典范园区”等荣誉称号,蝉联全省高质量发展园区;“五好园区”建设走在全省全市前列;荣获3项长沙市创新实干推进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地区(单位)奖项,创新转型经验获工信部、省发改委、省工信厅推介……

园区在“强省会”战略中,主力军作用有力彰显。

总收入迈上千亿级新台阶

2021年,望城经开区企业总收入跃上千亿级新台阶,同比增长15%!

数字增长的背后,是产业升级、行稳致远。

园区新材料先进制造、食品医药产业瞄准产业链终端、价值链高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分别实现14.3%、17.5%的高位增长。

智能终端产业强势崛起,已聚集产业链项目90余个,发展动能由智能手机“独木支撑”到通信终端、智能安防、汽车电子“多点发力”,“一主三特”产业体系韧性更强、结构更优、质量更好、活力更足。

比亚迪电子、京东物流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晟通科技、金驰能源登上50亿元新台阶,税收过亿元企业突破10家,多点支撑的龙头矩阵正加速形成。

全年新增“四上”企业42家,新增智能制造示范企业25家,长高高压获评“国家单项冠军产品”,湘江涂料、衡开智能等4家企业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晟通科技、冰溪生物等3家企业荣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联智科技向深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企业发展动能不断增强、能级快速跃升。

实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长沙创新药物研究院、湖南航天传感技术研究院落户建设,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2家,新增院士、博士工作站3家,新增市级以上创新中心5家,实施省市重大项目攻关50余项,一批科创辅导、咨询机构入驻。

强化“亩均论英雄”导向,实施产出效益倍增计划,探索分步供地、弹性供地机制,加大闲置资源盘活,推动7家企业“二次投资”,9宗闲置土地、7家僵尸企业盘活,全年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同比增长16.9%,亩均收入同比增长10%,发展质效有力提升。

“望城速度”被不断刷新

发展是最大的政绩,而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是发展的关键。

去年园区项目建设气势如虹、捷报频传。

位于铜官工业园的永杉锂业,总投资30亿元,是杉杉股份布局新能源产业的关键项目。

“克服了多波疫情冲击和连续的阴雨天气,仅用1年时间里就完成了40栋非标准单体建筑的一次性建成,仅18个月完成2.5万吨锂盐工厂的建设,并在去年底投入试运行,再现了‘望城速度’。”回忆当时的建设情景,公司总经理戴晓宇依然感慨万千。

园区去年有5G智能终端产业园、益海嘉里、桑特液压等70个新建项目开工建设,立邦新材、兆恒科技、永杉锂业、恒茂高科、金浩粮油、利亚德光电、兆兴博拓等一大批龙头项目竣工投产,“望城速度”就像永杉锂业一样,不断刷屏,如戴湘二期从开工到投产仅用时93天。

紧扣招商引资“生命线”,招商引资闯出全新天地。全年引进项目96个,合同引资352亿元,德赛储能电芯、大华股份、深圳腾达、利亚德光电等一批引领型、航母型项目顺利签约,“三类500强”企业、投资过50亿元项目引进数量名列全市第一,交出了一份招强引优的样板答卷。

“有呼必应”成为营商新名片

营商环境好不好,投资者最有发言权。

如果说2019年赛德电池首个项目落户园区,带有“探路”性质,那么这次投资75亿元建设储能电芯项目,则是准备在园区“深耕”。

“力争将储能电芯项目打造成为长沙市先进储能产业新标杆,将望城打造为德赛集团全球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德赛电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其在项目开工仪式上表态,无疑是投资者对当地营商环境的高度认可。

园区服务,直抵人心。

企业服务实招频出。深入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实施项目审批和水电气全程“帮代办”服务,建设政务驿站8个,高效政务触手可及。实施“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专项行动,累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378个,“无事不扰、有呼必应”成为营商新名片。推行政策兑现“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服务,累计帮助企业申请资金达2.7亿元。

“望城服务”更加可触可感。以“五好”园区建设为抓手,推动金融、科技、人才等生产要素良性循环,助企融资90余亿元、开拓市场超15亿元。

厚植招商引资新优势。全年向上争取专项债资金28.5亿元,拆迁交地2400余亩,探索多途径劳务用工服务,助企招工1.9万余人,持续构建“地等项目、房等项目、人等项目”新格局。

产城融合焕发新貌

随着高铁西站正式启动建设,医院、学校、商超等大型基础设施加快布局,望城经开区与长沙主城区逐渐融为一体。

去年,长益复线银星路连接线、沿河路、月亮岛路等6条市政道路全线贯通,新通车里程达16公里。

南雅望城学校、明德望城学校全面交付,20余项水电气工程竣工,园区支撑力、承载力和功能性大幅提升。

围绕重点企业、人员聚集区域,完善生产生活配套,金桥商圈、同心湾商圈、亿达商圈、铜官商圈日趋成熟,58科创园、新谷直播产业园等一批生产服务企业落户,“三生”融合、“三态”协同模式有力推进。

下篇

蓝图绘就

聚焦“突破两千亿、挺进五十强”目标

“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大力实施强省会战略,统筹发展生产力和安全,对标‘五好’园区建设要求,聚焦‘突破两千亿、挺进五十强’目标,努力实现经济指标中高速增长,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望城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郑以仁话语坚定。

“十四五”进入第二年,望城经开区发展战略已定。

与此同时,园区今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出台:企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5%,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8%,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研发经费投入同比增长13%,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4%。

发展战略和经济指标,既体现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思路,又与园区“十四五”发展目标相衔接。

新年招商瞄准“高精尖”

选好项目、抓住未来趋势当是园区产业发展的关键。

新年招商,围绕“一主三特”,狠抓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平台招商,突出“高大上”,瞄准“高精尖”,精准引进产业链关键节点和薄弱环节企业,努力在招大引强、招新引高上取得新突破。

作为长沙新年招商“开门红”项目的德赛电池储能电芯项目,就是最好的例子。

按照“一园一产”“一园一品”要求,提质提标工业地产平台招商,力争全年引进项目100个以上,其中投资100亿元项目1个、20亿至50亿元项目2个、亿元以上项目24个。

坚持“投产为王”,提高项目的落地率,真正以最终投产和亩产论英雄,实现德赛储能电芯、吉祥腾达、兆兴博拓供地项目等50个产业项目快开工,益海嘉里、南京贝迪、美松科技等一批项目快建设,5G智能终端产业园、桑特液压、大华股份过渡工厂项目等55个产业项目快投产。

加快重点项目土地报批、征折腾地,力争报批土地1000亩、“四清”交地2000亩。用好债务风险缓释政策,优化债务结构,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智能终端产业力争破300亿元

园区高质量发展,必须抓项目、兴产业。

园区坚持“产业为王、项目为王、企业为王”不动摇。加快构建竞争力强、高质效、可持续的现代企业集群和现代产业体系。做强做大产业集群。实施产业倍增行动,实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发力”,发展质量和发展规模“双提升”。

加快食品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传统产业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转型,加速形成两个500亿级产业集群。提速发展新兴产业,坚持将智能终端产业放在首要位置,加快强链补链延链步伐,力争2022年产值突破300亿元,2025年产值突破千亿元,初步建成全国领先的国家级产业集群。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氢能与储能、生命健康等产业的谋划探索,抢占未来发展新赛道。

做精做优市场主体。坚持“抓大扶小育新”,强化龙头企业培育,推动企业提档升级,打造一批200亿级、100亿级、50亿级、10亿级旗舰企业。

大力支持“首台首套首创首批”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应用,全年实施工业技改项目40个以上,打造一批省、市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标杆工厂。

为产业升级搭好要素平台

建好平台,筑巢引凤,增加园区在“强省会”战略中的竞争优势。

坚持创新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平台为支撑、人才为保障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突出企业主体支持创新。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推进企业研发投入、发明专利、研发平台“破零倍增”,提升研发投入和整体科技实力,确保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家以上。

突出平台建设支撑创新。鼓励支持企业同高校、科研院共建共享科技创新平台,加强产学研协作,力争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10个以上,新建各类创新研发平台15个以上。深化与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合作,打造产学研转化合作基地。突出要素汇聚服务创新。聚焦产业和项目培养引进各类人才,实施科技人才引进三年行动计划,建立校企双向实训基地,力争全年培育组建企业创新团队30个以上。

积极搭建企业、院校、资本等创新要素高效对接平台,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五链融合”。 支持企业深入参与国家、省、市“揭榜挂帅”科技项目攻关,打造区域科技创新策源地。

建设“近悦远来”之城

突出产城融合,凸显城市建设高品位。

坚持生产、生活、生态统筹并重,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打造宜工宜业宜居的“近悦远来”之城。

以亿达智造小镇、金桥片区、同心湾、乌山、铜官五大商圈为中心,完善生产生活配套,推进总部基地、科研基地、高层次人才生活配套区建设,启动济雅医院、铜官企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完成雅礼望城实验学校建设,推进城市品位功能迭代升级。

出台品质园区建设设计导则,加强园内建筑形象把控,建设一批标志性建筑和工厂。启动重要道路交叉路口景观形象提升,打造一批辨识度高、具有园区独特形象气质的城市新地标。

让营商环境更有温度

新的一年,园区持续推进党建工作精品化、品牌化工程,继续打造一批可供观摩学习的省、市党建示范点,始终保持奋斗姿态,勇于担当作为,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以此为基础,建设更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没有止境。

实行弹性供地、分步供地机制,探索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制度,支持建设多层厂房、摩天工厂,提升经济密度;坚持“关、收、提、引”四字并举,运用法治思维、市场办法和行政手段,加大闲置低效土地、厂房盘活利用力度,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努力变遗留问题为发展亮点。

提升政务审批效能,推动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改革落地,真正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

优化资源要素保障,全面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用好金融超市,建立银企对接常态化机制,帮助企业融资100亿元以上;持续拓宽用工渠道,拓展30个以上县级招聘渠道,帮助企业招工2.5万人以上。

深化“一对一”连点帮扶,完善闭环式全程服务、体系化联动服务、滴灌式精准服务,用心用情打造更有温度更有质感的“望城服务”。

创造新业绩、书写新篇章。

蓝图绘就,望城经开区上下,正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劲头,朝既定目标坚实迈进,将以实干实绩,交出“强省会”优异答卷,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周斌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千龙湖号子“叫响”全国的背后 千龙湖号子“叫响”全国的背后
  • | 千龙湖上千龙决,长沙“龙超”火爆全国
  • | 累计服务1.4万人次 长沙与青年“驿”起逐梦
  • | 小心!本周强降水伴有雷暴
  • | 热爆了!“赶夜场”办证951人如愿
  • | 无人机全自动“巡检” 让管理有智更有质
专题 | 千龙湖上千龙决 专题 | 千龙湖上千龙决
专题 | 2024年湖南省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 专题 | 2024年湖南省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
  • 专题 | 眼中,有光——致敬长沙劳动者
  • 专题丨“河长制”促“河长治”
一图读懂|2024年长沙税务重点工作 一图读懂|2024年长沙税务重点工作
  • 一图读懂丨长沙市天心区政府工作报告

阅读下一篇

56家企业提供岗位8000余个 长沙高新区举行大型招聘会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