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打造军嫂创业项目孵化平台

军嫂爱大海 创业有创意

■杨锡勇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张佳琦

军嫂在工作室学习制作剪纸工艺品。(韩加君 摄)

军嫂创作的海军主题剪纸作品。(韩加君 摄)

“演员和各部门准备——开始!”

3月20日,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唐岛湾畔,军嫂杨超监制的系列短视频《挚爱深蓝·军嫂说》在海风中正式开拍。

“我之前很长时间都在家照顾孩子,现在孩子长大,我希望能重返职场,既增加家庭收入,也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杨超告诉记者,由于有一段时间的职业空窗期,找一份心仪的工作并不容易。2023年,通过青岛市“荣军联盟”的军嫂创业项目孵化平台,她和许多面临相似难题的军嫂结识,在交流中摸索自己感兴趣的创业方向,并通过平台找到创业项目的“合伙人”,创办了一家文化服务公司,开始拍摄短视频。

“一开始是取材于身边的日常生活,拍一些军嫂生活中的笑与泪。”杨超说,“军嫂故事在海军官兵、军嫂群体中引起共鸣,播放量也不错。我们接下来打算拍摄一个系列,邀请军嫂出镜,演出她们自己的故事。”

“我们的军嫂创业项目孵化平台,是依托青岛市‘荣军联盟’成员单位建立的。”创业项目孵化平台负责人崔晓宁介绍。“在西海岸新区,从五湖四海随军来到这里的军嫂不少。军嫂们初到新区,很多都面临熟悉环境、就业等难题。”谈到创办创业项目孵化平台的初衷,崔晓宁说,她想为军嫂们提供一个可以互相支持帮助的温馨家园。在“荣军联盟”成员单位的协助下,心理咨询师、非遗传承人等相继加入为军嫂服务的队伍,开展心理咨询、非遗工艺品制作教学、志愿服务等活动。

在组织军嫂活动的过程中,崔晓宁发现许多军嫂具有“海军情怀”,而且对文创产业颇有兴趣,她们将对海军的热爱诉诸画笔、融进镜头、剪成剪纸,既抒发了军嫂对大海的深情,也具备开发文化产品的潜力。

“军旅文创如今正有热度。我们的军嫂为何不试一试?”2023年3月,军嫂创业项目孵化平台投入运营。

“我从2020年开始就在这里学剪纸了。”军嫂成宝茹来自安徽,丈夫在海军某部服役。在一次公益服务活动中,她接触到青岛的非遗剪纸,就此与一方红纸结缘。2022年,“荣军联盟”成员单位与海军南昌舰开展共建活动,成宝茹将自己参与创作的南昌舰剪纸作品送给南昌舰官兵。去年,她和其他几位钟情剪纸、刺绣等手工艺的军嫂一起,依托创业项目孵化平台创办手工艺品工作室,她们以海军与海洋为灵感创作的手工艺品,销售额日渐攀升。

平台成立一年来,汇聚了一批富有才华的军嫂。杨超也是在创业项目孵化平台支持下,创办了自己的文化服务公司,公司成立第一年就实现了盈利。

自青岛市“荣军联盟”创建以来,各成员单位为退役军人、军属举办就业技能培训百余场,服务军嫂3000余人次,培训内容包括手工艺品制作、心理和家庭教育、茶艺花艺等,并为军嫂提供就业岗位30多个。

“下一步我们还将孵化成立康养工作室、非遗花饽饽工作室等,继续探索军旅文化与军嫂创业就业相结合的路径。”崔晓宁说。

编辑:王子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专题
更多>>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声动中国
风起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