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人民政府
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信息来源: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9-05 15:34
浏览次数:

各县、区人民政府,白银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属各企事业单位,中央、省在银有关单位:

《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9月1日

(此件公开发布)

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四五”发展

规 划 纲 要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以来,白银高新区按照“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宗旨,坚持“集聚产业、输出科技、研究实践、循环互用、精准错位”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科技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和安排部署,以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核心,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错综复杂的内外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主动化危为机,坚持创新驱动,抢抓政策机遇,突出项目建设,培育产业集群,发展高新产业,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2020年,白银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8.4亿元,年平均增长5.03%,占全市比重约为21%;工业增加值达到122.5亿元,年平均增长4.88%,占全市比重约为77%,在169个国家高新区中排名128位。

——自创区建设迈开步伐。2018年2月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建设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深入推进建设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的同时,把兰白国家自创区建设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扎实推进,先行先试、敢闯敢试,高标准谋划、高起点部署、高质量落实。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自创区建设实施方案、支持自创区发展意见、空间及产业规划等3个统领性文件,制定了下放市级经济管理权限、白银自创区统筹发展2项体制机制改革重点政策,配套了促进企业发展、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10项先行先试政策,构建了“3+2+10”创新驱动政策体系。组建中科院近物所白银科近重离子束生物产业创新研究院、省科学院白银实创高新产业研究院、西北师范大学白银师科创新研究院等10个创新平台,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11.32%。成立自创区专家咨询委员会,组建高层次专家咨询团队,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谋划定位、把脉问诊。制定“容缺受理承诺制”办理模式暂行办法,出台高新区委托招商激励办法,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加快推进项目落实落地。白银高新区成为欠发达地区探索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发展的试点区,迈进了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积极培育创新主体,完善创新平台,努力打造多层次、宽领域、全链条的创新体系,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创新平台不断增多,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或协同创新基地10家、产业研究院9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1家、省级创新型企业达到86家,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众创空间5家。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累计孵化企业204家,在孵企业开发项目427项,拥有专利268件,连续4年被科技部评定为优秀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被认定为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涌现出一大批高端技术创新成果,昌元化工气动硫化塔连续液相氧化法制取重铬酸钠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东方钛业建成国内第一条全自动、单体最大钛白粉生产线;中检普泰白银医放疗设备综合检测中心获得国家CMA认证;华隆芯光刻胶配套材料技术填补国内空白;白银图微新材料科技公司新型绿色高性能材料聚合硫酸酯(PSE)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获得国际专利申请受理。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大幅提升,建成省级技术转移机构5家,累计完成省市级科技成果登记78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6.22亿元。制定出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引进政策》,每年安排5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建成国家级院士专家服务基地,建成人才专家公寓108套,新引进高层次人才126名、副高级以上职称人才41名。在全省率先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暨维权救助工作站,每万人从业人员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3.2件。企业境外分支机构、研发投入强度达到5%且营业收入超过5亿元的企业、申请PCT国际专利数等关键指标均实现零突破。

——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按照“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要求, 以打造循环化工、生物医药、特色新材料产业基地为抓手,切实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产业支撑。“十三五”时期实施重大产业项目175个,完成投资366.2亿元,基本形成了化工及精细化工、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陶瓷建材、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集群。昌元化工10万吨重铬酸钠、东方钛业10万吨钛白粉、皓天医药医药中间体、郝氏炭纤维一期等项目建成投产;华实生物全球新药服务基地、青宇新材料环保型涂料、华隆芯新型光刻胶配套材料、图微新材料新型聚酯材料中试等项目加快建设。加快光气化、氟化工、民爆、碳纤维等军民融合产业园中园建设,银光集团突破了硅氧烷PC、XDI等生产技术,5000吨特种PC等项目加紧推进,获批建设甘肃省光气化特种新材料创新中心。高新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顺利通过国家终期验收,完成28个循环化改造项目。白银高新区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园区,扎布耶锂业、靖远煤电等5家企业通过强制性清洁生产,银光聚银、中科宇能等7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4.14%,高技术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6.79万元/人。

——承载能力日趋完善。强力推进道路、供水、排水、供电、供热、供汽、燃气、通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短板弱项,白银高新区被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列入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园区(第二批)名单,银南和银东工业园顺利通过了省化工集中区承载能力评估认定,园区承载力和竞争力切实提升。科学制定《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白银高新区银东工业园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心区在“七通一平”的基础上,完成了14条道路的改造工程和绿化工程,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成投用,安环一体化监测平台加速建设。银东工业园(一片区)建成道路6条、9.29千米,供电、供水、燃气等基本实现,污水处理、固废处理等项目启动建设。银西产业园平整土地600亩,修建道路7条20公里,铺设各类管线114公里,建成银西污水处理厂、生物医药加速器。白银刘川工业集中区亚行贷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推进,日处理3.5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厂基本建成,改造提升园区干道16条。平川工业园建成世纪大道东路和世纪大道南路主干道道路、贺家川110KVA变电站、园区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项目。会宁工业集中区新修道路8.84公里,基本实现“七通一平”。正路工业园建成日处理1万方污水处理厂、全智能110KV变电所,完成道路5.8公里,平整土地1400亩。

——招商引资成效显现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高新区发展的第一引擎,认真落实一项目、一方案、一领导、一团队、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服务机制,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举,坚持引资引智引技并举,紧盯前沿技术和产业链,创新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等精准招商模式,“十三五”时期累计引进华实生物全球新药服务基地、靖远煤电清洁高效气化气综合利用、东方钛业二期30万吨钛白粉、甘肃中山管业微纳米图层材料、久联民爆工业炸药技术改造、恒大陶瓷高档墙砖及地板砖等项目110个,完成投资289.4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1个、10亿元以上项目12个。围绕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延链补环,立足基础,发挥优势,扎实做好招商引资重点项目谋划储备和项目库建设,储备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市场前景广的重点推介项目62个,初步形成“建成一批、在建一批、谋划一批、签约一批”的良性循环格局。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关键一招,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力度,全力助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积极承接市级经济管理权限78项,进一步理顺安全、环保、土地等管理体制,设立了市应急管理局高新分局、生态环境高新分局和自然资源高新分局;全链条“系统式”整合审批事项,持续简化行政审批和办事流程,为企业提供保姆式“一对一”帮办服务,基本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高新区被确定为全省“证照分离”试点,颁发了首张“证照分离”营业执照和首张“一照多址”营业执照,实现了企业经营手续异地办理。另一方面,进一步扩大合作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强化与中关村、上海张江、西安高新区等合作对接,与中科院、兰州大学、东北大学等2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开展技术交流、成果转化、项目合作,科技成果转化数量增长83%;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中新陆海新通道和“五个制高点”建设,鼓励支持企业加强与沿线国家、地区企业之间的合作,积极参加进博会、广交会、兰洽会、西交会等重大节会,白银有色集团、甘肃龙鑫盛通工贸公司等与韩国三星物产集团、蒙古国企业等签约铜精矿、锌精矿项目,白银有色集团完成南非第一黄金及斯班项目整体并购。

专栏1   白银高新区“十三五”时期成果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白银高新区

其中:核心区、延伸区

2020年

累计或年平均

增长率(%)

2020年

累计或年平均

增长率(%)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28.4

5.03%

20

12.28%

2

工业增加值(亿元)

122.5

4.88%

18.9

12.13%

3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15.6

14.14%

16.5

11.21%

4

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

5.34

[1.39]

5.8

[1.6]

5

高新技术企业数(家)

71

[33]

26

[9]

6

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55

[6]

59

[7]

7

培育和建成各类创新平台(个)

79

[30]

30

[12]

8

万人从业R&D人员(人/万人)

358

3.26%

380

3.69%

9

每万人从业人员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124

14.32%

125

10.43%

10

技术合同成交额(亿元)

6.22

14.81%

1.75

11.84%

11

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

[10%]

[12%]

注:1.指标统计范围包含白银高新区核心区、银东工业园、银西产业园、刘川工业集中区、平川工业园、会宁工业集中区、正路工业园,重点突出白银高新区(核心区、银东工业园)的贡献。

2.带[ ]为累计数。

回顾总结“十三五”时期,白银高新区在科技部的悉心指导和省市两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力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付诸实践,确保各项工作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新发展理念推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第一动力,以自创区建设为核心、以人才引育为支撑,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全面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坚持改革体制激发活力,稳步推进高新区治理能力不断提高;坚持重大项目支撑带动,以大项目好项目的集中突破,推动产业拓容和质量效益提升,为高新区“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尽管“十三五”期间高新区建设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地处西部欠发达内陆地区,基础差、底子薄、总量小、后劲弱,高新区发展与国家自创区的建设要求相比,与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战略部署相比,还存在一些短板问题:一是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仍需提升。高水平科研机构和产业研究院较少,产学研用链接不够紧密,科教资源严重不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研发能力薄弱,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的集聚能力和带动能力不强,园区中小企业科技经费支出占企业经费支出的比例不到20%,科技创新对企业和园区高质量发展有效支撑不足。二是承载能力仍需加强。园区配套设施不完善,城市功能不健全、域内生活配套服务缺乏;土地开发利用水平不高、投资强度不足,一方面用地指标紧缺,另一方面沉淀土地较多,盘活土地存量和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任务艰巨;安全环保基础薄弱,现代化监管监测体系尚未建立,快速化应急处置体系尚不健全。三是产业发展集聚度较弱。产业主体还处于“补课2.0(电气化),普及3.0(信息化),推动4.0(智能化)”的阶段,技术创新水平偏低,特别是循环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龙头企业较少,骨干企业“聚而不领”;煤化工、光气化、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不足、规模较小,产业链不完整,与创新链融合不足,“高”“新”程度较低。四是体制机制改革有待深化。和其他国家级高新区相比,管理体制、审批制度、投融资体制、人才体系、薪酬制度等方面机制不优、竞争力不强;“放管服”改革仍需持续推进,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尚未下放落实;营商环境仍需持续优化,行政服务效能、涉企政策落实、帮办式服务等方面仍有改进提升空间。五是区域带动能力不强。兰白自创区条例尚未出台,自创区相关政策的适用范围尚不明确,“一区六园”还不能同等享受自创区各类政策,国家自创区“金字招牌”的带动引领作用未能充分释放;统筹推进、统一管理的机制不健全,各自为政、重复低效问题较为突出,各园区经济实力不强,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没有凸显。这些问题和短板,必须在“十四五”时期下功夫加以研究解决。

二、形势机遇

“十四五”时期,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化和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影响下的五年,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投资贸易格局、科技创新格局、金融货币格局以及多元治理体系等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我国经济发展将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5G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改变世界,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共享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数字经济等新技术、新产业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白银高新区“十四五”发展处于重大变革和深刻变化内外环境中,也面临着多重利好政策叠加的重大机遇。

国家宏观战略层面:一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指出“高新区是科技的集聚地,也是创新的孵化器”。白银高新区作为国家级高新区,也是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十四五”时期要担负起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重任,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强科技、人才、政策等要素配置,着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二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有利于高新区依托“两区四基地”建设,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国内市场再造,提高产业链的含金量、增强产业链的坚韧性、重塑产业新优势。三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十四五”时期,国家将在黄河上游布局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白银位于甘肃中部、黄河上游甘肃段末端,是黄河甘肃段的最后一道“闸门”,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白银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创新试验区,为高新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四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高新区争取到了一大批科技成果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大项目支持,争取获批了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十四五”时期,围绕这些“国字号”平台,有利于高新区发挥政策集成优势,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争取更多国家支持。

省市发展导向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出的明确要求,为高新区在“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争取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支持指明了方向。省委、省政府合力共建丝绸之路“科技走廊”、抢占“五个制高点”、发展壮大“十大生态产业”、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打造“千亿级产业链、百亿级园区”等发展导向,为白银高新区推进产业高能级发展,拓展开放开发的广度深度,实现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提供了重要机遇。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两区四基地”建设,聚力打造现代农业、优势工业、特色服务业“三个千亿产业”,布局发展“数字经济”“云产业”等新技术、新产业,为白银高新区着力培育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全面提升区域创新效能注入新的动力。

总体来看,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国务院批准建设的第19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作为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主要承载区域,“十四五”时期处于产业现代化的加速期、结构调整的升级期、技术制高点的突建期、创新引领的示范期,必须紧盯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方位,紧紧抓住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契机,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勇于开拓创新、突出特色优势、找准发力重点,谋划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举措,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产业经济、园区治理、企业服务深度融合,培育更多的增长点,奋力推动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将白银高新区打造成为欠发达地区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发展的试点区,打造成为引领带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方向,紧密结合省委、省政府培育壮大“十大生态产业”的发展导向和市委市政府建设“两区四基地”的重大部署,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兰白自创区“五区建设”为定位,以努力打造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和面向西北的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统筹推进“一区六园”建设,围绕主导产业构建产业链、培育创新链,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主体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壮大发展新动能,将白银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要素齐全、创业高度活跃、创新主体云集、创新成果层出的自主创新示范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循环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发展,示范引领。坚持创新在高新区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支撑,以思想创新、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服务创新、企业创新为根基,牢牢把握“高”和“新”的产业发展定位,围绕循环化工、特色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优化创新生态,聚集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催生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

——坚持协调发展,错位联动。注重企业与产业、产业与园区、园区与城市、城市与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推动形成特色产业突出、区域分工明确的“一区六园”总体发展格局,持续推进核心区、拓展区、联动区域错位发展,进一步增强协调发展整体性和平衡性。

——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宜业。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园区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以国家循环化试点园区建设成效为基础,按照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产业大循环的要求,打造绿色低碳园区。

——坚持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遵循欠发达地区高新区发展的一般规律,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借鉴国内领先高新区成功发展模式,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转移、管理运营、高端人才等多方面、多层次构建合作关系,推动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坚持共享发展,平安和谐。搭建支撑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民生、安全、环保三位一体的智能化共享平台,推动园区配套服务体系与市政建设接轨,完善科研、金融、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推进构建平安园区、智慧园区、和谐园区。

三、发展定位

立足高新区全市转型发展主战场、创新驱动主平台、产业聚集主阵地的要求,始终坚持创新第一动力,统筹推进兰白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辐射带动银东、银西、刘川、平川、会宁、正路六个园区协同发展。坚持“集聚产业、输出科技、研究实践、循环互用、精准错位”的功能定位,加快推动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面创新,切实做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构建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集聚平台,全面加强合作开放,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着力建设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产业品质跃升支撑区、人才资源集聚区、东西合作发展先行区、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区。

——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提升高新区政、产、学、研、用等主体的创新能力,强化以企业为核心的协同创新体系,探索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军民融合等协同创新机制。落实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税收优惠政策,创新科技项目组织管理、科技成果权益分享等机制,加快推进各类技术转移机构(中心)建设,建设一批开放共享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把高新区建成服务优、活力足、产业兴的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

——产业品质跃升支撑区。按照“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要求,对接国家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重大战略,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两区四基地”重大部署,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着力推动循环化工、生物医药、特色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延链建环、集群发展,着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空天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布局、发展壮大,着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现有产业深度融合,带动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将高新区打造成区域产业品质跃升支撑区。

——人才资源集聚区。全力推进高新区“人才特区”建设,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引进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人才工作机制,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制,破除束缚人才发展障碍,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人才,建设一批院士、博士等高端人才集中创新创业基地,创建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智库,构建涵盖高层次人才、行业领军人才、实用新型技术人才、产业工人在内的多元人才体系,最大限度激发各类人才活力,打造人才资源集聚区。

——东西合作发展先行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对接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及兰西城市群建设等国家战略,加快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与国内领先高新区的对接,建立产业转移统筹衔接机制,大力推动兰白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全力拓展开放广度,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合作发展新格局。

——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区。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机遇,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高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有机融合,坚决守住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红线,推动发展模式向绿色低碳、集约循环、清洁安全、智能高效转变,打造绿色生态智慧园区。

四、发展目标

对接国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部署,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综合分析考虑高新区发展基础、发展环境和增长潜力,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努力将高新区打造成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今后五年要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科技创新能力取得新提升。到2025年,高新区科技支撑带动能力显著增强,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核心区+延伸区达到7%),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核心区+延伸区达到63%),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0家(核心区+延伸区达到75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0亿元。

——产业品质跃升凸显新成效。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高新区核心区+延伸区达到5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核心区+延伸区达到8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核心区+延伸区达到23%)。

——人才特区建设激发新活力。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完善聚才、引才、育才机制,到2025年,万人从业R&D人员达到460人,每万人从业人员发明专利拥有量到达172件,培育和建成各类创新平台达到100个以上。

——东西合作开放迈出新步伐。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开放,积极开展产业转移、技术转移、科技招商等交流合作,“十四五”时期,引进实施重大产业项目100个。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园区建设,提高产业资源化、集约化、循环化、生态化水平,“十四五”时期,园区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8%,绿地率达到40%。

——2035远景目标。展望2035年,白银高新区要在全市率先达到基本实现工业现代化远景目标的要求,科技开发应用的能力和水平达到新高度,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取得显著成效,以高科技制造业为主导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建立,高科技产业发展服务配套体系更加完善,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协同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人才特区建设深度融合、高效联动,高新区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大幅跃升,新发展格局全面构建,基本实现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的目标任务。

专栏2    白银高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主要预期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白银高新区

其中:核心区+延伸区

2020年

2025年预期

累计或年均增长(%)

2020年

2025年预期

累计或年均增长(%)

1

工业总产值(亿元)

547.5

1000

10.56%

86.7

500

41.97%

2

工业增加值(亿元)

122.5

200

8.51%

18.9

80

27.07%

3

高新技术企业(家)

71

180

[109]

26

75

[49]

4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15.6

20

4.23%

16.5

23

5.69%

5

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

5.45

6

[0.55]

5.8

7

[1.2]

6

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55

58

[3]

59

63

[4]

7

培育和建成各类创新平台(个)

79

100

[21]

30

45

[15]

8

万人从业R&D人员(人)

358

460

4.27%

366

500

4.68%

9

每万人从业人员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124

172

8.06%

151

200

8.15%

10

技术合同成交额(亿元)

6.22

10

8.24%

1.75

3

9.40%

11

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

[8]

[10]

注:1.指标测算范围包含白银高新区核心区、银东工业园、银西产业园、刘川工业集中区、平川工业园、会宁工业集中区、正路工业园,其中突出(核心区+延伸区)的发展目标。
2.带[ ]为累计数。

第三章  推动融合发展,创建新型空间发展新格局

立足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依据,统筹空间布局,突出战略定位,明确发展导向,按照“突出特色、精准定位、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总体思路,优化提升20.45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加快布局54.55平方公里的延伸区,辐射带动银西产业园、刘川工业集中区、平川工业园、正路工业园、会宁工业集中区等220.88平方公里的联动区,推动形成层次分明、功能错位、一体融合的“核心区+延伸区+联动区”发展新格局。

 

一、优化提升“核心区”

“核心区”主要由国务院批复的国家高新区和白银市人民政府批复的银南工业园组成,四至范围东至银光西边界,南至南纬三路,西至白榆公路,北至G109线,总面积20.45平方公里(包括银光集团建成区),是高新区发展的核心载体和重要引擎,重点发展精细化工、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特色新材料等产业,逐步形成综合服务区、精细化工产业区、装备制造产业区、生物医药产业区、新材料产业区等五个片区的功能布局。

综合服务区:以高新区创业大厦为中心,辐射周边区域,承担技术研发、企业孵化、金融服务、生产性服务业片区。

装备制造产业区:依托中科宇能等企业,围绕风电叶片、石油化工专用装备、通用飞行器等产业,加快研发模式和制造模式创新,提升智能化制造水平,打造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

新材料产业区:重点依托华隆芯新材料、图微新材料、利亨新材料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光刻胶材料,新型绿色高性能聚合硫酸酯材料,磷酸铁锂、改性锰酸锂、镍钴锰酸锂等锂电池正极材料,甲基苯并三氮唑、苯并三氮唑等金属防锈剂和缓蚀剂、凹凸棒石等新材料产业,并吸引下游企业延伸产业链,打造新材料产业集聚区。

光气化工产业区:依托银光化工集团,重点布局氯碱、异氰酸酯、光气化等产业链,按照上游扩线、下游扩链的思路,以TDI产业链为基础打造光气化产业园。

生物医药产业区:依托华实生物、沣实生物等骨干企业,充分发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以医药中间体为基础,化学原料药、生物技术药为辅助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二、加快拓展“延伸区”

“延伸区”主要为白银高新区银东工业园,四至范围为:西至白银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园东边界和银光集团,南至南绕城路,东至南绕城路,北至北环路东延段,规划总面积54.55平方公里,重点突出“生态、循环”理念,积极推进已开发空间优化和新开发空间创新,逐步形成有色金属新材料、煤化工产业、铬锰钛无机盐化工产业、工业物流等四个集聚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空间格局 。

有色金属新材料聚集区:依托白银有色集团,重点发展延伸铜基、铝基、锌基、贵金属等产业链,开发高性能铜合金复合材料、引线框架材料、稀贵金属制品、粉体材料及高纯材料等产品;发展超导电缆,超导电磁线、高铁机车电缆等高新技术产业。

煤化工产业集聚区 依托靖煤集团,以煤气化多联产技术为核心,通过煤炭分质利用、煤制合成氨尿素、煤制烯烃和煤制芳烃等路径,推进传统煤化工和新型煤化工融合发展。

铬锰钛无机盐化工产业集聚区:打造以昌元化工为核心的重铬酸钠和高锰酸钾产业链,以东方钛业为核心的钛白粉、氧化铁产业链,实现铬锰钛无机盐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工业物流集聚区:以白银有色集团综合物流园为基础,以发展多式联运为抓手,依托现有100公里铁路线路、公铁运输设备和仓储资源,打造集物流信息、运输、配送、装卸、仓储、加工、包装等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工业物流聚集区。

三、统筹布局“联动区”

“联动区”主要包括银西产业园、刘川工业集中区、平川工业园、会宁工业集中区、正路工业园等园区,总面积220.88平方公里,按照“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突出特色、联动发展”为原则,实现“联动区”各园区产业错位、融合发展。

银西产业园:总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主导产业发展生物医药、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原料药、化学创新药、化学仿制药、高端制剂、化学药中间体、医疗器械、药用辅料,大力支持中成药大品种剂型改造和二次开发,同时向功能性食品、化妆品及保健品等领域延伸,不断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向高端发展,建成省内最大的化学原料药基地。

刘川工业集中区:总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稀土、冶金新材料等产业,打造全省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园、科技创新示范园和循环经济示范园。

平川工业园:规划面积10.7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陶瓷建材、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培育壮大轻工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物流仓储和商贸服务产业。

会宁工业集中区:由西城区片区和郭城区片区组成,西城片区规划面积4.6平方公里;郭城片区规划面积3.56平方公里,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轻工等产业。

正路工业园:总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以配套服务兰州新区为重点,发展新型建材、冶金、石油化工配套、农畜产品加工、机械装备及零部件制造及其他轻工产业,打造现代化综合性产业园区。

四、创新“一区六园”管理机制

进一步推动落实市政府关于白银工业集中区统筹发展的意见,全面实行统一产业布局、统一政策享受、统一资源共享、统一冠名宣传、统一数据报送、统一考核评价的“六个统一”管理运行机制,构建柔性组织架构,按照各园区的功能定位,彰显发展特色。

突出体制创新。打破高新区的固定边界,统筹协调“一区六园”的行政管辖权与经济发展权,注重构建“机制优化、职能完备、贴近服务、先行先试”的运行机制,创新实施行政管辖权与经济发展权相分离的“双重分管”体制,将高新区核心区享受的国家自创区各种优惠政策普及其他园区,将现有公共信息资源、公共技术、招商服务、科技服务等服务平台延伸到各园区,提升“一区六园”协作效率。

促进产业联动。统筹全市产业总体布局和园区整体联动,按照各园区发展壮大和竞争合作新需求,通过互补式、链接式、协作式、错位式、循环式等多种模式,采用技术研发、统筹管理等职能在核心区,制造生产职能分布各园区的产业链分工机制,促进“一区六园”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结合,推进创新集群与产业集群的深度融合,避免各园区在创新上的无序竞争和产业上的同质化竞争。

强化利益链接。建立健全“一区六园”的利益协调机制,理顺利益关系、合理配置资源,明确管理机构的责任和权利,积极探索建立“一区六园”异地孵化、飞地经济、伙伴园区多种合作机制,实现各园区域联动、错位布局、产业聚焦、要素协作,切实推动“一区六园”统筹协调发展。推动财税体制改革,争取落实各园区管委会财政和税收独立自主权,将企业税收部分留成至园区,用于基础设施、科技研发、人才奖励、项目支持、政策补贴等,进一步激发园区活力。

专栏3   “机制优化、职能完备、贴近服务、先行先试”的运行机制

机制优化:深化高新区管委会与各园区管理主体的协同联动;高新区管委会统筹协调各园区的功能规划及产业发展等重大事项,对接省、市有关部门工作要求,监测各区块产业发展状况,承接先行先试事宜;根据各园区的功能定位和产业集聚情况,通过评审机制把好产业项目准入关口,促进产业区块提升能级。将管委会的统筹协调功能与各园区管理主体主导园区建设职能结合起来,实行市级统筹、管委会协调、分园管理的三级管理体制,使各园区成为承接创新要素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实体。

职能完备:理清高新区管委会管理职能,重点支持各园区创新管理,实施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管理的机制,实现“园内的事园内办结”,建立健全承上启下、边界清晰地协调服务职能体系。

贴近服务:根据各园区建设的特点,把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向各园区倾斜,促成研发基地、产业集群、服务平台就地融合,形成科技成果产业化最直接、最紧密的结合通道。

先行先试:根据需要争取省、市有关部门创新政策在各个园区开展先行先试,协助园区提升公共服务平台和新兴产业建设水平。

 

第四章  提升创新能力,着力建设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统筹抓好创新主体、创新基础、创新资源、创新环境,推动“3+2+X”政策体系落实落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基地,突破一批核心、关键和共性技术,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探索一条欠发达地区依靠创新驱动实现内涵型增长的新路径。

一、改革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推动科技政策与产业、财政、金融等政策有机衔接,打造全链条、专业化科技创新综合服务体系。

(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等要素积极性,形成推动科技创新强大合力。持续深化科技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三评制度”改革,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给予创新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支持应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主导的新型创新研究院建设,在政府项目承担、职称评审、人才引进、建设用地、投融资等方面享受与国有科研机构同等待遇。

(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建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完善科技创新服务链条,以技术市场、资本市场、人才市场为纽带,以重大需求和场景为驱动,引进创办一批科技咨询、研究开发、技术转移、知识产权、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创业孵化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破解从技术突破、产品开发到市场应用、产业发展的瓶颈,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落实科技人员股权、期权和分红权激励政策,鼓励科研人员(团队)在高新区创办企业以技术入股进行转化,吸引省内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高新区转化。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围绕主导产业,依托骨干企业,筛选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成长性好的创新成果,采取成果转化后补贴、贷款贴息等多种激励方式,促进成果转化。“十四五”时期,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增长25%以上。

(三)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体系。 积极对接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和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争取高新区入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在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维权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持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专利申请质量。围绕“两区四基地”特色产业,展开产业专利导航,建立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围绕云计算、大数据、数字经济、区块链等新兴业态赋能传统产业,切实提高专利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支持成立高新区知识产权服务联盟,引进国内外知名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以兰州大学白银产业技术研究院、兰州理工大学白银新材料研究院等10家重点科研平台为支撑,以白银科技大市场服务平台,构建全链条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十四五”时期,每万人从业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72件。

专栏4   科技成果产业化重大项目

1.甘肃银光聚银化工有限公司加氢技术柔性研发平台建设项目:拟建光气化柔性中试平台。

2.白银图微新材料公司年产30吨新型聚酯材料中试项目:建设年产30吨新型聚酯材料生产线。

3.甘肃华隆芯新材料公司新型光刻胶配套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主要建设研发实验室,原材料检测、中间质量控制、产品检测及考评等测试平台,开展新型光刻胶配套材料的研发,实现产业化生产。

二、优化整合科技创新资源

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趋势,构建以产品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通过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自建或联建共建,建设各类创新平台,汇聚各类创新资源,形成从市场确定研发、从产品确定创新、从产业链确定创新链的科技供给倒逼机制,提升产品价值创造能力。

(一)壮大产学研用创新平台。 综合考虑创新方向、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坚持培育与引进并举,积极争取布局一批产学研合作平台。持续深化与中科院合作,不断加强与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等各类科研院所的交流协作,规划建设一批高水平中试基地,共建一批重点科技园区。积极引进东北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水平院所建立各类产业研究院,构建“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应用”一体化的科技创新链条。“十四五”时期,再引进10个产业研究院,形成20大研发平台,打造全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区。

(二)持续推进孵化平台建设。 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基础,围绕新材料、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方向进行孵化转化,投资建设一批企业主导型、开放空间型、媒体平台型、新型地产型和产业驱动型的新型孵化器,健全完善科技企业孵化服务体系。提升孵化平台的综合服务能力,完善银西生物医药加速器功能,建设白银巨亨科技企业孵化器二期、三期项目,推进“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孵化体系建设,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保姆式服务。到2025年,新建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新增孵化面积5万平方米,孵化企业200家以上。

(三)大力发展众创空间。依托现有条件和资源,整合各类众创空间,提升运营品质和运行效率,构建特色服务模式和合理商业模式。鼓励高新区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产业组织者等各类主体,利用“互联网+”,积极发展创客与极客、创业咖啡、创新俱乐部、创新工场、虚拟孵化等新型孵化服务平台,搭建高效快速的创新创业载体。完善创业投融资机制,发挥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和财税政策作用,积极探索创新券等扶持手段,简化企业登记手续,对众创空间内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创意型中小企业给予更多支持,促使更多“创客”脱颖而出。

专栏5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重大项目

1.凹凸棒石测试实验室及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建设项目:建设总占地面积2.5万平方的成果转化中试基地1个。

2.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巨亨创新园(二期)项目: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建设4座轻型钢一单层多跨门式钢架厂房。

三、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落实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政策,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扩大创新研发投入,提高全社会研发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

(一)大力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 依托白银有色集团、银光集团、靖远煤业集团等骨干企业,瞄准特种材料、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空天科技等前沿领域领域,支持龙头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力量建立创新联合体,积极争取承担国家和省上重大科技专项。不断强化技术创新决策、投入、研发和成果应用推广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健全研发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成长性企业。到2025年,依托企业新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1家,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

(二)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 建立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共享平台,积极引导领军企业联合中小企业和科研院所,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提供产业技术整体解决方案,在研发支撑、融资支持、市场拓展等方面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发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围绕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经济、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支持省内外科技人员携带科技成果在高新区内创业,通过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途径,打造一批技术创新水平高、成长性好、人才支撑作用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充分利用国家、省、市科技专项资金,全方位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助推中小企业技术研发布局,加大对园区科技型中小企业重大创新技术、产品和服务采购力度,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打造“行业小巨人”。“十四五”时期,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以上。

专栏6   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重大项目

1.白银有色集团白银炉技术创新升级项目:在闪速炉东侧新建一台白银炉及配套余热锅炉、收尘、循环水系统等,实现20万吨/年阴极铜产能;对原有硫酸净化、干吸、转化、废水废气处理系统进行维修扩能改造,新增预转化系统。

2.进口复杂稀土矿绿色制备高纯稀土材料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开发盐酸-硫酸联合法冶炼分离提纯关键技术、国外进口复杂稀土矿稀土浸出液提取高纯稀土关键技术。

3.锌电积阴极铝板防腐涂层复合材料开发项目:以锌电积阴极铝板防腐涂层复合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建设多种高分子复合材料验证实验,找到阴极板防气相腐蚀最佳材料和最佳生产工艺,实现产业化生产。

四、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

以加快科技金融创新发展、支持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任务,完善科技与金融结合机制,探索设计覆盖创新、创业及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构建包括银行信贷、创业投资、科技保险等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

(一)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鼓励商业银行在高新区设立科技支行,探索股权、知识产权等新型抵质押方式贷款产品,为企业提供多种融资服务,并为上市、拟上市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广泛吸引国内外知名的总部型金融机构、股权投资机构、地方准金融机构、第三方金融服务机构和产权交易市场等入驻,支持科技企业发起设立民营银行、消费金融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

(二)拓展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 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创业投资、保险等机构合作,开发复合型科技金融产品。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科技型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实施新上市(挂牌)企业补贴政策,推进科技企业股份制改造,支持在国内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和“新三板”、OTC等市场上市或挂牌。加大财政贴息贴费,推进科技企业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融资产品。

(三)完善科技企业信用体系。鼓励商业银行、担保机构、小额贷款机构采信科技企业信用评价报告,推动简化科技企业政策性信用担保贷款申请流程,扩大信用贷款额度,建立创新型企业银行贷款绿色通道。依托信用信息平台,开展企业信用评级,强化信用信息在项目申报、资金支持、政策兑现、政府采购、项目招标、融资推介等方面的应用,加强对失信行为的联合惩戒,完善科技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第五章 加快转型升级,着力建设产业品质跃升支撑区

牢牢把握“高”和“新”的产业发展定位,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统领,以发展十大生态产业为导向,以布局“两区四基地”为重点,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要求,建立链主企业制度,围绕链主企业强链、补链、延链,着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集群工程,不断实施技术攻关和改造升级,扎实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创新融合发展,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到2025年,高新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其中核心区+延伸区达到500亿元。

一、循环化工产业

紧紧抓住全国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产能优化布局和梯度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高新区产业基础、区位交通、人才聚集和政策叠加等优势,以光气化、煤化工、无机盐化工和氟化工产业为重点,围绕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开展招商引资,通过上游延伸原料配套项目,中游发展关键中间体类项目补链强链,下游延伸拓展终端产品,不断做大产业规模,建设特色鲜明、生态环保、绿色安全、西部一流的化工产业集群,构建大化工产业发展新格局,到2025年,高新区循环化工产业总产值达到250亿元以上,其中核心区+延伸区达到250亿元。

(一)光气化产业。以银光化工集团为龙头,依托现有“DNT+氯碱+TDI+PVC”循环经济产业链基础,充分发挥光气化产业园和光气化氢化产业产学研合作平台、光气化产业工程技术创新平台、光气化产业技术孵化平台等“一园三平台”引领作用,注重用好军民融合、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政策,不断放大独特光气资源和核心技术优势,以建设国家光气化特种新材料创新中心为目标,以光气化工绿色产业链项目为支撑,重点构建异氰酸酯、聚碳酸酯、酰氯、氯甲酸酯等四大产业链,发展高端军民两用精细化工产业,吸引农药医药中间体等下游产业聚集,打造特色突出、技术领先的光气化产业集群。

专栏7  光气化产业重大项目

银光集团光气化工循环产业链项目(一期)项目,规划总投资27.4亿元,重点实施以下子项目:

年产5000吨硅氧烷聚碳酸酯及2万吨改性聚碳酸酯项目(3.4亿元)、年产2万吨五亚甲基二异氰酸酯(PDI)项目(4.1亿元)、年产2000吨间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M-XDI)项目(1.5亿元)、光气化中间体柔性生产平台项目(2.9亿元)、年产15万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产能提升项目(0.9亿元),并按需配套建设光化原料保障改扩建项目(5.7亿元)及副产氯化氢尾气回收综合处置技改扩建项目(8.9亿元)。

(二)新型煤化工产业。以靖远煤业集团为龙头,按照煤电化一体化发展模式,围绕煤气化多联产核心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航天炉技术,重点实施靖远煤电清洁高效气化气综合利用等项目,着力打通银光集团光气化、氢化、气化和靖煤集团硝化的“链接点”。大力发展合成氨、甲醇、液体CO2、尿素、三聚氰胺、尿素硝铵溶液等煤化工产品,壮大“煤气化-合成氨-硝酸-硝铵-硝基复合肥”“尿素-三聚氰胺”“尿素-尿素硝铵溶液”和“煤气化-合成气-甲醇-芳烃-聚酯”等三大产业链,延伸发展原煤-煤干馏-煤炉气-综合利用、原煤-煤气化-合成氨及下游和原煤-煤气化-甲醇-烯烃或芳烃及下游精深加工、原煤-油煤共炼等产业链,推动煤炭资源清洁化、高值化、集约化利用,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全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基地。

专栏8  煤化工产业重大项目

1.靖远煤电清洁高效气化气综合利用(搬迁改造)项目:总投资54.25亿元,建设2台粉煤气化装置,配套建设硫回收、脱硫脱碳、液氮洗、氨冰机、二氧化碳压缩、PSA制气及配套公用工程。

2.刘化集团年产100万吨甲醇生产项目:建设年产100万吨煤制甲醇生产线。

3.甘肃惠众恒成能源新技术公司煤炭热解及型煤加工项目:总投资12亿元,建设年处理能力200万吨煤炭热解、型煤加工项目和8000立方煤制气循环利用项目,配套建设年产30万吨广场砖生产线。

(三)无机盐化工产业。以昌元化工集团为龙头,充分运用气动流化塔式连续液相氧化法制取重铬酸钠技术和气动流化塔铬盐清洁生产工艺,重点实施10万吨重铬酸钠项目(二期),不断扩大重铬酸钠产能规模,积极开发医药级重铬酸钠、电镀级铬酸酐和涂料级氧化铬绿、铬黄等系列产品,建成全国最大铬盐生产基地。实施高锰酸钾“三化”改造,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发新型水处理药剂、土壤修复剂、工业级和食品级高锰酸钠等产品,发展以高锰酸钾为核心产品的锰资源深加工产业链。

以东方钛业公司为龙头,以金红石型钛白粉生产技术为核心,循环利用白银有色集团硫酸、银光集团电石渣等废副产物,重点建设中核钛白亚洲钛业生产基地,推动钛白粉粗品产能由10万吨拓展至30万吨,新建30万吨钛白粉深加工项目,打造世界单体规模最大的钛白粉生产基地。积极开发高性能、高附加值、专用性强的钛白粉产品,引进下游稀有贵金属回收利用、聚合硫酸铁和建材生产厂家,延长钛白粉上下游循环经济产业链,谋划建设磷酸铁锂生产项目。

专栏9   无机盐化工产业重大项目

1.甘肃东方钛业有限公司水溶性磷酸一铵(水溶肥)资源循环项目:总投资9.9亿元,分两期建设,主要建设50万吨/年水溶性磷酸一铵装置;45万吨/年氮磷肥装置;1.5万吨/年氟硅酸钠装置;50万吨/年磷石膏产品装置,并配套超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及抽汽背压式汽轮机组。

2.甘肃东方钛业有限公司年产5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总投资121亿元,分三期建设,一期10万吨磷酸铁锂和50万吨磷酸铁,二期20万吨磷酸铁锂,三期20万吨磷酸铁锂,主要建设磷酸铁锂、磷酸铁生产线及配套设施。。

3.甘肃东方钛业有限公司循环化钛白粉深加工项目:总投资9.78亿元,新建年产30万钛白粉成品生产线及附属工程,对粗品钛白粉进行后处理,提升产品附加值。

4.昌元化工集团年产10万吨重铬酸钠项目(二期):总投资4亿元,新建年产5万吨重铬酸钠生产线一条,生产医药级重铬酸钠、电镀级铬酸酐和涂料级氧化铬绿和铬黄等系列产品,并配套附属工程。

(四)氟化工产业。以中天化工集团为龙头,重点发展传统氢氟酸、六氟磷酸锂、三氟甲基磺酸锂、氟化石墨、电子级氢氟酸等锂电池配套产业及三聚氟氰、四氟苯系列液晶中间体等,研究开发电子级氟化锂、新型电解质锂盐和氟化石墨烯电极材料等产品,形成“氢氟酸—无水氢氟酸—无水氟化铝”无机氟化工产业链、“氢氟酸—氟锂电解液和石墨电极材料—锂电池”氟锂电池产业链、“氢氟酸—氟精细化学品”产业链,打造以氟化氢为基础原料、以无水氢氟醇和电解质氟气为核心技术、以含氟精细化学品为重点的氟化工产业群。

专栏10   氟化工产业重大项目

1.刘川氟化工产业园项目:建设年产2000吨六氟磷酸锂项目、年产10000吨电子级氢氟酸项目、年产1000吨2—碘七氟丙烷项目、年产2000 吨三聚氟氰项目、年产10000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项目。

2.白银中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000吨电子级超纯氟化锂项目:一期完成600吨电子级超纯氟化锂生产线,二期完成1400吨电子级超纯氟化锂生产线。

(五)精细化工产业。立足高新区产业基础优势,充分利用园区化工原料、产业人才和技术资源,引进发展以选矿剂、涂料、添加剂、表面活性剂、催化剂、合成染料、有机颜料为重点的精细化工和专用化学品企业,培育发展精细化工循环产业集群。

专栏11   精细化工产业重大项目

1.甘肃得中聚成新材料有限公司1200吨光固化引发剂和中间体项目:一期主要建设年产400吨光固化引发剂和年产300吨精细化工中间体生产线。

2.甘肃利亨新材料公司苯并三氮唑及甲基苯并三氮唑项目:建设年产8000吨苯并三氮唑装置及扩建年产1000吨甲基苯并三氮唑装置。

3.白银金奇化工公司年产30万吨油渍净生产线项目:主要建设油渍净生产装置3套,标准车间3栋2250平方米,并配套建设化验室、职工宿舍、食堂等配套设施。

4.北京启东飞天工贸有限公司水性丙烯酸树脂、乳液项目:主要建设分装水性油墨、颜料、化工产品、印刷器材的生产线及建设办公用房、职工宿舍、仓库等配套设施。

5.白银伊博化工有限公司2-硝基-4-甲砜基苯甲酸项目:建设2-硝基-4-甲砜基苯甲酸生产线,建设年产3000T邻、氨基苯甲醚3000T邻、氨基苯乙醚生产线及配套设施。

二、生物医药产业

紧紧抓住国家推动医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带动引领效应和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利用好光气、盐酸、氢氟酸等独特资源,发挥光气化、氢化、硝化等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围绕3.1类药上下游产业链,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示范带动力强的知名企业和高技术项目,逐步发展形成以医药中间体为基础,化学原料药、仿制药和医疗器械为前导,中成药及制剂为特色,生物技术药为辅助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到2025年,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其中核心区+延伸区达到150亿元。

(一)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推进园区骨干医药企业与中科院、兰州大学、省中医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的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开展创新药物研发和关键技术攻关。依托兰大产业研究院、科技企业孵化器和银西生物医药加速器,以生物制药、化学药研制、中药材深加工、精准医疗等方向为切入点,加快建设生物医药产学研用科技合作平台、新药技术检测研发平台、新药高通量筛选平台、生物医药综合服务平台,增强创新服务支撑能力。运用大数据、高通量筛选、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新型技术,以需求为导向,加强创新药、改良型新药、中药新制剂开发。推动专利技术孵化转化,强化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研发人员利益对接,激发创新活力,培育一批拥有特色技术、高端人才的创新型医药企业,提升园区医药产业层次和整体竞争力。

(二)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立足良好的化工产业基础、丰富化工原材料和中药材资源优势,依托华实生物、沣实生物、皓天医药、长征药业等骨干企业,再引进聚集一批技术精、质量高的医药中间体、化学原料药等企业,培育发展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天然药物等生物技术药产业,加快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进一步完善政策扶持体系,推动构建医药研发、化学仿制药、药物中间体、药用辅料、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生物制药、现代中药于一体的现代医药产业链,推动在高端医药产品领域形成自主核心竞争力。

(三)带动医疗保健器械产业发展。依托康视达集团、中检普泰、奥凯医学等骨干企业,引进新技术,开发软性亲水接触镜、多功能型隐形眼镜护理液,研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高性能医疗器械。支持可穿戴、便携式医疗设备及个人健康监测管理、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开发止血材料、手术防粘连材料、生物粘合剂、功能性敷料等产品,形成技术和产品优势。

专栏12   生物医药产业重大项目

1.甘肃应龙生物科技公司农药原药及中间体项目:总投资10亿元,建设年产8000吨芳基肼、25000吨专用腈、10000吨化工中间体、6080吨化学农药原药等农药原药、医药中间体产品生产线。

2.甘肃华实生物科技公司全球新药生产服务基地项目:总投资5亿元,主要建设香料、医药和农药中间体及农药原料药及生物发酵生产高端精细化学等系列产品生产线。

3.甘肃皓天医药科技公司医药中间体与原料药生产基地项目二期:主要建设高端原料药生产区和新药技术研究院,进行化学药中间体、原料药产品研发,生产补钙类、抗抑郁症、抗真菌、抗心血管疾病等系列产品。

4.甘肃瑞德林生物公司多肽研发项目:二期计划用地30亩,企业以生物药品制品制造(含医药中间体)、化学药品制剂制造、生物技术推广服务、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为主。

5.白银康寓信生物科技公司原料药生产项目:企业主要以化工产品及原料、生物制品中间体等研发为主,本项目主要建设GMP生产车间,用于法匹拉韦原料药生产。

6.甘肃京慈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0吨泛昔洛韦等产品项目:主要建设年产50吨泛昔洛韦、150吨恩昔卡韦-6-苄氧基嘌呤、400吨2-9-二乙酰基鸟嘌呤生产线项目。

7.甘肃康肽生物科技公司年产500吨胶原蛋白肽项目:新建年产500吨胶原蛋白肽生产线及配套设施,生产和研发牛骨胶原蛋白肽(蛋白肽,牛骨肽,小分子肽)产品,用于保健、食品、化妆品、美容和日化行业。

8.甘肃康杨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医药中间体的研发生产项目:新建年产500吨叶酸、500吨2.2-二甲基丁酰氯、200吨2-噻吩乙酰氯、500吨阿昔洛韦生产线项目。

9.甘肃长征药业中药现代加工制造及物流配送示范园区建设项目:新建药材精深加工生产线2条,成分提取生产线1条,引进中药材新品种10个,驯化野生中药材品种5个。

10.甘肃陇中药业公司科研制剂中心项目:建设饮片车间,提取车间,制剂车间,共设丸剂、颗粒剂、胶囊剂、膏剂、栓剂、口服液、洗剂7条自动化生产线。

11.甘肃省中医院科研制剂中心中药材精深加工项目:建设中药材精深加工生产线2条,成份提取生产线1条,成药制剂生产线1条,引进中药材新品种10个。

12.甘肃鑫富润药业有限公司年产200吨硝酰胺脂、100吨N-甲基领苯二胺磷酸盐、300吨双咪唑、100吨酮砜、100吨L-脯氨酰胺、100吨金刚烷胺醇项目:主要建设生产装置、冷却水系统、消防系统、供电供水系统、动力系统。

三、特色新材料产业

持续优化政策、财政、金融等要素供给,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相结合、研究开发与传统改进相结合,科学谋划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前瞻布局,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产业化水平,实现特色新材料产业由低端向高端发展、由小规模分散型向大规模集约型发展,努力打造在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到2025年,高新区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到450亿元 (有色金属330亿元,陶瓷建材30亿元,特色新材料90亿元),其中核心区+延伸区达到60亿元。

(一)有色金属新材料。 以白银有色集团、长通电线电缆、宏达铝型材等企业为龙头,发挥铜铅锌等有色产业基础优势,延伸铜基、铝基、锌基、铁基、贵金属等产业链,重点发展铜及铜合金、铜基多元合金、铝合金加工制品、特种电缆、微细及超微细电磁线、超导电缆、高档电解铜箔、集成电路引线框架材料、粉体材料、高纯材料等有色金属新材料产品,拓展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工业机器人、电力、汽车、超导等领域应用。

(二)稀土新材料。以甘肃稀土新材料公司为龙头,依托甘肃省稀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稀土应用材料工程研究术中心,加快建设稀土新材料产业园,吸引稀土新材料生产和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重点发展稀土抛光粉、稀土贮氢合金粉、稀土金属、稀土磁性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等六大类产品,建设国内外知名的高端稀土功能材料研发产业基地。

(三)碳纤维材料。以郝氏炭纤维公司为龙头,发挥碳/碳复合材料技术优势,建设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项目、配套碳化生产线、树脂基复合材料生产线和碳复合材料生产线,重点发展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素及碳纤维复合热场材料、碳纤维复合芯输电导线以及碳纤维增强汽车零部件、风电叶片建筑补强材料等产品,努力在二代导航、探月工程、国产大飞机、新型武器装备等领域取得突破。吸引碳纤维材料加工和销售企业入驻炭纤维产业园区,形成碳纤维材料产业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模式,打通碳纤维原丝、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和应用示范产能的全产业链,建设国内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基地。

(四)电池新材料 。以东方钛业、大象新能源、中天化工等为龙头,发展改性锰酸锂、钴酸锂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带动磷酸铁锂电池、钴酸锂电池、镍氢动力电池、其他储能电池材料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支持引进新型储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相关材料产业化项目建设,力争在功能型锂电池的原料、设计、生产、应用等方面取得突破,并向下游的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等领域辐射。

(五)凹凸棒石新材料。 依托甘肃西部凹凸棒石应用研究院,联合中科院化物所等科研机构,建设甘肃省凹凸棒石工程研究中心,发展各类精深加工产业,形成产学研用产业链,打造凹凸棒石新材料产业园。围绕无机凝胶、纳米功能材料、农用缓释肥料等高新产品进行技术攻关,重点开发石油钻井开发剂、干燥剂、吸附剂、抗菌剂和涂料等凹晶材料产品,推动在国防军事、航天航空、土壤改良治理、水土保持、沙化治理、有机农业、戈壁农业等方面规模化应用,努力实现产业化、高端化发展。

(六)陶瓷建材新材料。以甘肃凯斯、甘肃恒大等为龙头,发展陶瓷墙地砖、饰面瓦、建筑琉璃制品和陶管等建筑陶瓷。紧盯新能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国防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发展以氮化硅、碳化硅和氧化锆等为主的高温结构陶瓷、新型铁电压电陶瓷、工业理化瓷、生物陶瓷、半导体敏感陶瓷等功能陶瓷材料。大力发展绿色建材产业,依托甘肃泰隆森矿业、金龙化工建材和泰山石膏等企业,重点发展高端玻璃、新型墙体材料、生物质建材、轻质高强墙材、防水防腐密封、纸面石膏板和特种水泥等产品,打造特色陶瓷建材产业基地。

(七)光刻胶用配套新材料。 以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新材料产业园为聚集平台,依托华隆芯材料科技公司光刻胶光敏剂核心技术,吸引上下游企业聚集,开展光刻胶相关材料合成研发,打造集产品研发、检测评价为一体的国内高水平光刻胶及周边材料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八)3D打印材料。 依托兰大白银产业研究院、兰州理工新材料研究院和中科绿色材料研究院,立足有色金属和特种化工产业基础,引进3D打印企业和研发团队,培育引领增材制造技术大规模应用的铝合金、铜合金等特种合金球形粉末低成本制备技术,研制3D打印专用光敏树脂、高分子粉末与丝材等高性能专用材料及成型技术,拓展3D打印技术在医学诊断、快速制造、精密铸造等领域的应用,加快增材制造产业发展。

专栏13   特色新材料产业重大项目

1.白银有色集团绿色选矿药剂技术改造项目: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投资2.5亿元,采用国际领先水平的自溶剂法黄药制备工艺技术,建设年产3万吨新型黄药和1万吨其他药剂生产线及配套设施。

2.白银有色集团铜业公司老电解工艺系统升级改造项目:计划在未来五年內,将目前20万吨阴极铜的传统法电解工艺系统升级改造为“艾萨法”永久不锈钢阴极电解工艺。

3.宏达铝合金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建设大型的铝型材生产基地,主要生产建筑型、装饰型、工业型、通用型和铝单板等系列产品。

4.刘川工业集中区铝合金产业链项目:建设50万电解铝项目,配套建设50万吨铝棒及型材深加工项目。

5.刘川工业集中区稀土新材料园一期项目:建设LED照明应用组装专业化生产线和高性能稀土三基色紧凑型荧光灯生产线,配套建设办公用房及其它公辅设施。

6.甘肃郝氏碳纤维公司炭纤维工业再制造循环示范园项目:提高示范园的复合材料制品年修复能力和复回收再制造能力,对风电叶片、大型工业结构件、化工装备、真空热场功能件进行修复再利用以及废弃物的回收再制造。

7.甘肃郝氏碳纤维公司炭纤维循环应用产业示范园二期项目: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新增生产加工及其附属配套设备1122台(套),加快打造炭纤维循环应用产业示范园。

8.甘肃稀土新材料公司稀土精矿绿色冶炼升级改造项目:通过对稀土精矿冶炼进行升级改造,提高企业生产的清洁程度,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9.甘肃稀土新材料公司新型高容量低成本稀土贮氢电极材料研发项目:建设新型高容量低成本稀土贮氢电极材料生产线及研发中心,加大在高容量、低自放电和低温等方面的技术攻关,为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以及固态储氢等提供高性能关键材料。
10.甘肃稀土新材料公司高纯稀土金属特种合金生产线项目:
建设高纯稀土金属特种合金生产线,并配套办公用房及其它辅助设施。

11.甘肃睿思科新材料公司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高效回收循环利用项目:企业主要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回收的研发实验,项目建设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高效回收循环利用生产线。

12.甘肃萃华科技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协同创新基地凹凸棒成果转化中试/产业化建设项目:建设年产2万吨凹凸棒石精制提纯粉生产线、年产4万吨凹凸棒石超细粉体生产线、年产5吨凹凸棒石土壤修复剂生产线各2400平方米。

13.容和矿用设备集团煤矿机械增材制造(3D打印)应用示范项目:建设煤矿机械零部件柔性生产线,提高铸件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扩大铸造工艺的应用领域,促进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现代化发展。

14白银新乐雅陶瓷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5万m3发泡陶瓷板生产线建设项目:新建年产15万立方米发泡陶瓷板生产线1条,并配套建设其他附属设施。

15.白银新乐雅陶瓷公司年产500万㎡喷墨渗花抛光砖生产线项目:新建年产500万㎡喷墨渗花抛光砖生产线1条,并配套建设其他附属设施。

16.平川区泰瑞陶瓷仿古瓷片生产线改造提升项目:建设1条智能化仿古瓷片生产线,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

17.白银山川陶瓷公司年产800万m²内墙砖生产线项目:新建年产800万m²内墙砖生产1条,并配套建设其他附属设施。

18.甘肃鑫昊新材料科技发展公司装配式建筑新型建材生产及应用建设项目:拟建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生产线,主要生产装配式建筑新型材料,并配套建设其他附属设施。

19.甘肃远昊节能保温科技公司年产6万吨岩棉制品项目:新建3条年产2万吨岩棉制品生产线,并配套建设其他附属设施。

20.白银丰宝农化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凹凸棒改性土壤调理修复剂项目:建设年产10万吨凹凸棒改性土壤调理修复剂生产线一条、车间3380平方米、库房5304平方米。

21.白银市伊博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高纯度精制五氯化磷(电子级)项目:建设年产2万吨高纯度精制五氯化磷(电子级)生产线。

四、先进制造业

按照建设制造强国要求,以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为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的主攻方向,紧抓中东部地区装备制造业向内地拓展转移的机遇,推动现有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到2025年,高新区先进制造业总产值达到40亿元,其中核心区+延伸区达到25亿元。

(一)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对接全市谋划建设千万千瓦级复合型能源基地的部署,依托中科宇能、甘肃一德新能源、国凯新能源、国煜制造、东方希望等企业,再引进一批风电和光伏装备制造上下游企业,重点研发系列风电叶片、风电机组、风电轴承、空气源热泵、太阳能光伏支架、柔性太阳能薄膜电池、太阳能多晶硅等零部件,打造区域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二)电气装备制造产业。依托长通电线电缆、新实创科技等企业,重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核心关键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以高低温超导和微细电磁线产品为支撑,重点发展核聚变能、高能物理、军工航天用线缆、特种电磁线和特种钢丝绳等产品。

(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产业。依托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推进信息化+专用车智能制造技术改造项目,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城市智能渣土自卸车、城市清扫车和除雪车等交通运输装备。依托神龙航空公司院士协同创新基地,积极引进通用飞机和直升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带动发展通用航空制造、航空配套、地勤服务装备等产业,支持建设无人机和轻型飞机集群化产业链。

(四)专用设备制造产业。依托甘肃容和矿用设备有限公司,利用激光熔敷再制造技术,对煤矿专用机械废旧设备进行再制造加工,重点发展防爆电器和液压支架的智能化产品。依托倚银石化和银光双银化工装备公司,重点推动石化行业专用设备规模化生产。

专栏14   先进制造产业重大项目

1.长通公司智能装备超微线材研发中心及生产线建设项目:建设年产1万吨的微细电磁线生产基地和微细电磁线研发基地,成为国内一流的超微细电磁线研发、检测中心,形成年研发生产1000吨微细电磁线的能力。

2.甘肃新实创科技公司年产3万吨特种钢丝绳项目:主要建设酸洗磷化车间、大拉丝车间、小拉丝车间、热处理车间、管绞车间、机修车间、办公楼、库房、职工宿舍、食堂,并配套建设其他附属设施。

五、节能环保产业

以“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为导向,以节能装备制造、资源循环利用、危废治理等行业为着力点,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有效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降低污染物排放。围绕低碳节能、污染防治、资源综合利用、危废综合治理等重点领域,促进关键技术、设备、产品广泛应用,培育一批综合竞争力强的节能环保企业,着力构建节能装备、环保装备、资源循环利用等节能环保产业链条。发挥全国首批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的引领效应,加强大宗废弃物综合利用,完善废弃物回收-分拣-加工-交易的循环利用体系,逐步构建以焚烧为主、生化处理为辅、物质综合利用的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链。到2025年,高新区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到10亿元,其中核心区+延伸区达到10亿元。

专栏15   节能环保产业重大项目

1.甘肃亿成环境科技公司重金属废物资源化无害化处置项目:拟建年产10万吨废铅蓄电池资源化回收生产线、3万吨电解铝废渣无害化处理系统及年固化能力22.82万吨的无害化处理厂、150万m3的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场。

2.甘肃泉安环境科技公司白银危险废物综合处置项目:年处理规模10万吨,分两期建设,主要建设危险废物暂存系统、焚烧系统、热熔系统等主体生产设施,并配套建设辅助公用工程设施。

3.白银宝盛环保公司一般固废处理及循环再利用生产项目:建设一般固废填埋场及配套车间,建设固废综合利用生产线。一期建设固废制砖,机喷石膏砂浆以及石膏复合条板3条生产线。

4.甘肃鑫润环保科技公司年处理13万吨尾渣项目:建设年处理13万吨氰化尾渣、10万吨建筑原材料、100吨载金炭、3万吨铁精粉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施。

5.甘肃凯锐水工环保科技公司年产20台污水处理设备生产线项目:主要建设年产20台污水处理设备生产线,购置并安装设备。

6.白银润鑫环保科技公司生活垃圾焚烧炉渣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标准砖生产线1条。

7.靖远宏达矿业公司废渣冶炼综合利用技术提升及产业优化项目(二期):新建电铅、锑白粉精鈊产贵金属生产线各1条,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废渣冶炼综合利用。

8甘肃东方钛业有限公司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主要建设800kt/a磷石膏制水泥缓凝剂生产装置、1400kt/a改性磷石膏胶凝材料及综合利用生产装置、2*300kt/a磷石膏制建筑石膏粉生产装置及附属设施。

9.白银华鑫九和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工业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建设一条年处理54万吨铁矾渣及其他工业固废渣料的回转窑挥发系统和窑渣综合回收生产线,包括6条3.3m*48m回转窑、1条2.5 m*40m焙烧窑、原辅料及配料车间、转运站、鼓风机房、次氧化锌仓库、窑渣综合利用车间及配套辅助设施、循环水泵房、空压机房、余热锅炉、余热发电及配套设施、办公楼等。

10.甘肃睿斯科锂电材料有限公司退役锂离子电池梯次利用与资源循环项目:年处理退役锂离子电池10万吨,产品主要为储能电池2万吨,硫酸镍、氯化钴、碳酸锂、镍钴锰氧化物、磷酸铁等最终产品37000吨,其中主要产品氯化钴13000吨、硫酸镍3000吨、碳酸锂4000吨、镍钴锰氢氧化物5000吨、磷酸铁12000吨。

六、现代服务业

围绕服务自创区重要产业、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按照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和产业融合的发展方向,构建与之相配套的科技服务、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体系,着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中高端延伸发展,着重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方向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产业发展成为高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依托既有交通枢纽的铁路、公路物流基础,整合地区物流资源,加快推进白银综合物流园、白银煤炭储运物流园和白银工业物流大数据及智慧供应链平台“两园一平台”建设,布局建设大型有色、煤炭等产业原料及制品期货交割场所,吸引有色、煤炭等大宗工业品在白银存储、中转,形成以互联网+现代物流为核心的工业物流枢纽节点。到2025年,高新区现代服务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其中核心区+延伸区达到5亿元。

专栏16   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

1.白银综合物流园建设项目(三、四期):总投资5.7亿元,建成集装箱作业区、甩挂作业区、零担专线作业区、海关监管保税仓储区、多式联运区、普通仓储区、车辆服务中心、第三方仓储区、互联网信息中心、综合服务配套区。

2.白银银涵物流公司集中性危化产品物流园项目:建设集中性危化产品储藏、运输、运输车辆停放等于一体的物流园。

3.刘川工业集中区白银铁路物流中心项目:对园区产品、原料、运输、仓储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共享服务及电商交易,并配套建设工业产品展厅。

4.平川工业园南区物流体系建设项目:规划建设物流集散中心,包括白银平川陶瓷物流园及商品交易区、商品展示区、仓储物流区、综合配套服务区和信息中心。

七、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

围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示范区建设,依托新希望、鑫昊乳业、润丰、中天羊业、阿西娅、条农集团等重点企业,大力发展肉牛羊、蔬菜、瓜果、马铃薯、小杂粮等精深加工产业,支持骨干企业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加工方式进行升级改造,提升产品附加值,积极推进特色农副产品电子商务和农副产品冷链建设,不断延长产业链,打造集农产品初加工、主副食加工、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为一体的农产品加工核心区 。到2025年,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产值达到40亿元。

专栏17   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重大项目

1.甘肃香泰乐有机农业发展公司亚麻籽油及其副产品高值化利用综合加工项目:建设亚麻籽清理、制油、精制、灌装生产线8条,副产品高值化利用综合加工生产线6条。

2.会宁县金鑫杏产品公司杏产品加工产业化扶贫建设项目:建设3万亩杏基地,3500万听杏仁露生产线1条。

3.会宁陇原中天羊业公司羊肉精深加工中心建设项目:年产1000吨牛羊肉精深加工项目。购置安装肉羊屠宰、分割生产线设备172台(套)。

4.甘肃和道农业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文冠果深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建设1条文冠果深加工生产线。

5.白银东鹏现代农业公司年产2000吨菊粉加工项目:新建菊粉加工生产线1条,新建生产车间、原料库房、产品库、研发办公楼3.2万㎡。

 

第六章  坚持引育并举,着力建设人才资源集聚区

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更精准的人才政策,重点在引才、用才、留才上下功夫,促进各类人才全面发展,依靠人才智力优势,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人才集聚制度,切实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实施“高新英才”培养计划,到2025年,力争把高新区打造成为一流的人才资源集聚区。

一、 创新招才引智机制,确保人才“引得进”

把服务创新发展作为“人才资源集聚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自创区建设发展目标任务,根据高新区产品开发需求,培育和集聚创新人才。坚持引才与引智并重、引才与育才并重、人才扩容与质量提升并重,创新柔性引才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人才开发机制,用5年左右的时间,引进培育各类高层次人才400名以上。

(一)引育高端人才。依托国家和省内重大人才工程,搭建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平台,广泛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来高新区创新创业。健全柔性引才机制,以建立科研攻关、创新创造平台等方式,引进两院院士等高端人才,大力推进高新区协同创新基地建设,持续推动已建成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和甘肃省协同创新基地规范运行。“十四五”时期,力争再引进5-10名两院院士。

(二)引育领军人才。围绕循环化工、生物医药、特色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重点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和高技术含量科研成果以及主导产业发展紧缺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以创新团队建设为核心,推动重点人才计划向创新团队计划转变。依托全市人才工作驻外联络站,吸引鼓励白银籍在外人才回乡创新创业,引导人才、智力、技术、项目、资金回流高新区。“十四五”时期,引进和培育企业博士创新团队50个以上,汇聚各类领军人才200名以上。

(三)引育管理人才。以培育“专精特新”龙头企业为目标,遵循企业家成长规律,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加快培育企业家队伍,建立一批富有创新精神、在省内外行业或区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着力提升园区管理人才能力素质,突出抓好战略思维、资本运作、风险防控、国际视野和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加快建设一支懂产业、懂金融、懂技术、懂经营的现代园区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十四五”时期,重点从科技创业、科技创投、企业经营等领域,引育各类优秀管理人才50名以上。

(四)引育技能人才。对接工业强市战略,紧盯本土企业需求,以提升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为核心,以集聚高级技师和技师为重点,鼓励参与企业工业改进和产品设计。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体系,充分利用现有培训机构各类资源,探索推行“定向培训、定向输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对中高级国家职业资格技能人才培养吸纳的力度,着力打造技能领军人才队伍。“十四五”时期,重点支持优秀技能人才100名以上。

专栏18   “高新英才”计划

从2021年起,高新区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资金,设立“高新英才”专项计划,计划共设创新领军人才、创业领军人才、技能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四个分项,用5年左右的时间,有计划的遴选支持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行业的“四个专项”高层次人才250名。

创新领军人才:计划支持50名,每年遴选6人左右,在高新区所辖范围的产业研究院、产学研平台、大型企业中从事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人员中遴选,重点支持创新成果在国内国际居于领先水平的科研人员。

创业领军人才:计划支持50名,每年遴选10人左右,支持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在创业融资、引领企业发展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企业家群体,主要从科技创业、科技创投、企业经营管理等领域中遴选。

技能领军人才:计划支持100名,每年遴选20人左右,支持在高新区各类企业中具有高超技艺技能和一流业绩水平,并长期坚守在生产服务一线岗位工作的优秀技能人才。

青年拔尖人才:计划支持50名,每年遴选10人左右,支持高新区引进的各类优秀青年人才,一般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或突出专业水准,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年龄在40周岁以下。

二、完善使用评价机制,确保人才“用得好”

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健全完善人才使用、评价、激励等机制,最大限度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真正让各类人才创业有平台、干事有激情、发展有空间,更好地服务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一)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建立完善人才、技术与企业平台对接机制,推动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着力满足企业发展技术需求和管理需求。依托各类研发创新平台,支持科技人才带技术、带产品到企业推广应用和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加强与江夏智库、中制智库等战略合作,加快推进白银高新区智库建设,创建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智库。充分发挥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咨询专家智慧力量,为重点企业引进、产业集群发展以及园区发展规划、发展路径、体制机制等方面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撑。

(二)改革人才评价机制。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改进人才评价方式方法,对作出杰出贡献的优秀人才聘请其担任相关领域的咨询专家、顾问。发挥好高新区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作用,构建企业人才评价“绿色通道”,前置评审窗口,以企业为主体,按照“应评尽评”原则,做好非公企业人才职称评定、技能等级鉴定工作。

(三)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落实省政府《支持兰白自创区科技创新人才政策实施办法(试行)》、自创区关于人才创新创业相关激励政策,充分构建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吸引更多人才入驻高新区。对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的企业,放宽股权出售对企业设立年限和盈利水平的限制。建立促进辖区内国有企业创新的激励制度,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对在创新中作出重要贡献的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股权和分红权激励。积极探索高科技人才个人所得税奖励政策,对高新区本级税留成部分,给予等额奖励。

三、创新人才服务机制,确保人才“留得住”

依托创新创业人员服务中心,建立健全人才覆盖面广、专业性强、优质高效的“一站式”服务体系,对投资创新创业的企业和个人,全程代办企业注册登记、项目立项、规划、用地、建设等手续,全力提供职称评审(聘)、户籍管理、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服务,并实行项目建成、企业投产后的后续跟踪服务。完善在银高层次人才和首席专家“一对一”服务保障机制,落实高层次人才购买商品房政策、住房租赁补贴、子女就学等政策。

第七章 拓展合作广度,着力建设东西合作发展先行区

坚定不移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坚持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相结合,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双循环发展、中新陆海新通道建设和兰西城市群建设,强化与中东部地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互动合作,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发展新格局。

一、全方位深化对外开放

充分发挥高新区开放、创新、多元、包容的特征优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发展,鼓励高新区内创业孵化载体、创新平台、企业等各类主体,积极探索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建科技园和产业合作基地,不断提升高新区辐射空间。鼓励企业申请国际发明专利。积极配合省上申请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国际物流通道建设,促进高新区有色金属、新材料等出口。以白银公司公铁联运和鼎丰综合保税物流园为依托,推动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行,支持白银公司等国有骨干企业和有实力的非公企业“走出去”,带动“银字号”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二、扩大国内合作交流领域

围绕有色金属及特色新材料、循环化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加强与西部内陆、沿海、沿江、沿边等地区的协同合作,广泛开展通道物流、产业转移等多方面合作。建立与中东部等区域在科技、产业、人文等方面的有机联系与协同,实现区域联动、优势互补。

(一)加强与国内多区域交流合作。持续深化与上海张江高新区的深度合作,积极开展与中关村、深圳、武汉东湖、西安、重庆等国家自创区的交流合作,通过高层对接、技术转移、科技招商等多种模式,推动协同创新发展,全面链接自创区创新创业生态圈。吸引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人才、新型产业组织等到高新区发展,吸引一流大学、科研机构、知名风投、科技服务机构等在高新区共建分支机构、技术转移机构、联合实验室等平台载体。积极探索与张江等高新区共建“伙伴园区”或“飞地经济区”,划出部分空间作为发达高新区生产基地,加快承接一流园区的资源外溢和区域辐射。与北京中关村生命科技园、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深化合作,在银东工业园建设生命科学“园中园”,打造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和产业承接基地。

(二)推动与省内园区协同发展。统筹兰白自主创新示范区区域内深度协作、联动发展,会同兰州高新区开展创新合作,建设开放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中心、跨区域产业联盟等创新共同体,带动多级突破。争取省上统筹自创区空间、功能和产业定位,逐步发展形成以兰州高新区、白银高新区互为支撑的高质量发展产业集聚带。着眼现有资源、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发挥自创区的地理优势,将率先形成的先行先试政策与体制机制向周边区域推广共享,深化与省内区域经济、科技一体化发展。

三、持续加强招商引资

(一)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围绕高新区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特色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领域,依托园区骨干企业,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建立产业对接合作机制,做好化工、生物医药等产业转移精准对接,重点引进三个500强、上市公司、行业领军企业落户,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形成大项目带小项目、上游项目带下游项目、核心项目带配套项目的发展局面。

(二)突出招商引资重点。围绕全市十大生态产业和“两区四基地”建设,以循环化工、生物医药、特色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线上招商等精准招商方式,进一步“招大招新引强”,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循环化工产业,紧抓全国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和布局优化调整机遇,重点围绕光气化工、煤化工、铬锰钛无机盐化工、精细化工等产业,加快招引一批产业链缺失及关键环节研发生产企业。生物医药产业,继续深化与中关村、中科院、兰州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形成科研成果小试、中试和产业化基地集聚区,围绕生物医药、疫苗、化学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大健康等领域招商。特色新材料产业,有色金属新材料重点引进电子信息用铜材铝材、精密铜管和超薄铜板带、金属粉体材料、航空航天用轻合金材料等精深加工企业;电池新材料重点引进锰酸锂材料、三元材料及磷酸铁锂等锂电池正极材料研发制造企业;光刻胶用配套材料重点引进光刻胶上下游、工程塑料、聚氨酯树脂、含氟材料等企业;凹凸棒石新材料重点引进与石油、化工、医药、农药、环保等行业领域结合紧密的应用产品开发企业。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围绕危废处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绿色建筑等领域开展招商。装备制造产业,紧盯新能源装备制造、交通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制造、电工电器及农用设备制造等产业,大力推进机器人、数控机床、航空航天装备等产业招商。电子信息产业,聚焦5G、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领域招商。现代服务业,顺应高新区工业化和科技化快速发展的趋势,积极引进科技信息交流培训、技术孵化转移、知识产权服务、科技评估鉴证、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

(三)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建立和完善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服务的招商引资机制,完善招商信息服务平台,健全考核办法和奖励办法,建立招商引资项目企业投诉机制,进一步加强落实国家、省市给予高新区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创建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全面推进落实“八个一”招商引资机制,推动更多招商项目落地实施。

专栏19   “八个一”招商引资机制

1.树牢一盘棋招商格局。完善“一区六园”协同招商机制,围绕项目共引、园区共建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推动各园区根据产业基础和发展定位差异化招商。

2.强化一个责任。压实招商主体责任,落实高新区全员招商责任,靠实招商投资一把手负责制,加强领导带头招商、带动招商。

3.策划一批项目。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围绕产业链延链补环,分行业、分产业做好招商规划,策划重大招商项目,建立健全招商项目库。

4.办好一系列招商活动。坚持把“请进来”招商和“走出去”招商、线上招商和线下招商、点对点招商和展会招商等结合起来,力争招引一批引领白银产业发展的大型企业、骨干企业。

5.推进一批重大项目。持续落实好领导包抓项目机制,强化重大招商项目在线管理及跟进督办,实现“签约落地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建成投产一批”。

6.吸引一批创业人才。加强招才引智,吸引一批科技型创业人才入驻高新区。优化创业生态,孵化一批科技型创新创业企业。

7.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全面实施“帮办代办”服务制,对招商引资项目委派帮办员上门帮办服务,压缩项目审批时间,降低要素成本,强化招商政策兑现。

8.打造一个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峰会。积极争取科技部火炬中心大力支持,牵头筹办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科技创新暨高质量发展论坛峰会,邀请国家部委和省市相关领导及国内国家级高新区负责人、知名企业家、专家学者等参加,促进国内高新区交流合作、共赢发展,吸引更多创新创业主体与白银高新区签订产业联盟协议。

 

第八章 注重绿色高效,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区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紧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对接二〇三〇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多轮驱动,多点发力,坚决守住园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红线,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推动园区建设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区。

一、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巩固提升国家循环化试点园区建设成果为基础,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园区为目标,认真处理园区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建立生态优先决策机制,制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大力推行循环型、清洁型生产方式。

(一)建设绿色园区。对标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标准,坚定推动园区企业生产方式、生产设备、生产技术生态化升级,促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推动高新区向生态园区升级。优化高新区绿地布局,规划实施核心区绿化提升改造、银东工业园生态湿地、防洪工程和河道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布局生态公园和绿色景观区,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绿廊、绿带,力争到2025年绿地率达到40%。

(二)建设绿色工厂。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绿色化改造。鼓励白银有色集团、银光集团、靖煤集团等大型骨干企业,不断完善工艺技术路线和布局,研发绿色产品,加大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积极推动申报一批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绿色示范工厂。打造绿色供应链,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绿色协调与协作,推动企业建立产品设计、材料选用、生产、营销、回收利用、废弃物无害化处置等生命周期全绿色过程,提升企业绿色发展水平。“十四五”时期,培育绿色工厂20家、清洁生产企业30家。

(三)加强节能减排。 强化用能企业和用能设备节能管理, 推广绿色节能技术,制订用能企业年度节能计划,逐步推行能源计量数据在线采集、实时监测,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改造生产流程和技术工艺,切实提高水、电、蒸汽的利用效率。 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实行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等量或减量替代 。严格控制重污染类、高耗能企业和项目入驻园区,严控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强度。

专栏20   绿色高效发展重大项目

1.白银银东工业园污水处理站生态湿地建设工程:总投资345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潜流湿地主体工程、表面流湿地主体工程、配套生态景观工程、配套生产道路、进出水水质在线监测设施等,对银东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外排水进行深度处理,建设湿地面积400亩,处理规模为6000m3/d。

2.蓆笈沟、赵家窑沟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2亿元,对蓆笈沟6公里沿岸建设防洪工程、生态治理工程;赵家窑沟6公里沿岸建设防洪工程、生态治理工程等。

二、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的原则,坚持以“亩均效益论英雄”,强化建设用地开发利用强度、人均用地指标整体控制,推动合理、节约、集约、高效开发利用土地。

(一)严格土地使用管理评价 。严格执行高新区总体规划和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善园区“多规合一”体系,建立项目准入指标体系,完善入园项目审核制度。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建立完善工程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制度,加强企业用地合同管理,加大建成区土地资源挖潜力度,提升园区土地利用率,促进土地资源优先配置给效益好、集约利用率高的企业。

(二)着力盘活存量用地 。建立高新区项目用地清单,加大存量挖潜力度,鼓励企业使用存量用地投资建设或对现有用地追加投资、升级改造,鼓励低效用地盘活和用地高新化转型,全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着力解决用地不充分问题。加强工业用地全周期管理,制定严格的企业用地评估退出制度,依法依规加大“僵尸企业”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十四五”时期,盘活各类闲置土地2200亩。

(三)创新土地集约利用方式 。采取超前介入、容缺受理承诺制等措施,大力推广标准地、多层建筑等集约用地模式,开展区域总体评价,围绕事先评估、事前定标、事中承诺、事后监管等环节建立“标准地”制度体系,引导土地要素优化配置,加快企业项目落地投产,实现投资项目“拿地即开工”。鼓励发展孵化器、加速器、创业空间等集约式开发建设模式。推广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开发,推进土地多功能立体开发和复合利用,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专栏21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项目

1.高新区光气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4亿元,完成核心区南纬三路以北、南经三路以西、南经一路以东、南四环以南片区565公顷土地平整,并进行道路、管网、绿化、亮化建设。

2.银东工业园土地开发利用项目:总投资3亿元,完成银东工业园未开发20平方公里山地、丘陵等土地平整。包括道路工程、桥涵工程、给排水工程、电力、电信与照明工程、供热工程、燃气工程、绿化工程等。

3.标准地建设项目:“十四五”期间,高新区和银东工业园范围内出让土地,全面实施区域节能评价、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洪水影响评价、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评估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区域评价,明确土地容积率、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单位能耗标准、单位排放标准等基本指标,大幅压缩企业投资建设项目从立项到开工的审批周期。

三、着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围绕园区基础设施补短板、强弱项,扩大有效投资,夯实发展基础,完善园区各项基础配套设施,着力提升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和服务能力,为入驻企业创造良好的企业生产环境,吸引高附加值品牌企业入驻,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

(一)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提高重大产业项目承接能力为目标,重点实施核心区道路提升改造、银东工业园道路交通设施项目,完善道路网系统,强化道路通行能力。加快供电、供水、供汽、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电网扩容提质工程,完善110千伏、330千伏等变电站,构建化工集中区双电源网络;不断完善整合优化片区热网系统,实施银东工业园能源站等项目,有效保障区内重点企业生产蒸汽需要。加强园区加油加气站、停车场、公共照明、绿化、垃圾收集、工业污水处理、工业废水管线、防涝防洪等设施建设和改造。

(二)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态空间绿色低碳的原则,进一步配齐配强配优环保安全、应急保障、商业服务、公共交通、网络通讯等公共服务资源,全力建设高端综合配套服务区。加快打造高新区创业大厦商业综合体,配套建设人才公寓、职工公寓、会议中心、创客中心,推动产业新城建设。推动白银科创城建设,配套建设集中科技研发、企业孵化、金融投资、便民服务、项目管理、办公会务、酒店餐饮、职工公寓于一体的园区综合服务中心,全面高新区服务功能。

(三)超前布局新基建。紧紧抓住5G时代到来机遇,在高新区搭建云、网、端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方向,布局新基建、深耕新制造、开发新应用,打造高新区智慧信息港。鼓励龙头企业打包建设充电场站等基础设施,谋划新建一批规模化公用充电站,在全市率先建设集充电、停车于一体的智能立体停车系统。

专栏22   提升园区承载能力重大项目

1.银东工业园二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30亿元,建设20平方公里内的道路、桥涵、雨水、生活生产给水管网、再生水管网、供热管网污水和雨水工程、照明工程、道路绿化工程。

2.银东工业园一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片区):总投资6.85亿元,建设6条道路8762米的土方、道路、桥涵、雨水、生活生产给水管网、再生水管网、供热管网污水和雨水工程、照明工程、道路绿化工程。

3.银东工业园一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三片区):建设4条道路6479米的土方、道路、桥涵、雨水、生活生产给水管网、再生水管网、供热管网污水和雨水工程、照明工程、道路绿化工程。

4.高新区核心区道路提升改造项目:完成核心区6条8公里道路提升改造,并配套管线、照明、绿化等附属设施,进一步强化道路通行能力,提高园区承载能力。

5.白银银东工业园污水处理站无机废水处理系统(二期)建设项目:新建平流沉淀池一座、巴氏计量槽两座、混合池一座、阀门井、配水井、环保检测间,配套建设废水接入管道;扩建一期项目机械絮凝池一座、巴氏计量槽一座和废水排放管。配套相应的进出水环保在线监测设备以及供配电系统等辅助附属设施。

四、建设现代化智慧园区

紧紧抓住以5G为支撑的新一轮产业革命机遇,面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重点领域,强化应用服务牵引和招商引资带动,鼓励企业积极探索新业态、新模式,支持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战略,紧紧围绕全省“上云用数赋智”实施方案,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方向,深入推进高新区数字化转型。加快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释放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努力用数字化和智能化为高新区经济蓄势赋能。实施“5G+工业互联网”“三化改造”工程,有序推动高新区工业企业开展智能生产单元、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整合平台资源、园区本地资源和园区外围资源,打造高新区智慧园区平台和“一区六园”线上服务平台,实现高新区与各园区之间、白银自创区与全国自创区之间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到2025年,累计创建数字车间20个、智能工厂5家。

专栏23  智能园区建设重大项目

高新区智慧园区平台项目:包括10个子系统:门户首页、GIS综合信息管理、环保监测监控系统、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系统、应急管理与救援系统、园区安防系统、园区安环一企一档、封闭园区管理、视频管理、动应用系统。

 

第九章  夯实基层基础,坚决守住安全环保底线

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底线思维,提高红线意识,紧盯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建设高新区安全、环保、消防、应急保障一体化智能管理平台,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完善平安体系建设,防范化解各种风险,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一、坚守安全生产底线

立足高新区化工企业较多的最大实际,高度重视园区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层基础,努力减少一般事故、有效防范重大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健全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管委会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分行业、分领域全面排查整治安全隐患,突出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专项整治,标本兼治消除事故隐患。加强安全风险管控,突出对红色、橙色安全风险的分析、评估和预警。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持续加强基础建设,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二、坚守环境保护底线

以化工行业为重点,严格企业日常运行监管,建立污染物排放动态档案,落实企业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推动园区内所有化工、制药类企业建立污染源头、过程处理和最终排放的三级防控体系,增强园区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开展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尾气专项治理,实施工业废气及锅炉治理工程、有害气体监控预防工程,推广使用天然气、电等清洁燃料或高效环保煤粉锅炉。加快建设园区事故污水防控应急池等设施,实施白银公司、银光公司、阳明化工、靖远煤电等企业废水综合治理工程, 提升园区污水处理能力,提高废水循环利用率。 依托西部凹凸棒石研究院,强化凹凸棒石在土壤改良治理、重金属吸附等方面的应用,抓好存量污染土地的修复治理,防范新增土壤污染。引进第三方专业环境污染治理机构,实施一般固废和危废污染治理工程,实行无害化处置,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建立绿色数据中心服务平台,强化与第三方咨询服务机构合作,进一步发挥“环保管家”作用,不断加强环境监测、预警、处置能力建设。

三、提高消防安全能力

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建设银东工业园消防站,实施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工程。集中开展重点行业、重点场所消防安全治理,进一步提高“多合一”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能力水平,全面提升化工企业消防安全能力。加强消防安全专业化建设,加速推动消防控制室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实施消防安全素质提升工程,开展消防宣传进企业活动,定期组织企业员工参加消防培训和演练,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四、健全应急 保障机制

积极推进园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统筹应急资源,整合应急力量,形成统一指挥、专长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机制。健全防灾减灾救灾机制,完善高新区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各类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完善救灾准备、应急救助、医疗急救、灾后救助、恢复重建相衔接的自然灾害救助制度,完善应对自然灾害的风险分散和损失补偿保险机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危险与可操作性(HAZOP)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应用于企业安全设计。加强园区卫生防疫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和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实施一批防护物资生产加工项目,不断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强化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严厉查处各类职业卫生违法违规行为,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

专栏25   安全环保应急保障项目

1.银东工业园消防站项目:占地面积15亩,建设5层消防办公楼、消防车库、消防训练塔等其他附属设施,全面提升园区企业消防安全保障能力。

2.白银高新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项目:新建生化一体化污水处理车间、鼓风机房、深度处理间、反冲洗设备间、污泥脱水机房、配电室、配套管网及事故应急池、配套建设公用工程、企业排水在线监测与监控设备等工程。

3.高新区环保应急“三级防控”机制:推动园区内所有化工、制药类企业建立污染源头、过程处理和最终排放的“三级防控”体系,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确保企业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4.园区事故污水防控应急池建设项目:建设应急事故池储存构筑物、收集输送管线、污水处理设施转输管线、事故池消防设施、自动化控制系统等设施。对突发事故时超出企业防控能力的事故水进行有效的收集、存储、转输送至处理设施,有效的防控突发事故时园区的水环境风险。

5.高新区安全、环保、应急一体化平台:建成投运高新区安全环保应急一体化平台,定期进行安全风险分析,实现对园区内重点企业、重点场所、重大危险源、基础设施安全风险监控预警。

 

第十章  创新体制机制,着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对标国内一流高新区标准,统筹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强改革举措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促进活力和秩序有机结合,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业的一流投资营商环境。

一、推动管理体制改革

坚持以政府为指导、以市场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以社会服务为支撑的改革方向,深化高新区管理机制体制改革,打造“管委会+公司+服务中心”模式,重点实施管委会瘦身改革、“公司化”开发主体改革,管委会、公司、服务中心各司其职、各履其能,推动高新区高效有序、协同运转,全力破解高新区体制机制运行中的效率问题。

(一)高新区管委会

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按照精简高效、突出主业、统筹兼顾的原则,打破原有的行政管理体制,实施管委会负责制的“小机构、大服务”行政管理体制,适时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或企业化、市场化的管理模式,提升运行管理效率。争取承接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建立与省直部门“七个直通”机制,推动高新区高效有序、协同运转。

创新人事薪酬管理制度。争取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自主权,探索建立灵活自主的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建立全员聘任制、岗位管理制、绩效考核制、薪酬激励制等人事薪酬制度,充分激发管委会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打破行政事业、编内编外身份限制,推进管委会干部编制内任职与岗位聘职、档案工资与实际薪酬、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与合同聘用管理“三分离”。实行全员KPI(关键业绩指标)考核,建立符合实际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将评估结果与行政效能监督和干部使用、奖惩结合起来;逐步建立市场化的薪酬体系,探索协议工资制、年薪制、项目工资制等多元化薪酬激励方式。

(二)高新投资集团

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全面厘清管委会与高新投资集团之间在项目建设、项目管理、资产管理、服务功能等方面的关系,投资集团公司主要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服务、资产运营、商贸服务、产业投资、金融服务等业务。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契机,推动高新投资集团公司股份制改造,进一步完善集团公司“1+5”治理结构,构建权责清晰、高效运转、政企分开的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鼓励高新投资集团公司通过上市融资、发行债券等方式扩大融资渠道,不断提高融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谋划布局新的业务板块,建立“融、投、建、管”一体化管理模式,加速“资本-资金-资本”的相互转化和循环流动,打造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经营园区、产业投资、资本运作为支撑的综合性国有投资控股集团。

专栏26   高新投资集团公司“1+5”治理结构

集团公司:下设党群工作部、综合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计划财务部、项目管理部、战略规划与投融资部等6个职能部门,加快壮大公司实力,通过货币注入、资产划拨、实物增资等方式,做大资产规模,增强投融资能力,加强与商业银行、投资机构的积极对接,争取更多银行贷款融资授信。

白银高新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主要承担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园区管网维修、市政维护、测绘服务等工作;拓展房地产开发、工程招标代理、工程造价咨询服务、建筑智能产品、建筑新材料应用技术的开发及推广等业务领域。

白银高新技术开发区商贸有限公司:依托园区产业链和企业优势,以高新区产业链为载体,在企业采购端与销售端展开战略合作;有效利用园区产业链优势与园区内优质企业开展包括供应链金融业务在内的商品贸易业务。

白银高新技术开发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从事资产运营管理、承接园区绿化环卫、零星维修工程、人才公寓管理、综合楼管理、车辆租赁、园区企业大物业服务的相关工作。

白银高技术产业园中昱热力有限公司:保障企业生产用汽及周边小区、园区企业冬季供暖需求。

白银高新区污水处理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负责高新区污水处理厂、银东污水处理站的日常运营管理工作。

(三)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围绕园区现有主导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新设立一批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作为产业引导和招商服务主体,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为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和企业提供全流程优质服务。引进培育一批懂产业、懂政策、敢担当的专业人才,研究国家、省、市相关产业政策,建立专门对口协调机制,按照“带着服务找项目、带着问题找部门、带着政策找企业”的理念,跟踪服务意向投资企业和园区重点培育企业,推动重要产业、重点企业、重大项目落实落地。

二、深化审批制度改革

聚焦企业反映集中的办事环节痛点、堵点、难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提升行政服务效能,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切实提高各类市场主体对高新区营商环境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使企业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业绩优。

(一)优化投资项目审批。以“园内事园内办结”为原则,大力推行审批事项一窗办理、不见面审批、多评合一、区域化评估等制度,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限,全面实现“1520”改革目标。结合“放管服”改革和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探索建立政务服务“1+1+N”体系,通过办公室“远程后台”和常驻大厅“首席后台”的配合,实现“一门式集中受理,远程限时办结”,同时在负面清单管理、容缺受理承诺制、商事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方面先行先试。

(二)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充分用好自创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积极应用甘肃省涉企政策精准推送和“不来即享”服务系统,分领域、分行业“精准打包推送”相关政策,推广税收、金融、社保、审批等事项线上顾问制度,简化政策兑现程序,让市场主体不出门便享受政策红利。加快建设高新区中介服务超市,推动投资咨询、工程咨询、环境影响评价、工程设计、人才服务等各类中介机构入驻,推动中介服务实现“采购申请网上发布、采购邀请网上推送、报名竞价网上操作、竞争结果网上确认、服务质量网上评议”,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三、创新投融资体制改革

借鉴深圳“前海模式”,大力发展市场化股权投资基金,引入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金融持牌机构等,探索建立“政府扶持资金+引导基金+债权股权质押+改制上市”等融资模式。积极争取国家、省市项目资金支持,综合运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省预算内基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贷款贴息等多种形式支持高新区企业开展技术、产品和服务创新。依托高新区投资集团,组建3-5支政府股权投资引导基金或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探索建立国有资本多元化持股的创业资本或风险引导基金,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兼并重组等。积极支持园区企业通过股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助保贷款、集合贷、投贷联动、融资租赁等方式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设立高新区多层次资本市场路演中心,建立高新区上市、股权交易等重点企业梯度培育库,助力企业加快对接资本市场。

第十一章   坚持党的领导,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实现白银高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抢抓机遇、创新思维,勇挑重担、克难奋进,凝聚高水平建设国家自创区的强大合力,始终在全市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当示范。

一、加强党的领导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到高新区党的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中央、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细。积极发挥高新区党工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在优化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及专业结构,提升决策科学化水平的同时,成立“十四五”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商议解决规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成立高新区专家咨询委员会,由第三方智库、省内外资深高新区研究专家、产业研究专家、区内企业、行业协会等组成,对高新区建设发展、战略规划、项目评估等提供建议和决策参考。

二、强化统筹协调

坚持“一盘棋”思想,正确处理好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关系,建立规划实施协调联动机制,强化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围绕“十四五”规划目标和重点工作,分解规划任务,明确牵头局室、责任局室,确保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分类推进。协调发挥机关内部各部门的职能作用,研究制定规划实施的政策举措,强化政策支撑,统筹协调规划实施。加强与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汇报衔接,积极争取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建立与兰州高新区定期会商制度,强化产业、科技、人才等方面重大问题、重大事项、重大工程的联动协调,共同推进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统筹“一区六园”协同发展,落实自创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会商制度,协调解决影响园区发展的重大问题,建立灵活高效的执行和信息反馈系统,形成健康有序、顺畅高效的运行体系。完善“十四五”重大项目数据库,分年度、分行业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加强对重大项目的谋划凝练、筛选储备和推进实施,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对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

三、开展评估考核

健全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进一步改革高新区统计制度和综合评价考核体系,强化主要指标监测、统计、评估、考核。开展“十四五”规划年度跟踪监测、中期评估和末期全面评估,创新评估方式,引入社会机构参与评估,视评估情况报市政府审议后进行动态修订调整。健全目标考核机制,对各园区的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创新能力等内容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市委、市政府奖励支持园区发展的重要依据,以考核促落实、以压力促动力。

四、营造良好氛围

加强对规划内容宣传解读,使规划目标成为高新区上下的共同奋斗目标,全面提升园区干部队伍和企业员工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规划共同推进的强大力量。注重品牌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多形式多渠道进行宣传,及时总结规划实施过程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反映新进展新成效,提高白银高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社会各方各界关心关注高新区,吸引更多社会资源参与高新区建设发展。

市政办发〔2022〕153号.pdf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HP网站源码宜宾网站推广方案公司焦作百姓网标王推广价格陇南百姓网标王推广价格忻州SEO按天收费报价临猗网站优化软件推荐扬州关键词排名公司阿坝关键词按天收费多少钱海北外贸网站建设价格芜湖关键词按天收费哪家好铜川优秀网站设计推荐临猗百度网站优化哪家好南阳企业网站设计报价邢台网站制作设计金华企业网站建设报价吴忠关键词排名包年推广推荐惠州百姓网标王日照网站制作公司长葛网站建设设计多少钱那曲网站推广方案哪家好茂名网站排名优化哪家好河池网站定制公司滁州网页制作报价普洱如何制作网站公司荷坳网站优化按天计费多少钱忻州阿里店铺托管推荐清远英文网站建设哪家好宿迁设计网站哪家好福州网站建设推荐沈阳企业网站制作推荐定西seo多少钱歼20紧急升空逼退外机英媒称团队夜以继日筹划王妃复出草木蔓发 春山在望成都发生巨响 当地回应60岁老人炒菠菜未焯水致肾病恶化男子涉嫌走私被判11年却一天牢没坐劳斯莱斯右转逼停直行车网传落水者说“没让你救”系谣言广东通报13岁男孩性侵女童不予立案贵州小伙回应在美国卖三蹦子火了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近3万元金手镯仅含足金十克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新基金只募集到26元还是员工自购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中国投资客涌入日本东京买房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新加坡主帅:唯一目标击败中国队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开封王婆为何火了主播靠辱骂母亲走红被批捕封号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库克现身上海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殡仪馆花卉高于市场价3倍还重复用网友称在豆瓣酱里吃出老鼠头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湖南一县政协主席疑涉刑案被控制茶百道就改标签日期致歉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杨倩无缘巴黎奥运

PHP网站源码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