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9大经营模式!与循环农业有何区别?

本文隶属: 09.生态循环农业&碳汇项目(第119/119篇)

  • 养殖新政策:种养结合补贴多少钱?
  • 浙江省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市、县(市、区)认定名单的通知
  • 不容小觑的黑水虻环保养殖场,变废为宝,商业价值巨大!
  • 黑水虻昆虫处置畜禽粪便制作有机肥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19年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申报指南(项目所在地必须是农业综合开发县)
  • 广西金光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正式揭牌:小蚯蚓尽显大生态循环威力!
  • 牛粪养蚯蚓技术-怎样利用废弃牛粪养殖蚯蚓?
  • 他家的“稻虾共作”,还养兔子干啥?
  • 我国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基本难点,其赚钱运营模式有哪些?
  • 农业农村部: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与种养结合农业
  • 可行性研究:以菜养鸡,以鸡养菜的模式可行吗?
  • “种植+养殖+加工”结合模式好!实际操作中有哪些重点和难点?
  • 2020农业商机关键年!“生态循环农业”经典模式,全球都在用
  • 果菌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果业大县产值新增10亿不是梦
  • 生态循环农业五大模式,看看有哪些典型案例?
  • 我国生态循环农业的主要模式,2021年生态循环农业推广着力点
  •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皖北这样打造“变废为宝”的扶贫产业
  • 走进山东与甘肃的循环农业基地,看看是什么产业链与生态农业模式
  • 生态循环农业政策倾斜力度将空前,其特点和发展重点有哪些?
  • 桑园公社:桑基鱼塘的升级版,桑基立体农业的新模式!
  • 2021年畜牧和畜禽粪污量大县有哪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实施方案包含哪些内容?
  • 如何申报2021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案例?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21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技术指导意见
  • 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前景广阔,这些产业方向迎重大机遇!
  • 国家抓紧编制2030年碳达峰行动和实施方案,整县试点推进屋顶光伏
  • 将农业纳入碳交易市场是大势所趋,建议设立全国农业碳交易中心
  • 中国农业银行:正式发布“十四五”规划,积极参与碳市场建设
  • 江西促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出台这个文件影响你生活的方方面面!
  • 江苏启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扬州市推出“稻虾鸭”综合种养新模式
  • 中国农业科学院:11个研究所组建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
  • 国家“双碳政策”风口下,造纸龙头企业全力开发林地碳汇项目
  • 碳汇林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及盈利分析
  • 宜昌建成40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上海启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
  • 农业绿色发展:农业农村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 川渝农科院鱼菜共生技术受农企青睐,粮食产业园区设鱼稻共生基地
  • 甘肃平凉市:生态循环农业走出新路子,招商引资优惠政策20条
  • 生态循环农业:湖南探索打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绥宁模式”
  • 农业农村部:“十四五”期间拟订《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
  • 稻田生态循环农业:长春稻蟹种养面积达7.2万亩,宿州稻蟹每公斤卖到近200元
  • 河南新野县与天津北辰区:实施循环农业,经济与环保双赢
  • 《碳达峰行动方案》印发,推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 广东启动农业对接RCEP成员国十大行动计划,海南循环农业发展结硕果
  • 什么是低碳农业?天津市东丽区培育特色农产品产业链低碳农业
  • 推动农业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农村部发布畜禽粪污利用计划和台账管理方法
  • 双碳农业数字化,如何推动农业双碳战略与数字农业的有效融合?
  • 拥有1亩林地即可申请林业碳汇证,如何获取林业碳汇证及碳汇造林项目备案?
  • 农业农村部发文:未来四年建设一千家国家级生态农场,培育一批生态农业企业
  • 《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年)》政策解读,2025年总产值达9万亿元
  • 浙江公布首批林业固碳试点单位名单,广西启动千万亩林业碳汇开发项目
  • 浙江庆元建设林业碳汇先行基地,安徽首单森林碳汇指数保险花落池州
  • 宁夏建立全区林长制工作体系,湖南桃源启动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
  • 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即将到来,提升森林草原湿地碳汇能力
  • 浙江温州出台湿地城市实施方案,江西创建“湿地银行”试点实施方案
  • 广西部署2022年林业碳汇工作,陕西宝鸡成功申报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
  • 多地开展“互联网+植树”创新活动,市民可报名参与线下植树抚育活动
  • 湖北荆州启动国土绿化和湿地保护三年行动,山东济宁启动荒山绿化三年行动计划
  • 甘肃评估六大片区草原碳汇潜力,山西签订林业生态扶贫PPP项目碳汇开发协议
  • 森林经营,事关国家“双碳”目标战略,附2022年国土绿化工作要求
  • 广西:召开林业碳汇工作专题会议,拟扩大油茶种植规模及油茶林下经济
  • 广西东兴发现古树新种,湖北咸丰百年古树成游客打卡点
  • 森林生态科普解读:森林是碳库,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
  • 促推低碳转型与绿色发展,福建武平发放绿色金融新产品“碳金卡”
  • 福建将乐青绿开辟“碳库”新路,云南高质高效发展花卉产业
  • 县区森林资源开发项目案例:林业碳汇项目可行性报告建议书
  • 贵州发放首张林业碳票,农业碳票的制发流程介绍
  • 福建:尤溪完成首个社会化碳汇造林项目,三明“三多模式”营造碳中和林
  • 陕西平利县与福建将乐县创建生态司法碳汇教育实践基地
  • 新余推进国储林PPP项目建设,安平开启种养循环农业新模式
  • CCER项目:哪些项目可申报?如何准备及评估?开发流程怎样?
  • 四川首个森林碳汇局挂牌成立,浙江林业碳汇中长期规划通过专家论证
  • 福建将乐县探索碳汇造林新模式,安徽举行林业碳票首发及交易仪式​
  • 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在福建厦门落地,首个森林碳汇局挂牌成立
  • 江西吉安打造国储林建设新模式,陕西宁陕首宗林业碳汇项目成交
  • 《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印发:涉及6项重点任务与10项重大行动
  • 浙江常山探索油茶碳汇价值开发,山西太原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调研
  • 首届全国林草碳汇高峰论坛主题:发挥林草碳汇优势,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 福建将乐县启动FSC竹林认证,浙江安吉县竹林变“碳库金库”
  • 粤港澳第3届自然教育季正式启动,福建清流县开启碳中和示范林建设
  • 四川泸州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建设,安徽召开林业项目市场化推介会
  • 四川洪雅探索林业碳汇交易,云南举办首届竹资源创新交流会
  • 四川绵阳:启动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工作,坚持山村造林兴业富民
  • 广东潮州召开林业碳汇培训会,湖南桂阳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带
  • 全国各省市林业碳汇政策汇总:森林碳汇项目开发规划发展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累计向100个项目发放碳减排贷款117.8亿元
  • 浙江农林大学成立碳中和学院,贵州首张竹林碳票发行
  • 福建将乐打造森林康养新业态,浙江龙游竹林经营碳汇项目预交易落地
  • 广东东莞:打造林业生态惠民“新宠”,自然教育有声有色!
  • 浙江签订首单竹林碳汇价格指数保险,农行发放一笔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
  • 宁夏西华山:探索生态保护新途径的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经验
  • 谋求新型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天津启动低碳计量示范项目
  • 广西林业碳计量研究中心揭牌,浙江发放2951亩首批林地碳汇权证
  • 农发行总行:新一代信贷管理系统上线,披露2022年第3季度碳减排贷款信息
  • 上海持续开展林业碳汇调查,广西高峰林场推进林下经济发展显成效
  • 陕西咸阳成为全国林业碳汇试点城市,安徽首个林业碳汇开发基地揭牌
  • 国家发改委:大力推动低碳零碳负碳项目与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 广州市着力林改打造“碳汇宝库”,湖北宣判首例碳汇补偿民事诉讼案
  • 零碳村镇项目:中国零碳村镇促进项目启动,打造黄河岸边“零碳村庄”
  • 何谓气候智慧型农业?各国如何应对?附中国的相关项目案例
  • 宝兴县设立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促进局,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
  • 湖南石门县开展生态教育进校园活动,湖北宜昌加快林业特色产业发展
  • 毕节市已在贵州省发行4张林业碳票,这个矿山公园曾是铁矿露天开采场
  • 林业碳汇:云南举办专题讲座,浙江发布10大树种,菏泽开发首个基地
  • 江西开发CCER林业碳汇试点项目,湖南株洲斩获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
  • 海南发布首个茶叶碳标签,山东东营落地首笔湿地碳汇价值综合保险
  • 浙江探寻“不动产生态价值”实现路径,深圳发布红树林保护项目碳汇方法学
  • 加大扶持,编制实施方案,2023年建设1600个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
  • 2023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启动,多地落实精细化管理
  • 水稻上山质疑不断,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人出面解读
  • 山西出台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吉林印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 广西力争2025年设施农业总产值超3千亿元,辽宁推进绿色低碳农业高效发展
  • 森林康养基地项目开发的规划要点、实践探索及实践案例
  • 将乐县“零碳镛行”平台正式上线,包头印发林业碳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 如何做好低碳农业的科普宣传及展示?科普宣传语有哪些?
  • 安庆庆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潜力评估价值:33亿-375亿元
  • 2017-2020年: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全部用于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扶持
  • 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设计需要因地制宜!
  • 2017中国循环农业论坛:专家评说生态循环农业
  • 项目设计案例:生态循环农业综合养分管理计划
  • 生态农业9大经营模式!与循环农业有何区别?

生态 农业是环境友好型农业,也是绿色 高效农业。近年来, 生态农业与生态 循环农业已经提升为国家战略层面,国家也拿出重金进行定向 扶持,同时,越来越多的 农业企业和投资 创业者开始聚焦关注这个“农业黄金洼地”!早在“十二五” 规划里面,国家就已经进行了生态农业战略布局!如今, 农业生产与 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矛盾越来越突出。这样的现实更加警醒我们,生态农业与 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发展应该尽早进入“国家战略实施阶段”。

生态农业与生态循环农业有何和区别?

与生态循环农业相比,生态农业还停留在比较简单的循环里,而循环农业则是在经济和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生态农业的高级阶段产物。循环农业尽可能地利用高科技,使生产合理地依托在自然生态循环之上,以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统一。所以在技术上比生态农业要求更高已达到物质的多层次多梯度的循环利用,以延长 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这样才能更好、更有效的利用资源。同时,在生产中还要求尽可能地利用可循环再生的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如利用太阳能、风能和 农家肥等,把增加的经济效益留在农业体系内才能最终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由生态农业到循环农业的转变,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发展循环农业,发展我国的循环农业才是根本。可以说循环农业是新时期生态农业的成功升级,是生态 农业发展的高级模式,是生态农业更高效的利用模式。

生态农业9大 经营模式

1、都市型生态高效农业 新模式

都市型生态高效农业是基于 都市农业与生态农业的结合,在 创意农业和 休闲农业、都市农业的结合下,并积极开展生态 种植、 养殖的方式,满足城市居民对生态农业的需求。

2、“ 种养结合” 生态农业新模式

种养结合是关键,生态农业模式是切入点。该模式形成了渔光互补、稻虾共生、稻鱼共养、稻鸭共育、莲藕 种植等多种生态种养模式,最大程度上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种植 养殖融合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内涵式农业发展道路凸显。

3、生态 农业旅游模式

该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生态农业为依托,以 休闲 养生为目标,积极探索 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等生态模式,努力打造成为精品化、生态化、 特色化的多元化平台,为不同社会人群提供多样化的特色 旅游交流项目,把 农场建设成为一个产业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的地方。

4、立体 生态养殖模式

以生态模式为切入,结合传统的种植、养殖方式。该模式在传统养殖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看做多种传统养殖模式的一种高效结合,它充分利用环境的各部分的不同属性和所涉及农作物及养殖物生存所需要的特定环境,将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完整的利用了环境的各个不同的部分,在相同面积的土地上发挥最大效益。其典型结构有南方水乡的桑基水田等等。

其中,比较常见的 立体养殖形式:

1)鱼–桑–鸡。在池塘里面饲 养鱼类,池塘周围种植桑树,在桑 树林里养殖鸡。这样,池塘里的淤泥可以作为桑树的 肥料,桑树的叶子可以作为鸡的食物,鸡粪可以作为鱼的食物;

2)鸡–猪–沼气–有机肥。用 饲料喂鸡,鸡粪经过处理后喂猪,猪粪作沼气料,有机肥作冬暖大棚肥料;

3)鸡–猪–牛。用饲料喂鸡,鸡粪处理后喂猪,猪粪处理后喂牛;

4)牛–鱼。用饲料或者草料喂牛,牛粪处理后喂鱼,池塘淤泥作为 农田的肥料;

5)鸡–猪–鱼。用饲料喂鸡,鸡粪处理后喂猪,猪粪处理后喂鱼;

6)牛–羊。利用牛吃高草,羊吃矮草的特点,最 牧场进行轮流双层次放牧。

5、生态农业循环产业链模式

该模式结合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并从源头打通,切入生产、经营、渠道等农业全产业链模式,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降低成本。

这套模式核心“产业链”的打造,一旦形成不了产业链,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的价值发挥不出来。

6、 设施+生态农业模式

设施生态农业及配套技术是在设施工程的基础上通过以有机肥料全部或部分替代化学肥料(无机营养液)、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为主要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以动、 植物的共生互补良性循环等技术构成的新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7、观光生态农业模式

该模式是指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强化农业的观光、休闲、 教育和自然等多功能特征,形成具有第三产业特征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形式。

主要包括高科技生态农业园、精品型生态 农业公园、 生态观光村和生态 农庄等4种模式。

8、“生态农业+”新模式

该模式以“生态农业”为平台,之后嫁接互联网、旅游、医疗、养老等要求,形成完成“生态农业+”模式。

这套模式放大生态农业的核心地位,同时为农业经营者或 创业者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9、“互联网+”生态农业模式

该模式采用生态农业模式,实现 农产品的 原生态培育和无农药无肥料的纯天然生长环境,利用互联网将 农产品与消费者、会员的联系在一起,实现一对一的订单租赁、生态种植的循环系统,对其品质和来源进行全程化的监督和管理。并且借助溯源体系,为每一个农产品打上“身份证”,让消费者知道农产品信息,从而会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提高信任度。

随着消费升级之后,消费者对安全农产品、生态农产品需求比重逐年增加。生态农业模式已经达到市场认可,我们相信生态农业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财富聚集地。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创意农业规划设计, 生态农业现代农业 and tagged 生态农业, 生态循环农业 by 农业规划设计-武汉兆联. Bookmark the perma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