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客服QQ:2580828166 帮助中心 签到 切换到宽版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导航
  • 大埔网Portal
  • 大埔论坛BBS
  • 求职招聘
  • 房屋租售
  • 二手车
  • 交友脱单
  • 物品交易
  • 签到
  • 排行榜Ranklist
搜索
大埔网» 大埔论坛 互动交流 大埔摄影 挎澶涓婚 湖寮镇旅游介绍
精彩推荐: 下载手机客户端
  • 大埔高陂镇灾后重建大埔高陂镇灾后重建
  • 大埔男子诈骗同事200多万大埔男子诈骗同事200多万
  • 文明路小店后面污水横流文明路小店后面污水横流
  • 自来水是黄泥水自来水是黄泥水
  • 捡到赖群韬身份证捡到赖群韬身份证
  • 大埔3人被抓!大埔3人被抓!
  • 大埔这路段山体滑坡大埔这路段山体滑坡
  • 大埔这里的荷花太美了!大埔这里的荷花太美了!
  • 大埔县4个受灾乡镇恢复正常用电大埔县4个受灾乡镇恢复正常
  • 大埔任免多名副局长、副校长等大埔任免多名副局长、副校长
  • 大埔银江车祸!大埔银江车祸!
  • 洪水过后一片狼籍的模样洪水过后一片狼籍的模样
1 2 3 4 5 6 下一页
返回列表
查看: 59424|回复: 102

[大埔影像] 湖寮镇旅游介绍

 火... [复制链接]
大埔网小新
发表于 2010-7-21 15:13 | |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大埔网拼车栏方便又快捷,一起拼车回家不孤单!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注册

×
湖寮镇

湖寮镇是大埔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地处梅潭河上游,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汉剧之乡”之美誉。总面积199平方公里,管辖19个村民委员会,1个林场和4个社区居委会。全镇共有人口8.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万多人。传说,在很久以前,湖寮中心村(今龙岗、古城、新寨、下坜、岭下、黎家坪)是个湖泊,一片汪洋。那是由于当时梅潭河水比现在大得多,而在今河头下面的河水出口处——“梅塞”乱石阻塞,水流不畅造成的。只有五古山(现称五虎山)下鸦鹊坪及岗头坪因地势较高是陆地,地上森林茂密,虎狼出没。那时的先民们于湖边高地搭寮居住,故人们将他们居住的地方称为“湖寮”。据文史记载,东晋、隋代在此先后设置义招、万川县治。民国17年(1928年)改为同仁区,辖五乡;民国26年(公元1937年),由梅河区辖;民国33年(公元1944年),改设5乡。建国后划为大埔县第五区,下辖虎中、虎南、虎北三乡,1952年取消第五区恢复湖寮区名称,管辖11个乡。1954年撤区并乡,分成两个乡:双坑乡、湖寮乡。1958年撤乡改为湖寮人民公社,管辖区域不变。1961年春,县治由茶阳迁湖寮。1983年撤销公社改设区、镇,改为湖寮区。1985年上半年,区、镇合并,改称湖寮镇至现在。2002年,镇政府迁驻畹香大道起点南端之新址。梅潭河似玉带从东流入,再折向北、向西,沿着山脚蜿蜒而去。全镇有山地面积17333公顷,耕地面积900公顷。 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蔬菜、烤烟、水果、等。2006年蔬菜种植面积达12945亩,畜禽饲养量达到99.9万只,烤烟种植面积500亩,水果种植7656亩。2006年农业总收入32620万元,比2005年增长了6%;农村人均年收入4599元,比2005年增长了6%。乡镇企业总数1447间,从业人员4166人,2006年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28868万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8.5%;上交国家税金143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3%;实现利润186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5%。
湖寮镇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全镇现有电站25座,装机容量达5000千瓦,年发电量达1600万千瓦时;镇村交通便利,全镇19个村全部通四级标准公路,全部实现路面水泥硬底化;通讯网络完善,程控电话、图文传真、移动通讯全部开通;山区信息化建设加速前进,至2007年5月底前,15个村(社区)实现网络信息到村(社区);有线电视覆盖率100%。教育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共有学校11间,教师127名,学生115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全面完成“改簿”任务。教师待遇不断改善,教育质量逐年提高。农村医疗卫生保健工作得到加强,2006年,全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达87.5%,位居全县第一。湖寮镇有“三胞”3.8万人,自1990年以来,海内外乡贤先后捐资捐建文化、教育、卫生、交通等项目共计捐资2.3亿元。
湖寮镇名人辈出,近代有何如璋、吴奇伟、罗卓英、杜埃、肖畹香等名人载入史册。镇内文物景点较多,山歌、汉剧、舞狮、舞龙等民间文化经久不衰。
湖寮特色小食多种多样,品种繁多,如药根鸡、石生肉圆历史悠久、远近闻名;鸭松羹、算盘子、鸭嬷溜、上锅老鼠板、笋板、三合粉、豆子羹、牛肠肺等各有特色且价廉物美。
湖寮镇资源比较丰富。山区主产竹、木、茶、果等,其中葵坑村优质矿泉丰富,由这里生产的“泉之乡”矿泉水是全国驰名免检绿色产品;碗瑶村有毛竹近万亩,是广东省毛竹生产基地之一;“双坑雨笠”属双坑村民手工编织传统产品;双髻山盛产水果,是有名的“水果村”;双髻山、龙岗泰安楼、梅潭河等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这里山川秀美、胜迹处处,一弯清澈见底的梅潭河在腹部迂回而过,一座青翠欲滴的五虎山在背后逶迤耸立,“湖山八景”早负胜名,古驿道、摩崖石刻古朴壮观;这里的乡民热情好客,这里的人们崇文重教,崇商重企,这里将以优惠的政策,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诚信的态度,热情欢迎海内外朋友前来考察、洽谈、投资兴业,这里将坚持“发展、稳定、团结、务实”的作风,齐心合力,共创美好的未来。




大埔网小新
发表于 2010-7-21 15:29 | | 来自广东
龙岗村泰安楼



泰安楼位于大埔县县城龙岗村,建于乾隆二十八年(公元 1764年),距今已有241年的历史,是国内极为少见的石方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泰安楼]
  
泰安楼及附属建筑占地面积 6684平方米,其中主楼占地2577平方米,两侧书斋占地2764平方米,门坪及花台占地1325平方米,共有200个房间。泰安楼属砖石木结构建筑,坐东北向西南,呈四方形,长49,宽52.6,门口有宽阔的门坪和水塘。楼高11,分三层,一层墙宽为0.92,三层墙宽0.44,一、二层外墙为石墙,三层外墙壁及内墙为砖墙。因楼外墙为石墙,故该楼俗称石楼。该楼一至三层四周向内设前走廊,一层走廊的柱子为上木下石,二、三层为木柱,三楼前排中厅设有祭坛,为防外患,三层除前廊外还设有后走廊。一、二层不设窗,三层才开窗,并设有枪眼,整座大楼只有一个大门出入,门板镶上厚厚的铁皮,大门顶有蓄水池,供灭火之用。


[大门]
  
泰安楼的大门非常独特,乍一看,眼前一座雄伟的门楼,细一看,这楼门原来是镶嵌在墙上的。据说,这楼的主人是做生意发家的,没有功名不能建门楼,后来他灵机一动,就想出了个绝妙的办法做了个假门楼。


[楼中楼]
  
楼内中轴线主体建筑为平房,分上下二堂,上堂书“祖功宗德”,陈列蓝氏先祖神主牌,并作为祭祀的祠堂,堂左右两侧设有厢房,楼内平房四周为天井,三层方形楼房把主体平房环抱在中间,形成楼中有屋、屋外有楼的格局。楼的两侧各有一座书斋,是供读书求学的场所,楼内右侧天井有口水井,井水清澈可口,现仍可饮用。
  
兴建泰安楼时有个有趣的故事,楼主人蓝少垣在该楼工程进到第三层时,他把办公地点也搬到二层的一间房子里,规定凡前来领工资的工人,都要手提两块砖到三楼后才来领工资。那时候的工资是每日清算,结果就这样节省了建三层所用火砖的搬运费。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楼主人的精明智慧。
  
据说泰安楼的蓝姓祖公极为节俭,原计划在楼右侧也建一个同样的方石楼,构成鸳鸯楼,后因意外早亡,计划没有实现,成为现在的单片楼,实为遗憾。


[客家民俗风情博览馆]
  
泰安楼一楼布置了客家发展史,客家人生产、生活用具,客家服饰,节庆活动用具展区,详细地记载了千年来大埔客家人的发展、生产、生活情况;二楼为大埔名人展区、将军书画展区。整座建筑较为集中地展现了大埔客家人情风貌。
  
泰安楼历史悠久,规模雄伟、粗犷,布局合理、科学,文化内涵丰富,是客家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也是中国与世界民居建筑史上的文化瑰宝。2000年底,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中国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秘书长郭旃前来此楼考察后,认为该楼是研究中国古代民居建筑和客家历史文化及民俗风情的“历史人文博物馆”,完全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条件,现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网友眼中的泰安楼:
客家民居建筑一大奇观:泰安楼   请点击》》》
大红灯笼高高挂   请点击》》》
200多年历史的“泰安楼”   请点击》》》
大埔网小新
发表于 2010-7-21 16:03 | | 来自广东
手机版
本帖最后由 小编11 于 2010-7-21 16:08 编辑

双髻山省级森林公园
双髻山.jpg

双髻山省级森林公园位于县城西郊 12公里,海拔668米,因山顶双峰耸立,形似古代妇女发髻而得名,为省级森林公园,是大埔县境内的名山之一。水泥旅游公路直通山顶。峰高林立、竹海幽径、蕉林松风、幽泉清澈、怪石遍布,天然生成许多石岩石洞,其中一处石室,宽容百人;另一处石窿长千米,从入口到出口,游人可直立行走;又有一处“响鼓石”,脚踩“鼓面”,巨石摇动,名曰“高山打鼓”。山顶大石有摩崖石刻。


[盘湖庵]
  
盘湖庵在山右侧,始建于唐,公元 1666年重建,为大埔县最古老的寺庙之一,素有“头盘湖,二赤厥”之称。庵门为古式独脚六楼,书“逃禅竹院”。站立于庵前过远眺,西岩山、铜鼓嶂、阴那山或明或显,隐约可见。1991年,大埔县政府将此定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西华寺]
  
西华寺位于双髻山山腰双髻山村,坐北向南,始建于清顺治17年(1660年),土木结构,硬山顶殿堂和厢房,建筑面积约99平方米,寺内有一明代古钟。寺旁青松翠竹林立,幽泉清澈,寺前的巨石上还有不少文人墨客的题刻。如入口巨石上刻有“大峨泉”三个大字。


[森林游憩区]
  
森林游憩区位于山腰青山下,古树林立,溪流淙淙,奇石遍布其内,若是暑天,入内沁凉无比,空气清新,花香鸟语,堪为人间仙境。临溪有块近 30平方米的巨石卧于水面,宛然一只石龟在默默守护这片美丽的家园。


[千步云梯]
  
千步云梯位于双髻山山腰公路边,由山腰沿双髻山自然坡度辗转而砌,共 366级,26折,均为条形石阶,掩映于葱郁的林中,沿途有田家炳石刻“览小亭”、肖畹香石刻“林壑幽美”、“石台揽胜”、“东风亭”等6处景点。


[大埔电视转播台]
  
大埔电视发射台位于山顶,是著名旅港乡贤田家炳先生和大埔县委、县政府出资百万元兴建的,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其中发射塔高达60多米。该电视转播台于1995年被定为大埔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登上山顶,近观县城全景,远眺西岩、阴那、帽山三峰,群山起伏,韩江水色,一览眼底,古有“双髻撩云”之称,为县城八景之首。



美丽如画的双髻山方圆数十里,山川毓秀,有十余个散落的小村庄。村民勤劳憨厚而又极为好客。有客登临,必奉上香茗、四时鲜果。如有机缘,还可品尝到独特的双髻山美食——酥脆的油炸“香蝉”、鲜嫩的清蒸“石乱”……




网友眼中的双髻山风景:
双髻山沿途风景   请点击》》》
徒步双髻山沿途风景   请点击》》》
★09五一大埔_湖寮、双髻山★   请点击》》》
双髻山   请点击》》》
大埔网小新
发表于 2010-7-21 16:21 | | 来自广东

西 湖 公 园

     西湖公园位于县城西北部,与省级文物保 护单位、客家民俗风情博览馆泰安楼融为一体,与田家炳实验中学相邻,是一个集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康体运动、游乐休闲为一体的城市山水公园。兴建西湖公园是新一届县委、县政府认真实施建设“文化大省”、“文化梅州”发展战略和“人文兴县”发展思路的一项重要举措。该公园的建成,更好地保护了县城周边的文物古迹,促进了县城绿化景观系统的完善,改变了城区市民休闲场所不足的现状,提升了县城的文化品味。


  公园占地总面积580亩,分三期实施。首期为公园主体部分,占地334亩,总投资4800多万元,于2004年6月开始兴建,2004年12月底建成,2005年元旦向市民正式开放。公园分陆地、水域两部分。建成中心、文化、湖岸、溪流、古楼、牌坊等6个功能区,38个景观集大埔“四乡”、“四名”特色于一园。


[中心区]
   中心区内设八骏图、茶艺馆、休闲广场、生态绿洲、张位舞台、浮雕景墙、儿童乐园等7个景观。该区以休闲为主,融合茶文化,为游客提供休闲好去处。


[文化区]
   文化区内设孔子铜像、汉乐演奏厅、将军墙、万人广场4个景观。该区充分体现了大埔人崇文重教、礼乐传家和发扬广东汉乐等民俗文化、传承客家文化、纪念大埔将军事迹、传统文化精神。

[湖岸区]


   湖岸区内设铁索桥、飞虹桥、九曲桥、水榭、游子亭、怀乡岛、湖滨广场、游船码头、长廊、荷花洲、滚水坝、喷泉、观景台、花架廊、塑石等15个景观。该区以康体运动为主,结合休闲游乐,给人动与静和谐美的感受。


[溪流区]
   溪流区内设北门水景、亲水平台、陶吧、小桥、小溪流水等5个景观。


[古楼区]
   古楼区内设泰安楼、池塘、花田等3个景观。该区融合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让游客感受历史、感受自然。


[牌坊区]
   牌坊区内设南大门、北大门、停车场、假山等。


网友眼中的西湖公园:

暮色西湖   请点击》》》

西湖荷花   请点击》》》

美丽的西湖公园   请点击》》》

西湖,美不胜收   请点击》》》

冬日里的西湖公园   请点击》》》

一个外地人的大埔游记   请点击》》》

大埔网小新
发表于 2010-7-21 16:34 | | 来自广东
金币不够怎么办?做论坛任务立即得到金币!
西岭中国书法公园


      大埔西岭中国书法公园和广东文艺家采风创作基地是大埔县委、县政府实施的重点工程项目。于去年5月开工的书法公园规划占地面积2475亩,首期面积1000亩、总投资1500多万元。在中国书法家协会、省文联、省书法家协会的大力支持下,该县延请全国省级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以上的当代中国书法名家泼墨挥毫,并勒碑于公园,其中,公园南门入口书法区设置当代名家书法作品100幅;东门入口设置中国历代名家书法经典80幅。据了解,该公园是我省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中国书法公园。公园二期工程将在南门延伸段建设书法碑廊,设置以唐诗宋词为主要内容的当代书法名家作品100多幅。
  广东文艺家采风创作基地选址湖寮镇岭下村、下坜村两村之间的龙潭寨,沿北堤路走向长约300米,总占地面积205亩(其中建筑面积78亩)。基地规划建设休闲会所、文艺人才培训中心、作品展览区、自然生态景观休闲区,拟打造成集生态、旅游和文化艺术产业、艺术交流于一体的采风创作基地,总投资约1.8亿元。

网友眼中的书法公园:

登山公园终于有正名了   请点击》》》
生命乐章——登山公园新体验   请点击》》》
山城夜色   请点击》》》
西岭中国书法公园   请点击》》》
西岭书法公园   请点击》》》
大埔网小新
发表于 2010-7-21 16:50 | | 来自广东
虎山公园

编者语: 自打记事起,就知道有虎山公园,绿树环绕,亭台楼阁,小桥睡莲,美不胜收。孩童时代的记忆,也总是在虎山公园抓小蝌蚪,玩大象石滑梯...虎山公园的介绍已经很难找到了,但,它在今天,仍然是很多人锻炼身体,欣赏县城美景的好去处。无可取代在人们心里留存着各种记忆。

网友眼中的虎山公园:
虎山公园新姿   请点击》》》
虎山公园   请点击》》》
虎山公园之睡莲   请点击》》》
虎山公园一瞥   请点击》》》
夜拍虎山公园睡莲   请点击》》》
大埔夜景   请点击》》》
2006看大埔-虎山公园 请点击》》》
大埔网小新
发表于 2010-7-21 16:57 | | 来自广东
福山寺


大埔福山寺旅游区位于大埔县城五虎山公园内,环境幽静,林木荫翳,公园内的福山寺为旅游区的中心,福山寺由大雄宝殿、祖师殿、文武阁等古今建筑物组成。大雄宝殿为福山寺正堂,两旁为钟鼓楼,鼓楼里的大鼓直径1.62米,是梅州市寺(庙)中鼓之最也。该寺在1994年经大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批准而兴建,占地6660多平方米,规划建造天王殿、观音殿、观音殿、十八罗汉殿、山门等12个项目。目前已落成剪彩的祖师殿,是由潮籍新加坡华侨、大埔佛协永远荣誉会长吴倡伦先生捐资40余万元建造;观音殿由汕头市潮阳建筑工程总公司项目经理姚创洲先生捐资40多万元建造。近几年,还集资建造了弥陀殿、药师殿、海会塔。

网友眼中的福山寺:
虎山之五虎已皈佛门   请点击》》》
福山寺   请点击》》》
大埔网小新
发表于 2010-7-21 17:06 | | 来自广东
广福宫
      广福宫.jpg
广福宫位于大埔县城黎家坪梅潭河畔,占地面积约10亩,是粤东道教名宫。广福宫是一座古朴典雅,具有民族特色的寺庙建筑,素被视为一方福地,因地处梅潭河畔,山光水色交相辉映,是历史悠久的县城八景之一,被誉为“碧水红宫”。该宫主殿主祀保生大帝,其余建筑有外山门、东西回廊、戏台,放生池、花廓、凉亭、桐星楼等,均为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和乡贤捐资兴建。宫内广栽花草树木,环境优美。
大埔旅游景点更是琳琅满目,大埔景点十分迷人,令人流连忘返,大埔旅游特色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每逢民俗活动,客家人就如同过一个盛大的节日,舞龙、舞狮、打幡、放铳、迎花灯、打锣鼓、赛龙舟等各种民俗盛行,邀请远亲近邻一同度过。


网友眼中的广福宫:

湖寮保生大帝   请点击》》》
年初五保生大帝   请点击》》》
大埔网小新
发表于 2010-7-21 17:11 | | 来自广东
江东小筑
      江东小筑.jpg
     江东小筑系民国广东省主席罗卓英的故居,位于广东省大埔县湖寮镇岭下村的村头。是一座典型的客家民居围龙屋,整个建筑进深 34.2 米,面宽 41 米,占地面积 1402 平方米,建筑面积 1091 平方米。“江东小筑”是外门楼的屋名,进入大门有一外天井,外大门坐北向南。主体建筑名为“晓亭公祠”,座东向西,背山面水,正面是风景秀丽的梅潭河。该建筑属砖木结构,规模雄伟,气势宏大;布局合理,左右对称;前底后高,主次分明,座落有序。为上、下二堂,中横屋亦有内外天井。屋内梁架拱斗雕有龙狮花鸟等图案,工艺精美,屋脊中间和两端用灰沙塑有鲤鱼含草,颇为美观。大门两侧壁画彩绘甚多,古朴典雅。


具体介绍:
“江东小筑”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湖寮镇岭下村的东山下。是一座典型的客家民居围龙屋。“江东小筑”是外大门门楼上的屋名。外大门坐北朝南面对帽峰(又名文峰,是大埔县境的名山之一,高海拔891米,地处湖寮镇的最南端)。进入外大门后有一个大天井。主体建筑名“晓亭公祠”, 座东向西。正西方屋照墙外是广阔的田畴,几百米外即是宛如玉带的梅潭河由南(三黎村北)向北经院坑口的龙潭流向西方,最后汇入三河坝的韩江。是以屋座落于江之东。屋后即是东山(狮岭、金屏山和玉屏山),有“岭霞四景”的‘狮岭朝霞’和‘玉屏废塔’景观。屋东北方的金屏山脚有陈芙初故居“耕石山房”。清代咸丰年间一门三举人即诞于此,其中一人就是何如璋(入翰院后任驻日本国首任公使)。岭下村风景秀丽。可谓地灵人杰、卧虎藏龙之所在。
“江东小筑”属砖石木结构,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布局合理。以正厅堂为中轴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错落有序。正厅为上、下两堂,中间一天井。横屋三列,左二右一,横屋內亦有上、下天井。屋内梁架斗拱,骑筒木瓜均有漆雕、漆画的花卉鸟兽虫鱼以及人物典故等图案。工艺极为精湛。屋脊和瓦槽口用灰塑鲤鱼含草等雕塑,栩栩如生。大门两侧墙有多幅彩绘壁画,古朴典雅。
整座建筑进深34、2米,面宽41米,占地面积1402、2平方米,建筑面积1091平方米。它建于廿世纪三十年代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3 r6 L: q/ C( n2 d' |, Q1 r* B
“江东小筑’是原中华民国陆军上将罗卓英的故居。2005年4月被列为大埔县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罗卓英系出河头罗氏,十世祖移居本县百侯镇宜(渔)洋坪村。故罗卓英出生于百侯镇宜洋坪村祖祠(积庆堂)左前山坡上今“宜山小筑”左旁的祖屋。屋坐东北向西南与“宜山小筑”并列并共一侧墙。占地约90平方米,主体两房一厅,中为厅,厅前90厘米走廊连接西北向屋门,面宽10米。厅前为天井,鹅卵石铺筑。间前为榭,左右各一,是典型的客家民居“锁头屋”。罗卓英三岁过嗣给胞叔平麟(平泰),此后即随叔父居湖寮镇岭下村,改“东蕃”名为“高哲”,而卓英是1941年后始用名。3 a0 }0 b. L: L& C7 p
距祖屋百米处的山麓上有一钭卧巨石(称卧虎石),石上镌刻“正气”行书二字(每字宽35厘米,高50厘米),字刚劲雄豪。是将军手迹。古人云:“字如其人”,于此可见一斑。大石下20米是将军创建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宜洋小学’校舎,今已在此校舎的前右下方新建“宜山小学”。8 g# f4 W" h1 N
宜洋坪村的村前即是梅潭河,山水并美,田畴开阔,风景秀丽。是客家人所推崇和向往的“渔、樵、耕、读”安居乐业的意想的“桃花源”佳境地。
大埔网小新
发表于 2010-7-21 20:40 | | 来自广东
本帖最后由 小编01 于 2010-7-23 11:55 编辑

滨江公园

滨江公园是县委县政府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经过精心设计和规划,投入六百多万元建设,集休闲娱乐,文化风情,景观旅游于一体的多功能全开放式公园。该公园的演艺文化广场、景观标志塔、阳光草坪区等目前已投入使用,公园内处处可见三五成群的市民前来游玩,部分市民还在公园内进行文体活动。

网友眼中的滨江公园:

雨后的滨江公园    请点击》》》
美丽的大埔滨江公园   请点击》》》
乐在滨江公园   请点击》》》

-------------------------------------------------------------------------------------------
大埔县博物馆



    大埔县博物馆位于县城黄腾坑口,于2008年11月动工兴建,建筑面积为5800平方米。博物馆建筑共三层,第一、二层为展览区,三层为办公区。展区内设有千年古邑、人文秀区、红色土地、民居大观、客风奇葩、粤东瓷都、华侨之乡、绿色希望等8个展厅,以图片、实物、模型、声像等形式展出大埔的人文历史、民俗风情、文化艺术、山水风光、风物特产等,充分展示大埔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积淀。2009年元旦展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参观.
    大埔县博物馆是县城文化中心的一部分。文化中心由博物馆、文化馆、田家炳演艺中心、文化广场四部分组成。四个部分既联成一体,又相对独立,各具功能。整个文化中心建筑设计,外观为客家土楼和客家围龙屋的古典造型,具有浓厚的客家民居特色和大埔独特的人文风格。大埔县文化中心已成为大埔县城一座标志性的建筑。



  网友眼中的博物馆:
  走进大埔县博物馆 请点击》》》   
  大埔博物馆123P 请点击》》》
大埔网小新
发表于 2010-7-21 20:47 | | 来自广东
美食街


位于广东大埔县城同仁路,原为始建于清初的老街。全长 330米,为骑楼建筑,有110多间店铺,全县各个镇(场)均在这条街开办2至3间美食门市,聚集了客家地方小吃200多个品种。有鸭松羹、薄饼、珍珠粄、算盘子、笋粄等传统小吃,有酿豆腐、苦笋煲、白切鸡、姜酒鸡、药根鸡煲、梅菜扣肉、炒猪肠、全猪煲等客家传统名菜。 烹调菜肴讲究咸、浓、烧(热)、香,小吃多以粮食为主料加工,品种多样,味道独特,形成独具特色的客家及风味小吃,颇负盛名。   目前,城乡人民生活改善了,但对于本地传统名小吃总是百吃不厌,特别是旅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及外出乡亲,每回桑梓,总要品尝一下家乡传统食品,以慰怀恋家乡、思念故土之情。

网友眼中的美食街:
美食街与美食    请点击》》》
美食街夜景   请点击》》》
大埔网小新
发表于 2010-7-21 20:56 | | 来自广东
本帖最后由 小编11 于 2010-7-21 21:05 编辑

中宪第

中宪第在湖寮镇龙岗村窠里,是明进士、按察副使黄扆(yi3)的故居。
    中宪第有一座石牌坊和修葺一新的鼓楼,石牌坊高4.6米,宽6.7米,由13条花岗岩石条砌成,中间石柱顶饰以石狮,外面梁匾上有“中宪第”三个大字,左右小字为“崇祯八年孟春吉立"。整座牌坊雅观、大方,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牌坊左边有大埔县人民政府1999年9月10日立的文物保护单位的鎏金字告示,在春日阳光下熠熠生辉,显得古朴凝重。
    牌坊内有约500平方米的门坪,门坪外有约两亩的一口鱼塘。塘内波光粼粼,塘外绿草如茵,有少许白色、红色小花点缀其间,显得生机盎然。
     中宪第大门楼即鼓楼,仿京城鼓楼所建,石砖木结构。墙厚近一米。墙基及底层约两米,砌花岗岩条石。其后用青砖至顶。门楼长8.12米,宽3.5米,高6.8米,门框及门楼部分用花岗岩板。上层木制柱梁,彩梁画栋依稀可见。天顶四角上翘,饰以金鲤喷水,屋脊两头是凤尾仙草。大门两旁联曰:“郎中世家,身宪家风”。门楼上柱联乃:“风纪苏三省,恩伦焕二朝”。左右门神彩色图案已剥落,代之以“神荼(tu3)、郁垒”四字。大门有尺许高的石门坎,门洞深约两米许。整座门楼显示昔日主人的辉煌显赫,颇有侯门深似海感觉。此屋主人黄扆曾在明末清初两朝在浙、赣、桂三省为官,累官至中宪大夫按察副使。
   中宪第为三堂一横客家围屋结构。进大门楼便见中门,中门已毁,唯见尺许高的门坎及两米多高的红照墙。照壁左右各有房间3个,门开后面。昔日若有贵客光临则开中门迎接,以显示主人的盛情和客人的尊贵身份。一般人则由侧门进入横屋走道,再由中堂旁门进厅。中堂厅较大门厅宽敞许多。中厅两旁各有房间4个,门亦开于后面于上楼厅间门对照。后堂楼高两层。左右各有6间,一堂(门厅)、中堂(二厅)、后堂(三厅)在同一中轴线上,依地势逐步升高。左右横屋各有12个房间。整座房屋有房间约70个,昔日人丁可见一斑,年届古稀的黄老伯说:“据近年调查统计,黄副使裔孙旅居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有300多人。迁居清远、韶关、英德、台湾的近千人。在本县雨塘、葵坑村的黄姓多为中宪第外迁者,为黄副使裔孙。”
   黄扆,据《大埔风土》载:少年时每天挑两桶牛血过渡到河头村地去卖。当时罗氏旺族对其多有不敬,一日罗秀才无故出言不逊,用白扇敲其头,黄扆忍气吞声,返回渡口时,对河神发誓:“吾将立志读书,若他日能发迹显贵,则牛血桶逆流而上。”然后将空桶抛之河中。因该处有巨石形成漩涡,牛血桶在旋流作用下浮游。黄扆大喜,便立志在私塾苦学,先试屡屡不中,后师从福建莆田名宿骆先生,经年苦读,终在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高中进士,初授浙江长兴县知县之职。因平倭寇有功,百姓安居乐业,擢(zhuo2)升为南京户部主事,离任后百姓塑其肖像于松阴庵,春秋二祀。
    黄扆任南京户部主事后,出守江西赣州,时有寇首谢任、叶恺等盘踞下历,恃其山高地险,聚众数万,呼啸山林,打家劫舍。赣州巡抚令黄平寇。黄审时度势,大智大勇亲临敌巢,晓以大义,劝贼归顺朝廷,约日受降。
    贼平后,复请建城其他,设定南县。此次平寇黄扆有功绩,因赣抚妒黄才能,终不以军功超秩获用,仅赐金,进阶中宪大夫,擢福建按察副使,在闽为官多年,后在广西任职。
    黄扆,除平贼抚民政绩显著外,还参与海瑞共同弹劾奸相严嵩之事。海瑞特派黄扆查抄严府,伸张正义,大快人心黄家三件宝之一的金香炉,便是严府之物,抄归国库后,皇上御赐之。传说此金香炉内藏玄机,焚香后盖之外罩,其烟从炉中飘出,形成寿字,连绵不断。香炉价值连城。另两件,一是大铜锣,此锣直径近2米,重逾百斤,锣声深沉有力,声传数十里。为当年赣州贼巢召集、报警之用。寇首率众归顺后感黄扆知遇之恩送给黄留念。第三件是特大铜香鼎,鼎高1.5米左右,重达数百斤,供祭祖之用。
    黄副使为官刚直,在封建官场多受排斥,年老后托病归里。其故居中宪第谓黄蜂建巢,使官衙威严和民居实用相结合。建筑风格独特,是不可多见的客家民居。原有多个门出入,后从安全考虑只留一个大门出入,独具匠心。外墙墙体用条石及砖块砌成,厚达米许。外墙一律不开窗,仅在后堂二楼离地丈许开小窗。有些窗无窗棂,是正方形,似作瞭望之用。两旁横屋后原为马厩,多处设蹬马石,作兵丁乡勇骑马报警或追贼之用。当时黄氏发迹后忌盗贼垂涎。
    另中宪第地处龙岗窠里,其时周围多为森林古木。据说其某祖新婚闹洞房时,新郎老实羞涩,借口出去方便,不期遇虎身亡,第二天在附近发现骨骸,故有黄姓不闹洞房之风俗。安全便是福,中宪第增强了防盗防贼功能。  
    黄副使饱读诗书,在设计建造中宪第时煞费苦心。除防盗防贼便于管理实用功能外,无疑渗透了自己主观愿望。如水克白虎星。右边门坪挖井一口,左边建石牌坊门,进出喻为跳龙门。谓青龙高万丈,白虎难抬头。三堂逐堂升高,谓连升三级,青云直上。在外观造型上既有官衙尊贵威赫气派,又不失美观紧凑,符合客家民俗,方便生活。中宪第设置高大雄伟鼓楼,以显其威。在省内极为罕见。据说每遇黄府喜庆仪典开始时,在楼上击鼓助兴,气势不凡。仪典其间敲大铜锣,谓鸣金,取其谐音眠金。以金为床发财也。祭祖时,每人焚香祷告后插于大鼎之上,数百枝香火光点点,其烟袅袅,谓之香火鼎盛,乃人丁兴旺之意。在今天,作为文物保护单位,今人则应从研究其客家民居建筑风格艺术,学习黄副使为官清正为民等方面去借鉴。

网友眼中的中宪第:
2009看大埔_5   请点击》》》
大埔网小新
发表于 2010-7-21 21:05 | | 来自广东
何如璋故居——人境庐、宫詹第、通奉第


何如璋故居——人境庐、宫詹第、通奉第位于大埔县湖寮镇双坑中村,与何如璋祖居“大史第”相距 30 米。其中人境庐,土木结构,建筑面积 280 多平方米,距今已逾一百多年。
[ 人境庐 ]
  该屋为四合院式布局。大门额顶隶书“人境庐”三字,为日本友人所书。室内分上下堂,中间一天井。上堂中间一厅为正堂,左右各一房间;下堂为广厅,中间立二柱,抬梁式木构梁架;左右各有二厢房。
  该庐是因何如璋当年诗作“双坑八境”引起皇帝兴趣,拟前往其祖居地视察,在日本友人支持下,何于光绪九年( 1883 年夏)在“大史第”前建成人境庐、宫詹第、通奉第作为迎候皇帝所用。
  [ 人物简介 ]
       何如璋( 1838-1891 ),字子峨,进士出身,后接翰林院编修,清代中国首任驻日本公使,钦差大臣,是一位富有远见卓识的外交家,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

网友眼中的何如璋故居:
双坑,你好   请点击》》》
何如璋故居与人境庐   请点击》》》
大埔网小新
发表于 2010-7-21 21:13 | | 来自广东
飞来石

大埔06年洪灾见证
一个多月的大雨给大埔造成了洪灾,全县损失严重。山体滑坡造成交通阻塞以及造成人员伤亡,这是天灾。这次水灾,也出了一个很有趣的事,在县城的出口,至三河的老虎岩路段从山顶上滑下一块大石头,稳稳当当地落在了公路旁边,形状如一个大印放在路边,幸免没伤着人。这块大石头刚好落在县城的出水口,与两座风水塔成三角形。现在成了县城的一个热门的话题,天天都有很多人专程到此地观赏,成了大埔的一大景观。县里还特地做了一个牌子,告示行人不得损坏此石,列为重点保护对象。

网友眼中的飞来石:
大埔飞来石记   请点击》》》
飞来石   请点击》》》
从天而降的“皇帝金印”   请点击》》》
大埔网小新
发表于 2010-7-21 21:23 | | 来自广东
杜埃笔屋

    路边这一座非常奇特建筑,屋顶上那个黄色,尖尖的塔,很象一枝笔,那就是大作家杜埃故居。
    说起杜埃,这里作个简单的介绍:杜埃(1914—1993),大埔县人。原名曹传美,学名曹芥茹,笔名有杜鹃、杜埃、杜洛儿、拜土、欧阳瑞微,常用名则是杜埃,这也是人们所熟悉的名字。
   1914年6月5日,杜埃出生在大埔县湖寮镇莒村。杜埃的童年时代,是在战乱频仍、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恶劣环境中度过的。
    杜埃笔耕六十年不辍,主要作品有小说、散文集《在吕宋平原》、《丛林曲》、《乡情曲》;散文集《不朽的城》、《花尾渡》、《杜埃散文新集》、《杜埃自选集》;诗歌集《红线笺》;文艺评论集《人民文艺浅说》、《论生活、创作和艺术规律》;长篇小说集《风雨太平洋》(三部)。他以文路宽拓、创作丰硕、成就卓著,饮誉海内外。从诗歌到杂感,从散文到小说,从评论到创作,从短篇到长篇,是掌握了多副笔墨的“大笔手”、“大作家”。

网友眼中的杜埃笔屋:
2009飞扬大埔(二)   请点击》》》
大埔网小新
发表于 2010-7-21 21:56 | | 来自广东
本帖最后由 小编11 于 2010-7-23 14:56 编辑

梅潭河风光

梅潭河(Méitán Hé)又名大埔水、百侯水、长乐水。源于福建平和县葛竹山,流经广东大埔县大东、双溪、湖寮,于三河坝东北注入汀江。长137公里,流域面积1603平方公里。其中,广东省境内长83公里,流域面积625平方公里。




网友眼中的梅潭河:
迷人的梅潭河自然风光   请点击》》》
梅潭河两岸景色   请点击》》》
雨后彩虹   请点击》》》
夜色梅潭河 请点击》》》
大埔网小新
发表于 2010-7-21 22:46 | | 来自广东
民国湖南省主席吴奇伟故居——棣萼楼
吴奇伟.jpg
[棣萼楼]
   位于广东省大埔县湖寮镇密坑村。坐东北向西南,长13.8米,宽11.5米,高二层6.8米,建筑面积135.7米。土木结构,十间二厅,建于1943年。
   该建筑前后左右都有民居,地方狭窄,但设计非常巧妙,在传承客家民居建筑的同时,又进行了创新。主体建筑二间一厅,分前后二部分,前面中间为厅,两侧各一个厢房,后面有3个房间。一楼的柱子为石柱,二楼为木柱,抬梁斗拱均雕有花草图案,屋四周窗眉用灰塑成捆筒式竹帘,既能挡雨,又显得美观新颖。整个建筑布局合理,阳光充足,十分舒适。屋后山腰中一条显眼的斜凹,宛如一条军人的武装带。
[吴奇伟]
   吴奇伟(1890—1953),字晴云,号梧生,大埔湖寮镇密坑村人,出生于贫困之家。13岁在老隆一间商店做小伙计,后得人资助,先后在广州黄埔陆军小学、武昌陆军小学学习,再入保定军官学校,毕业于第六期,后在广东陈炯明部任见习排长,历任排长、连长、副营长等职。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十二师张发奎部下任三十六团中校参谋长。在汀泗桥战役中,与团长黄琪翔领兵猛攻军阀吴佩孚部主力扼守的汀泗桥而立功。1927年春升为三十四团团长;9月升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师副师长兼三十团团长。1930年6月又升为第四师师长。
   “九.一八”事变后,第四师扩编为第四军,他升任军长。1935年红军三渡赤水回师遵义,他因未发兵救援而遭蒋介石严词训斥。
   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他奉命率第四军抵上海嘉定、罗店一带前线,在大场与日军激战三昼夜,歼敌数千,战果显著。其部队因此获得“铁军”称号。上海市民推选郭沫若、谢冰莹等文化界知名人士率领慰问团至战地慰问。不久,他升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
   1938年7月下旬,全国战局剧变,九江告急。他奉命率第九集团军驰援。但赶到沙河镇时,日军已攻占九江,并利用长江、鄱阳湖增派军舰,以空军配合,大举南下。他即指挥部队由沙河向东伸展,主动反攻,经四昼夜苦斗,遏住日军攻势,并使日军伤亡2万余,使志浔线(南昌至九江)各军(武汉警备司令、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等的部队)得以坚持抗战5个月之久。此战役一时轰动全国,被誉为台儿庄会战后的最大胜利。
   1938年秋,广州沦陷,新任第四战区(广东)司令长官的张发奎,将其部队从南浔线调回广东,他任第四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后又改任副司令长官兼粤、闽、赣三省边区总司令和三省边区绥靖主任,驻广东兴宁县,负责指挥潮汕前线的对日抗战及三省边区绥靖任务。1939年秋调往第六战区(湖北)任副司令长官兼长江上游江防司令,驻鄂西秭归县三斗坪。陈诚弃守宜昌后,他指挥所部在湘北的安乡、澧县经鄂西一带屡挫日军。1940年转往广西驻防柳州。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出任湖南省主席。时中共广东省委饶彰风即遣吴启彦(奇伟同宗兄弟)至湖南做其转化工作,使他思想逐渐转变。他任湖南省主席仅六、七个月,即被免职,调任武汉行辕副主任。此时,蒋介石正积极准备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他极度不满,未赴武汉任职而托病到南京汤山疗养。不久改任徐州绥靖公署副主任。 1946年末,饶彰风电召启彦至香港了解他对国共两党作战的意见。启彦临行前约他找机会回广州与饶彰风会面。次年4月,他找机会回广州,与启彦同往省府招待所东园,彰风与他倾心交谈。1948年8月,他思想大为转变,启彦遂建议同到香港找到中共香港分局负责人之一的连贯,商议起义事宜。1949年5月,他遂正式通电驻东江、梅县、蕉岭、兴宁一带旧部保安十二、十三团及其他若干部队的曾天节、李洁之等八人,联名在老隆发表《我们的宣言》举行反蒋起义。6月21日毛泽东、朱德复电,对其起义表示“极为欣慰”与“欢迎”。
   1949年9月下旬,他作为华南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之一前往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0月1日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等职。
   1953年7月10日病逝于北京,享寿63岁,骨灰安葬在八宝山。
大埔网小新
发表于 2010-7-21 23:34 | | 来自广东
太守第
太守第.jpg
位于大埔县城的“太守第”是较为典型的客家围龙屋(半月楼)。
始于唐宋,盛行于明清的围龙屋,是客家人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公益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选择丘陵地带或者斜坡地段建造的客家民间传统建筑之一,围龙屋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建筑材料有沙、石、土、瓦等。普通的围龙屋占地8亩、10亩,大的围龙屋就是一座客家人的巨大堡垒。屋内分别建有多间卧室、厨房、大小厅堂及水井、猪圈、鸡窝、厕所、仓库等生活设施,形成一个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的社会小群体。围龙屋的设计与建造融科学性、实用性、观赏于一体,显示出客家先人的出色才华及高超技艺。
419215695
发表于 2010-7-23 10:16 | | 来自广东
不错不错
李珊珊
发表于 2010-7-23 10:18 | | 来自广东
楼主辛苦了.
下一页 »
1 2 3 4 5 6 下一页
返回列表

QQ| 梅州直聘| 手机版| 帮助中心| 申请删帖| 大埔网 ( 粤ICP备17043518号 )

GMT+8, 2024-6-22 12:48 , Processed in 0.09265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PHP网站源码南澳企业网站设计宝安网站优化推广龙华关键词排名包年推广平湖阿里店铺托管坑梓关键词排名包年推广木棉湾关键词排名光明SEO按天扣费大浪营销网站石岩优化松岗网站搜索优化盐田百度竞价包年推广双龙关键词按天扣费民治网站推广方案布吉百姓网标王推广西乡优秀网站设计爱联网站优化按天收费龙华网站开发塘坑seo优化坑梓百度竞价塘坑seo网站优化龙岗网站定制双龙营销型网站建设惠州优化坪地seo排名南澳SEO按天收费大鹏百搜词包深圳企业网站建设坑梓网站搜索优化民治seo网站优化大浪seo网站优化歼20紧急升空逼退外机英媒称团队夜以继日筹划王妃复出草木蔓发 春山在望成都发生巨响 当地回应60岁老人炒菠菜未焯水致肾病恶化男子涉嫌走私被判11年却一天牢没坐劳斯莱斯右转逼停直行车网传落水者说“没让你救”系谣言广东通报13岁男孩性侵女童不予立案贵州小伙回应在美国卖三蹦子火了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近3万元金手镯仅含足金十克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新基金只募集到26元还是员工自购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中国投资客涌入日本东京买房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新加坡主帅:唯一目标击败中国队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开封王婆为何火了主播靠辱骂母亲走红被批捕封号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库克现身上海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殡仪馆花卉高于市场价3倍还重复用网友称在豆瓣酱里吃出老鼠头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湖南一县政协主席疑涉刑案被控制茶百道就改标签日期致歉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杨倩无缘巴黎奥运

PHP网站源码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