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荨麻疹的“荨”究竟怎么读?(一)

从声韵学、语言历史演变的角度看

作者:芋头微波;

发表时间:2018年11月07日;

 

前言

关于“荨”的读音,官方的正音其实是矛盾的:“荨麻”的“荨”读qian2,而造词源自“荨麻”的“荨麻疹”的“荨”却读xun2。这并不符合逻辑,这种矛盾,让公众甚至是医生们产生疑问,给我们日常读音交流带来一定的影响。

 

那荨麻疹的“荨”究竟怎么读?作者所看到的,现在考证荨读音问题最专业的是钟英华、张洪明两位先生的《“蕁”的审音理据平议》[1],但论证过程和结果,本人学识有限,实难苟同。个人觉得考证比较好的还是是《咬文嚼字》刊登金文明先生的《荨麻疹的“荨”当统读xun2》一文[2],个人觉得考证方向是对的,但此文没有解释为何“荨”在后世会出现两个读音。

 

“荨”字的读音引起我的注意,是我十多年前看的何绍奇先生的文章,说荨麻疹的“荨”字读qian2,但医学界约定俗成一直读xun2,就延续下来了。当时就觉得怪怪的,因为这不太符合老派中医人那种有脾气的骄傲态度,真有这事估计早就吵嚷起来了(看看温病伤寒这种无谓之争就知道了)。后来又看到某知名教授说荨麻疹的“荨”字读qian2,中医人不懂念,认字认半边,就读xun2,一直错到现在。这样说话就很有问题了,千百年的中医人都不懂汉字!?这可能吗?

 

因此本人就去考究这个问题,我选择了从古音发声和训诂学角度,却不想发现了不少有趣的事。

 

500

正文

学过语言学的都知道,古代有专门的书籍对汉字的读音进行标识,这种标识法称之为反切。用前一个字“切”剩的声母和后一个字“切”剩的韵母组成发音。

 

比如“寻”是徐林切,徐心切。就是用“徐”的声母 x 和“林/心”的韵母 in ,组合成 xin 为“寻”的发音。

 

xin 这发音不是“寻”的今天发音,这是因为今天普通话的“寻”和古代汉语发音不同。而且,“寻”在古代也不读xin,因为作为反切的“徐、林、心”古代发音也和今天普通话发音不同。所以要研究古汉语发音,个人认为就应当从保留相应时间段古汉语发音最多的地方语言入手(这里主要是考虑宋明的古汉语发音),不能用今天的普通话来做基准研究古汉语发音。因为今天的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标准音的,而北京从来就不是古汉语的中原正音所在。

 


 

要说明这个问题,很有必要让大家了解我们汉语正音的变迁历史(熟悉历史和语言学的同学,这里可以跳过)

 

从东周开始,天下汉语以洛阳读书音为正音(上古音)。

其后历史变迁,五胡乱华,晋朝迁都南京。南渡浙、苏、皖等地的中原士族语言融杂吴越方言,成为当时的正音(中古音形成开始)。

 

隋朝一统后,隋炀帝强制巨贾富豪、士族门阀回迁聚居洛阳,以当时的“南染吴越,北杂夷虏”的洛阳语为通用官方语言并延续至唐。唐乱国灭,五代十六国纷战不止。

此后北宋建立,定都汴梁(今开封),开封语和洛阳语同时作为标准语(因地缘、族群关系,两种话极其近似)。

 

金人下,北宋灭。南宋定都杭州,中原语随宋室及官民大量进入杭州、南京、扬州、镇江等地,影响当地方言,江淮官话逐渐形成。(近古音形成开始)

 

宋灭后,元朝建立,蒙古语成为政府官方语言。定都北京的蒙古人并不热衷推广蒙古语,也不愿意汉人当官,故蒙古话对中原及南方的汉语影响甚微。

朱元璋驱逐蒙古人,建立明朝,定都南京,颁布《洪武正韵》,参合汴洛音和当时的南京话(江淮官话),以作汉语正音。

 

明成祖武力篡位成功后迁都北京,大量南京官民跟随定居北京。官方虽仍以汴洛南京话为正音,但北京当地民众还是普遍说那已经掺杂大量少数民族语言(契丹、女真、蒙古等)、和中原音差别较大的明朝北京话。

 

明灭,满清入主中原,京城南京话失去官方支持而消失,受卞洛南京话影响的民间北京话和满人汉化后的蹩脚京话相互影响,成了后来的民国北京话。

 

新中国建立之后,设立国语——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由此可知,汉语的正音变化如下:

(东周~西晋)洛阳读书音→

(东晋~唐)糅合了一定吴语和五胡语的洛阳语→

(北宋)糅合了一定吴语和五胡语的汴洛音→

(南宋)糅合了不少吴语和一定五胡语的汴洛音→

(明朝)糅合了不少吴语和一点五胡语的汴洛音+江淮官话→

(明末清初:非正音)糅合了一定卞洛江淮官话,且大量掺杂契丹、女真、蒙古语的北京话→

(清朝至今:建国后为正音)糅合了一定卞洛江淮官话,且大量糅合契丹、女真、蒙古语的满式发音北京话。

 

简单一句,在唐朝之后,北京的官方“正统汉语”教育就开始出现“断层”,同时大量参杂、融合北方少数民族语言直到明朝。满人入关被同化同时,也深刻影响了北京话,最后蹩脚的满式明朝北京话演成了今天的标准普通话。

以上内容是芋头学渣式学习后的粗浅总结,应该会引来不少鸡蛋石头。但是异议者应该和我是一样的观点:我们不能用普通话来做古汉语发音的基准。

 


 

这里先让大家听听古汉语是怎么读的,虽然未必就是一模一样的真实古音,但应该是很接近古音的了。

https://mp.weixin.qq.com/s/uA7ImZ8KmoJgtVxK6v147Q;https://mp.weixin.qq.com/s/e8F7Z7_O03zgEErHQwHHNA

 

宋代发音我觉得就是今天#闽南话# (#潮汕话#) 和 #客家话# 的混合体,和今天普通话差异很大。

那这次研究宋明古汉语发音,用哪种话做基准好呢?芋头的答案是方言。

 

我国地方语言里吴语 、闽南语、粤语和客家话公认是我们汉语的活化石,因为它们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的发音、用字、遣词。用哪种话做基准,就让我们来比较一下:

 

吴语。虽然从历史上看,吴语是对古代正音影响最大的方言,但是因为历史和地缘缘故,今天的吴语受江淮官话、普通话的影响很大,和以前的吴语已经有很多不同,先放下。

500

粤语。粤语九声六调,虽然源头追溯时间可到秦汉,但粤府地区多种语音交流一直比较频繁,特别是近代,最重要的是粤语远离中原日久,和本文要讨论的唐宋以后中原正音发音有一段不短的距离,所以这里粤语适宜参考,不宜作为基准。

 

客家话, 代表正宗客家话的是梅州客家话,定型于南宋,因为后来一直“客居”的历史缘故,不断迁居及历朝历代混杂、融合多种地方语言,特别是赣语、粤语,所以也不太适合作为基准。

 

闽南语。闽南语系里潮汕话较古,八声八调,较粤语离中原时间稍短(恰好是唐宋左右),且潮汕本土文化认同感极强(不好听就是普遍骨子里都有文化上的排外倾向),参杂其他语言很少,历史变化相对不大。所以以潮汕话为基准,参合粤语和客家话,这样比较适合。

 


 

先秦至唐的“荨”(徒含切)是指知母草,和我们要讨论的荨麻疹的“荨”无关,我们暂时放下。

既然我们要考究荨麻疹的“荨”怎么读,那么我们就要看荨麻疹一词“来源”的荨麻怎么读。

荨麻,古称恶草,在唐朝称为䕭草[3],宋朝写作“䕭麻”或者“燖麻”[4],“䕭麻/燖麻”错写成“蕁麻”,首见于宋,并延续至今[5][6]。今天简体字推行,“蕁”简写成“荨”,已经约定俗成的“荨麻”已成正规写法。

 

由此可知,荨麻的“荨”的读音问题,应该从宋朝开始考究(如非有所关联,否则下文不再提及宋以前的发音)。那么从声韵学上来看,“荨”以及涉及的其他字的发音,我们可以用潮汕话作为基准,参合粤语、客家话来进行合理的推测。

 

(以下是声韵学结合方言对古发音的探索,对声韵学和方言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跳到结论处)

 

●荨(蕁,今官方有两读音qian2 和xun2

上艹下寻(xun2

唐·【唐韻】徒含切,音譚。【爾雅·釋草】蕁,䒞藩。【註】蕁生山上,葉如韭,一曰蝭母。

用今天粤潮客三语来读徒含切,分别是taam2、tam5、tam2,发音几乎一致。但此音意义和“荨麻疹”没有关系,留待后议。

 

唐之后至清朝未见有专门声韵书籍标注新读音。这点不难理解,在古代学者眼里,“荨”就是知母草,民间把“䕭麻”写成“蕁麻”是“没文化、想当然”的错误写法,自然不会在专业的声韵书里把民间错误当做“䕭”的新发音写入。这应是为何唐朝之后,民间基本没人读"荨"徒含切了,但声韵书籍依旧没有标注新读音的缘故。

 

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古老的方言里,无论是荨麻还是荨麻疹,“荨”都是一个发音。在今天,粤语读cam4,客家话读cim2,潮汕话读cim5(澄海读cing5),客家话和潮汕话发音几乎一致。

 

综合信息,此字唐前读tam5并作为直至清朝的正规读音,宋明时民间很可能读cim5。

●䕭(今读qian

作为“荨麻”的“荨”的本字“䕭”。上艹下燅(xun2),当是形声字。

唐·【唐韻】徐鹽切,音撏。宋·【集韻】慈鹽切,音潛。宋·鲁訔编次《杜工部草堂诗笺》,南宋·蔡梦弼注:“䕭音潜,又徐炎切”。

今天粤语来读徐廉切、慈盐切和徐炎切,都读cim4。潮汕话和客家话发音是一样的,分别是cim5和cing5,和上面的“荨”发音几近一致。

综合信息,宋明很可能读cim5。

 

唐朝至清朝,至今都是罕用字的“䕭”都只有一个音,而且没有民间错用、借用造成此字的发音变化。为何今天会变成读“qian2”的?问题出在宋朝注音“䕭音潜”上,而今天的潜的普通话毫无异议地读qian2,所以䕭就读qian2?然后推导出荨读qian2?呃……(容我走开一会儿,怀疑一下人生)

●燖(今读xun2

䕭麻”在宋朝可写作“燖麻”,左火右寻(xun2),形声字。

梁·【玉篇】本作燂。唐·【釋文】燖,劉音尋。一本作爓,音潛。宋·【集韻】徐心切,音尋。徐廉切。慈鹽切,或作燅。宋·【廣韻】徐鹽切。本作燅。元·【韻會】音潛。

 

今天粤语来读徐心切、慈盐切、徐盐切和徐廉切,为cim4和cam4。客家话分别读cim和cam,潮汕话都读cim5(澄海发音cing5)。在今天,粤语发cam4,客家话都读cim2,潮汕话读cim5(澄海发音cing5),发音几乎一致。

综合信息,宋明很可能读cim5。

●燅(今读xun2 ,组词:燅俎)

【儀禮·有司徹】乃燅尸俎。【註】古文燅皆作尋。記或作燖。唐·【唐韻】徐鹽切。宋·【集韻】徐廉切,音撏,義同。徐心切,音尋。本作燂。宋·【廣韻】同燖。

 

从这里可以看出上艹下燅的“䕭”是形声字,“䕭”和“燅”都是徐盐切,音撏。

用今天粤潮客三语读徐廉切、徐盐切和徐心切,参上。今天此字粤语读cim4或cam4。

综合信息,宋明很可能读cim5。

●挦(撏,今读xian2

唐·【唐韻】徐林切。宋·【集韻】徐心切,音尋。徐廉切。

今天粤语来读徐林切、徐心切和徐廉切,为cam4和cim4。客家话分别读cim和cam,潮汕话都读cim5(澄海发音cing5)。在今天,此字粤语发cam4。而客家话读cim2,潮汕话读cim5(澄海发音cing5),发音几乎一致。

综合信息,宋明很可能读cim5。

寻(今读xun2

唐·【唐韻】徐林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心切。

今天粤潮客三语读徐林切、徐心切,参上。

“寻”在今天客家话读“cim2”,粤语发“cam4”。潮汕话里有5个读音,siam5指长度单位,不论。老潮汕话的que3和cim5互通,但来源不详,暂不论。另外cim5、cing5、cin5发音极其相近。

综合信息,宋明很可能读cim5。

●潜(今读qian2)

【集韻】【韻會】【正韻】慈鹽切,音𤄵。宋·【廣韻】慈艷切。

今天粤潮客三语读慈盐切和慈艳切,粤语都发cim4,客家话为cim5和ciang5,潮汕话读cim5。𤄵即灊,灊粤语cam4。在粤语里,cam4这个发音不是“潜”,而是“寻”。今天“潜”,客家话ciam2,潮汕话ciam5和ciang5, 粤语cim4,发音很相近。

综合信息,宋明很可能读cim5。

●燂(今读tan2

作为和“燖”、“燅”互通为同的“燂”,在古代是多音字:

宋·【廣韻】徒含切。宋·【集韻】徒南切,音覃。

用今天粤潮客三语来读徒含切、徒南切,和唐朝以前的“荨”字发音是一样的,参上。

唐·【唐韻】徐鹽切宋·【集韻】慈鹽切,音潛。徐心切,音尋。徐廉切,音撏。火孰物也。本作燅。或作燖燅。

 

用今天粤潮客三语来读徐鹽切、慈鹽切、徐心切和徐廉切,参上。今天此字潮汕话读tam5,而粤语有两个读音,一个tamm4,一个cim4。

综合信息,宋明此字有两个发音,很可能一个读tam5,一个读cim5。

 

除了“潜”和“燂”,粤语在另外6个字里,古今发音几近一致。

除了“燂”,潮汕话和客家话在另7个字里,古今发音相同/几近一致。

500

 本草纲目并没有写错,荨的本字䕭读“cim5”,燖的读音也为“cim5”。

 

由上可知,从声韵文献来看,“荨、䕭、燖、燅、挦、寻、潜、燂”八个字在宋明正音里都是同音字。结合方言推测古音很可能就读“cim5”。今日,潮汕话和客家话里的“荨、燖、挦、寻”,和粤语里的“燅、潜、燂”,都发cim音。也就是说,“荨”无论是“荨麻”还是“荨麻疹”,在今天粤语、客家语、潮汕语都是一个发音,不存在普通话今天“qian2”“xun2”纠结矛盾的情况。

 


 结论

现在我们来看看今天“荨”的普通话两个读音。

“荨”读qian2,于古无征。

 

最早见读此音的是1958年声韵学权威丁声澍先生编录的《古今字音对照手册》,此后1962年的《新华字典》《中华新字典》跟进沿袭。特别是1962年12月发表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第三编中,对“荨’字的读音作了审订,规定“荨麻’读qian2 ma2,并说明“荨’不取xun2音。此作为标准音推行全国。

 

1985年12月,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公布了修订过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对“荨’字的读音作了修改。规定:荨麻读qian2 ma2,此读音属于文读音。荨麻疹读xun2 ma2 zhen3,此读音属口语。以此推行全国。

 

细究之,qian2此读音实质没有确切的文献依据,何来文读音或者口头音的说法呢?正是如此矛盾的标音,才造成今天“荨”读音依然混乱的局面。

当时把“荨”读qian2理据之一是以为“荨”和“䕭”同音[1]。但是,“䕭”并不读qian2。“䕭”在声韵书记载音“撏”和“潜”。“撏”音寻;“潜”音𤄵,𤄵即灊,灊音寻,即“潜”音寻。作为至今都是罕用字且基本只有一个意思的“䕭”,不能因为古书记载“䕭”音潜,就把今天普通话“潜”的读音安给“䕭”,这是没有道理的。既然以古代声韵书作为基准,就不能忽视古书记载“潜”的正音是音“寻”的事实。

2011年成立的普通话审音研究课题组重新审读“荨”音,石锋领导的南开大学团队受课题组委托在京实地调查。据502份有效问卷调查,只有23.34%的北京人把“荨麻”之“荨”读成qian2,而76.66%的人都读成xun2。至于“荨麻疹”之“荨”,则高达93.75%的人读xun2,仅有6.25%读qian2。另外,调查显示,并不存在明确的“文读音”与“口语音”之别,要么读qian2,要么读xun2(以xun2为主)[1]。

 

这份报告其实就很能说明问题了。“荨”最早出现qian2读音的记载是1958年,而且记载的理由不是因为大众的读音如此,而是错误的引用古代声韵书记载:以“荨”音“䕭”,“䕭”音“潜”,错以为“荨”读qian2。此错误读音经过声韵学权威丁声澍先生编载,再由官方数十年的教育推广,最后才有今天北京6.25%、23.34%的人读成qian2。综上所述,“荨”读qian2其实是建国后学术界错误定音,甚至把罕用字“䕭”也因此随之定音为qian2并推广到全国造成的,这才出现荨的qian2、xun2两个发音的纠结矛盾。

 

综上,“荨”读qian2,此音民间不习用,声韵学术上也是错误的,应该弃用。

“荨”读xun2。

从20世纪开始,在1924年白话学生词典《国音学生字典》“荨”字附注“俗读寻”。再往后的《国语辞典》《同音字典》,“荨”都只注了xun音[7]。

 

1949年《国音字典》、《重编国语辞典》、《故训汇纂》的“荨”只标注tan2和xun2两个发音[1]。也就是说,“荨”发音为xun2当不晚于1924年,并延续至今。

 

“荨”xun2和今天普通话“燖、燅、寻”发音是一致的,贴合宋以后的声韵学原意,也符合今天广大民众传统的习惯发音,音义相合,当取为今天普通话唯一正音(同时应纠正“䕭”发音为xun2)。


 

预告

既然宋明民间读音很可能是读cim的“荨”,是怎么变成今天xun2的发音呢?

而原本很可能读tam的“荨”为何会在宋后变成cim的呢?

这其中的发音变化脉络是什么回事?

作者将在下一文对此读音变化进行可能性推演。敬请留意哦。

 


 

因为芋头出品,都是经过细致查证和周密思考的成品,所以经常滞后热点。

码字不易,本文我用了大量业余时间查证和思考,历时N多天写就。

如觉得好,请扩散周知。

欢迎转载!

但做人不要伪科普,无论科普与否,转载标明出处是基本道德。


 参考与引用

[1]“蕁”的审音理据平议 钟英华 张洪明 《中国语文》2016年第5期 http://ling.cass.cn/ywtd/ywtd_syzt/201703/t20170324_3464906.html

[2]“荨麻”的“荨”应当统读为xún 金文明 《咬文嚼字》 , 2006 (10) :43-45

[3]唐·白居易《送客南迁》:飓风千里黑,䕭草四时青

[4]宋·宋祁《益部方物略记》:“右燖麻,自剑以南处处有之,或触其叶,如蜂螫人,以溺濯之即解。茎有刺,叶似花。叶或青或紫,善治风肿。按杜诗,当作䕭。”

[5]明·《本草纲目·草部·荨麻》:“荨麻 。荨音燖—— 宋·《图经》。【释名】毛䕭。[时珍曰]荨字,本作䕭 。杜子美有除䕭草诗,是也。”

[6]张自烈《正字通》:“䕭麻,即蕁麻”

[7]“荨”字审音宜从众 徐世荣 《语文建设》 , 1984 (4) :18-19

 

科技 历史 举报
作者文章 查看全部>>
  • 今天世界的日历和历法,都源自中国
  • 促进人口出生率提高的方法建议
  • 天冬真伪初探
  • 中医治疗知情同意书
  • 关于狮子的大乌龙:狻猊(二)
更多好问
  • 江苏要求省内发达地区不得从苏北地区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是出于哪些考量?

    等19人 已参与问答

  • 大家说说看,你们那有没有一些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茶名?

    等25人 已参与问答

  • 校方回应“教师因救人迟到被处分”:认定为教学差错是最轻处理办法,你怎么看?

    等34人 已参与问答

热点

  • 1 我比较过中美中学教材 9.4万
  • 2 张艺谋要拍三体很大胆吗 5.4万
  • 3 挨炸的美国海军扛不住了 19.1万
  • 4 有车企靠爱国情绪卖车 10.5万
  • 5 老师救人上课迟到遭处罚 4.2万
  • 6 张艺谋执导影版《三体》 2.4万
  • 7 情侣高考后订婚 7.2万
  • 8 和平峰会不会有好结果 14.6万
  • 9 董宇辉这种模式会崩掉 7.4万
  • 10 我国学校的资源储备 7.5万

最近更新的专栏

风闻最热

  • 1
    峨眉山被“虐待”的骡子被解救,由人接替骡... 评论 269   赞 8
  • 2
    美国文盲率21%,这是联合国和美国的官方... 评论 199   赞 46
  • 3
    一直挨炸的美国海军,扛不住了 评论 140   赞 43
  • 4
    姜萍事件被锤造假 评论 136   赞 10
  • 5
    我曾专门比较过中美的中学教材,发现我们的... 评论 133   赞 192
  • 6
    乌克兰受挫:和平峰会公报删除了俄罗斯“侵... 评论 96   赞 7
  • 7
    “平原公子”之流还是不要对星舰说三道四了... 评论 83   赞 21
  • 8
    互联网上的两极思维在严重扭曲思想的空间 评论 66   赞 7

全部专栏

PHP网站源码烟台网站优化按天计费推荐钦州网站建设多少钱观澜关键词排名哪家好海口百度标王多少钱襄樊网站推广工具多少钱鄂州seo优化价格松原网站搜索优化报价达州网站建设设计价格上海网站优化软件萍乡网站优化软件价格宜昌百姓网标王推广哪家好廊坊建设网站宿迁品牌网站设计哪家好武汉网站优化按天计费公司黔东南网站关键词优化价格通辽英文网站建设哪家好朝阳网站建设设计报价南通优化多少钱鹰潭百度竞价包年推广价格长春网站搜索优化抚顺SEO按天计费报价大庆SEO按天扣费公司仙桃关键词排名包年推广推荐鹤岗百姓网标王报价钦州品牌网站设计哪家好安康建站哪家好鹰潭seo报价阜新关键词按天计费无锡SEO按效果付费推荐承德网站建设价格歼20紧急升空逼退外机英媒称团队夜以继日筹划王妃复出草木蔓发 春山在望成都发生巨响 当地回应60岁老人炒菠菜未焯水致肾病恶化男子涉嫌走私被判11年却一天牢没坐劳斯莱斯右转逼停直行车网传落水者说“没让你救”系谣言广东通报13岁男孩性侵女童不予立案贵州小伙回应在美国卖三蹦子火了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近3万元金手镯仅含足金十克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新基金只募集到26元还是员工自购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中国投资客涌入日本东京买房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新加坡主帅:唯一目标击败中国队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开封王婆为何火了主播靠辱骂母亲走红被批捕封号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库克现身上海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殡仪馆花卉高于市场价3倍还重复用网友称在豆瓣酱里吃出老鼠头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湖南一县政协主席疑涉刑案被控制茶百道就改标签日期致歉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杨倩无缘巴黎奥运

PHP网站源码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