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搜狐新闻客户端的一些思考(上)-天方燕谈

理清自家和合作伙伴的关系

搜狐在四大门户里面,其实算是最早发力新闻客户端的。最早的名称不叫搜狐新闻客户端,而是叫“搜狐快递”,在早期,搜狐快递其实是搜狐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一个试探性的孵化产品,后来由于渠道非常给力,短短时间内,就集聚了上百万的用户,觉得这个产品可能会起来,所以才正式更名为“搜狐新闻客户端”。

和网易新闻客户端不同的是,搜狐新闻客户端当时并没有完全移植门户的内容,而是以订阅作为差异化的竞争手段。在内容方面,主要以搜狐早晚报、欢乐快递、网上那些事、八卦周刊以及几份传统报纸和休闲阅读刊物组成。随着用户数不断的快速往上走,百万,千万,过亿,搜狐新闻客户端的定位逐渐清晰起来,一方面要扛起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移动媒体开放平台大旗, 另外一方面也要扛起搜狐门户中心的移动化大旗。

但是挑战和问题就出来了,搜狐从成立至今尚未有过成功的开放平台运营经验,因此我们会发现在移动媒体开放平台和搜狐门户中心之间,似乎有太多的平衡和关系需要去把握和厘清。从产品层面而言,我们会发现搜狐门户中心的内容占据了“新闻”和“组图”这两个非常重要的Tab位置, 留给第三方开放平台成员的只有一个Tab位置,那就是“首页”。这对于一个要致力于成为一个媒体开放平台的搜狐新闻客户端来说, 绝对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我们可以看到电商开放平台的天猫以及社交开放平台的微博,基本上时很少会亲力亲为的去做和第三方开放平台相同的东西。即便是微博,我们可以看到平台方在运营时也很少主推自家的微博大号。做开放平台,最忌讳的就是过多给自家内容进行倾斜和曝光,然后和开放平台合作方去抢用户,抢流量。

对搜狐新闻客户端的一些思考(上)-天方燕谈

(图1: 新闻TAP和组图TAP承载了搜狐门户中心的移动梦想)

但是我们也能理解搜狐新闻客户端目前的产品布局, 没有办法,搜狐新闻客户端作为搜狐集团在移动互联网少有的战略级应用, 不可能不重点要去考虑自家的东西怎么去触及移动互联网的用户。然而,由于新闻资讯内容的同质化程度非常高,用户不可避免的会去了此处,既不会去彼处。因此如何能够避免自家和合作伙伴互相争抢用户和流量,是搜狐新闻客户端目前最应该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因此,搜狐新闻客户端在产品设计、内容分布、功能布局等方面不得不做出选择,重新思考。好在我们已经看到了搜狐新闻客户端正在逐步的改善合作方缺乏流量入口的这一境况, 如在即时新闻的正文页中加入相关的刊物入口,搜狐早晚报增加刊物推荐入口等等。

对搜狐新闻客户端的一些思考(上)-天方燕谈

(图2: 在新闻频道正文下方和搜狐早晚报等重点刊物中增加媒体合作伙伴流量入口)

走京东模式还是走天猫模式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尽管京东和天猫都属于B2C,都称自己做的是电商开放平台,但是从起源上来讲,我们说京东和天猫还是不一样的。京东的这个B,更多还是自己做,而天猫这个B,完全是交给第三方,自己只做平台。很多人觉得搜狐新闻客户单很像京东,因为从刚才上面分析来看,以自家的内容为主,同时也宣布向第三方媒体机构、自媒体人甚至政府公司开放。但是我觉得那只是表面上的,为什么这么说。京东从2004年就开始做电子商务,2010年才宣布建立开放平台。注意哦,它不是一开始就说要做开放平台,而是有了一个长足的发展,到了成熟阶段它才开始做开放平台。而搜狐新闻客户端最早也是以订阅刊物的形式做内容,而后慢慢的加入了更多的第三方刊物内容,直到现在搜狐新闻客户端用户突破1亿,入驻媒体刊物500多家。但是我觉得这个用户量还是不够,要想做成开放平台,至少要2亿用户数,同时你的流量分发系统要足够公平、科学。因此现阶段而言,走京东模式可能更加适合搜狐新闻客户端,一方面要持续扩大用户数,另外一方面要增加给合作伙伴的用户流量入口。

渠道是越来越难做了,不仅仅要面临强大的竞争对手在渠道上的压力,在目前APP渠道分发上也呈现出马太效应,像91、360这样的分发渠道议价能力也是越来越高。我从2011年底开始切入搜狐新闻客户端渠道工作,对于APP的渠道推广无非就是终端厂商,方案商、刷机市场、应用商店这几大类。一般情况而言,终端厂商、方案商、刷机市场都属于用户被动接受安装,先不说预装过后是否会被刷掉,是否会存在虚假激活等前端虚增行为,用户被动安装不仅会影响APP口碑,而且这一渠道来的用户流失率也是非常高的。在渠道成本不断激增,渠道质量不断下降的环境下,挖掘新的渠道增长空间非常有必要。我有几点渠道上的建议给到搜狐新闻客户端:

对搜狐新闻客户端的一些思考(上)-天方燕谈

重视社交网络、社会化媒体带来的潜在红利:关于这一点,我在之前写的文章【分享的用户价值及红利】中有详细阐述,同时在这里给大家特别推荐一本书,叫【社交红利——如何从微信微博QQ空间等社交网络带走海量用户、流量与收入】,作者是腾讯内部资深的徐志斌根据他若干年在一线的经验和心得撰写而成,不仅有理论,而且还有丰富的运作案例。

重视品牌和公关:有人问这和渠道有什么关系呢,很简单,品牌好,那么自然就有人会免费帮你宣传。搜狐新闻客户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给自己有个清晰的品牌定位。相反,网易新闻客户端继承了在门户的有态度的品牌个性定位,腾讯新闻客户端也继承了门户的事实派理念,强调事实的力量。因此,我们在使用网易和腾讯这两家新闻客户端的时候,可以很明显的感知到他们的这种定位力量和理念。让我们再次回到搜狐,在去年年底弄出了个“搜狐新闻,先知道”这么一个品牌口号,据说这还是花了重金让4A公司的人定的。要知道,“先知道”这个口号都是在10年前玩的东西,在信息闭塞、稀缺的时候,你打出这个“先知道”也许还能引起市场的反响,但是到了今天这个信息大爆炸,信息冗余,信息碎片化移动化的时代,还搞“先知道”那一套,难道不是老掉牙吗?所以,既然搜狐新闻客户端要做移动媒体开放平台,那么这个平台品牌的理念、口号、个性是不是要重新思考呢?搜狐新闻,这一门户新闻中心的品牌能够用生硬套在一个平台上吗?品牌的塑造,定位先行,其次就是公关,最后才是广告。我是从传统行业传统公司里面出来的,发掘互联网行业的人普遍对品牌、对公关的理念偏于狭隘,以为公关就是写几篇软文给公司做宣传就是公关,请客吃饭就是公关。如果是那样,绝对是对定位之父、全球最顶尖的营销战略家艾·里斯的蔑视。

向英特尔学习合作营销:英特尔是个2B的企业,它不直接面向中端消费者,但是为什么现在人买电脑都认这个品牌,主要受益于英特尔长期以来与终端厂商一起合作做营销campaign。英特尔通过各种终端营销支持计划,付费赞助合作伙伴的营销活动,无论是电视广告还是线下活动,直接向终端消费者传递一个理念,买电脑,认准英特尔处理器。搜狐新闻客户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为B端服务的,因此完全可以借助于B端的营销渠道去做推广。通过联合地方媒体,多做一些联合性的推广活动,把地方的用户从线下引导到线上,同时教育合作伙伴,仅仅靠搜狐新闻客户端已有的用户给他们供血是不足的,需要双方联合挖掘一些本地化的用户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