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曝光隐私泄露问题,数字化时代的便利,必须以隐私为代价吗?

315曝光隐私泄露问题,数字化时代的便利,必须以隐私为代价吗?
2021年03月18日 18:04 造就Talk
语音播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微博 微信 0

门店在未告知用户的情况下利用人脸识别系统偷偷获取用户信息;招聘平台上的简历只要付费就能随意下载;手机清理软件偷偷获取手机里的信息,对用户进行画像……

几天前的315晚会曝光了一些企业违法利用用户信息牟利的乱象,使数据安全问题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

问题曝光后,被点名的企业立即发表致歉声明,纷纷表示会做出整改。

前程无忧连夜发布了道歉声明

但@人民日报对这样的道歉并不买单,表示“道歉是一种姿态,更应该是反刍内心的行动。如果缺乏足够诚意,道歉就会沦为拙劣的危机公关”。

315的曝光能推动解决数据安全问题吗?也许,但还远远不够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数据泄露事件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也不是第一次获得如此声量的关注。

远有16年因信息泄露被骗走9900元学费后心脏骤停不幸离世的徐玉玉,近有去年1.72亿微博用户信息遭泄露,李开复“口误”表示层帮助旷视科技获取蚂蚁金服、美图的大量人脸数据,进行人脸识别算法的训练。

李开复去年“口误”后发表的致歉微博

然而,我们收集数据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贩卖牟利,而是用于建立用户数据模型,更好地挖掘用户的行为模式,为消费者减少搜索成本、提高生活效率,给予消费者最相关的选择而不是更多的选择。

但事与愿违,我们交出了数据,没有得到想要的便利,反而拱手让出了自己的隐私权。

目前,我们的数据隐私几乎是没有防护。注册一个APP需要获取我们的网络授权、定位授权、通讯录授权,如果拒绝授权就无法正常使用,这是我们想要的吗?我们的数据无时不刻不在被记录和利用,这经过我们的同意吗?

我们甚至不知道到底是哪些人,拿走了我们哪些数据,又用这些数据做了什么?

今天,造就想推荐三位数据安全相关领域的专家,他们每个人也许会为你提供关于数据安全的新思考。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位专家。

01

安德雷斯·韦思岸:接受现实吧,

我们终将没有隐私

#点击图片查看完整演讲

安德雷斯·韦思岸,亚马逊前首席科学家,Social Data Lab创始人、负责人。

韦思岸是移动社交技术、大数据和消费者行为方面的专家,在亚马逊任时开创了亚马逊“猜你想买”的个性化消费推荐。他的社交媒体数据理论,为阿里巴巴等公司的社交数据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

他说:“我们应该接受这样的现实,那就是我们没有隐私。”

他认为,我们正在经历社交数据革命。我们无论做什么,都是在不停地创造数据,这些数据体现出了我们彼此之间的人际关系结构交图谱。

这些数据除了帮助个人更好地做出决策之外,也可以帮助公司针对我们作出更好的决策。

谷歌和百度,掌握了全世界所有人的喜好;腾讯和Facebook,掌握了全世界所有人的互动;阿里巴巴和亚马逊,掌握了全世界所有人的交易……

革命的特点就是权力的根本性转移。

这场社交数据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做决策的方式,不仅仅是改变了我们的购物决策方式,还改变了我们在“我是谁”这一问题上的决策方式,甚至改变了在“什么是信息”这一问题上的决策方式。

什么是社交数据革命?

如何释放数据的价值?

在数据世界中,企业和能否实现共赢?

如果你想问类似的问题,请在文末评论区留言,我们会安排直播连线,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02

王琦:令人绝望的是,就连黑客也无法阻止隐私数据被记录和传输

#点击图片查看完整演讲

琦,碁震(KEEN)创始人CEO,国际安全极客大赛GeekPwn活动发起和创办人,创办了第一个获得世界顶级黑客大赛冠军的亚洲团队Keen Team碁震安全研究团队

他创办的Keen Team白帽黑客安全研究团队,是世界范围内发现计算机高危漏洞最多的团队,谷歌、微软、苹果等公司的流行软件提供了数百个严重安全漏洞的挖掘成果,也是顶级安全团体谷歌Project Zero亚洲唯一合作伙伴。

身为一名“白帽子黑客”,他从黑客角度来出发,认为在如今这样的数字化时代,我们的信息数据被传输、被记录、被存储,是无法避免的。

他说:“99%的个人隐私泄漏案件并不是因黑客而起,只有1%的泄漏事件的起因是黑客。当然,尽管只有1%,黑客攻击的后果往往在规模化和严重性上不容小觑。”

琦认为,安全漏洞不可能被根除,我们不得不继续生活在这样一个还不是特别安全的环境里。但是我们也不需要悲观,因为“安全”从来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个人隐私泄漏案件都是黑客做的吗?

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保护个人隐私?

人工智能会带来新的隐私安全隐患吗?

如果你想问类似的问题,请在文末评论区留言,我们会安排直播连线,共同探讨大家感兴趣的话题。

03

贾佳亚:跨年龄人脸识别技术,

能够让拐卖儿童犯罪现象消失吗?

#点击图片查看完整演讲

贾佳亚,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工程系终身教授、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思谋科技SmartMore创始人,前腾讯优图实验室联合负责人,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与计算影像学领域国际权威专家。

他创办的思谋科技致力于AI视觉体系架构在智能制造、超高清视频领域的落地应用,在深圳和香港分别都设立了研发中心,拥有300多项国际专利,为客户提供全链路工业视觉AI端到端系统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他指出,得益于人脸识别技术的进步,一个古老的犯罪类型——拐卖儿童,正在被技术逐渐瓦解。

十几年前丢失的小孩,很多年后,通过官方或者政府寻找到人之后,我们要确认这个人到底是不是我们要找的人,除了DNA之外最简单直观的方法,就是通过人脸去比对。

从儿童到成年,一个人面部的变化可能会非常之大,要追踪它的变化过程,我们需要通过大数据去分析绝大部分人的脸部会发生什么变化,脸是变长还是变瘦,眼角是变宽还是变窄……

在这些变化中间,我们要寻找一种普适性,而普适性的寻找过程肯定也要依赖数据的提供。

他也承认人脸识别一定会带来安全隐患,在应用层面,如何防止滥用人脸信息,防止数据或者算法被用在坏的场景里,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技术生成虚假人脸在线上盗取银行信息等,都亟待解决。

跨年龄的人脸识别技术是靠什么实现的?

怎么看待人脸识别带来的数据安全隐患?

目前人脸识别技术最亟待攻破技术难点是什么?

如果你想问类似的问题,请在文末评论区留言,我们会安排直播连线,不要错过哟!

造就计划邀请大家最喜欢的嘉宾,来为大家做线上直播分享,一起探讨数字化时代如何保护我们隐私的问题。

你最想听哪位嘉宾分析哪方面的问题?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踊跃发言,pick你最喜欢的嘉宾,留下你关心的问题。

(本文未经造就授权,禁止转载。)

编辑&版面 | 晓娜

  • 未来10年,年轻人不必为了谋生背井离乡 | 造就·彭斌

  • 造就 | 袁行远:听了这么多年的“局部地区有雨”真的要成为历史了

  • OpenAI发布炸裂研究:让AI解释AI黑箱,人类无法理解,语言无法描述

财经自媒体联盟 更多自媒体作者

今日推荐 优秀作者 看点月榜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