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后无现金社会谁也挡不住

AI赋能后无现金社会谁也挡不住
2019年04月28日 15:45 余丰慧
语音播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微博 微信 0

2019年3月中旬前后,从美国一些州传来消息是州政府下令不能拒绝现金支付。到底怎么回事?原来在亚马逊、苹果移动支付、谷歌移动支付推动下,一股不使用现金或者说无现金支付已经风靡美国。进而出现了一些商家拒绝收取现金的情况。给仍然习惯使用现金支付的消费者带来不便。因此,有了上述州政府的命令。貌似中国在2017年也有类似现象。

在移动支付迅速普及下,无现金社会已经扑面而来,而且来势之凶猛竟然令发达体率先难以适应。这里面包括美国、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众所周知的一个“故事”是,在2016年新加坡金管局领导到上海开会,闲暇时间逛大街时突然发现支付宝、微信一扫竟然把商品拿走了。后来得知是手机那一扫就付款了,长叹一声:新加坡落后了。香港消费者长期以来养成的现金支付根深蒂固,曾经非常抵触移动支付的无现金社会。而如今已经大大转变,支付宝、微信支付在香港推广的顺风顺水。

日本更是知耻而后勇,面对中国移动支付的方便性和冲击奋起直追,不仅引入支付宝、微信支付进入日本,而且开发了本土的移动支付工具,无现金社会大大推进。

美国、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这些发达体,消费者一旦认识了移动支付的高效率便利性,凭借其技术实力将会很快后来居上的,这个苗头趋势已经显现出来了。

无现金社会在全球快速推进已经势不可挡。特别是发达体在移动支付、无现金社会推进中不断赋能人工智能手段就更加厉害了。比如,亚马逊在美国率先推出的无人商店模式,在支付上就是充分利用了AI技术包括人脸面部识别支付,指纹识别支付技术,对进店消费者通过AI技术全方位分析其需求,识别其思维意向和消费习惯、消费倾向,从而提供最准确的服务。无人商店,从顾客走进们一切都在AI的分析和服务之中。AI赋能是无现金社会推进的最大技术支撑。

移动支付发展迅速,无现金社会推进最早最快的中国,这个势头出现越来越快、越来越广的新趋势。几组数据可以一目了然的佐证一切。

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网络支付业务量持续呈现出大幅增长。2018年第四季度,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量为1578.62亿笔,金额56.6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0.21%和22.26%。2018年,非银行支付机构发生网络支付业务5306.10亿笔,金额208.0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5.05%和45.23%。这个增长速度全球几乎没有。一个现象可以窥视一般:过去是80、90、95后习惯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而年纪大一些的人仍然习惯跑银行柜台。而现在菜市场卖菜买菜的老大爷老大娘都在使用微信和支付宝。老年人给年轻人发红包都是微信支付。连大街上乞讨者身上都挂着二维码收款。现金退出市场速度之快可想而知了。

银行业移动支付后来居上,快速增长。2018年第四季度,银行业移动支付业务的笔数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78.79%和45.47%;2018年全年则是同比分别增长61.19%和36.69%。

另一个银行业更能佐证无现金社会大踏步前进的数据是银行业务离柜率,即:银行业务中离开柜台办理的量与银行全部业务总量的比例。《2018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显示:2018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达2781.77亿笔,同比增长6.9%;离柜交易金额达1936.52万亿元;离柜率达88.67%,同比提高4.36个百分点。这是无现金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最具说服力的数据。

大量智能设备正在替代人工柜台、客户无需再排长队、各项服务越来越贴心、智能金融“黑科技”越来越多……眼下,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大潮的冲击下,银行也走上了自我革新的道路。

对于普通顾客而言,不同于以往排队几十分钟甚至数小时才能办理一项业务,如今智能柜台机的逐渐普及,大大缩短了业务办理所需要的等待时间,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办卡成功或者转账给他人。

这一切恰恰是银行离柜业务率不断提升的必然结果,而离柜业务率不断提升的背后则是银行的自我革新,以及随之引发的银行业务变化、柜员职能转型等一系列变革。

在AI赋能下,无现金社会势不可挡,无论是发达体还是发展中经济体。

  • 特斯拉FSD:自动驾驶革命的先行者与经济学视角下的产业变革

  • 特斯拉FSD:自动驾驶革命的先行者与经济学视角下的产业变革!

  • 上海房产新政:楼市风向标背后的市场逻辑与未来趋势

财经自媒体联盟 更多自媒体作者

今日推荐 优秀作者 看点月榜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