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未来网络试验设施;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车等实现核心技术攻关;合成生物、区块链、细胞与基因、空天技术等未来产业成为新增长点……

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深圳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未来图景?

6月6日,深圳又有重磅政策文件发布——《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

此次出台“20+8”产业集群政策,正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重要论述,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关于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的决策部署,衔接落实省“10+10”战略新兴产业集群规划。

《意见》主要围绕“20+8”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即壮大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二十个产业集群、前瞻布局八个未来产业,突出了制造业立市、精准布局、创新引领三个明显特征。

深圳还定下了明确目标——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深圳作为工业大市、制造强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城市首位。

此番把工业“家底”的发展目标和措施细化到各个集群,在当下传递了怎样的信号?为产业和企业带来哪些利好?如何面向未来打造一片产业发展的“新蓝海”?

长久“稳经济”的“谋篇布局”

连日来,深圳已经陆续发布多项稳经济政策:促消费“30条”、工业经济“30条”、再加上3-4月接连出台的助企纾困“30条”和培育壮大市场主体“30条”。

在稳经济上,稳住制造业,就是稳住经济基本盘。这次对于产业集群发展的最新部署,不仅是着眼当下,大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对于长久稳经济更是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从全国看,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强调“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在答记者问时明确表态,“稳经济首先要稳的就是工业,必须保持一定水平的工业增长速度。”

从全省看,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包括推动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着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着力构建自主安全、多元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等,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抗冲击的能力。

在全国全省发力制造业的大背景下,深圳的主动作为、长远视野,是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作出深圳贡献,为自身长久稳经济谋篇布局。

破解“卡脖子”的“智造突围”

今年一季度,深圳的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6.3%,其中制造业投资更是增长了52.9%。工业投资增速是近三年以来的增速新高。

亮眼数据背后,并非没有隐忧。

制造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存在、产业发展后劲还需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仍需提升。因此,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是其中的关键。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推进科技自立自强。这已成为深圳科技创新工作思考的首要任务。因此,未来深圳制造的硬核发力点更应该瞄准——“智造突围”。

以此来看这次“20+8”产业集群最新部署,突出创新引领。立足深圳发展的各项措施精准实际,“技术攻关”、“技术突破”、“技术储备”,成为高频关键词。

 网络与通信产业集群

推动固网通信、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协同发展,加强网络通信芯片、关键元器件与模组等技术攻关,建设国家5G中高频器件创新中心、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等重大创新载体,启动前沿技术储备,加强行业标准研制。

● 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加快完善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等产业链,开展EDA工具软件、半导体材料、高端芯片和专用芯片设计技术攻关,推进12英寸芯片生产线、第三代半导体等重点项目建设。

● 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

推动新型显示器件、面板生产、终端制造和应用等领域协同发展,着力突破4K/8K视频采集器件与设备、显示面板工艺与技术、核心基础材料等关键共性技术,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依托南山、宝安、龙岗、光明等区打造全链条产业创新区和全场景“AI+5G+8K”应用示范先行区,努力建设全球领先的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

● 智能终端产业集群

围绕智能手机、个人电脑、VR/AR、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车机、智能家电等智能终端产品,打造从关键核心元器件到高端整机品牌的完整产业链,加快应用软件、核心器件等关键技术突破。

可见,作为科技之城,深圳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集中资源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着力构建起自主安全、多元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

同时,这些看似科技“含金量”十足的专有名词,实则是产业不断迈向更高端能级的“品质化”体现,科技赋能,也为我们未来的高品质生活不断加码。

抢抓未来产业的“先发优势”

在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不仅要统筹考虑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也要前瞻谋划未来产业,以点带面锻长板补短板,实现产业梯次发展。

未来产业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革命性力量,具有显著“先发优势”。目前,深圳的8大未来产业发展已具备较好基础,产业链相对完备。

在《深圳市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中,围绕未来产业发展周期,明确了发展重点:

► 合成生物、区块链、细胞与基因、空天技术等四个未来产业处于扩张期,已初具规模,5至10年内有望实现倍数级增长

例如,合成生物产业重点发展合成生物底层技术、定量合成生物技术、生物创制等。区块链产业重点发展底层平台技术、区块链+金融、区块链+智能制造、区块链+供应链等。

 ► 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深地深海、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量子信息等四个未来产业处于孕育期,规模较小,10至15年内有望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坚力量

例如,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产业重点发展脑图谱技术、脑诊治技术、类脑智能等。

对于未来产业,深圳各项措施更加细化、不仅明确了目标,更布局了重点的发展方式和路径。

抢抓未来产业的“先发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有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让未来产业成为各类创新资源集聚的“强磁场”,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的深度融合。

“被点名”的核心承载区

政策是助推器,服务是生产力。

产业发展的各类要素怎么保障?深圳也进行了最新部署。

其中提到建立“六个一”工作体系、完善产业空间保障体系、健全市场主体培育体系、创新财政金融支持体系、强化创新支撑体系、构建市区联动推进体系等。

实际上就是在土地、资金、人才、制度等要素充分保障,精准高效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未来产业“6+5”核心承载区布局上,这些地方被点名:

以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东部滨海国际生物谷、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和深圳国家高新区南山园区、坪山园区、宝安园区、龙岗园区、龙华园区作为未来产业“6+5”核心承载区。

这些地方不仅有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载体、也有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重大战略平台、深港合作的关键地带……

以核心承载区的资源禀赋与产业创新基础,优化整体布局,合理规划产业发展,提升未来产业发展能级,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支撑,为引领高质量发展打造重要动力源。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深圳在抢抓机遇的同时,更要对各种外部冲击坚定信心、直面问题、清醒务实、稳进提质。

“20+8”产业集群的最新部署,彰显了深圳稳经济的信心和发展后劲,未来仍需坚持一如既往的实干作风,先行先试的创新担当,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评论员 / 李天南
视频剪辑 / 陈敏瀚